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2022年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时间:2022-08-12 17:40:1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史国史学习材料,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5篇

第一篇: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国史党史学习资料汇编 简答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破坏,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兴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成长起来并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中国传统的封建剥削制度却依旧保持。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时候的中国,尽管仍然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是其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成为替洋人服务的政府。这种状况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

因此,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而是一步步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党的二大有哪些内容?

答: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党的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党的先进性。大会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党的二大还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主义的一个支部。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和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5、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答: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没有能够领导全党采取果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断有力的措施,受到了反革命势力的欺骗,致使革命遭到失败。在客观上,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受到共产国际的一些错误指导。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喊出了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在大革命中党的政治影响力迅速扩展,党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主张团结革命的力量,组织工农群众革命斗争,党还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在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中,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重的考验,初步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这一切,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6、简要论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会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他们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他关的转折点,它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完成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7、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答(1)含义: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既统一,又独立。

(2)具体运作: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
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8、简述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答:(1)定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现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不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2)关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就是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结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发展合作经济;
同时,容许富农经济的存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废除封建的买办的文化,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0、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地位。

答: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毛泽东指出:“只要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主要武器,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11、简述南昌起义及其历史意义。

答: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守敌2万余人,占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2、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从1942年2月—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延安整风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同时,它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它端正了全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延安整风运动的结果,实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的全党的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它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和创举。

13、党的七大的历史功绩。

答:(一)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二)批评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七大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1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场战争中, 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惊天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16、《中国土地法大纲》何时颁布,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还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

它是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公布与实施总体上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首先是贫雇农的土地要求,尤其是它规定了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规定可以组织人民法庭来保证贯彻土改的政策法令,维护革命秩序,保证了土改运动得以彻底地进行。

17、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了哪三大战役及其意义。

答:1948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自己反动统治的精锐部队,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到来。

1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是: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论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0、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三大改造是指我国在过渡时期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及其具体内容。

答: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2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是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答: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毛泽东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23、《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及其贡献。

答:《论十大关系》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报告确定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针,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24、 “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1)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中央、大区、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余人与会,被称为“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对前几年的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初步总结了经验。

(2)意义: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25、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

答:(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6、“三反、五反”指的是什么?

答:“三反”,指的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1951年10月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1952年1月26日,“五反”运动又在全国开展起来,“五反”指的是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方针,果断地停止了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制定了加强农业的措施;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审查和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形成了实际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端正了全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这是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的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29、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怎样阐述的?

答: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大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0、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讲话的中心思想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大胆试验,排除各种干扰,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3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2000年江泽民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4、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怎样阐述的?

答: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命题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以及包括哪些内容?

答: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形成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第二篇: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国史党史学习资料汇编 简答题

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
一方面,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和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破坏,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兴工业。中国资本主义成长起来并得到了初步发展。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虽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中国传统的封建剥削制度却依旧保持。

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时候的中国,尽管仍然保持着独立国家的形式,但是其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清政府成为替洋人服务的政府。这种状况使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

因此,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而是一步步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3、党的二大有哪些内容?

答:大会通过对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在现阶段的纲领即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样,党的二大就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二大通过的决议议案提出把党建设成为一个革命的群众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党的先进性。大会还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党的二大还确认中国共产党是国际共产主义的一个支部。

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答: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表现在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新三民主义和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5、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意义

答:总结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观上是因为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没有能够领导全党采取果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断有力的措施,受到了反革命势力的欺骗,致使革命遭到失败。在客观上,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受到共产国际的一些错误指导。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它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喊出了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在大革命中党的政治影响力迅速扩展,党组织得到很大的发展,主张团结革命的力量,组织工农群众革命斗争,党还掌握了一部分军队。在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中,党经受了深刻的锻炼和严重的考验,初步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这一切,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6、简要论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答: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会上,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他们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长征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定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他关的转折点,它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完成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7、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答(1)含义: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既统一,又独立。

(2)具体运作: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必须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3)目的和实质:目的是保持并发展革命力量已经取得的阵地;
实质就是力争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权,使自己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坚力量。这是把抗日战争引向胜利的中心一环

8、简述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答:(1)定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现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不是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2)关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就是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结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发展合作经济;
同时,容许富农经济的存在。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废除封建的买办的文化,发展共产主义思想指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0、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地位。

答:毛泽东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毛泽东指出:“只要了解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主要武器,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保证。

11、简述南昌起义及其历史意义。

答: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守敌2万余人,占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2、延安整风运动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从1942年2月—1945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展开了一次整风运动。这次整风运动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延安整风是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大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同时,它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它端正了全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教条主义。延安整风运动的结果,实现了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的全党的新的团结和统一,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它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和创举。

13、党的七大的历史功绩。

答:(一)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二)批评党内各种错误思想,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七大是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15、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答: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这场战争中, 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以落后的武器装备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一惊天地的伟业,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耻辱,在世界上展示了新的形象。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使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16、《中国土地法大纲》何时颁布,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1947年9月13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同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还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个人所有。

它是一个在全国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公布与实施总体上有利于满足广大农民首先是贫雇农的土地要求,尤其是它规定了农民大会及其选出的委员会为土改的合法执行机关,规定可以组织人民法庭来保证贯彻土改的政策法令,维护革命秩序,保证了土改运动得以彻底地进行。

17、解放战争时期,党组织了哪三大战役及其意义。

答:1948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共进行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自己反动统治的精锐部队,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到来。

18、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其主要内容是:
(1)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2)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3)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论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0、三大改造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三大改造是指我国在过渡时期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时候提出的及其具体内容。

答: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22、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是怎样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 答: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毛泽东在文章中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23、《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及其贡献。

答:《论十大关系》论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和非党的关系;
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报告确定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针,为党的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24、 “七千人大会”的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1)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中央、大区、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余人与会,被称为“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刘少奇等对前几年的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初步总结了经验。

(2)意义: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25、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

答:(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6、“三反、五反”指的是什么?

答:“三反”,指的是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运动,1951年10月三反运动在全国展开。1952年1月26日,“五反”运动又在全国开展起来,“五反”指的是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2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 方针,果断地停止了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
制定了加强农业的措施;
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审查和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形成了实际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开始了系统的拨乱反正,端正了全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这次全会揭开序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这是中国社会在二十世纪的第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29、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怎样阐述的?

答: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大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0、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讲话的中心思想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开手脚,大胆试验,排除各种干扰,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不断地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3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党的自身建设,2000年江泽民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4、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怎样阐述的?

答: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 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命题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以及包括哪些内容?

答: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形成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第三篇: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党课:学习党史国史学习创新理论

一、学好党史国史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个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

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通知强调,要把学习领悟党史、新中国史作为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做到常怀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

通知强调,要组织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中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
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和历史必然,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进一步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从党和人民的鱼水深情中恪守人民情怀;
进一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发扬革命精神和斗争精神,勇担历史重任;
进一步深刻认识我们党靠忠诚经受考验、靠忠诚战胜困难、靠忠诚发展壮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通知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在主题教育中对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出具体安排,可把《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等党史、新中国史著作作为辅助读物,组织党员、干部认真抓好自学。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真学深学,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要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学习交流。主题教育结束后,要形成长效机制,把党史、新中国史学习作为党员、干部日常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持续抓下去,切实抓出成效。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要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坚持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和辩证唯物的观点,正确看待党走过的道路。要正确处理政治与学术、历史与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坚定党的历史自信,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真正学习好、研究好、宣传好、捍卫好党的百年历史。

二、从党的百年历史理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议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根本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这次主题教育要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9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早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同志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原理,不断地合理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据生产力迅速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不断的改革,为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1.坚持道路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坚持理论自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坚持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之上、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而形成的符合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或政党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的积极认同、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及其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四)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201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举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牢记初心和使命,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坚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解决党内问题相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准确把握创新理论的主题和基本框架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不断创造历史、不断创新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具有伟大的理论创新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必须深刻认识其历史地位,准确把握其主题和基本框架。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路径

1938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简单演绎,而是演绎和归纳的综合运用。

我们党在建党初期,演绎思维体现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结构,寻找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制定革命的纲领、革命的行动方案等,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革命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演绎思维存在着重大的局限,在极端情况下容易导致教条主义盛行,从而在政治上表现为极“左”思潮,给党和人民事业产生极大的危害。

在经历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归纳思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归纳思维仅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经验,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其基本路径是首先形成实践经验材料,在实践经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升华,形成具有指导性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归纳思维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归纳思维逐渐成为党的传统,体现为每到重要节点我们党都要进行系统的经验总结。例如,1927年到1928年冬天,面对一些红军干部提出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毛泽东同志先后五次通过各种不同方式回答这个问题,最著名的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过党内通信形式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这也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1976年10月以后,围绕着中国究竟往何处去,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问题,以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到1981年6月形成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党的决议形式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统一了全党思想,为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

党的十二大以后,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在形式方面逐步正规,理论创新形式每五年总结一次,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概括来说,就是党的思想路线。

首先,解放思想。为了取得实践经验必须大胆探索,同时实践也需要理论的指导。在未取得经验之前不贴标签,为形成经验提供宽松的政治环境。此外,解放思想必须遵循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实践检验后对有关理论进行重新审视,或纳入创新理论或消除影响。

其次,实事求是。即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解放思想形成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坚持,实践证明是错误的就摒弃,并高度警惕其政治影响。

其三,与时俱进。即经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理论的螺旋式上升,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其四,求真务实。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认真、客观、务实,防止感情、情绪、利益因素的介入和左右,即坚持理论创新的党性原则。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问题的新版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习近平同志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和主要特点

(1)习近平同志的贡献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以归纳思维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决定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单纯是一个理论逻辑,而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政治逻辑和理论逻辑的高度统一。党的理论创新需要全党奋力实践、积累经验,因此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果。但是,只能由政治家最终形成其完成形态,毛泽东思想如此,邓小平理论如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如此。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但习近平同志个人也是当之无愧的主要创立者。一方面,自习近平同志成为党中央的领导核心以来,在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外交等多方面进行了丰富的政治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另一方面,以中国梦为引领形成了包括“四个全面”、“四个自信”、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个伟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理论创新,全方位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加以命名,不仅符合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逻辑,也符合党的理论创新的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形态的低调、局部和内敛的状态,呈现出高度的自信和全面的发展,并确立了自己的政治话语权,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时候,更多强调了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自己的道路。在这样的政治心态中,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作为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自己的领导核心和基本方向。

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不仅证明了党的领导作为政治底线的极端重要性,而且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有引领改革开放的坚强意志和驾驭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证明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的基础上,以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论断,标志着政治心态的重大转变。

一方面,从主观意愿来说,中国特色不是中国模式,相反,我们希望世界各国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社会制度,形成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努力在党内和国内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归根到底是对党的自信。由此可见,党的领导既是中国的政治底线,又是中国的优势逻辑所在。底线思维和优势逻辑的变奏,是让国人廓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解的必要,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必须。

优势逻辑是政治自信的体现,同时,也需要文化自信得以支撑。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树立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自信,依然来自于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物态、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没有党的领导,中国就不可能彻底摆脱旧文化的束缚,也不可能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文明转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政治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显著的文化特征。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和基本框架

1.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框架的划分问题

以历史逻辑为基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传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框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框架,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论、发展论、改革论、制度论、核心论、政策策略论、军事外交论等方面全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诸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国家安全观、“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创新思想。

以政治逻辑为基准,即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重点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和主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

以理论逻辑为基准,即通常学术分类的方法,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教科书式的划分,据此可以划分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等重要论述。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框架。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解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方面呈现出随着实践的丰富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要解决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他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答。

3.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基本框架

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1)“八个明确”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八个明确”是: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十四个坚持”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行动纲领

“十四个坚持”是: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完善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三严三实”,坚持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上十四条,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三)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而系统地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核心要义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意义。

“八个明确”中最核心的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十四个坚持”中最核心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步,也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现代政党,又不仅仅是一个现代政党,有着别的政党所不具备的特殊品质、特别能力。在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和国家治理方式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政党系统和制度系统各有侧重,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具有那些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比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这种统一的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更是其他政党不具备,也做不到的。这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建设取得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保持了几十年高速发展,创造了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奇迹的最重要的原因。

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的最高政治原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中华民族将是一盘散沙。同时,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宗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选对人用好人、树立鲜明的价值观和政治导向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有机统一、不可分割。只要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势不可挡。

2.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出发,深刻洞察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以顽强的斗争精神、补天填海的气概,带头履行主体责任,直接领导指挥,具体部署落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不搞藏着掖着,把问题揭摆开来,牢牢抓住不放,狠抓整改落实,件件要有着落;
严明党的纪律,监督执纪问责,解决“灯下黑”,打通“中梗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冲破利益藩篱,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有力维护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既有当下“改”的举措,又有长久“立”的机制,制定修订90多部党内法规,不断扎紧制度笼子,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自我革命,推动破解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使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确保承载着14亿中国人民实现伟大梦想的航船行稳致远。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下,我国抗疫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可以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成果的一个有力证明和体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具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对此,我们必须有充分的自信。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只有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并发扬光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第四篇: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国史党史学习资料多选题

1、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ACD)。

A 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内容是(ABCD)。

A 打倒军阀 B 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 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实现共产主义

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AB)的方针。

A 土地革命 B 武装起义 C 成立苏维埃 D 国共合作

4、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AC)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A 朱德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李德

5、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ABD)。

A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 自我批评的作风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 D 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CD)。

A 统一战线 B 工农割据 C 武装斗争 D 党的建设

7、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三反”运动,主要内容是(ACD)。

A 反对贪污 B 反对行贿 C 反对浪费 D 反对官僚主义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统考大备战中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幼儿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资格证面试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ABCD)。

A 互不侵犯 B 互不干涉内政 C 平等互利 D 和平共处

9、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一起,构成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包括(ABCD)。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C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1980年5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ABCD)。

A 深圳 B 珠海 C 厦门 D 汕头

11、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ABD)。

A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 有利于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D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3、根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任务,从1998年11月开始,全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以(ABD)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A 讲政治 B 讲学习 C 讲奉献 D 讲正气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BCD)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5、1915年发端的中国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B)。

A 民主 B 科学 C 爱国 D 自由

16、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ABC )。

A 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官僚资本主义 D 民族资本主义

17、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的历史特点是(ABD)。

A 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 真正的群众运动 C 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主题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将经过(ACD)。

A 战略防御阶段 B 战略退却阶段 C 战略相持阶段 D 战略反攻阶段

19、1948年秋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ABD)。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2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

A 反对帝国主义 B 反对封建主义 C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

A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D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2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体现在(ABCD)。

A 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 B 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3、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

A 批驳“速胜论”、“亡国论” B 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 C 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所要经过的阶段 D 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24、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 积极倡导、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C 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 D 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25、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AD)。

A 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 B 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 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6、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AC)。

A 敌我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 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7、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BCD)。

A 提倡民主和科学 B 提倡白话文 C 提倡新文学 D 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28、“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AD)。

A 1971年 B 1972年 C 1975年 D 1976年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

A 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 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0、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ABC)。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1、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ACD)。

A 讲学习 B 讲纪律 C 讲政治 D 讲正气

32、下面关于中共三大对统一战线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B 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C 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D 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3、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进行的新的阐释包括(ABCD)。

A 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内容,同时强调各民族平等 B 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贫民所共有 C 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 D 民生主义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34、广州起义的中共领导人有(ACD)。

A 张太雷 B 张闻天 C 叶挺 D 叶剑英

3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深远的意义,表现在(ABC)。

A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 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C 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持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D 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基础

36、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A 提出了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 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C 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 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3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大纲领包括(ABD)。

A 政治 B 经济 C 军事 D 文化

3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ACD)。

A 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B 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 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D 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39、1952年开展的“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BCD)。

A 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 B 反盗窃国家资财 C 反偷工减料 D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4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哪两个阶段?(AC)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旧民主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农民革命

41、“一化三改”的重要内容是(ABCD)。

A 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关系,包括(ABCD)。

A 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B 沿海和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的关系 C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3、以下对《论十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 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集体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 B 它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C “十大关系”之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4、以下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ABC)。

A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重新确立力偶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C 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 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5、在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BC)。

A 推陈出新 B 百花齐放 C 百家争鸣 D 古为今用

46、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对的主要是(BCD)。

A 教条主义 B 主观主义 C 宗派主义 D 官僚主义

47、“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ABCD)。

A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 共产党集体智慧的集晶 D 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48、下列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有(AC)。

A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 保护工商业者 C 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 D 实行土地国有

4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AC)。

A 公私兼顾 B 城乡交流 C 劳资两利 D 内外有别

50、从1957年到197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曲折包括(ABCD)。

A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B 以阶级斗争为纲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AD)。

A 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 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C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CD)。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坚持改革开放

53、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归根结底看其是否有利于(ACD )。

A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 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 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BC)。

A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 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 在政府职能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56、十七大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述材料表明:(BCD)。

A 把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活动的工作放在了比较中心位置 B 必须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C 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D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57、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因为:(ABCD)。

A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 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C 适应了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D 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58、原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梁振英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座谈会上谈到,深受魁北克问题困扰的加拿大曾派政府官员专程赴港认真了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构想。欧洲某国驻港总领事陪该国驻华大使访港,也曾专门了解“一国两制”在港落实情况,这说明“一国两制”已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BD)。

A “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对任何国家解决领土、主权、民族、宗教纷争等问题都有借鉴价值 B “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示范 C “一国两制”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途径 D “一国两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式

59、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的体现和必然要求。加入WTO后,(ABCD)。

A 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B 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C 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 D 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60、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核心,就是(ABC)。

A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B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D 坚持中国制造

6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ABC)。

A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 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6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C)。

A 什么是社会主义 B 建设什么样的党 C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 怎样建设党

63、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中,正确的表述有(ACD)。

A 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 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 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所作的新的科学判断 D 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64、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些规律包括(ABC)。

A 共产党执政规律 B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 自然辩证法规律 65、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

A 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 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C 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 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66、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是(ABCD)。

A 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B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公平正义 C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6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

A 中国最大的实际 B 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C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 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68、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AB)。

A 立党为公 B 执政为民 C 求真务实 D 团结和谐

69、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要进一步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是(ABC)。

A 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 B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 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D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0、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ABCD)。

A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 互不侵犯 C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 互不干涉内政

第五篇: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党史学习教育材料提纲

1

党史如酒,历久弥香。

党史如镜,鉴照古今。

党史如笔,擊画蓝图。

2

学史明理,上好政治理论课。

学史崇德,上好德行修养课。

学史力行,上好知行合一课。

3

从党史学习中拓宽格局。

从党史学习中凝练担当。

从党史学习中传承精神。

4

党史为鉴,初心不改情自现。

党史为鉴,身体力行重实践。

党史为鉴,奋勇开拓新局面。

5

树立正确的党史观,确保思想到位。

切实为群众办实事,保证行动有力。

注重方式方法创新,讲求生动活泼。

6

读懂百年党史的“人民”内涵。

读懂百年党史的“奋斗”内涵。

读懂百年党史的“创新”内涵。

7

回首百年风雨,初心历久弥坚,红色基因更加深入血脉。

审视百年变局,航向笃定不移,漫漫前路更加行稳致远。

赓续百年梦想,蓝图砥砺奋斗,时代答卷更加磅礴非凡。

8

山知道你的碧血丹心,江河知道你的忠贞不渝。

山知道你的兢兢业业,江河知道你的无私奉献。

山知道你的英勇顽强,江河知道你的寸土不让。

9

让党史之光,将“拳拳初心”点亮成“人民至上”的原动力,

奋发有为、奋勇争先。

让党史之光,将“殷股民情”点亮成“进村入户”的亲和力,

想民之想、急民之急。

让党史之光,将“宠辱不惊”点亮成“功成必定有我”的践

行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0

在文献书籍中学党史,品读红色经典,坚定理想信念。

在音乐影视中学党史,赏析红色佳作,铭记初心使命。

在革命旧址中学党史,重走红色之路,锤炼忠诚担当。

推荐访问:国史 党史 材料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党史国史学习材料 党史国史研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