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7篇

时间:2023-05-01 09:10:32 浏览量:

篇一: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

  

  中国媒体深度融合的现状与思考

  自人类远古时期始,传播活动便应运而生。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以及当下的信息传播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时代语境中的传播样态及习惯。伴随着用户多元化需求的提升、媒体行业的竞争力不断攀升、新兴科技提供的技术支撑,以及大背景下政策的支持引导。中国广电传统媒体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成为当下媒体融合的主要课题,但在实践中媒体融合仍旧处于初级单向融合阶段,如何深化思想认识、加强资源配置、创新方法举措是广电传统媒体在融合之路上仍需思考的发展要义。

  中国自2013年首次提出“媒体融合”以来,便开启了“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至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象征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而在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會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进入了全面深化、实施阶段。历经8年的发展,传统媒体的融合依然存在基础资源配置不均匀、发展形式单一、互联网思维缺失、人才综合素质不强的发展阻碍。

  1.中国媒体融合现状

  1.1定义

  最早提出“媒介融合”概念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普尔(IthielDeSolaPool)教授,1983年,他在《自由的科技》中指出“各种媒体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传统的原本泾渭分明的几种媒体之间的界限正在被打破,各种传播技术和传播形态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我国较早对其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她指出:“媒介融合是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推动下,组成大媒体行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并购、整合等手段,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因此媒体融合可说是借

  助多元化的信息传输通道的新型媒体作业模式,它不是简单的讲多种媒介形式单一相加或组合,而是将内容、技术、人才、资金、终端、组织等多要素进行多维融合的再造过程。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并不是单向的传统媒体拥抱新媒体,或新媒体的互联网公司收购传统媒体。而是一次相互搀扶、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历程。

  1.2.现状

  1.2.1发展模式

  管理机制变革。与西方国家既有商业广播电视又有公营广播电视的多元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不同的是,中国的广播电视属于国营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就当下中国的媒体融合状况而言,中国的整体战略布局从顶层设计来看已经初步形成。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的是各级政府与各级广电行政部门的双重管理;在机构设置上,采取的是“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市级媒体-县级媒体”的四级媒体复合制,层级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在机构业务上,各级业务机构名称逐步融合,功能逐步强化“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建成新型传媒集团”不断增加传统媒体的服务内容。这样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国内的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必须在此机制之下进行探索,明确管理分工,各司其职各站其位,依据自身条件和所拥有的资源配置寻求媒体融合的新发展模式。

  自主平台打造。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融合是为打造更加强大的传播网络,重建用户链接。因此媒体融合的要义并不是简单的渠道相加,而是传统媒体要立足本我,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造自主可控平台。完成自主平台内部组织设置、管理系统以及优质内容生产和输出。当下中国大部分传统媒体已经完成了“广电+”和“互联网+”的融合转化,开通“两微一端”的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合力构建现代化传播体系。全态化形式构建。一些强势的传统媒体,除了可以借助自身优势和条件积极打造自主可控的平台客户端之外。还可以借助其他的多种新媒体进行全渠道的内容分发和传播,构建起庞大媒体矩阵,而一些低层级的或单个媒体则更多依赖此种媒体融合方式。同时除了图文、视频、音频的输出之外,也同步融合了短视频、直播、互动视频等不断推陈出新的媒体形式。基本实现了全态化的融合,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

  新兴技术延伸。媒介融合的发展条件,强烈的依赖技术的革新。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技术壁垒被打破,媒介边界被消解,模糊了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界限。5G技术具备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的优势。在媒体融合的发展中可以加强传播的智能化、移动化、具身化。使得媒体“在场”即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以及触达的用户更广成为可能,更有效的链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实现全息、全程、全员的更深度的媒体融合。5G已悄然来袭,可以说它的到来对传统广电和互联网的深度媒体融合而言,是难得的机遇,传统媒体应敞开胸怀积极投身新技术的海洋中。自行掌握技术发展的趋势,将技术融合放到和内容、渠道、经营融合一样的高度,打造全态化的技术体系。

  1.2.2发展痛点

  互联网思维缺失。当新媒体态势越演越烈,传统媒体积极向新媒体敞开怀抱,在转型过程中的确存在成功的例子。但无法否认的是,更多的传统媒体尽管投身于新媒体的浪潮,借助新型传播平台,扩大影响力、延伸价值。通过开办网站、两微一端的创办、入驻头部平台沉淀用户,但是效益却甚微。究其原因,在于传统媒体的思维模式改变极为艰难,互联网思维的关键是从用户角度出发,提升用户体验感,沉淀用户,从而进行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改造。而传统媒体的固有思维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延续主流媒体单向输出的以“内容为王”的思维模式,即便改变了输出渠道、创新分发内容、沉淀大量用户,但这里的用户仍为单向接收信息或片面互动的用户,不过是增强了内容接收渠道。可见,传统媒体并未意识到如今被动的受众已经变成了拥有自主权的“生产消费者”,导致在融合过程中放不开手脚,自我束缚。如果依旧沿袭一成不变的传播范式、议程设置、话语体系,将会很难提升市场份额和社会影响力,阻碍媒体融合。

  全媒体生态体系建设滞后。媒体融合的下半场是全媒体生态体系的建设,它包含着多屏化内容的输出、移动化信息的传播、交互式的用户社交体验、深挖媒体垂直触达领域、构建网络式场景生态、延展“智能+”精准定位。其核心是要打造用户规模巨大、活跃度高、多元治理、参与共赢的媒体范式。而如今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依旧保持着“精英传播”的理念,很难运用更接地气更贴近用户或更年轻的操作方式,导致用户体验的交互性缺乏;媒体发展

  的创新性形态,常常由互联网平台首创,并深度植入垂直领域,精准沉淀用户。而传统媒体的更新迭代较慢,时常在新形态的后半场入局,错过收益良机;而在媒体融合的延伸发展赛道中,由于受到体制和资金的限制,传统媒体的技术驱动力不足、从内容生产流程到人员配置再到薪酬分配都很难和互联网公司匹敌、社会资源更是难以突破传统媒体的断崖式暴跌,直接导致智媒体的深度发展受限。整体技术薄弱,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心技术的了解不够,因此沉淀的用户数据难以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媒体融合的下半场更加考验传统媒体的系统性改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媒体依旧任重道远。

  人才结构不合理。媒体融合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对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类人才不仅要具有互联为的思维模式,也要熟练的掌握媒体技术,要由创新意识以用户需求设计合理产品,还要能产生均衡收益。而在实践中,现阶段的传统媒体集团中,人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原本传统媒体中的优秀人才早已投身新媒体行业,剩下的人才梯队良莠不齐。这其中能够熟谙全媒体思维的人过少,首先懂互联网,有魄力,能领导全员行动的传统媒体“决策层”就极为缺乏;其次伴随着技术的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高信道的全息联通都需要技术人才进行之道,而传统媒体中能适应媒体融合技术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缺乏;最后,当下的生产消费群体活跃度高,极难保持用户黏性,因此在媒体融合的发展中需要思维活跃、了解用户、创新能力强、策划和实践效率高的人才,破除传统媒体以往的保守和单一内容和服务创造模式,为全媒体业态注入新能量。

  实质性收益低。在引入资本方面,传统媒体在资金的吸纳上存在着许多的阻碍,大量的资本都涌向了传媒生态更加健康的互联网平台。加之传统媒体近些年的广告收益呈现断崖式滑坡,还依旧要考虑体制内编制、薪酬、绩效等要素,几乎入不敷出。因此更难以破釜沉舟将资本过渡投入到新媒体中,使得其开发的产品吸引力不足,新媒体也依旧处于媒体融合进程中的从属地位,自然无法深度沉淀用户,无法带来正面收益。其次,全媒体生态的打造的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众多的高技术、高素质运营人才。同样由于资本的匮乏、发展的滞后,传统媒体无法吸引高技术的应用人才和互联网营运的高精尖人才,从而导致创新能力不足。传播内容过度严肃话、意识形态的输出导向较强,用户粘性缺失,后续的盈利无

  疾而终;最后,全国范围内的大多数传统媒体并未打造自己独有的平台,而是依附于头部平台,虽然内容的分发传播能力和影响力,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但这些用户的最终归属依旧是互联网平台,传统媒体无法对用户构建数据模型,不能为我所用,即难以实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无法实现实质性的收益。

  2.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2.1整合资源配置

  资源的配置是多要素的。首先在人才的配置上,大力培养具有全媒体生产、制作、传播、运营、管理的专门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媒体的从业者需要能够适应新型媒体生态的巨变,转化思维模式,跟进迭代速度,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从政策方面而言,国家应扶持地方从业者,加强培训、注重培养他们的全媒体生态意识;作为地方政府而言,要支持改革和引进高技术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做好准备;其次,在财力的配置上,传统媒体需要积极的拓展业务为生存和融合转型提供实质性的经济支撑。传统媒体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上市或引进投资者、自身战略投资来直接的获得资本的介入。当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布局,增强如直播电商、布局产业园等方式来间接获得资金。最后,在物力方面,传统媒体应该发挥旧有优势,延续社会资源的倾斜,扩展合作领域,深挖合作潜力,充分的利用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说服力维系已有社会资源,拓展全新媒体伙伴。

  2.2运用用户数据

  在全媒体生态中,“用户数据”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资产。以往的传统媒体对用户数据关注甚少,更未曾运用用户数据模型构建新的媒体业态。在新的媒体赛道中,用户数据成为现代化传播体系建立的重要坐标。用户的数据来源有:微博关注量、阅读量,微信粉丝数、阅读量、转发量,APP和小程序的注册用户数、活跃度、互动数。通过这些数据第一步实现用户池的搭建,打造平台,建设用户会员体系,和用户建立绑定关系。第二步通过平时的信息分发统计用户阅读量,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并利用画像寻求商家入驻。第三步平台根据设定的比例,将利润分给用户、频道、第三方商家。

  2.3多元盈利模式探索

  布局新媒体产业。新媒体产业是当下生产制作、传播、盈利重要的媒介和渠道,其发展空间大、增速快、利润高,代表着未来和趋势,从本质上说,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当中需发力的方向。布局新媒体产业对解决传统媒体的燃眉之急具有宏观意义。投融资。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在物资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传统媒体可以选择通过上市、或者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来获取所需资金,满足媒体融合过程当中的物质资源。目前,传统媒体已经有数十家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上筹集了数量不菲的资金。布局MCN和电商直播。伴随着新冠疫情的肆虐,中国的媒体行业迎来全新反转,网络电商直播占居鳌头,互联网媒体迅速反应纷纷布局MCN和电商直播。传统媒体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这对于媒体的创新和新业务探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做得好也能为媒体转型提供资金来源。但当下已是电商直播高峰期之后的稳定发展时期,传统媒体若想继续在此赛道分到一杯羹,需要加强与专业团队的合作,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优势。

  3.总结

  伴随着《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中国媒体融合

  2.0时代正式到来,媒体深度融合需要的是传统媒体摆脱形式上的生搬硬套。真正的从宏观政策、思想意识、体制机制、创新理念、快速反应等都方面的调整入手,将互联网的发展真正的融入到传统媒体的融合轨道中,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相融。只有如此,传统媒体在境况复杂的媒体竞争环境中才能真正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开拓创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篇二: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

  

  媒体管理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金昌龙《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地市级主流媒体如何深度融合?全国已有不少案例,但探索依然在路上。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一体发展,坚持移动优先,坚持科学布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一、树立一盘棋思想,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作为地市级主流媒体,陕西省榆林市传媒中心、安议,提出了加强学习教育、密切联系群众、推动科学发展、锤炼党性原则、规范权力运行等整改措施。修订完善公务消费票据管理、公务卡结算、公车定点加油维修、公务接待等方面的制度15项,对“三公”消费的范围、标准、限额等进行细化、量化,对日常管理、审核报批、收支结算、公开公示、责任追究等重新予以明确。三是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党委、纪委和部(室)“三方责任”,突出关键节点,加强常态督查。开展党政机关干部收受购物卡问题专项整治,领导班子成员、各部(室)主要负责人公开签订禁买、拒收购物卡承诺书,自觉接受监督。预防、五、正本清源,防微杜渐。注重抓好教育、监督环节,从源头上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一是强化廉政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演讲比赛、主题征文、心得体会交流等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独支纪念馆和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注重正反典型宣传警示教育,邀请派驻纪检组负责人上廉政党课,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二是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坚持抓大放小、防微杜渐,强化对重点领域、高风险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督促,对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教育、早查处,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专题召开部(室)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会议,就加强财务管理审核重申有关规定,提出明确要求。三是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监督制度,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互相制约协调机制。近年来,融媒体中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和中央厨房,打造“泰兴发布”“智慧泰兴”及购置专业设备等重大事项,都经党委会集体研究,讨论决定。(作者单位:泰兴市融媒体中心党委办公室)编辑:齐小宇722021第05期/总第411期

  徽省芜湖市传媒中心、浙江省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等,在各地党委和党委宣传部门主导和推动下,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把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各地市级主要媒体的实际情况有机结合起来,融合报业、广电和新媒体发展,成功探索出西、中、东部地区地市级主要媒体融合发展之路,是地市级主要媒体进行融合发展的基层实践创新成果。媒体融合发展涉及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方面面,不是简单的相加或合并,而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报业与广电融合发展,这本身就是体制创新,标志着报业、广电的媒体人已经成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命运共同体。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迭代发展、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媒体融合整体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从原来的“你是你、我是我”,发展到现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迈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时代和境界。媒体深度融合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地市级主流媒体,距离基层和群众最近,也最接地气。就“全媒体”而言,也应该是囊括报业、广电、新媒体的全部媒体,是覆盖全部市域范围的全域媒体。这既是地市级主流媒体的特点、亮点,也是难点痛点,更是融媒体建设工作的着力点。所以,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统筹谋篇布局,按照中央顶层设计的总体要求,结合各地媒体“十四五”发展实际,抓紧做好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规划。安徽省芜湖市传媒中心自2018年9月29日挂牌成立以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移动优先原则,整合芜湖日报报业集团(芜湖日报社)、芜湖市广播电视台两媒体管理家主要媒体所有媒介资源、生产要素,建立全媒体新闻中心,统一组织架构,再造策采编发流程,统一经营管理,统一绩效分配体系,构建起以移动客户端为核心的新媒体矩阵和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实现了主流媒体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目前,中心拥有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等3张报纸,新闻、生活、公共3个电视频道,新闻、交通、音乐故事3个广播频率,今日芜湖客户端、芜湖新闻网以及28个微信公众号、11个微博等新兴媒体。中心坚持共建共享,建设全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发挥全媒体采编枢纽作用,成为信息聚合、分发、指挥的平台,对全媒体采编工作进行策划、协调、调度;与市域内县市区现有融媒体中心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全市重大采访活动实现全域范围内的联动互动。2019年5月下旬,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第一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第九届科博会等高规格会议(会展)在芜湖成功举办。新华社智库在《“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媒体传播分析》一文中对此作出专门评价:“芜湖当地媒体全程参与,多点推送,形成了全媒体、多平台、多类型的传播矩阵,同时将宣传活动与芜湖当地的经济发展、产业规划、文化旅游等相结合,增加了长三角乃至全国百姓对芜湖的认知,提升了地域影响力。”2019年9月25日,芜湖传媒中心充分发挥全媒体优势,全程参与策划、主办并首次采用七点连线直播方式,全景式报道“我和我的祖国”芜湖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主题活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心全媒体发稿2万余条,总阅读量超2.8亿。中央、省级媒体转载刊播1980余条,阅读量10万+、100万+稿件100余篇。二、坚持一体化思路,整体性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体制机制改革我们现在所谓的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一是整合现有媒体机构和媒介资源,二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这是表和标;三是媒体融合之后或者与之协同推进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干部人事、绩效分配等深层次的系列改革,这是根和本。顾此失彼,或者厚此薄彼,带来的后果只会是轰轰烈烈挂牌,悄无声息分开。2021第05期/总第411期73融合发展陕西省榆林市传媒中心、安徽省芜湖市传媒中心、浙江省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等西、中、东部地区地市级主要媒体坚持先行先试,因地制宜走出了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地处西部的陕西省榆林市,文化市场发育程度较低,主要依靠政策扶持做媒体整合融合工作。东部发达地区的浙江省绍兴市,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市级主要媒体自身的造血功能强,成立了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绍兴市传媒集团,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加上地方政策扶持,深化媒体融合改革。中部地区的地市级主要媒体,地理上处于“不东不西”的位置,媒体融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多也是处在两难的境地。传统媒体的黄金年代遗留下的虚胖、泡沫甚至假象,是市级主要媒体在融合发展面前呈现等待、观望甚至抵触情绪的重要原因。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不搞“一刀切”“一个样”。中部地区地市级主要媒体深度融合,应该是新时代新阶段和现行体制下,我国各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三、媒体深度融合让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融合改革过程中,体制机制不顺畅、上下联系原渠道、政策支持无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不匹配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要深化新闻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结合媒体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以贯彻落实,是各级主要媒体践行“两个维护”,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政治自觉和必然要求。传媒中心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媒体融合进入“下半场”,所面临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做好媒体深度融合工作,必须立足新的发展阶段,贯彻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尽快构建起适合地市级主要媒体深度融合新发展格局。必须立足新闻主责主业,下大气力留住新闻人才,让主力军挺进主战场。针对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线采编人才队伍青黄不接、742021第05期/总第411期高层次专业人才结构性紧缺,财政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人才引进、培养受到体制编制限制较多等主要问题,各地要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是盘活传媒中心“存量编制”,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主流媒体人才吸引力和竞争力。发挥存量编制这一政治资源和执政资源的重要作用,通过公开招聘、考试考核、岗位技能大赛等多种方式,不拘一格有计划引进急需的新媒体人才、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对事业发展忠诚度高、贡献大的聘用人员。二是强化地方财政资金保障,加强政策支持,形成政策保障体系。三是完善新闻人才队伍建设投入和激励机制,开展采编专业职务序列改革。同时,强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开展全媒体理念和技能培训,扎实推动新闻从业人员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培养具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着力打造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加快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作者为芜湖传媒中心党委副书记,高级记者)编辑:秦明瑛新闻漫画《约谈》勾建山/作(新华社发)“一专多能”

篇三: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

  

  COVER

  =封面持续深化“三个转变”,着力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评析—文_姜希伦姜希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办公厅编辑【核心阅读】建立全媒体传播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着眼媒体变革发展趋势,就推动媒体融合

  系是主流媒体面临的一项紧迫

  课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紧紧

  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

  发展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

  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体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从传统

  指导意见〉,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

  要讲话,对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

  广播电视媒体向国际一流原创

  视音频制作发布的全媒体机构

  转变,从传统节目制播模式向深

  求。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建设层面对建

  立全媒体传播体系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9月,中共中

  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

  展的意见》,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转变,从传统技术布局向“5G

  +

  4K/8K+AI”战略格局转变,引领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就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

  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等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

  力、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提升,为

  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是主流媒体面临

  作出了有效示范、探索出可行路

  径。的一项紧迫课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中央主流媒体和国

  家广播电视台,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

  的发展目标,持续深化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向国际一流原创视

  音频制作发布的全媒体机构转变,从传统节目制播模式向深化

  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从传统技术布局向“5G+4K/

  8K+A「战略格局转变,不断在组织机构、内容生产、技术发展、平台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做出创新,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

  显著提升,为主流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作出了有效示范。Media

  Review

  |

  传媒评论

  2021年第02期

  I

  I丁

  封面=COVER新的表达、先进的技术将交响乐、合唱、戏曲等文艺表

  现形式相贯通,采用电影艺术和情景剧的手法表达主

  题,播出后产生热烈社会反响。四部精品节目翻译制

  作成英法西阿俄等多种语言版本向全球100多个国家

  和地区传播发行,进一步扩大纪录片和文艺晚会的影

  响力,有力有效讲好中国故事。全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吸引年轻受众、针对青年

  一代推出更多有吸引力的节目产品,一直是总台持续

  发力的重要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话语表达方

  式,推出融媒体产品〈主播说联播〉,以□语化、年轻化

  申央广播电视总令8K超斋清频it试脸开播的新语态解读时政报道和社会热点,受到广大网友特

  别是青年网友的喜爱,话题阅读量达80亿,讨论量达

  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向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转变,打造全媒体内容新生态内容创新是新闻媒体创新的重中之重,更是媒体

  180万。创新推出“联播+”“大国外交最前线"等延伸

  产品,取得良好传播效果,进一步扩大〈新闻联播》品

  牌影响力。2021年"小年夜"之际推出的"2021网络

  春晚”是一次针对年轻群体的成功创新实践,以大量

  深受年轻群体喜爱的歌葵节目、网红明星和编排方

  的核心竞争力。新媒体带来了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内容产品,让不少受众远离报纸报刊、电视电台等传

  统媒体,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网络手机等移动终端。

  式,真正让"晚会"这一传统电视节目形式焕发出强大

  的创意感和"网感力”,获得收视□碑双丰收。在抖

  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实践中,主流媒体需要在内

  容创新上不断加大力度,真正把"内容为王"的内容优

  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深耕运作、持续发力,央视新

  闻账号粉丝量已突破1亿,打造了超过50个百万级以

  势转化为传播优势。总台坚持把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打破传统广播电视节目以线性播出为主的制播

  上的头部、肩部视频账号,并运用自身强大的视频资

  模式,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启动高

  源优势和主持人影响力优势,不断创新推出交互式话

  题活动,有效吸引年轻受众广泛关注。质量发展改版工作,200余档创新节目和融媒体产品

  陆续上线,切实增强全媒体内容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总台创造、总台出品的精品节目影响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向构建“5G+4K/8K+AI”

  总台十分注重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加强节目

  创新、推出精品力作,用生动鲜活的表达方式让主旋

  律报道更接地气、更富感染力。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

  战略格局转变,打造全媒体技术新生态全媒体时代的媒体竞争,一定程度上是技术实力

  的竞争。对于一家媒体而言,没有强大的技术实力作

  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宣传报道中,一方面总台

  为支撑,再优质的内容也难以精准有效地传递给用

  户,也就更无法实现吸引受众、引领受众的目标。对

  于一些传统媒体而言,技术薄弱的问题往往成为了建

  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最大障碍。总台坚持把技术建

  精心做好重大时政报道,纪念大会直播和相关报道取

  得良好效果。另一方面精心策划、精细打磨,连续推

  出《英雄儿女》《为了和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部总

  台原创大型纪录片和〈英雄儿女——纪念中国人民志

  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文艺晚会》,在海内外

  设摆在重要位置,在5G、4K/8K、云计算、人工智能等

  新技术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研深度,不断突破

  传统技术布局限制,加快建设超清化、移动化、智能化

  引发热烈反响,全媒体触达观众达19亿人次,呈现“大

  珠小珠落玉盘”的强大传播态势。大型文艺晚会以创

  技术体系,收获了丰硕成果。■o

  2021年第02期a

  传媒评论

  |

  Media

  Review

  COVER

  =封面通过科研攻关和制播实践,总台5G媒体技术应

  总台持续深化"台网并重、先网后台、移动优先"战略,用探索在国内、国际均走在了第一方阵。总台联合有

  着力打破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路径依赖和形态束缚,关部委、科研院校、技术公司等深入开展5G技术在超

  全面推进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平台渠道和管理机制

  高清视频领域的核心技术研究,推进5G媒体实验室、的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有

  超高清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5G+4K/8K超高清

  效路径。制播示范平台、科技冬奥超高清8K数字转播技术等重

  总台在平台建设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平台牵引

  大项目,成功实现我国首次8K超高清内容的5G远

  带动作用推动全媒体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强化考核激

  程传输,成功实现我国首次5G+8K实时传输和快速编

  励措施,推动海量丰富的优质内容向新媒体新平台集

  辑集成制作,首次实现全球万米深潜4K超高清信号直

  结、生产力量向全媒体转型,形成了以央视频、央视新

  播传送,首次通过5G技术直播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

  闻、云听等旗舰新媒体产品为核心,200个百万级以上

  山队登顶画面。系统总结总台基于5G技术的超高

  账号共同发力的传播矩阵。央视频连续推出的“云直

  清、VR和移动生产的研究实践成果,发布《总台5G媒

  播”“云守望”“云登顶”"云观景”"云充电""云致敬”

  体应用白皮书(2020版)>,成为媒体行业首次对5G技

  "云端艺术季”等"云”系列产品,让千万网友足不出户

  术应用提出的技术规范,得到业内人士高度评价,为

  实现“云端”连接,成为全网刷屏爆款产品,央视频月

  更好运用5G技术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

  活等各项核心指标在主流媒体新媒体平台中稳居前

  实践指导。列。首次组织业界、学界专家共同评选发布"2020视

  总台不断巩固扩大在超高清视频领域的引领地

  听新媒体领域十大新闻”,充分体现"主流价值""行

  位和技术优势,有力有效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在4K超

  业价值""新闻价值"导向,提升新媒体领域引领力影

  高清制播技术应用已经成熟的基础上,加大8K超高清

  响力。注重加强顶层设计,召开总台"十四五”发展规

  制播技术研发应用力度,完成8K超高清电视制播呈现

  划编制专家学者座谈会,高质量编制总台“十四五”发

  全链路试验系统。2021年春节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

  展规划,研究谋划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加强

  台8K超高清频道试验开播,联合电信运营商将8K超

  全媒体人才队伍建设,召开全国重点院校新闻传播人

  高清电视频道播出试验信号传送到北京、上海、广州、才供需座谈会,启动2021年校园招聘,加快实施"青

  深圳等9个城市的30多个超高清大屏及首批8K电视

  年人才”工程,扎实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打

  机上同步播放,成功实现全球首次8K超高清电视直播

  造一支既能"守正"又善“创新”的人才队伍。和5G网络下的8K电视播出。2021年总台春晚积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

  推进5G+8K/4K/VR技术创新应用,通过8K超高清电

  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提出了到2035年

  视频道进行直播,成为全球8K超高清电视领域的首次

  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主流媒体承担着光荣的使命任

  直播。务。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持续深化"三个转变”的创新实践,在深化媒体融合发展中取得了积极成效,以创新管理为保障,向国际一流原创视音频制作

  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面对

  发布的全媒体机构转变,打造全媒体管理新生态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主流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不仅

  媒体要在坚持守正创新、深化融合发展上务求实效,是要推出更多更精彩的新媒体产品,更是要做到一手

  着力构建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抓融合、一手抓管理,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

  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全媒体时代舆论引领的制

  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深度融合,在放

  高点,实现传播报道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大一体效能、产生"化学反应”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责任编辑一宋晓农Media

  Review

  |

  传媒评论

  C2021年第02期

篇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

  

  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效果探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媒介形态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传媒机构要想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提升传播效果和创新能力。

  媒体深度融合是指信息技术、传媒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嵌入,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有机融合,形成了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新生态。通过媒体深度融合,不同媒体形态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实现了传播手段、形式、渠道、内容以及营销整合的全面提升。做到这一点,需要传媒企业的全面协调、技术平台的支撑和人才的培养。

  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实现的是媒体形态的融合。这需要对媒体的技术和操作流程进行整合,以实现更高效、更优质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例如,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低成本的视频技术,创造更多的精华内容进行传播。另外,以多媒体信息为基础的数字出版和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也可以和传统媒体形成互补,使内容和渠道得到更好的整合。在此基础上,综合媒体平台可以打造更为全面、多元化的传播形态,提供更为便捷、优质的信息服务。

  此外,媒体深度融合还需要实现营销和商业模式的整合。媒体可以通过深度融合实现流量的集成与优化,打破单一媒体的局限,实现多媒体形式下的综合营销,并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媒体的商业模式。例如,通过整合网站建设、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营销、移动优化和电子商务等数字营销手段,开发出更加灵活的数字广告模式。同时,新兴技术让媒体能够更好地掌握受众行为和喜好,从而精准投放广告、实现数据营销。

  媒体深度融合可以推进媒体的整合发展,提高传播效果和创新能力,确保媒体的持续发展。媒体融合需要的是数据的整合、技术的支撑、人才的引入,要让机制创新引领产品创新,加快传统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才能在全媒体时代进一步拓展用户群,增强影响力和独特性。

  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正在不断进行中,媒体企业需要在前期就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打造产业技术与媒体人才的双重优势,以确保媒体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五: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

  

  刊首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文/张建星媒体融合发展既是一场由技术革命带来的媒体转型,也是传统主流媒体的必由之路,更是一场事关发展全局、影响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2020年是2014年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又一个关键的、重要的年份,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体中心”,这是关于媒体融合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六年后,中央对媒体融合的新要求、新部署,是推进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宏观导向与实施目标。全国报业应该对标这两个新要求、新部署,认真学习领会,扎扎实实贯彻落实。对此,笔者谈几点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一是站在新起点,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深度融合作为技术、平台、渠道、机制、人才等互动发展的变量,是推进媒体转向高质量进阶的巨大动力和时代必然。《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加快”,一个是“深度”,体现了中央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迫切性和方向性。该文件和国家“十四五”规划,是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指南,宣示着中国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加快推进、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二是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概念,“四全媒体”从产业结构、媒介形态、传播主体、内容建构四方面阐释了媒体融合的内涵,揭示了媒体格局和生态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媒体向移动互联网主阵地挺进并加快媒体融合的时代要求。未来,媒体可进一步通过内外协作,调整结构,优化产品,借力5G时代和人工智能技术,增强优质内容供给,结合受众“自我传播”达到双向互动,推动媒体融合。三是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强调,强化党的领导,把推进媒作者系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体深度融合发展作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平台创新,其最终目的是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逐步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主流媒体要适应移动优先、人需优先、场景适配、价值匹配的传播诉求,用新技术新手段建立起与用户全新的连接。现在,经过在媒体融合方面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全国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部分媒体集团初步建成了新型主流媒体,但从数量上看还太少,离中央要求的“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个目标尚远,还需加快步伐。四是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占领基层舆论阵地,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对此,要牢固树立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加快建立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由“简单相加”向“深度相融”转变。同时,将融媒体中心建设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实现政务便民服务“一张网”。近年来,全国报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舆论引领和媒体融合的系列讲话精神,用以指导媒体融合实践,取得了巨大成果。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守正创新,勇于实践,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媒体人的力量。

  (本文为作者在2020中国融媒体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篇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

  

  全媒体时代媒体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

  作者:荆红卫

  来源:《新媒体研究》2021年第01期

  摘

  要

  全媒体时代,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从“相加”向“相融”加速奔跑。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一要坚持移动优先,占领新兴传播阵地;二要秉持平台思维,构建新型互动渠道;三要强化技术引领,驱动媒体转型升级;四要开拓市场空间,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关键词

  媒体深度融合;移动优先;平台思维;技术引领;造血功能

  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360(2021)01-0073-04目前,我国中央、省级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步伐,市级媒体也纷纷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加快推动媒体融合从“相加”向“相融”转变。本文将结合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动适应变革、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浅析传统媒体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抢占互联网新高地、拓展发展新空间的创新之路。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全媒体时代媒体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2020年9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1]。

  面对媒体融合发展大势,近年来,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加快打造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使青岛广播电视新闻由区域传播变为全域传播,推动了青岛广电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步伐。

  1.1构建内容池,引领主流舆论

  作为主流媒体,在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必须担负起舵手的责任和使命。新型主流媒体必须努力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推进新闻信息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融媒体产品,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

  2017年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成立,通过建立融媒体生产“中央厨房”,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加工,倾力构建数据化新闻“内容池”。“蓝睛”App依托青岛广电新闻中心,对重大时政报道、突发事件报道、重大舆论引导稿件优先发布,以视频、直播为特点,涵盖文字、图片、短视频、Vlog等全产品形态,打造“蓝睛新媒体首发、全网二次分发、传统媒体跟进”的立体化传播模式。

篇七: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

  

  专稿声屏视点推进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廖望劭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

  发能力,提供专业性、针对性、亲民性强的媒体服务,拓展广电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

  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自2014年8月,+政用、民用、商用服务,提高平台价值和用户活跃度。第三要

  协同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快省级、地市级广电融媒体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

  设,健全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协同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

  视行业优势,与传输网络深度协作,做省级技术平台和地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头兵,提高省级、地市级广电机构对县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时隔六

  年之后,中央对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提出了

  级融媒体中心的人才培养、技术支撑、内容供给能力;地市广

  电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强化本地服务和社交互动,建成

  本地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更高的要求,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实践出真知。经过这六年来的探索实践,媒体融合已经进

  入到向纵深发展的阶段,各地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如坚持内

  经过多年的发展,广电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媒体品牌特色。

  容是根本,进行跨界传播;明确核心用户,了解用户需求;用技

  术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支撑等。这些被在实践中摸索出来行

  在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广电应坚定战略定力和

  发展自信,不断完善和拓展自身原有平台的功能,以推进优质

  之有效的做法,在未来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最终是要建成一批具

  内容、优质平台和优质全媒体品牌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和发

  展新业态新应用,深度挖掘传统广电媒体品牌价值,扩大主流

  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全媒体传播体

  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优化资源配置。要按照《意见》中提

  出“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要求,用互联网思维优化媒体

  价值在新媒体领域的影响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是一次消除弊端的革故鼎新。在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过程中,广电媒体

  要用发展思维去解决问题;要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

  资源配置,把广电业内分散的、优质的资源要素向互联网主阵

  地聚合,向移动端倾斜;强化需求导向、服务实效;精办频率频

  道,优化节目栏目,形成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整体合力。其次

  念,探索广电媒体“文化+科技”的发展方式;要坚持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完善拓展广电和网络视听在融合发展过程

  要大力建设新型传播平台。广电媒体应发挥整体优势和视听

  中的产业链,促进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特长,运用市场机制加快打造技术先进、特色突出、用户众多、自主可控的新型传播平台;增强平台信息服务聚合与精准分

推荐访问: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实施全媒体 媒体 深度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