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审计学论文

时间:2022-07-28 12:0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审计学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审计学论文

审计学论文5篇

审计学论文篇1

《审计学原理》

系 别 财 经 系

专 业 金 融 学

班 级 金融102

学 号 201001801050

姓 名 韦献秋

2011年12月27日

目录

一、效率性审计的概念

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三、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二)外部因素

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对策

五、参考文献

审计工作效率简述

【摘 要】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是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保证,对审计人员顺利且有效完成任务非常重要,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针对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因素,本文作出了几点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效率;因素;对策

一、效率性审计的概念

《效率性审计准则》第二条指出,“效率性是指组织经营活动中投入资源与产出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效率性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活动。效率性审计是管理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审计机构或者审计人员而言,实质上就是如何运用其资源来提供服务,以相同或更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既定质量的更多产出,或者以更少的资源投入获得相同数量的产出,此时,审计工作就做具有效率性。

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性

(一)对审计机构而言,在市场经济日益激烈的今天,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要想在同行中有一席之地,除了千方百计运用高新技术外,还要在自我工作中学会对审计管理。提高审计效率,使工作达到最大的效果,才能有更多的筹码与同行同台竞争。

(二)对被审计单位而言,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分析企业的资金运行动态。审计人员有咨询业务这一功能,可以帮助纠正会计人员的纰漏,提出有效的建议。

(三)对公众而言,有利于公众及时而且准确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效地做出决策。特别是对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及时性非常重要,他直接影响广大股民的投资行为。

三、影响审计工作效率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审前准备不充分

做好审前准备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审前准备越充分,审计工作越顺利,否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产生阻力,或延误工作时间。审计准备主要包括:审计方案、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搜集有关法规文件、下达审计通知书等。如果审计方案内容、步骤或人员分工不当,就会偏离审计方向,制约审计人员业务专长的发挥;对被审计单位情况了解不清楚或收集文件不到位,在审计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费解。这些都势必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2.多头审计立项,出现重复审计现象

合理确定审计户项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外部条件。有些经济监督部门,年初计划不协调,导致对某被审计单位多头立项。如:对同一单位,审计机关、乡审计所或其他部门都进行审计、检查。由于重复审查,问题重复处理,轻重不一,使被审计单位产生逆反心理。检查出的问题,需要理顺和解决,这势必浪费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审计复核也会延误时间:因案卷程序不规范等原因,要求修改、补正后再复核;
复核人员遇到疑难问题。推延复核时间就会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3.选用审计方法不当

采用合理的审计方法,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得力措施。选用审计方法,从原则上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要适合审计目的。不同的被审计单位可以采用不同的审计方法。如:大中型企业财会业务量大,可采取逆查法;小型企业业务量小,可采用顺查法;企业财务管理好,帐目规范,也可以采取抽查法。有的审计人员不讲究审计方法,一味追求逐页看凭证,泛泛抄写数字、资料,每每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抓不住主要问题,得不偿失,从而制约审计效率提高。

4.审计取证乏力

审计按要求取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前提。在审计中由于取证不慎重,因而有时取得的证据不真实,审计依据认定不准,难以一锤子定音,迫使审计人员到处收集、寻问;有时审计人员对套用的法规依据产生模棱两可的看法,无所适从,欲用不得,欲弃不舍。有时候只凭被询问人的口证取得旁证,证明质量不高。为避免审计风险对证据要进行复查,这必然费时、费力,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5.财会业务知识匮乏

财会业务知识是审计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基础。审计人员具有谙练的财会业务技能,在审计时,就会很快进入角色,准确识别良莠。反之,审计人员财会业务水平不高,对财会人员利用财会业务的手段从中作弊的情况看不出或拿不准,现翻资料,现学现问,使问题迟迟不能披露,这必然推延时间,影响审计工作效率。

6.延长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的时间

按时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保证。审计报告形成后,应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但是,有时被审计单位领导不在,或由于某种原因迟迟找不到法人代表,交换意见一拖再拖。这显然影响审计工作进度。

7. 审计工作的组织力度大小影响审计效率

突出表现在审计组的人员配备是否科学,审计任务完成的时间是否明确,审计问题的协调是否及时,审计工作的考核检查是否严格到位,这些都决定着审计效率的提高。

8.审计目标重点明确与否影响审计效率

主要表现在审计人员对项目审计的目标是否明确,审计重点内容是否把握,审计时是否做到心中有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计效率的提高。

(二)外部因素

1.被审单位财务基础工作好坏

重点表现为被审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高低、财务基础工作的扎实与否和是否健全完善。如果被审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高,那么做出的报表就比较有质量,规范性强,审计人员工作起来就得心应手。

2. 被审单位对审计工作的配合程度

审计工作是否积极配合,都会影响审计效率的提高。有些被审计单位不重视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或为了公司利益和故意隐瞒事实,私藏账簿,阻碍审计人员的正常工作。审计机关分析和评价问题有其独特的视角,所发挥的作用是管理部门所不能替代的,被审计单位需要换位思考,积极配合审计工作。

四、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几点对策

(一)做好审计计划,严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

安排审计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不能带有随意性。审计机关确定审计户项时,应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沟通,避免重复审计;安排审前准备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全面落实,不疏漏每一环节;做好审前培训,加强与被审计单位联系,加快审计速度。

(二)加大措施,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是提高审计效率的根本。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造成审计方法混乱、取证乏力、定性不准、财会业务真假不分。这样既影响审计质量,又制约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做到“三个结合”, 不断加快复合型人才建设步伐即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审计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审计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三)大力收集与审计有关的法规文件,做到认真整理保管

一是发挥专职与兼职法规机构的作用,指定专人收集文件,收藏、借阅进行登记并有手续,保证文件、法规的存在性;二是发挥审计专业科室的作用,对口收集法规文件,以弥补法规适用缺陷。有了足够的法规文件,适用可靠的审计依据,就会呈现出高质量、高效率的审计效果。

(四)增强审计复核责任感,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审计复核工作职能,应当说有两点:一是审理,二是指导。前者为审计案卷把关,后者是增强服务意识。两者并举,才能满足一线审计工作的需要。复核人员应当增强责任感,及时复核案件,不能拖延时间,促使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五)密切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

加强沟通,搞好与被审计单位相互协调关系是提高审计效率的重要环节,增强被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审计小组在审计期间,应遵守职业道德,严肃审计纪律;要主动向被审计单位征求意见;办理审计事项,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以良好的自身素质取得被审计单位的信任。只有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配合默契,审计业务核对及交换意见等工作才能顺利完成,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六) 加强审计工作组织力度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前提

一是要增强审计组工作的计划性,进一步增加审计人员提高效率的动力。二是要强化审计工作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 ,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提高效率的压力。三是要及时处理化解审计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减少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的阻力。

(七) 运用先进科学的审计方式方法是提高审计效率的关键

一是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传统的审计方法,坚持账项基础审计与制度础审计相结合。二是要不断改革审计工作机制,坚持技能竟争与考核奖惩相结合。三是要不断推进信息技术运用,坚持传统审计与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四是要不断转变审计理念,坚持审计工作重心前移和事后监督相结合。需要补充的是,被审计单位的流程和信息系统可能拥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审计人员应按各自的特点制定审计计划中包含的信息技术审计内容。

参考文献

[1]石爱中,胡继荣.审计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1)

[2]刘玉焯.审计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

[3]罗昭祥.大审计战略[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6(3)

[4]吴品芝,张子叶.金融审计学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1)

[5]王英姿.审计技术[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

[6]张庆龙.审计资源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9)

[7]秦荣生,卢春泉.审计学[M].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11(4)

审计学论文篇2

审计学论文

姓名:
学号:
班级:

摘要:非审计服务自诞生以来,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就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2001年安然事件发生后更是把审计失败归咎于非审计服务的存在。诚然,安然的破产,安达信审计的失败不可否认的有对其非审计服务监督限制不力的原因在里面,但把责任完全归咎于非审计服务的存在,指控其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并最终导致审计失败显然也是不当的。非审计服务的产生是客观历史发展的要求,是顺应市场需求及会计师事务所自身发展的要求的,它的存在对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其正面的影响是超过负面影响的。

背景资料: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掌握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发表第二季度财报,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到6.18亿美元,即每股亏损1.11美元。10月31日,证监会开始对安然及其合伙公司进行正式调查 。11月8日,安然被迫承认做了假账,虚报数字让人瞠目结舌:自1997年以来,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

12月2日,安然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中所列资产高达498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而一直为安然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也因为安然公司作家帐并私自销毁档案受到控诉,并最终破产。

安然破产后,关于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再一次成为争议焦点。首先,媒体“一边倒”地支持全面禁止注册会计师向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
其次,“五大”曾持非审计服务不影响独立性观点的坚定立场,然而,安然事件后,也对外发出了不再向客户公司提供信息咨询和内部审计的承诺。美国政府则迅速出台了《2002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对会计师事务所在非审计服务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严格要求,法案关于注册会计师执行非审计服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非审计服务的概念:非审计服务是相对于审计服务而言的,它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向客户提供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如税务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甚至技术咨询等除审计服务以外的多种服务的总称。非审计服务的产生及发展:非审计服务的迅猛发展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市场需求推动的结果,更是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结果,是与全球经济市场的变动休戚相关的。没有市场的服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非审计服务的产生,是顺应市场需求的,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非审计服务—安然:安然的破产很多人把它归咎于非审计服务的存在,而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安达信也确实一直在为其提供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但安然的破产是各方面管理不善监督不力等各种因素综合大爆发所导致的,不能片面的归咎于非审计服务的存在,非审计服务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的。

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执业过程中审计师的超然独立是审计师获得社会公信的基础,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得以保障的前提之一。

独立性对审计的意义:独立性就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或其他鉴定业务, 应当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与被审查企业或个人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关系;
实质上的独立性也称精神上的独立或事实上的独立, 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或其他鉴证业务时, 应当不受个人或外界因素的约束、影响和干扰, 保持客观且无私的精神态度。因此, 注册会计师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没有任何被认为有影响独立、客观、公正的利益。而所有这一切无非是希望通过审计的独立来达到审计报告的可靠与真实,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从另一方面说,独立性是审计师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反映了公众的信任与信心。

审计独立性——安然:在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系列指控,其中独立性问题是被控诉的焦点之一。安然公司的许多高层人员曾经是安达信的前雇员,包括财务总监、会计主管和公司发展部副总经理等,而且,安达信一直为安然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且咨询服务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大于审计服务。为此,美国媒体纷纷对审计独立性提出质疑。一些影响重大的组织,如美国劳工联合会与美国产业工会联合会也专门致信美国证监会,要求修改审计独立性规则,重新定义审计独立性。不可否认的,在安然事件中,审计独立性遭到了破坏并成为安然破产的原因之一,由此可看出审计独立性的重要性。

非审计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就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焦点,渐渐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非审计服务影响并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第二种观点则认为不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而随着研究进一步的加深,纵使出现了一系列的财务丑闻(如影响广泛的安然事件)且矛头都直指非审计服务,都不能否认非审计服务本身及其实质是不必然影响审计的独立性的。且非审计服务既然是顺应历史和市场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就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而研究也表明非审计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对审计独立性有其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

我国应该理性的看待非审计服务,不能因为安然事件等小范围事件的发生,就大肆渲染,因噎废食。我国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的现状需要非审计服务的存在。我国审计市场的现状可以用竞争激烈、人才短缺、风险高来形容。而非审计服务正是这三大“弊病”的“对症之药”。历来由审计服务占据主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现在正是刚刚起步的非审计服务展露锋芒,发挥积极作用的时期。其原因在于:1.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结构基本上是单一的审计服务,拓展能力薄弱,事务所利用较低的审计收费吸引非审计业务的现象并不明显。2.相对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规模偏小、力量薄弱、审计业务风险大、竞争激烈,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淡旺季现象明显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国不宜盲目照搬其他国家拆分非审计服务的做法,而应从我国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和引导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拓宽业务范围,发展管理咨询等非审计服务市场,以进一步壮大实力,增强竞争能力,迎接加入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非审计服务的产生于发展也是顺应历史及市场的发展需要的。虽然若干财务丑闻矛头直指非审计服务,认为其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但归根到底这不是非审计服务的存在而导致的,而是整个社会经济制度和会计体系存在问题的反映。禁止非审计服务的发展无疑是逆发展潮流的。而在中国,非审计业务尚处于刚刚起步,甚至在某些事务所仍旧是空白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非审计业务,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注册会计师行业中来,从而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服务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审计学论文篇3

审计学论文

【摘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普遍应用。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以风险导向审计为基础并顺应国际趋同大势的审计准则体系的确立。新审计准则体系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审计理念从传统的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转变到风险导向审计。目前我国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探索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与传统审计模式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必将对完善我国审计技术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对风险导向审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 特性 问题 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百多年来,虽然审计的根本目标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审计环境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注册会计师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一直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调整着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的调整。现代审计实际上始终是围绕着会计师提高效益与降低风险两方面的考虑来发展的。早期的审计所面对的公司账务比较简单,会计师还可以负担详细审计的成本。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张、业务种类的增加、业务性质的日趋复杂,详细审计的时间成本已经变得让会计师无法承担,会计师必须寻找一种在时间成本可以承担的前提下, 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审计手段。面对控制时间成本和控制审计风险这对看似矛盾的要求, 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二、风险导向审计内涵辨析:传统与现代之比较

厦门大学吴水澎教授认为,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以企业风险分析评估为导向, 根据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依据风险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协助企业管理风险,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审计活动。由此看来,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的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或者,通过内部控制测试等方法,确定风险最高的环节与部门,以便重点审计。

(一)与传统审计方法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更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对审计的要求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更有效地分配审计资源

风险导向审计具有以下特点:

1.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新思路。

2.风险导向审计具有双重披露模式的特点,不仅要确定公允性,还要证实可信性,即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和决策的重大舞弊和错报。

3.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利于审计人员全面认识被审计单位。

4.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助于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就是指在对企业环境和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审计策略,运用审计风险模型,积极而有效地采用分析性审计程序,以规避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具有很多与传统审计模式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必将对完善我国审计技术方法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分析

(一)成本与效益配比性差

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后, 普遍增加了审计工作量和审计成本, 但审计收费却没有得到同步增加。

(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流于形式,无法鉴别出风险点

注册会计师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过程中,由于审计人员经验不足和时间紧迫,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在行业数据库建设、 各种统计数据和分析报告收集方面的欠缺, 导致该评估程序的执行缺乏目的性,存在为了完成审计程序而完成的现象。

(三)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无法与实质性程序相联系

由于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审计模型和规程,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实质性程序时, 很大部分没有确立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表, 没有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及重大错报风险, 按照既定的审计模型和规程来设计控制测试的性质、 时间和范围, 在设计细节性测试时亦没有考虑样本量及选样方法的有效性。

(四)面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序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评估和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序时,很少有从舞弊的动机和压力、机会和借口入手进行评估,亦没有重点关注最容易发生舞弊的几个方面。在无法识别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况下,更谈不上有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

(五)审计发现的内控弱点可能产生的错报风险没有进行重新评估

(六)控制测试形式化,导致无法鉴别内控弱点

在实施控制测试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大部分没有书面记录针对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而确定的控制测试审计策略,控制测试程序在识别特征的记录、样本量的选取和测试的方法上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未能就控制在相关期间或时点的运行有效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四、对策研究

(一)借鉴国际经验,积极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和方法的研究

国际审计与见证准则委员会通过修订审计风险模型, 强调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内容较为全面,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风险审计的主导思想,可资借鉴。

(二)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建立客户分类服务体系

会计师事务所可考虑建立与客户内外经营环境尤其是与行业相关的信息数据库, 为注册会计师进行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提供及时、 必要的信息, 减少其收集相关信息的时间成本。同时,风险导向审计中需要实施大量分析性测试程序,事务所可开发便于各种数据加工、分析的软件, 注册会计师可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快速检验、核对、 计算和比较, 提高审计效率。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下, 对客户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分析与风险判断需要注册会计师对客户所在行业和性质有充分了解, 行业分类服务越来越成为必要。

(三)利用客户持续跟踪制度降低风险

在新审计准则实施以前,国内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业务的实施往往仅集中在审计报告出具之前的一到三个月,审计业务一结束,即很少继续关注客户及其环境的变化,直到下一次审计业务开始。

在新准则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工作均需在审计期间完成,时间和人员方面的压力通常会影响风险导向审计的质量。

(四)改进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判断力

现有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财会专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无法适应现代审计发展的要求。

应结合企业生产技术的特点,增加具备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知识的专家以及其他专业人员,包括项目控制专家、风险管理专家、公司治理专家和信息系统专家,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审计项目组,逐步改善审计队伍的专业结构,使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趋向合理。

(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

注册会计师除了具备判断所需的专业知识外, 其是否在执业过程中坚持勤勉尽责、 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态度和应有的关注,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效果至关重要。

(六)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审计资料库,尽可能地借助专家的工作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普遍缺乏资料库,审计人员无法判断企业经营的合理性, 以致于中天勤的审计人员无法判断银广厦的二氧化碳项目的利润情况。而且,我国准则中虽然规定了利用专家的工作,但审计实务却很少采用。

(七)继续推行法律体系的演进与变革,完善准则体系

必须建立起一套完备、 健全的法律规范体系,法令的制度与配合必然更能带动一种新方法的运作和发展,对于风险导向审计也是如此。

五、结语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符合现代审计目标多样化的要求,缩小了审计期望差距,突破了会计信息系统的局限,风险导向的思想体现了审计活动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制度层面与技术层面的统一。从西方发达国家审计职业的发展规律看,经济发展要求审计职业同步发展。审计会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达的地区,势必对审计业务需求旺盛,因而注册会计师的经济与法律责任随之增加,职业风险加大,客观上有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企业的经营环境越来越难以预测,面临的不确定性与多变性大为增加,经营风险相应增大。市场经济的高度不确定性使人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不断提高,而风险导向审计正好适应了公众对审计期望值不断提高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风险管理又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因此,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主要参考文献】 〔1〕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论改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由“亚细亚”失败引发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0,(9).

〔2〕 薛祖云.会计信息市场与信息管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4〕 王光远 .制度基础审计学:审计测试、审计风险、审计决策〔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5〕 陈汉文.审计〔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6〕 刘金星.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评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审计,2007,(8).

〔7〕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4, (2). 〔8〕 刘峰,许菲.风险导向型审计法律风险审计质量——兼论“五大”在我国审计市场的行为〔J〕.会计研究,2002, (2).

审计学论文篇4

银广夏事件分析

课程论文

班级 工商管理0801

姓名 贺宁宁

学号 0802050102

目录

1.研究背景 3

2.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概述 4

2.1审计证据概述 4

2.1.1审计证据的含义 4

2.1.2审计证据的特性 4

2.1.3审计证据的获取 5

2.1.4审计底稿 6

2.2审计目标概述 6

3.银广夏事件的分析及启示 7

3.1影响审计证据证明力的几种不良现象 7

3.1.1审计过程中的“程序现象” 7

3.1.2证据收集中的“数量现象” 7

3.1.3取证方式上的“简化现象” 7

3.1.4风险控制领域的“应付检查现象” 7

3.2银广夏事件的启示 8

3.2.1区分审计证据的有用性 8

3.2.2完善我国证据制度规定 8

银广夏事件分析

摘要:2001年的银广夏为审计风险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使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道德等成为法律关注的焦点。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密不可分,如果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未能满足对有关审计事项证明的需要,或者说缺乏应有的证明力,审计风险就不可避免,它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败,是审计风险控制的核心。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将对审计目标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银广夏 审计证据 证明力 审计目标

1.研究背景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造假与违规情况:2002年5月中国证监会对银广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润77 156.70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 1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
1999年虚增 17 781.86万元,实际亏损 5 003.20万元;
2000年虚增56 704.74万元,实际亏损 14 940.10万元;
2001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损2 557.10万元。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

造假流水线:
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让这几家单位作为天津广夏的原材料提供方,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蛋黄粉。姜、桂皮、产品包装桶等物,并到黑市上购买了发票、汇款单、银行进账单等票据,从而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天津广夏发往这几家单位的银行汇款单。有了原材料的购入,也便有了产品的售出,伪造了总价值5 610万马克的货物出口报关单四份、德国捷高公司北京办事处支付的金额5 400万元出口产品货款银行进账单三份。为完善造假过程,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夏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记录。于是,阎金岱便指使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最后,董博虚构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 898.60万元。该虚假的年度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入银广夏公司年报,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

2.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概述2.1审计证据概述

2.1.1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2.1.2审计证据的特性

1、合法性。指审计证据是否具备可采用性,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或合法来源的证据才具有证据能力,否则将丧失证据资格。一是形式要合法,法律上对证据形式必须履行相应法律手续的,审计证据应当满足这些要求。如:会计报表须经单位盖章及法人代表签字并盖章等规定也属必要的“形式”。二审计证据的来源要合法。包括审计证据的形成过程、收集方式和手段等,都要符合法定程序。

2、相关性。指证据与审计事项或审计目标之间有逻辑上的联系,能够证明审计事项的存在或不存在。与审计事项或审计目标相关程度越高,其证明力越强,相反,则证明力弱,甚至不能作为审计证据。如实物资产的监盘结果只能用来证实实物的存在或毁损,而不能作为证明其权属和计价的依据。

3、真实性。指审计证据是否如实反映了审计事项或审计过程。一是审计证据的内容真实。如证据是否为原件或原物;
日期是否其发生日;
复印件、复制品与原物是否相符一致。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复制品不能单独确认,无证明力。当然,受职权及技术手段的限制,这里的真实以及上述的合法性只能是注册会计师能够识别的范围。二是审计过程真实。审计是对会计确认进行再确认,注册会计师未直接记录和参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只能根据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和经过会计处理的资料,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对已完成的审计程序如实进行记录,体现其工作轨迹,以表明注册会计师是否做到应有的职业谨慎。如果注册会计师为证明自己已抽查某个项目但实际并未实施而编造的的工作底稿纪录,其审计证据则不具有真实性。

4、可靠性。指审计证据反映审计事项客观现实的程度。审计证据可靠性越强,其证明力越强。有的审计证据虽然有相同的客观属性,但不同形式、不同来源以及不同时间上的审计证据可靠程度则不同。一般认为,书面证据比经口头询问而获取的证据可靠,书面证据中,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依职权制作的公文书证比其他书证可靠;
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比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可靠;
外部取得的证据比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得的证据可靠;
原始证据比复制证据可靠;
直接证据比间接证据可靠;
注册会计师亲自取得的证据比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可靠;
向独立的第三方获取的证据比向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者获取的证据可靠;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较好时比该单位内部控制较差时提供的内部证据可靠;
不同渠道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能相互印证时,比来自单一渠道单一证据可靠;
越及时的证据越可靠;
客观证据比主观证据可靠。可靠性具有高度的综合概括性,需要注册会计师针对具体情况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比较。

5、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数量的最低要求。当审计证据相关与可靠程度较高时,所需审计证据数量较少,反之,所需数量较多

2.1.3审计证据的获取

检查记录或文件: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

检查有形资产:注册会计师对实物资产进行审查。

观察:注册会计师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

询问:注册会计师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像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函证: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

重新计算: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准确进行核对,例如日记账、明细账重新加总等。

重新执行:注册会计师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分析程序: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才爱无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2.1.4审计底稿

审计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

  

2.2审计目标概述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规定,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财务报表审计责任的划分:(1)被审计单位和治理层(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包括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守质量控制准则、遵守审计准则、合理运用职业判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3.银广夏事件的分析及启示3.1影响审计证据证明力的几种不良现象

3.1.1审计过程中的“程序现象”

表现为单纯追求审计程序到位,审计范围面面俱到,做表面文章,忽视重点领域实质性的风险控制,对潜在的风险抱有侥幸心理,对被审计单位虚假的会计信息视而不见,甚至虚构未履行的审计程序,自欺欺人。走程序成了“玩”程序。

编制银广夏合并报表时,未抵销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也未按股权协议的比例合并子公司,从而虚增巨额资产和利润。从而使审计证据在证明力方面缺乏可靠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3.1.2证据收集中的“数量现象”

其表现为,只注重审计证据的取得,认为资料多总比资料少好,即所谓“油多不坏菜”。证据收集后未进行必要的审核和筛选,甚至对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之间是否存在内在联系或是否具有证据的基本属性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识别。如对被审单位提供的复印件未进行核对,即使有核对也是由被审验单位“自核”或写个保证;
采用的文件依据为非有权部门出具;
查验的合同文书等不具备主体资格或无行为能力;
数据之间未衔接等。

3.1.3取证方式上的“简化现象”

表现为应进行函证或实地查验等必要的审计程序时,因时间、成本等原因而取消或直接实施不具有替代作用的其他审计程序;
现场审计的精力主要放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账面数据作“搬家”式的抄录,未能抽查足够数量的会计凭证予以验证说明,甚至在未能提供必要的会计凭证时,仅依据会计账本或报表资料发表无保留意见或持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对实施程序未做记录或记录不符合要求等。

中天勤未能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如对于无法执行函证程序的应收账款,审计人员在运用替代程序时,未取得海关报关单、运单、提单等外部证据,仅根据公司内部证据便确认公司应收账款。而外部取得的证据比从被审计单位内部获得的证据可靠,但审计人员并没有遵循审计证据谨慎性原则,并违反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

3.1.4风险控制领域的“应付检查现象”

其特征是,将风险控制定位于应付政府、行业监管部门对审计质量的检查,忽视法律诉讼或司法调查等风险;
表现为事后进行补制程序表、检查表,未进行实质性“三级复核”;
当事人应签章未签章或代签章未经被代理人授权甚至直接由审计人员“代劳”等。

对于不符合国家税法规定的异常增值税及所得税政策披露情况,审计人员没有予以应有关注。有关银广夏1999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的数据有三个:2923万元,4257万元,2205万元,这意味着审计人员对1999年的房地产销售收入根本没有审核。这违反了重要性原则。在收集了真假两种海关报关单后未予以必要关注;
对于境外销售合同的行文不符合一般商业惯例的情况,未能予以关注;
未收集或严格审查重要的法律文件;
未关注重大不良资产;
存在以预审代替年审,未贯彻三级复核制度等重大审计程序缺陷。审阅与签发均有刘加荣一人包办,审核工作流于形式。

3.2银广夏事件的启示

3.2.1区分审计证据的有用性

为便于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筛选,使审计证据在收集时更具针对性。对此类证据要求应履行和完善相关的法定手续,看其是否具备主体资格、签字盖章是否完整等。函证的目的是证实相关账款余额真实性、正确性,防止或发现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在销售业务中发生差错或者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通过函证可以发现和证明对方的存在和被审计单位记录的可靠性。询证函应由注册会计师利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业务对象的名称和地址编制,但是询征函的寄发一定要由注册会计师亲自进行。在银广夏案件中,于萃取工程的重要性,注册会计师如果秉持专业准则,具有独立、客观、公正、勤勉的专业操守,是可以向几个方面征询收入状况的:第一,向德国的代理商征询,即所谓的代理出口商。虽然预计回复的可能性不大,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表明注册会计师是足够谨慎的。第二,向出口收款银行和相关银行征询。回复的可能性较大,这样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发现上市公司造假的蛛丝马迹。另外,注册会计师在应收账款函证过程中也存在重大瑕疵,例如,签字注册会计师对天津广夏应收账款进行函证时,将所有询证函交由公司发出,未要求公司的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会计师事务所,而是由公司交给签字注册会计师。

3.2.2完善我国证据制度规定

审计取证受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制约,注册会计师有时不可能按事先设想的方式进行。在取证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具证明力的证据,有时需要根据情况变化对其取证方式进行调整,需要面对复杂多样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职业判断。完善现有审计证据准则,出台与诉讼证据要求基本相适应的具体规范。银广夏事件中可以向德国的代理商征询,即所谓的代理出口商。但回复的可能性不大,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的可能性不大,说明我国在证据制度中存在缺陷。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审计学论文篇5

浅谈提高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途径

[摘要] 经济效益审计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对审计对象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鉴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管理的建议,有利于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本文阐述了当前经济效益审计在消防部队的主要应用,分析了制约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从体制改革、标准设定、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质量。
  [关键词] 经济效益;
审计质量;
途径分析;
消防部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军地之间以及部队内部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避免军费浪费、发挥应有的保障效益,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队官兵普遍关注的大事。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积极创新部队审计管理模式,推进部队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是摆在各级主管领导和每位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当前经济效益审计在消防部队的主要应用
  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在对部队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工作任务和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完成情况、资源的使用效果、管理效率等进行审查、分析和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被审单位提高绩效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经济效益审计范围广,内容多,从经济活动的内容方面来讲,经济效益审计可分为决策战略经济性审计、管理效率性审计和工作效果性审计。
  1.决策战略经济性审计
  决策战略主要体现在年度预算和经济责任目标的设定上。对决策战略经济性的审查,主

要是审查否用最少的投入完成了预期的任务,或达到了既定的目标,同时考虑经济活动目标内容的全面性以及决策程序的合法性。当前消防部队决策战略经济性审查的主要方面是:审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查经济活动目标的内容是否全面,确定既要有保障类目标,如训练费、装备经费投入应达到指标;
又要有限额控制指标,如招待费、油料费等。审查决策程序是否合法到位,重点检查论证是否充分,目标值是否经过集体审议,目标的可行性如何,配套措施是否到位。审查人员配备是否合理,包括审查人员的编制情况和结构情况,审查各项经费筹集、安排和使用是否合理,审查财产物资的取得、使用、管理和保养情况,以及资产效用的利用程度。

管理效率性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审查评价单位各项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适当和有效。管理效率性审计内容比较抽象,审查的资料基本涵盖了所有部门和所有的文件制度。当前消防部队管理效率性审查的主要方面是:对机构设置是否科学进行审查,着重审查机构的设置是否符合编制要求,是否落实了部局警力下沉的原则,司、政、后、防4个部门的内部机构分工是否合理,职责和权利是否明确。对人员管理是否合理进行审查,主要审查人员的使用是否恰当,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和执行。审查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先进,管理机制是否健全并发挥作用。对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进行审查,内控制度包括各部门的工作制度、预算制度、审批制度是否落实,财务制度是否完善等。

工作效果性审计
  工作效果性审计内容比较具体,对工作效果性的审查,主要包括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和任务完成情况的审查,也包括对通过这些工作所产生的社会综合效益情况的审查。当前消防部队工作效果性审查的主要方面是:审查年度工作计划和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审查各项工作成果是否真实准确。开展的防火、灭火、抢险救援等工作是否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整改了多少火灾隐患,抢救了多少遇险人员,保护了多少财产物资,创造了多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本单位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

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审查资金合规使用率和专项经费节约率,火警的出动次数,接警率、出车率、火灾扑救成功率等,并根据以上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通过纵比、横比等方法来做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出审计判断,评价支队经济效益的高低。
  二、影响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因素分析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的规范程度和审计作用的发挥水平,主要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质量两部分。审计质量建设事关审计发展全局, 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必须始终贯穿在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影响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工作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
  为了保持独立性,审计机构通常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执行审计任务,但是目前消防部队各级审计部门在本级首长的领导下组织审计工作, 人事、行政、经费供应及日常工作归本单位后勤机关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审计部门指导。这种审计体制具有较浓厚的内部监督色彩,无法体现独立第三方的地位,审计部门作为后勤机关的组成部分去监督后勤机关, 其监督力势必会受到影响, 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就难以体现, 经济效益审计质量自然会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各级审计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并列平行,横向同级监督缺乏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效益审计难以保持超然的独立性, 影响了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提高。

经济效益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审计质量控制标准是审计质量的控制依据和审计业务的作业规范。它是审计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审计组织根据职业特性的具体情况,适应自身规律的需要而建立的。由于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单位的绩效评价有一定的困难。目前,消防部队审计规范体系建设明显地偏重于审计法律规范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忽视了经济效益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建设。

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力度不够,时效性不强
  在消防部队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对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管理工作力

度不够,对经济效益审计项目安排不科学,导致审计时间安排过于紧张, 出现了审计规范执行不规范、落实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严格等问题,导致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经济效益审计过程流于形式。同时,部分人员认为经济效益审计可有可无,对单位工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作作用不大,经济效益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也得不到及时纠正和采纳,导致经济效益审计的时效性不强,经济效益审计结果利用的价值不高,长此以往,必然削弱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地位。

提高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途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影响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因素众多,可以概括为机构设置、人员素质、质量标准、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体制改革、人员素质、标准设定、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质量。
  1.深化审计体制改革,增强审计独立性
  为了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审计部门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 既不附属也不受制于其他部门, 这样才能保证审计部门公正、独立地行使其监督权, 确保审计质量。要增强审计部门独立性, 就需要改革消防部队审计体制编制, 可考虑在对现有审计部门调整和补充的基础上, 建立垂直型审计模式, 将审计机构现行的双重领导体制改为垂直领导体制。将区域审计局从后勤部门脱离出来, 独立设置,将区域审计局与所属审计处之间的业务指导关系改变为垂直领导关系, 审计处作为区域审计局的派出机构, 直接接受审计局的领导。同时,可以考虑将一些不涉及军事秘密的财务费用开支在系统内部公布,接受大众的监督。
2.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效益审计工作的核心问题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的核心在于工作的规范,即能不能依法规范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活动,建立一套规范完整标准的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指

标体系,对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无疑是雪中送炭。经济效益审计具体评价指标主要有4类:一是总体评价类指标,包括预期任务目标、内部控制评价等。通过这类指标的审核和分析,判断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评价资金使用的总体绩效;
二是综合资源类指标,如人力资源和相关的资源等,通过审核和分析综合资源的利用和消耗情况,判断被审计单位完成项目的工作效率高低,评价资金管理的效率性和资金的节约度;
三是资金投入类指标,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包括完成单位工作量资金率等,通过审计和分析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判断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资金使用是否节约和有效,评价财政资金投入的经济性;
四是实物形态类指标,主要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完成项目的验收报告,对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判断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取得的效果,评价被审计单位完成该项目的效果性。

坚持宏观管理与微观相结合,严格管理
  经济效益审计工作既要从具体的审计项目中发现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 同时也要注意从全局的高度和宏观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 从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结果运用的层次和水平, 逐步建立经济效益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强化经济效益审计质量管理, 规范审计行为, 强化经济决策审计监督。要抓紧落实经济效益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尽可能量化审计内容、细化各项制度,突出针对性,增强可操作性,努力做到以审计责任追究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以审计复核、审计考核和审计责任追究为主体的经济效益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体系。审计人员必须切实履行职责, 在审计过程中, 对各种违法违规问题要敢于揭露, 敢于处理, 并确保审计处理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制度准确和统一, 做到依法行事, 依法断事, 依法处事,执法必严 , 违法必究。
  经费使用效益关系到消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经济效益审计对审计对象组织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鉴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完善管理的建议,有利于提供客观、真实、可靠的信息,更好地改善本部门或本单位的经营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肖文八.审计学原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5.
  [2]刘志强,吴敏.浅谈经济效益审计在消防部队的应用[J].岱宗学刊,2007(2).
  

---文章整理编辑:论文文库工作室(QQ:1548927986)

本文仅供参考 更多论文定制写作发表辅导欢迎来询! 

[3]戴明丽.消防部队经济效益审计改革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09(10).
  [4]韩建奇.基层消防部队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8(11).
  [5]李虎.制约军队审计质量的因素与对策[J ].当代经济:下旬刊,2007(8).

推荐访问:审计学 论文 审计学论文 审计学论文 审计学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