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8篇)

时间:2023-05-04 08:50:35 浏览量:

篇一: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

  

  第39卷第2期

  2021年

  月

  常

  州

  工

  学院学

  报(社科版)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

  3No.

  2Apr.

  2021doi:10.

  3969/j.

  issn.

  1673-0887.2021.02.024融媒体助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优势、困境与路径文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2)摘要:互联网作为高校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最前沿,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师生的政治倾

  向、思维态度和行为方式。高校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努力寻求融媒体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治理的契合优势,正视并理性分析当前现实困境,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路

  径,牢牢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环境。关键词:融媒体;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088(2021)02-0126-04引力。伴随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

  2020年3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9.

  04亿,较

  2018年底增长50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

  (一)融媒体多元交互的传播内容,提高了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64.5%,较2018年底提升4.

  9个百分点[1]。各

  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主要是理论

  类网络客户端和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的第一信息

  源。“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全媒体,将传统媒体

  面授、个人自学和实践活动等,主要利用书籍报

  刊和电视广播等媒介,但这种方式容易受时间

  与新媒体的优势进行整合,实现及时、高效和深

  入的传播效果。”[2]融媒体环境具有隐蔽、复杂、和场地的限制,话语表达的方式较单调,且理论

  话语、政治话语较多,与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思

  开放、交互等特点,这既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

  维方式存在一定偏差,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抵触

  心理。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借助Vlog、H5等应用技术,可以创新网络文化内容。在议题

  设置和呈现方式上,不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

  理带来新思路、新契机,也带来了新问题、新挑

  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3]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

  的根本任务,肩负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任,是各种意识形态传播和斗争的角力场。

  论精髓进行提炼,并将其转化为鲜活易懂的素

  材内容,使其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与此同时,

  融媒体带来的交互机制让师生不仅可以方便地

  因此,面对新的媒体环境,加强和完善高校网络

  意识形态治理工作刻不容缓。获取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资讯,还可以相互交

  一、融媒体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治理的契合优势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要顺应融媒体发展

  带来的新变化,认清并利用融媒体的技术特点,流与互动,自由表达观点。这样,一方面,碰撞

  出更多创意、思想,极大地提高了师生参与意识

  形态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

  一方面,也为师

  生提供了一种信息反馈渠道,高校可以根据反

  馈信息即时调整教育内容,改进工作方式,从而

  积极寻求两者间的契合点,不断增强同网络信

  息技术的融合,使治理工作更具时代感和吸收稿日期:20209消除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形

  成开放、互动、良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作者简介:文武(1987—),男,安徽池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资助: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8D44)

  第2期文武:融媒体助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优势、困境与路径127(二)

  融媒体立体多维的传播方式,拓展了高

  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要通过官方媒体

  二、融媒体场域中高校网络意识

  形态治理的现实困境进入融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总

  体状态较好,但当前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因网而

  平台自上而下传播,方式比较直接、单一,政策理

  论传播更多地局限在对知识点的讲解上,较为苍

  白、空洞。而融媒体可以实现多种媒介的有机结

  变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高校网络意识形

  合,借助音视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手段,实现

  “报、网、端、微、屏”等各类用户终端无障碍、全方

  态安全仍然遭遇严峻的现实困境。(-)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和权威受到

  冲击位、全天候的传播,拓展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传播

  的方式、方法。如今,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官微、微

  信公众号、校园网等媒体平台,借助融媒体,部分

  高校还建立了“融媒体中心”等媒体融合的实践

  平台。一方面,高校将自有的多种媒体组合成宣

  传矩阵,构建立体多维的信息传播辐射面,以增强

  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效力。另一方面,在融媒体条

  件下,高校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应用技术,生产、编辑更多高质量、原创性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资

  源,利用数字图书馆、云端储存等实时更新共享教

  育资源。这为改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现有传播现

  状提供了新思路。(三)

  融媒体舆情监测的管控手段,增强了高

  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科学性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制造者,人人

  也都可以是信息传播者。海量的信息充斥于每个

  人的生活中,且信息间传递具有自由、隐匿的特点

  和对象的不确定性。《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

  思维的大变革》一书指出:“大数据让我们更清楚

  地看到了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⑷因此,高

  校要抓住融媒体技术发展的机遇,利用大数据等

  高科技手段的精准定位和精细分析功能,在抓小、抓早、抓源头的原则下,快速捕捉定位各类具有倾

  向性、苗头性问题,对各类因热点事件、突发事件

  等引起的网络舆情事件中的特定网络人群或网络

  事件进行跟踪,广泛搜集、挖掘与网络意识形态安

  全相关的数据信息,借助融媒体技术加工、分析数

  据,识别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源”和“风向

  标”,发现并筛选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有关的“急

  问题”,研判网络舆情的动态和存在的隐患,开展

  正面引导、动态治理、前瞻治理,进一步提升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时效和成效。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指导

  地位不容动摇。随着融媒体的发展,高校意识形

  态舆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传统自上而下的意识

  形态教育方式受到挑战。一方面,多元话语主体

  产生多种话语信息,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发

  言权。各类移动新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准入门槛

  低,层出不穷,各种社会思潮、文化信息在网络空

  间交流、交融、交锋,网络传播的内容繁杂且真假

  难辨,这些信息的交流碰撞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

  念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削弱了主流意识形

  态话语的影响力。此外,高校优秀网络文化作品

  的供给力度和价值引导力不强,承载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的原创作品不多,也消解

  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向心力。另一方面,凭借信息

  技术上的优势,西方敌对势力不断进行网络思想

  文化和意识形态渗透,攻击和挑战我国主流意识

  形态权威,传播新自由主义等西方不良社会思潮,

  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等,而高校又是西方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输

  出的重点区域,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很容易影响

  师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消解他们的政治定力,

  最终威胁高校甚至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管控难度依然

  很大融媒体环境中,运用大数据等高科技对高校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监测管控,优势是精准,但难点

  也是精准。首先,高校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方式

  逐渐改变,面对网络成员虚拟的身份、多维的时

  空,以及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等特点,高校对

  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范围被无限扩大,因此,高校

  不仅需要不断升级更新的高科技监控系统的支

  持,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管控

  128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21年的效率不高,难度较大。

  其次,网络技术的发展一

  并举,构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新机制。(一)

  建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

  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

  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日千里,网络监管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跟不上。

  高校网宣工作队伍普遍存在“懂技术的不懂理

  论”“懂理论的不懂技术”的现象,有计算机专业

  背景的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对意识形态政

  策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入,高校缺少懂融媒体技

  术的复合型人才。最后,高校内部监管主体多元,

  协同推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的整合度和参与

  基础,是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遵

  循。”[5]针对融媒体的特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

  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主导,重点优先传播社

  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让其占领高校融媒体传播

  度低,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机制还不够

  完善,各行政部门、各单位间信息难以互通,综合

  治理难度大,网络意识形态监管工作尚未形成合

  力。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高校党委协同推

  进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缺少有力抓手,系统化、常态化的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机制难以形成。(三)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制度建设

  滞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需要多方多要素协同推进才能良性发展。一

  些高校对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不够充分,对网络意识形态舆情的政治敏锐

  性不够,全方位科学应对网络意识形态舆情事件

  的能力不足。目前,我国有关融媒体的法律法规

  还有待完善,网络法制建设相对滞后,高校的信息

  传播或新媒体管理和监管制度也不健全,导致对

  网络中散播的信息管控不力,无法及时过滤不良

  信息,相关部门常常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

  往往舆论发生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外,

  有的高校忽视对师生网络意识形态的日常教育和

  引导。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个别师生如

  若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行为自律性下降,容易

  出现网络言论和行为失范现象。另一方面,在鱼

  龙混杂、众声喧哗的网络世界,若缺乏自觉防范意

  识和法治素养,师生容易片面化、极端化、情绪化

  地看问题,从而导致个人思想和行为偏离主流价

  值观。三、融媒体助推高校网络意识

  形态治理的实践路径融媒体的推广使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向网络虚拟空间延伸和渗透。高校要正视网络

  意识形态治理中遭遇的现实困境,理性分析,多措

  的平台阵地。融媒体时代,“话语权决定主动权,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6]。要创新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构建体系,改变传统的宣传教育方式。“好

  的意识形态工作应该像空气一样自然,像细雨一

  样润物无声,像盐一样溶解于食物菜肴之中。”[7]

  要说师生愿意听、听得懂、听了信的话语,拉近与

  师生之间的距离。高校要主动关注师生的思想动

  态,及时回应师生关注的敏感话题和社会焦点问

  题,将各类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植入网络融媒

  体,追求“精准滴灌”,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短

  视频等传播载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表

  现形式,将政治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官方话语转

  变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话语,把理论政策的“大道

  理”转换成接地气的“小故事”,以师生喜闻乐见

  的形式提升马克思主义宣传话语的吸引力。(二)

  优化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制度、技术,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其中制度建设、技术建设和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必须建立一套操作

  性强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提高依法管网的水平

  和能力。坚持推进校园融媒体的监管制度建设,

  规范师生的网络言论和行为,控制和减少各类网

  络虚假信息、政治谣言、西方价值观的传播等,构

  建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文化。要建立高校网络意

  识形态治理工作责任制度,制定预案,协同防范,

  充分发挥高校党委主要领导的核心作用,不断强

  化学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网管中心及院

  系的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其次,建立覆盖学校一

  学院一班级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加快大数据等

  应用技术的开发,加快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

  挖掘、数据加工和分析研判,对师生不当的网络言

  第2期文武:融媒体助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优势、困境与路径清醒,不断提高自身意识形态安全意识。129论和行为作出迅捷的反应,保证高校舆情可监、可

  管、可控。最后,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丰富

  “两微一端”等平台网络文化的表达内容和表现

  形式,创作更多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经

  四、结语融媒体的快速发展,既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典文化底蕴的网络作品,提高校园原创网络文创

  的治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和契机,也给高校网络意

  作品的供给力度,增强高校网络文化的向心力和

  凝聚力。识形态治理和安全管控带来严峻的挑战。

  高校必

  须毫不动摇地坚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

  间的指导地位,理性审视融媒体带来的利弊,用新

  (三)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和师生网络素

  养教育态度、新思维、新举措抓好高校融媒体的建设和监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融媒体迅速走进

  人们日常生活,各种门户网站、论坛、贴吧、App、小程序等层出不穷,面对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和

  各种诱惑,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治理必须抓住校

  园网络宣传队伍和全体师生这两个关键群体。首

  先,要加强对舆情管理队伍和校园媒体宣传队伍

  的政治教育、技术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既懂网络

  思想传播规律,又懂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懂计算机

  技术的复合型网络宣传人才,这样既能保证监管

  的即时、准确、科学,又能保证宣传的创意性和可

  持续性。其次,加强师生的网络意识形态素养教

  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法治思维。积极构建

  正向的理论学习环境,利用官方网络平台宣传学

  校的各项政策,加强对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时事政治理论解读、社会热

  点讨论等,把“小平台”变成“大课堂”,增强师生

  的政治定力和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判断能力。面

  对不良信息和各类错误思潮时,要始终保持高度

  管,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构建高校

  “融媒体+立德树人”的育人新模式。[参考文献][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EB/OL].

  (202-

  04-

  27)

  [202-

  06-07].

  http://

  www.

  cac.

  gov.

  cn/202-

  04/27/c_1589535470378587.

  htm.[2]

  欧瑞.融媒体时代如何讲好马克思主义故事[J].人民论坛,

  2019(13)

  :102-103.[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311.[4]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

  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

  人民出版社,2013.[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153.[6]

  王大伟,孟宪生.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路径探析

  [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

  :165-171.[7]

  严蔚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着力点[N

  ].光明日报,

  201-0-22(13).责任编辑:赵青

篇二: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讲话精神和中宣部对在全国范围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的部署安排,我们通过调查、书面报告、听取意见等方式,就xx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xx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1xx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xx省县域多,有183个县(市区)、多民族聚集,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彝区,舆论环境复杂,县级媒体资源重复分散等问题较为突出。2016年,xx省局率先在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制订出台了《全省推进新闻出版广电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使全省媒体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目标要求。自2016年以来,xx省积极推进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实现了从“相加”到“相融”,探索形成媒体融合发展的xx模式。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县级广播电视台(站、中心)166个,其中,18个市118个县级广播电视“两微一端”融媒体产品建成率达到90%,阿坝、甘孜、xx三州共48个县建

  成率达到70%。

  近年来,为了应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发展新兴视听业态,增强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xx省县级广电媒体积极积极探索和开展依托传统广播电视为主的的媒体融合建设,在媒体融合的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1推进移动客户端建设,打造融媒体明星产品

  自2016年以来,xx省各级广播电视主管部门主动参与、积极作为,不断推进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重点推进移动客户端建设,形成了一些经验做法。2017年4月在宜宾市兴文县,2018年6月在德阳市广汉市召开了全省县级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全省先后推出了“兴文经验”和“广汉经验”。全省涌现出一批融媒体明星产品,在融合发展“两微一端”方面,县级融媒体明星产品层出不穷,如“最美兴文”、双流台“双双公众号”、“广汉广播电视台”、xx县“xx新闻”,“无线阆中”等进入全国广播电视融媒体产品百强榜。

  1.2开展媒体融合创新案例评选,开全国之先河

  2017年、2018年xx省连续两年在全国广电系统开展了广播

  电视媒体融合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分别评选出“十佳媒体融合创新案例”和“20个媒体融合优秀案例”,并先后已对全省60家市、县级播出传输机构融合创新案例总共给予18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有力推进了xx省广播电视融媒体发展,这一创新做法得到国家广电总局高度肯定,并以总局专报刊发和全国工作会议上推广。

  1.3通过融合发展实践,锻造储备一批融媒体人才

  自2016年开展推进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工作以来,xx省局先后通过发展现场会,工作会、专题讲座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开展融媒体人才发展培训数十场,还利用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亚广联发展大会、xx电视节等重大活动论坛分别邀请国家广电总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广科院、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xx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长兴广播电视台、xx索贝科技股份、腾讯、新浪等机构院所知名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开展媒体融合专题讲座培训和评审活动、特邀嘉宾点评,为全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县级广播电视台、有线广电网络公司培养和储备了一批融媒体发展人才。

  1.4一批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并开展建设工作

  xx县媒体融合从2014年底开始探索至今,已经将原xx通讯社、xx县广播电视台进行整合,成立xx县新闻中心,保留县广播电视台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打破了过去各媒体号令不一、各自为战的传统格局。融媒体中心内设机构调整探索初步完成,建成了以“一室”(总编室——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办公室)、“两报”(《xx手机报》、《xx通讯》报)、“两网”(xx新闻网、xx文明网xx频道)、“三台”(xx电视台、xx广播电台、“智慧xx?荔枝红”手机台)、“四微”(xx新闻微信、xx发布微信、“千年荔城幸福xx”新浪微博、“千年荔城幸福xx”腾讯微博)为主体的“12234”融媒体中心格局。

  2017年,xx高新区成立融媒体中心,目前已经建成报、刊、台、网、微、端“六位一体”的融媒体矩阵,并且主动对接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开通了人民日报客户端账号,加入了“xx云·县区观察”,现拥有了简单便捷、自主可控的采编发平台。

  xx县将广播电视台、县委报道组以及报刊编辑部进行整合,组建县融媒体中心,初步构建起“共同策划、精选主题、统一采集、分类加工、互动传播、集中发声”的运行模式。xx融媒体中心还利用电视、网络等多种载体,打造了xx云直播、“视听xx”等便民服务平台,向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2018年7月,xx县在自贡市率先建成县级融媒体中心,xx县的融媒体中心,是在整合县广播电视台和《xx宣传》杂志社基础上建立的,集采、编、播(发)于一体,多媒体统筹协调、多元化服务民生的中央厨房式矩阵发布平台。融媒体指挥中心,既是调度指令发布平台,也是内容生产发布平台。

  xx市xx区新闻积极试点市县媒体融合,xx区融媒体中心于2018年11月8日正式挂牌。融媒体中心通过媒体融合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实现主管部门、市级区县媒体在资源、内容、渠道、技术、数据上的融合,发挥了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提高了宣传实效。

  2018年11月18日,xx县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这是xx州正式成立的首个县级融媒体中心。预计到2019年6月,xx县融媒体中心将逐步完善相关功能,从不同层面真正建成电视、广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融媒体平台,实现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形成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齐头并进的宣传报道新格局。

  2018年11月28日,泸州古蔺县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县融媒体中心整合了古蔺县新闻中心、古蔺电视台两个单位而建立,计划打造集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等于一

  体的融媒体宣传矩阵,建设县域民生平台,更好地提供本地化服务。

  2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2.1如何立足实际,在县级融媒体建设上经验不足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属于新生事务,目前采取的是“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做法。但是各县市区级媒体机构,由于受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在发展基础、建设经费、技术手段、人才队伍以及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如何根据县级媒体机构的现实情况,更好地整合当地县域内的各种媒体资源,积极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2.2融合程度不高

  xx省有183个县(市、区),其中,有140个县级广播电视台、26个广播电视站和新闻中心,县域多、多民族聚集,地域广、人口多、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舆论环境复杂,县级媒体资源重复分散等问题较为突出。大多数县台与本地报纸、网站等还没有实现统一平台,集中办公等物理融合。据初步统计,目前

  全省已经实现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新闻舆情中心、两微一端物理融合的融媒体中心主要有兴文、广汉、双流、xx、仁寿、xx、xx等,合计数不到20家,在全省占比仅为9.6%。

  2.3平台模式不统一

  调研发现,近几年xx省在搭建媒体融合平台技术标准上不统一,存在各自为阵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自建,统建和输入模式,其中,以绵阳、甘孜采取“市州统一建好平台,县区接入”统建模式,以xx、利州等采取“山东轻快”输入模式为典型等几种不同的技术平台和建设模式,从省一级层面缺乏一个顶层设计、统一平台搭建和技术标准。

  2.4发展经费不足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普遍存在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县级广播电视台的经费除了一部分来自财政的事业经费,大部分经费来源要靠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近年来受市场冲击导致有线电视用户流失严重,广告创收下滑严重。据初步统计,2015年xx省广播电视收入30.5亿元,排名全国第10位。截止2018年10月,全省广播电视收入只有13.2亿元,电视广告收入年同比下降32%,广播广告收入仅增长5%;从而导致广播电视台发展

  投入逐年减少,县级台普遍出现入不敷出、经费困难的现状。发展经费不足,设备老化,节目质量上不去,县级台作为基层舆论宣传主阵地的地位面临挑战。

  2.5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通过调研发现,人才队伍建设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面临的的一个突出问题。尽管近年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实践中,培养储备了一批融媒体人才。但是,县级广播电视台平台小、待遇低,优秀专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传统的新闻采编播记者,其思想观念、技术水平还停留在过去,与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全媒体记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据摸底统计发现,xx省县级广播电视台严重缺乏全媒体人才,其中,大多数县级台新媒体采编播专业人才在该县域广播电视台占比仅为35%,新媒体管理人才占比仅为8%。

  3推动xx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立足实际抓建设

  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明确县级党委政府是责任主体,各地“一把手”要负总责,要结合意识形态工

  作绩效考核,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作为评价和考核党委(党组)、领导班子的重要依据。把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属地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的重要依据。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工作,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比较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应当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区级媒体开展试点工作,形成可行性经验后再依据县级单位具体发展状况,有重点地向全省推广,并充分发挥试点单位对周边区县的辐射带动作用。

  3.2科学统筹实施,省市县一张网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左右上下联动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统筹,系统性推进,系统性参与。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对省台、市州台来说,也是一个必须抢抓的重大机遇,否则陷入被动境地。因此,省台、市州台应积极投身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并将其纳入到自身发展战略中来,发挥视频业务专业优势,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支撑县级融媒体中心升级平台规范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标准,按照“一省一平台”的原则,对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技术系统的总体架构及各项功能做出统筹,积极打造全省一网。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实现集中办公,从物理嫁接入手推动媒体融合工作加快步伐,增强整体合力。按照集

  约化、差异化、本地化、社区化、品牌化要求,立足各县媒体发展实际,打造集广播电视、网站、社区论坛、两微一端等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再造新闻采编播流程,建设集策、采、编、发、管理评估等于一体的技术平台。

  3.3落实资金保障,强化政策扶持

  资金支持不足是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制约因素,要坚持政府“输血”和平台“造血”双管齐下。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应将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时间表、制定实施路线图,确保按时全面建成,实现与整个社会协调发展。要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协同推进,优先承建便民服务平台,支持权威信息发布、信息资源整合。应当考虑设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在事业经费上要保证融媒体中心的基本开支。同时,也要设立媒体公司,加强产业化经营,不断增强融媒体中心建设自身的“造血”功能,一手抓事业建设,一手抓产业发展,事业产业协调发展。

  3.4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激活内部活力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要加大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设置内部岗位,合理进行薪酬分配,激发单位内部的活力。要在“引人、用人、留人”上下功夫,拓宽引才渠道,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要始终坚持新闻人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加强对传统媒体采编播队伍的教育和培训,推动其向全媒记者、全媒编辑、全媒管理人才转型。重点培养、选拔、使用具有全媒体意识的管理人才。顺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定用互联网思维、新媒体理念来谋划发展、推动工作。

  4结语

  扎实做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程,要从需求出发思考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服务基层党委政府方面发挥什么功能?在引导、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什么功能?在基层治理方面发挥什么功能?围绕这几个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的有效路径,努力把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集合决策参考报信息、正面引导把方向、解决问题发点球、负面管控防风险的多功能的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篇三: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

  

  第33卷第1期 2020年3月JournalofZhangjiakou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Vol.33 No.1

  March,2020

  融媒体背景下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宗鹏飞(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融媒体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是基于农民用网情况、网民安全漏洞、互联网下乡等现实基础;融媒体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也面临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宣传人才与创新不足等困难;党和国家理应加强资金与技术投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教育发展和媒体自身的发展。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农村;农民;意识形态安全中图分类号:D42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20)01-0005-03  2019年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要做大做强舆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需要利用先进技术,发挥媒体融合的积极作用。随着互联网覆盖率的扩大,农村网民数量的增多,农村意识形态领域也将成为多种思想抢占的地盘。为保障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必须保障农村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挥县级融媒体的先天优势,而发挥县级融媒体的优势必须弄清楚融媒体下乡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并从长远角度构建对策。一、融媒体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的空间维度(一)融媒体维护农村意识形态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农村网民数量逐步增大,农村意识形态安全需关注。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保持平稳增长,农村网民达2.22亿,占比为26.7%,比2017年增长1291万人;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占比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网民将会持续增多,并成为未来社会网民规模增量的主要来源。互联网给农民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农民带来不少问题,调查数据也显示农民主要因不懂网络技术和文化程度而上网受限;在网络安全方面,较为突出的是网络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二)发达地区县级融媒体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树立典范推动县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思想宣传“最后一公里”。根据中宣部要求,到2020年全国范围内建立县级收稿日期:2020-02-10修回日期:2020-02-12作者简介:宗鹏飞(1992-)男,河北张家口人,汉族,法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安全。·5·原因(一)经济发展滞后,融媒体建设及其普及工作受阻由于国家资源、农村人力物力较为有限,国家投资经济018年以来,国家东部县级地区纷纷起着带头融媒体。自2作用,建立起县级融媒体,并作出多种探索工作,有力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浙江萧山日报社作为全国县级报的龙头老大,其经济规模甚至超过一般地市级党报,萧山日报同时开展旅游、网络媒体、会展、培训等业务,萧山日报社已经为300个村打造特色应用型网站,帮助建设农村书屋,并帮助策划节庆活动。这里可以看出,县级融媒体不仅仅是宣传信息、报道新闻,更为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做出贡献。融合宣传与政务,融媒体推进民生发展。《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提出县级融媒体可以实现党务服务、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功能及相关规范,这说明县级融媒体的使命是服务于基层党和政府的政务工作。当前县级融媒体在帮助基层政府把握农村意识形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民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从把握意识形态角度看,当前县级融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县级融媒体正以不同的方式,沟通政府、企业与百姓,发挥舆论引导与传播功能。总之,现有的发达地区的县级融媒体建设给全国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融媒体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服务、意识形态和民生服务方面发挥了较大的推进作用,其他县级融媒体的建设也可以之为建设目标。二、融媒体背景下农村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其

篇四: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

  

  作者:黄高峰[1]作者机构:[1]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学工处,江苏南京210000出版物刊名:新媒体研究

  页码:83-84页

  年卷期:2018年

  第23期

  主题词:融媒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大众传媒已经进入了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于一体的融媒体时代。融媒体环境下,及时转变宣教方式,能够提升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五: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巩固拓展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夯实D的意识形态工作根基,是D__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基于县级融媒建设标准和现实要求,并结合__县融媒发展实际,全面分析__县融媒建设实践经验和成效,找准问题差距,弥补发展短板,探索推动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基本情况

  __县融媒体中心于__年挂牌成立,为全额事业单位,正科级建制,归口县委XCB管理。现中心干部职工__人,实在岗__人。设主任1名,总编1名,副主任2名。

  新亮相的__县融媒体中心主要承担全县新闻宣传、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管理、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等事业发展建设、新闻队伍建设与管理等工作,同时承担国家广播电视无线覆盖,面向基层、面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职责。目前中心下设四个中心,14个部门和科室。分别是行政管理中心:综合办公室、财务室、总务室、群团组织,新闻采编中心总编室、采访部、编发部、播音组,技术保障中心:技术播出部、转播台、村村通办公室,市场运营中心节目经营部、广告综合部、传媒公司。

  目前中心拥有新闻综合频道,广播电台、今日时报(纸媒和手机版)、融媒微信公众平台、融媒客户端、融媒官方抖音、户外大屏和灯箱等媒体平台,年均采编新闻3000多件,外宣播发170余件,各类精品原创专题240分钟以上,电视、广播、网络直播各类大型活动20余场以上,纸媒

  发行n会切王机报安行100A甘除新间米节日外在始生产各类电视节目90余期、广播节目200余期、微信推送信息1500余条,客户端月均推送1300余条信息,短视频创作100余件,全年电视频道安全播出2200小时,广播频率安全播出5800小时,无线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安全发射率达到100%。

  二、主要成绩

  (一)以高度的ZZ思想和态度高位推动,画好融媒建设“一张图”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

  根据省、市融媒体建设方案及要求,多次召开论证会,多次考察调研,于2019年11月结合县情实际,《__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案》应运而生,确定了“导向为魂、移动优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媒体+’”的建设原则。从媒体整合上,把原县广播电视台、县委新闻中心、今日时报编辑部以及政府网站的部分宣传职能进行重新整合,组建__县融媒体中心。对外继续保留*新闻综合频道、__人民广播电台FM100.4《太行之声》、今日__报、今日__手机报、“__发布”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的呼号和牌子;从管理上,组建了行政管理中心、新闻采编中心(编审委员会)、技术保障中心、市场运营中心四大板块,同时对人事和薪酬制度进行改革;从传播技术上,实现了“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发布”,走向媒体大融合。一方面实现了流程再造,另一方面搭建起媒体矩阵,从移动战略层面、技术支撑、未来服务内容方面,根据《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要求和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监测监管和运行维护三个规范,以__县融媒体中心现有的技术和硬件设施为依托,对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等

  资源进行整合、改造、升级,打造全新的融合媒体平台。

  (二)以时代新发展理念和要求平台赋能,织密阵地巩固“一张网”

  充分利用省级技术平台孵化器优势,积极与省平台对接,搭建“__融媒”客户端,实现与省平台互联互通,利用省平台系统实现内容分级把控、多端发布、媒资共享、统一调度等功能。

  整合建设融媒矩阵。目前中心拥有广播、电视、新媒体、报纸、户外屏五类平台,__新闻综合频道、《太行之声》广播电台、__融媒官方微信公众平台、__融媒直播__、__融媒抖音和快手、应急广播、《今日__》报、《今日__》手机报、《__发布》、__融媒APP客户端、户外大屏十一个播发平台,旗舰品牌效应初显,主流舆论得到有效传播,意识形态阵地化量变为增量得到巩固和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持续提升。

  (三)以历史使命的重任和职责建强用好,下活综合服务“一盘棋”

  __县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提升自我“造血”能力。__融媒APP开设智慧政务服务版块,包括车辆服务、户籍办理、社保查询、教育就业、SF援助等功能,成为百姓日常生活的首选;客户端接入“三晋先锋”,实现组织管理、通知公告、信息发布等功能,使D建工作移动化,D员工作便捷化,D务政务智慧化;开设智慧政务服务板块,包括交管服务、气象环保、旅游出行、税务服务、医疗服务等便民功能,为百姓服务提供便利;开设政民互动版块,包括__热线、县长信箱、在线访谈、民意征集功能,及时反映群众诉求,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同时设置“报料”版块,增强信息收集。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__

  线上实践中心,实现在线活动发布、站所管理、需求发布、信息发布等功能。

  二、员点上作

  (一)率先在全省建成县级应急广播体系,与融媒体指挥中心共建共享集约节约。全县应急广播系统是在__、省、市、县大力支持下,建成一套覆盖全县城区、10个乡镇、203个行政村(改革后为160个),包含县级、乡(镇)、村级三级服务管理平台,向城乡居民提供灾害预警应急广播和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传等服务的综合广播系统。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作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预留融媒体指挥平台接口,实现节约集约目标。

  (二)开设直播__,打造县域权威直播。“直播__”开设以来,已成为县域重要的宣传平台,先后对各乡镇民星擂台赛、文化活动月等大型活动进行直播,总浏览量超千万。

  (三)走向市场,自我造血,年均创百万。全年深耕广电服务领域,依托__电视台综合频道、微信公众平台、广播电台多种渠道,连接内容与渠道,连接电视与网络,连接体制与市场,拓展品牌效应凝聚用户,对内发动全员创收,对外以用户为中心融合传播,与各平台合作,开设联办栏目,积极参与县内大型活动,加强品牌效应,年均创收100余万元。

  (四)牵手央媒,对接专家,赴京委培。__县融媒体中心围绕打造全媒人才,不断强化技能属性,加强与中国网、省市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宣传单位联系,先后派出三组专技人才赴__台学习、邀请全国权威媒体人开展4场融媒讲座,选派专技人才赴中国网挂职锻炼,同时开展上岗培训,持证

  上岗。

  (五)抓红色基因,产特色融视频,激扬革命文化。广播电台常年开设《大美__》节目,创造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并能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节目;利用新媒体创特色,在抖音平台开设“清明节怒牛列”迁题,激请老革合老红军,非遗传承人唱红歌,讲历史,传承红色传统;拍摄红色革命遗址宣传片,结合红色旅游推介__;连续两年录制大型红歌比赛,掀起红歌热潮,红色基因咏流传。

  四、存在问题

  一是专技人才和管理型人才短缺。改革后增加新业务、新版块、新链条,现有在编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宣传业务和管理亟需适应现代化传播方式和经营管理方式。

  二是办公条件不足。目前融媒体中心办公场所为上世纪80年代盖板楼,办公面积以及基础设施落后,虽对现有办公场所进行部分改造升级,但也制约着未来发展。

  三是创收严重不足。受疫情影响,各类创收难以维持自收自支人员和台聘人员的工资发放和各类保险缴纳。

  五、工作计划

  一是恒久提升传播力。继续深入贯彻落实__关于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思想,积极对标示范县、示范平台成功经验,不断做好深度融合、统一指挥、统一采编、统一播发,发挥媒体融合作用。争取资源,依托__融媒指挥调度平台基础,打造智慧城市集聚地,实现政务服务、D群服务、群众服务、监测监管等功能集中。

  二是不断激发生产力。成立__融媒体下属传媒公司,盘活资源,积极参与县域重大活动举办,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意向建立东山融媒体联盟,实现节目资源共享。积极拥抱5G,打造现代化转播台站和现代化传播覆盖网,实现高清化播出、全天候播出。创新激励机制,真正实现高效传播、有效传播,激发队伍能动性。

  三是持续提高创造力。面对新“事物、新要求、新体态,固有的本领已不能满足宣传要求。在推进融媒体建设过程中,技术本领作为必需的软件要求只能超前不能落后。下一步,将继续以打造全媒型人才为出发点,着力加强融媒实战学习,通过多种形式对融媒体机制创新、运营管理、具体实操进行理念和方法性学习,对新闻采编、新媒体策划制作、广告策划、传播传输进行技术性学习。规范人事管理,通过社会招聘、劳务派遣等方式,严格公益属性,吸纳优秀人才进入融媒队伍。用好用活新媒体,打造一批县域传播矩阵,实现阵地全覆盖,创新新媒体传播,增强人的参与度,增强事的链接性。

篇六: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

  

  融媒体视阈下“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

  传播的逻辑过程及创新发展路径探赜陈康怡摘

  要

  路易·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当中提出了一个极为令人瞩目的重要理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当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传播的AIE”,其本身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互联网融媒体时代,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视阈下探赜“传播的AIE”及其传播的逻辑过程及创新发展路径,对抵制意识形态渗透、推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着全新的启发。关键词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逻辑过程;主流意识形态;新闻传播中图分类号G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21)276-0122-031“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过程1.1意识形态之物质化的存在——逻辑起点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当中也提出“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一种机器当中,存在于这种机器的某种实践或多种实践当中,这种存在就是物质的存在。将“意识形态”这种精神、思维上的抽象的存在物化为实体的存在是“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起点。阿尔都塞明确地指出:“如果我们想要进一步分析意识形态本质的话,‘观念’

  或其它‘表象’不是精神的而是物质的存在这一前提命题是十分必某个个要的。”[1]35阿尔都塞举了宗教信仰的例子,体若是信仰上帝,他则会去教堂参加弥撒仪式、跪拜、祈祷、忏悔、苦行等;某个个体若是信仰公正,那他则会恪守法律条文,并尽力去维护这些法律的尊严以保障其公正地实施。由此推之,“传播的AIE”在进行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之时,首先将意识形态这种精神、思维上的抽象的存在物化为实体的存在,即“文字”“语音”“图片”“影像”等可直观感受的物质实体的存在即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所言的: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更具体地理解这种“实体”概念,即西方哲学意义上的“substance”,其旧译“实体”,新译“无形有质体”,表示没有形状,却真实存在的东西。这几类形式的物质实体的作者简介:陈康怡,本科在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科技传播》2021·2(上)122存在是同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既不谓述一个主体,也不出现在主体之中”的“实体”范畴相区别的。在这些经过“传播的AIE”精心编辑整合的“文字”“语音”“图片”“影像”中,承载着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通过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辅之于密切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抵达国家内部的各个角落。当然不只限于国内,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器统治阶级的主流意识形态甚至会通过发达的融媒体系统超越国界线到达国际社会,这就是一种文化输出,当然,在充满涌动的世界,文化输出的极端形式“文化霸权”主义也如鬼魅一般游荡在国际社会之中。总而言之,意识形态物质化的可能性,即将意识形态这种精神、思维上的抽象的存在物化为实体的存在是“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起点与逻辑可能性,否则,“传播”一词也无从谈起。1.2“媒介即隐喻”——逻辑中介“媒介即隐喻”是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家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的基本理论命题,其继承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思想,并批判继承提出了“隐喻说”。阿尔都塞在《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当中也提出“意识形态具有一种物质的存在”,一种意识形态总是存在于一种机器当中,存在于这种机器的某种实践或多种实践当中,这种存在就是物质的存在。“媒介及隐喻”这一理论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中介。

  在《隐喻视野中的诗性传统》一书中,季广茂先生对“隐喻”将定义为“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2]这个定义首先在范围上肯定了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现象,然后又进而指出隐喻所暗示的心理现象是具有更深刻的意义的。从更深入的层面而言,文化现象是心理现象最本质的来源,换而言之,即是心理是文化的体现。“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3]很显然,媒介的“隐喻”具有一种“强大的暗示力”,“媒介凭借其隐喻功能,即主观诠释世界、加工世界,主观判定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是使信息获得主观意义并变形;凭借人脑的联想、想象、接受暗示等功能,将本不属于事物的特性散播出来,进而笼罩了事物(信息)本身。”[4]而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部分的“传播的AIE”用媒介的不同表现形式——即图书出版、广播电台、电视电影到现在融合多种媒介为一体的融媒体等,对被统治阶级所认可的带有意识形态意蕴的文化进行形式上的“软化”与“修饰”。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隐喻”“内化”到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以民生问题为核心的公共新闻当中;同时在新闻生产的场域当中,调和作为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新闻传播生产者的“传播的AIE”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灵活博弈,以期达到最大程度以“隐喻”深入被统治阶级心理的目的。1.3“把个休询唤为主体”——逻辑终点阿尔都塞在谈到“意识形态把个休询唤为主体”这个论题时指出,“这意味着排除具体的主体就没有意识形态,而且这个针对意识形态的预定论正是因有特定主体——意指主体的类型及其功能作用——才得以成立。”[

  1]37这里表明的是“意识形态”与“主体”之间的一个双向相互作用的关系,其明确点出了意识形态是完全依靠于“具体的主体”而存在的,同时意识形态是划分这些不同“主体”类型的批判依据。至于“询唤”这个词,阿尔都塞是这样解释的:

  “社会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之上的。政治系统影响着政权的稳定性,经济系统的运行决定着经济是否能健康良性发展,而文化传播系统更是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价值、规范和行为准则。而参与系统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是伴随着丰富的精神和心理活动的主体。这个特点决定了社会信息系统比一般物理或生物信息系统更复杂,更多变,更具有不确定性,也更容易产生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阿尔都塞对“询唤”一词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很直观地揭示了这一逻辑终点的落脚点,“我认为意识形态是以一种在个体中‘招募’主体(它招募所有个体)或把个体‘改造成’主体(它改造所有个体)的方式并运用非常准确的操作‘产生效果’或‘发挥功能作用’的。这种操作我称之为询唤或招唤”[1]38。“传播的AIE”存在的目的就是破除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将被统治者这些个体“询唤”为或者更具体更现实地说,是“改造成”统治阶级意识形态这一思想的“主体”,使其臣服于统治阶级之统治。最终达到了与传播尽头的“信宿”的贴合,这就是“传播的AIE”进行统治阶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终点。2融媒体视阈下主流意识形态路径探赜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融媒体”这种融广播、电视、报纸、移动终端等多种媒介形式于一体的新型媒介迅猛兴起,其将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在新时代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进程中功不可没。但是在资源通融、内容兼容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信源良莠不齐、传播渠道多元多样以致难以控制、受众人群转变等多重转变。针对“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过程,探赜,拓宽、开发新型传播渠道,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2.1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新闻传媒观,科学发挥新闻传媒的指导性既然意识形态之物质化的存在作为“传播的AIE”进行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起点,坚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是从根本源头保障主流意识形态顺利传播的措施。但是类似于新闻起源的“好奇说”等唯心主义新闻观的兴起,认为作为人的心理天性的好奇心是新闻的起源,即新闻起源的“天性论”;新闻根源的“本能论”即是说,人的本能才是新闻之根源性所在,是如同动物一样的本能的表现。作为以往关于新闻起源之问题影响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新闻起源的“天性论”和“本能论”也是唯心主义新闻起源观的理论支柱。陆定一先生在1943年9月1日在《解放日报》123《科技传播》“招募”为、“融媒体”时代下的主流意识形态新型传播途径

  上发表的社论《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当中指出,新闻的本源是物质性的东西,是事实;新闻就是新进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只有把尊重事实和革命立场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不管是在纸媒为主流的时代,抑或是当今这个融媒体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坚持新闻传媒真实性、客观性、指导性始终是第一性的。夸大虚假的新传作品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夺人眼目、哗众取宠,但长期以来定将失去群众的信任。宣传者的信任度与宣传效益成正比,决定宣传成败的重要因素即是宣传者的自身形象,在有些情况下甚至是决定性因素。“传播的AIE”作为宣传者,作为一切宣传的信源,只有坚持从事实出发,坚持客观性原则、运用客观报道方法,才能最优化地树立其自身在受众心中的形象,也即最大程度地提高其自身在受众心目中的信任度。高信任度才能更大程度地激起受众长期的接收欲,从而真正从本源上达到意识形态传播的目的。2.2丰富传播形式,增强宣传效果针对“传播的AIE”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逻辑中介——“媒介即隐喻”则启示我们扩宽传播的媒介形式方式,优化传播途径,丰富传播内容。以激活受众主动性,增强宣传效果。开发有别于传统新闻的,富有高等形式的新内容,扩大时间和空间跨度,拓宽事件分析广度,以挖掘新闻深度含义,揭示事件发展规律。同时,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5],加强建设以数据为核心的新闻传播形式、系统,打破以文字为中心的单一叙事形式,组建专门的数据新闻团队进行生产,将具有新闻价值的数据信息通过计算机作抓取、挖掘、统计、分析等处理后,用形象、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呈现给受众,开发并优化交互新闻、沉浸式新闻、可视化新闻等形式,以提高受众理解消化新闻事实的效率。2.3以民本思想为基点,坚持群众观点作为“传播的AIE”的逻辑终点、主流意识形态的目标人群——人民大众,其重要性不可忽视。“传播的AIE”在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之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民本思想是传播永不可弃之之基点。以平民视角并融合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遴选是新闻媒介进行新闻选择时必不可缺的步骤,择定其中能够和值得传播的事实。形成与读者的双向互动是新闻传2021·2(上)124播的新型时代目标,做群众的“有效倾听者和反馈者”,关注群众个人情感、个人需求,而单向式的陈旧传播方式亟待破除;根据时代变化,关注当下受众之不同的心理需求,丰富传播内容,以期走进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使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更为深刻、客观地理解与把握,使主流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地内化于群众之心,外化于群众之行,使群众逐步摆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教条式、僵化式的盲目排斥,是上述措施的根本目的。3结语在全球化进程加快、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现象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现在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从路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入手,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传媒的学科交叉点,探究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典型代表之一的“传媒的AIE”的传播过程,具有极强的学科融合性、先进性与前瞻性。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追根究底是一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作为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其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并且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将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文字、音像等物质化状态是传播过程的逻辑起点,“媒介及隐喻”这一理论命题是传播的逻辑中介,“把个人询唤为主体”是传播的逻辑终点。在融媒体传播视阈下,深入挖掘这三个过程,注重中国现实状况下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寻找、发现、研究、总结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找优化方案,对抵制意识形态渗透、推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着全新的启发。参考文献[1]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J].李迅,译.当代电影,1987(4):35,37,38.[2]郡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毛峰.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的媒介哲学[J].现代传播,2005(2):14-18.[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科技传播》

篇七: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

  

  融媒前沿市县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舆论引导作用□彭江燕【摘要】意识形态领域的体现和影响,基于同一范围内或者更小的范围内,同一阶级、团体或者组织,会更倾向于对自身利益、对问题的看法以及对舆论的理解的统一性,即这一群体思想整体趋于一致、价值观趋同。而市县地区融媒体有着更具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关键词】市县融媒体意识形态领域舆论引导玛纳斯融媒体中心一、市县融媒体特征和表现融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在媒体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方面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传统媒体主要是广播、电视和报纸等,通过这种方式传播文化、信息及重要的新闻动态。当前社会,传统媒体表现形式及作用效果有限,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媒体表现形式,如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和动态传递,融媒体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及大数据等,所以在传播速度、范围和影响力方面都强于传统媒体。市县地区的融媒体建设,在信息的获取、传播及加工呈现等方面提升了基础能力,融媒体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传播,并且人人都可能作为融媒体的一员进行信息的创作和传播,市县地区的融媒体表现更是如此。但市县地区的融媒体传播范围主要针对本地区,信息的获取和加工及传播重点也是指向本地区的群众,因此市县地区的融媒体影响范围较小,但更集中,所以需要借助融媒体本身的特点和表现,扩大在市县地区内部的应用,发挥媒体本身的正面影响作用。给整个社会带来损失。所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能从意识形态领域引领社会整体意识、思想和价值观,使人们更加倾向于追求正确行为、抵制恶劣行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水平也获得了提升。三、市县融媒体如何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的是在意识、思想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从意识形态的形成及表现来看,意识形态领域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地区内部意识形态领域即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追求、价值观认同等。舆论引导实质上属于对思想的引导和带动,并传播着价值观。从基础建设角度来看,舆论导向被赋予更加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正确引导群众思想,有助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所以社会整体范围内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市县地区的舆论正确导向更加重要,也可以理解为是党的基层建设的关键要素所在。市县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实施:1.市县融媒体的积极参与市县地区的融媒体尽管辐射范围相对较小,但却是当地群众获取信息和新闻的主要途径,主要受众是当地群众。为此市县地区融媒体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关注传播价值更高的新闻、信息及文化,从而能够正确引导和教育当地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地区内的统一性。这会使得市县地区社会秩序更加和谐,也更能够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等。比如,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于2019年6月30日成立,结合玛纳斯本土特色,先后推出了《新疆有个玛纳斯》系列宣传篇章,如《城市风光篇》《经济发展篇》《西海公园篇》《凤鸣湖篇》《人文风光篇》《国家湿地公园篇》,用当地受众熟悉的人、事、物弘二、意识形态领域舆论引导的作用和影响1.能够正确引导社会思想,传播正确价值观先进思想和正确价值观一直不断作用于社会发展,并且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以及作用体现,更是离不开引导和带动。低俗文化、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定的犯罪行为等,都不利于社会稳定发展。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以思想、价值观和认知方面的认同趋同为方向,以先进思想为基准,做好对社会群众的引导,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这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2.规范群众行为,保障社会稳定思想决定行为,行为造成影响。好的行为、文明的举止带来的是安定的社会;不好的行为、恶劣的行径会922021.01融媒前沿浅谈新媒体新闻的写作与编辑□庄云凯【摘要】不过十几年光景,网络发展得风生水起,新生的传播媒体拥有惊人的繁殖力与生命力。在这种背景下,便水到渠成地产生了“第五媒体”新闻——新媒体新闻。它强烈的感染力、不容忽视的可读性,让其拥有更为广泛和普遍的受众,成为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所不能比肩的传播方式,写作编辑方式与技巧进而也发生了改变,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关键词】标题点睛迎合受众立体传播如今,随手打开“今日头条”“网易”“抖音”“微视”等手机APP和客户端,各种新闻就映入眼帘,新闻稿件网络化,已经摆脱了传统媒介的束缚,跃然于手机屏幕之上,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新媒体新闻其本质上还是新闻,是新闻借助微信、微博和贴吧等新兴的媒体平台进行高效传播。笔者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稿件需要重视标题、导语以及主体内容的写作,同时要不断提高新闻自身的视觉化,从而使新闻更迎合受众口味。扬真善美,引起关注,增强影响力。2.当地政府部门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市县地区融媒体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关注、重视以及资金的投入,多宣传群众的先进作为,正确引导当地群众的思想和意识,使借助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舆论引导能够发挥作用和影响。2020年,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与福建莆田援疆媒体一起挖掘素材,紧紧围绕“美食、美景、美人”推出三部系列微纪录片,《绥来味道》《玛纳斯人》《玛纳斯好地方》节目展示玛纳斯美食、玛纳斯人、玛纳斯人文风光,更好地宣传和谐美丽的大美新疆玛纳斯。3.打造市县规范化的融媒体环境保障市县融媒体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离不开建设更加规范化的融媒体环境。融媒体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途径。但融媒体环境复杂,人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所以打造规范化的融媒体环境至关重要。既能为群众提供新闻价值更高的融媒体平台,也能够正确引导群众的思想追求。玛纳斯融媒体中心按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总要求,对“策采编审发评”新闻生产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在向基层各族干部群众提一、成功的开始源于醒目的标题网络时代,读者注意力转变得非常快,受众在海量的新闻里寻找素材犹如走马观花,一个15秒的抖音视频往往是受众能承受的最大时间范围,这些都和目前受众的阅读习惯和生活习惯相辅相成。新媒体新闻稿件一般短小精悍,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阅读感。如何在快节奏下为受众按下“暂停键”呢?答案无疑是一个更加直白和夺目的标题。供新闻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开展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教育培训等综合服务。如玛纳斯融媒体中心结合乡村开展的人居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打造《融媒监督》《融媒监督回头看》等品牌栏目,曝光个别村存在的卫生死角清理不彻底等问题,得到老百姓的好评。四、总结目前来看,市县融媒体的建设有一定的规模,切实为当地群众带来了更加可靠的文化、新闻传播途径,但意识形态领域进行的舆论引导,绝不仅仅是一个阶段的工作,而是跟随社会发展而进行的不间断的工作,所以更需要市县地区做好基础建设。■(作者单位:昌吉广播电视台)【参考文献】[1]贾潍璐.融媒体时代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路径探究[J].新闻传播,2020(04):50-51.[2]王浩云,施东颖.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路径探究——以兰州广播电视台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1):99-104.[3]高春艳.用户思维视域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探讨[J].西部学刊,2019(02):89-92.2021.0193

篇八: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

  

  融媒体新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研究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和碎片化已经成为趋势,各种意识形态观点也愈发积极地在社会舆论中角逐和竞争。本文试图探讨在融媒体新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研究,旨在揭示传统新闻媒介和现代融媒体之间在意识形态认同机制上的相似与差异。

  在传统新闻媒介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主要通过宣传、引导和造势等方式实现。一方面,新闻媒体身负着公众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往往依照国家政策和领导意图来传递信息,扶持和弘扬政府所倡导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也常常利用影响力和话语权来批判、抨击和拒绝异己意识形态,加剧其边缘化和困境化。总的来说,传统新闻媒介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上主要注重主流话语媒介化的传播,通过话语权的运用使其在舆论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融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不仅保持了传统媒介的传播特点,还新增了许多新形态的认同机制。首先,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平台为不同意识形态群体提供了更大的话语和发声空间。不同意识形态的观点可以在其所在的社交平台上自由发表和交流,形成自媒体平台的话语效应,从而更进一步的扩大了不同意识形态间的差异和对立。其次,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媒体关注社会多元性和价值多元化的趋势,不同于传统新闻媒介被政府利用来传递单一思想观念,融合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媒体媒介在新闻报道、评论和访谈等环节中,不同观点可以有机地融合,形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平衡思想观念。最后,在信息技术的大力推动下,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媒介可以大量采用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法,将大数据和资讯分析与新闻报道同步,实时把握社会需求和舆论趋势,在为读者提供基层社群参与和反馈、互动讨论等功能的同时,有效地拉近新闻媒介与读者的距离,进而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

  总结起来,在融媒体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已经不止是依靠传统新闻媒介的话语权和发言权来实现,还涉及到许多新兴的认同机制。这些新认同机制具有高效性、低成本性、广泛性和智能化的特点,能够更好的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传播。传统新闻媒介可以借鉴融媒体时代下的新认同机制,使传统话语权和话语空间更立体、更广泛,为主流意识形态繁荣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推荐访问:融媒体意识形态综合分析报告 意识形态 分析报告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