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2023年)

时间:2023-02-06 09:10:3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2023年),供大家参考。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2023年)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1

  罗伦注,字彝正,吉安永丰人。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乃上疏曰:“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御史陈选疏救,不报。御史杨琅复申救,帝切责之。尚书王翱以文彦博救唐介事讽贤,贤曰:“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伦至泉,有司率诸生从之。在公余聚众收徒,讲学郡北净真观。时巡抚御使朱公贤奏请迁福之柏衙,制从之。提举罗公伦云:“衙门设立自有其地;迁移亦有其数。盖以柏衙僻陋,非可设之地;岁数未穷,非可迁之时。”遂寝其事。成化三年,贤卒。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居二年,引疾归,遂不复出。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嘉靖初,从御史唐龙请,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改净真观地建一峰书院,祀市舶司提举罗文毅公伦。

  (节选自《明史罗伦传》,有删改)

  注:罗伦,明代理学家、状元,晚年隐于家乡金牛山授徒讲学,开明代书院会讲之先声。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1)

——《宋史·尹继伦传》文言文翻译3篇

《宋史·尹继伦传》文言文翻译1

  原文: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父勋,郢州防御使。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岭表,下金陵。太宗即位,改供奉官。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继伦谓其麾下曰:“寇蔑视我尔。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胜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众皆愤激从命。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众遂惊溃。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居相戒,则曰: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上闻之嗟悼,赙赗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译文:

  尹继伦,是开封浚仪人。父亲尹勋,曾担任郢州防御使。(尹勋)曾经以内亲举荐尹继伦,认为(他)是个可用之材,宋太祖任命他,(让他)补为殿直,暂领虎捷指挥,参与*定岭南,攻下金陵等战役。宋太宗即位,(他)被改任供奉官。跟随征伐太原有功,回京后升迁做洛苑使,又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端拱年间,威虏军军粮不足,契丹暗地里商议(派兵)入侵边境。皇上得知此事,派遣李继隆征发镇州、定州两地的士兵一万多人,护送军用物资几千车。契丹大将于越侦查知道这件事后,率领数万精锐骑兵,将在半路上拦截。尹继伦恰好领兵巡检到此,路上与贼寇相遇。于越径直催促大军,经过尹继伦的军队,看都不看一眼就离去。尹继伦对部下说:“贼寇藐视我们啊。他们南下如果获得胜利,回来一定会乘胜驱赶我们而回北方,如果他们失败,回来时也会拿我们泄愤,到时我们将无一幸存。为今之计,我们应该暗藏兵甲不出声地跟着他们。他们锐气十足地一心向前赶,不会考虑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起)全力奋战而取胜,足以使自己有所建树。即使战死也可以算得上忠义,怎么可以被消灭而死,做胡地的野鬼呢!”众位部下听后怒发冲冠而听命。尹继伦命令军中喂马整顿,等到夜晚,人人拿着短的兵器,悄悄地跟在贼寇后面。行了几十里,到唐河、徐河之间妁地带。天还没亮,于越的军队距离朝廷大军四五里地,聚集吃饭结束,将要交战。李继隆布置方阵在前面等待敌人,尹继伦从后面突然冲杀出来,杀了皮室将领一人。皮室,是契丹的"相(辽国战场上,皮室一般属于中军紧靠主将的位置)。皮室被擒杀,敌军立刻惊慌溃退。于越正在吃饭,筷子都吓掉了,被短兵器击中手臂,伤很重,骑快马先跑了。敌人随着于越的逃跑而溃不成军,相互踩踏,死伤无数,剩余的人全部撤走。契丹从此(锐气大挫,)不敢窥视边境,他们*时相互告诫,说应当避开“黑面大王”,(这是)因为尹继伦脸黑的缘故。(尹继伦)凭借军功升任长州刺史,仍然兼任巡检一职

  至道二年,朝廷分别派遣一批将帅兵分五路,讨伐叛将李继迁。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前往时,徘徊观望不前进。皇上发怒,紧急召见尹继伦回京师,授予他任灵州、庆州兵马副都部署,想用他来辅佐李继隆。这时尹继伦已经生病,勉强起身接受诏书。皇上*常听说他喜欢喝酒,用皇上的酒杯赏赐他然后派遣他前往。当天尹继伦就乘坐驿车奔赴军营,到了庆州死去,时年五十岁。皇上听说这件事哀伤悲叹,给予加等的办理丧事的费用,派宦官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2)

——初中文言文狼的翻译3篇

初中文言文狼的翻译1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3)

——初中文言文翻译3篇

初中文言文翻译1

  1、咏雪 / 咏雪联句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与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南北朝: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塞翁失马

  两汉:刘安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4、智子疑邻

  先秦:韩非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5、伤仲永

  宋代: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与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与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与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结语:以上是小编推荐初中文言文翻译大全的内容。文言文是相对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4)

——初中文言文《口技》教学设计3篇

初中文言文《口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2、学生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

  4、背诵课文。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教学目的一、二。

  2、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来复述课文,以了解本文层次清楚的记叙方法。

  【教学要点】

  指导预习、解题、介绍作者、扫除语言障碍、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复述课文。讲读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人,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就是反映我国古代口技人高超的艺术才能。

  板书课题后,解题、简介作者:

  口技,属杂技的一种,是我国很早就在民间流行的一种由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来摹拟各种声响的技艺。由于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场在围幕中表演的绝妙口技。

  作者林嗣环,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中进士。著作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是他的《〈秋声诗〉自序》的一部分。

  二、指导预习

  1、给下面的字注音,并写出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

  2、认真阅读课文注释,口译课文。

  3、思考“思考一、二题”。

  三、研习新课

  1、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停顿、节奏、表情)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字和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4、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可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疑难词语,然后分组讨论。

  应重点理解的词语是:“厅事”、“欠伸”、“呓语”、“屏障”、“侧目”、“作作索索”、“力拉崩倒”、“齁”、“战战”、“施”、“毕”、“绝”、“意”、“曳”、“指”、“名”。

  5、掌握活用的词:

  活用的词是指有些词本只属某一词类,但有时在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可灵活用为另一类的词,随着词性功能的临时转化,它们的意义也就相应地发生某种变化。活用词概念不必从理论上给学生讲,只要学生理解这些词在文中的含义即可。

  “妇抚儿乳”中的“乳”是动词,作“喂奶”讲。

  “善口技者”中的“善”是动词(原为名词),作“擅长”讲。

  “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是动词(原为名词),作“说出”讲。

  “会宾客大宴”中的“宴”是动词(原为名词),作“举行宴会”讲。

  6、先让学生找出表时间性的词语,并引导学生们掌握它们的不同用法(结合完成“练习三”):

  “一时”,同时。

  “忽”,“忽然”突然发生。

  “既而”两事相继发生。

  “是时”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内发生。

  “少顷”、“俄而”、“未几”,在很短时间内发生。

  7、出示本文古今异义词,由学生比较古今不同含义:

  “会”(适逢)“厅事”(大厅、厅堂)“施”(放置)“闻”(听见)“奋”(卷起)“但”(只)“虽”(即使)“走”(跑)

  8、学生找出本文表示事物的数量的词,比较古今的不同用法,并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个)人一(张)桌一(把)椅

  一(把)扇一(块)抚尺两(个)儿

  百千(个)人百千(条)犬百(只)手

  百(条)舌百(张)口

  9、讲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⑴先请学生朗读并翻译,然后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京中有善口技者”京城里有一个擅长口技的人。善:善于,擅长。者:代词,代艺人。

  “会宾客大宴”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会:副词,恰值,正好。

  “于厅事之东北角……口技人坐障中”在客厅的东北角,设置八尺宽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于:介词,在。厅事:厅堂、大厅。

  “一桌……一抚尺而已”。里面仅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而已”表示“仅有”的语气助词。

  “众宾客团坐……无敢哗者”。众多宾客团团围坐在围幕周围,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但:副词,只,仅。寂然:寂、寂静。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哗:喧闹,声大而杂乱。

  ⑵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内容?

  此段写表演前的准备和会场情况。

  “善”字贯通全篇,是概括全文题旨的关键性字眼。“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交代了口技者表演的场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交代了口技者表演所用的道具,作者连用了四个“一”字,极力渲染道具简单,以衬托后面艺人技艺的高超。“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写出表演者表演前听众的反映。

  10、学生熟读,背诵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研习课文二、三部分。

  【教学步骤】

  一、讲读第二部分(2~4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段。

  2、学生翻译第2段,然后师生订正: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远远地听见深巷胡同里狗在叫,接着有一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遥:远。巷:胡同、里弄。吠:狗叫。惊觉:惊吓而醒过来。

  “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过了一会儿,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拍着小儿子,给他喂奶,孩子含着*还在哭,妇人一边拍着,一边哼着哄他睡觉。另一个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既而:时间副词,表示一事过去不久又有一事,即不久,过了一会的意思。啼:放声哭。亦:副词,也。前一个“乳”是动词,作“喂奶”讲。后一个“乳”是名词,*。絮絮:连续不断地谈话。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哼着哄他睡觉的声音,小儿子含着*的啼哭声,大儿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叱骂大儿子的声音,一齐发出,各种维妙维肖的声响全都有了。当:值,在。是:此,这。叱:大声呵斥。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着颈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好极了。以为,认为是。妙绝:“绝”,极,副词,引伸为少有的,没有人能赶得上。

  3、提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口述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了一家人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先写院外远处深夜犬吠声,这是引起本段后文所写一系列声音的缘由。“便有妇人惊觉欠伸”,“便”是时间副词,写出由于“犬吠”引起的“惊觉欠伸”,以“犬吠”到“其夫呓语”表示出声音由远转近,由院外深巷转室内,由大转小。“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写一会儿后,紧接着发出了儿子醒来的声音,大哭声音和丈夫被儿子的哭声惊醒的声音。接着因为儿啼而发出的“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以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的声音。至此,表演出了一家大小相继醒来,各自发出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声音由小转大,由简到繁。“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五种声音一时齐发,出现了口技表演的第一个高潮。而且各种声音有因果关系。因“犬吠”而引起妇人“惊觉欠伸”。不久“儿醒,大啼”,而儿大啼引起“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儿呜之”,又引起“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4、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5、学生翻译第3段,然后师生订正:

  “未几,夫齁有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倒,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没有多久,丈夫的打呼声响起来了,妇人哄拍小孩的声音也逐渐停止了。隐约听到有老鼠(出来活动),悉悉索索作响。有盆碗一类东西被打翻,妇人在睡梦中咳嗽。客人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一些,慢慢地坐端正了。未几,时间副词,没有多久。倾侧:倾斜歪倒。

  6、提问:这一段,作者描写“善口技者”表演了一个什么样的声响场景?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善口技者”表演一家人又渐渐进入梦乡的场景。“未几”这一时间副词,承接上段描写表演的声音高潮,表现出这高潮持续了短暂时间,“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表演的响声由繁转简,由大转小,由高潮转入低潮,室内由闹转静。“微闻有鼠作作索索”,进一步表现出室内的静。全家都已入睡,老鼠才敢出穴活动;室内非常安静,才能听到老鼠动作的声音。(这是以动衬静)。

  7、指名学生朗读第4段。

  8、学生翻译第4段,然后师生订正: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忽然有人大喊“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地呼喊,妇人也起来大声地呼喊,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一会,有成百上千的孩子在啼哭,成百上千的狗在狂叫。中间还夹杂着劈里啪啦的房屋倒塌声,燃烧中的爆炸声,还有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拉倒房屋时,人们一齐用力发出的许许的声音,往外抢夺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一切应该有的声音,没有听不到的。即使一个人长有一百只手,每一只手长有一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某一方面的情况;即使一个人长着一百张嘴,一张嘴长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一个地方。百千:是虚词,极言其多。作:起,这里是响起来的意思。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无”、“不”两个否定词连用,表肯定。

  “于是众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惶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奋”:本义尽全力举起的意思。这里可译成“捋、挽”。“走”:逃跑。

  9、讲析第4段。

  在这一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善口技者”摹拟一场突然性的特大火灾的惊险场景。

  这一场景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表演用火警而引起的人们的惶急纷杂声音(“忽一人大呼……百千犬吠”)。

  “忽”这一副词表现出大呼“火起”的声音来得突然,出人意料,陡地掀起骇浪险峰,构成了表演的又一巨*澜。

  “夫起大呼……两儿齐哭”,表现出声音由外到内,由少转多,由街坊大呼“火起”到室内一家人强烈反响。“俄而”表时间短暂,继室内一家大小呼喊啼哭,远近街邻被惊起,大人骇呼,小儿哭叫,狗也惊吠。三个“百千”表现出声音繁多杂乱。

  第二层次:火势猛烈的声音(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百千齐作)。

  房屋倒塌,火声爆响,风助火势,表音表现出火势的蔓廷、猛烈。

  第三层:紧张救火的声响。(又百千求救声……泼水声)。

  “中间”、“又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出上述许多声音同时发出,突出了失火、救火的紧急情景,达到了口技表演的又一高潮。接着用“凡所应有……不能名其一处也”,这一夸张赞叹语句,以失火、救火作结,衬托出“善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10、指名学生朗读第5段。

  11、学生翻译第5段,然后师生共同订正: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忽然,(幕中)醒木啪的一响,各种声响完全没有了。撤掉围幕一看,(里边)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毕:完全。绝:断,停止。之:代指围幕里边。

  12、提问:为什么作者在本文结束再次交代表演者及所用道具?(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样既与第一段呼应,写出表演者凭借进行表演的道具极为简单,突出“善口技者”的真正本领是全靠一张嘴,衬托了“善口技者”技艺高超。

  提问:课文中有哪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精神和动作?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

  有以下几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和动作:

  ⑴写口技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出听众专注倾听的神态,深被口技表演所吸引。

  ⑵写口技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意少舒,稍稍正坐”,衬托出了口技表演完全控制了听众的情绪。

  ⑶写口技表演失火、救火紧张场景后,写听众反应的有:“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表现出听众已完全被带进表演的意外火警的紧张场面中去,忘却了自己在听口技表演,好像身在火场,惊骇恐惧。这是随着口技者卓越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者卓越表演所引起的反应,作者紧密结合口技表演,写出听众的反应随着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口技表演深深吸引和感染了听众,衬托出口技者再现生活的高超能力。另外写听众的反应也使文章内容变得丰富多采。

  四、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熟读课文、自选场景背诵(课后背诵全文)。

初中文言文《口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培养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小黑板、问题卡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洛桑学艺》模仿乐器演奏的片段。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引导:普通的嘴,竟能将如此众多的乐器模拟的惟妙惟肖,可真是令人叹为“听”止。我们把这种艺术叫做口技,它是*传统曲艺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三百多年前,清代作家林嗣环也描绘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他笔下那位艺人和洛桑相比,又是如何呢?他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声音世界呢?(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以及学生主动探究的愿望)

  二、了解作者及作品

  《口技》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本文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虞初新志》是一部笔记小说集,由清代人张潮所编,共20卷,所收集的大多是明末清初时人的文言短篇,并附评语,编者意在“表彰轶事,传布奇闻”。

  三、揭示目标

  (出示小黑板)

  四、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林嗣环sì呓语yì狺狺yín叱chì伸颈jǐng嘿叹mò

  齁hōu中间jiàn意少舒shū曳屋许许声yèhǔhǔ几欲先走jī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学生领读

  (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词)

  五、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串讲课文

  (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并了解课文大意)

  1、第一段:

  ⑴学生齐读。

  ⑵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本段。

  ⑶指名翻译。

  ⑷教师点拔:

  ①善:善于。

  ②会:适逢,正赶上。

  ③于厅事:在客厅。

  ④施:设置。

  ⑤闻:听见。

  ⑥寂然:静悄悄的样子。

  总结:介绍口技表演者和演出的场合、设施、道具、以及开演之时的气氛。

  ⑸指导背诵

  2、第二段:

  ⑴学生齐读。

  ⑵教师点拔:

  ①惊觉:被惊醒。

  ②呓语:说梦话。

  ③既而:不久。

  ④抚儿乳:乳,喂奶。

  ⑤儿含乳啼:乳,*。

  ⑥是时:这时候。

  ⑦凑:会合,聚集。

  ⑧妙:妙处。

  ⑨毕:全。

  ⑩嘿叹:“嘿”同“默”,默默赞叹。

  ⑾绝:到了极点。

  ⑶学生串译本段并指出难点。

  ⑷教师重点讲解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总结:口技表演者摹拟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状和听众的反应。

  ⑸指导背诵

  七、布置作业

  1、背诵1、2段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众妙毕备()以为妙绝()

  夫令妇抚儿乳()儿含乳啼()

  京中有善口技者()妇手拍儿声()

  遥闻深巷犬吠声()

  3、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括号里。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⑴表示突然发生()

  ⑵表示同时发生()

  ⑶表示相继发生()

  ⑷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⑸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八、板书设计

  口技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林嗣环清代

  一段:京中有善口技者:介绍口技表演者。

  会宾客大宴:场合。

  施八尺屏障:设施。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道具。

  满堂寂然,无敢哗者:开演时的气氛。

  二段:遥闻深巷犬吠声……众妙毕备:口技表演者摹拟四口之家深夜睡眠的情状。

  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也:写听众的反应。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1、2段。(指名、齐背)

  2、翻译句子:(出示问题卡)

  ⑴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⑵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二、继续串讲课文

  1、第三段:

  ⑴学生齐读。

  ⑵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本段。

  ⑶指名翻译。

  ⑷教师点拔:

  ①既而:不久。

  ②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舒,放松。

  总结:写口技表演者摹拟四口之家醒后再次入睡的情状以及宾客的情绪变化。

  ⑸指导背诵。

  2、第四段:

  ⑴学生齐读。

  ⑵教师点拔:

  ①俄而:一会儿。

  ②中间:中间夹杂。

  ③虽:即使

  ④一端:一种。

  ⑤名:说出。

  ⑶学生翻译本段,并指出难点。

  ⑷教师重点讲解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句子。

  总结:写口技表演者摹拟一场突发火灾的情景以及宾客的强烈反应。

  ⑸指导背诵。

  3、第五段:指名读本段并翻译。

  三、学生熟读课文

  找出文中描写观众反应的语句,并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1、学生讨论。

  2、指名回答。

  3、教师归纳总结:

  参考:

  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

  “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嘿叹,以为妙绝也。”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描写的作用:

  侧面衬托出口技表演者表演技艺的高超。(揭示主题)

  四、学生熟读首尾段

  体会“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作用。

  (让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在结构和文章内容中的表达作用)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

  在结构上:首尾呼应

  在内容上:道具的简单衬托了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五、布署作业

  1、第一段文字交待了哪些内容?

  2、第二段文字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3、第三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4、第四段中正面描写的是什么,侧面描写的又是什么?有何作用?

  5、如何理解尾段的“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

初中文言文《口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畅朗读课文,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3、理解课文内容,领略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4、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及其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揣摩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描述,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领悟*古代民间艺术的精深奇妙,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

  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

  一、播放视频,情境导入:

  教师:山东省济宁市有一个小伙叫刘大成,20xx年2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上,凭借自己的文艺特长一炮打红,被评为20xx年度星光大道总冠军,刘大成迅速红遍大江南北。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艺坛新星精湛表演的一个视频片段。

  (播放刘大成口技片段,2分钟)

  问:短片中这么美妙的声音是怎么来的?

  明确:都是凭借自己的一张嘴模仿出来的。

  问:同学们知道这种技艺叫什么吗?

  明确:口技。它是一种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拟各种声音的传统民间艺术。其实,口技在古代就已广为流传,但古代没有录象、录音设备,不能记录当时表演的实况,古代艺人精彩的口技表演就只有通过文字记载流传下来。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场用文字形式记载的口技表演,这就是清代作家林嗣环写的《口技》。请将课本打到140页。

  二、走进作者,了解作品:

  (课件展示)学生圈点文下注释,后课件展示作家作品知识,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略作强调(强调作者与编者)。

  1、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顺治六年中进士,著有《铁崖文集》、《秋声集》。

  2、出处:《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

  三、反复诵读,初步感知: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朗读节奏,并标注自然段序号,圈点需要注音、注释的生字生词。

  2、学生提问生字读音,其他学生予以解答,后强调生词读音。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揣摩语速、节奏的缓急。

  4、指名朗读课文。

  5、学生齐读课文。

  四、疏通文意,积累词汇:

  1、四人一小组,相互合作直译全文。

  组内须有一个小组长,组织同学尽力完成翻译任务。汇总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备交流。(文言翻译五字法:留、替、调、补、删)

  2、交流翻译结果。各小组提问,其他小组协助解决,教师适时点拨。

  (采取竞赛方式:比一比哪个小组解答问题最踊跃,回答最好,合作学习效果最佳。)

  3指名逐段翻译,教师逐段强调重点词语含义。

  4、指导学生归纳整理文言词汇现象。(下发“文言词汇积累”练习)

  (1)通假字:满坐寂然、满坐宾客 坐:通“座”,座位。

  (2)一词多义:

  ①绝:A、以为妙绝(副词,极,非常 )

  B、群响毕绝(动词,断绝,消失)

  ②妙:A、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B、以为妙绝(形容词,奇妙)

  ③坐:A、众宾团坐(动词,坐下)

  B、满坐寂然(同“座”,名词,座位)

  (3)古今异义词:

  会宾客大宴 (会 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会议 )

  但闻 (但 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但是)

  稍稍正坐 (稍稍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

  (4)词类活用:

  妇抚儿乳 ( 乳:喂奶,名词活用作动词 )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 目:看,名词活用作动词 )

  不能名其一处 ( 名: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 )

  五、深入文本,整体感悟: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文中圈点勾画,总结归纳,后交流。)

  1、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情节内容。

  明确:本文描写了京城口技艺人摹拟一家人由梦而醒、由醒复睡,火起慌乱的情形,赞叹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2、口技表演的道具一般都很简单,那么文中的这位艺人在表演时使用了哪些道具?文中在哪些地方作了交代?作者为什么要多次交代呢?属于什么描写?

  明确: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开头和结尾。

  说明口技艺人使用道具非常简单,衬托口技艺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侧面描写

  3、文中类似的侧面描写还有哪些?你能从文中找出这些语句? 这些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1) 听众的.反应

  (2) ①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②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

  欲先走。

  (3)侧面烘托口技艺人表演技艺的高超

  4、道具如此简单,观众如痴如醉,那么文中是怎样正面描写口技声音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来。

  5、这些描写向我们展现了哪些生活场景?试用简练的词句概括。

  明确:三处:(1)第一个场景:梦中惊醒

  (2)第二个场景:闹而复静

  (3)第三个场景:失火救火

  6、通过目前的学习,你对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认识?

  (思想教育,认识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六、课堂练习:

  1、《口技》的作者是 字 , 代顺治年间进士。《口技》节选自 代人 所编选的 小说 。

  2、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

  善:( ) 但:( ) 闻:( ) 虽:( )

  3、解释下列多义词。

  坐:(1)众宾团坐( ) (2)满坐寂然( )

  指:(1)手有百指( ) (2)不能指其一端( )

  4、译下列文言句子:

  (1)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七、课堂小结

  八、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143页第三、四题。

  2、模仿文章的写法,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刻画一个人物或描写一幕场景,200字左右。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5)

——《崔骃传》文言文翻译3篇

《崔骃传》文言文翻译1

  崔骃字亭伯,涿郡安*人也。年十三能通《诗》、《易》、《春秋》,博学有伟才,尽通古今训诂百家之言,善属文。少游太学,与班固、傅毅同时齐名。常以典籍为业,未遑仕进之事。时人或讥其太玄静,将以后名失实。骃拟杨雄《解嘲》,作《达旨》以答焉。

  元和中,肃宗始修古礼,巡狩方岳。骃上《四巡颂》以称汉德,辞甚典美。帝雅好文章,自见骃颂后,常嗟叹之,谓侍中窦宪曰:“卿宁知崔骃乎?”对曰:“班固数为臣说之,然未见也。”帝曰:“公爱班固而忽崔骃,此叶公之好龙也。试请见之。”骃由此候宪。宪屣履迎门,笑谓骃曰:“亭伯,吾受诏交公,公何得薄哉?”遂揖入为上客居无几何帝幸宪第时骃适在宪所帝闻而欲召见之。宪谏,以为不宜与白衣会。帝悟曰:“吾能令骃朝夕在傍,何必于此!”适欲官之,会帝崩。

  窦太后临朝,宪以重戚出内诏命。骃献书诫之曰:“窦氏之兴,肇自孝文。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满溢之位,道家所戒。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盂。矜矜业业,无殆无荒。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

  及宪为车骑将军,辟骃为掾。宪府贵重,掾属三十人,皆故刺史、二千石,唯骃以处士年少,擢在其间。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及出击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骃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宪不能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意,遂不之官而归。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6)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3篇

《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1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

  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自己量好脚的尺度,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断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7)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翻译: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高中文言文原文及翻译2

  《塞翁失马》文言文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翻译:

  靠近边境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一个老人,他们家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邻居们都为此来慰问他。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邻居们都前来祝贺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坏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得大腿骨折。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们一家。那个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一带,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边境一带的人,绝大部分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得以保全生命。所以福变成祸,祸变成福,变化得没法子研究到底,深得没法子测量啊。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8)

——正午牡丹文言文翻译

正午牡丹文言文翻译1

  原文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1]。丞相正肃吴公[2],与欧阳公姻家[3],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4]明之?其花披哆[5]而色燥[6],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7]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8]。猫眼早暮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9]耳。”此[10]亦善求[11]古人笔意也。

  译文

  收藏书画的,大都喜欢捏造虚的名头,说偶然得到钟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的手笔,见到的人争相购买,这就是*时所说的只凭耳闻,不重亲见的“耳鉴”。又有看画而用手抚摸画的,据说凭手指就能摸出颜色并辨别是不是好画,这种方法又在耳鉴之下了,称它叫“揣骨听声”。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之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也正是正午时猫的神态。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早晚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猫瞳孔渐渐变成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啊!

  注解

  本文选自《梦溪笔谈》。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1、尝:曾经。

  2、其下:牡丹丛下面。 其:指牡丹丛。

  3、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的高低。

  4、正肃吴公:即吴育,他谥号为正肃。

  5、姻家:亲家

  6、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根据什么。

  7、明之:辨别它。

  8、披哆:萎靡无力

  9、燥:干燥。

  10、黑睛:瞳孔。

  11、求:探求

  12、如线:像一条线。

  13、房:这里指花房,即花冠,花心。

  14、敛:聚拢。

  15、泽:光泽

  16、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太阳渐渐移到正中,猫的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渐:渐中

  17、此:指吴育说的话。

  18、善求:善于探求。求:探求。

  19、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扩展9)

——田间列传文言文翻译

田间列传文言文翻译1

  田单这人,齐王田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原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齐相田和正式夺取*)。闵王时代,田单为临淄(齐国都城)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不被人知晓。等到燕国派乐毅攻败齐国,后来不久退守莒城。燕国军队迅速地长途进军(指没有遇到抵抗)*定齐国绝大部分地区,而田单逃奔安*(城邑名),让同一家族的人把轴两头的尖端部分锯断,再用铁箍包住。待到燕国军队攻打安*,城墙倒塌,齐人奔逃,抢路逃跑,由于车轴头被撞断,车子也就毁坏了,被燕军所俘虏。惟有田单宗族之人由于铁帽包住了车轴的缘故,得以逃脱。往东逃到即墨,据城坚守。燕军已经使齐国其他城邑全都投降了,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攻下。

  燕军听说齐王在莒,合兵攻打它。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杀掉闵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已杀闵王于莒城,因为坚守抵抗燕军,数年没被攻下。燕国率军向东围困即墨。即墨的长官出城与燕军作战,战败而死。城*同推举田单,说:“安*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以保全,熟悉兵法。”拥戴他做将军,凭即墨来抵抗燕军。

  过了不久,燕昭王死了。惠王即位,与乐毅有隔阂。田单听说它,对燕国施用反间计,扬言说:“齐王已死,城邑没有攻下的城只有两座了。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去,不过用继续攻打齐国做幌子,实际是想联合即墨和莒的守军,自己来做齐王。齐人没有归附,所以暂且缓攻即墨以等待王齐之事。齐人所害怕的,是只怕别的将领来了,那样即墨城就毁灭了。燕王以为这是对的,使骑劫代替乐毅。

  乐毅被夺兵权,不敢回燕国,于是回到故国赵国,骑劫代乐毅,燕人士卒多不服,愤愤不*。于是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他们的祖先,飞鸟都吸引得在城内上空盘旋,并飞下来啄食物。燕人对此感到奇怪,田单因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教导我。”于是命令城中人说:“会有神人来做我的老师。”有一名士兵说:“我可以当老师吗?”于是回身就跑。田单于是就起身,把那个士兵拉回来,请他面朝东坐著,以对待老师的态度来侍奉他。士兵说:“我欺骗您,实在没有能力。”田单说:“你不要说破了。”于是以他为师。每当发布约束军民的命令,一定宣称是神师的旨意。于是扬言说:“我只害怕燕军将所俘虏的齐国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们放在燕军前面的.行列来同齐军作战,即墨(会因此而)被攻下了。”燕人听说了它,按照田单散布的话去做。城中的人看见齐国那些投降燕军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愤怒,坚守害怕被活捉。田单施用反间计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当会为此感到痛心。”燕军挖掘全部的坟墓,焚烧死尸。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都想出战,怒气自然比原来大了十倍。

  田单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作战了,就亲身拿著筑板和铁锹参加修建防御工事,和士兵分担辛劳。把妻妾编在军队里服役,要他们把饮食全都拿来犒劳将士。令披甲的士兵埋伏,使老弱妇幼登城,派遣使者向燕约定投降,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百姓的黄金得到千镒,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答应他。燕军由此而更加松懈。

  田单于是在城内收集到一千多头牛,叫人做了深红色绸衣给牛穿上,上面画著五颜六色的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芦苇扎在牛尾上,再给芦苇梢点火燃烧。在城墙上挖数十个洞,夜晚放开牛,壮士五千人跟随在牛的后面。牛尾灼热,愤怒地冲向燕军。牛尾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军看见狂奔的火牛全身都是龙纹,被它冲撞的不是死就是伤。五千人因含著枚攻击燕军,而城中擂鼓呐喊追击燕军,老弱都击打家中各种铜制器具制造声响,声音震天动地。燕军非常惊惧,失败逃走。齐人接著诛杀对方的将领骑劫。燕军混乱奔走,齐人追杀逃跑败北的人,都脱离燕国的镇压,复归齐国。

  田单的兵力一天比一天更加多了,乘著胜利的威势,燕军天天败逃,终于退到了黄河北岸燕国的境内(河上:指齐国的西北界),而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又成为齐国领土。于是迎接襄王(闵王子,名法章)到莒城,进入临淄处理政事。襄王封赏田单,号称安*君。

  太史公说:“战争是用正面的军队同敌人交战,用出敌不意的奇兵取胜。会用兵的人能出奇谋而变化无穷;奇正相互转化,就像玉环一样,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用兵开始时要像柔弱安静的少女,使敌人轻慢疏忽,大开营门(不作防备)(适:通“敌”);后来敌人中计,自己就要像狡兔脱逃那样快速进击,使敌人来不及抵挡(距:通“拒”),这是田单所说的啊! [4]

  当初,在淖齿杀死齐湣王的时候,莒城人访求齐湣王的儿子法章,在太史嬓(jiǎo皎)的家里找到了他,他正在替人家种地浇田。太史嬓的女儿喜欢他并对他很好。后来法章就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她,她就和法章私通了。等到莒城人共同拥立法章为齐王,以莒城抗击燕军,太史嬓的女儿就被立为王后,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君王后”。

  燕军在开始攻入齐国的时候,听说画邑人王蠋有才有德,就命令军队说:“在画邑周围三十里之内不许进入。”这是因为王蠋是画邑人的缘故。不久,燕国又派人对王蠋说:“齐国有许多人都称颂您的高尚品德,我们要任用您为将军,还封赏给您一万户的食邑。”王蠋坚决推辞,不肯接受。燕国人说:“您若不肯接受的话,我们就要带领大军,屠*画邑!”王蠋说:“尽忠的臣子不能侍奉两个君主,贞烈的女子不能再嫁第二个丈夫。齐王不听从我的劝谏,所以我才隐居在乡间种田。齐国已经破亡,我不能使它复存,现在你们又用武力劫持我当你们的将领,我若是答应了,就是帮助坏人干坏事。与其活着干这不义之事,还不如受烹刑死了更好!”然后他就把自己的脖子吊在树枝上,奋力挣扎,扭断脖子死去。齐国那些四散奔逃的官员们听到这件事,说:“王蠋只是一个*民百姓,尚且能坚守节操,不向燕人屈服称臣,更何况我们这些享受国家俸禄的在职官员了!”于是他们就聚集在一起,赶赴莒城,寻求齐湣王的儿子,拥立他为齐襄王。

推荐访问:文言文 初中 翻译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 罗伦传初中文言文翻译1 罗伦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罗伦传翻译全文阅读 罗伦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