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2022年)

时间:2022-08-13 13:4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2022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5篇

【篇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淄博市技师学院数控工程系 于栋梁

【摘要】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培养紧缺型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实际上是从业前的教育,如何让学生的就业观与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吻合,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确立“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一切以社会需要和企业需要为准则,致力于发挥学校的优势和潜力去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找到一条适合企业用人要求和学校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路子;
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 ,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1.完善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要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合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学校应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与许多企业确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逐步建立起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1.1加强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学校应该加强对校企深度合作的研究,根据改革发展实际建立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确定相应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方案,为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奠定组织基础。

1.2建立健全专家咨询体系,为校企合作注入活力。学校应积极组织选聘在行业、企业中管理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在各自领域具备一定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建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通过加强校企联系、开办技术讲座、举行校企合作咨询会议、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举办校企联谊活动等形式,为校企合作提供决策咨询、市场中介、业务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学校校企合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1.3大力发展校办产业,形成“产为教设,教促产兴”的良好局面。学校应以校办工厂为依托,通过不断强化教学基地的实训功能,对实习学生管理、实习教学方法、实习课程设置、实习效果评价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扩大教学基地实习学生和教师培训的规模,提高实习教学水平,强化实习效果,并认真总结和推广产教结合的成功经验,使其成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示范田”。

1.4多层次、多形式建立与企业进行师资、设备,培训、教学相交互的校企合作体系,形成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学校应该与大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项目,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规范校企双方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不断扩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起长期、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为专业设置、课程设定、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学校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践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对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和设施交流,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建立起满足企业需要的各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专业体系和教学模式,以满足在职职工、社会劳动力、应届毕业生等多种生源的不同需要,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个体生涯全程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不断拓展合作层面,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思路,形成多种符合学校教学发展实际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合作模式。

2.1学生就业合作模式。学生就业推荐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学校与各级各类用人企业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拓宽学生分配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积极创造毕业生就业机会,在提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就业岗位,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2.2生产实习合作模式。通过校企之间建立生产实习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一方面弥补学校在实训设备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切实加强了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实现了教育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2.3企业订单培养模式。企业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招生,针对性、目的性与专业性较强,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关注度高,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学校应开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2.4校企互动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培训中心或培训基地,通过场地、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利用双方共建的培训中心或基地,一方面对学校师资、学生提供专业培训条件,一方面又可用于企业技术人员培训。

2.5专业建设合作模式。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专业建设合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习方式,更紧密地将企业市场需求与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由企业负责提供专业教学设备,双方在企业短期教学培训资料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和专业课程标准及教材,共同培训师资,为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6对外技术合作模式。在引进企业力量参与学校办学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发挥自身的技术和师资优势,按照“政府推动、院校主动、企业互动”的原则,从市场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出发,成立学校技能培训中心、技能鉴定所,以多样化,多层次,灵活化的方法方式进行校企合作,从开拓企业在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入手,为企业制订职业教育培训规划提供专业指导,开展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与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必将成为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的持续动力。职业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应立足于行业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强与各类企业的全方位合作,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篇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

【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培养紧缺型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一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我校为实现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教学过程产教结合的原则,结合我校现有教学资源借鉴其他职业院校的经验,就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是一种重实践,以能力为本,促进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发展的一种教育,如何实现其教育目标,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教学只有和产品结合起来,只有和企业结合起来,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

对学校来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连,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于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改善教学效果。

通过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学校的专业教师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环节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提升;
另一方面,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又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
双方人员在教学配合中互相切磋,统一认识,共同提高,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展。

通过产教结合,把实习过程和产品形成过程紧密结合,学生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技术标准、工艺纪律等对企业的重要性,只有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模式

几年来,我校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多方位合作办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我总结出以下的几种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学形式:

1.学生就业合作模式

学生就业推荐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学校与各级各类用人企业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拓宽学生分配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积极创造毕业生就业机会,在提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就业岗位,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2.生产实习合作模式

通过校企之间建立生产实习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一方面弥补学校在实训设备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切实加强了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实现了教育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3. 企业订单培养模式

企业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招生,针对性、目的性与专业性较强,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关注度高,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学校应开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4.校企互动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培训中心或培训基地,通过场地、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利用双方共建的培训中心或基地,一方面对学校师资、学生提供专业培训条件,一方面又可用于企业技术人员培训。

5.专业建设合作模式

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专业建设合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式,紧密地将企业市场需求与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

6.对外技术合作模式

在引进企业力量参与学校办学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发挥自身的技术和师资优势,按照“政府推动、院校主动、企业互动”的原则,从开拓企业在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入手,为企业制订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三、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势

职业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强大动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

1.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学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和规范的车间进行更加规范的技术操作,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空间,大力开展企业员工培训。针对企业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引进对新员工的培训要求;
技术工人技术等级的提升要求;
技术工人知识更新的需要,始终抓住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具体需求,坚持立足企业、面向生产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企业则可省去二次培训,节省了人力、财力和时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一致,实现了校企的双赢。

2.校企合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

学校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提供来料加工,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真刀实枪”的实习机会,同时也用活了学校资金和设备,使其发挥了最大的效益,降低了学校的培养成本;
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保持同步,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接触并学习到最先进的生产技术;
企业能优先选用所培训的技能人才,同时也减少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的环节,还解决了企业佣工不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又获得了经济效益,真可谓一举多得。

3.校企合作加快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倡导“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学校的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的生产现场了解新工艺、接触新设备,直接获取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校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技师来校任教或实践指导,双方在教学配合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校企合作推动了课程改革

学校可根据企业需要及时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参与产品研发、管理变革研究等服务,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将生产、教学与研究开发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为学校创造效益,同时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平台,也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场所。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研究、学生实习、经费补充、设施投入等便利,充分利用资源促进企业和教学的双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只有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姻,才能实现与经济齐飞。只有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才能赢得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四、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保障及措施

1.完善法制保障

目前,我国现存的《职业教育法》还不能对校企合作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强制和指导作用,校企双方都不能强迫与对方进行合作或深度合作。这就导致了校企合作的运行难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建立法制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长期规范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2.获得政府支持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育培养模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竞争也发展成了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的政策和环境基础抓住机遇,争取到政府职的支持和扶植,促成校企间的沟通与合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品德端正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战略上抓教师的业务素质,战术上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多渠道为教师创造“成才”之路,造就一批高学历、双学历、多功能、双师型等一专多能、博学多才、一体化的教师,建成一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师资队伍。

4.深化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技工人才的动态要求,迅速进行修改、充实和更新,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增设各专业必修的科目。深化课程改革,必须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企业、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规格的重要保证,是以企业需求为取向,以能力发展为核心,是校企合作的根本保证。

总之,开展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合作机制,既是国际职教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破解职业教育弊端的一剂良方。可以说校企合作是时代的召唤,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是职业学校培养经济发展所需实用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活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潘春胜《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教育探索,2008

[2] 朱发仁《高职院校应建立企业化的校园文化》职教论坛,2009

【篇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产教融合、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创新
作者:任锋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15期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要为技能人才专业能力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目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从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校企“双元”;工学结合;高等数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121-02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开宗明义讲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是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定位,对之前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到底向何处去的种种摇摆不定做出了有力的回应。《方案》在第三部分明确提出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都意味着国家对高职教育办学理念的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是主旋律,校企“双元”合作育人是必由之路。高等数学作为理工类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它的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

        一、树立基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高等数学教学新理念

        当前,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激烈升级,华为事件中任正非发人深省的访谈使国人对基础学科特别是数学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高职院校应摒弃之前片面强调技能训练、简单压缩课时与大幅削减课程内容的极端做法,树立起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数学教学新理念,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从“大国工匠”的高度去重新确立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大纲要求,重新审视其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定位,把握好教学原则。

【篇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黄倩

【期刊名称】《中国高校科技》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转型做出巨大贡献.但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学课程设计单一、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严重脱节、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高职教育改革等.为此,高职院校要从“产交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际出发,加强与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整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培养有效融合,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总页数】3页(66-68)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实践路径

【作者】黄倩

【作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4013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 黄倩

2.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 靳羽东

3.高等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J], 靳羽东[1]

4.校企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广西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索 [J], 王晓刚; 冯玮

5.河北省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J], 周鑫; 张秋敏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综述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为认真学习和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院整体规划,特制定我院2011—2015年校企合作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目前学院已与85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书,安排学生顶岗实习2392人次。 

学院以各级重点(特色)专业为突破口,与阿里巴巴、南都物业等著名大型企业开展合作,推动全院校企合作的发展;
积极开展企业专家进校园办讲座、授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等活动。鼓励教师争取横向课题,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

学院加强了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引企进校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暂行规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书”等校企合作方面相关的政策、规章制度、合作协议样本等。使校企合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专业满足内涵建设发展的要求;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功能和引进企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校企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企业参与学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度还不够;
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尚显不足。

二、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的机遇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印发,以及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印发,为民办高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010年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职院校培养大批高质量的人才和提升服务社会功能都提出了强劲的需求。我院的办学特色是为现代服务业企业服务,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强劲的需求,为我院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新一轮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我院是民办高职院校,与公办院校相比,无论是师资还是资金还显得薄弱。我院校企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健全,服务社会的功能较薄弱。这些都需要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深化改革,积极应对挑战,为将学院建成省内同类院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职院校而不懈努力。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与产业、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建设专业、课程、实习实训基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全面深化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发展目标

1、建设10家示范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50家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100家一般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引进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5家;

3、校企合作项目有创新、有深度、有成果。

四、主要任务与发展举措

(一)主要任务

 

示范性

紧密型

一般型

共建基地

2011年

2家

10家

20家

1家

2012年

3家

20家

40家

2家

2013年

5家

30家

60家

3家

2014年

8家

40家

80家

4家

2015年

10家

50家

100家

5家

 

(二)发展举措

1.建立完善各种校企合作运行机构、机制及相关制度

⑴成立由学院领导、分院系领导、企业领导组成的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领导机构;

⑵成立由实践指导教师、企业经理组成的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项目执行机构;

⑶建立《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各类实训基地认定、管理、评估办法》;

⑷建立《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各类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管理办法》。

2.建设实际运转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继续与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协议书;
对已签协议的单位要认真审核,尽快实现实运转;
根据合作单位的需求,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协调时间安排更多的学生参加专项实训和顶岗实习。要明确学生应参加校外顶岗实习的时间、实习的内容、考核的办法。充分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将基地建设成专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基地,“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
每学年按《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各类实训基地认定、管理、评估办法》,考核分院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评定出一般基地、紧密型基地和示范性基地,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3.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充分发挥已引进的民航分院凌霄公司作用,将基地建设成顶岗实习基地、社会培训基地。对条件成熟的企业要积极稳妥地引进。

4.大力推进校企的深度合作

(1)修订指标,签定责任书。每学年根据上学年目标责任书的执行情况,结合我院的实际,对指标进行必要的修订,并统一指标体系,签定目标责任书,严格按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

(2)责任落实到人。将工作指标和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分院、系,要求相关人员按时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分院、各系要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个教研室,落实到具体教师,并与学期、学年考核紧密挂钩,奖惩分明。

(3)认真督促检查。教务处要经常深入分院、各系了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情况,每月编印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专辑” 一期。分院、各系每月10日前将校企合作进展情况报教务处,教务处对分院、各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通报,发出督查通知书,保证目标责任的按时完成。

(4)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沟通。与省、市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等加强联系和沟通;
充分发挥行政资源、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

(5)建立并完善校企合作网页建设。要将校企合作网建设成学院对内对外宣传的窗口,让学院教职员工和合作单位从网站了解校企合作的有关政策,学院的基本情况,校企合作的程序,校企合作的项目,校企合作项目运行情况,校企合作最新动态,校企合作成果等,以促进和推动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6)重点突破,推动全局。以学院三个省级特色专业和六个院级重点专业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的成果,进而推动全院校企的深度合作。

(7)建立校企联络平台,开展年度联谊活动。要认真组织实施年度企业专家进校园和学院教师下企业活动。邀请合作企业的领导和专家作报告或讲座,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鼓励教师下企业,争取横向课题,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促进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8)编辑学院大学生校外实习感悟(每年一卷)。认真编辑分院、各系推荐的大学生校外实习感悟,不断提高学生校外实习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9)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每学年召开一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总结表彰大会”,每年年底召开一次“校企合作座谈会”,进一步推进校企的深度合作。

(10)校企合作项目有思路、有创新。要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鼓励创新项目;
尤其要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养、顶岗实习、社会服务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使校企合作项目能保证学院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5、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调查摸底。将我院近年来在校企合作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的调查,为开展校企的深度合作, 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打下基础。

(2)分类归档。将从各部门搜集到的资料,按照内涵建设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档案,以便检查和查阅。

(3)整顿提高。对不符合学院规定的合作协议进行清理,已过期的清除,不规范的按规范重新签约;
已合作的项目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
未开展的合作项目尽快开展起来。

(4)统计分析。根据调查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专项的统计分析,以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五、实施与保障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提供思想保障

要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尤其是对教高[2006]16号、浙教高教[2007]188号等文件精神的学习。同时要加强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学习和落实。要认真组织,形式多样,讲求效果,切实提高全体教师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二)领导重视,大力推进,提供组织保障

学院领导对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高度重视,为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院将专门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相关制度规定,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势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各部门负责人应负起责任,党政齐抓共管,认真做好校企合作工作。

(三)全员发动,攻克难点,提供人才保障

分院、各系要全员发动,攻克难点。要进一步认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不是为了评估而搞校企合作,不能是短期行为,而是长期工作,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事。可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进一步宣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精神。会议中可宣传典型,开展座谈,研究难点,共同突破。并将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教师,动员每一个教师都参加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工作中来。将校企合作真正深入到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来。

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分院、各系党总支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攻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这一重点和难点起好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率先垂范,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找企业,联系企业,争做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多做贡献的模范。

(四)规范管理,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探讨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如学分制;
弹性学制;
校外实习学生考核办法和教师指导规定;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考核标准;
系部考核标准等)和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如制定鼓励教师下企业,争取横向课题,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培训员工的激励政策等)

积极制定适合我院实际的校企合作方面的规章和制度,使校企合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逐步建立起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推荐访问:综述 融合 校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