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推荐)

时间:2022-08-08 17:0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范文推荐)

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4篇

第1篇: 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

考核内容:

主题: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 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 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 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 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 联系实际的案例。

2. 组成 4―8 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 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 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

3. 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 互相交流, 时间不得少于 1. 5 小时;

辅导教师网上实时

4. 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 形成小组意见, 字数不少于 1000 字, 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

参考答案:

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 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 理应走

个人讨论提纲: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 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
自古以来, 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 由于中国的

第2篇: 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1058

2010年1月国开(中央电大)法学本科《商法》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事关系主要是指(D)。

A.商事组织关系与商事经济关系 B.商事交易关系与商事经济关系

C.商事经济关系 D.商事组织关系和商事交易关系

2.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下列何种情形者,可以担任公司的董事(D)。

A.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因经济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执行期满未逾五年

C.对企业破产负有个人责任,自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三年

D.个人所负数额不大的债务

3.下列选项中不能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是(B)。

A.董事长 B.董事

C.执行董事 D.经理

4.甲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公司现有法定公积金800万元,任意公积金400万元。现该公司拟以公积金700万元转为公司资本,进行增资派股。为此,公司股东提出以下几种建议,其中符合《公司法》的是(A)。

A.将法定公积金300万元,任意公积金400万元转为公司资本

B.将法定公积金650万元,任意公积金50万元转为公司资本

C.将法定公积金500万元,任意公积金200万元转为公司资本

D.将法定公积金600万元,任意公积金100万元转为公司资本

5.甲向某合伙企业购买货物一批,应付价款1万元,该企业的合伙人乙欠甲1万元,甲的付款义务,不可消灭的原因是(D)。

A.甲向该企业支付1万元

B.甲以对该企业享有的2万元债权的一半相抵销

C.乙向该企业支付1万元,同时了结乙对甲的债务

D.甲以对乙的债权与该付款义务相抵销

6.根据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对企业债务应承担(A)。

A.有限责任 B.无限责任

C.一般连带责任 D.无限连带责任

7.根据我国《破产法》的有关规定,我国破产立法采取的立法准则是(B)。

A.一般破产主义 B.商人破产主义

C.自然人破产主义 D.清算主义

8.证券市场的种类不包括(D)。

A.股票市场 B.债券市场

C.国债市场 D.期货市场

9.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有权任免证券交易所的总经理的是(B)。

A.证券业协会 B.证监会

C.证券交易所会员大会 D.证券交易所理事会

10.当保险事故发生后,有关当事人行为的以下判断,不符合保险法规定的是(B)。

A.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在提出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时,应当提供其所能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材料

B.受益人可以不用提供证明材料,只凭保险合同的规定就可索赔

C.保险人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认为有关的证明或者资料不完整的,应当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有关的证明和材料

D.保险人依据自己的调查确认有关的保险事故,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不服保险人的调查结论的,可以提起诉讼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商人和商行为的定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看法。世界上对前述概念主要存在以下观点(ACD)。

A.拆衷说,代表国家日本

B.客观说,代表国家是德国

C.主观说,代表国家是德国

D.客观说,代表国家是法国

2.公司的股东因持有公司股份而享有股权,这种权利包括(ABD)。

A.资产受益权 B.公司重大事务决策权

C.经营权 D.公司管理者的选择权

3.股东派生诉讼必须满足以下(ABCD)条件。

A.公司高管具有违法情形,且拒不赔偿

B.第三人侵犯公司利益,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不追究责任

C.监事会或董事会在收到股东的书面请求后拒绝提起诉讼

D.监事会或董事会在自收到股东请求之日起30日内未提起诉讼

4.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的债务人所为的(ABCD)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A.无偿转让财产的

B.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

C.对没有财产的担保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

D.对未到期债务进行提前清偿的

5.一切票据债务人均可以主张的对物的抗辩的情形有(ABCD)。

A.出票欠缺绝对必要记载事项

B.违反票据金额记载规则

C.到期日未届满

D.付款地不符约定

三、判断题

1.注册资本是公司所有的财产,与股东有直接关系。(错)

2.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具有约束力。(对)

3.我国合伙企业实际上就是无限责任公司。(错)

4.共享利润和共担风险是合伙关系的基本准则。(对)

5.新合伙人入伙时,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对)

6.债权人逾期申报债权的,视为自动放弃债权,不受法律保护。(错)

7.对债权人来说,破产宣告使他们获得了行使权利的特别许可。(对)

8.别除权的行使应该参加集体清偿程序。(错)

9.有价证券可分为完全有价证券和不完全有价证券,票据属于不完全有价证券。(错)

10.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的,各保险人所应支付的赔偿总额必须限制在保险价值的范围内。(对)

四、名词解释

1.一人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2.公司合并: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合并成为一家公司,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公司完全承受。

3.有限合伙:是指一名以上普通合伙人与一名以上有限合伙人组成的合伙。

4.取回权:是指从管理人接管的财产中取回不属于债务人的财产的请求权。

5.重整:是指在企业无力偿债的情况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保护企业继续营业,实现债务调整和企业整理,使之摆脱困境,走向复兴的再建型债务整理制度。

五、简答题

1.简述商法与经济法的联系。

参考答案:

(1)从性质上讲,商法和经济法相对于民法而言,都是特别法,在适用上都具有优先的效力;

(2)从功能上讲,经济法体现了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对商事关系的干预,因而相对于商法来说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

(3)从形式上讲,除了商法在少数国家部分地实行法典化外,商法和经济法都是针对特定领域、特定问题的单行法,具有显著的特殊性、技术性和灵活性;

第3篇: 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政府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1189;

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

A.道德劝说 B.杜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2.政府对社会医疗支出的责任是(C)。

A.放手由市场解决 B.承担所有医疗支出

C.部分参与医疗支出的提供 D.承担重大医疗项目支出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收入表现为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的社会产品价值,主要是(D)。

A.转移价值 B.工资

C转移价值和工资 D.剩余产品价值

4.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A)。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固定税率

5.能较好地体现公平税负原则的税率是(C)。

A.比例税率 B.定额税率

C.累进税率 D.基准税率

6.下列税种属于直接税的是(D)。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关税 D.所得税

7.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等彩票发行的审批权集中在(C)。

A.国家体育总局 B.民政部

C.国务院 D.财政部

8.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D)。

A.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 B.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C.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D.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9.公债负担率是指(C)。

A.(当年的财政支出额/当年 GDP) X100%

B.(当年公债收人额/当年公债余额) X 100%

C.(当年公债余额/当年 GDP) X 100%

D.(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人总额 )X100%

10.绩效预算主要是(A)在 1949 年提出并得到推广。

A.美国胡佛委员会 B.美国农业部

C.英国国防部 D.英国农业部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CD)。

A.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 B.物价稳定

C.充分就业 D.国际收支平衡

12.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B)。

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

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

D.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

13.与私人物品相比,公共物品具有(AB)。

A.消费的非竞争性 B.消费的非排他性

C.消费的竞争性 D.消费的排他性

14.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ABD)。

A.兴修水利 B.治理工厂造成的环境污染

C.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 D.安装厂区路灯

15.下列财政支出中属子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ABCD)。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四、名词解释

16.城镇土地使用税: 是对在我国境内使用城镇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从量定额征收的一种税。

17.财产税: 是对纳税人所拥有的财产课征的税种。财产主要包括不动产和动产。不动产指的是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损失其经济价值的财产,动产指的是除不动产以外的,各种可能移动的财产,包括有形动产和无形动产。

五、简答题

18.阐述科斯定理的涵义。

科斯定理的涵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它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人分配结果的不同。

19.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

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第4篇: 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国开(XX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形考任务一

考核内容:

主题: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

讨论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00

分)

考核要求:

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讨论提纲,

将其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考试平台,

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

联系实际的案例。

2.

组成

4�D8

人的学习小组完成本次作业,

小组成员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合作,

讨论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资料占

10%,

网上实时讨论占

20%,

内容占

70%。

3.

每个小组自定时间必须在网上实时讨论,

互相交流,

时间不得少于

1.

5

小时;

辅导教师网上实时指导。

4.

每个小组学习完成后,

形成小组意见,

字数不少于

1000

字,

以小组组长的姓名(后附小组成员名单)

提交。

教师根据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总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体现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其观点。

参考答案:

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政治上看,

南海区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

理应走出去,

融入到世界舞台中。

着眼于长远,

着眼于全局,

中国应该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

并努力寻求在南海加强合作的途径和方式,

促使南海成为和平、

友好、

合作之海。

个人讨论提纲:

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政策环境的现实需要是政策制定的前提,

政策环境的性质决定了政策性质,而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也必然导致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针对国际、

国内环境的分类,

每一类别对公共政策环境都有较大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政治法律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自然地理对公共政策影响:南海问题的由来:

自古以来,

中国都对南海地区拥有主权,

由于中国的强大,

并且南海地区多为中国的藩属国,

所以这些藩属国也承认了中国在这一地区的无可争辩的主权。经济社会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直到美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发现大量石油这一重要战略物资,

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南海逐渐成为世界上航运最为繁忙的航道之一。

越南等周边国家意识到了南海的重要性,

开始逐步有计划的开始侵占南海的一些岛屿。

由于此时的中国刚经历完十年动乱,加上改革初期,一切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忽略了该地区的重要性。

这一状况,

更是加剧了越南等周边国家的野心,肆无忌惮的出去中国的领海地区,

抢占岛屿、

渔业、

石气等资源。

由于海洋意识薄弱,

一直没有切实的解决,

所以才最终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

如今,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

石油资源的大量进口,

造成了中国的石油进口

90%以来于海上航道,

而这又必须是经过南海海域。

再加上,

中国大量出口至欧洲的廉价商品也必须通过南海海域进入印度洋,

从而到达欧洲。

另外,

南海又有丰富的石气资源,

这一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

中国开始意识到南海的重要性,

开始越来越强硬的强调南海的主权,

这不仅仅是利益关系,

更重要的是这已经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政治法律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这一立场同样适用于南海。

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

包括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

这已明确写入

1997

年中国-东盟非正式首脑会晤发表的《联合声明》

中。

政治文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中国主张有关各方在南沙问题上采取克制、

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外交渠道,

以和平方式与有关国家商讨解决有关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护地区稳定和双边友好关系大局的诚意。

国际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

任何外部势力的介入都

是不可取的,

只能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与有关国家完全有能力、

有信心妥善处理彼此的争议。

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可以长期保持。

形考任务二

考核任务形式:

调查报告

考核内容:

主题:

运用公共政策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字数在

800―1000

字之间)(100

分)

考核要求:

1.

认真学习《公共政策概论》

第六章―第九章内容,

选择一个比较熟悉又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2.

综合运用相关理论、

方法、

知识。

3.

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可以查阅有关文献,

可以到网上搜索资料,也可以发调查问卷或召开座谈会等,

但必须注明资料来源。

凡资料详实、

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

凡资料不实,

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4.

必须使用

Word

修改功能,

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

不得抄袭,

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参考答案:

运用公共政策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或工作报告

为了摸清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现状和特点。

把握他们的心态和需求,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性意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团XX权益部于

1999

4

在外来务工青年比较集中的北京、

上海、广州、

深圳、

烟台五城市及外来务工青年输出大省湖南进行了专题调查。

城市外来务工青年的流动和生存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

1.

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数量呈上升趋势

在进城务工青年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

他们在城里打工的时间也相对延长。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进城打工四年以上的外来务工青年占

29.

8%,

三年以上的占

17.

0%,

二年以上的占

19.

0%。

当问及“您打算什么时候回乡”

时,

选择“目前还没想回乡”

的达

45.

6%,

“永远不回乡的”

2.

1%,

表示“说不清”的占

23.

2%。

三项之和为

70.

9%。

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

二是农村乡镇企业正在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时期,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减弱。?

三是农村实际收入相对下降。?

四是农村青年普遍希望到城市开阔眼界,

增长才干,

求得发展。?

在本次调查中,

有31.1%的外来务工青年进城打工是“想换个环境,

以便更好地发展自己。

施展才干”,

9

个选项的第一位。而想“到城里学点本事。

回家乡好干点事业”

和“到城里见见世面,

开开眼界”

的分别为

14.

7%和

11.

6%,

三项相加为

57.

4%;

因为生活困难,

想进城挣钱养家的青年仅占16.9%。可见,半数以上的农村青年进城打工,主要原因不是衣食无着、

生活困难。

而是因为普遍感到“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想到城市这一崭新的环境中见世面、

学本领、谋发展。

2.

外来和成镇就业的难度增大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看,

外来务工青年在城市找工作比过去难了。?

一是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找不到工作的滞贸群体人数增多了。?

二是外来务工青年的工作极不稳定,

职业变换频率较高。?

从调查数据看,外来各工青年有相当一部分在三资企业(19.

2%)或私营企业(11.

4%)中就业。

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占6.1%。从事个体经营的占

5.

9%,

四项合计为

42.

6%。

他们大都是合同工、

临时工,

工作缺乏稳定性,

随时都有可能被老板“炒鱿鱼”,

失去工作后又会重新进入滞留群体。

3.

多数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

在外来务工青年中,

有较多业余时间的约占41.9%。业余生活的单调和枯燥,是引发包来务工青年心理和情绪变化的重要原因。

当问及“您在城里打工是否会感到寂寞、

孤独和无聊”

时,有

11.

8%的外来务工青年

回答“经常感到”,“偶尔感到”

和“遇到不顺心事才感到”

的分别为29.2%和44.

4%,

三项之和为

84.

4%;

而回答“从未感到”

的仅占

8.

6%。

4.

外来务工青年的权益保障亟待加强

当问及“进城打工以后。

您是否受到过歧视或不公正的待遇”

时。

回答“经常受到”

的占

3.

8%。“偶尔受到”

的占

51.

7%,

而回答“从未感到”

的仅占

28.

5%。

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工作的领导。

统筹规划,

强化管理。

突出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在流入地及就业后的教育、

组织和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相关制度和服务体系。

完善各种措施和手段,使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有序。

就业有章,

组织管理有机构、

有制度。

2.

要建立政府牵头、

劳动部门主办、

社会有关方面参与的外来务工青年培训体系,

将外来务工青年培训纳入社会教育序列。

对外来务工青年的培训应纳入政府行为。

3.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维权工作。

保障外来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

维权工作首先应使外来务工青年学法、

懂法,

使其成为知法守法并能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劳动者。

4.

依靠政策引导,

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回乡创业。

各地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外来务工青年返乡创业,

在资金信货、

土地批租、

工商税收、

手续审批等方面提供优惠和方便,

并在协调和开拓产品市场及提供今年

2

等方面做好服务和配合工作,

以良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青年回乡创业。

同时,

各地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

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参一就业竞争,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本地化。

使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

5.

新闻媒介应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正面宣传。

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使城镇居民能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他们,

在城乡人民之间形成一种相互新生平等相待、

友好相处、

共建家园的社会氛围。

形考任务三

考核任务形式:

案例分析

考核内容:

运用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对某个案例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由分部(省级电大)

责任教师提供4个案例,

学员任选其一,

字数在

1000

字以上)。

考核要求:

1.

认真研读教材第

10

章―第

14

章的内容。

2.

要充分运用利益分析、

政治学分析、

经济学分析、

伦理分析、

量化分析这五个方法,分析过程中不得少于两个方法。

3.

分析过程要逻辑一致,

前后呼应。

4.

言之有理,

持之有据,

能自圆其说。

5.

必须使用

Word

修改功能,

以保留原始修改记录。

不得抄袭,

抄袭者成绩为不及格。

参考答案: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一、

引言

摘要:

公共政策执行在整个行政管理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政府调控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

实现公共利益的合理分配及具体行政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

公共政策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国加入

WTO

以后,

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

置身于一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中去。

这也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

实施等领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今,

我国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这一重要的环节中,

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政策执行偏误,

即政策执行者在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使执行效果偏离政策的最终目标并引起了经济、政治、

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等政策失真现象。

如何改善现有的缺陷,

探索出解决对策并保证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

正是我们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执行偏误

政策失真

一、

引言

公共政策执行是在政策方案接受之后,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组成人员通过运用各种手段,

将其内容转化为现实从而实现公共政策目标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

是实现政策目标、

解决政策问题以及实现社会公共资源权威性分配的主要途径。

美国公共行政学者艾利森曾指出:“在达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

方案确定的功能只占

10

%

而其余

90

%取决于有效的执行”。

这表明公共政策执行在公共政策活动及其生命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

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常常导致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

政策目标不能预期实现。

由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原因,

目前在我国这一问题尤为严重。

在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研究并解决我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问题,

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紧迫的重大现实问题,

对于提高我国公共政策执行效率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

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表现

在整个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之中,

政策执行是一个相当关键的环节,

它决定了公共政策产生的直接而又实际的效果。

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偏误,

不但会直接影响政策问题的解决,

导致预定政策目标落空,

而且会损害政府形象,

削弱政府权威和公信力。

纵观我国目前公共政策执行状况,

不难发现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的不良现象,

从而使得政策在执行中产生偏差和变形。具体来说,

公共政策在执行中出现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虎头蛇尾”

敷衍性执行。

实施政策要坚决贯彻,

善始善终。

但在现实中,

有些部门或地区对上级政策前松后紧,敷衍塞责,

消极执行,

致使一些政策在执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有时甚至会出现负面效应,

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2)

“断章取义,

为我所用”

选择性执行。

一些地方政府、

单位对上级政策指令或命令进行过滤,

只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

不符合自己利益的部分就不执行。“见了黄灯赶快走,

见了红灯绕道走”便是很形象的比喻。

一些单位“耍小聪明”、“打小算盘”,

置国家政策原则于不顾,

站在小团体利益的立场上钻政策的空子,

极大程度妨碍了上级部门目标的实施。

这种选择性执行使完整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得残缺不全,

政策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

政策目标的实现也必然大打折扣。

(3)“土政策”

附加性执行。

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

执行部门为了本地利益在原政策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土政策”,

打着结合地方实际的旗号另搞一套谋取私利,

从而导致政策执行变形;

或附加一些原目标所没有的内容,

致使政策不能准确执行到位而出现政策失真。

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例,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本来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但在一些地方,

计划生育罚款却成为乡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有些地方竟然把生育第二胎的指标公开拍卖,

偏离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根本目的。

(4)“上下不一”

抵制性执行。

公共政策执行者对现有的政策不认同、

不接受,

从而产生抵制情绪,使公共政策不能够执行到位,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

近年来我国某些地方政府过分强调自身的情况,

找各种原因让XX“搞特殊”,

对XX宏观调控政策一再置若罔闻,

甚至逆风而行,“你说你的,

我干我的”。

(5)

走极端”

野蛮性执行。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执行公共政策应更注重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的结合运用。

然而我国在公共政策执行扭曲变形,

演变成野蛮执行,导致与群众关系紧张,极大地影响了执行效果。

更有甚者一些政策执行人员采取极端手段,

背离工作程序,

甚至采用违法违纪的方法执行公共政策。

三、

我国公共政策出现执行偏误的主要原因

当前公共政策执行出现偏误,

存在主观或客观等多方面原因:

(1)

政策本身的原因。

政策本身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首要因素。

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往往取决于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化合理化明晰化。

政策执行偏误产生的重要前提就是政策本身存在着缺陷,

有漏洞缝隙可钻。

(2)

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

任何一项政策最终都要靠执行主体来实施,

现实中政策执行偏误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执行主体的原因造成的。

主要体现为:

政策执行主体的素质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公务员与发达国家公务员比较起来,

素质普遍不高。

从而,

文化水平低导致行政决策水平低;

职业道德差导致行政道德滑坡;

行政责任观念淡薄导致争荣誉而避责任;
理论水平低导致官本位思想严重。

②执行主体法制观念淡薄

从行政的角度看,

中国政府机构的规范化、

法制化程度不高,

变化的随意性很大,

人治色彩浓厚。”不因人而异”

等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随处可见官僚的”

任性专断”,

书面形式的行政法规约束不了现实社会中的官场逻辑,

人格权威大于机构权威和法律权威。

显然,

不依法行政是造成公共政策执行效率直线下降的重要原因。

③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政策的核心是要解决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

所有政策最终都表现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

它适用于全社会,

代表和维护的是一种整体利益,

符合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

但是,

在现实生活中,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有些政策未能充分体现,

甚至损害广大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

以致目标群体难以认同和接受这些政策,

进而对政策的执行产生消极情绪和抵触。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

某些官僚贪污受贿、徇私舞弊、

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不仅仅只是一般的自利行为,

而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

这些行为不仅仅是官僚公共决策的乱作为、

不作为,

更是利用公共政策谋取私利、

损害公共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3)

政策执行制度的原因。

相关制度的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

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信息沟通机制的不健全,

使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交流严重阻塞。

一方面,

政策制定与执行缺乏公众参与机制,

政策透明度低,

政策接受者在政策实施时往往对政策内容和目标一无所知,

或道听途说或一知半解,政策执行难度和风险当然加大。

另一方面,

政策执行缺乏信息反馈机制,

政策执行盲目性大,

政策评估缺少依据,

政策效果难以认定。

比如,

2020年”非典”事件,

就是因为开始之初,

疫情信息”

上行”

中瞒报、”

下行”

中封锁、”

平行”

中缺乏沟通,

最终才演变成一场重大公共危机。

②公共政策执行的权力结构不够合理

虽然我国很早就有XX与地方之间的”放权与收权”

的探索,

但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建立一种法治化、

规范化、

科学化的XX与地方权力关系模式,

没有对XX与地方的权限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

公共政策执行的监控机制不力

监督是管理的重要环节,

也是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行政监察体系对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

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

依然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执行系统的监督机制因体制的依附性而难以正常运转;

监督主体因其主体意识不强加上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致使监督职能无法完整履行;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因受行政干预而无法释放能量;
社会监督因诉讼不畅、

缺乏保障而难以发挥作用。

四、

解决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误的主要对策

公共政策行为是国家政治的主要组成部分,

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关键环节,

政策执行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

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

为避免执行偏误或解决已出现的问题:

(1)

完善行政之间、

党政之间的权力配置。

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

合理划分各机构的职能,

避免职能交叉。

对职能交叉的行政机构实行”

撤”、”

并”、”

减”,

机构设置要讲究整体性和科学性,

理顺XX和地方之间的关系,

确保政策的严肃性、

权威性、

合法性。

(2)

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素质,

提高对政策认知水平。

政策的执行主体是人,

是公共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

执行人员正确对执行的目标、

内容及实施步骤进行了解、

认知,

才能有效地加以执行,如果执行者不能完全地理解公共政策,

就会导致政策执行的偏误。

执行者只有对政策的内容与精神实质有正确理解,

才能坚定地、

创造性地完成政策的执行。

(3)

保障监控工作相对独立性,

完善政策执行监督制度。

根据当前我国政策执行控制的实际,

为保障监控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有必要对现行的国家监督机构双重领导体制进行合理的权责界定,

建立起权力监控自上而下的独立的垂直领导体系。

(4)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完善政策传播渠道,

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政策的传播离不开对

政策信息的宣传,

加大对政策的宣传力度,

有利于执行人员及广大的目标群体对政策的了解。

建立完整的信息传播网络,改变高度一元化的传播方式。

政府的宏观政策可以通过媒体、

电视、

互联网等走进千家万户,

提高政策的时效性;

同时,

减少单一传播的层级,

保证信息保真度,

还可以及时得到市民对政策及政府的反馈信息。

例如,

政府在网上给公众与政府之间搭建了一条直接沟通的渠道,

公众不仅可以直接点击政府的官网,

迅速、

及时地获取政策信息,

而且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

电子投票、

电子民意调查等形式将对政策的意见和要求反馈给政府。

政府应该和公众之间建立互动机制,

及时听取公众的意见和要求,

对政策作出必要的修改。

如建立信访制度,

使由于新政策的推行而利益受损的公众有申诉与表达自己意愿和要求的制度化渠道。

参考文献:

1.

陈振明,

―政策科学―公告政策分析标准导论,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2.

严荣,

万懿,

―公共政策执行的系统分析,

―地方政府管理,

2001

3.

张为波,

王莉,

―试论公共政策执行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20

(3)

4.

沈晓霞,

―廖锦亮,

―论公共政策执行梗阻的成因与对策,

2020

(4)

5.

陈庆云,

―公共政策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形考任务四

一、

单项选择题

题目

1:

公共政策是(

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

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

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政府

题目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利益

题目3: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公共政策主体

题目

4:

在西方,

与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大众传媒

题目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

管制、

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目标群体

题目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

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环境

题目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精英文化

题目

8:

荷兰经济学家(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科臣

题目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管制

题目

10:

卡尔.

帕顿和大卫.

沙维奇在(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题目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政策议程

题目

12:

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地位。

枢纽

题目

13:

政策方案评估的重点内容是(

)。

可行性评估

题目

14: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的理论前提是决策者是(

)。

经济人

题目

15:

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

1973

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

出版作为标志。

《执行》

题目

16:

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

(

)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评估执行

题目

17:

政府机构为了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为了完成行政管理任务,

实现行政目标所需要的各类资源和条件的总称为(

正常利益

题目

18:

维护和实现(

)

是国家和公共权力产生的主要原因。

公共利益

题目

19:

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和集团分析模型。

精英分析模型

题目

20:

公认的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

庇古

二、

多项选择题

题目

21:

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题目

22:

在我国,

官方决策主体主要包括(

执政党;

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题目

23:

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

将政策工具分为(

)。

系统变迁型工具;

激励型工具;

能力建设型工具;

命令型工具

题目

24: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题目

25:

政策方案优选中共识的形成途径有(

交换;

说服;

强制

题目

26:

学者罗伯特・

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

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错)

题目

27: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对)

题目

28:

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二是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对)

题目

29:

按照地域原则划分,

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错)

题目30: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和功能,居主导地位。(对)

题目

31:

公共政策工具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

政策主体选择的、

用以影响政策客体、

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对)

题目

32:

公共责任是第三部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课题。

(对)

题目

33:

政策问题的论证可以分为一级论证、

二级论证、

多级论证和小论证。

(错)

题目

34:

头脑风暴法是指基于一定数目的人员,

尤其是相关的专家学者或利益当事者,

从不同角度讨论相关的政策问题,

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新构想的方法。(对)

题目

35:

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有价值因素、

法律因素和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错)

题目

36:

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价值作为测量标准,

目的在于分析方案的经济价值。(对)

题目

37:

美国公共政策专家保罗・A・

萨巴蒂尔指出政策执行研究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对)

题目

38:

美国政治学家

P・

狄辛将人类社会追求的五种理性作为政策评估的标准:

技术理性、

经济理性、政治理性、

法律理性和社会理性。(错)

题目

39:

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

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对)

题目

40:

公共政策终止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心理上的抵触、

组织的持久性、

反对势力的联盟、

法律上的障碍和高昂的成本。(对)

题目

41:

确定地方政府利益的合理范围的三大原则性标准:

目的上的公益性;

实现途径上公开化、

制度化;

内容上的合理性。(对)

题目

42:

公共利益具有主观性、

客观性、

独立性、

稳定性、

相对性和群体性等特点。(错)

题目

43:

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本特利、

杜鲁门和哈罗德・

拉斯韦尔。(错)

题目

44:

从政治学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可以把政策过程看作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

相互妥协调适的博弈过程。(对)

题目

45:

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

实际上就是政府选择。(对)

推荐访问:公共政策 概论 期末考试 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电大网考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