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项目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完整版】

时间:2022-08-02 08:00:1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项目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基于项目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完整版】

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3篇

【篇一】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

教师教育系学前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幼儿教育法规》

专业班级:10学前二班

学生姓名:

任课老师:倪振强

任课老师评语

幼儿教育法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是幼儿园教师资格培训的必训课,是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增强依法治园的意识、水平和能力

经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初步的了解到幼儿法律的基本知识,比如说:教师应该如何处理好与幼儿园的关系、教师应如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应依法处理与幼儿的关系。

在日趋重视的幼儿教育中,学习这门课程是重要的,迫切的。幼儿是我们祖国的花朵,我们是浇花人,我们是她们的启蒙者,我们教育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她们的成长,当然我们在教育中也要注意她们的安全,让我们拿一个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摘要:幼儿是一个因身心尚未成熟而需要特殊保护和照料的群体,然而近几年来,幼儿园里危及幼儿稚嫩的生命和健康的伤害事故频发。本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34个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案例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 归因 预防对策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2001年6月5日,南昌某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死亡;

2004年8月4日,北京某幼儿园门卫挥刀连砍15名幼儿和3名教师……近几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食物中毒、设施不良、外来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幼儿伤亡事故不断增多,给儿童幼小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2、研究意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日益被当今的人们所重视。幼儿期更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方面,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性;
但是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不随意性而使控制、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很差;
再一方面,幼儿来到世上不久,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因此幼儿期幼儿更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关注幼儿的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现实意义来说,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安全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
另一方面,相关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这样的现实,幼儿园再也不能忽视安全管理了,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不但会打乱良好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会给幼儿和幼儿园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与损失。防范胜于补救,如何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研究课题。

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所示缔约国应确保负责照料或保护儿童的结构、服务部门及设施符合主管当局规定的标准,尤其是安全、卫生、工作人员数目和资格以及有效监督方面的标准。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200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育部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周一定为学生“安全教育日”……国际国内有关学生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显示出全世界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网上查阅,国外未见有相同研究。在国内,自从2001年6月江西南昌某艺术幼儿园火灾特大伤亡事故发生后,尤其是2002年6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颁发以来,幼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和有识之士们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有:《关于儿童安全问题的思考》(2002年4月《幼儿教育》刘建君)一文从整个社会层面研究幼儿的安全教育问题,着重从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能力培养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及教师义务》(《上海学前教育网》郭春发)一文简单概括了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的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针对幼儿园范围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归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预防对策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

二、           定义界定

幼儿园安全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生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如郊游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归因:将事物现象(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后归纳其所发生的原因的方法。本研究是指对幼儿园安全事故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的归纳分析。

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隐藏在第一原因背后的其他原因。

三、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的归因分析,揭示出幼儿园常见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并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提出整改建议,力图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警示和参考作用。

四、           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中是对所收集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作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出幼儿园安全事故形成的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五、           研究过程:

(一)收集案例: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收集近几年来有关幼儿园安全事故方面的案例共34个(附件2)。由于缺少条件,仅凭个人能力随机收集,在来源渠道、完整性、数量上都还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只是仅限于对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案例的收集,可能还不能涵盖全国的状况。

(二)归类统计:采用表格的形式即《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归因统计表》(附件1),对34个案例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大类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下:

1、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统计:

(1)因外来的侵害造成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共10起,占事故总数 29.4 %,列第一位;

(2)幼儿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戏、顽皮打闹等造成的事故共8起,占事故总数23.5 %,列第二位;

(3)因教工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食物中毒、烫伤等7起,占事故总数 20.6 %,列第三位;

(4)因设施不良造成5起,占事故总数14.7%,列第四位;

(5)家长原因造成3起,占事故总数 8.8%,列第五位;

(6)园组织外出活动1起,占事故总数 2.9 %,列最后位。

摘要:幼儿是一个因身心尚未成熟而需要特殊保护和照料的群体,然而近几年来,幼儿园里危及幼儿稚嫩的生命和健康的伤害事故频发。本研究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34个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案例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 归因 预防对策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2001年6月5日,南昌某幼儿园发生火灾,造成13名幼儿死亡;

2004年8月4日,北京某幼儿园门卫挥刀连砍15名幼儿和3名教师……近几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食物中毒、设施不良、外来侵害等原因造成的幼儿伤亡事故不断增多,给儿童幼小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

2、研究意义:关爱生命,关注安全日益被当今的人们所重视。幼儿期更是一个稚嫩的脆弱的需要成人精心照顾和保护的时期。幼儿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方面,大肌肉的迅速发展使幼儿具有爱玩好动的特性;
但是另一方面,幼儿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带有明显的不随意性而使控制、调节自己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很差;
再一方面,幼儿来到世上不久,对什么事都感到好奇,又缺乏生活经验,对周围环境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判断力差。因此幼儿期幼儿更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关注幼儿的安全,就显得尤为必要。

从现实意义来说,近几年以来,幼儿园里安全事故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人们的法制意识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在增强;
另一方面,相关的立法也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和这样的现实,幼儿园再也不能忽视安全管理了,否则,一旦事故发生,不但会打乱良好的教学秩序,更严重的会给幼儿和幼儿园带来难以估量的后果与损失。防范胜于补救,如何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重大研究课题。

国际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第三条所示缔约国应确保负责照料或保护儿童的结构、服务部门及设施符合主管当局规定的标准,尤其是安全、卫生、工作人员数目和资格以及有效监督方面的标准。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宣言》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规定:“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幼儿园的园舍和设施有可能发生危险时,举办幼儿园的单位或个人应当采取措施,排除险情,防止事故发生”;

2002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教育部将每年3月的最后一周的周一定为学生“安全教育日”……国际国内有关学生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显示出全世界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极大关注和重视。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网上查阅,国外未见有相同研究。在国内,自从2001年6月江西南昌某艺术幼儿园火灾特大伤亡事故发生后,尤其是2002年6月《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颁发以来,幼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教育部门和有识之士们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有:《关于儿童安全问题的思考》(2002年4月《幼儿教育》刘建君)一文从整个社会层面研究幼儿的安全教育问题,着重从幼儿自身安全意识、能力培养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及教师义务》(《上海学前教育网》郭春发)一文简单概括了幼儿园常见事故类型,着重从幼儿园和教师的义务、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针对幼儿园范围发生的事故案例分析归因,并提出操作性较强的预防对策的研究,目前尚未发现。

二、           定义界定

幼儿园安全事故:是指入园儿童在幼儿园期间和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所发生的人生伤害事故。它主要是幼儿在幼儿园内发生的人身伤害,也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外出活动(如郊游等)中发生的人身伤害。

归因:将事物现象(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后归纳其所发生的原因的方法。本研究是指对幼儿园安全事故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原因的归纳分析。

直接原因:是指事故发生的第一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隐藏在第一原因背后的其他原因。

三、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近几年来发生的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的归因分析,揭示出幼儿园常见事故发生的内在原因,并针对不同事故类型提出整改建议,力图能对幼儿园安全工作起警示和参考作用。

四、           课题研究的方法

采用案例研究法:在本研究中是对所收集的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作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找出幼儿园安全事故形成的普遍性的规律和原因所在,并提出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

五、           研究过程:

(一)收集案例: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收集近几年来有关幼儿园安全事故方面的案例共34个(附件2)。由于缺少条件,仅凭个人能力随机收集,在来源渠道、完整性、数量上都还缺乏权威性和系统性,只是仅限于对影响较大、具有典型性、值得研究的案例的收集,可能还不能涵盖全国的状况。

(二)归类统计:采用表格的形式即《幼儿园安全事故案例归因统计表》(附件1),对34个案例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大类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如下:

1、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统计:

(1)因外来的侵害造成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共10起,占事故总数 29.4 %,列第一位;

(2)幼儿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戏、顽皮打闹等造成的事故共8起,占事故总数23.5 %,列第二位;

(3)因教工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食物中毒、烫伤等7起,占事故总数 20.6 %,列第三位;

(4)因设施不良造成5起,占事故总数14.7%,列第四位;

(5)家长原因造成3起,占事故总数 8.8%,列第五位;

(6)园组织外出活动1起,占事故总数 2.9 %,列最后位。

2、造成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统计:

(1)与幼儿园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有关的事故27起,是事故总数的79.4%,列第一位;

(2)与教工责任心差有关的事故有16起,是事故总数的47% ,列第二位;

(3)与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缺乏有关的有6起,是事故总数的17.6%,列第三位。

在以上的分析中详细的列举了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种类原因,以及发生事故的百分比,从以上的归纳中清晰地看出原因涉及,家庭,社会,以及学校,那么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要有怎样的应对措施及对策呢?以下是我们面对问题所要做出的对策。

(三)分析与对策:

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与对策:

1、因外来的侵害,幼儿被冒领接走、绑架、伤害等事故。案例1--10均为外来人员侵害而引起的幼儿伤害事故。此类事故在幼儿园发生率最高,且往往伤害面大,程度严重,影响恶劣,说明在园门管理和幼儿接送环节中,漏洞最大,隐患最多。

分析:目前幼儿园在接送孩子环节存在不少隐患:有的是门卫管理不严,外来人员乘家长接孩子时人多混进幼儿园内;
有的幼儿园只认接送卡不认人,外来人员拿着捡到或偷来的接送卡将孩子冒领;
有的是别有用心的亲戚或熟人骗领孩子,教师易放松警惕,因此种种造成了幼儿伤害事故。

对策:

首先,幼儿园要实行接送卡制度,必须由固定接送人持卡接送,卡上只标明班级代码和幼儿编号,不出现幼儿姓名和照片,以防被对应冒领。其次,对于非固定接送者来接孩子,包括亲戚朋友,教师要多留个心眼,无论是否有卡,都必须与原固定接送者取得联系(如打电话),并得到许可后方能让其接走。再次,门卫应是50岁以下强健男性,经过安全保卫技能培训,并严格执行门卫制度,家长接送孩子时必须站在门口把关,无接送卡的人拒绝进园,对陌生人要严加查问,严防可疑人员进入。必要时还可预备一些防卫的器械,如电警棍、木棍等。

2、幼儿自身原因所致走失、游戏、顽皮打闹造成的事故。案例11--18均为幼儿自身原因所致的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率在幼儿园事故中高居第二,说明来自幼儿自身的安全问题极易发生,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控能力还非常缺乏。

分析:一是由幼儿自身疾病(如癫痫、心肌炎等)引起的事故。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针对性的救治。

二是幼儿走失。多数情况是幼儿初入园时情绪焦虑,为逃避集体生活,乘人不备独自出走回家,途中迷失;
或是自感在幼儿园受了挫折而独自出走;
也有在幼儿园组织的郊游等外出活动时游离集体而走失等。

三是幼儿在游戏时受伤。幼儿在活动中很难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不小心绊倒,相互碰撞等。这种意外的伤害,即便教师在现场也是较难避免的。

四是幼儿间的打闹受伤。多数是幼儿间争抢玩具等类似原因而发生矛盾冲突,教师不及时制止而造成的。

对策:

如何避免幼儿自身疾病引起的事故?一方面,幼儿园可在孩子入园前与家长签定协议,要求家长不得隐瞒幼儿曾患过的哮喘、癫痫、心肌炎、过敏等较严重的疾病,否则一旦幼儿旧病复发,因不能及时获得针对性的救治而产生不良后果,责任应由家长自负。另一方面,教师对身体状况较差的幼儿随时注意观察,给予适当的照顾;
幼儿园还应组织教师进行“应急抢救”知识的培训,一旦幼儿病情发作,教师就能在第一时间恰当地抢救处理,为救助幼儿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怎样防止幼儿走失?针对幼儿初入园时易出走迷失的特点:教师在孩子入园前应通过上门家访、组织亲子活动等详细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创造尽量多的机会和孩子相处,让孩子消除陌生和不信任感;
在开学后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教师要经常清点幼儿人数,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门卫特别要提高警惕,防止幼儿外溜。针对孩子受挫后易出走的特点:教师对易走极端的幼儿要注意及时地安抚、疏导,抑制其出走的苗头。

怎样预防幼儿在游戏时受伤?首先,教师应对将要做的游戏有充分的估计,如游戏跑动较多活动量较大,就应选择较宽敞的场地,且最好是软地垫的;
其次,游戏前可和幼儿一起说说该游戏的危险之处,让幼儿有意识地控制、保护自己。

怎样预防幼儿打闹伤害。幼儿间的矛盾冲突也来自于利益关系,因此,一方面教师应采用故事表演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幼儿要谦让和宽容,懂得分享是快乐的,要遵守规则,减少矛盾冲突;
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间发生打闹应及时介入,帮助幼儿化解矛盾,将打闹伤害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1、 因教工恶意行为和过失行为造成的绑架、砍伤、火灾、食物中毒等事故。

案例19--25均为此类事故,发生率位居第三,说明教工恶意伤害幼儿和玩忽职守的过失行为而导致的安全事故不乏存在,教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责任心殛待加强。

(1)   恶意伤害

分析:如案例23--25,有的教工(特别是临时工)思想动机不纯,为了钱财铤而走险,不惜拿幼儿的人身安全作代价;
有的是曾经患有精神分裂症,一旦病情发作,难以自控,伤及无辜的幼儿。

对于内部有不良企图人员的防范:一方面,招工时必须对其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工作经历、身体状况等,以保证所招职工身心健康;
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学习,培养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情感;
再一方面,园领导要关心教职工的生活,经常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轨迹,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2)火灾:

分析:幼儿使用的桌椅、教玩具、被褥等都是易燃品;
有的幼儿园内装修用的建筑材料也是易燃可燃的;
厨房、液化石油气储存间、烧水间等与幼儿园活动场所相连;
电热板饮水机等电器工作时间过长等都是火险隐患。如教工火源、电源管理不慎,麻痹疏忽,极易引发火灾,案例14就是教工在易燃物旁边放置点燃的蚊香而造成的特大火灾事故。

对策:

a)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每个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以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责任心,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安全制度。
b)幼儿园内装修要符合《内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

c)要有专人管理火源和电源。厨房、液化石油气储存间、烧水间应当严格按专业管理部门要求建造。由正式电工管理电器线路,定期检查。

d)要加强对幼儿的消防安全教育。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幼儿进行防火知识教育,并教会其基本的自救逃生知识,并经常组织消防疏散演习。

e)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消防安全培训,达到人人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幼儿疏散逃生的要求。

(3)食物中毒

分析:幼儿园内中毒事故原因较复杂:农药残留;
进货变质;
清洗不过关;
容器消毒不到位;
菜烧煮不熟;
炊事员个人卫生不合格;
人为因素---投毒等。

对策:

a)      厨房的格局设施必须严格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设置。

b)      专人负责管理食堂。

c)      严格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出入食堂。

c) 把好进货关,必须到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并向商家索要该批次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严禁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入园。每天必须将食物留小样,以备事故发生后待查。

d) 豆浆、刀豆等食物必须煮透烧熟,防止中毒。

4、教学设施原因引起的事故。案例26--30均为幼儿园设施引起的安全事故。此类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居第四位,说明幼儿园内的教学设施存在着诸多的隐患,应引起幼儿园的足够重视。

分析:有的幼儿园设备(如滑梯、攀登架等)陈旧、老化,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教师又未尽注意义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就很容易发生事故;
幼儿园校舍中楼房占大多数,楼道、走廊、楼梯等也是事故易发地;
午睡室高低床的使用不当,教室里的桌椅、柜子边角尖锐,设计不合理,室内摆设拥挤等对幼儿都有潜在的危险。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安全无疑是幼儿教师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幼儿的安全在从教人员的工作中是第一位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之后对幼儿安全方面进行全面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有更好的运用,为做一名出色地教师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篇二】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

幼儿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学前教育的法规与政策,掌握幼儿园课程、教学、游戏的一般原理,正确实施班级管理和幼小衔接工作,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幼儿教育学的概念、目标、任务和原则;
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特点与方法;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素;
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及幼儿园教育评价等,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幼儿教育学基本理论,联系幼教实习情况,正确认识和分析各种幼儿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树立现代化的儿童观、教师观及教育观,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工作的情感及投身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品质。

三、参考学时

216学时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学习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有意识地去观察幼儿园教育活动规律和特征;
培养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思考能力的培养,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有的要采取适当方式组织讨论,有的要课后书面完成。

2.学习方式采取班级集中学习与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旁听上课、实习见习相结合的学习的形式;
有时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学实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幼儿园跟班听课和教学实习的学时数不得少于8学时

(二)评价方法

1. 建立知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每章节的任务为个考核项目,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课堂听课状态和课后练习,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2. 强调目标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实践比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本课程的实践考核要占大部分权重。

3. 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最后折算成学分。

(三)教学条件

1.资源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幼儿教育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幼儿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幼儿教育学教学的教师;
具有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四)教材编写

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教材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3.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模拟工作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反映幼儿心理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
各章节均要有强化训练环节,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

4.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3年制高中起点、(2+3)或(3+2)5年制初中起点)。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

2.注意开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观看幼儿计算教学的录像,拓宽眼界,有利于学生对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有更加全而系统的了解。

幼儿心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基础。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和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
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幼儿心理学涉及到的心理学基本概念,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
使学生了解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作的思想品质,树立服务意识。

三、参考学时

180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五、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学习应当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去观察幼儿认知、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提高学生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求课后书面完成;
宜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

2.学习方式采取班级集中学习与安排学生到幼儿园旁听上课、实习见习相结合的学习的形式,提高课堂实效;
还可以组织收听、收视音像教材或教学节目,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收看幼教电视节目。

3.实践性环节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一些课堂讨论和教学实习,做好平时作业和开展见习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到幼儿园跟班听课和教学实习的学时数不得少于6学时

(二)评价方法

1. 建立知识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以每章节的任务为个考核项目,分阶段进行考核,根据课堂听课状态和课后练习,以及学生本人的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评价。

2. 强调目标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实践比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成绩的记录,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本课程的实践考核要占大部分权重。

3. 关注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等方面的考核,建议在教学中按课程教学案例场景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按不同权重的计入总成绩。

4.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及格;
最后折算成学分。

(三)教学条件

1.资源条件:
本课程的教学媒体有文字教材、录像两种。教室配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幼儿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幼儿心理学教学的最新教学动态,有一定幼儿教学工作经验并从事过幼儿心理学教学的教师;
具有讲解理论知识、实习操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的能力,能够组织、实施项目教学活动。

(四)教材编写

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2. 教材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工作方面的知识需求,设置全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该加大参观实践的环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以便增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3.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启发性。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模拟工作现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注意反映幼儿心理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
各章节均要有强化训练环节,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

4.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2+3)或(3+2)5年制初中起点】。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动手操作的条件,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

2.注意开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让学生直观感受幼儿计算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技能,并且让学生观看幼儿计算教学的录像,以利于学生对于整个学前教育专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幼儿卫生学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研究学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幼儿身体健康,促进幼儿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幼儿的机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求影响幼儿健康的多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措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以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 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及开展幼儿卫生保健工作应具备的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摆正学生的职业态度。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海耶生涯规划,并通过学习具备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技能:

1.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2..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3.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4.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3、参考学时

162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五、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技能,结合见习和实习活动,丰富感性知识,以加深对理性知识的理解。教学中采用讲授法、分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本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配合实物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数字化教学等手段,因材施教。

(二)评价方法

1.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

2.重视多元化评价,在学生知识评价的基础上,体现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

(三)教学条件

1.课堂教学条件:本课程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声像资料等教学设备应较为齐全。如人体主要器官的解剖模型,人体骨架模型,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解剖挂图、解剖生理光盘,幼儿园一日活动光盘,CPR光盘等。这些教学设备的恰当使用对学生了解幼儿解剖生理特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掌握健康检查的方法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主讲教师要非常注重将传统的讲授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运用PowerPoint制作了大量与本课程配套多媒体课件。课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逐步建立起网上教学辅导系统,本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其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学课件、作业习题、试题库、参考资料等内容全部上网,并向学生免费开放,改变传统呆板、单调的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提高。

2.教师条件:幼儿卫生学教师应是是既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同时,根据课程的“卫生”属性,该门课程的教师还应具有深厚的人体解剖学、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储备。教学团队要求有责任心强、教学有特色,能紧密联系实际,与时俱进。

(四)教材编写

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

2..教材内容要注意通用性和实用性,运用幼儿教师行业的常用专业术语,减少不必要的理解上的麻烦。

3..教材的呈现方式要突出学生的认知特点,多运用插图和图表等形式,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制作和收集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和网络资源等,提供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是以幼儿为主体以适合幼儿的活动为客体,通过教师设计和指导的活动,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旨在让学生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设计内容与方法,以便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提高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活动组织能力,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达到以下职业能力目标:

1.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2.具备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导入、讲解、提问、观察等技能。

3.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

4.能组织幼儿园的各种教育和教学活动。

3、参考学时

162学时

5、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五、教学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讲授、讨论、见习、实践观摩、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行分组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为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和见习实习基地两种教学资源,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和现场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做结合,“教”“学”互动,做到教中学,学中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评价方法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应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各考核,对在学习和运用上有创新的心声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针对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实行差别考核机制。鼓励学生不断向别人学习,超越自我。

(三)教学条件

1.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制作和收集挂图、幻灯片、视听光盘、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加强教学资源库和精品课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满足课程教学需要。

3.加强校内实验实习条件建设,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4.加强校外实习见习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四)教材编写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2.教材的编写既要符合教材指导方案中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本省乃至全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

3.教材内容要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和实用性原则,及时纳入本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使之更加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1.注重多媒体教学课件、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促进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项传递向双向传递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积极创建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幼儿绘画及教学的方法,获得绘画造型、色彩调配、绘画作品欣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简笔画、色彩调配、手工制作等内容,使学生会用基本的简笔画绘制和手工制作及幼儿美术教学方法。

三、参考学时

252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五、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2.教师灵活运用启发、演示、讨论、巡回指导、阶段性和通用性总结、企业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程资源。

(二)评价方法

1.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基本操作能力等方面,促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条件

1.环境条件:画室。配备计算机机房、投影仪、画架、写生台等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工艺美术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绘画能力、熟练绘画工具的能力、扎实的绘画理论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任务,能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四)教材编写

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

2.教材内容要注意实用性、规范性,便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反映绘画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

3.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收集网络教程,制作视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

舞蹈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舞蹈基本功及幼儿舞蹈教学的方法,获得舞蹈表演及舞蹈创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舞蹈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使学生学会民间舞蹈表演、幼儿舞蹈教学、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252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五、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2.教师灵活运用启发、演示、讨论、巡回指导、阶段性和通用性总结、企业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程资源。

(二)评价方法

1.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基本操作能力等方面,促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条件

1.环境条件:舞蹈房。配备计算机机房、投影仪、压腿杠、海绵垫等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舞蹈6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熟练舞蹈动作变化的能力、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任务,能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四)教材编写

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

2.教材内容要注意实用性、规范性,便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反映舞蹈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

3.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收集网络教程,制作视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

现代礼仪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本范畴,获得各种礼仪展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礼仪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使学生学会各种公共礼仪以及校园礼仪、社交礼仪、语言礼仪的能力。

三、参考学时

72学时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五、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展示能力,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2.教师灵活运用启发、演示、讨论、巡回指导、阶段性和通用性总结、企业参观等形式强化教学效果。

3.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教程资源。

(二)评价方法

1.坚持过程评价的原则,关注学生个体的阶段差异化,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多元化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操作规范、安全意识、基本操作能力等方面,促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教学条件

1.环境条件:美容房。配备计算机机房、投影仪、美容设备等教学设施。

2.教师条件:具有美容师职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能力、熟练舞蹈动作变化的能力、扎实的舞蹈理论知识,能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制定任务,能组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四)教材编写

1.本《标准》是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教材编写者需充分领会和掌握《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并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

2.教材内容要注意实用性、规范性,便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反映舞蹈教学的现代教学手段。

3.教材的呈现方式应当贴近实际工作要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收集网络教程,制作视频、多媒体课件,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资源支持。

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实习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熟悉企业环境,理解企业文化,掌握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材料、新设备、新技能,获得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企业实际生产一线的知识与技能等实践相关内容,使学生充分融入企业环境,熟悉岗位工作内容,能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的岗位操作,会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参考学时

600学时

四、课程学分

20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本课程应立足于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培养,采取在企业实践中学习的形式开展教学。

2.本课程应根据校企合作情况,尽量专业对口。

(二)评价方法

1.以企业评价为主体,结合自我评价和学校评价,使评价结论更加科学。

2.重视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的原则,结合学生的考勤、态度、合作能力、安全意识、操作规范、创新能力、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三)教学条件

1.学生须满16周岁,且须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具备胜任企业相关工作的各种条件;

2.企业提供入职培训和工作岗位,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尽量提供食宿,方便集中和统一管理;

3.学校按不低于1:1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教师,驻厂管理和协调相关事宜;

4.学校应设专门部门负责统筹学生的毕业定岗实习工作,并由一名副校长总负责;

5.顶岗实习可以集中安排在第6学期,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满足学校教学学时和要求的基础上,在其它学期分段、分批进行。

前 言

为了大力加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学校《关于制定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见》,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研室在教导处指导下初步组织制定了7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取、实训条件、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课程教学有“纲”可依,有“据”可查。

课程标准制定主要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要求,并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程体系为重点,明确课程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使课程教学既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新方向、新要求。

本次课程标准的制定,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教育会计信息部、学科教研室及有关教师付出了辛勤努力。

但由于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篇三】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游戏课程设计研究

摘 要:本文详实的叙述了游戏课程的定义以及实行理念。通过阐述游戏对于学前教育的重大作用,同时本着对我国学前教育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对于研究过程中认识到的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 课程改革 幼儿 游戏课程 问题 建议

一、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课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大众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相应的学前教育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普通群众的重视。众所周知;
学前教育也就是幼儿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再者随着国力的提升对于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复合型人才也更加为社会所需要。幼儿时期是一个孩子对于一生兴趣培养的最佳时期也是奠定一个孩子一生兴趣所在的最重要的时期,因此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二)学前教育的现实性

我们都非常清楚环境对于学习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体验学习也是很重要的。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幼儿教育整体存在着课程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沉闷而又乏味的普遍现象。导致我国各地区开展了各种教育教学课程模式的改革与实验也就应运而生。

(三)幼儿教育游戏性因素的缺失性

通过调查研究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缺失性。很大程度上我国的很多的幼儿园没有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很充分的游戏环境。并且很多地区对于幼儿教育的投入比例很小,政府将资金的投入主要像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倾斜。

(四)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性

由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发展,幼儿教育业增添了很多新的元素,很多新的事物被引进幼儿教育中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水平,幼儿的教育理念也产生了新的改变,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与时俱进,没有对幼儿的适应性研究进行创新,任然沿袭着旧得教学方法,但是新的时代幼儿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以往,况且条件改善了,教育质量也是有很大的提高空间的,我们应该对新时代的幼儿教育展开适应性研究,创新教育的路径,用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在幼儿的关键时期培养各种可能的爱好和兴趣。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强调的是,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巧妙地将游戏融进学习中,以此来作为提高教育水平和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而实际调查的结果证实游戏思想转化为游戏实践的技能还很匮乏。

推荐访问:学前 教学设计 教育课程 基于项目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 基于项目课程的《学前教育课程》教学设计探索索 学前教育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