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2022年度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困难及政策建议

时间:2022-08-14 09:2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困难及政策建议,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困难及政策建议

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6篇

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篇1

1.1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概述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均保持平稳增长,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 2800 万辆。目前我国汽车主要以汽油、柴油为燃料,随着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的迅速增长,燃油汽车带来的能源紧张问题也更加突出。基于能源结构安全和环境保护压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迫切需求。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在能源来源、尾气排放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前者:
燃料:石油

能源安全问题:2016 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 64%。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石油储量的 2~3%。

尾气排放情况:燃油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直接排放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等有害气体,造成大范围分散污染。

后者:
燃料:电力

能源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电力来源主要是火力发电,主要消耗煤。目前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煤炭供需总体平衡。

尾气排放情况:纯电动汽车在本质上是一种零排放汽车,一般无直接排放污染物,间接污染物主要产生于非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过程,其间接污染物可以采取集中治理的方法加以控制。插电式(或增程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纯电动行驶模式下同样具有零排放的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燃油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可降低 30%以上。另外,随着火电比重减少,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核能发电比重的增加,电力生产对大气造成的废气污染将逐渐减少。电动汽车比同类燃油车辆噪声也低 5 分贝以上,大规模推广电动汽车将大幅度降低城市噪音。

同时,新能源汽车也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还有多种选择,知识产权的壁垒尚未形成,国际标准在制定,规模化生产正在酝酿,竞争格局尚未确定,这一切为后发国家和企业提供了技术追赶的机会。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我国由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1.2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从2009年开始实施“十城千辆”以来,我国持续、大力的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2016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51.8万辆,增长38.5%,其中生产新能源乘用车32.2万辆,增长50.6%,生产新能源商用车19.5万辆,增长22.4%。

图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数据1-1

1.3我国新能源汽车供求和预测2017-2020年复合增长率40%:首先,政策环境稳定,国家补贴政策的持续支持,2017-2020年国家补贴标准已经确定,地方补贴不超过国补的50%,不存在政策不确定性。其次,新能源乘用车进入快速增长期,以A0级及以下的小型电动车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将成为新能源乘用车推广利器。再次,新能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成长迅速,电池及先关材料不乏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配套支持。

图表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预测 1-2

新能源汽车的优劣势

2.1 新能源汽车的优点

优点一:环保

纯电动汽车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少于传统汽车,因为发电厂的能量转换率更高,而且集中排放可以更方便地假装减排治污设备。

优点二:省钱

2014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电动汽车最高11.4万元的补贴,这一举措使电池成本居高不下的电动汽车的售价能够下降到与传统汽车相当的水平。而在油价高企的今天,电动汽车的运行费用是要远小于传统汽车的。

优点三:噪音小

电动机在运行中的噪音和振动水平都要远远小于传统内燃机。在怠速和低速情况下,电动汽车的舒适性要远高于传统汽车,随着速度的提升,胎噪和风噪成为噪音的主要来源,两者才回到同一水平上。电动汽车的这一特点对于提升汽车的NVH性能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优点四:节能

电动汽车的百公里耗电量为15-20kwh,算上发电厂和电动机的损耗之后,百公里的能耗约为7公斤标准煤。传统汽车按百公里耗油量10L计,能耗约为10公斤标准煤。并且在城市的拥堵环境里,电动汽车的节能优势会进一步放大。

2.2新能源汽车的缺点

第一、新能源车有一个广为宣传的特点那就是节约燃油能源,但新能源车续航能力差,一般来时城市里面远就会出现问题,新能源汽车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使用的实际体验比较差,保值率差。

第二、电动汽车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不产生尾气,没有污染。但是有一个问题是电动汽车的动力也因此减少很多,汽车的整体灵敏度也降低了,驾驶效果稍低。

第三、因为新能源汽车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这些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来说还不是非常成熟。新能源车辆保有量低,无论是现在去充电或者是给汽车加气等环节,耽误时间。

第四、维修的店面也很少汽车产品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择度,可是有新能源汽车投产比较有限,因此只有纯电动汽车已经能够达到批量生产,选择性比较窄。

3行业竞争概况

3.1行业竞争格局和经营模式

国内车载电源行业起步较晚,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积极推动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入车载电源行业。我国较早从事车载电源生产的企业主要有本土的欣锐科技、通合科技以及外(合)资企业台达电子、法雷奥、科世达、联合电子等,近年来又增加了核达中远通、威迈斯、杭州富特等新进入者。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的主要经营模式包括三种:
第一种模式是专业的车载电源生产商直供整车厂,特征是具有较强研发能力、技术优势以及渠道优势的企业借助先进的技术平台,开发多领域应用的系列产品,并在技术规格上对产品进行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直接为整车厂提供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第二种模式是具有渠道资源的系统集成商采购车载电源产品向整车厂提供集成产品。第三种模式是整车厂自主生产车载电源用于自产的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三种经营模式

1.自产后直供整车厂商

代表企业 :欣锐科技、台达电子、联合电子等

2.外购再集成

代表企业 : 汇川技术、蓝海华腾

3. 自产自销

代表企业: 比亚迪

3.2行业进入障碍

(1)生产资质壁垒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的生产资质要求, 但因车载电源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 车载电源的生产厂家应符合现行新能源汽车相关准入资质以及生产标准。

我国 2015 年 7 月正式实施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要求,新建企业须提交对纯电动乘用车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的质保承诺,质保承诺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相关规定。车载电源作为纯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其产品标准也需满足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质保承诺。

目前国际通行的 ISO/TS16949:
2009 技术规范对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的零配件制造商提出了严格的限定。只有与生产汽车有关的汽车整车厂和其直接零部件制造商才能获得 ISO/TS16949:2009 认证注册,且制造商必须具备有至少连续 12个月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记录,包括内部评审和管理评审的完整记录。我国较早从事车载电源生产的企业主要有本土的欣锐科技、通合科技以及外(合)资企业台达电子、法雷奥、科世达、联合电子等,近年来又增加了核达中远通、威迈斯、杭州富特等新进入者。

(2)市场壁垒

车载电源的最终客户主要是整车生产企业, 大型整车生产企业对供应商均实行严格的认证机制,需要对厂家的资产规模、管理水平、历史供货信息、生产能力、产品性能、销售网络和服务保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只有通过整车生产企业的评审,才能进入其供应商体系。成为整车生产企业的供应商,必须经过长期的认证过程;
为保证汽车质量的稳定性,整车生产企业会保持与供应商的稳定供应关系。

(3)技术和人才壁垒

车载电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对车载电源产品安全可靠性、一致性、转化效率、电磁兼容、功率密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这些技术都需要企业大量的研发投入与长期的积累。车载电源产品是集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力自动化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诸多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同时,其与新能源汽车其他零部件的相互兼容需要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工艺及安装调试服务等全过程的协同配合。上述要求对于技术人员在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上均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跨学科、综合性的新型技术人才作为保障,如在电力电子学科方面的对高频大功率开关电源技术精通的人才;

在汽车设计学科方面对汽车整车电磁兼容技术精通的人才,对汽车级耐冲击、抗震、高低温、湿度冲击、人机交互可靠性设计技术精通的人才;
以及对于 TS16949、 ISO26262 等行业规范及标准精通的管理方面的人才。

4行业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4.1本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标准器件(如半导体功率器件、电解电容、集成电路、接插件、贴片阻容等电子元件)和定制器件(如 PCB 板、磁性元件、结构件、五金件等)等原材料制造业,下游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业。

具体情况如图1-3所示

4.2上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

(1)上游行业发展情况

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的上游产业为电子元件、 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制造业。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产销均居世界前列,供应充足,且价格呈逐年下降趋势。

2015 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 6.08 万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企业 1.99 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 4.09 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 15.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4%;
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1.1 万亿元,同比增长 7.6%;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 4.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6.6%11。

(2)下游行业情况分析

本行业的下游是新能源汽车制造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正由市场导入期向快速增长期转变,进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201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高速增长期,全年新能源汽车生产 34.0 万辆,销售 33.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35.90%和 341.33%。

2016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 51.7 万辆,销售 50.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52.06%和 53.13%。为了保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我国政府近期又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如《关于 2016-2020 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2016)》、《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16 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对象,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图1-4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5.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5.1周期性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基于能源安全、 环境保护以及建设汽车工业强国的考虑制定的基本国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属于当前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战略性发展产业,处于行业景气周期。我国自 2009 年起开始制定相关的补贴政策,现行的补贴政策将延续至 2020 年。其中 2009-2012 年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一阶段,主要是面向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示范应用,试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

2013-2015 年为第二阶段,新能源汽车推广开始向公共服务领域和个人领域全面推广,以车辆购置补贴为主的各项政策逐一实施;

2016至 2020 年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第三推广阶段,这一阶段重点解决充电桩等基础设施配套,引导消费者主动购买新能源汽车。

5.2区域性 汽车产业具有规模经济、关联产业多、配套环节多、产业链长、技术及资本密集性等典型特点,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易于形成产业集群模式。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长三角产业集群、泛珠三角产业集群、京津产业集群、西南产业集群、中部产业集群和河北、河南及山东地区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源行业内的主要客户、主要竞争对手也主要位于这六大区域内。

5.3 季节性我国车载电源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与新能源汽车行业保持一致,有一定季节性。一般而言第一季度、第二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淡季,第三、第四季度为生产和销售旺季。

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篇2

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摘要——

该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报告仅针对xx区域分析,时间2016-2017年度。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企业619家,从业人员3095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新能源汽车产值104659.02万元,较2016年90496.34万元增长15.65%。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42663.34万元,较去年35650.82万元同比增长19.67%。

......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分析

1、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根本点在于稳定大局、不断进取。稳,首先是宏观政策要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关键是市场预期要稳,预期稳,市场才能稳,大局才能稳,才能增强企业家信心、提高政府公信力。正所谓“明者远见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无形”,稳中求进同样意味着更加积极主动地防范风险,坚决守住金融风险、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底线,真正做到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2、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对的国内外形势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处于复苏过程中,但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加了世界经济风险。从国内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但经济结构性矛盾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问题。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入把握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内在关系和工作要求,从全面深化改革和促进发展两方面发力做好“六稳”工作,实现复杂形势下宏观经济的稳中求进,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宏观产业政策

1、工业基础主要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简称“四基”),直接决定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工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体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总体实力迈上新台阶,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大国,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能够满足整机和系统一般需求的工业基础体系。但是,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供给能力不强,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难以满足需要;
先进基础工艺应用程度不高,共性技术缺失;
产业技术基础体系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检测、信息服务等能力薄弱。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严重影响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的性能质量和品牌信誉,制约我国工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已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瓶颈。

2、未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模式的建立。英国官方智囊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乔纳森?博特斯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普遍开始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制造业部门尤其是东部地区在沿产业链条上移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是不二选择。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教授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长期在研发、教育等领域维持了高额投入。当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细节办法的快速出台,更直接体现了政府提升制造业部门创新能力的决心和信心。就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景,傅晓岚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环境较以往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明显体现在政府创新激励机制上。目前,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已经摆脱了以往政府和市场“两分法”的定位。政府在强调市场在资源分配重要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前端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创新人才的管理评估机制及创新资源的分配机制也已经搭建了更为清晰且科学的框架。未来,政府在维持基础教育和前端创新投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和梳理自主创新政策框架细节、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创新学科学研究等方式,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效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教授着重关注“走出去”战略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林建国表示,国际知名制造业企业几乎没有一家是“闭门造车”的,通过科研合作等方式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是世界级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走出去”,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必然会促使其加大科研创新投入;
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企业也开始重视与海外研究机构合作,更为充分和深入的科研创新合作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三、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的产业发展趋势

1、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184539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5%;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6.8%,增速连续三个月回升,比一季度加快3.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3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1%,增速比全部投资快7.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5531亿元,同比增长9.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7143万平方米,增长3.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66945亿元,增长13.2%。

2、国家“五位一体”总体战略部署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工作持续推进。循环经济作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已于2008年以《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形式奠定了其在全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013年国务院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明确提出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的中长期目标;
2016年开始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进一步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体现了循环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一)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本地区生产总值251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00亿元,增长11.25%;
第二产业增加值1557.79亿元,增长8.28%第三产业增加值753.77亿元,增长6.5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4.46亿元,同比增长11.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7.05亿元,同比增长10.53%。国税收入319.10亿元,同比增长9.38%;
地税收入亿元60.99,同比增长10.74%。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18%。其中,食品烟酒上涨0.88%,衣着上涨1.10%,居住上涨1.02%,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69%,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17%,医疗保健上涨0.85%,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0.94%,交通和通信上涨0.68%。

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637.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68.41亿元,比上年增长7.70%。

规模以上AA、BB、CC、DD(含新能源汽车)等主导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141.03亿元,增长9.07%。AA完成增加值463.10亿元,增长11.32%;
BB完成工业增加值318.85亿元,增长7.54%;
CC完成工业增加值234.37亿元,增长10.84%;
DD完成工业增加值107.13亿元,增长5.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29.36亿元,比上年增长7.58%。实现利润总额80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91%。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完成3706.01亿元,增长9.01%;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5.36亿元,增长10.60%。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210.57亿元,同比增长9.80%;
第二产业投资完成3200.64亿元,同比增长9.03%;
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00.16亿元,增长6.1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899.14亿元,增长7.35%。民间投资3574.79亿元,增长5.91%。城市基础设施投资515.53亿元,增长11.03%。重点项目1120个,完成投资2239.42亿元,增长11.68%。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9%。城镇实现零售额987.54亿元,增长6.26%;
乡村实现零售额494.21亿元,增长6.2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亿元537.76,增长14.28%。

实际利用外资68736.03万美元,同比增长57.99%。外贸进出口总值396.03亿元,同比增长59.92%。其中,出口总值257.42亿元,同比增长57.13%;
进口总值138.61亿元,同比增长51.88%。

(二)区域周边核心城市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经过4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韶关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通过深化改革,调整产品结构,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优势的铸锻、工程机械成套设备、发配电成套设备、汽车零配件、液压油缸等为主导产品的装备工业。此外,通过招商引资,又引进一批企业入驻,如铝箔龙头企业乳源东阳光公司和至卓飞高线路板(曲江)公司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壮大了韶关机械装备实力。目前,在省内同行业有较大的覆盖面,并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产品包括:铝箔、金属铸锻件、冶金液压油缸、矿山机械、建筑工程机械、齿轮、轴承、轴瓦等。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支持企业实施“机器人应用”工程,推进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装备的示范推广,提高企业竞争力。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8%,5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一轮技术改造;
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R&D)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10%;
到2025年,制造业发展模式基本实现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二章区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锂电池行业规模的快速增长以及国家对新能源产业促进政策逐步推出,辊压机市场需求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动力电池扩产、电池更新换代、锂电池储能市场兴起等对设备的需求。

二、区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概况

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企业619家,从业人员30950人。截至2017年底,区域内新能源汽车产值104659.02万元,较2016年90496.34万元增长15.65%。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42663.34万元,较去年35650.82万元同比增长19.67%。

2017年区域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257.05万元,同比2016年15631.39万元增长10.40%;
行业净利润8574.49万元,同比2016年7511.60万元增长14.15%;
行业纳税总额16895.56万元,同比2016年14939.92万元增长13.09%;
新能源汽车行业完成投资21016.87万元,同比2016年19050.82万元增长10.32%。

区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经营情况

项目 单位 指标

——————————————————————————————

行业产值 万元 104659.02

同期产值 万元 90496.34

同比增长 15.65%

从业企业数量 家 619

——规上企业 家 35

——从业人数 人 30950

前十位企业产值 万元 42663.34

——AAA 万元 10452.52

——BBB 万元 9385.93

——CCC 万元 5546.23

——DDD 万元 4692.97

——EEE 万元 2986.43

——FFF 万元 2773.12

——GGG 万元 213.32

——HHH 万元 1749.20

——III 万元 1663.87

——JJJ 万元 1279.90

——————————————————————————————

区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项目 单位 指标

——————————————————————————————

行业工业增加值 万元 17257.05

——同期增加值 万元 15631.39

——增长率 10.40%

行业净利润 万元 619

——2016年净利润 万元 7511.60

——增长率 14.15%

行业纳税总额 万元 16895.56

——2016纳税总额 万元 14939.92

——增长率 13.09%

2017完成投资 万元 21016.87

——2016行业投资 万元 19050.82

——增长率 10.32%

——————————————————————————————

三、区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预测

区域内经济发展持续向好,预计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6000.01亿元,年均增长8.24%。预计区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需求规模将达到157627.51万元,利润总额52476.10万元,净利润16398.44万元,纳税11735.69万元,工业增加值54154.00万元,产业贡献率10.12%。

区域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预测(单位:万元)

项目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

产值 122066.74 138712.21 157627.51

利润总额 40637.49 46178.97 52476.10

净利润 12698.95 14430.63 16398.44

纳税总额 9088.12 10327.41 11735.69

工业增加值 41936.86 47655.52 54154.00

产业贡献率 5.00% 8.00% 10.12%

企业数量 743 906 1160

————————————————————————————

四、重点企业分析

(一)龙头企业分析—以AAA为例

区域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以AAA为例,2017年产值10452.52万元,较上年度9114.51万元增长14.6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9771.33万元。2017年实现利润总额2846.41万元,同比增长14.25%;
实现净利润1308.29万元,同比增长25.72%;
纳税总额90.46万元,同比增长13.61%。2017年底,AAA资产总额15290.56万元,资产负债率28.61%。

AAA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

AAA产值 万元 10452.52

2016产值 万元 9114.51

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9771.33

利润总额 万元 2846.41

净利润 万元 1308.29

净纳税总额 万元 90.46

资产总额 万元 15290.56

投资产负债率 28.61%

——————————————————————————————

(二)重点新建项目分析

1、xxx(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投资建设项目(在建/xxx新兴产业示范区)

项目预计总投资11249.7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26%;
流动资金2670.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74%。

预期达纲年营业收入2438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8301.80万元,税金及附加106.01万元,利润总额6080.20万元,利税总额7069.66万元,税后净利润4560.15万元,达纲年纳税总额2509.51万元;
达纲年投资利润率54.05%,投资利税率62.84%,投资回报率40.54%,全部投资回收期3.97年,提供就业职位463个。

xxx(集团)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投资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9441.38

折合亩数 亩 44.14

容积率 1.23

建筑系数 78.37%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4.36

基底面积 平方米 23073.21

建筑面积 平方米 36212.90

绿化率 6.69%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423.20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8579.05

流动资金 万元 2670.70

总投资 万元 11249.75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2805.62

设备投资 万元 2311.91

其它投资 万元 3461.52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24.94%

设备投资占比 20.55%

其它投资占比 30.77%

流动资金占比 23.7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6.26%

收入 万元 24382.00

总成本 万元 18301.80

利润总额 万元 6080.20

净利润 万元 4560.15

所得税 万元 1520.05

增值税 万元 883.45

税金及附加 万元 106.01

纳税总额 万元 2509.51

利税总额 万元 7069.66

投资利润率 54.05%

投资利税率 62.84%

投资回报率 40.54%

回收期 年 3.97

设备数量 台(套) 90

年用电量 千瓦时 505120.13

年用水量 立方米 14293.10

总能耗 吨标准煤 63.30

节能率 26.46%

节能量 吨标准煤 23.41

员工数量 人 463

——————————————————————————————

2、xxx投资公司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规划/xxx新兴产业示范区)

项目选址位于xxx新兴产业示范区。园区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管理体制。以服务企业为中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进一步理顺行政区划与产业园区、政府部门与产业园区的关系,进一步完善现行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区管理体制,规范产业园区内设机构设置,探索小管委会、大公司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鼓励产业园区兼并重组。市州、县市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园区人事管理制度和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依法实行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和薪酬机制,选优配强产业园区领导班子。产业园区管委会要依法建立完善的投资服务体系,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实行首问负责、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度,为产业园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设立产业园区的人民政府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在产业园区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行政许可权。

项目预计总投资9189.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121.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61%;
流动资金3068.3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3.39%。

预期达纲年营业收入22944.11万元,利润总额5463.28万元,税后净利润4097.46万元,达纲年投资利润率59.45%,投资回报率44.59%。

xxx投资公司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6121.00

流动资金 万元 3068.37

总投资 万元 9189.37

流动资金占比 33.39%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66.61%

收入 万元 22944.11

利润总额 万元 5463.28

净利润 万元 4097.46

投资利润率 59.45%

投资回报率 44.59%

——————————————————————————————

第三章区域内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环境

1、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做大做强是中国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必由之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满怀实业兴国梦想,探寻工业强国之路。新中国成立60多年,中国制造起步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从小到大,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现代化工业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立足治国理政全局,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敏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历史变化,生动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具有强大的战略统领和目标牵引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奋斗目标,需要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只有发展起来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

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篇3

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方案

2009年3月,国家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的必经之路。2008年以来从“十城千辆”到“十三城试点”,目前增加至25个试点城市,再到行业振兴规划,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超出了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一)概念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电动汽车即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全部或部分以电机驱动车轮行使,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各种车辆。一般把新能源汽车中的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统一归为电动汽车。鉴于电动汽车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也是目前行业的热点所在,因此,本篇中的新能源汽车将主要论述电动汽车。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从“十五”时期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科技规划,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新能源汽车专项研发。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取得明显进展。到2010年,我国已形成约1800项专利,并开发出了多款电动汽车样车。目前,共有近100个型号的各类电动汽车获得机动车新产品公告,其中,比亚迪、奇瑞、长安等企业的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已上市。电动汽车在我国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市均出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三)行业发展前景

全球著名汽车咨询公司CSM 在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及展望》中,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进行了中期预测:到 2015 年,中国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 (不包括非道路用车和商用车) 产销量将超过100,000 台,占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的1%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将维持在20,000台左右的水平。

根据瑞士信贷的《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研究报告》,电动汽车在未来的二十年将是成长最快的行业。据他们预测,到2030 年,电动汽车的销售额将增长至4万亿,电池销售额将增长至1万亿,增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至少增长1.7万亿。至2015 年,全球将有1.1%的交通工具以电为动力,并有超过150 亿的补贴。到2030 年,这一数字还将上升7.9%。混合电动车2030 年将由目前0.6%的比例上升到5.9%。锂离子电池市场预计将增长到超过1000亿美元。考虑到巨大的发展机会和锂离子电池成本高的特点,预计大型锂离子电池市场的规模将大大增长,20年内可达到1000 亿美元。随着成本价格的降低,市场需求量将比市场规模更快增长。

二、深圳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

深圳是全国25个发展清洁汽车试点城市之一,较早探索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早在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就成功签约“复合电动环保汽车项目”,并成立了深圳明华环保汽车有限公司;
之后,我国首家规模化生产汽车动力电池的专业公司——深圳市雷天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时,由深圳市政府、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雷天绿色电动源(深圳)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国家863计划锂动力电池研究开发中心也宣告成立。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市现已涌现比亚迪、五洲龙、陆地方舟等整车企业,其研发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与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深圳市已有850辆混合动力公交大巴、300台LNG动力大巴、10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运行。

(二)深圳地区主要企业介绍

1.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比亚迪司自1995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从事电池的研究和生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比亚迪已发展成为包含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集团企业,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湖南、浙江等地区建有十一大工业园,总面积将近1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全球员工总人数2010年已超过20万人。目前比亚迪镍电池、手机锂电池和手机按键出货量全球第一,并稳居全球第一大的充电电池生产商。2002年在香港上市,2011年在深圳上市。

目前,汽车是比亚迪的核心业务,占整个集团收入的50%多,现已建成规模庞大的产业基地,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动汽车方面,凭借比亚迪良好的电池优势,成功研发了电动汽车铁电池技术,铁电池较其他电池具有成本低、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等独特优势,目前该电池技术已成功用于在比亚迪推出的K9、e6和F3DM三款电动汽车,其中,K9纯电动客户,将完全使用铁电池为动力,并在车顶辅以太阳能电池,续航能力为25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城市交通需要,目前该款汽车已下线,并将于今年在长沙、深圳、韶关陆续推出;
e6纯电动轿车目前已被深圳市政府采购用于出租车,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汽车;
F3DM双模电动车采用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可充电、可加油的多种能量补充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动力混合系统,成为世界上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系统,该款车已于2008年12月15日推向市场,销量良好。可见,比亚迪电动汽车获得较大成功,部分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企业在发展传统燃油汽车的同时,将大力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积极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致力成为电动汽车的领导者。

2.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环保客车为主、集汽车配件贸易和汽车钢板弹簧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工业城,始建于1987年。公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集底盘、焊装、涂装、总装、检测于一体的U型客车生产流水作业线及1000多台(套)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设计年生产客车能力达5000辆。公司现有员工800人,其中汽车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0多名。

公司以“五洲龙”牌客车为主导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多达150多个品种、车长范围6~18米的欧Ⅱ以上排放柴油客车、清洁燃料客车、混合动力电动客车等产品体系,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近二十个省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还远销美国、智利、沙特、伊朗、多哥等国家。

五洲龙公司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发展环保客车的定位,励志成为中国最大的环保客车生产工厂。从2001年开始,五年多来公司总共投资了近亿元进行混合动力客车研发,仅用一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2台混合动力样车,并通过了广东省经贸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新产品技术鉴定,整车性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即节能25%以上,达到欧Ⅲ以上排放标准。2003年公司混合动力项目被列入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2004年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扶持,2005年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获高新技术项目认定。混合动力客车研发项目获得了十几项专利,研制的产品在全国第二次客车大赛上获得两项最佳环保客车奖。2005年11月,公司混合动力客车项目被纳入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同时在深圳龙岗大规模投入正式的商业化营运。2005年底,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出口澳门,开创了国内混合动力大巴出口的先河。2006年初,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通过了国家指定的型式认证(型式试验),并全部符合公告技术要求。2006年3月,公司与美国一家上市公司签订协议,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开始售往美国,并逐步在墨西哥、秘鲁、印度、厄瓜多等地推广。

2010年3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2009 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上,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以其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客车获得了“中国十大科技创新新能源企业”和“中国节能减排领先产品”两项大奖。这还只是对五洲龙自主创新的其中奖励之一。为了适应市场及研发的需求,五洲龙公司加大了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力度,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深圳五洲龙新能源汽车研究所,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满足科研和生产需要,投资近6000 万动工兴建高12 层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大楼正在拔地而起。

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生产新能源大客车的企业,五洲龙公司将成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第25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新能源客车供应的主力企业,到时将投放2000多台新能源客车在深圳公交市场运营。

经过市区政府的大力协调,2010年五洲龙公司将向深圳公交市场提供410辆新能源公交车辆,到2011年底,将提供2000辆。

3.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

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属于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特种电动汽车及其驱动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公司凭借国内外股东背景和高等院所的资源优势及自身的核心技术开发出的“陆地方舟”系列智能交流电动车,以交流变频电机驱动和采用先进的智能DSP交流变频控制系统为核心技术研制,是国内外同类产品中起点最高、配置最先进、性能最优越的环保电动车,独特的技术实现了“低速恒转矩,高速恒功率”的运转。

目前公司已生产出公安巡逻、旅游、观光、环卫、医疗救护、物流货运等多种车型,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外市场,并获得用户的青睐。

(三)深圳地区电动汽车政策环境

1.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政策

2010年3月19日,广东省正式印发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据该计划,2015年,广东要初步建立适应电动汽车发展要求的配套设施网络、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形成电动汽车地方性标准规范,实现电动汽车在城市公交系统的规模应用,电动轿车开始走入家庭,形成2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争取全省电动汽车销售量占新车销售总量的3%到5%,产量占汽车总产量5%左右。

2010年初,广东省和南方电网公司签署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和广东电网,则和广东各市签署了《2010年加快推进电网建设目标责任书》。据广东省和南方电网签署的合作协议,南方电网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优化布局、分步实施、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快规划建设和运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并将其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安排资金和计划;
争取在2012年前,初步建成满足广东省新能源汽车试点示和区域应用要求、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工作部署相协调的充电设施。广东省则尽快研究制定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的有关政策,并协调省直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项目规划、用地、环保、核准等手续,做好充电设施建设协调等相关服务。

2020年,广东将建设成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和技术水平均进入国际前列的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2、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政策情况

2009年12月市政府发布《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计划到2012年,示范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34000辆,深圳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达到2.5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例突破1%。通过示范推广方案的实施,率先在全国建成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先导城市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深圳建设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表示,“十二五”期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预计该基地总投资将达到500亿元至600亿元,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至15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实现电动汽车整车产能20万辆至30万辆,电池、电控和电机等新核心零部件拥有30万辆以上的整车配套能力,基地年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为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需要,深圳供电局制订了《深圳市2010-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全力支持深圳市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政府充电电价的制定,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价格建议,广东省物价局于2009年12月23日批复了有关电价,为充电设施的正式运营管理奠定基础,目前正在加紧增加充电站的建设。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6日深圳率先出台深圳地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该新能源补贴政策,是在原有国家补贴基础上再加码,即在对双模电动车追加地方补贴3万元,而对纯电动汽车追加补贴6万元。此前,根据国家四部委发布的补贴标准,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的国家电动汽车补贴标准(满足要求者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贴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辆。照此计算,在深圳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获得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双重补贴,补贴金额最高可达12万元。这个补贴金额已经相当于目前国内车市上主流中级车型的价格。深圳地方政策的补贴款项将直接补贴给车企,再由车企在销售时降价返还给消费者。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建议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将引导全球汽车行业的革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有力推动,电动汽车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前景看好。

(一)积极营销行业相关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根据瑞士信贷等相关机构研究,电动汽车在未来二十年将是成长最快的行业,其销售额将达万亿级,并可带动电池及充电设施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可以诞生巨人级企业的行业,也是一个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壮大的行业。深圳地区的电动车企业已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广东省和深圳市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有望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走出行业领跑者,并带动一批企业快速成长。在此背景下,我行积极营销电动车行业相关企业,从开户,结算入手,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再逐步引导、发掘和满足其其他金融需求,伴其成长,分享行业和企业快速成长所创造的价值。

(二)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

目前深圳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综合实力较强的整车制造企业,如比亚迪、五洲龙;
二是规模稍小的整车制造企业,如陆地方舟;
三是为整车企业提供配套的中小型企业。

1.对综合实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整车制造企业,要着重从整体授信入手,充分满足其项目融资、流动资金和贸易融资等方面的需求,可采用信用、免保证金等较为宽松的担保要求。

2.对规模稍小的整车制造企业和为整车企业提供配套的中小型企业,要着重从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简式信贷、供应链融资、票据业务方面入手,并可要求提供抵押、质押、保证金等方式办理信贷业务。

(三)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层次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快速发展的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必将产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不同银行对这些需求响应的及时性和满足的充分性,将决定其在这一前景良好行业中的市场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同业竞争情况,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层次和竞争力。

(四)关注行业发展趋势,调整服务和风险控制策略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目前还处于摸索前行阶段,技术发展存在多样性,尚无统一标准。如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技术核心,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心脏。但电池技术不同于传统发动机,属于封闭式专利技术独自研发生产。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选择与专业电池商合作开发,或者直接利用电池商生产的电池,例如深圳的电池制造企业雷天动力为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商提供专业电池,而其本身并不直接生产电动汽车;
比亚迪最早是做电池起家,凭借良好的电池技术,才开始研发生产电动汽车。但电池技术的发展存在多样性,无论是锂电池、镍电池、铁电池等,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且各有有缺点,但没有一种是绝对优势地位。镍氢电池的技术最为成熟,已经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最佳选择,但不能满足纯电动汽车的要求;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呼声最高的动力电池“明星”、纯电动汽车的“不二人选”;
长远来看,氢燃料电池将成为动力电池的终极选择,但目前尚处于研发中,面临许多世界性难题。技术发展的多样性和淘汰的残酷性,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技术发展方向,一旦市场选择明朗化,紧跟市场选择,立即调整服务和风险控制策略,扶优汰劣。

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篇4

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概述..................................................................................................................3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3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介绍...........................................................................................................4

第三节 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6

第四节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8

第五节 新能源汽车的的发展历史与阶段...............................................................................................14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行业环境分析.............................................................................................................17

第一节 行业环境分析............................................................................................................................17

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17

2. 经济环境分析................................................................................................................................25

3. 产业环境分析................................................................................................................................26

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27

第二节 行业所进入的壁垒与周期性分析...............................................................................................27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29

第一节 锂离子电池行业分析.................................................................................................................29

第二节 驱动电机行业分析.....................................................................................................................32

第三节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动态...........................................................................................34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内市场分析......................................................................................................37

第一节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37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40

第三节 国家的未来目标——《中国制造 2025》..................................................................................41

第五章 中国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商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44

第一节 上汽集团...................................................................................................................................44

第二节 比亚迪.......................................................................................................................................44

第三节 北汽集团...................................................................................................................................45

第四节 江淮汽车...................................................................................................................................47

第五节 长安汽车...................................................................................................................................47

第六节 奇瑞..........................................................................................................................................48

第六章 国际电动汽车市场与政策分析......................................................................................................50

第一节 国际电动汽车市场分析.............................................................................................................50

第二节 典型国家电动汽车主要支持政策...............................................................................................53

第七章 投资风险分析...............................................................................................................................57

第一节 政策风险...................................................................................................................................57

第二节 技术风险...................................................................................................................................57

第三节 市场风险...................................................................................................................................57

图表目录

图1. 混合动力汽车操控流程示意图

图2. VCU组成

图3. VCU技术参数

图4. MCU组成

图5. MCU技术参数

图6. 电池包组成

图7. 应用层软件架构

图8. BMS技术参数

图9. 国家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

图10. 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体系框架

图11. 国家新能源汽车宏观综合政策动态及要点

图12. 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管理政策动态

图13. 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已出台的政策

图14. 国家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相关政策

图15. 国家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政策

图16. 典型推广应用程式乘用车和专用车购置补贴情况(2015年)

图17. 主要企业动力电池产能

图18. 锂离子电池主要组成材料

图19. 我国主要驱动电机企业电机系统供应量统计

图20. 国家出台的支持政策措施(2014)

图21. 四种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图22. 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增速

图23. 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占比

图24. 近年我国各类新能源车型产量占比

图25. 2014年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

图26. 2014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排名企业

图27. 2014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

图28. 新能源汽车分类型预测

图29.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值预测

图30. 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内容

图31. 2010-2014年全球BEV、PHEV市场规模及线性增长趋势

图32. 2014年典型国家BEV、PHEV销量占全球市场比重

图33. 2014年各大汽车集团BEV市场份额

图34. 2014年各大汽车集团PHEV市场份额

图35. 环保车辆税收优惠标准(2015年)

第一章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背景

能源紧缺、二氧化碳排放过量、环境污染成为了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大障碍。面对这一困境,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政府、汽车制造商、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世界能源市场消耗量2005年到2030年预计增加50%。

随着能源消耗的逐年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增加,目前二氧化碳排放中,25%来自于汽车。至2030年,将由2005年的281亿吨增至423亿吨。在我国,汽车排放的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居全球第二,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越来越大。

所以,降低石油依赖和二氧化碳排放成为了各国政府的必然选择。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考虑,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各国政府降低石油对外依赖度的汽车产业政策。各国政府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的发展路线也各有区别,例如,美国的粮食比较充足,其战略核心就是发展生物能源-生物乙醇;
欧盟各国则以发展清洁柴油技术为主;
而日本则侧重发展混合动力汽车。

而从能源和环境的角度出发,新能源汽车崛起势不可挡。根据美国能源部的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即将出现净缺口。尽管世界对于全球石油储量究竟能用多少年的判断始终难有定论,但基于以石油为主的化石类能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全球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早已超越了对价格的担忧,如何摆脱传统能源的约束,成为影响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大焦点问题。

环境方面,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专家预测,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将增至423亿吨。传统机车尾气不仅排放二氧化碳,同时还排放其他其他废气以及颗粒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废气,对环境同样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环保意识的大幅提升下,各国政府纷纷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发展新型动力燃料、实施减排计划来限制汽车尾气污染。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和产业化进程有了明显的题升,在各大前提与要求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5-10年将是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重要阶段,并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第二节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与介绍

1.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而根据混合动力驱动的联结方式,一般把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三类:

① 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等三大动力总成用串联方式组成了HEV的动力系统。

②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发动机和发电机都是动力总成,两大动力总成的功率可以互相叠加输出,也可以单独输出。

③ 混动式混合动力汽车(PSHEV)综合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结构而组成的电动汽车,主要由发动机、电动-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三大动力总成组成。

另根据在混合动力系统中混合度的不同,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 微混合动力系统。代表的车型是PSA的混合动力版C3和丰田的混合动力版Vitz。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微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不属于真正的混合动力汽车,因为它的电机并没有为汽车行驶提供持续的动力。

② 轻混合动力系统。代表车型是通用的混合动力皮卡车。轻混合动力系统除了能够实现用发电机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停止,还能够实现:(1)在减速和制动工况下,对部分能量进行吸收;
(2)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等速运转,发动机产生的能量可以在车轮的驱动需求和发电机的充电需求之间进行调节。轻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度一般在20%以下。

③ 中混合动力系统。本田旗下混合动力的Insight, Accord 和Civic都属于这种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采用的是高压电机。另外,中混合动力系统还增加了一个功能:在汽车处于加速或者大负荷工况时,电动机能够辅助驱动车轮,从而补充发动机本身动力输出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整车的性能。这种系统的混合程度较高,可以达到30%左右。现在技术已经成熟,且应用广泛。

④ 完全混合动力系统。丰田的Prius 和未来的Estima属于完全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采用了272-650v的高压启动电机,混合程度更高。与中混合动力系统相比,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50%。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完全混合动力系统逐渐成为混合动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图1. 混合动力汽车操控流程示意图

2.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即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座位储能动力源的汽车。它利用蓄电池座位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从外形上看,电动汽车与日常见到的传统汽车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于动力源及其驱动系统。通俗的讲,纯电动汽车的电机相当于传统汽车的发动机,而蓄电池相当于原来的油箱。

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池,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驱动电机应具有调整范围宽、转速高、启动转矩大、体积小、质量小、效率高且有动态制动强和能量回馈等特性。目前,电动汽车用电动机主要有直流电动机(DCM)、感应电动机(IM)、永磁无刷电动机(PMBLM)和开关磁阻电动机(SRM)4类。而随着电动机以及驱动系统的发展,控制系统渐渐趋于智能化和数字化。

模糊控制、专家控制、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变结构控制、遗传算法等非线性智能控制技术,都将被开发且结合运用于电动汽车控制系统之中。而除此之外,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3. 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指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电池的能量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经过燃烧,直接变成电能的。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因此燃料电池车辆是无污染汽车,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要比内燃机高2~3倍,因此从能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燃料电池汽车是一种理想的车辆。

近几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中仍然存在着技术性挑战,如燃料电池组的一体化,提高商业化电动汽车燃料处理器和辅助部汽车制造厂都在朝着集成部件和减少部件成本的方向努力,并已取得了显着的进步。

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作原理是,作为燃料的氢在汽车搭载的燃料电池中,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化学反应,产生出电能来带动电动机工作,由电动机带动汽车中的机械传动结构,进而带动汽车的前桥(或后桥)等行走机械结构工作,从而驱动电动汽车前进。

核心部件燃料电池。燃料电池的反应结果会产生极少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副产品主要产生水,因此被称为绿色新型环保汽车。

4. 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排放出的是纯净水,其具有无污染,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因此,氢动力汽车是传统汽车最理想的替代方案。与传统动力汽车相比,氢动力汽车成本至少高出20%。中国长安汽车在200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台高效零排放氢内燃机点火,并在2008年北京车展上展出了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氢动力概念跑车“氢程”。

氢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释放的能量足以使汽车发动机运转,而且氢与氧气在燃料电池中发生化学反应只生成水,没有污染。因此,许多科学家预言,以氢为能源的燃料电池是21世纪汽车的核心技术,它对汽车工业具有革命性意义

第三节 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

1. 混合动力汽车

优点:

1. 混合动力汽车采用混合动力后,汽车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可让汽车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

2. 有了电池, 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

3. 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

4. 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且电池组的小型化是成本和重量低于电动车。

5. 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需要加大投资去建设专门的加油站。

6. 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使用途中不发生过充、过放,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

缺点:

1. 技术不成熟,且相关产品的低价较高,电动机和内燃机两套动力系统的造价成本远高于一套动力系统的造价成本。

2. 长距离高速行驶或者匀速基本不能省油。

2. 纯电动汽车

优点:

1. 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2. 电动车比传统汽车的能源利用率高。

3. 因电动车只使用单一的电源,省去了发动机、变速器、油箱的一系列系统,所以结构比较简单。

4. 噪音非常小,行驶过程中几乎听不到声音。

缺点:

1. 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较少,且因电动车的电池较贵,又没形成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高。

2. 电池接口不同,每一款电动车的充电接口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将会导致不同的电动车只能在特定的地点进行充电。

3. 配套设施不全面。目前国内充电桩还没有普及,消费者对于驾驶电动车出行会有恐慌心理,且对日后的维修保养方面了解很少,严重影响了电动车的发展。

3. 燃料电池汽车

优点:

1. 零排放或近似零排放。

2. 减少了机油泄露带来的水污染。

3. 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4. 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5. 提高了发动机燃烧效率。

6. 运行平稳、无噪声。

缺点:

1. 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里程过短,由于氢气储存困难,即使使用传统油箱三倍以上的体积储存氢气,也只能保证行驶传统汽车的一半里程。

2. 氢气的售价较为昂贵,因此,燃料电池汽车的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

3. 氢气补给站等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投入石油的加氢站仅有不到200家,且大部分是用于实验用途的。

4. 氢动力汽车

优点:排放物是纯水,行驶时不产生任何污染物。

缺点:氢燃料电池成本过高,而且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技术条件来说非常困难,因为氢分子非常小,极易透过储藏装置的外壳逃逸。另外最致命的问题,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或者利用天然气,如此一来同样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除非使用核电来提取,否则无法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第四节 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

在三级模块体系和平台架构中,整车控制器(VCU)、电机控制器(MCU)和电池管理系统(BMS)是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对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1. VCU

VCU是实现整车控制决策的核心电子控制单元,一般仅新能源汽车配备、传统燃油车无需该装置。VCU通过采集油门踏板、挡位、刹车踏板等信号来判断驾驶员的驾驶意图;
通过监测车辆状态(车速、温度等)信息,由VCU判断处理后,向动力系统、动力电池系统发送车辆的运行状态控制指令,同时控制车载附件电力系统的工作模式;
VCU具有整车系统故障诊断保护与存储功能。

图2为VCU的结构组成,共包括外壳、硬件电路、底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硬件电路、底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是VCU的关键核心技术。

  图2 VCU组成

VCU硬件采用标准化核心模块电路( 32位主处理器、电源、存储器、CAN )和VCU专用电路(传感器采集等)设计;
其中标准化核心模块电路可移植应用在MCU和BMS,平台化硬件将具有非常好的可移植性和扩展性。随着汽车级处理器技术的发展,VCU从基于16位向32位处理器芯片逐步过渡,32位已成为业界的主流产品。

  底层软件以AUTOSAR汽车软件开放式系统架构为标准,达到电子控制单元(ECU)开发共平台的发展目标,支持新能源汽车不同的控制系统;
模块化软件组件以软件复用为目标,以有效提高软件质量、缩短软件开发周期。

  应用层软件按照V型开发流程、基于模型开发完成,有利于团队协作和平台拓展;
采用快速原型工具和模型在环(MIL)工具对软件模型进行验证,加快开发速度;
策略文档和软件模型均采用专用版本工具进行管理,增强可追溯性;
驾驶员转矩解析、换挡规律、模式切换、转矩分配和故障诊断策略等是应用层的关键技术,对车辆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图3为世界主流VCU供应商的技术参数,代表着VCU的发展动态。

  图3. VCU技术参数

  2. MCU

MCU是新能源汽车特有的核心功率电子单元,通过接收VCU的车辆行驶控制指令,控制电动机输出指定的扭矩和转速,驱动车辆行驶。实现把动力电池的直流电能转换为所需的高压交流电、并驱动电机本体输出机械能。同时,MCU具有电机系统故障诊断保护和存储功能。

  MCU由外壳及冷却系统、功率电子单元、控制电路、底层软件和控制算法软件组成,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MCU组成

  MCU硬件电路采用模块化、平台化设计理念(核心模块与VCU同平台),功率驱动部分采用多重诊断保护功能电路设计,功率回路部分采用汽车级IGBT模块并联技术、定制母线电容和集成母排设计;
结构部分采用高防护等级、集成一体化液冷设计。

  与VCU类似,MCU底层软件以AUTOSAR开放式系统架构为标准,达到ECU开发共同平台的发展目标,模块化软件组件以软件复用为目标。

  应用层软件按照功能设计一般可分为四个模块:状态控制、矢量算法、需求转矩计算和诊断模块。其中,矢量算法模块分为MTPA控制和弱磁控制。

  MCU关键技术方案包括:基于32位高性能双核主处理器;
汽车级并联IGBT技术,定制薄膜母线电容及集成化功率回路设计,基于AutoSAR架构平台软件及先进SVPWM PMSM控制算法;
高防护等级壳体及集成一体化水冷散热设计。

  图5为世界主流 MCU硬件供应商的技术参数,代表着MCU的发展动态。

  图5 MCU技术参数

  3. 电池包和BMS

  电池包是新能源汽车核心能量源,为整车提供驱动电能,它主要通过金属材质的壳体包络构成电池包主体。模块化的结构设计实现了电芯的集成,通过热管理设计与仿真优化电池包热管理性能,电器部件及线束实现了控制系统对电池的安全保护及连接路径;
通过BMS实现对电芯的管理,以及与整车的通讯及信息交换。

  电池包组成如图6所示,包括电芯、模块、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箱体和BMS。BMS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图6 电池包组成

  BMS是电池包最关键的零部件,与VCU类似,核心部分由硬件电路、底层软件和应用层软件组成。但BMS硬件由主板(BCU)和从板(BMU)两部分组成,从版安装于模组内部,用于检测单体电压、电流和均衡控制;
主板安装位置比较灵活,用于继电器控制、荷电状态值(SOC)估计和电气伤害保护等。

  BMU硬件部分完成电池单体电压和温度测量,并通过高可靠性的数据传输通道与BCU 模块进行指令及数据的双向传输。BCU 可选用基于汽车功能安全架构的32 位微处理器完成总电压采集、绝缘检测、继电器驱动及状态监测等功能。

  底层软件架构符合AUTOSAR标准,模块化开发容易实现扩展和移植,提高开发效率。

  应用层软件是BMS的控制核心,包括电池保护、电气伤害保护、故障诊断管理、热管理、继电器控制、从板控制、均衡控制、SOC估计和通讯管理等模块,应用层软件架构如图6所示。

  图7 应用层软件架构

  图8为国内外主流 BMS供应商的技术参数,代表着BMS的发展动态。

  图8 BMS技术参数

第五节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史与阶段

1. 新能源汽车发展历史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

08全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长主要是乘用车的增长,在这一年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899台,同比增长117%,而商用车的新能源车共销售1536台,同比下滑17%。

2009年,扶持政策频繁出台,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在这一年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62%,至310辆。而新能源商用车(液化石油气客车、液化天然气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销量同比增长179%,至4034辆。相比在乘用车市场的冷遇,“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已开始迅猛增长。

2010年,我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扶持力度,自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2011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全国开始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争取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每百公里6.9升,到2020年降至5.0升;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年5月,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项目每年将获10-20亿元资金支持。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年生产78499辆,生产量同比增长近3.5倍,销售74763辆,占汽车整体市场的份额由2013年的0.08%增长到0.32%,销售量同比增长近3.2倍。?截至2015年3月底,39个推广应用程式(群)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9.77万辆。

2.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摇摆不定阶段(2006以前):在这一阶段,各国对新能源汽车动力源还没有决定,重心放在了氢燃料电池上,只有日本一直投入较大。在这一阶段上,可以看到各国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态度。美国:不积极发展纯电动,重心放在在氢燃料电池;
日本:持续投入,以氢动力投入为主;
欧盟:重心放在在生物燃料与氢燃料电池;
中国则处于摸索、定义阶段?。

第二阶段是大力扶持发展阶段(2007-2011):各国确定新能源汽车战略,并以锂电池为主,加大研发、基础设施投入,给予消费补贴,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对新能源汽车具有重大意义。在此阶段,美国购买NEV可享受所得税优惠,最高额度为7500美元,到2025年,每个汽车制造商至少每年出售15.4%的零排放车辆。日本购车者可享受免除多种税负优惠,到2020年,NEV将在整体乘用车的销售比例中应占到50%。法国购买NEV可以获得最高5000欧元的补贴。德国降低NEV用车费用。英国购买NEV可以获得2000-5000英镑奖励。中国以BEV为主,购买可以最高获得6万元的补贴。

第三阶段是政府继续扶持、逐渐进入收获阶段(2012至今)。各国政府维持新能源汽车战略,仍然以锂电池为主,维持消费补贴,加大对汽车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力度。美国等国家规定每个汽车制造商至少每年出售一定零排放车辆,否则要缴纳碳税。TESLA等企业开始实现盈利。中国则加大投入。全球新能源汽车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第二章 新能源汽车行业环境分析

第一节 行业环境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汽车技术赶超哦世界汽车强国的一次机遇,更是中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必经之路。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对我国在新时期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发展低碳经济、塑造新产业竞争有时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对于传统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整体规模较小,市场认可度较低,尚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发挥政府对于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快提升市场消费需求,提高企业产品推广积极性,同时地方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对国家政策进行细化和配套,形成政策合力。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下一步政策出台的重点和方向。在《指导意见》的推动下,涉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管理、推广应用、税收优惠、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图9. 国家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

NEV准入管理规则:明确了产品定义、企业和产品的准入条件和要求

扩大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范围(25个)

启动死人购买补贴试点(6个城市)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决定:将NEV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电动汽车“十二五”科技规则

节能与NEV产业发展规则:产业发展纲领性文件

“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NEV发展路线图

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巨额资金支持全新开发的NEV及动力电池

开展NEV推广应用工作:继续开展推广应用,明确了2013-2015年补贴范围、对象和标准

进一步做好推广应用工作:降低补贴退坡幅度,明确2015年后补贴政策延续

NEV政府采购实施方案:明确相关目标、措施和要求

加快推广应用指导意见:在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30条具体政策措施

车购税免征政策:NEV免征购置税

京津冀公共服务领域NEV推广方案:明确了目标和保障措施

充电设施建设奖励政策:明确了奖励对象和标准

交通行业NEV推广应用意见:明确了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6-2020NEV财政支持政策:明确了补助标准及企业产品要求

车船税优惠政策:NEV免征车船税

公交车油补政策:给予NEV公交车运营补助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规定:明确投资主体条件及投资项目要求

图10. 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体系框架

宏观综合政策

行业管理政策

推广应用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

科技创新政策

基础设施政策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

继续开展NEV推广应用工作

车船税减免政策

国家“863”计划

电动汽车用电价格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规定

NEV政策采购实施方案

消费税优惠政策

国家“973”计划

充电设施指导意见(研究中)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研究中)

京津冀公共服务领域NEV推广方案

关税优惠政策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充电设施发展指南(研究中)

能源发展规划

外商投资指导目录

加快NEV在交通行业推广应用意见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技改资金支持

充电设施用地政策(研究中)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意见

NEV准入管理规划

2016-2020财政支持政策

营业税优惠政策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EV专项(征求意见稿)

充电设施建设奖励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城市公交车油补政策

NEV购置税免征

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NEV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NEV推广应用指导意见

(一)宏观综合政策

国家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环境和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作为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产业。

图11. 国家新能源汽车宏观综合政策动态及要点

政策名称及发布部门

政策要点

《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6月7日印发)

积极发展交通燃油替代:加快发展纯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夸大交通燃油替代规模。

实行绿色交通行动计划:推进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提高车用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 ~ 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2014年5月15日印发)

强化交通运输节能降碳,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

《关于印发加强“车油路”统筹加快推进机动车污染综合防治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等2014年10月24日印发)

改革公交补油:提出降低城市公交车燃油补贴,增加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补贴的改革思路。

提高使用环节便利性:一是提出已实施汽车限行限购地区要给予新能源汽车便利及优惠;
二是研究出台免费停车、过路过桥费减免等政策。

破除地方保护:各地方政府要执行全国统一的推广目录,不得设置门槛限制外地品牌产品。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明确建筑物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充电设施配建要求;
二是出台充电设施发展规划。

其他措施:包括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和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等方面。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提出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中央政府网2015年5月5日发布)

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普及力度。

积极引导消费者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节能环保低碳产品。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2015年5月8日印发)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二)行业管理政策

为了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管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2014年以来,国家从投资管理、公告申报、动力电池管理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动力电池行业发展也日益规范。

图12. 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管理政策动态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2014年5月21日

中机中心

《关于调整部分新能源汽车产品公告申报示范运行趋于要求的通知》

2014年9月22日

中机中心

《关于变更新能源专项检查E7标准依据的通知》

2014年9月22日

中机中心

《关于增补新能源汽车产品专项检验项目的通知》

2015年6月2日

国家发改委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

2015年3月24日

工信部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2015年4月29日

工信部

关于开展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申报工作的通知

(三)推广应用政策

图13. 根据《指导意见》要求已出台的政策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国管局

《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

国家发改委

《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

公安部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采集规范》

四部委

《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

工信部

建立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动态监管机制

国家发改委

《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

四部委

《2016 ~ 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

交通部

《关于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

工信部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财政部

《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

(四)税收优惠政策

由于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高于传统汽车,导致消费者税负较高,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新能源免征车辆购置税、继续免征车船税等优惠政策。

图14. 国家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相关政策

政策名称及发布部门

政策要点

《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信部2014年8月1日印发)

新能源汽车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免征车辆购置税。

产品范围: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不能使用铅酸电池。

续驶里程要求:纯电动乘用车和客车分别达到80km和150km,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工况法和等速法分别达到50km和70km,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达到50km。

燃料消耗量要求: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商用车综合燃料消耗量与现行的常规燃料消耗量国家标准中对应目标值相比小于60%。

售后服务要求:对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需提供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以先到者为准)质保;
具有较强的售后服务保障能力

《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

新能源汽车免征或不征车船税

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商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免征车船税。

使用铅酸电池的车型不能享受免税政策。

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对其不征车船税。

免税车型条件:纯电动续驶里程符合标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综合燃料消耗量同现行常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低于60%,通过专项检测标准。

不定期发布目录,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可自愿向工信部提出书面申请。新目录公布前,第一批和第二批《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辆减免车船税的车型目录》继续油箱;
新目录公布后,只有新目录内车型可享受优惠政策。

(五)科技创新政策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持续创新,推进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国家科技部在2015年2月16日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确定了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技术研发任务,并提出建立新能源汽车试点专项管理团队和实施项目经理制,逐步建立理事会、监事会等现代管理体制。

(六)基础设施政策

基础设施是确保新能源汽车正常使用和运行的重要保障。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国家从用电价格、建设奖励等方面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图15. 国家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2014年7月22日

国家发改委

《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4年11月18日

四部委

《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

1.1 各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政策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进程中,各地区的推广应用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城市从研发、购置、运营、基础设施、交通管理等方面陆续出台相应配套政策,加快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在试点城市的推广和应用。可以看出,各地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和发展经验有所不同,而且不同程式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在车型补贴范围和标准、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交通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不同程式间新能源汽车推广情况各不相同。但是,总的来说,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充分发挥了在推广应用中的主导作用,加快了新能源汽车在全国的发展。

(一)购置补贴

图16. 典型推广应用程式乘用车和专用车购置补贴情况(2015年)

城市

纯电动乘用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

燃料电池汽车

专用车

北京市

80≤R<150:3.15万元

150≤R<250:4.5万元

R≥250:5.4万元

18万元

1800元/千瓦时,不超过13.5万元

上海市

4万元

3万元

20万元

2000元/千瓦时,不超过15万元

天津市

80≤R<150:3.15万元

150≤R<250:4.5万元

R≥250:5.4万元

R≥50:3.15万元

1800元/千瓦时

广州市

80≤R<150:3.5万元

150≤R<250:5万元

R≥250:6万元

R≥50:3.5万元

20万元

2000元/千瓦时,不超过15万元

江苏省

轴距大于2.45m:2.4万元

轴距小于2.45m:1.8万元

轴距小于2.2m:1万元

1.4万元

5座及以下:7.2万元

800元/千瓦时,最高不超过6万元

(二)运营补贴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运营补贴方面,推广应用城市主要集中在公交领域,同时部分城市也给予出粗领域一定运营补贴。由于受动力电池更换和公交车油补贴政策的影响,造成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成本反而高于传统能源公交车,上海、天津、广州、太原等城市明确给予公交车运营补贴。

2. 经济环境分析

(一) 中国能源形势严峻,对外依存度大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波动,对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带来了能源危机。中国是一个石油进口大国,庞大的汽车耗油需求量给我国的能源供应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能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急需通过先进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来缓解传统汽车耗能压力,而新能源汽车在环保与能耗等方面均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是今后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也是我国为保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 人们对汽车的需求日益增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最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民消费结构已由衣食为主转位以住行消费位主。据统计,2012年狭义乘用车的累计产量为2000万辆,同比增长10%;
汽车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将有更大的部分用于轿车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国内市场相对稳定,拉动内需是当前的政策,同时在内需组成中,轿车消费在未来几年内是其重要的部分。

(三)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汽车制造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一次良机

长期以来,我国的汽车制造业水平一直落后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自助核心技术,一直到现在,我国仍没有有影响力的传统汽车民族品牌。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我国的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虽有差距,但差距并不是很大,在某些方面甚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所以,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掌握核心的动力技术,拉近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与世界领先集团水平的差距,甚至赶超,以此形成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竞争优势,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3. 产业环境分析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快速增长,中央、地方各项扶持政策的协同效果充分展现。而更加令人惊喜的是,私人消费市场的升温,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的产品种类、数量日益丰富,产品质量、性能日趋成熟,消费者的可选择性大大提升。

3.1 新能源汽车市场质量提升

在经历2013年的整体复苏后,2014年受益于补贴等支持政策的落实和产品技术性能的逐步成熟,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14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7.85辆,同比增长了348%,相当于之前3年累计产量的两倍。而且,在行业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新能源汽车产品也日益丰富,私人购买市场正式启动。

3.2 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与2013年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在国际上大幅提升,相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仍然存在差距,但差距在慢慢缩小。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指数为韩国的97%,德国的88%,日本的85%和美国的80%。

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1 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加强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世界能源市场消耗量2005年到2030年预计增加50%。

随着能源消耗的逐年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增加,目前二氧化碳排放中,25%来自于汽车。至2030年,将由2005年的281亿吨增至423亿吨。在我国,汽车排放的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居全球第二,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发展新能源汽车,全球将会出现能源危机,环境严重污染和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不管从节约能源消耗,改善环境污染或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出发,新能源汽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4.2 新能源汽车开始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

2014年,因支持政策的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幅增加。尽管目前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依然不大,但随着政策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稳步上升。销量的上升就是消费者逐渐认同的表现,而且在市场调查中,新能源汽车概念已被3/4的消费者所知晓,且消费者对购买新能源汽车表现出强烈意愿,只要市场中有完善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和解决方案,其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第二节 行业所进入的壁垒与周期性分析

(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壁垒

1.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尽管国家发布多个政策文件明确要求不得对外地新能源汽车产品设置门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个别地方政府仍倾向于推广本地新能源汽车产品,外地产品往往受到各种限制,如本地产品与外地产品在申请,检测等程序,在推广地的销售车辆类型,甚至包括投资设厂和采购的条件都不一样。地方保护主义不仅严重阻碍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变相增加了企业负担。

2. 基础设施依旧难以满足车辆日常运行的需求

各个试点城市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的运车环境,包括给予电价优惠和交通便利,和一些鼓励政策,例如直接上牌,不限行等鼓励政策,极大提高了消费者购买积极性。然而,缺少了国家指导性和地方针对性的建设规划,充电基础建设仍旧缺失,这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瓶颈。根据2014年的统计数据,我国现有新能源汽车12万辆,而充电桩仅仅只有3万个,实在是难以有效的满足新能源汽车日常运行需求。

3. 新能源汽车发展依旧过于依赖政策扶持

目前来说,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购车成本仍然比较高,基础设施也不完善,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不高。因此,在现阶段来说,扶持政策与财政补助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影响较大。在2012年到2013年期间,新能源汽车政策处于空窗期,全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推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二) 新能源汽车行业周期性分析

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每个行业都会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 一般来说, 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这四个阶段构成了产业的一个生命周期。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在2014年,受益于补贴等支持政策的落实和产品科技性能的逐步成熟,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据统计,2014年新能源汽车销售74763辆,同比增长3.2倍。

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还是相对较小,占汽车整体销量的0.32%。相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像是个刚刚起步的婴儿,虽然有政府的补贴政策扶持,但仍需要时间来发展,也需要时间来被接受与被认可。相信在中央与地方各项政策扶持之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将会进入一个大跃进时代。

第三章 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分析

第一节 锂离子电池行业分析

新能源汽车在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形成了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条。上游主要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系统、专用自动变速器等部件,下游充电设施、电池回收等产业也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

(一)国际动力电池技术发展概况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高性能的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强大支撑,中、美、日、韩、德等国是目前车用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的主要参与者与推动者。中、日、韩三国在消费类电子用小型离子电池方面处于技术和市场的主导地位,而且,目前锂电池的生产也主要集中于中、日、韩三国。而从产业方面看,日本在技术方面领先,韩国在产值方面最大,中国则在产能方面最大。日本在新能源汽车投入最早,拥有着世界上先进的锂离子电池基础材料和装备制造研发及产业化技术;
航过则在锂电池基础研发、原材料、生产装备及电池产业化技术等方面投入巨大,发展迅速,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锂电池产业链;
而中国目前具有众多的锂电池及关键原材料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生产制造装备技术日益成熟,形成了全球最为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体系,培养了众多熟练的产业技术工人,积累了丰富的锂电池生产经验。除此之外,美国和德国建立了先进的锂电池的研发条件,积极开展相关技术的研发,两国均拥有先进的锂电池集成及应用技术,开展了车用锂电池及系统集成的开发和应用。

图17. 主要企业动力电池产能

编号

企业

2014年产能

2015年可达产能(亿Wh)

容量(亿 Ah)

能量(亿 Wh)

1

比亚迪

12.5

40

100

2

力神

3

10

16.8

3

威能

3

10

16

4

中航锂电

2.5

8

15

5

国轩

2.5

8

15

6

万向

2

7

7

7

光宇

2

7

8.5

8

宁德时代

4.28

13.7

17.3

9

盟固利

1

3.6

3.6

10

捷威

0.6

1

2

11

沃特马

8

25

50

(二)锂电池是未来电池发展方向

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用二种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次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化合物中脱出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负极,保证负极电荷平衡;
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从负极脱出,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

动力锂离子电池是以锂离子电池为材料的一种高能量密度电池,是专门为机动车提供动力的锂电池,具有零污染、零排放、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和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是国内外动力电池发展和应用的趋势。

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及电解液等四大材料。

图18. 锂离子电池主要组成材料

材料

材料实例

正极

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

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混合材料,磷酸铁锂

负极

电位接近锂电位的可嵌入锂化合物

人造石墨,天然石墨,石墨化碳材料,石墨化中间相碳微珠和金属氧化物

电解液

LiPF6 的烷基碳酸脂搭配高分子材料

乙烯碳酸脂(EC),丙烯碳酸脂(PC)和低粘度二乙基碳酸脂(DEC)等

隔膜

聚烯微多孔膜

聚乙烯、聚丙烯为主的聚烯烃隔膜

外壳

金属

钢、铝

(三)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构成

锂电池及其附属配件,占整车成本的30%-50%。目前,动力锂电池的成本大约为每千瓦时3000元~4000元。

锂电池成本构成:

①原材料占整个电池70%,人工、水电20%,折旧10%。

②原材料中,正极占30%-40%,隔膜占15%-30%,电解液占20%-30%,负极5%-15%。

1.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呈现出多方向并举的局面。发展方向的不同主要在于采用的正极材料的不同。由于正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正极材料的性能将很大程度的影响电池的性能。同事,由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电池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30% -40%左右,所以正极材料的成本就直接决定了电池成本的高低。

目前,已批量应用于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有钴酸锂、镍酸锂、锰酸锂以及磷酸铁锂。

但由于钴金属储量少,价格高昂,因此成本很高。

为了降低成本,采用金属锰代替金属钴,形成了锰酸锂,但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其安全性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而锰酸锂电池循环寿命短且在高温环境下,循环寿命更差,安全性能较低。磷酸铁锂具有前两者的优点,且原材料价格低,资源丰富,是锂电池中最有发展前景的产品。

2. 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主要是以石墨、固体碳粒、石墨化纤材料等为主,其生产技术壁垒较低,而且国内已经实现产业化。由于碳系负极材料的技术发展比较成熟,国内产能也比较大,其盈利能力并不强,不是发展锂电池的限制性环节。目前,新型的硅合金、钛酸粒等负极材料还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在短期能还难以展开规模应用。

目前国内从事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的前三名厂商是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星城石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负极材料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但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与扩大,未来负极材料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3. 隔膜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以聚烯烃薄膜为主要基体,采用单向或双向拉伸成孔工艺制备的具有离子导通功能的微孔膜,在锂离子电池中起到隔离电池正、负极,防止电池短路的作用。随着隔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已逐渐衍生出PP/PE/PP 三层复合隔膜、耐高温陶瓷涂覆隔膜、高性能PVDF 涂覆隔膜等新型锂离子隔膜。

隔膜的重要功能是隔离正负极并组织电子穿过,同时能够允许离子的通过,从而完成在充放电过程总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快速传输。隔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电池内阻、放电容量、循环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能。隔膜越薄,孔隙率越高,电池内阻越小,高倍率放电性能越好,性能优异的隔膜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锂电池隔膜的要求:1. 耐腐蚀性高,电化学稳定性好;
2. 对电解液的浸润性好并具有足够的吸液保湿能力;
3. 具有电子绝缘性,能让正负极良好隔离;
4. 有一定的孔隙率,保证低电阻和高的电导率;
5. 空间稳定,热能稳定,自动保护性能好。

目前来说,隔膜产品基本依赖进口,国内只有很少数企业能够生产。随着未来国内隔膜,尤其是动力锂电隔膜产能的进一步扩大,国内隔膜产品将有极大的进口替代空间。

4. 电解液

电解液在电池中正负极之间起到了传到电子的作用,一般由高纯度的有机溶液、电解质锂盐(六氟磷酸锂),和一些添加剂原料,在特定的条件下,按特定比例配置完成。而电解液的主要原料是六氟磷酸锂,占电解液成本的50%以上,基本上被国外垄断了。目前国内电池生产商电解液配套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只有少部分使用进口电解液。国内厂商主要有天津金牛、东莞杉杉,珠海赛纬电子、国泰荣华等、可满足我国锂离子电池生产的需要,并有部分出口 。

第二节 驱动电机行业分析

(一)我国驱动电机产业发展概况

2104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队除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而我国驱动电机产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推出了一系列的驱动电机系统新产品,同时,驱动电机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1. 产销规模

驱动电机系统作为动力系统的核心关键部位,其市场需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同步增长。而在2014年,我国主要驱动电机生产企业的产销量超过100%,产品销售收入实现翻倍。

图19. 我国主要驱动电机企业电机系统供应量统计 单位:台套

驱动电机企业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上海电驱动

1000

3000

6000

11000

20000

上海大郡

900

1550

900

1300

6200

大洋电机

500

1300

3000

3500

7000

南车株洲

780

820

1100

1200

2300

天津松正

100

1000

2000

3000

1800

总计

3280

7670

13000

20000

37300

2. 主要企业加速发展

2014年,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我国主要驱动电机企业发展迅速,产能建设不断提升,个别企业已经开始为国外企业配套。在2014年,我国主要电机企业纷纷增加投资,加快厂房以及生产线建设,不断提升供货能力。上海电驱动嘉定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一期工程于2014年10月竣工,生产能力达到10万台套/年:上海大郡2014年产能达到2万套/年,并启动了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建成后可突破年产10万套的规模。大洋电机引入自动化嵌线机系统,2014年实现全自动化的电机组装、控制器组装和测试,乘用车电机产能达到3万台套/年。

3. 驱动电机产业结构变化

随着我国驱动电机产业规模扩大,各企业产能建设加快,产业内竞争更为激烈,驱动电机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变化。一方面,从事传统电机生产和电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正逐步进入驱动电机产业;
另一方面,驱动电机生产企业通过收购或并购方式建立了完整的集成系统和配套的产业链。

(二)我国驱动电机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驱动电机系统是继续向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这有利于降低整个系统的重量和体积,并可以有效的降低系统的制造成本。而其中集成化分成两个方向:一是机电集成,即是电机与发动机总成或电机与变速箱集成。二是电力电子集成,主要包括基于IGBT芯片、电容、高效散热技术的高功率密度电力电子集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以实现车载电力电子系统的功率密度倍增,降低成本。

而我国驱动电机产业结构调整趋势更是变化快速,在市场快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刺激下,周边行业的辐射覆盖、外资企业的加入都大大加强了我国驱动电机领域的产业基础。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模式影响之下,传统产业都已逐步从大一的产品溢价转向商业模式的溢价,对产业链的整体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不久的将来,驱动电机产业的多样化、灵活化、智能化将会是发展的方向。

第三节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动态

自2009年开始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相关的车辆销售、电池生产、售后维修等服务也已取得显着进步,但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在2015年“两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说过“现在新能源车发展最大的瓶颈跟过去相比,并不是客户担心车好不好用,而是耕读担心充电设施的建设“。因此,在2014年以来,政府本门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问题出台了极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而在2015年,政府相关部门还将出台更加全面的规划指导意见,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逐一落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会更贴近消费者需求,发展迅猛。

1.政策的不断完善

2012年,国务院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及任务。而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随后,各相关城市也颁布了更加切合实际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着重解决了当前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面临的一系列实际问题,从全国层面上做了统一规划,资本开放,明确了建设用地政策思路,解决了当前充电桩建设的首要问题。

图20. 国家出台的支持政策措施(2014)

颁布时间

颁布部门

政策名称

2014年7月14日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2014年7月22日

国家发改委

《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4年11月18日

财政部

《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

2. 充电网络逐步成型

在国家政策措施的指引下,各城市不断引进新思路,新模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在过去的一年,以住宅、办公场所等自用充电桩为主,商场、饭店停车场、公共充电站等公用充电桩为辅,以高速公路服务区快速充电站为补充的充电模式逐渐成为行业共识。据科技部统计,在2014年底,全国充电站共建成835座,交直流充电桩3万个,其中站内0.83万个,站外2.17万个。交流慢充电桩中,站外充电桩占比77%,其中位于住宅以及商业区占总量的71%。另外,手机APP,城市监控平台等职能管理软件得到推广应用。2014年,上海正式发布,凡是享受补贴的车辆及通电设施均将纳入统一监控平台,同时发布“车易充”APP应用软件。而在2015年2月,北京市发布了手机软件“易充网”,新能源汽车车主可以很容易的查找附近充电站。

3. 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除了依靠收取电费和充电服务费来获取利润的传统商业模式外,部分地区还出现了以下四种新型的充电商业模式。

图21. 四种商业模式对比分析

商业模式

主要特点

盈利方式

群充电

服务于公共充电领域,有线充电

将充电桩隐藏在车档之中

集中充电有利于管理及降低成本

至少10台车以上

免费建设,免费充电

打造一个充电互联大平台,进而获取增值收入

众筹充电

服务于公共充电领域,有线充电

停车位拥有者以车位参与众筹,类似于以车位入股,解决了充电场地问题

免费建设,车主缴纳电费,减收或免收充电服务费

通过充电网络获取增值收入

无线充电

服务于公共充电领域,目前主要是公交车

不用征地,充电线圈埋在地下

充电不用线,可以实现无人值守

充电效率比有线充电低2 - 4个百分点

合作建设,收费充电

建立大平台,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移动充电

服务于公共充电领域,目前主要是公交车

不用在市区征地建充电设施

可随时进行补电

充电效率比有线充电低3个百分点左右

对公交车等车辆补电,收取电费和服务费

第四章 新能源汽车行业国内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 产销规模大大提升

2014年,在国家密集出台购置补贴、免征购置税、政府采购、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等力度空前的支持政策以及国内企业成熟新能源汽车产品陆续上市的多重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飞速增长。

据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7.85辆,同比增长348%,相当于之前3年累计产量的两倍。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4.86万辆,同比增长2.4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2.99万辆,同比增长8.1倍。

图22. 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增速

市场销量占比也快速上升,据统计,2014年我国销售新能源汽车7.48万辆,同比增长3.2倍。其中,纯电动汽车销售4.51万辆,同比增长2.1倍,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60%;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2.97万辆,同比增长8.8倍,占新能源汽车总销量的40%,增长速度很快。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在2014年开始快速增长,2011年时,占比为0.04%,2014年占比为0.32%,并保持增长势头。虽然现在占市场比例仍然很小,但未来发展空间是巨大的。

图23. 近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市场占比

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逐年提升。2014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占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比例由2011年60%提升到了68%,到2015年第1季度更是达到了76%。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明显提升,这表明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正逐步从公共服务领域向私人用车领域转变。

图24. 近年我国各类新能源车型产量占比

2014年,在政府扶持政策的激励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屡创新高,并且一直保持着向上增长的趋势。特别实在2014年的12月,产量陡然向上剧增,达到了2.76万辆,成为了单月产量历史最高纪录。

图25. 2014年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量

2. 国内市场占比情况

纯电动乘用车市场集中度比较高,特别是微型纯电动乘用车市场表现突出。22014年,吉利凭借旗下康迪小电跑等纯电动汽车以33.7%的份额在纯电动乘用车市场中拔得头筹,而众泰凭借知豆等车型以27.2%的占比排名第二,而北汽新能源则以13.6%的占比位居第三。

而与纯电动乘用车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市场的集中度更高。

图26. 2014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产量排名企业

序号

生产企业

2014年产量

(千辆)

2014年产量份额

(%)

代表车型

1

比亚迪

13.1

79

2

上汽集团

2.8

17

荣威550PHEV

3

一汽集团

0.4

2

奔腾PHEV

4

广汽乘用车

0.2

1

传祺PHEV

5

其他

0.1

1

而从整体来看,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比亚迪和吉利凭借各自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领域的优势,产量分别排在了第1名和第2名。

图27. 2014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

第二节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景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密集政策出台扶持和互联网技术推动下,2020年有望挑战保有量500万辆的目标,预计2013-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8万、7.5万、20万、40万,产业规模增长迅速,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

图28. 新能源汽车分类型预测

而在产值方面,2015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值有望突破1100亿元。2009年启动“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目标,质量和数量都要低于市场预期,据测算,2013年新能源汽车实际产值接近100亿,2014年产值规模超过500亿,而在2015年,预计销量翻倍增长,带动产值突破1100亿元。

图29.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值预测 单位:亿元

车型产值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E

2016E

商用车

纯电动

2

13

23

32

33

279

600

1080

插电式

1

2

2

7

26

98

160

280

乘用车

纯电动

0

3

6

21

36

101

180

300

插电式

0

1

1

1

2

30

180

400

合计

3

18

31

61

97

508

1120

2060

第三节 国家的未来目标——《中国制造2025》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在飞速增长,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已经开始展现效果。而且,新能源汽车已经不仅仅在公共服务领域表现出色,私人消费市场的提升,让消费者更加认可新能源汽车。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展,预计在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高增长趋势。而在2015年5月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更为我们描绘了2020年,202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蓝图。

图30. 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规划系列解读之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关内容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燃烧电池汽车

2020年目标

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

打造明显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10,新能源客车实现批量出口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80%

实现车到车,车到设施之间信息化

具备燃料电池关键材料批量化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保证能力

燃料电池堆寿命达到5000小时,功率密度超过2.5千瓦/升,整车耐久性达到15万公里,续驶里程500公里,加氢时间3分钟,冷启动温度低于-30℃

生产1000辆燃料电池汽车并进行示范运行

2025年目标

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

2家整车企业销量进入世界前10,海外销售占总销量的10%

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实现批量出口

只能网联汽车实现区域试点

实现高品质关键材料、零部件实现国产化和批量供应

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和经济性大幅提高,和传统汽车、电动汽车相比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批量生产和市场化推广

制氢、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趋于小规模运行

重点领域

研发一体化纯电动平台

高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总成和增程式发动机

下一代锂离子电动力电池和新体系动力电池,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基于大数据系统的智能化汽车产业链建设,突破车联网应用、信息融合、车辆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

燃料电池催化剂、质子交换膜、碳纸、膜电极组件、双极板等关键材料批量生产能力建设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燃料电池堆系统可靠性提升和工程化水平的研究

汽车、备用电源、深海潜器等燃料电池通用化技术研究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可靠性提升和成本控制技术

第五章 中国主要新能源汽车厂商发展现状与发展规划

第一节 上汽集团

1. 发展现状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一直以来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链布局完善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其技术储备十分充足,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纯电动、插电式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基业。2014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上汽技术研发中心时,对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肯定。到2015年3月,上汽集团研发的新能源汽车荣威550Plug-in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4000辆。

2014年1月,上汽集团与国内7家整车生产企业共同发起设立“国嘉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后更名为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所)。同年3月,上汽集团与大众在燃料电池领域开展合作,计划从2015年开始,少量生产FCEV,并加快上海大众PHEV产业化步伐。2014年4月,上汽在北京车展首发燃料电池荣威950;
10月与佛山南海区签署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产业基地共建协议,规划在基地内打造占地3300亩的国内领先氢燃料电池汽车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基地和华南地区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基地。

2. 发展规划

上汽“十三五”战略:

积极储备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丰富自身专利池,打造完整产业链。

“NETGREEN绿芯”战略:

2016年前后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荣威950,荣威SUV

2017年推出新一代高性能纯电动车,可实现超长续驶里程

到2020年,推出装备有第二代智能电驱变速箱(EDU)技术的具备技术和成本竞争力的新一代产品

最终实现从A0到B+级,从轿车到SUV车型全部新能源化

第二节 比亚迪

1. 发展现状

比亚迪一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行业龙头,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与发展,终于在2014年有了丰厚的市场回报,旗下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超过1.8万辆,约占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33%。而比亚迪旗下的产品秦,在上市后短短一年时间内,已经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歹意车型销量冠军,比亚迪也成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最大的企业。

在2014年里,比亚迪也是飞速的发展。在1-3月里,比亚迪秦、e6等新能源车型陆续在国内多座城市上市,且反向热烈。特别是秦在上海市不仅可以获得国家、市、区三级补贴,还可以获得免费的新能源汽车专用拍照,造成短期供不应求。2014年,秦在上海市销量突破6000辆,大约占了全国总销量的二分之一。5月,比亚迪在资本市场大规模融资42亿港币,为继续深耕新能源汽车领域做足准备。在9月、10月、11月滕势(DENZA)纯电动汽车陆续在上海、北京、深圳上市。在比亚迪做好车型推广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充电池产能。同年12月,比亚迪深圳电池基地落成,规划占地10万平方米,主要进行动力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可形成年产铁电池8GWh的总生产规模,计划可在2015年完工。

2. 发展规划

“542”战略:

未来旗下所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均将满足“542”技术标准。其中,“5”代表百公里加速5秒以内,“4”代表全面急速电四区,“2”代表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

新能源汽车“7+4”全市场战略:

下一步实现7个常规应用领域和4个特殊应用领域用车全部新能源化

“7”代表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私家车7大常规领域

“4”代表仓储、矿山、机场、港口4大特殊领域。

第三节 北汽集团

1. 发展现状

北汽新能源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业务增长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2014年全年北汽新能源汽车销售超过5500辆、同比增长约2.4倍。通过资金入股换区国外零部件企业的核心电池和电控技术成为了北汽新能源实现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2014年2月,北汽新能源收购美国Atieva公司25.02%的股份,提升了新能源汽车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紧接着3月,与京东在战略、业务和资源达成共享协议。在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的同时,2014年北汽新能源加大了营销力度,专门成立了新能源营销公司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工作,并在营销方面多渠道进行试验。6月,与富士康集团旗下上海鹏瞻投资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北京恒誉新能源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开展电动汽车租赁、分时租赁、电动出租车等业务,并与北京易卡、杭州车纷享等租赁行业企业共同合作运营。8月又在全国十个重点城市开展了“十城千辆1元体验”活动。而在2014年年尾,旗下纯电动车型ES210、EV200正式上市。

2. 发展规划

卫兰事业计划2.0:

产销目标:2015年年销量超2万辆;
2020年年销量超20万辆,市场占有率超过15%。

产品规划:2015年推出6款车型,2016年推出5款车型,要覆盖高、中、低档各种级别车型及大、中、小各个车型尺寸,产品续驶里程将主要集中在200公里以内、200-300公里和400-500公里。

渠道规划:以京津冀、华东、华南经济发达地区为主,2015年终端店面将达到30-40家。

产能规划:2015年将在山东青岛、江苏常州。江西九江三地分别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一链一路”发展路线:

“一链”指建设完整的全球价值链,涵盖新能源汽车从研发、供应、制造、营销、服务到公众的全产业链和全生态链

“一路”指“卫蓝之旅”,即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卫蓝先锋”活动。

“441”充电业务战略规划:

第一个“4”指加快完善体系建设、充电服务平台、充电布局和增值服务四大板块;
第二个“4”指重点布局北,上,广,深四大城市;
“1”指完成10000哥哥自建公共充电设施。

第四节 江淮汽车

1. 发展现状

江淮汽车是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军企业之一,累计在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投入已超过5.8亿元,在推广应用工作方面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到2014年年底,江淮汽车已累计完成市场推广超过8000辆。另外,在2014年初,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考察调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时,专门考察了江淮的新嫩官汽车业务情况。

在2014年,江淮汽车新能源汽车业务取得明显突破,旗下iEV4纯电动汽车成功进入北京、上海等市场,市场空间也得以进一步拓宽。且在2014年8月,江淮汽车与美国Green Tech Automotive Inc.签署出口2000台纯电动乘用车到美国的框架协议,且在9月出口了首批iEV4(100辆)到美国市场。

2. 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投资16亿元,2015年形成10万辆纯电动车产能。

2015-2017年,每年推出一款新能源车型。

重点发展纯电动、增程式和重度混合动力三个乘用车技术平台及一个纯电动商用车技术平台。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2010-2012年,集成技术,推出产品

第二步:2013-2015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特性

第三步:2016-2020年,产业化深耕,形成批量生产能力

第五节 长安汽车

1. 发展现状

作为国内四大汽车集团之一,长安已在电动汽车研发领域投入多年精力。从2009年开始,长安已陆续推出多款电动汽车产品,先后在20度个城市示范运行,累计销售电动汽车2800度辆。

在2014年4月,长安汽车与普天新能源签订《物流电动化领域联合推广宣言》,紧接着在5月,与上海铃德签订500辆新能源汽车采购合同,总金额达到了1亿元

2. 发展规划

2025年愿景规划:

技术路线:以纯电驱动为主线,同步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两大技术平台。

产品规划:未来将推出34款新能源车型,其中7款为插电式,27款为纯电动车型;
纯电动车型产品中,商用车12款、MPV 6款、SUV 2款、轿车7款。

研发能力:到2025年,打造1500人的新能源研发团队,形成一套新能源研发体系。

产品: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518”性能目标,即纯电动产品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百公里加速都将达到5秒;
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百公里综合油耗1升;
纯电动产品单位质量每吨百公里耗电8度。

使用成本:2020年,纯电动产品每公里花费6分钱,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每公里花费9分钱;
2025年,纯电动产品每公里花费5分钱,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每公里花费8分钱。

续驶里程:到2020年,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达到350公里,插电混动产品纯电里程80公里:到2025年,纯电动产品续驶里程达到400公里,插电式混动产品纯点里程达到100公里。

产销目标:到2020年,累计销量达到40万辆,到2025年,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到2025年,形成重庆、北京、保定、深圳四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运营规则:以租赁为突破口,打造长安新能源汽车运营平台;
组建长安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初期以北、上、广、深、渝、琼为突破口,并逐步覆盖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建立400个网点。

第六节 奇瑞

1. 发展情况

2013年以前,奇瑞装备有铅酸电池的QQ3 EV纯电动汽车凭借较低的售价,曾经成为国内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代表车型。但后来的产品表现不如预期,也就慢慢沉寂了下去。在后来,奇瑞全新设计的eQ纯电动汽车在2014年底正式上市,该车上市后就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在2015年第一季度累计销售已超过1000辆。

在市场营销方面,奇瑞采取线上线下同事推进的营销模式,线上通过整合网络及电商平台,利用大数据营销手段,确定目标客户群体,提升营销效率;
线下则通过分时租赁,以租赁代售的营销模式。目前,奇瑞已成立了专门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团队,并已在国内建成70家销售网点。

2014年,奇瑞也在智能化、网联化电动车方面打开局面。7月,奇瑞与安徽联通签署新能源汽车Telematics(汽车车载信息应用服务平台)项目合作协议,计划至2016年底为4.8万辆奇瑞新能源汽车提供车载信息应用服务。

2. 发展规划

未来新能源产品均基于现有平台开发,A0级轿车以纯电动为主,A级和B级以上车型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主。

2015年,推出艾瑞泽7插电式混合动力版和艾瑞泽3纯电动版。

2016年发布大幅度提升续驶里程和电池容量的奇瑞第三代电动车型。

第六章 国际电动汽车市场与政策分析

第一节 国际电动汽车市场分析

1. 国际电动汽车市场概况

2014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规模为26.49万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10.50万辆,占比约39.64%;
纯电动汽车(BEV)15.99万辆,占比约60.36%。从近四年的增长趋势来看,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增长速度要高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图31. 2010-2014年全球BEV、PHEV市场规模及线性增长趋势

2. 典型国家市场分析

从市场规模上看,2014年,美国仍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占全球市场总销量的近45%;
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动汽车市场,在全球市场占比达到了16%;
日本紧跟其后,达到了12%;
法国、挪威、德国电动汽车销量在全球市场占比分别为4.2%、4.7%和2.3%。而从2014年销量增长率来看,中国市场猛然增长了244.5%,增幅巨大;挪威市场增长率为70.3%,增长幅度很大。美国、法国增长率都超过了20%,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率;
而相比之下,日本与德国增长速度就比较低,荷兰更是下滑了35.3%。

图32. 2014年典型国家BEV、PHEV销量占全球市场比重

3. 主要企业市场份额

近年来,世界主要汽车集团纷纷加快推进汽车电动化,在相关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生产能力建设、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与此同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趋势的融合催生出一批跨界造车的新兴企业。由于每个企业进入市场的时机、各国政策和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不同,导致各个企业的发展路线与优势领域都存在差异。以下两图可以看到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占比情况。

图33. 2014年各大汽车集团BEV市场份额

图34. 2014年各大汽车集团PHEV市场份额

第二节 典型国家电动汽车主要支持政策

(一) 美国

在很长的一段时期中,美国汽车是以大排量、大空间、高舒适性为鲜明特点。但随着汽车普及,美国政府逐渐意识到交通领域的石油消耗已经威胁到美国的能源安全,先后在克林顿时期和小布什时期实施了“新一代汽车合作伙伴(PNGV)”“自由汽车FreedomCAR计划”等国家级汽车产业发展计划,重点支持环境友好型汽车的研发及相关技术创新。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在美国经济危机后的高债务、高失业、低增长、低投资的形势下,美国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其中,美国将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引领美国走出经济危机泥潭的重要途径,并明确重点支持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在不同时期从雅畈与产业化支持、消费刺激、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推广等多个反面提供了有力的政府支持。

1.研发与产业化支持政策

2007年,美国通过“先进技术车辆制造计划”设立了总额2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基金,政府出资75亿美元作为利息补助。由于门槛过高,该政策于2013年3月宣布终止。2009年,联邦政府通过《美国经济复苏与在投资法案》向电动汽车领域提供了24亿美元。2012年2月,美国能源部宣布成立能量存储联合研究中心(JCESR),开展先进电池技术研发。

2. 个人所得税抵免政策

美国为每款电池能量不低于5KW.h的插电式电动汽车设定了2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基础额度,若电池能量高于5KW.h,则按417美元/ KW.h的标准增加税收抵免额度,乘用车和轻型卡车的抵免额度上限为7500美元。

3. 基础设施补贴政策

美国联邦政府为投资充电设施建设的个人和企业提供投资总额30%的补贴。而且,美国能源部还在2009年宣布将陆续投入10亿美元用于电网升级。

4. 示范推广政策

联邦政府通过《美国经济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提供的24亿美元拨款,其中4亿美元用于插电式电动汽车示范验证、充电设施建设和电动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二) 日本

日本是一个能源极度匮乏的国家,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小型、节能、新能源汽车。21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对节能环保汽车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将发展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作为日本产业重要发展方向,并制定了国家级的《下一步汽车战略2010》。

近年来,日本受核电危机影响,日本政府重新定制了电动汽车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大了氢能源汽车相关投入。日本政府与2014年6月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战略规则》,提出权利打造“氢社会”的新能源战略,未来的政策支持重点也开始从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向燃料电池汽车转移。

1. 直接补贴政策

① 清洁能源汽车(CEV)补贴

② 充电设施补贴

③ 氢燃料设备补贴

④ 高速公路通行费补贴

2. 税收优惠政策

为促进节能环保型汽车的普及,日本在2009年4月1日起实施“绿色税制”和“环保车辆减税”制度。

图35. 环保车辆税收优惠标准(2015年)

税种

BEV

FCV

PHEV

CDV

CNGV

HEV、汽油车

比2005年排放限值低75%

2015年油耗标准

超额达标20%

2015年油耗标准

超额达标10%

达到2015年

油耗标准

乘用车

轻自动车

乘用车

轻自动车

乘用车

轻自动车

购置税

全免

全免

减免80%

减免60%

重量税

全免

全免

减免75%

减免50%

汽车税

减免75%

减免75%

不减免

减免50%

不减免

不减免

3.示范推广政策

2009年,经济产业省提出“BEV/PHEV城市”倡议,在18个地区建设电动车运行示范区,由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电动车推广计划,试图由点带面的推动BEV/PHEV的全免普及。具体实施从促进汽车租赁、城市出租车普及、城市公交运输、电池租赁服务和政府用车等方面入手,在政府采购和公共领域率先推广电动汽车的优先使用。

4. 其他配套支持政策

日本《下一代汽车战略2015》还特别从稀有金属资源、汽车价值链、电力和信息网络连接、新型城市建设等方面强调了资源和系统的重要性,在部分领域提出明确要求和政策措施。

(三) 德国

德国联邦政府与2007年通过了《综合能源与气候计划》,将电动交通工具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并在该计划的实施报告中明确提出需要制定德国在电动交通工具领域的发展规划。因此,在这个背景条件下,德国经济与能源部,德国交通、建筑和城乡事务部,德国环境、自然与核安全部,德国教育与研究部协同有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探讨电动交通工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2009年8月颁布了《国家电动交通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

德国设立的“国家电动汽车平台”(NPE)第二份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三大阶段。

(1)2010-2014年为市场准备阶段,重点是研发和开展项目;
(2)2015-2017年为市场推广阶段,重点是电动汽车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市场推广;
(3)2018-2020年时规模化市场形成阶段,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发展。

1. 研发支持政策

为了实现《国家电动交通发展计划》,德国设立了一系列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项目,由国家电动汽车平台组织实施,政府提供经费。

2. 税收支持政策

德国政府规定在2011年5月到2015年12月购买的新电动车,可免10年保有税;
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之间构面的,可免5年保有税。

3. 示范推广政策

等过电动汽车示范推广项目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推广新能源汽车,还包括以探索建立新型电动化交通体系为目标,研发如何建设好满足日常用量需求的交通网络与基础设施。

第七章 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 政策风险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在技术上、运行经济上、基础设施上还存在着产业化发展的瓶颈,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支持,达到营造市场环境,推动电动汽车的商业发展的目标。一般政府政策包含四个阶段,示范宣传——政府主导的批量需求——大批量生产——国家逐渐淡出。而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现在政府还在密集出台扶持政策来推动新嫩远汽车产业的发展。首先是研发环节,设立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吸收汽车企业、电池制造企业与研发单位组建共同的研发平台,形成政策与经济集合模式,集中财力、物力加快技术研发速度。这方面我国做的比较成功。第二是销售环节,借鉴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的通用做法,建立一套完整的税收补贴政策,免收养路费、购置税、进口税和燃油税。这方面,美国,日本等国的例子很多,我国近年也推出了较多相关政策,但并不完善,且只在相关城市中试行,发展到全国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第三是使用环节,制定配套优惠政策措施,包括武昌提供停车场地、发行正式营运牌证、提供充电基础设施等,促进电动汽车的消费与使用环境。而我国现阶段充电桩仍然很那满足新能源汽车日常运行的需求。

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购置成本依旧较高,且整个产业还在起步阶段,配套设施不完善,消费者购买积极性不高,其推广非常依赖政策支持。

第二节 技术风险

目前来说,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总体上与国外接近,但部分核心技术任然缺乏。企业入门门槛较高,厂商必须具备TS16949认证,且产品轻量化水平不高,性价比又是不明显,品牌溢价能力较低,产品竞争力不乐观。此外,电池所需高端材料商依赖进口,在控制器基础硬件、芯片、IGBT和信号处理放大部件等核心关键零部件方面自主化能力不强。

另外,锂电池的技术进展也较为缓慢,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也是一大问题。雪佛VOLT、菲斯克等领先厂商都发生过碰撞后电池起火事故,这为消费者接受电动车直接蒙上了阴影,也为产业的发展招致质疑声。

第三节 市场风险

201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我国销售新能源汽车7.48万辆,同比增长3.2倍,尽管如此,新能源汽车在我国汽车总销量中的占比仍然很低,仅有0.32%,市场占有率非常低。现阶段,我国消费者可能已经接受了新能源这一概念,环保意识也逐渐加强,然而,因为充电时间长、配套设施不完善、售后服务、维修等问题困扰着消费者们,导致大部分消费者仍处于观望阶段,要解决以上问题,形成完整的经济链,消除消费者的顾虑,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需要要很长一段时间,投资难以立刻获得回报。

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篇5

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方案

2009年3月,国家颁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的必经之路。2008年以来从“十城千辆”到“十三城试点”,目前增加至25个试点城市,再到行业振兴规划,新能源汽车政策支持力度超出了预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发展良机。

一、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一)概念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别产品。

电动汽车即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全部或部分以电机驱动车轮行使,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各种车辆。一般把新能源汽车中的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统一归为电动汽车。鉴于电动汽车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也是目前行业的热点所在,因此,本篇中的新能源汽车将主要论述电动汽车。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从“十五”时期开始实施汽车科技规划,形成了以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系统、动力蓄电池及其管理系统三种共性技术为“三横”的电动汽车研发格局。共计2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3000多名科技人员直接参加了新能源汽车专项研发。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取得明显进展。到2010年,我国已形成约1800项专利,并开发出了多款电动汽车样车。目前,共有近100个型号的各类电动汽车获得机动车新产品公告,其中,比亚迪、奇瑞、长安等企业的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纯电动汽车已上市。电动汽车在我国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目前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湖南、湖北、广东等省市均出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三)行业发展前景

全球着名汽车咨询公司CSM 在发布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及展望》中,对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进行了中期预测:到 2015 年,中国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乘用车 (不包括非道路用车和商用车) 产销量将超过100,000 台,占整个中国乘用车市场的1%左右。其中,纯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将维持在20,000台左右的水平。

根据瑞士信贷的《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研究报告》,电动汽车在未来的二十年将是成长最快的行业。据他们预测,到2030 年,电动汽车的销售额将增长至4万亿,电池销售额将增长至1万亿,增量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至少增长万亿。至2015 年,全球将有%的交通工具以电为动力,并有超过150 亿的补贴。到2030 年,这一数字还将上升%。混合电动车2030 年将由目前%的比例上升到%。锂离子电池市场预计将增长到超过1000亿美元。考虑到巨大的发展机会和锂离子电池成本高的特点,预计大型锂离子电池市场的规模将大大增长,20年内可达到1000 亿美元。随着成本价格的降低,市场需求量将比市场规模更快增长。

二、深圳地区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

(一)行业发展情况

深圳是全国25个发展清洁汽车试点城市之一,较早探索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早在1999年第一届高交会,就成功签约“复合电动环保汽车项目”,并成立了深圳明华环保汽车有限公司;
之后,我国首家规模化生产汽车动力电池的专业公司——深圳市雷天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时,由深圳市政府、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雷天绿色电动源(深圳)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国家863计划锂动力电池研究开发中心也宣告成立。

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市现已涌现比亚迪、五洲龙、陆地方舟等整车企业,其研发新能源汽车整车规模与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深圳市已有850辆混合动力公交大巴、300台LNG动力大巴、10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运行。

(二)深圳地区主要企业介绍

1.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比亚迪司自1995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从事电池的研究和生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比亚迪已发展成为包含IT、汽车和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集团企业,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湖南、浙江等地区建有十一大工业园,总面积将近1700万平方米,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全球员工总人数2010年已超过20万人。目前比亚迪镍电池、手机锂电池和手机按键出货量全球第一,并稳居全球第一大的充电电池生产商。2002年在香港上市,2011年在深圳上市。

目前,汽车是比亚迪的核心业务,占整个集团收入的50%多,现已建成规模庞大的产业基地,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已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动汽车方面,凭借比亚迪良好的电池优势,成功研发了电动汽车铁电池技术,铁电池较其他电池具有成本低、无污染、可循环使用等独特优势,目前该电池技术已成功用于在比亚迪推出的K9、e6和F3DM三款电动汽车,其中,K9纯电动客户,将完全使用铁电池为动力,并在车顶辅以太阳能电池,续航能力为250公里,完全可以满足城市交通需要,目前该款汽车已下线,并将于今年在长沙、深圳、韶关陆续推出;
e6纯电动轿车目前已被深圳市政府采购用于出租车,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续驶里程最长的纯电动汽车;
F3DM双模电动车采用电动车系统和混合动力系统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可充电、可加油的多种能量补充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双动力混合系统,成为世界上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车系统,该款车已于2008年12月15日推向市场,销量良好。可见,比亚迪电动汽车获得较大成功,部分指标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企业在发展传统燃油汽车的同时,将大力推进电动汽车的发展,积极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致力成为电动汽车的领导者。

2.深圳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

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环保客车为主、集汽车配件贸易和汽车钢板弹簧制造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工业城,始建于1987年。公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集底盘、焊装、涂装、总装、检测于一体的U型客车生产流水作业线及1000多台(套)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设计年生产客车能力达5000辆。公司现有员工800人,其中汽车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0多名。

公司以“五洲龙”牌客车为主导产品,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多达150多个品种、车长范围6~18米的欧Ⅱ以上排放柴油客车、清洁燃料客车、混合动力电动客车等产品体系,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近二十个省市以及香港、澳门地区,还远销美国、智利、沙特、伊朗、多哥等国家。

五洲龙公司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发展环保客车的定位,励志成为中国最大的环保客车生产工厂。从2001年开始,五年多来公司总共投资了近亿元进行混合动力客车研发,仅用一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2台混合动力样车,并通过了广东省经贸委、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新产品技术鉴定,整车性能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即节能25%以上,达到欧Ⅲ以上排放标准。2003年公司混合动力项目被列入深圳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2004年获得科技部创新基金扶持,2005年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获高新技术项目认定。混合动力客车研发项目获得了十几项专利,研制的产品在全国第二次客车大赛上获得两项最佳环保客车奖。2005年11月,公司混合动力客车项目被纳入国家“863”高科技计划,同时在深圳龙岗大规模投入正式的商业化营运。2005年底,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出口澳门,开创了国内混合动力大巴出口的先河。2006年初,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通过了国家指定的型式认证(型式试验),并全部符合公告技术要求。2006年3月,公司与美国一家上市公司签订协议,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开始售往美国,并逐步在墨西哥、秘鲁、印度、厄瓜多等地推广。

2010年3月中旬,在北京举行的“2009 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上,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以其自主研发的混合动力客车获得了“中国十大科技创新新能源企业”和“中国节能减排领先产品”两项大奖。这还只是对五洲龙自主创新的其中奖励之一。为了适应市场及研发的需求,五洲龙公司加大了自主创新的研发投入力度,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深圳五洲龙新能源汽车研究所,以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为满足科研和生产需要,投资近6000 万动工兴建高12 层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大楼正在拔地而起。

作为深圳市唯一一家生产新能源大客车的企业,五洲龙公司将成为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第25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新能源客车供应的主力企业,到时将投放2000多台新能源客车在深圳公交市场运营。

经过市区政府的大力协调,2010年五洲龙公司将向深圳公交市场提供410辆新能源公交车辆,到2011年底,将提供2000辆。

3.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

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属于高科技高成长性企业,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特种电动汽车及其驱动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公司凭借国内外股东背景和高等院所的资源优势及自身的核心技术开发出的“陆地方舟”系列智能交流电动车,以交流变频电机驱动和采用先进的智能DSP交流变频控制系统为核心技术研制,是国内外同类产品中起点最高、配置最先进、性能最优越的环保电动车,独特的技术实现了“低速恒转矩,高速恒功率”的运转。

目前公司已生产出公安巡逻、旅游、观光、环卫、医疗救护、物流货运等多种车型,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外市场,并获得用户的青睐。

(三)深圳地区电动汽车政策环境

1.广东省新能源汽车政策

2010年3月19日,广东省正式印发了《广东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据该计划,2015年,广东要初步建立适应电动汽车发展要求的配套设施网络、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形成电动汽车地方性标准规范,实现电动汽车在城市公交系统的规模应用,电动轿车开始走入家庭,形成2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综合生产能力,争取全省电动汽车销售量占新车销售总量的3%到5%,产量占汽车总产量5%左右。

2010年初,广东省和南方电网公司签署了《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和广东电网,则和广东各市签署了《2010年加快推进电网建设目标责任书》。据广东省和南方电网签署的合作协议,南方电网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优化布局、分步实施、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快规划建设和运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并将其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先安排资金和计划;
争取在2012年前,初步建成满足广东省新能源汽车试点示和区域应用要求、与广东省新能源汽车发展总体工作部署相协调的充电设施。广东省则尽快研究制定支持充电设施建设及运营的有关政策,并协调省直各部门和各地政府开通绿色通道,加快办理项目规划、用地、环保、核准等手续,做好充电设施建设协调等相关服务。

2020年,广东将建设成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和技术水平均进入国际前列的世界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2、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政策情况

2009年12月市政府发布《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根据规划,计划到2012年,示范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34000辆,深圳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达到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例突破1%。通过示范推广方案的实施,率先在全国建成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先导城市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推动深圳建设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深圳市副市长唐杰表示,“十二五”期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全力打造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预计该基地总投资将达到500亿元至600亿元,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至15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实现电动汽车整车产能20万辆至30万辆,电池、电控和电机等新核心零部件拥有30万辆以上的整车配套能力,基地年总产值达到800亿元以上。为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需要,深圳供电局制订了《深圳市2010-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规划》,全力支持深圳市电动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参与政府充电电价的制定,提出了电动汽车充电价格建议,广东省物价局于2009年12月23日批复了有关电价,为充电设施的正式运营管理奠定基础,目前正在加紧增加充电站的建设。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汽车补贴试点工作。2010年7月6日深圳率先出台深圳地区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该新能源补贴政策,是在原有国家补贴基础上再加码,即在对双模电动车追加地方补贴3万元,而对纯电动汽车追加补贴6万元。此前,根据国家四部委发布的补贴标准,动力电池组能量确定的国家电动汽车补贴标准(满足要求者按3000元/千瓦时给予补贴)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补贴5万元/辆、纯电动乘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辆。照此计算,在深圳购买新能源电动汽车,可以获得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双重补贴,补贴金额最高可达12万元。这个补贴金额已经相当于目前国内车市上主流中级车型的价格。深圳地方政策的补贴款项将直接补贴给车企,再由车企在销售时降价返还给消费者。

三、新能源汽车行业营销建议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将引导全球汽车行业的革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有力推动,电动汽车行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前景看好。

(一)积极营销行业相关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

根据瑞士信贷等相关机构研究,电动汽车在未来二十年将是成长最快的行业,其销售额将达万亿级,并可带动电池及充电设施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这是一个可以诞生巨人级企业的行业,也是一个可带动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壮大的行业。深圳地区的电动车企业已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广东省和深圳市相关优惠政策的扶持下,有望进一步扩大竞争优势,走出行业领跑者,并带动一批企业快速成长。在此背景下,我行积极营销电动车行业相关企业,从开户,结算入手,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再逐步引导、发掘和满足其其他金融需求,伴其成长,分享行业和企业快速成长所创造的价值。

(二)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满足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

目前深圳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综合实力较强的整车制造企业,如比亚迪、五洲龙;
二是规模稍小的整车制造企业,如陆地方舟;
三是为整车企业提供配套的中小型企业。

1.对综合实力较强、已具备一定竞争优势的整车制造企业,要着重从整体授信入手,充分满足其项目融资、流动资金和贸易融资等方面的需求,可采用信用、免保证金等较为宽松的担保要求。

2.对规模稍小的整车制造企业和为整车企业提供配套的中小型企业,要着重从流动资金贷款、小企业简式信贷、供应链融资、票据业务方面入手,并可要求提供抵押、质押、保证金等方式办理信贷业务。

(三)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层次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快速发展的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必将产生大量新的金融需求,不同银行对这些需求响应的及时性和满足的充分性,将决定其在这一前景良好行业中的市场地位。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同业竞争情况,加强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层次和竞争力。

(四)关注行业发展趋势,调整服务和风险控制策略

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新兴行业,目前还处于摸索前行阶段,技术发展存在多样性,尚无统一标准。如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技术核心,被称为电动汽车的心脏。但电池技术不同于传统发动机,属于封闭式专利技术独自研发生产。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选择与专业电池商合作开发,或者直接利用电池商生产的电池,例如深圳的电池制造企业雷天动力为国内外多家汽车制造商提供专业电池,而其本身并不直接生产电动汽车;
比亚迪最早是做电池起家,凭借良好的电池技术,才开始研发生产电动汽车。但电池技术的发展存在多样性,无论是锂电池、镍电池、铁电池等,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且各有有缺点,但没有一种是绝对优势地位。镍氢电池的技术最为成熟,已经是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最佳选择,但不能满足纯电动汽车的要求;
锂离子电池是当前呼声最高的动力电池“明星”、纯电动汽车的“不二人选”;
长远来看,氢燃料电池将成为动力电池的终极选择,但目前尚处于研发中,面临许多世界性难题。技术发展的多样性和淘汰的残酷性,要求我们密切关注技术发展方向,一旦市场选择明朗化,紧跟市场选择,立即调整服务和风险控制策略,扶优汰劣。

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篇6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

系 另别:经济管理系

专 业:
工商管理

小组成员:
杨锦刚、吴宏寿、文U壮、周玉宝、

段光旭、杨得昆

2016年 6月 26日

第 1 部分 行业研究定义 1

1.1相关概念 1

1.2竞争情报 3

1.3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 7

1.4行业研究报告的特点 . 8

第 2 部分 行业研究的主要程序 9

第 3 部分 部分行业研究的工具方法 12

3.1PEST 分析法 12

3.2波特五力分析模 . 16

3.3SWOT分析 16

3.4波士顿分析模 19

3.5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选择 20

第 4 部分 行业研究报告构成 21

4.1行业概况 21

4.2行业环境 25

4.3产品状况 27

4.4行业状况 30

4.5趋势对策 30

第 5 部分 行业研究注意事项 31

5.1 图表数据 32

5.2内容详情 35

第 1 部分 行业研究定义

1.1 相关概念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 (或使用常 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 ,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 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 新技术、新结构的 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等。

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Blade Electric Vehicles , BEV是一种采用单一蓄 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 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 通过电 池向电动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行驶。

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HEV)是指驱动系统由 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联合组成的车辆, 车辆的行驶功 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单独或多个驱动系共同提 供。因各个组成部件、布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动力汽车有 多种形式。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 FCEV是利用

氢气和空气中的氧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在燃料电池中经电化学反应产 生的电能作为主要动力源驱动的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实质上是纯 电动汽车的一种, 主要区别在于动力电池的工作原理不同。

一般来说, 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电化学反应所需的 还原剂一般采用氢气, 氧化剂则采用氧气, 因此最早开发的燃料电池 电动汽车多是直接采用氢燃料, 氢气的储存可采用液化氢、 压缩氢气 或金属氢化物储氢等形式。

氢发动机汽车

氢发动机汽车是以氢发动机为动力源的汽车。

一般发动机使用的 燃料是柴油或汽油, 氢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是气体氢。

氢发动机汽车是 一种真正实现零排放的交通工具, 排放出的是纯净水, 其具有无污染、 零排放、储量丰富等优势。

其他新能源汽车

其他新能源汽车包括使用超级电容器、 飞轮等高效储能器的汽车。

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插 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常规混合动力汽车被划分为 节能汽车。

1.2竞争情报

2009年 2月份,财政部、科技部发出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 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中提到, 对使用铅酸电池和使用 镍氢电池、 锂离子电池两类的混合动力汽车进行补贴, 最高补贴额分 别为 8万元/辆和 42万元/辆。而 2010年6月发布的新能源车补贴以 电池容量为确定补贴的唯一指标, 铅酸电池完全被否定。

前期的新能 源车定义中包括铅酸电池的项目, 而此次明确补贴的动力电池不包括 铅酸电池。而且作为混合动力主力的镍氢电池也将很少补贴。可见, 在政策层面,锂离子动力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最大的获益对象。

市场战已经提前打响,为了占有北京市场,下半年北汽将提供 1000 辆新能源汽车供市民试驾。政策落地后,上汽、北汽、比亚迪 将在一线城市开始正面较量,届时插电混动车型将全面进入市场。

7 月的北京,酷热逼人。酷热并没有影响北京车市的火爆,个人 普通小客车配置指标申请和确认延期的高达 220 万个,比上期增加 19 万。不过,本期北京新能源汽车申请人数比上期减少近三成。

《中 国企业报》记者致电小客车指标调控管理办公室获悉, “现在购买新 能源汽车的中签率达到 100%。”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政府再度打出“组合拳” ,在实行政 府采购,减免购置税之后,政策再度发力。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 。《意见》明确指出,各 地区要执行国家统一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 不得采取制定地方推广

目录。

私人购买门槛降低

“此次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推 动作用,在政策导向上,政府已经做得十分周全,剩下就看企业争不 争气,能不能造出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新能源汽车?” 汽车专家钟师对 记者表示。

在行业专家看来, 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并不落后于其他国家, 特 别是电池技术。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不只是充电 难,而是私人市场没有打开。

从中汽协发布的上半年产销数据来看, 新能源汽车生产 20692 辆, 销售 20477 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2.3 倍和 2.2 倍,产销量虽然已 超过上年全年销量,看似表面华丽的数据,但对比传统乘用车 1168 万的销量,新能源汽车占比不足 0.2%。在“十城千辆”黯然收场之 后, 2015年实现 50 万产销目标已经进入关键时期。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 宣布了 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决定, 政策利好直指私人消 费终端。以上汽电动车 e50 为例,在近 10万元补贴基础上,再减免 约 1.1 万元的购置税,费用总计大概 13 万元。比亚迪秦减免 1.8 万 元,江淮甚至跌入 10 万元以下,这无疑降低了私人购买的门槛。

破除地方保护的藩篱

在刺激终端消费的同时, 政府把惩治的重点指向了制约新能源汽 车多年的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一直是制约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坚冰, 此次国家政 策的出台为新能源汽车扫清了路障。

”上汽新能源汽车相关人士指出。

地方将实行与国家一致的补贴政策, 对比较开放的上海、 深圳等 一线城市, 尤其是北京市场影响最大。

北京市公布的两期享受地方补 贴企业仅有 6家,共有 7款车型,特别是插电式混动并不享受地方补 贴政策,这也一直是外界争论的焦点。

“此次政策撕开了口子,北京 将会成为北汽、 上汽和比亚迪必争之地。

”北京一家比亚迪 4S 店经理 对记者表示。

由于地方补贴的限制, 北京市场成为了上汽荣威插电混动 550 的 “心病”,也是比亚迪秦久攻不下的山头。据上述人员透露:
“比亚迪 秦到店后,由于没有地方补贴几乎成为了摆设, 看着就痛心。实际上, 混合动力车型的潜在买家多于纯电动汽车,市场应该也是这样。

正如预期的一样,上海、深圳等地区比亚迪秦和荣威插电混动 550已经供不应求。“现在上海这边还有 1000辆荣威插电混动 550 的 订单没有交出,如果政策落地,那么我们将第一时间在北京市场铺货, 产能是我们目前解决的首要问题。

”上汽新能源相关人士介绍。

市场战已经提前打响,为了占有北京市场,下半年北汽将提供

1000 辆新能源汽车供市民试驾。政策落地后,上汽、北汽、比亚迪

将在一线城市开始正面较量,届时插电混动车型将全面进入市场

更多的搅局者闯入市场

随着政策利好的不断加码, 外界看来新能源汽车将迎来政策上的 春天,但是并非所有的新能源汽车都能获得补贴, 广受追捧的特斯拉 电动跑车再入“冷宫” 。据工信部副部长苏波称,目前财政补贴主要 针对国内企业,不支持特斯拉等国外车企。

然而,政策冷遇并没有阻止国外新能源汽车在华布局。

特别是之 前中德两国制定的充电标准统一, 为宝马、 大众等品牌在华发展提供 了便利。

据悉,今年 9月份宝马 i3 将在中国上市,预售价为 45 万元。纵 观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 高端新能源汽车由特斯拉和宝马 i 系把 控,华晨宝马之诺又在抢占租赁市场。此外,互联网公司对新能源汽 车的“蛋糕”也在虎视眈眈。

按照工信部的说法, 任何企业只要符合准入条件都可获得新能源 汽车生产牌照,特别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运营 服务。此事说明了业内一直传闻政府将为互联网企业提供两个新能源 汽车生产牌照并非空穴来风。

之前,雷军在 IT 领导峰会上透露小米正与某车企研制小米纯电 动汽车,近日又有消息传出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在上海签署 “互联网 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可以预见,互联网已经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领

域,随着政策和市场的逐渐打开, 未来这个领域将会涌入更多的搅局 者。

1.3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 通过对特定行业的长期跟 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 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 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 助客户深入的了解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 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

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包括行业 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 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行业研究报告是指券商对整个行业的综合报告, 在行业研究报告 中,券商会关注一大批的与行业相关的个股, 对于中小投资者有着指 导作用,一方面可以了解整个行业的具体情况, 另一方面可以知道关 注哪些具体的个股。

准确来说是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深入分析, 全面客观 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进出口 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 以及行业重点企业的产销运营分析, 并根据各 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 与预测。帮助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 出正确投资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 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 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行业分析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 5个方面:

行业概况

行业环境

产业状况

企业状况

趋势对策

行业的界定/分 类

产业政策

行业内主要产

品产销情况

行业集中情况

市场发展趋势

行业规模/结构

产业管理体质

主要销售模式

行业内企业特 征及需求

技术发展趋势

行业进出口状 况

投资状况

市场需求

领先企业研究

国家发展规划

国外同行业现 状

技术替代

细分市场

关键成功因素

体质改革计划

行业发展特点

原材料状况

企业发展对策

1.4行业研究报告的特点

行业环境分析:行业环境是对企业影响最直接、 作用最大的外部

环境。

行业结构分析:
行业结构分析主要涉及到行业的资本结构、 市场 结构等内容。

一般来说, 主要是行业进入障碍和行业内竞争程度的分 析。

行业市场分析:
主要内容涉及行业市场需求的性质、 要求及其发 展变化,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的分销通路模式、销售方式等。

行业组织分析:
主要研究行业对企业生存状况的要求及现实反映, 主 要内容有:企业内的关联性,行业内专业化、一体化程度,规模经济 水平,组织变化状况等。

行业成长性分析:
是指分析行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和发展方向。

当 然,这些内容还只是常规分析中的一部分,而在这些分析中,还有不 少一般内容和特定内容。例如,在行业 分析中,一般应动态地进行 行业生命周期的分析, 尤其是结合行业周期的变化来看公司市场销售 趋势与价值的变动。

纵深研究, 行业研究分为一般性研究和专业性研究、 浅表性研究 和纵深研究,只有进行纵深研究才能真正发现公司的价值形成和来源 构成。进行行业的纵深研究, 必须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基 础研究和实证分析。例如, 不同行业间的技术传递和转移过程,是直 接关系到不同行业的兴衰和转化的过程,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就是 纵深研究的范围。

第 2 部分 行业研究的主要程序

1.确定行业分析任务:



2.从行业研究分析的5个维度进行分析:



行业的界定

产业政策

行业内主要产

行业集中状况

市场发展趋势

行业规模

行业管理体制

品产销情况

行业内企业特

技术发展趋势

进出口状况

投资状况

主要销售模式

征及需求

国家发展规划

同行业现状

技术替代

市场需求

领先企业研究

体制改革计划

行业发展特点

原材料情况

细分市场

关键成功因素

行业发展趋势

3.行业研究的资料收集与整理:

自有数据库

网络、新闻等

对专业人士的调查

•手资料,通过调

查整理的资料

二手资料,别人的 研究成果

资料来



4.行业研究分析总结:


投资机会

未来发展趋势

市场供需情况

产业竞争格局

推荐访问:新能源 疫情 汽车行业 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困难及政策建议 疫情影响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及政策建议 疫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