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数学教学随笔10篇

时间:2023-07-02 10:55:05 浏览量:

数学教学随笔人教版新教材与老教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特别是留下了大量空白,由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在计算法则的呈现这一块,就不像老教材一样,呈现完整的计算法则,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随笔10篇,供大家参考。

数学教学随笔10篇

数学教学随笔篇1

人教版新教材与老教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特别是留下了大量空白,由学生自由发挥。比如在计算法则的呈现这一块,就不像老教材一样,呈现完整的计算法则,过去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识记,还曾花过不少时间让学生去记忆,不过作用似乎不是很大。新教材上不再有完整的规律、法则什么的,而是留下空间,让学生自主总结。

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每每碰到这样的内容,因为教材上没有呈现完整的内容,所以只要求学生能大致表述出意思就行,至于完整的数学叙述方法我很少告诉学生,学生也少有机会能进行完整的叙述。

可本学期教学到四年级,第一个单元就出现了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如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数的大小比较,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等。这些内容教材上虽然没有完整的叙述,但在读教材的过程中,我感觉这方面已经有所改变,尽管各种叙述还不完整,但已经开始出现通过小精灵的对话有所表示,这种表示比过去丰富了很多。教学中感觉到了教材上的些许变化,教学方式相应也要做些转变:由过去不注重规律、法则的描述到开始逐步关注。可一旦把这一内容作为一个要点以后,问题出现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毕竟荒废了三年了,现在只能从头开始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数学知识的能力,近一周的教学每每碰到这样的内容,我都不放过一次机会,可效果非常不理想。就拿比较简单的大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说吧,按理说这个方法是比较容易总结出来的,可孩子们弄了半天,也只能说出大概的意思,要是放在以前,肯定就会到此为此,可如今我只能代学生总结。这两天我感觉到课上为了能让总结顺利些,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不少的暗示,代替学生思考。总结的效果虽然有所改观,但我又感觉到课堂上少了些什么。

每次在碰到类似问题是我的心情都是矛盾的:一方面想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语言表述,即总结:另一方面,只要学生能自主掌握方法,至于如何表达,并不重要。其实这种矛盾的心情已经持续了三年,新教材淡化这方面的要求,按理说不需要照以前的方法,要学生进行专业描述,但如果这样,我又感觉到学生的数学语言训练会不到位,特别是组织数学语言的能力得不到训练,这样会不会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产生影响?

数学教学随笔篇2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数学教学随笔篇3

一、全面备课——用好教材

(1)备知识体系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对教材深入研究,反复琢磨,充分发挥教材所隐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导向作用。要想发挥教材隐含的知识体系和内 在的导向作用谈何容易,所以备课要备知识体系,提高备课的高度。

如在讲概率与统计这部分知识之前,我就先拿出了高等数学里的概率与数理统计,(可以在百度里直接输入你要查找的知识名称即可)对事件的直观意义,有限等可能概型,一类无限等可能概型,概率的公理化,条件概率等一些数学概念再学习,这些知识也许在我们的课堂中不可能用上,可是它可以大大缩短我们一些不必要的讲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我们讲解某个问题时,想了一大堆语言描述和讲解,绕了一大圈,就是说不到点子上,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先不说,学生也越听越糊涂。相反,如果我们对知识的内含和外延已有所了解,那么恰当的语言描述只需一两句即可。所以,我们只有在备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体系有所解,再去看教材,才能真正领会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内在的导向作用,有的放矢。

(2)备教材

教材是纲,是我们教学的蓝本,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自己必须自己直接与课本对话而不要急于去找现成的教案。

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这节课,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是以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的:一野外考察小组为了安全迅速通过一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的路线铺垫了若干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教材设计了五个小问题: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3,请利用图象对1,2作出直观解释。接下来教材编排的做一做是给出了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让学生写出函数表达式,并完成表格。教材的最后设计了一道小综合试题。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反复琢磨教材的编排意图,就会发现其中所隐含的知识体系:实际问题文字语言表达——转化——数学关系式表达式——转化——函数图象表达——转化——数学表格表达——转化——实际问题文字语言描述,这样我们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统一美。这正是教材编排的高妙之所在。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71页C组试题的编排,第一题,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而第四题又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这正是教材编排的内在导向作用,如果不进行钻研,我们就可能会就题论题,很难发现这些内在的知识体系。

(3)查阅相关的辅助资料

二、大胆质疑——超越教材

可以说数学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智慧的缩影,也是教育部门高瞻远瞩的产物,但教材毕竟是“昨天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性,它不可能及时反应今天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大胆的质疑和拓展,要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

九年级下册课本第41页习题第二题: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S,试作出S随A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关于自变量A的取值范围,在去年的教课书上是A大于等于零,当时我们就对此展开了争论,有的认为只要是整式,在一般情况下都应带上等号,而也有的认为当等于零时正方形不存在,虽然数学式子有意义但讨论没有生活实际意义。最后,我们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要服务于生活实际,大胆的作出决断,把等号去掉。今年的教课书一发下来,我就迫不及待的查看,结果发现,在新的教课书上,已经把等号去掉了。

三、学会倾听——扩展自己的知识视角

对于我们所选用的练习题,我相信,大多数我们大家都独立完成并做正确,我们只是在遇到了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才去交流和探讨,但是我认为,即使你做相当好,也十分有必要听听同事们不同的看法。在处理某个问题时,你侧重了这方面的知识,我侧重这那方面的知识,而他则侧重了另一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样的交流是十分珍贵的,它会大大减少了我们教师多年来思维定势的教学,同时也使我们的思路更加广阔,同学们也会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感到新奇,这样我们的数学课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基于这样的`思考,平时我非常注重教研组内的合作交流,并虚心倾听,另外我也注意到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倾听大家的看法,在网上我参与了初中数学教师沙龙和初中北师大版教师沙龙的讨论与交流。

交流让你产生灵感,倾听让你快速成长

如九年级下册第32页,有一块如图所示的四边形空地,求此空地的面积?这个问题极其简单,它的基本作法是把这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然后作高,利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求出高的值,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而我们老师大都侧重于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的运算,思维定势在这一种解法上。这时,我就在组内提出这样的疑问,“处理图形问题的两大基本手段是分割与重组,我们用分割的方法可以完成了此题,难道就不能用重组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我们的热烈讨论中,另外一种新型的解法逐渐浮出了水面: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后重新组合,可组合成一个等腰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后来我们把这个疑问放到了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十分热烈。这样的数学课,学生参与性强也乐于去学习,学生收获的是一种数学方法,锻炼的则是一种数学思考,这远比数学知识本身重要的多。

四、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在反思中成长

在刚来求实的时候,我最怕同事们来听课,不用说是领导了,我更怕同事们听了课,什么也不说?我心里会想是不是对我的课不满意,会不会说些什么。可是到了三年级时,我发现我的这个恐惧心里已悄然消失了。

上学期杨老师听了我四五节课,可以说每节课杨老师都进行了“狠批”,但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不高兴和恐惧,反而我都会认真的倾听和反思,并及时整理我的这种反思。杨老师每次听完课,对我批评指导之后,我就感觉到自己又进步了很多,脑海里所留下的却是对杨老师的敬重和感激。

五、精心听课——提升教学本领

到许昌和焦作听课回来后,我就在反思本上写下这样两句话:听优质课听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听同事的课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和本领。听省里面的优质课,我们要认真领会他们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对深度与广度的把握,它侧重于听,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所沉淀下来的便是形成的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我们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每个人都有但又都不会完全一样。而听同事们的课,我们应反复琢磨,他对问题的处理手段,以及他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并积极的想方法帮其完善,他侧重于合作共嬴的积极心态。只有这样积极心态,我们才能从同事身上学到真本领。()我经常听我们三年级几个老师的课,每一次都会有很大收获。

如刘老师那节课,对于课本中的一道例题,她让学生说出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某一点的生活实际意义,这是我备课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当时我只简但的认为是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点而已。孙老师喜欢对课本例习题进行变式和拓展,九年级下册“最大面积是多少”这节课中的做一做:原题: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它的上半部分是半圆,下半部分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为15米,当X等于多少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此时,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变式:若把材料总长15改为A,则矩形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拓展:有L为长的钢材,要做成如图所示的窗框,问小矩形的长宽之比多少时,窗户的 采光性最好?窗户面积是多少?曹老师善于对解题方法和知识的系统性进行归纳和整理,条理性很强,学生听起来非常清析。王老师善于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这样学生先感知概念,然后再给出概念,学生理解自然而又深刻,这符合由感知到理解的新课程理念。

我的以上反思,只是我本人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看法而已,或者说是我现阶段的一种教学理念,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批评扶正,谢谢大家初中数学教学随笔教育教学随笔教学随笔

数学教学随笔篇4

作为一位初三数学教师,在面对中考的压力时,现将作业总结如下:

一学期来,自己担任初三两个班的数学教育,在教育期间仔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教导作业,广泛涉猎各种常识,不断前进自己的事务水平,充沛自己的脑筋,构成比较完好的常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育民主,教育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前进,然后不断前进自己的教育水平缓思维觉悟,并顺畅完结教育教育使命。

一、要前进教育质量,要害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作业

⑴课前预备:备好课。仔细研讨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维、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要点与难点,把握常识的逻辑,能游刃有余,知道应补偿哪些材料,怎样才干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常识技术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求、办法、习气,学习新常识或许会有哪些困难,采纳相应的防备办法。考虑教法,处理怎么把已把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含怎么组织教材、怎么组织每节课的活动。

⑵讲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讲堂教育,重视全体学生,留意信息反应,调集学生的有意留意,使其坚持相对稳定性,一同,激起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发明杰出的讲堂气氛,讲堂言语简洁明了,战胜了曾经重复的缺点,讲堂发问面向全体学生,留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爱好,讲堂上讲练

初三总温习是重要的教育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进程,也是全面前进学生文明本质,打开学生思维才干,培育学生剖析问题处理问题才干的“收成时节”,是学生持续学习和参加作业的预备阶段,让学生满载着本质教育的丰盛果实完毕义务教育。

二、总温习作业面向全体学生

详细做法是:

㈠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常识的产生进程,常识之间的纵横联络,对问题的答复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加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非有必要清楚。

强化学生板演效果,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时机体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供给反应信息,如露出常识上的欠缺,可补偿讲课中的缺少,一同,学生板演中呈现的优异解题办法,为教师供给向学生学习的杰出时机;其他也可以培育学生胆略,培育学生独立考虑才干,促进回忆。

㈡重视学生解题中的过错剖析。

在总温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呈现过错是不可避免,教师针对过错进行体系剖析是重要的,首要可以经过过错来发现教育中的缺少,然后采纳办法进行弥补;过错从一个特定视点提示了学生把握常识的进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常识不断测验的效果,教师仔细总结,可以成为学生常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会处理问题中的探究、调试进程,这对学生才干的培育会产生有利影响。

首要,应防备过错的产生,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常识的把握情况,查询中发现:

⑴字面了解水平。

⑵联络的了解水平。

⑶发明性水平。

其次,在温习进程中,发问是重要温习手法,关于学生过错的答复,要剖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解说,这样可以使用不和常识稳固正面常识。

最终,课后的讲评要捉住典型加以评述。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前进,只讲不评,操练往往走过场。结合,安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担负

三、捉住学生心思,营建杰出的教与学环境

中考竞赛局势的严峻。由此带来的各种压力,使学生的“厌学”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分都强。不论优生和学困生,他们的学习都是被迫型的。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能动性没有调集起来,咱们教师的作业怎样尽力也没用,这就迫使咱们去研讨学生的心思,找出合适学生心思特征的教法。

我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并确认咱们作业的要点和作业办法:优生---拓宽;中等生---狠抓;学困生---教导。优生有较好的思维习气,上课前咱们先把问题安置给他们,让他们自已先研讨,前进他们自己处理问题的才干,上课时则选用评论式教育办法,让他们舒展自己的见地,然后教师加以概括总结,并进行深化、类比和前进,从高、严、难三个方面要求他们;中等生是一个大的集体,在一般班是学习的干流,上课时咱们以他们为主,力求在讲堂上消化一切的常识点,作业和操练题也以根底题为主,强化训练,普遍前进。关于差生,咱们本着前进一个算一个的心思,用爱心从思维上感染他们,用耐性从学习上帮忙他们,在讲堂上编出让这部分学生可以完结的标题,力求使他们每节课有事可做,每节课有收成,调集他们学习活跃性。

数学是一门比较笼统的学科,要坚持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必要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比方给学生及时的教导;给留意力不会集的学生及时的提示;给有好的解法的学生及时表彰;给失掉决心的学生及时的心思安慰;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各种才干的培育和发挥潜能的时机。只要教师与学生有充沛满足的情感沟通,才干在教育中在一种愉悦、竞赛、协作的环境下完结。

四、加强对教材的研讨,营建讲堂教育高效益

施行本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讲堂教育,大面积前进教育质量的要害是每节课的高效益。中考要制胜,有必要从初一开端抓起,打好根底很重要,当然初三温习的后期作业也十分重要,要在有限的两个月时刻里,把六本书〈WWW..COM〉温习好,不讲技巧,不讲办法,不拿出有用的办法肯定是不可的。所以在后一阶段,我很考究“精讲”这一环,校园给咱们的教育时刻与其他学科相同,时刻紧,使命重,要做到“精讲”,对教师来讲,要求是十分高的。咱们留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规则的消化;留意针对学生的常识缺点和疑难问题作要点叙述;留意新旧常识、新题旧题的比照,把杂乱笼统的问题作连接处理;留意解题办法的延伸,探究处理的规则;留意一题多解的研讨和条件多变的问题的抵挡办法;留意赋有考虑性的新问题,与学生一同探究研讨。

“练”这一环也是咱们后一阶段的作业要点,基本上确保每节课有30分钟以上的操练时刻,而操练题有必要是经过咱们精雕细啄的、与中考挨近的、有代表性的标题:了解概念、稳固定理的根底题;运用常识的才干题;一题多解的思维题;易犯错的常见题;归纳剖析的前进题等等。经过一系列的强化操练,学生的解题精确度,应变才干,及技术会有很大的前进。

中考是一场硬仗,要打好这场硬仗,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咱们只要不断去面对、去处理客观存在的问题,实在遵从教育教育的政策就事,集体才智+个人尽力=必定能成功。

这学期现已过完了,回忆自己的教育,尽管做了许多作业,但也存在许多缺少,函数温习时讲的比较体系,但学生仍是说很多不了解,最终也没补偿讲。在往后的作业中再把作业做细些。让每个学生都了解透。

数学教学随笔篇5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从网上听取优秀教师讲课案例,本来是上一节枯燥的数学课,却让她用优美自然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境界。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带着兴趣设置问题导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也可以最大效率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备课不能只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这样才能做到备课与上课不分家,从而能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节课。

数学教学随笔篇6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课堂状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突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对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如在以前听过的许多公开课中,经常会看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和欣悦的心情从事学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本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设置数学问题,提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要从问题开始

教学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与灵魂,思维来自疑问与惊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个不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如在对数的教学中引入千古之迷辛追女尸,提出疑问:为什么科学家算出辛追死于2200年前?又如在学习指数当时,引入细胞分裂现象。这些实际问题都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谓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真是深有体会啊!

二、要在重点和难点处设置问题

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这要教师在其中设置一些问题或有趣的情节,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

三、在教材易于出错的地方设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学生易错。让学生尝试去“碰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期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设问题于课堂的结尾

有人说:一堂好课也应设问题而终,使其完而未完、余味无穷。在课堂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的问题,这样不仅使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这就是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教学就是一种艺术,过程就是曲折的,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把自己最好的艺术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创造自己的艺术品!

数学教学随笔篇7

导学案的使用已经上了轨道,在实施中,我对导学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认为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下面是我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说来与大家共勉。

1:导学案的使用,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用导学案教学教师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建构。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自己完成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导学案的基本思路是:复习回顾——设问导读——自学检测——巩固练习、拓展练习。学生在这个流程中要努力做到:

第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过程有层次地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

第二,自学时,用笔标出疑难点,并将问题写在导学案相应的知识版块处,以便于老师的学情调查和在课堂上合作学习。第三,所有同学必须要解决学案中的基础部分,完成自学检测,然后可以做提高题。

2: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把握课中和课后的知识生成

知识的生成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知识是学习的对象,知识的生成则是一种能力,对于学生而言,掌握知识固然重要,但举一反三学会知识的生成更为重要。

课堂因激扬生命而美丽,教学因问题生成而精彩。课堂要想不断有动态生成的精彩,就需要有高质量的预设。另外,动态生成的课堂,必须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这不但要求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师生、生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的空间里展开心灵对话,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在教师的点拨、追问下,在同伴的点评质疑中,才会有新的创造、新的生成。课堂时间毕竟有限,针对同一个话题学生之间产生对抗质疑,虽然许多问题可以在对抗质疑中解决,但还是有某些难题可能得不到最佳解决方案,应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集体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表意见,寻求最佳答案。从中培养综合性、创新性思维方法。

数学教学随笔篇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操作学具的时候,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涨,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也在平时的操作中有效形成,显而易见,学具操作的实效性也就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慢慢形成。

(一)学具的使用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一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通过学具教学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学具的使用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学具的使用,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指出,通过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

(三)学具的使用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对应、集合的思想,估测意识以及分析、综合、转化、归纳、类比等基本思考方法,这些都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金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教学随笔篇9

一、全面备课——用好教材

(1)备知识体系

在我们课堂教学中,要对教材深入研究,反复琢磨,充分发挥教材所隐含的知识体系和内在的导向作用。要想发挥教材隐含的知识体系和内 在的导向作用谈何容易,所以备课要备知识体系,提高备课的高度。

如在讲概率与统计这部分知识之前,我就先拿出了高等数学里的概率与数理统计,(可以在百度里直接输入你要查找的知识名称即可)对事件的直观意义,有限等可能概型,一类无限等可能概型,概率的公理化,条件概率等一些数学概念再学习,这些知识也许在我们的课堂中不可能用上,可是它可以大大缩短我们一些不必要的讲解。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在我们讲解某个问题时,想了一大堆语言描述和讲解,绕了一大圈,就是说不到点子上,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先不说,学生也越听越糊涂。相反,如果我们对知识的内含和外延已有所了解,那么恰当的语言描述只需一两句即可。所以,我们只有在备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体系有所解,再去看教材,才能真正领会到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内在的导向作用,有的放矢。

(2)备教材

教材是纲,是我们教学的蓝本,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自己必须自己直接与课本对话而不要急于去找现成的教案。

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这节课,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是以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的:一野外考察小组为了安全迅速通过一片湿地,他们沿着前进的路线铺垫了若干木板,构筑成一条临时通道,从而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让学生解释其中的道理。教材设计了几个小问题:

1、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P,P是S的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3、请利用图象对1,2作出直观解释。接下来教材编排的做一做是给出了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让学生写出函数表达式,并完成表格。教材的最后设计了一道小综合试题。

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反复琢磨教材的编排意图,就会发现其中所隐含的知识体系:实际问题文字语言表达——转化——数学关系式表达式——转化——函数图象表达——转化——数学表格表达——转化——实际问题文字语言描述,这样我们不仅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统一美。这正是教材编排的高妙之所在。

再如九年级上册第71页C组试题的编排,第一题,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而第四题又体现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这正是教材编排的内在导向作用,如果不进行钻研,我们就可能会就题论题,很难发现这些内在的知识体系。

(3)查阅相关的辅助资料

二、大胆质疑——超越教材

可以说数学教材是众多教育专家智慧的缩影,也是教育部门高瞻远瞩的产物,但教材毕竟是“昨天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性,它不可能及时反应今天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要大胆的质疑和拓展,要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超越教材。

九年级下册课本第41页习题第二题: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面积为S,试作出S随A的变化而变化的图象。关于自变量A的取值范围,在去年的教课书上是A大于等于零,当时我们就对此展开了争论,有的认为只要是整式,在一般情况下都应带上等号,而也有的认为当等于零时正方形不存在,虽然数学式子有意义但讨论没有生活实际意义。最后,我们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要服务于生活实际,大胆的作出决断,把等号去掉。今年的教课书一发下来,我就迫不及待的查看,结果发现,在新的教课书上,已经把等号去掉了。

三、学会倾听——扩展自己的知识视角

对于我们所选用的练习题,我相信,大多数我们大家都独立完成并做正确,我们只是在遇到了有疑问或不理解的地方才去交流和探讨,但是我认为,即使你做相当好,也十分有必要听听同事们不同的看法。在处理某个问题时,你侧重了这方面的知识,我侧重这那方面的知识,而他则侧重了另一方面的知识,所以这样的交流是十分珍贵的,它会大大减少了我们教师多年来思维定势的教学,同时也使我们的思路更加广阔,同学们也会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感到新奇,这样我们的数学课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基于这样的思考,平时我非常注重教研组内的合作交流,并虚心倾听,另外我也注意到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倾听大家的看法,在网上我参与了初中数学教师沙龙和初中北师大版教师沙龙的讨论与交流。

交流让你产生灵感,倾听让你快速成长。如九年级下册第32页,有一块如图所示的四边形空地,求此空地的面积?这个问题极其简单,它的基本作法是把这个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然后作高,利用三角函数或勾股定理求出高的值,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求得。而我们老师大都侧重于三角函数及勾股定理的运算,思维定势在这一种解法上。这时,我就在组内提出这样的疑问,“处理图形问题的两大基本手段是分割与重组,我们用分割的方法可以完成了此题,难道就不能用重组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在我们的热烈讨论中,另外一种新型的解法逐渐浮出了水面:把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后重新组合,可组合成一个等腰梯形,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后来我们把这个疑问放到了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十分热烈。这样的数学课,学生参与性强也乐于去学习,学生收获的是一种数学方法,锻炼的则是一种数学思考,这远比数学知识本身重要的多。

四、虚心接受批评和指导——在反思中成长

在刚来求实的时候,我最怕同事们来听课,不用说是领导了,我更怕同事们听了课,什么也不说?我心里会想是不是对我的课不满意,会不会说些什么。可是到了三年级时,我发现我的这个恐惧心里已悄然消失了。

上学期杨老师听了我四五节课,可以说每节课杨老师都进行了“狠批”,但我的心里没有任何不高兴和恐惧,反而我都会认真的倾听和反思,并及时整理我的这种反思。杨老师每次听完课,对我批评指导之后,我就感觉到自己又进步了很多,脑海里所留下的却是对杨老师的敬重和感激。

五、精心听课——提升教学本领

到许昌和焦作听课回来后,我就在反思本上写下这样两句话:听优质课听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听同事的课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和本领。听省里面的优质课,我们要认真领会他们对教材的处理,以及对深度与广度的把握,它侧重于听,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里所沉淀下来的便是形成的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也是我们自己独特的教育理念,每个人都有但又都不会完全一样。而听同事们的课,我们应反复琢磨,他对问题的处理手段,以及他对教材知识的拓展,并积极的想方法帮其完善,他侧重于合作共嬴的积极心态。只有这样积极心态,我们才能从同事身上学到真本领。()我经常听我们三年级几个老师的课,每一次都会有很大收获。

如刘老师那节课,对于课本中的一道例题,她让学生说出反比例函数图象上某一点的生活实际意义,这是我备课的时候所没有想到的,当时我只简但的认为是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点而已。孙老师喜欢对课本例习题进行变式和拓展,九年级下册“最大面积是多少”这节课中的做一做:原题: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它的上半部分是半圆,下半部分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为15米,当X等于多少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此时,窗户的面积是多少?变式:若把材料总长15改为A,则矩形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拓展:有L为长的钢材,要做成如图所示的窗框,问小矩形的长宽之比多少时,窗户的 采光性最好?窗户面积是多少?曹老师善于对解题方法和知识的系统性进行归纳和整理,条理性很强,学生听起来非常清析。王老师善于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这样学生先感知概念,然后再给出概念,学生理解自然而又深刻,这符合由感知到理解的新课程理念。

数学教学随笔篇10

如果把向南走1公里记为+1,把向北走1公里记为—1,对—1求绝对值,结果就成了向南走了1公里?!显然这里是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都是相对数,不是绝对数,所以相对数求绝对值后得到的应是无符号的数,而不是正数。所以,无符号的数不只是一个零,应该还有其他的无符号数!

所以有,—1=+1=1,这里1不是正数,而是与0一样的无符号数!

关于无符号数的可能的计算方法:

如果把三个女性记为—3,把四个男性记为+4,问:一共有几个人,计算方法是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加,也就是7个人。如果问男女差是多少,计算方法是相对数相加,是+1。

如果把向南走1公里记为+1,把向北走2公里记为—2,问:一共走了多少公里,计算方法是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加,也就是3公里。如果问相对走了多少公里,计算方法是相对数相加,是—1。

如果把向零上的`10度记为+10,把零下5度记为—5,问:一共上下差多少度,计算方法是两个数的绝对值相加,也就是15度。如果问温的和是多少度,计算方法就是相对数相加,是+5。

如果题中没有说什么是正,如:邮递员送信先向南10米,再向北5米,做题前必须写:记什么为正,一般不用写另一个,因为不是正就是负,知道一个就行了。

所以对于绝对值的概念也是有争议的。有人并不认为绝对值就一定是正数。这说明数学也是在不断发展之中的。而我们的见到的数学只是历史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之一,没有影响到正常的学习。

绝对值为无符号数

当阴阳平衡的时候,事物既不表现出阴,也不表现出阳,也就是零的状态(零的确代表着无,其实也代表着平衡,(—1)+(+1)=0,这不就是平衡嘛!)。所以,所谓(—1)+(+3)=+2,其意思是阴阳的不平衡,阳比阴多两个,所以是+2。而所谓(+1)+(—3)=—2,道理是一样的,只是这时阴占了多数,阴比阳多了两个。

男女、雌雄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三个男性(+3)加两个女性(—2)就不平衡,所以也就有了(+3)+(—2)=+1,男性比女性多出一个来。电荷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上的电荷就会不平衡,玻璃棒也就会表现出电性。比如说(0)—(—2)=+2,也就是在平衡下减去阴,结果就为阳了,这里就是+2。

那么绝对值是什么呢?绝对值就是无符号的数。比如说三个人,我们不说男性,也不说女性,我们只说人,那么我们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显然不可以用符号来表示,这里的3只可以是无符号的数,假如我们记为3(注意,这里的3与+3是不同的,+3是有符号的数,而3是无符号的数)。这样,当我们问,三个男性(假设记为+3)加三个女性(假设记为—3),一共有几个人的时候,我们就必须用绝对值相加,也就是+3+—3=6,也就是六个人。这里的6就是无符号数。如果按照以往的数学观念,我们把这里的6理解为正数就不对了,因为这样就变成了六个男性了。

推荐访问:数学教学 随笔 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100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二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数学教学随笔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随笔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六年级数学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