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实施(完整)

时间:2022-08-14 15:1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实施(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实施(完整)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的实施5篇

第1篇: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的实施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机遇。当然,随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又会遇到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不感兴趣,甚至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政治课上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教学的效益之低可想而知。这种状况的形成固然有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的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法陈旧单一,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因此要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采取各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情境

新课程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新课程模块建立在了生活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情境在形式上活跃课堂气氛的功能,更应注意情境的内容必须来自生活,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价值规律》一课时,我受《老汉杀鸡》漫画的启示进行了《蛋市》情境创设,我让一名同学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成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成买鸡蛋的,模拟蛋市交易,要求“老板”根据“蛋市”供求关系的变化和鸡蛋价格的变动及时作出是扩大规模多养鸡多生蛋以赚取利润还是杀鸡以减少损失的决策,并要求大家对“老板”的决策进行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次决策都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议双方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书上的知识。由于这种情境贴近生活,并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浓厚的兴趣支配下,每个同学都不自觉地成了课堂的主体,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2、时事简评

新课程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的统一,时政教育不仅与高中思想政治课互相补充,而是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在对高三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我最喜欢的选修课”调查中发现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时事点评”这门课感兴趣,这使我意识到加强时政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兴趣的重要途径,并且在时政教育中学生主体作用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我结合高三政治课堂教学特点,在每节政治课开始的前五分钟进行“时事简评”,让同学们对近年来发生的时事进行简要评述。例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军很快攻占巴格达,不久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也被捉,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不少同学的震惊。于是我便要求大家关注事态的发展,并要求同学们做好准备对伊拉克战争进行简评。上课了,几位同学拿着事先准备好的讲稿轮流上台发言。使我感到惊喜的是他们能用国际关系的理论来阐述伊拉克战争的必然性,而不是简单的情况通报或情绪发泄,也有同学试着从国家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美伊冲突的原因,甚至有同学指出了这场战争对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借鉴意义。他们的发言都不长,分析也算不上精辟,但看得出事先都经过了精心准备,这个准备过程必然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必然会随着这样的思考而不断得到提高。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发言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文精神和爱国情感,这种精神和情感又岂是仅凭教师的单纯灌输就能培养得起来的呢?这样的课堂教学不正符合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发展性”原则吗?

3、组织讨论

讨论教学方法已被广泛使用,它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养成探究学习习惯,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能适当组织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讨论,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二哲学《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课时,我有意识地组织了一次关于价值取向的讨论。我让同学们在课前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形成观点,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上课了,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分组讨论,很快,持相同或相近观点的同学集聚在了一起,几个讨论小组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他们在小组内通过讨论把各自的思想迅速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本小组的鲜明观点。十五分钟后,科代表作为主持人宣布全班讨论开始,各小组分别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陈述了他们各自的观点,然后大家开始对这些观点进行讨论。有趣的是大家讨论的焦点并不是拜金主义或享乐主义价值取向,而是一个小组提出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样一个观点。为什么这个观点会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讨论热情?我想,正是因为这个观点就来自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并且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给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带来的困惑,因此必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讨论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去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讨论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不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仅仅把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的话,书本上的知识就会变成死的教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纯粹是应试的需要,那么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从何谈起呢?

4、开展研究性学习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和研究性学习课进行有效的整合。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多次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了研究性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高一经济常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一课的时候,我发现许多同学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并不了解,所以他们对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性和如何走现代农业之路等知识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我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我让学生按自愿原则分成几个课题小组,让他们围绕家乡农业发展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有的小组以《家乡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为课题,有的小组以《家乡农业资源利用状况研究及对策》为课题,也有的小组利用有同学家长开面粉厂的有利条件,确立了《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这样的课题。因为当时正值入冬,加上这些课题在短期内不可能研究出象样的成果来,所以我就决定让他们利用放假的时间进行调查研究,详细记录研究过程,在第二年国庆节期间完成研究课题,然后在课堂上展示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评价。结果在第二年讲授高二哲学常识《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一课时,我要求各课题小组展示成果。以《小麦的生产、加工与市场》为研究课题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从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到对小麦进行加工的各个环节,一直到小麦、面粉市场行情变化及其对小麦生产、加工的影响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并且还对农村小面粉厂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使我备感兴奋,因为同学们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坚持完成课题研究学习任务并取得良好结果,说明学生一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就会迸发出强烈的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极高的创造热情。当然,由于研究学习的时间太长以及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他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都不尽人意,然而与他们的研究过程比起来,研究结果是否理想就反而不重要了,因为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获得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可能获得的能力,这将对他们今后终身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许这才是我们新的课堂教学取得的最大收获吧。

二、合理组织,及时引导,正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

伴随着学生兴趣的提高和主体意识的增强,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怎么办?学生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解决,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要解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正确发挥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营造氛围要适度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但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因此,我们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蛋市》情境教学中,当“老板”发现鸡蛋价格下跌时,突然大喊一声“杀!”,并且做了一个夸张的下砍动作,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随即就有不少男生学做下砍动作,并准备喊“杀!”,见此情形我赶紧叫停,用眼神制止了这些同学,同时引导大家回到主题。我想,阻止他们肯定会扫了他们的兴,但如果不阻止,这次情境教学就可能失败,并且会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我们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因势利导要及时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主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导者。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要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要对他们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状态作出迅速、准确的判断,当发现他们的思维方法或思想方向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否则课堂教学效益就会降低,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例如在我前面提到的《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讨论教学中,前15分钟小组讨论时,我就到各个小组了解了他们的观点,并简要地作了些指导。当全班讨论开始后,大家对“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是无意义的”这个观点的讨论渐趋激烈,有同学尝试着从理论上驳斥它,但持赞同意见的同学不断用事实讲话:“中午放学我把一辆倒在地上的自行车扶起来时,车主却责怪我推翻了他的车,你说我这不是活该吗?早知如此我就不管闲事了”,“你帮助别人却不图回报,这不是鼓励小人吗?”,结果,反对者的声音越来越小,大家开始不断诉说他们在生活中所听到遇到的“利他而无回报的活动”,讨论学习逐渐变成了“诉苦大会”。我一直在旁边听他们讨论,一来是被讨论的内容所吸引,二来也想借此机会听听他们的心声,但是当听到一个同学说“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时,我意识到这次讨论教学失败了,因为这句原本正确的话竟然通过讨论被理解成了“雷锋过时了”。我赶紧以讨论者的身份发言,试图扭转大家的思想,但是没等我说几句,下课铃响了。尽管我后来又精心准备了一堂课,继续讨论这一问题,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一次不成功的讨论课的教训却是深刻的:个人情感体验或观点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会产生集体认同的放大效应,如果当错误的情感或观点有可能被放大而我们却没有及时因势利导的话,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背离我们的教育教学目标。

先进的理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落实和发展,我们高中政治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勇于做政治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第2篇: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的实施

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培养初探

作者:杨作生[1];

作者机构:[1]甘肃省酒泉中学,735000;

来源:读书文摘(中)

ISSN:1671-7724

年:2019

卷:000

期:003

页码:1-1

页数:1

中图分类:G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想政治课;情境体验;体验教学;探究性学习

摘要: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成为各个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主要目标。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情境体验、体验式教学、探究性学习等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第3篇: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的实施

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养


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4年12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对2004年开始实行的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此次修订其中有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凝练核心素养,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必须注重挖掘学科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的核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高中生的思想品质,培?B高中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新人。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逐渐发生变化,师生之间的平等性关系逐渐得以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逐渐得到加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上,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分配好授课时间,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来独立思考和探究。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多给学生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来看待社会问题。

  例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各种消费观念,明确影响各类消费观念产生的原因,并让学生认识到正确的消费观念是什么,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科学、理智地消费。这样,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的时间被压缩,增加了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时间,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地思考,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检验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站在引导者的角度带领学生深入学习,既可以让学生获得具有本学科特点的学业成就和思维方式,突出思想政治学科在课程育人价值观方面的独特作用,从而推动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立足时代发展开展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高中生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技能、学科思维与观念,以及在分析情境、发现问题、确认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的品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出更加充分的准备,根据每节课的知识点,搜集近期发生的与之相关的素材,在课堂上作为案例,让学生展开分析与讨论。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与社会发展的接轨,教师也需要注意在教学中合理应用多种新型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够感受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成长为高素质人才。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教师可以根据近几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召开过程中人大代表在会议上的表现、大会的流程等内容,搜集一些适合高中生讨论,与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案例,作为教学实例供学生讨论。这样,教师立足于时代发展开展思想政治教学,可以让了解到更多与时代发展相关的信息,学会合理运用所学内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教会学生常用的政治、经济、哲学理论知识,还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提升思辨能力,合理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提问的形式来激发学生思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给出更加合理的答案。在学生发言之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帮助学生找出思维方式上存在的漏洞,并和其他同学一起展开讨论,给出更加完善的答案。在完成一阶段的教学之后,可以针对某一问题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见解,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需要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加投入、快乐地完成政治学习。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走进社会,针对某一社会现象,开展调研活动,将搜集上来的数据利用政治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突出课程的核心素养,可以从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立足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三方面入手,引导高中生认识到思想政治学科在自己人生价值理念上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第4篇: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的实施

核心素养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
作者:朱庆宏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20年第09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提高学生对课本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以课本为辅助,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做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但当前教学中仍存在较多问题,要想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必须对当前教学状况做出分析,并加强创新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做好准备。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专注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还需要为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常识。这就是导致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偏大,而理论知识过多,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理解知识,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因此,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教师不能被课本中的理论牵着走,而是需要改善教学现状,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政治思想成熟的关键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趋于成熟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内,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思想成熟的关键。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教学,学生能够加强自身的分析能力,对政治事物的分析,不再停留于单纯的感情思考,更多的是全方面理性思考。而这种全方面的理性思考正是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终目标。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为国家发展挖掘人才

        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是中学阶段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较为活跃,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希望,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国家稳定发展的后备力量。只有培养起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5篇: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的实施

核心素养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

回顾:课程改革的旅程
政治化(以阶级斗争为纲)——常识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活化(以人为本)
常识化,注重内容目标的多元结构和应用价值,如初中按照素质构成的多元性分类实施,高中则淡化学科体系,力求理论常识化。
生活化,就是强调内容目标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生活主题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的思路从生活化到素养化。
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依照统一规范,依循既定六大部分的顺序,梳理修订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思路。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一脉相承的坚守
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
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课程的学科特点;
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具有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整合方式;
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的德育功能。
课程的综合性特质,有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传统的基因,是论证一切问题的基础。
基本理念:与时俱进的追求
包括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
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题,以建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主线。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每个素养要素都是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整合。用核心素养来呈现课程目标,既包含三个维度,又关注三维目标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课程结构
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生活政治生活——政治与法治+社会活动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哲学与文化+社会活动
选修:6个模块——3个模块(经济与生活、法律与生活、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是简化(课时);
二是重构(社会活动);
三是统筹(必修与选修1);
四是规定动作(法治教育、社会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课程内容思想政治课
学科内容-核心素养-课程内容
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必修1、2、3,选修1、2
课程形态:以核心素养为轴,统整三组集合必修一:社会发展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为线索,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帮助学生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人类社会的历程;
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修二:政治与法治
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框架,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必修三:哲学与文化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包括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
阐释社会生活、个人成长中的价值判断、行为选择和文化自信的意义;
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基础。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框架分析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为支撑总框架之“四维”:以四个素养要素为一以贯之的红线;
红线穿珠,涉及四个全面,五个建设,五大发展理念等具体内容。
必修一讲原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为主题,以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为主线,以树立理想信念为主旨。
必修二讲焦点: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为主题,以三者统一为框架,以坚定政治立场和方向为主旨。

必修三讲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题,以四大观点为主导,以确立三观为主旨。
五、学业质量标准
指学生在完成本阶段、本学科学业时,应该具备的体现核心素养的学业水平;
基于课程实施的测量尺度,应与课程目标直接关联;
是学业成就的质量标准,应提供学习课程内容的基准——标准有下限;
是能够对接高考测试的评价依据,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是教育质量比较的关键指标——标准无上限。
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导教案与评价、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教材编写的依据。研制理念:以核心素养为源
基于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提炼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及其水平把握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及其学业要求撰写学业质量标准;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形成测试评价标准。
学科核心素养的把握与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是源与水的关系。
操作规范:以核心素养为魂
挑战:有关内容的表达是否够清晰;
有关水平差异的特征是否易辨识,有关素养指向是否可操作,取决于呈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规范方式。
原理:以核心素养的表现为支点,以课程目标的阐述为起点,这是呈现学业质量标准的理论框架。
操作:紧扣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依循课程目标的表达顺序,参照每个素养要素的水平划分,依次结合相应的课程内容,分四个水平描述,这是建立规范方式的陈述框架。学科核心素养与呈现学业质量标准的规范,是魂与体的关系。
六、实施建议
结构的变化:教案与评价建议合一;
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单列。焦点的变化: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
核心素养水平及学业质量标准的测试。
重心的变化:简化通识性阐述,直面本课程实施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关键问题。
关键抓手:打造活动型学科课程
活动型学科课程,就是学科课程的内容采取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包括社会活动,被称为课程内容活动化,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叫做活动设计内容化。
就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修订而言,它是实现以发展核心素养来主导课程实施的关键抓手。
这也是最具争议的变化。操作难度太大。“非驴非马”之辨

推荐访问:社团活动 政治课 素养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实施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社团活动的实施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