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南北关系(范文推荐)

时间:2022-07-21 17:1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南北关系(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南北关系(范文推荐)

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南北关系4篇

【篇1】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南北关系

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

1、解释+核心理论: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和的生产和分配规律。其核心理论是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西方经济学是以个别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学说。其核心理论是均衡价格理论。

2、在生活中的运用:

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之间的关系。如价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的循环等,重在于解释资本主义的剥削。

西方经济学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如(1)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利润;
(2)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消费上以获得更大满足;
(3)单个生产者的产量、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3、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政治经济学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是以个别经济单位和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

(2)研究角度不同:

政治经济学从社会生产的大范围宏观把握;

西方经济学从个别的小角度微观分析。

(3)研究方法不同: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总量研究方法、哲学研究方法等;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个凉研究方法、实证法、基本假设法等。

(4)研究目的不同:

政治经济学为无产阶级的觉醒和无产阶级斗争提供理论依据;

西方经济学为解释经济行为、为发展生产和经济合理运转、维护资本阶级利益提供依据和保障;

(5)成果的应用不同:

在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应用范围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应用广泛。

(6)前提假设不同:

在政治经济学的假设中,理性人只有资本家;

在西方经济学的假设中,所有个体都作为理性人而存在。

4、联系:虽然二者存在很大差异,但它们同属经济学范畴,所有它们并不是相互孤立存在的。

(1)二者拥有共同的起源——古典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因果古典经济学的抽象演绎性,而这也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重要特征。

(3)都承认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存在着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普通的经济规律。

(4)都重视生产力理论。

(5)都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

5、缺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于侧重经济本质的揭示、过于侧重经济规律的研究,从而导致忽视市场经济具体运行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过于侧重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过于侧重对单纯资源配置的研究,从而导致忽视人与人之间经济活动的关系、忽视揭示经济发展的本质。

6、优点:

政治经济学揭示了经济运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微观经济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生活的世界,如房价为什么这么高、飞机票为什么可以根据预定时间打折;
可以让人们更加精明的参与经济,如工资收入和分配等。

【篇2】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南北关系

政治经济学

一 简答题

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P25

答:(1)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效率。它通常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2)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整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生产的使用价值就多,但价值总量是不变的,而耗费在单个商品上的劳动量就会减少,因而价值量就会变小。由此可以看出,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起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渡,最初发生在原始社会的后期,当时商品处于萌芽状态,是以简单个别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存在,即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的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剩余的产品也就增多了,相应的交换的范围也扩大了。即一种商品不仅仅是表现在一种商品上,而是一系列的商品上;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公认的一般等价物逐渐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直接充当物物交换的媒介,即一切的商品都统一的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
特别是第二次社会分工后,商品交换的范围越来越广,就要求一般的等价物固定在某一件商品上,于是就产生了货币,即一种贵金属如黄金白银等。

货币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用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3、剩余价值产生的原理

剩余价值就是雇用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劳动时间总是要超过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只要资本家把雇用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之上,那么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就会超过劳动力价值,资本家就能从雇用工人身上榨取到剩余价值。

4、资本积累和企业扩大的基本途径

把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使用,或者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剩余价值到资本的转化过程就是资本的积累过程。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的源泉。

5.产业资本正常顺利循环的条件。P92

答:产业资本要连续的循环,三种循环形态要统一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和三种职能形式的继起性,决定了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态同时并存,统一的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业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6、固定资本损耗类型与补偿

固定资本的磨损类型包括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固定资本的有形磨损同资本的物质形态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人们能看得见,机器的使用就会产生这种损耗;
无形磨损是指机器设备在有效的使用期内同物质磨损无关的价值贬值,他只能让人们精神感受得到,实物形态上表现不出来,故又称精神磨损。资本家为了弥补这种损失,便千方百计地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加速固定资本的周转,力求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把固定资本的投资收回。

7、土地价格的决定与实质。P157

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土地收益即地租的资本化,地租是指经济地租,即土地总收益扣除总

成本的余额。

8.垄断组织形式演变的过程。P162

(1)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瓜分销售市场建立的垄断同盟。

(2)辛迪加: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建立的垄断同盟。

(3)托拉斯:由许多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大垄断企业。

(4)康采恩:以实力最雄厚的大垄断企业为核心而形成的多部门的垄断集团。

9、垄断的形成为什么不能消除竞争P165

答:(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垄断的出现并没有也不可能消灭商品经济,竞争规律

必然存在并起作用。

(2)任何垄断都无法达到“纯粹的垄断”的地步,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并存,垄断企业

与“局外企业”并存是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现象。

(3)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并赋予竞争新的特点。

10、金融寡头的统治方式。P168

答:(1)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参与制”来进行的,就是金融寡头通 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的股票对企业实行控制的一种制度,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孙公司,形成金字塔控制结构。

(2)金融寡头对社会领域的操纵,主要是通过“人事联合”的方式实现其社会政治上的统

治。

1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答:目标: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健全和完善公司制度,使以规范的股份制为典型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同时,还要坚定不移地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要深化对国有垄断行业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以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率。

任务:第一,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以塑造清晰的国有产权主体,切实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国有股份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控制内部人控制问题。第三,要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对国有经济的分类改革,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与结构。第四,为国有企业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2、宏观调控的目标。

答:基本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平衡,还有若干具体目标。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增长包括:一是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
二是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

充分就业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之外,所有愿意接受各种现行

工资的人都能找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充分就业。二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都按其愿意接受的价格,全部用于生产的一种经济状态,即所有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

定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分为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自主平衡与被动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备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1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方式及目的。

答:(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即“双松”) 。主要是针对总需求严重不足的

情况,以加大政策力度的手段来拉动经济复苏,增加就业。

(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双紧”) 。主要是针对严重的需求膨胀和通货

膨胀实行的政策。

(3)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即松货币和紧财政)。紧的财政政策用于抑制总需求

膨胀,防止通货膨胀,而松的货币政策用于保证对企业的必要的信贷资金供给,以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4)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即紧货币和松财政)。

紧的货币政策用于防止通货

膨胀,松的财政政策则通过政府对基础设施或基础产业的重点投资来进行结构调整以实现结构平衡。

14、如何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

主要是指通过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和使用的不同方式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及其效果,它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

15、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体制转变的关系。

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体制转变之间的关系,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转变并获得很好的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制度变迁是有效的,或者说体制转变本身具有“制度适应性”特征。

2)、体制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保障和前提,它意味着一种引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形成、启动和运转。

3)、体制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难度大、设计的面广,其中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完善可以说是基点。

二 辨析题

1、商品与劳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P21

答: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是指人类劳动创造出来的社会产品,包括用

于生产消耗和生活消费的全部物质资料。

二者区别:商品:1、用于交换;
2、有价值;
3、属于历史范畴。劳动产品:1、不用于

交换;
2、无价值;
3、永恒范畴。

二者联系:商品:1、二者都是劳动产品;
2、二者都有使用价值;
3、二者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相互转化!辨析: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在没用于交换前只能为劳动产品,此时不具有价值 商品为不一定为有用物品但必然为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为有用物品,劳动产品必须经过交换才为商品。

2.商品价值的社会属性。P22

答: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一种劳动都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所以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看起来是物与物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1)价值的质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不意味着无论何时都形成价值,只有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2)商品的等价交换本质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劳动交换,因而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3)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

3.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P25

答: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或效率;
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一是商品价值总量。劳动生产率时对商品价值量的影响和决定:

①对商品使用价值量的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
反之,则越少;
劳动生产率与这一劳动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②对商品价值总量的决定和影响:无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在同一时间内,同一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③对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和影响: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
反之,则越大;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这一劳动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因为流通是商品所有者相互关系的总和,倘若离开流通,商品所有者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接触,就只能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也就是说,资本家如果不把货币投入流通领域,既不买也不卖,而是把货币储藏起来,那么无论存储多少年,也绝不会产生剩余价值的,因此,剩余价值的产生,货币转化为资本,既不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5.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与社会资本总额的关系。P74

答:第一,资本积聚会使社会资本总额增大,而资本集中则不会增大社会资本的总额,

它只是改变社会资本总额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第二,资本积聚的增长受到社会财富(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绝对增长数额的限制,所以它的增长比较缓慢;
而资本集中则不存在这种限制,因而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资本。

二者的联系在于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资本积聚使个别资本总额增大,竞争实力增强, 因而会加速资本的集中;
另一方面,资本集中使个别资本总额和积累规模迅速增大;
反过来 ,又会加快资本的积聚。两者共同促使资本积累不断增大,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

6、理解资本的分类的不同依据

7、股票价格的特点。P147

答: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借以证明其股份数额并取得股息的凭证。具有以下特点:

①不可回兑性。股票被股东认购后,股东不能退股兑回本金;
②风险性。股东购买股票,必须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债务责任。如果公司亏损或破产,股东就会承担相应的风险;
③流通性。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可以作为买卖对象被转让,也可作为抵押物。

9股份制社会属性的理解。P215

答:股份制是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他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把分散的资本集中起来,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股份制企业的治理结构比较合理,既有利于保证经营者的充分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又有利于保证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保证所有者的利益不受侵害,而且它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下都可以实行,应该大力发展。

11.开放经济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P343

答:一国经济运行是否平稳、顺利,很大程度上由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社会总供求关系所决定。社会总供求关系相互适应,处于平衡状态,是宏观经济运行顺利的基本表现。但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不同于封闭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因为开放经济的主要方面表现为国家间的商品(或服务)流动和资本流动,即商品的进出口和资本的流入流出,这两方面存在着密切相关、互为补充的关系:贸易收支产生的失衡需要国际资本产生方向相反的流动予以平衡;
资本流出流入量出现差额,也需要在贸易收支上安排方向相反的差额予以弥补。

(1)国际收支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商品的进出口会通过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来表现。而国际收支平衡的基本依据是社会总供求关系平衡的要求。

(2)国际收支平衡对经济的影响:国际收支失衡会给一国经济带来严重影响,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国际收支平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均衡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经济均衡决定了其对内经济的均衡发展,而国际收支的平衡决定了其对外经济的均衡发展。

(3)国际收支平衡与经济结构:在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是影响进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和优化程度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产业结构也是影响国际收支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1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389

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显著的区别。

(1)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但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概念。一般而言,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2)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经济质量意识,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似乎更强调量的扩展。虽然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一切经济增长都能带来经济发展。

(3)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内涵,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容易激发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

三辨析题

1.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关系。P73

答:(1)反映或表现生产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

从价值方面看,资本是有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有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就叫资本有机构成。

(2)资本价值构成由技术构成决定,并随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而变化。但这种变化只是近似的。因为生产资料使用量的增长往往与其价值量的下降并存;
而劳动力价值一般并不与生产资料价值发生同等比例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价值构成总是慢于技术构成的提高速度。

(3)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化并不都是由技术构成的变化引起的;
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和企业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的生产条件不同。

2、

3.产业资本循环的基本原理,对企业资本运作的意义。P87

答:(一)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1) 产业资本是指投入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

(2)资本循环就是指: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了增殖,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3)产业资本运动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生产资本和职能是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结合,生产剩余价值;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出售,收回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4)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5)资本要保存和增殖自己的价值,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循环。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一种职能形式上的资本,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原来的出发点。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是它的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二)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1)产业资本循环要连续不断地进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上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B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态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通过对资本循环的分析,深化了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本质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阶级关系,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特定的阶级关系。第二,资本还是一种运动,是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资本只有在不断地运动中,才能不断地增殖。所以,资本只能理解为一种不停的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三)对企业资本运转的要求

一是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缩短生产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二是充分掌握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规律,采用现代化手段,搞好市场营销,缩短流通时间,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三是合理分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分别加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4.平均利润的理论及其对发展市场经济的启示。P130

答:(1)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在商品按价值出售的条件下,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同,使各个生产部门的利润率高低不同。资本家为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和更高利润率,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点的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各部门生产规模发生变化,使各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趋于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实现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利润率的平均化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个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

(2)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形成过程的理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要有充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有自主经营权;
资金等生产要素能在不同部门之间合理流动;
要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等等。

5.垄断资本形成及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P161

答:(1)垄断资本是同资本主义的垄断一起形成和发展的。首先,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使垄断成为可能;
其次,生产和资本集中也使垄断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A.生产集中使企业规模扩大,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B.生产集中使大企业规模巨大、资本雄厚,其产品及企业形象在公众中拥有一定的地位,这就使自由竞争受到限制,并逐步形成少数大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

C.为了避免过度竞争造成两败俱伤的灾难性后果,少数大企业之间常常不得不谋求某种妥协,结成垄断同盟,以保证大家都能获得高额利润。

(2)垄断的实质就是垄断资本家对生产和市场进行操纵和控制,以保证获得大大高于一般平均利润的垄断高额利润。

(3)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一是竞争目的不同。垄断企业竞争的目的是追求垄断高额利润等特殊利益,而不是一般的平均利润,甚至也不是一般的超额利润;
二是竞争手段和方法不同。垄断竞争的手段和方法更加多样化。不仅有一般的价格竞争和传统的经济手段还有多种非价格竞争;
三是竞争的范围不同。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四是,竞争的主体不同。分散的中小企业之间的自由竞争已经让位于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213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为了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促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第三,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有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共同发展已成为我国限时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P241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既要反映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本质,又要反映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共同特征,可简要概括为如下五个环节:

第一,建立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切实成为市场主体。形成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完善的市场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局面,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市场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市场调节体系,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三,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四,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五,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城乡居民提供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8.健全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措施。P250

答:(1)进一步发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一是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二是要建立和健全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三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2)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只有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工农业产品实行政府指导价。

(3)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当前规范和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不少问题困难,必须加快解决。

(4)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市场经济的共性,因而完善的信用体系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运行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5)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9.试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P266

答:(1)现代企业拥有由出资者出资形成的独立的法人所有权,并取得由法律认定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地位。现代企业的法人产权与自然人企业的私人产权有着本质区别:法人企业享有的法定财产权是以“组织”名义行使的,不被自然人意志和行为左右;
法人企业具有永续

(2)现代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意味着投资者以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股本)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即当企业亏损到资不抵债、依法破产时,投资者所承担的最大责任仅仅是收不回投资(股本)而已。企业法人则要以全部资产对企业的经营风险承担责任。

(3)现代企业具有管理层级制的科层组织。科层组织出现并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表明现代企业内部行政协调机制的强化和对市场协调机制的替代效应的增强。

(4)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管理走向职业化,并造就了一个职业管理阶层。

(5)现代企业行为目标的转移,由直接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转变为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中实现利润最大化。

存在的“生命”,不受自然人生命周期限制。

【篇3】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南北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B经济)的学科。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

3.农民耕地时,地属于(A劳动对象)。

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B生产资料所有制)。

5.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生方式)。

6.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D经济规律)。

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D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是(C自然经济)。

2.以下关于简单商品经济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简单商品经济从未成为社会经济的支配形式)。

3.与发达商品经济相联系的物质基础是(D社会化大生产)。

4.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B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及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5.商品是(A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6.以下产品属于商品的有(B米店出售的粮食)。

7.商品的二重属性是指(C使用价值和价值)。

8.商品的价值是(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9.生产生产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B生产商品劳动的两个方面)。

10.商品的价值量是由(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1.随着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单位时间内(A生产的使用价值越多)。

12.货币的本质是(D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正常表现形式是(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4.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5.生产社会化程度高低衡量的标志是(D分工与协作发展的程度)。

16.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B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

17.在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C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

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从形式上看,是资本价值增殖和(B价值规律的矛盾)。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劳动力成为商品)。

3.以下关于生产资料的正确表述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D生产资料的价值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4.在资本主义的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A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

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D货币)。

7.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D能否带来剩余价值)。

8.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为资本,其条件是(D带来剩余价值)。

9.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并不都是资本。作为资本的生产资料,必须(C充当剥削工人占有剩余价值的手段)。

10.在资本主义社会,反映资本的生产关系属性的是(C剥削)。

11.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A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12.可变资本的“可变”是指其(D价值量可变)。

13.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A绝对剩余价值)。

14.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

16.以资本积累方式增大个别资本,是通过(D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17.个别资本在竞争中吞并其他资本以增大自己的资本额,是(C资本集中)。

18.资本技术构成是指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19.资本有机构成表现为(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20.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A技术进步)。

21.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A不变资本的比重增大)。

22.产业资本循环第三个阶段的内容是(D商品资本变成货币资本)。

23.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依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态是(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4.在产业资本循环中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B生产阶段)。

25.按价值周围方式划分,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26.年剩余价值率是指(B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27.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各流通的核心问题是(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28.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A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29.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价值是(A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30.成本价格是(D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31.成本价格是由(D所费资本形成的)。

32.商品的成本价格等于(B. c+v)。

33.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就转化为(C利润)。

34.利润在本质上是(D剩余价值)。

35.剩余价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是(C剩余价值=利润)。

36.利润率用公式表示是(B. P’=m/C)。

37.反映资本家预付总资本增殖程度的是(B利润率)。

38.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是(C剩余价值率>利润率)。

39.利润平均化的趋势,是由(B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的)。

40.平均利润的形成是(A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4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C商品的社会价值)。

4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商品是以(B生产价格为基础的市场价格出售)。

43.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C平均利润的形成)。

44.生产价格等于(A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5.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取决于(A商品价值的变动)。

46.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商品市场价格的基础是(A价值)。

47.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关系是(B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48.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企业可以获得(B超额利润)。

49.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息率是(A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贷出资本之间的比例)。

50.资本主义地秀的基本形式是(B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51.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52.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B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53.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B剩余价值规律)。

54.在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剩余价值规律表现为(B高额垄断利润规律)。

55.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D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经济体制是指(B各资源配置相联系的经济组织、管理和调节方法等构成的体系)。

2.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的、基础性的作用,这种资源配置体制就是(B市场经济体制)。

3.构成现代市场体系的全部市场可概括为两大类,它们是(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模式主要是(D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模式)。

5.股票控制额是指(D能达到控制股份公司的股票额)。

6.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D垄断和竞争并存)。

7.垄断产生以后(C改变了竞争的条件、形式、内容和后果,形成了垄断竞争)。

8.劳动力价格的最终确定取决于(D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

9.货币资本买卖的市场价格是(C利息率)。

10.资本主义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具有了新作用,这个新作用是(D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11.金融资本是指(C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整合而形成的资本)。

12.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是(D金融寡头)。

13.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是通过(A“参与制”实现的)。

14.股票价格与(C股息成正比,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15.一张票面额100美元的股票,预期年股息率为10%,银行存款利率为5%,该股票理论上的价格应为(C. 200美元)。

1.在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国有经济的性质是(D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

2.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C调节收入和财产分配的税收措施)。

3.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C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措施)。

4.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收入政策的是(C对垄断企业投资实行的税收优惠措施)。

5.下列措施中属于财政支出政策的是(A培养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6.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点是(C调节货币的供应量)。

7.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调节是(A社会化大生产力的客观要求)。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和维护的是(D垄断资产阶级的总体利益)。

1.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利息)。

2.国际市场上,商品的国际价值是由(B国际范围内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在按国际价值进行交换时能获得绝对利益的条件是(C国别价值小于国际价值)。

4.贸易顺差是(A商品输出大于商品输入)。

5.贸易逆差是(A商品输入大于商品输出)。

6.倾销是(A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向国外出口)。

1.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C社会化生产中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生产的产品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过剩)。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6.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对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意义在于(D它既为经济摆脱危机和萧条创造了物质条件,又为经济走向高涨,进入下一次危机准备了物质条件)。

7.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新兴资产阶级为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所采取的暴力手段是(D资本原始积累)。

8.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

9.资本原始积累就是(D资产阶级用暴力手段迫使生产者和生产颜料分享并积累货币资本的过程)。

10.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

1.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是(B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

4.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是(B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并且不平衡)。

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是(D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且不平衡)。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上)。

7.我国目前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D家庭承包经营)。

1.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实行市场经济的原因是(A两者都具备商品经济存在的条件)。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企业取得法人地位、成为法人实体应具备的主要条件是(A拥有独立支配财产的权利)。

4.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5.在现代企业制度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组织形式是(A有限公司)。

6.公司制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是(B董事会)。

7.公司制企业的权力机构是(A股东会)。

8.公司制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机构是(C经理)。

9.公司制企业的监督机构是(D监事会)。

10.国有企业要实现其行为的合理化,从企业内部来说,最主要的是应该(D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治理机构)。

11.市场体系是(D互相联系和制约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12.市场体系由两大类市场构成,即(C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13.整个市场体的枢纽是(D金融市场)。

14.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是(B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

15.在市场经济体制中,主要的价格形成是(C市场价格)。

16.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竞争的原因是(D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存在)。

1.决定经济增长的生产率是指(A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利用的效率)。

2.在当代,推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是(C技术进步)。

3.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关系是(C微观经济效益应当符合宏观经济效益的要求)。

4.在产品符合社会需要的前提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的表现是(D投入小、产出大)。

5.下面哪一种表述是正确的?(C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争取较快的增长速度)。

6.在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是指(D农业)。

7.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是(A战略目标)。

8.我国现在的小康还属“初步小康”,其主要特点是(A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9.在人口与经济发展中,正确的提法是(D从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中得出: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10.在环境与经济发展中,正确的提法是(D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

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D一国国民一年所生产和提供的用货币表现的最终产品的总和)。

2.综合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问题指标是(C国民生产总值)。

3.国民收入就是指(B一国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创造的新价值)。

4.用公式来表示国民收入就是(D. v+m)。

5.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A生产部门中进行的)。

6.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用于(C消费和投资)。

7.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工具是(A国家财政)。

8.下列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行为的是(D国家预算拨款)。

9.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调整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分配关系,要求实行(A税利分流)。

10.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的方式是实行(A分税制)。

11.正确处理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原则是(B投资与消费要兼顾)。

12.投资资金使用的中心问题是(A提高投资效益)。

13.提高投资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是(A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资体制)。

14.按劳分配通行的原则是(A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15.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C生产资料公有制)。

16.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劳动者所创造的全部产品应该(D在社会作了必要的扣除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分配给劳动者)。

17.我国对高收入的调节,主要是通过(A国家税收来进行的)

1.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B长期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

2.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必须坚持(C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根本立足点)。

4.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应当采取的战略是(D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相结合)。

5.吸引外资关键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B软环境)。

6.为了吸引外资,我国应该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B国民待遇)。

7.确定外债规模时最应该考虑的是(B对外债的偿还能力)。

1.宏观经济是指(D总量经济活动)。

2.宏观经济的基础是(A微观经济)。

3.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D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4.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目标是(A促进经济增长)。

5.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B经济手段)。

6.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经济手段的特点是(A间接性)。

【篇4】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南北关系

对于中国大学生失业状况的几点浅显分析
姓名:吴丹妮学号:20142204041005
贵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专业国际会计14级1班

【摘要】: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式严峻。其中中国大学生的失业率居高不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为何中国大学生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就业结构,体制,择业心理等都是其产生的原因之一。我将就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做出几点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择业心理;就业观;
就业结构

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数量剧增。
(1)中国教育部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待业人数约为34万,占总人数的30%。到2005年,待业人数增加到93万,比2001年增加了近两倍。而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的413万增加了82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有媒体调查报道称,2007年可能有六成大学毕业生面临失业。2008年有550万。
据2006年的数据显示,市场提供的职位中,有意要招应届大学毕业生的企事业单位,总共也就只能给大学生提供不到三百万的职位,约为该年毕业生的五成。此外,还有二十多万的中专毕业生,已在2005年突破百万大关的研究生,还有博硕生,几千万大军将共同竞争上岗。为此,有专家预言,2007年至少有六成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2)现今大学生失业也与高校扩招有关。近几年来,中国各大高校不断扩招,一导致供应量增加,需求量随高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减小。二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且与企业需求不相符。
二、高校教育结构不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一方面,大学生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教育转换功能扭曲了大学生的职业需求。唯学分论盛行。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择业观较为功利。著名学者吴克明认为,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着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小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以及高等叫劳动力市场和初中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更倾向于大中城市,而不愿到基层农村,西部地区就业。对于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不如能有选择的降低自身的期望值,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三、现今大学生多为自愿性放弃就业
当今,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积极地就业,反而是赋闲在家中,依靠父
母,即所谓的“傍老族”。这类大学生寄生在父母生变,并不断发展壮大,愈来愈成为严重的社会负担。追究其原因,由于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父母的培养不对,导致其无法有勇气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强大的社会压力。
参考文献:美国经济学家彼得·多林格尔(P·BDoeringer)和迈克尔·皮

奥雷(M·JPiore)—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推荐访问:政治经济学 视角 融合 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南北关系 挑战抑或融合: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南北关系 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