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围绕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精选文档)

时间:2022-08-01 16:20:10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围绕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围绕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精选文档)

围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4篇

第1篇: 围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

窗体顶端

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55个。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的重要意义包括: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44个。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民族问题的发生、存在范围、民族问题表现形式是与民族特征相联系着的。民族问题发生在民族和民族之间,也存在于民族和民族之间,并不发生在、存在于民族内部。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们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并把它作为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自治权的行使。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采取了实际生活中的贯彻和保障措施,也进行了多次全国范围的民族政策再教育,注意反对和克服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18个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经济利益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个国家接壤。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10多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根本原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自治权的行使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64%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个。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155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个。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35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现今世界上共有(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3000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格萨尔》 、《江格尔》、《玛纳斯》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格萨尔》, 《江格尔》, 《玛纳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普遍性, 国际性, 敏感性, 连锁反应性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的平等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地位, 待遇, 权利, 利益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壮族, 满族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地域, 民族, 经济, 文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封建制度, 封建农奴制度, 奴隶制度, 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实现民族平等,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民族的活动中, 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私有制社会中的民族问题基本上是不同民族的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这种敌对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对抗性的矛盾问题。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建立的原则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当地民族关系、经济发展条件,并参酌历史情况,可以建立以一个或者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自治地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包括城市和农村、汉族地区和民族地区、内地和边疆地区的稳定。其中,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尤为重要。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人口、分布、文化等原因,具有很多包括特点,比如“广、多、杂、散”。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问题,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不可能产生敌我矛盾性质的民族矛盾问题。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55个。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窗体顶端

正确的答案是“错”。

窗体底端

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民主集中制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社会因素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民族平等团结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1/3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的问题上。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以上民族共居。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两个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民族与阶级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人口、分布、文化等原因,具有很多特点,以下特点不属于这个范围的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乱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我国大陆地区的(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正确答案是:31个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地域, 民族, 经济, 文化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普遍性, 国际性, 敏感性, 连锁反应性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普遍性, 国际性, 敏感性, 连锁反应性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格萨尔》, 《江格尔》, 《玛纳斯》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民族的活动中, 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壮族, 满族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实现民族平等,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封建制度, 封建农奴制度, 奴隶制度, 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的平等。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地位, 待遇, 权利, 利益

窗体底端

第2篇: 围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

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是各民族间和各民族内部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结成的平等互助、友好合作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共同繁荣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命线。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关于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在新中国成立60年之际,认真回顾总结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创新,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完成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根本任务,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理论政策基本框架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解决民族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阐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主要体现在《关于回回民族问题的提纲》、《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件中。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按照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建立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确立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原则。

在此基础上,1954年颁布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工作的经验和成果,明确规定了民族问题方面的任务和政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民族问题方面的内容,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回答了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关于民族平等,明确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保障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关于民族团结,明确提出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任何分裂民族团结的行为;
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关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均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保持或改革其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的自由;
强调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逐步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些理论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处理民族问题的正确理论原则和基本政策。

这些基本理论政策,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和制度前提,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一理论的正确指导下,我国各民族共同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新纪元。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彻底否定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错误理论,重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和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此为标志,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开启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展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全面重申党的民族政策。1980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明确指出,在我国各民族都已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今天,各民族间的关系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说法是错误的。1980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评所谓“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进一步对这一错误理论进行了有力的驳斥。这就从理论上彻底推翻了笼罩在民族工作上的“左”倾错误思想,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二大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突出强调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民族工作的理论发展和政策制定都取得了很大突破。

在民族工作任务方面,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强调要使各民族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

在各民族繁荣发展方面,明确提出不把经济搞上去,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空的;
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方能不能发展起来。中央书记处专门召开了西藏、云南、新疆、内蒙古、青海和海南岛民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支持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理论政策,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可以看出,正是因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才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顺利起步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保证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的开创和不断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历史发展和时代要求的高度,敏锐把握国际国内民族问题的发展变化,鲜明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科学阐明民族问题的内涵,并把发展作为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推动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创新1990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视察工作时强调指出,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是对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概括,是对我国民族关系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成为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指导原则。

针对苏东剧变后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的复杂形势,党中央、国务于1992年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等方面的关系。这个论断,第一次把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为民族工作的思想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强调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

国家先后实施的沿边开放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同时,从多个方面对民族理论作出了新的概括和发展,包括:深刻揭示了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的基本特征,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
明确提出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就是要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并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修订了民族区域自治法;
突出强调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家的最高利益,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明确提出民族干部状况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民族干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深刻阐明民族与宗教的关系,强调处理好民族问题必须注意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旗帜鲜明地指出处理好国内民族问题,必须同时坚持在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三股势力”。这些理论政策,是我们党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对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极大丰富和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的十多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始终保持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不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大发展,增进了民族之间的大团结,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篇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鲜明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与时俱进新世纪新阶段,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对民族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2003年3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上鲜明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其辩证关系,指出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
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
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两个共同”的主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精辟总结,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任务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进一步为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此基础上,2008年9月,针对近年来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指出,强调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这一重要论述,与"两个共同"的主题既内在统一又相得益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我党在民族工作实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体现了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面对民族工作的新期待。与此同时,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方面,明确提出既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又要给予更优惠的政策;
既要帮助他们把经济搞上去,又要帮助他们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既要继续发挥中央政府的作用,又要坚持抓好各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颁发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制定实施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少数民族事业等专项规划。

在民族关系方面,指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其中平等是基石,团结是主线,互助是保障,和谐是本质。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指出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们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

在少数民族干部方面,强调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在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方面,提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认真做好民族工作是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和各级党政组织领导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方面,提出要切实加强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强调不仅要教育少数民族,更要教育汉族;
不仅要教育群众,更要教育干部;
不仅要教育一般干部,更要教育领导干部。

这些理论政策,充分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开辟了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新境界,推动了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工作的不断发展,使我国民族关系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和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第3篇: 围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第一章)

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113792211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D )

A. 6.68% B. 8.04% C. 8.41% D. 8.49%

2.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有( B )4个民族

A.满、壮、回、蒙古 B.壮、满、回、维吾尔 C.壮、回、苗、蒙古 D.回、藏、满、壮

3.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最少的是( A )

A.塔塔尔 B.鄂伦春族 C.赫哲族 D.珞巴族

4.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C )

A.大杂居、小聚居 B.交错杂居 C.大分散、小聚居 D.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5.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有地域辽阔、人口稀少物产众多、资源富集

多数居于边疆和国防战略要地地广人稀、土地贫瘠( A )

A. B. C. D.

(第二章)

1.中国各民族的起源和发展的特点有外来性本土性单一性多元性多样性( C )

A. B. C. D.

2.曾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活动过的游牧民族有猃狁(xian.yun)匈奴蒙古鄂伦春契丹( A )

A. B. C. D.

3.开创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是在那个时期( B )

A.夏、商、周三代 B.秦汉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

4.少数民族不仅有发达的畜牧业,农业方面也创造过灿烂的文明,如宁夏的水利工程“秦渠”、“唐徕渠”,那么,新疆人民独创了什么水利工程( C )

A.邓国渠 B.白渠 C.坎儿井 D.都江堰

5.蒙古族的历史著作有《青史》《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 B )

A. B. C. D.

(第一章)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提出者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 C )

A.郭沫若 B.翦伯赞 C.费孝通 D.林耀华

2.“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多元”是指中华各民族各有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文化、社会也各具特点;
“一体”是指中华各民族的发展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这一理论强调了( B )

A.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B.中华民族是具有历史性的多民族共同体。

C.民族凝聚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民族平等奠定民族团结的政治经济基础。

(第二章)

1.纵观中国历史,解决民族关系的战争主要有四种,那么康熙与噶(ga)儿丹之间发生的战争属于那种?( C )

A.民族掠夺战争

B.民族征服战争

C.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

D.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起义

2.民族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A )

A.首要特征和基础

B.核心内容和主线

C.拥有保障的地位

D.本质所在

3.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4.下列关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提法哪个是正确的?( D )

A.平等、团结、互助、竞争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B.平等、团结、友爱、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C.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多选)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D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第三章)

1.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质与量的提高

A.变化 B.演进 C.进化 D.形成

2.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3.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C )

A.夷狄 B.夷族 C.族类 D.蛮夷

4.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5.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6.(多选)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C.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跳跃式发展

(第四章)

1.私有制社会里生产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A )

A.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各民族一律平等

3.民族问题与什么相始终( D )

A.私有制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原始社会

D.民族存在

4.下面关于民族问题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 B )

A.民族问题包含社会问题

B.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C.民族问题比宗教问题重要

D.在共产主义社会没有民族问题

(第五章)

1.新中国的民族平等主张直接来源于( D )

A.资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B.工人阶级的民族平等观

C.封建社会的一般平等观

D.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

2.从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过程看,民族平等观念是在( B )的斗争中首先提出来的

A.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

B.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C.封建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

D.无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

3.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与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根本区别在于( A )

A.主张通过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铲除导致民族不平等的社会根源来实现各民族真正的平等

B.主张和坚持一切民族的平等

C.主张和坚持对少数民族的权利给予更多保护

D.主张实现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民族联合、民族发展的有机统一

4.(多选)新中国民族平等的含义有( ABD )

A.作为权利主体的各民族一律平等

B.法律面前各民族一律平等

C.允许少数民族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

D.在社会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发展方面给予特殊帮助

5.少数民族平等权益保障的特殊原则有助于实现民族之间结果的平等( A )

A.正确 B.错误

6.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结果( A )

A.正确 B.错误

7.民族之间客观存在的发展上的差距是民族不平等的表现( B )

A.正确 B.错误

(第六章)

1.最早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是( B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 )

A.自治机关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

A.28 B.35 C.44 D.55

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B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

6.(多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7.(多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

A.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8.(多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9.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

10.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

D.传承性和变异性

11.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A.满、回

12.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13.下列民族中解放前处在原始社会形态的民族是

B.东北的鄂伦春族

14.1979年以来,国家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D.对口支援

15.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主要性因素是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

50.新时期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导方针是

A.革命化 B.年轻化

C.知识化 D.专业化

51.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2.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简答

1.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民族的六个特征是什么?

3.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什么是民族融合

5.马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7.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8.我国各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

1、各民族分布: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少数民族分布: 大分散,小聚居

2、共同历史渊源、 共同生产方式、 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风俗习惯、共同心理认同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地缘关系的确立是民族形成的基础,

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某些大民族的形成起到了政治纽带作用

4、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在经过长期的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上融为一体的过程,即民族特征与民族差别的最终消失。

5、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

6、方针: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原则。

政策:

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理论水平,

加强少数民族干部专业素质培训,

注重少数民族干部的实践锻炼。

7、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境地区的繁荣发展,

着力落实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8、民族性、传承性、群众性、地域性、变异性、约束性

第4篇: 围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

2014电大本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作业1: 

 时间:学习完教材第一至第四章之后。   

 题目: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民族发展有无影响?有哪些影响?        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特征的理论和斯大林的理论有何相同与不同?       3.民族同化、民族组合和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形式:从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学员都提交讨论提纲,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的讨论提纲。  2、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个人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无论自己是什么观点,都要结合本课程所学内容,联系你最了解的民族的历史或现实予以说明。    

解答:  小组讨论问题4: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个人讨论观点:民族关系中核心问题是民族利益、民族权力和民族发展,这些是民族关系的、热点和主题   

小组讨论提纲  

讨论时间:本学期第三周 讨论地点:本班教室  讨论方式:每班分两组,每组确定五名中心发言人,按照讨论提纲精心准备,交替发言,发言时间不得超 过4分钟。  讨论题目: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讨论要求:1、认真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           2、明确了解和掌握关键词中的重要意义。            3、讨论过程中发言人观点明确,做到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允许保留自己的观点。 

讨论提纲:  

一、民族利益时民族关系的焦点            民族利益,指的是法律赋予的正当的、合法的民族应有和应得的各种利益,在一定意义上说, 民族关系式民族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公平合理的划分和享受可使民族关系和睦,利益划分不合理或者有差别可能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和摩擦。在民族利益问题上,我们有必要重温列宁在1922年10月27日说过的一段话:“五年来,我们在一个举世罕见的多民族国家里解决民族问题的经验,是我们完全相信,在类似的情况下,对待民族利益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予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就是创造条件来安排除在这一方面引起冲突的一切根源。

二、民族权力是民族关系的测量表            民族权力,指的是法律赋予的各民族应有的方方面面的平等利益,民主权益,民族权益也是民 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民族平等,自由发展的民主权利和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驶的程度是民族发展关系程度的测量表。民族权力的享有和行使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其中包括受民族关系状况的制约,反过来民族权利享有和行使状况又直接影响民族关系。 

三、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的主题            发展,永远是历史和社会的主题,发展,始终是民族和社会追求的目标。民族关系,既是各民 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又是各民族发展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因为民族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外部交往的发展程度。民族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方面。因此,民族发展的权利和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之,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上三个方面,尽可能采取特殊、灵活和优惠的政 策,创造有利于民族发展和有利于协调民族关系的环境和条件,尽可能满足或照顾不同时期不同民族发展利益。

作业2

解答:  论民族区域自治的重要意义(请各位同学对此论文自行删减)  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按照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国家统一和尊重民族自治权的原则,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解决中国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    我们党和国家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有其必然性的,是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一)从历史情况来说,我国在政治制度方面长期存在两大主要特点:一是它的统一性,二是中央集权。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国家统一则国力强盛、民族团结、人民生活安定;
国家分裂则国家衰败、民族分争、人民困苦。我国在解放后建立民族区域自治,保持了国家的统一,符合我国的历史传统,符合我国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从现实情况来说,首先,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多,少数民族人口少,地大物博,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种情况决定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只有在统一国家内团结互助,通力合作,才能得到共同的发展。第二,我国民族分布情况复杂,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特点显著,只有具有很大灵活性的民族区域自治才能适应。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与其经济、政治条件相称的不同规模的自治地方,才能适应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要求。第三,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密切联系。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各民族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只有在统一国家中采用民族区域自治这种形式,才能适应并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第四,各民在长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中,不但建立了工人阶级同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也使我国各民族人民进一步团结起来,结成了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这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一)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实践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多民族民主国家的一般普遍原则。马列主义从社会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出发,坚持建立集中统一的大规模的国家的原则。同时认为,民族区域自治是建立现代真正民主国家的条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让各民族实施地方自治或区域自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纲领性原则。  我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各民族包括汉族在内,都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都是被压迫民族。特别是如前所述,我国从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革命的整个过程中,国内各民族不仅没有出现过分裂,相反的团结得越来越紧密。截至 2003 年底,我国共建立了 155 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 5 个自治区、 30 个自治州、 120 自治县(旗)。根据 200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在 55 个少数民族中,有 44 个建立了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71 %,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 64% 左右。    

(二)对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发展    我国不仅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区自治的论断由理论变成了现实,而且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重要作用    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并不太平。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民族问题引发的冲突还时有发生,有的酿成局部战争,严重影响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这方面,中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于我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使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实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础,由于民族区域自治固有的灵活性,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少数民族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要求,能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参与国家和本地区内部事务管理的民主平等和平等自治权利。这主要体现在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在我国,无论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领域还是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都得到广泛使用。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事业的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三大形式。这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了各民族的积极性,有利于各民族自身及其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现,开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新阶段。少数民族可以根据本民族、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事业。这就能够最广泛的调动少数民族群众的积极性,使少数民族人民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国家和地方的建设中。    

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发展科技、教育、体育、卫生等各项事业来实现的。二是对各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法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保障各民族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首先表现为自治机关把管理经济、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管理本地方的自然资源,并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规划,优先合理的开发利用。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进行资源开发是,要对该自治地方进行适当的经济补偿。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努力,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三)民族区域自治有力于协调各民族间关系,达到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目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疏通改善民族关系,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边疆。边疆的稳定对国家的安定和统一至关重要。作为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形式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有利于打击国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活动,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作业3

一、填充题(每题1分,共15分。写错别字不给分) 

 1.(民族发展规律)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2.民族的分类,以(民族属性)和(民族特征)为基本依据。 

 3.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 

4.民族关系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5.民族发展的(利益,权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  

6.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

 7.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 

 8.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1.9万)公里。 

9.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
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民主的组织形式)。 

1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二是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民族社会要求(发展与进步)的问题。   

二、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B.经济发展)。  

2.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B.族类)。

 3.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D.斯大林)。  

4.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D.民族  )。 

 5.2005年党中央在对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特点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D.和谐)。  

6.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社会因素)。 

7.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B.18个  )。 

8.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10多)个国家接壤。 

9.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B.精神文化  )。  

10.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1亿多人)。  

 三、多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项以上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即( ABE )。 A.常态发展  B.异态发展    E.跳跃式发展    

3.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感性   

4.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ABCDE )。  A.民族结构  B.民族素质  C.民族关系  D.自然环境  E.社会环境  

5.下列省、自治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为33%以上的是( ABCD )。 A.青海  B.贵州  C.云南  D.宁夏   

6.我国散居少数民族因其历史、人口、分布、文化等原因,具有很多特点,其中有( ABCE )。 A.广  B.多  C.杂  E.散  

7.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有(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8.少数民族干部所占比例少于少数民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数的自治区有(BCE )。 B.宁夏  C.新疆  E.西藏  

9.在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要努力做到( ABCD )。  A.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建立新型的生产关系  C.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D.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10.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DE )。  A.民族性  B.稳定性  C.独特性  D.发展性  E.交融性   

四、辨析题(请先答出对或错,再用简短文字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30分) 

 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2.民族作为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  

3.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  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  

4.民族语言文字是历史的产物,最终将消亡。  错,民族语言文字具有稳定性。  

5.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  对  

6.在我国现阶段,宗教信仰往往涉及政治问题。  错,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 

 五、论述题(25分)  

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 

答: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1、民族问题是人民团结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社会稳定的一个影响因素 

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1、民族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民族发展的一个影响因素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民族团结是边防巩固的前提  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1.民族问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影响因素 2.民族问题是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推荐访问:民族政策 研讨 围绕 围绕党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 围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研讨材料1 深化对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