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时间:2022-07-30 13:4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5篇

【篇1】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旧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城市,由原来“单位制”解体所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一些政府职能逐步还给社会,由社区来承担,社区的职能和作用日益凸显。而作为城市社区管理核心部分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已经成为衡量社区综合竞争力高低的标准,成为关系到社区管理效率提升与否的重要内容。经过长时期的努力,我国城市社区文化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近年来,在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城市社区文化似乎并不总是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社区中缺乏交流、没有温情,人们的生活被一扇扇“防盗门”所隔离。一些不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开始泛滥(如“赌博”),致使广大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而有同等程度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在观念认识的偏差、政策法规的缺失、社区现在管理体制不顺等的影响,导致社区文化建设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专职队伍薄弱,在资金投入及设施建设、居民参与程度、社区教育功能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作者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从社区和社区文化的的内涵进行分析,剖析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即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定位;
理顺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法规体系;
加大政府对社区文化设施的投入,整合与利用共建单位文化资源,探索城市社区文化产业发展新路;
增强现代城市社区居民社区意识,激励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培养社区职业文化工作者和培育社区文化中介组织。

一、国内外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概述
    1887年,费迪南·滕尼斯在他的著作《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开创了社会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社区共同体这一人类组织的先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同时对社区文化的研究开始萌芽。美国芝加哥学派是美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学派,它对社区的研究是基于生态学的分析。芝加哥学派于20世纪20一30年代创立了区位理论,强调社区在城市环境中独特的空间格局,尤其强调社区内各要素相互关联所形成的系统优势功能的发展。40一50年代后兴起的社会文化区位理论,更是在社区要素特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把文化和价值作为人文区位理论的核心才能合理地解释社区结构和发展的特点,该理论把每个城市社区都看作是一个文化系统,强调诸如思想感情、价值观念等文化变相对于社区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便开始了本土化的社区研究,他受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影响。继吴文藻先生之后,我国又涌现了一批社区理论研究者,如吴锦超、费孝通、林耀华等。其中的代表人物费孝通,提出了“社区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这一核心观点。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我国社区文化研究的理论架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国内城市社区文化研究的真正完备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 90年代以来,城市社区服务和城市社区建设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社区研究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文化的研究。如高占祥的《论社区文化》,北京西城区文化文物局编写的《社区文化研究》,上海市社联徐中振、卢汉龙等主编的《社区发展与现代文明: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报告》(1996年),吴德隆、谷迎春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1996年),徐中振、孙慧民的《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上海静安寺街道、南京东路街道等研究报告》(2000年)等,都是以现实中的城市社区文化的实践为前提,描述了我们目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社区文化的研究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指导以后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到了21世纪后,随着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不少以社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论著。马仲良、于燕燕在《社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社区文化的发展措施与工作方法,其中建立的社区文化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对于社区文化工作的评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李会欣、刘庆龙在《中国城市社区》一书中,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情况,并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强调多层次的社区文化体系与多形态的社区文化体系。孟固在《社区文化与公民素质》一书中,对中外社区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强调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的人文关怀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叶南客在《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中外城市社区比较新论》中,对中外社区进行了比较,重点论述了中外社区文化的变革创新,并指出了我国社区文化的发展取向和方略。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社区文化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突显出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这是我党首次把社区文化作为各种特色文化之首,向社会郑重推出。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由此可见,文化越来越为国家和人民所重视,而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严格的说,我国的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比较单薄,而且由于社会转型期间我国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一般情况下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总是落后于当前的或当地的社区文化发展现实。同时发达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建设实践具有可借鉴性,因此急需对处于社会转型期不断深入发展的社区文化建设实践进行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一方面,及时对本地域的社区建设进行剖析,寻找问题症结,另一方面通过对特定时期本地域的社区文化展开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理论,努力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一)理论意义:
    第一,社区文化建设是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载体和依托,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科普教育,能够把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从而有效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和谐的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的社区文化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激发力和感召力,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平衡的社会,社区发展,社区文化繁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三,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人的素质、能力和思维方式诸方面的综合发展,社区文化通过社区教育、娱乐等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个人素质,还可以通过社区参与,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社区文化建设可丰富市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味。随着社区建设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社区建设的功能也在逐步改变,社区不再只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是人们日常活动和娱乐的重要载体。社区文化的功能也更加重要和不可或缺,它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情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意义:
    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西安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睿智的西安人民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反哺与推动作用,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中都高举文化大旗,重视培育城市社区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树立城市文化形象,着力在城市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人才等方面创出名牌,增强城市文化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掘文化建设在西安社会新发展中的动力功能。
    西安的文化品牌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要成为世界级文化城市,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创新性和可参与性,把创新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并确保所有的西安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城市文化中,显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会在其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国内外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概述
    1887年,费迪南·滕尼斯在他的著作《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开创了社会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社区共同体这一人类组织的先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同时对社区文化的研究开始萌芽。美国芝加哥学派是美国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学派,它对社区的研究是基于生态学的分析。芝加哥学派于20世纪20一30年代创立了区位理论,强调社区在城市环境中独特的空间格局,尤其强调社区内各要素相互关联所形成的系统优势功能的发展。40一50年代后兴起的社会文化区位理论,更是在社区要素特征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把文化和价值作为人文区位理论的核心才能合理地解释社区结构和发展的特点,该理论把每个城市社区都看作是一个文化系统,强调诸如思想感情、价值观念等文化变相对于社区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著名的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吴文藻先生便开始了本土化的社区研究,他受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影响。继吴文藻先生之后,我国又涌现了一批社区理论研究者,如吴锦超、费孝通、林耀华等。其中的代表人物费孝通,提出了“社区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具有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这一核心观点。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我国社区文化研究的理论架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国内城市社区文化研究的真正完备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进入 90年代以来,城市社区服务和城市社区建设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社区研究的同时,也促进了社区文化的研究。如高占祥的《论社区文化》,北京西城区文化文物局编写的《社区文化研究》,上海市社联徐中振、卢汉龙等主编的《社区发展与现代文明: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报告》(1996年),吴德隆、谷迎春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1996年),徐中振、孙慧民的《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上海静安寺街道、南京东路街道等研究报告》(2000年)等,都是以现实中的城市社区文化的实践为前提,描述了我们目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社区文化的研究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此指导以后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到了21世纪后,随着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现,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社区文化的研究,从而出现了不少以社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论著。马仲良、于燕燕在《社区文化与教育》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社区文化的发展措施与工作方法,其中建立的社区文化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对于社区文化工作的评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李会欣、刘庆龙在《中国城市社区》一书中,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情况,并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强调多层次的社区文化体系与多形态的社区文化体系。孟固在《社区文化与公民素质》一书中,对中外社区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强调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道德建设、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的人文关怀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叶南客在《都市社会的微观再造:中外城市社区比较新论》中,对中外社区进行了比较,重点论述了中外社区文化的变革创新,并指出了我国社区文化的发展取向和方略。

    二、本课题研究意义:
    社区文化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突显出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文明单位等群众性活动,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基层”。这是我党首次把社区文化作为各种特色文化之首,向社会郑重推出。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他说:“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由此可见,文化越来越为国家和人民所重视,而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因此社区文化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严格的说,我国的社区建设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也相对比较单薄,而且由于社会转型期间我国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一般情况下对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总是落后于当前的或当地的社区文化发展现实。同时发达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对其他地区的文化建设实践具有可借鉴性,因此急需对处于社会转型期不断深入发展的社区文化建设实践进行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一方面,及时对本地域的社区建设进行剖析,寻找问题症结,另一方面通过对特定时期本地域的社区文化展开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理论,努力丰富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一)理论意义:
    第一,社区文化建设是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载体和依托,通过社区文化建设开展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科普教育,能够把精神文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从而有效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二,和谐的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和谐的社区文化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激发力和感召力,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平衡的社会,社区发展,社区文化繁荣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第三,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
它包括人的素质、能力和思维方式诸方面的综合发展,社区文化通过社区教育、娱乐等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的个人素质,还可以通过社区参与,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能力,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社区文化建设可丰富市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味。随着社区建设在我国的蓬勃发展,社区建设的功能也在逐步改变,社区不再只是人们居住的场所,也是人们日常活动和娱乐的重要载体。社区文化的功能也更加重要和不可或缺,它在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陶冶情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意义:
    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西安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为城市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睿智的西安人民清醒地认识到文化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反哺与推动作用,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中都高举文化大旗,重视培育城市社区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树立城市文化形象,着力在城市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人才等方面创出名牌,增强城市文化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掘文化建设在西安社会新发展中的动力功能。
    西安的文化品牌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资源,要成为世界级文化城市,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创新性和可参与性,把创新作为文化建设的核心并确保所有的西安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城市文化中,显然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会在其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论文框架

一、研究城市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二、社区、社区文化的内涵

1.概述

2.特征

三、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

1.现状(以湖州市社区文化建设为例)

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发展社区文化的措施

五、结束语

参考文献:

[1]杨寅.公共行政与社区发展[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张兴杰.社区管理[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吴开松.城市社区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6

[9]宁骚.公共政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孟固,白志刚.社区文化与公民素质[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6]王建军等.社区管理的理论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7]童颖骏,胡海岩.社区文化建设的要义[J].社区,2005年17期,23

[8]刘豪兴.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9]董超越.我国城市文化社区建设机制的现状分析 >

【篇2】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姓 名:

学 号:

学 校:

指 导教师:

 

摘要…………………………………………………………………………………(1)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1)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的背景………………………………………………(2)

(一)农村税费改革…………………………………………………………(2)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2)

(一)职能界定不够明晰……………………………………………………(3)

(二)法定职权缺失…………………………………………………………(3)

(三)职能行使偏差…………………………………………………………(4)

(四)公共产品供给短缺……………………………………………………(4)

(五)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5)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7)

(一) 更新乡镇政府管理理念……………………………………………(7)

(二)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责…………………………………………………(7)

(三)整合乡镇范围内的公共资源…………………………………………(7)

(四)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事权………………………………………………(8)

(五)理顺乡镇财税管理体制………………………………………………(8)

(六)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9)

参考文献……………………………………………………………………………………(11)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农业税全面取消,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 然后纵观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演变,针对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基本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乡镇;
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中最低层次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与其它地方政府相比,更多地行使管理基层地方公共事务的职能,但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广泛、直接、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联系和沟通群众与国家政权机关的纽带和桥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它对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为我国最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身处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它将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这一主体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而目前党和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决策是在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后这一背景下做出的,取消农业税使乡镇政府财政更加困难,以致一些乡镇政府几乎不能正常运转,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

体制的新形势不太适应,暴露了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职能界定不够明晰;
法定职权缺失;
职能行使偏差;
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传统体制、行政环境的影响和队伍素质、法制建设的不适应等。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农业税费的全面免除与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农村工作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乡镇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农村税费改革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但由于旧体制、机制的“惯性”作用,彻底暴露了农村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政府管理职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
乡镇机构设置庞杂,权利重叠,职能交叉,办事效率不高。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政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匾乏。乡镇政府除了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举措。乡镇政府系统有效的实质性改革将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反思已有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乡镇政府改革的方向问题。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现行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乡镇职能的发展,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

(一)职能界定不够明晰

《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必须“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这种行政管理体制有其组织性强、政令渠道畅通、贯彻落实迅捷的优越性,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由于以上法律对乡镇政府的职能范围只是原则规定,并未规定具体的职责范围、内容和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更未规定具体的职责权限。而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实施公共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上级政府均按“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要求乡镇政府抓好落实。有的工作要与上级部门相对应,“上面分系统,下面当总统”,甚至可以说,只要有事发生,就有乡镇政府的责任,乡镇政府成了全能的政府。此外,县级行政机关针对农村工作作出的有关决定或政策,变动较频繁,工作弹性大,加之县级行政机关经常下派临时性任务,使得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造成不少乡镇政府职能失范,忙于应付。

(二)法定职权缺失

作为一级政权,乡镇的机构设置和法定职权应具备完整性和相应的自主性。但乡镇政权在实际运作中,其很多职能部门都只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派出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县级业务部门设在乡镇的派出机构一般都在20个左右。这些权力性职能部门被从乡镇政府行政隶属关系中分离出去,必然造成乡镇政府职能被分解,拥有的行政权力和手段受到限制,在乡镇工作中造成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不协调、不配合,导致乡镇政府难以统筹安排力量而有效管理本乡镇的社会公共事务。同时,部门利益对乡镇的扩张还表现为上级主管部门不顾乡镇实际情况,大量增加人员,导致乡镇冗员过多,负担过重。这种“条条掌权、乡镇协调”的体制,削弱了乡镇政府职能,导致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水平降低。

(三)职能行使偏差

按照政府职能的要求,乡镇政府对乡镇经济、教育、文化、卫生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负有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的责任,但目前我国乡镇政府还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式,已经超出自身的职责范围行事。有的乡镇政府干预过多,直接插手生产经营活动,用行政手段介入竞争性领域,同时,在日常具体工作中,乡镇政府的主要精力用于应付“中心工作”,达标检查验收。乡镇干部多数给上级机关办事,依靠上级的指标工作,用于农民所盼、社会所需的时间就少了,未能履行好所应承担的公共职责。另外,按照法律规定,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乡镇政府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但在涉及农税征收、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突出问题整治等方面,由于单纯依靠上级政府职能部门无力完成,于是上级党委、政府便以文件或领导讲话等形式,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这种压力下,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党委和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不惜使用不规范的公共权力手段,结果导致越权执法、违法执法的现象发生,破坏干群关系,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威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出现乡镇政府“权力有限和责任无限”的现象。

(四)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乡镇政府本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这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但由于长期以来以农补工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使我国农村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

1、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全国有261个乡镇、5. 4万个村不通公路;在全国104. 3万公里的砂石土路面及无路面里程中,农村公路就有92. 3万公里,占88. 5%。很多地方农村公路睛通雨阻,路况差,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困难,基本生存条件无法保障。同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过度砍伐和不合理的开采建设导致水土流失,引发了许多泥石流、洪涝灾害、农田被毁等问题。

2、公共卫生事业停滞不前。目前农村人均卫生事业费12元,仅为城市人均卫生事业费的27. 6%。这种状况使得农村基本医疗条件严重落后,机构凋零,设备陈旧,卫技人员短缺而且素质偏差,服务水平低下,乡、村两级卫生保健网几乎处于瓦解状态,公共卫生和各项预防保健工作难以落实。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民群体,过高的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经济承受力,不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突出的问题。

3、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县乡财政和农民集资,虽然近几年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入,但仍然只占很小比重。尽管在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试行“一费制”,使当地农民的教育负担有所减轻,但目前基础教育费用较高,农民无法接受。此外,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不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由于工资、住房等原因,或离开教学岗位,或流向城市,师资队伍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下降。

4、社会保障处于徘徊不前的境地。农村社会保障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尽管各级政府采取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救济制度等措施,如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教育救助、优抚安置等,但目前农村低保和医疗保险仅在一些地方起步,只占很小一部分的农村人口,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相对还很低,远远解决不了农村现有的贫困状况。

5、文化设施缺乏,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民间文化在低谷徘徊。

6、农村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处于瘫痪状态。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着推广力度。部分地方政府借机构改革“卸包袱”,使一些地方的推广服务部门被推向市场,有的甚至撤销,造成人员离岗或流失,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此外,基层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转化,无法适应当前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

(五)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乡镇政府的财政赤字和负债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在不发达地区尤其严重,已经出现难以支撑政府机关有效运作的困境,有的地方已经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据统计,目前全国乡镇负债总额已达到2000亿元。经济落后,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突出,是造成乡镇政府负债的根本原因。

1、机构臃肿,人员膨胀。据2004年中国乡镇发展报告,全国乡镇机构平均超编2至3倍,平均每个乡镇内设机构16个,其人员平均数58人,超过正常编制2至3倍,平均每个乡镇的下属单位18个,其人员达到290余人,超编严重,乡镇“人头费”支出约占财政预算的70—80%;再加上几乎所有乡镇都有小汽车、电话费等费用,导致非生产性支出大大超过财政支撑能力,一个乡镇每年仅用于公车的费用都在20—40万左右,机构设置过杂,人员过多,导致乡镇政府运行成本过高,是造成乡镇财政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2、政府预算体系不健全,管理混乱。乡镇一级政府普遍缺乏预算意识,很多乡镇的预算形同虚设,同时,政府运作的成本意识淡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尤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虑较少。不少乡镇不仅多个部门和领导有财务审批权,而且有滥购、滥补、滥奖的现象,各种乡镇公务消费如迎来送往的接待费、通讯费、交通费、干部培训等支出较高。加上有的乡镇干部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行为的失范,势必增大政府的管理成本,挤占乡镇财政的公共支出。

3、升级达标,透支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各级政府经常开展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实行“上级下指标,乡镇出资金”的方式,且多数农业生产性综合项目实行资金“配盘制”,乡镇财政要承担相当比重,在乡镇财力有限甚至无力支付的情况下,只有“透支达标”或“透支配套”。此外,有的地方领导者的长官意志、主观随意性和行为的短期化等行为,加重了乡镇财政的负担。

4、分税不公,职责过重。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权大幅提高,地方财权大幅下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对等。在地方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基层财政所占比重较小。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21%,而县乡财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71%。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地方承担的各种管理事务、公共服务并没有相应减少,许多本来应该由中央、省市承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由基层政府承担了,而乡镇一级在财政分成方面又处于最不利地位,难免造成乡镇财政困难。另外,社会救济是带有收入分配性质的职能,民兵训练和优抚是为了增强国防,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本应该都由中央政府承担。作为乡镇一级的地方政府,要使他们在没有或很小有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财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是根本做不到的。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作为我国的最基层政府—乡镇政府,既承担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又承担着建设新农村的各种任务。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已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因此,进一步完善明确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更新乡镇政府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两个条件的基础之上:一是政府决策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二是人民对政治权威的服从。对政府合法性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政府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政府管理理念,正确对待手中的公共权力,摆正自己与公众的关系,也有助于乡镇政府根据自身所处的行政生态环境出现的新变化,将计划经济的管制型管理转到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型管理,由包揽一切的全能管理转变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管理,确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谋求社会公共利益。

(二)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责

现阶段,要加快有关乡镇政府职能法律规范的创制,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能,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法律依据。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正确处理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的要求,结合现有《地方组织法》,尽快制定规范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机构及管理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的地方性法规及实施细则,使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法治的刚性手段来规范、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

(三)整合乡镇范围内的公共资源

乡镇政府公共管理要借鉴无缝隙政府的理念,克服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状况,在确保乡镇政府职权完整性和

相应的自主性框架内对条块体制进行改革,从体制上确保乡镇政府的统一性,解决乡镇政府有责无权、责权分离、条块不协调的问题,实现乡镇公共资源的整合。对于“条块”体制的改革要继续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的体制,强化乡镇政府统一管理本辖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县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下放权力,所有驻乡镇的机构在人、权、事上均按照乡镇管理,有关部门配合指导的原则进行改革,“条条”管理权以业务管理为限。通过理顺条块关系,实现乡镇责权统一、人权与事权一致,确保乡镇政府公共权力的完整统一。

(四)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事权

从我国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乡镇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安全产品、公共生活服务产品、公共生产服务产品、管理服务产品和社会发展产品等。据此,现阶段乡镇政府应当承担的主要职能是:直接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中的公共治安、防病减灾、环境治理等,公共生活服务产品中的公共卫生,公共生产服务产品中的水利设施、公共土地、科技信息服务等,以及公共管理服务产品、社会发展产品。这些产品中有的是全国性或跨地域性的公共产品,如防病减灾、环境治理、水利设施、公共管理服务产品、社会发展产品等,中央、省、市县应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作保障,委托乡镇提供,以确保提供的有效性。其他产品则可由中央、省、县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或通过市场化、民营化的形式提供。县级以上政府应强化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切实解决公共服务的城乡失衡问题,弥补历史的欠帐。

(五)理顺乡镇财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按照一级政府设立一级财政。作为乡镇一级的地方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独立的乡镇一级财政。一要完善分税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完善分税制。应按照“分税分级”的原则,合理划分五级财政之间的税种、收入范围和分成,让乡镇财政能够从税收中享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适当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权,以增强乡镇组织财政收入的能力。二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就目前我国农村的状况来看,除了少数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基层还主要是吃饭财政,如果没有上级的转移支付,要依靠自己的财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根本做不到的。同时,现行财力格局决定了不同层级和地区间公共财政的支出能力,也决定了现阶段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主要应由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承担。要通过理顺财税管理体制,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以农民为主转到以政府为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三要调整预算编制方法,健全支出监控新机制。要实行综合的财政预算,把乡镇的各种收入统一纳入财政管理,细化支出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的约束力,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六)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措施

强化管理,提高效率,把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镇机构改革后,工作运转机制需要重新确立,需要注重各部门的实用功能和各角色的“独立性”,从而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维护稳定的职能,建立管理规范、高效运转的新型运作机制。一是建立统一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明确党政职责。确定乡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乡镇党委会,乡镇所有的重大事项均由乡镇党委会决策,党委书记在抓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侧重抓党务、计划生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乡镇长在主持乡镇政府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侧重抓发展经济、财源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二是建立乡镇干部新的工作责任制。各岗位定职定责,明确职权范围,明确工作任务,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每项工作明确第一责任人,体现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三是建立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激励机制。年初,市里确立十项重点工作分解到各乡镇,市委、市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又将其重点工作分解到了每一乡镇干部,同时实行职责挂钩的责任追究制度,结合乡镇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进行严格考核。建立正确的干部导向机制,对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提拨重用。从而使乡镇工作思路清晰、合力增强、效率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根据上述原则和目标,应从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划分乡镇行政职能、合理划分乡镇行政区划、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整合乡镇行政资源、推行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引入市场机制深化乡镇站所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机制、压缩乡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人手,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时期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乡镇政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新农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的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寇凤超.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集团经济研究, 2006, (8): 8.

[2] 左 然.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 瞭望新闻周刊, 2006, (4): 64.

[3]包宗顺、徐志明.乡镇财政的困境与解困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 2006(9)

[4]徐旭川.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5(12)·

[5]夏永祥、邵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J].农村经济问题. 2006(8)

[6]李燕华.我国乡镇政府负债的成因[J].统计与决策. 2007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篇3】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

题 目 :试论公司管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行政管理

入 学 时 间:
2012年(春)

指导教师及职称:

所 在 电 大:
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黄圃分校


1、管理的含义................................................. ....1

(一)管理是一种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1

(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1

(三)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表达以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1

(四)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1

2、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

(一)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2

(二)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3

3、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4

(一) 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4

(2)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4

4、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5

(1)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5

(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5

5、学习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5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6

(2)学会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工具..................................6

(3)建立“学习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7

6、结论 ...........................................................77、参考文献........................................................8


内 容 提 要

管理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学家对其所下的定义也各异。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随着人们法治观念的不断增强,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因此,充分认识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行政管理 管理效率 问题探讨


试论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管理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共同劳动就有管理,管理作为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之一,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大至国家,小至企业,凡是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有一定活动目的的组织,都离不开管理。人类历史的实践证明,有效的管理是一个组织走向成功的基础之一。

1、管理的含义

归纳各种论述,我们认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管理活动都是在组织中发生的,而不管是什么样的组织都是有一定目标的,管理是围绕着既定的组织目标进行的。组织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着管理的成败和管理成效的高低。

(2)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同时还对组织与外界之间发生的各种活动和关系进行协调,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尽管需要协调的活动和关系很多,但归纳起来,管理者要协调的主要还是人的活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行为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并且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 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以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内在的效率要求,就不会产生管理的动力。管理不仅追求效果即目标的实现,更追求效率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组织目标是通过组织活动实现的,而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使用或消耗一不定期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管理作为协调活动,就是以了低的成本获取和使用组织资源,心最佳方式安排组织活动各个环节的秩序,从而使组织活动理有效地趋向其止标

2、企业行政管理的地位及作用

(1) 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企业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而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企业行政管理区别于一般的政府行政管理,在其广度、深度、重要性及敏感性等方面也都不同于其他方面,具有相当的特殊性。企业行政管理更注重内容和实质,尽量减少繁文缉节,而且相对比较直接地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即更讲究实效。企业的行政管理往往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对行政管理的诸多制度、程序、环节、形式、图表、文件等进行剪裁和调整,使之变得精练、实用、简洁、便利、省时、省钱。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具有灵活性,。

因此,在现代企业中,行政部门是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也是经营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切入点。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企业行政管理存在于企业管理之中,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企业在发展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环境因素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争取有利企业的政治环境就是行政管理的的任务之一。同时,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正确引导员工思想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

企业行政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行政管理的正确引导与配合,企业通过行政管理,才能努力打造学习型企业,使企业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管理技术,并转化到生产中,使企业充满活力,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中的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事务。但是,这些事务只不过是行政管理这棵大树上的枝枝叶叶而已。概括起来说,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三大功能;
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概而言之,行政管理的实质就是服务。企业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通常称为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行政人事部之类)担负着企业行政管理的组织实施、具体操作,是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是整个行政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种种行政事务工作,使领导和员工从繁重、琐碎的行政事务和生活琐事中解脱出来,可以集中精力、轻装上阵,全力投入生产经营之中,企业行政部门主要职责是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探讨公司的组织架构,任用公司的各级干部,实施公司的经营方针,解决公司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等。

企业行政部门还必须在“管理”、“协调”和“服务”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管理”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不能满足于在日常事务的层次上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还必须在公司的经营理念、管理策略、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用人政策等重大问题上有自己的思考,并且高屋建瓴地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成为领导不可缺少的“高参和臂膀”。

从“协调”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担负着协调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协调企业与社会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重任。企业行政部门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关系的协调,是以对计划的分工执行和控制为基础的。在执行计划控制的过程中,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对各部门的计划执行情况和执行进度进行协调,以调整好企业的整体计划的实施。同时,还应该对各部门在执行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在日常事务上所发生的矛盾冲突进行调解,使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团结和协调一致,维持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企业行政管理的另一项协调任务,是协调本企业同其他企业、社会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非业务关系。这种关系之所以是非业务的,是因为企业的运行是在各部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才得以健康而稳定地进行的。其主要内容是在维护企业的基本权益的基础上,发展同社会各有关单位的友好交往,缓解矛盾冲突,从而为企业争取一个好的生存环境。

从“服务”方面来说,企业行政部门要甘当幕后英雄的角色。因为行政服务干得再出色,毕竟是服务于企业的最终目的的。行政部门的工作,特别是后勤服务工作,永远不要奢望成为企业关注的”中心”。否则,就影响了企业各方面的工作,影响了企业最终目的的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 企业的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反对“为管理而管理”;
必须坚决摈弃形式主义,切实讲究实效;
必须大力讲究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
必须根据公司实际需要和可能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方法,一切以公司利益为最高原则,反对泥古不化、因循守旧;
最后,企业行政管理最终要落实到确立服务观念,克服老爷作风和衙门习气,切实搞好服务上来。 

总之,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许多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因此,分析企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对于探讨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3、现行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两种极端问题

(1)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游击作风”

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种是完全摈弃“机关习气”,完全凭主观意愿办事的“游击作风”。主要表现在企业中没有系统完整的规章制度、上下左右的明确分工、没有明确而充分的逐级授权和环环相扣的工作程序;
或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
凡事完全看老板或各级负责人的当时意愿,一拍脑袋决定任何大小事项,没有科学的研究、决策、落实程序;
决策只凭当时灵机一动,正确与否全凭运气。机构、部门、各级负责人都形同虚设,上级对下级大小事务插手过多,搞得下属无所适从。往往是企业主要负责人忙得昏天黑地,干部员工却有劲使不上;
企业主要负责人总觉得干部员工拿得太多,做得太少;
干部员工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肚子怨气,怪企业主要负责人不重视自己。这样不但无法调动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易于造成领导与被领导双方的隔阂与对立。由于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公道”和“规矩”,造成企业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互相扯皮,互相推诿;
你争我夺,辩论不休;
或遇事不议,或久议不决,或决而不行,或行而不果;
重复讨论,重复决定,重复劳动;
朝令夕改,朝秦暮楚。使企业处于一片“打乱仗”状态,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 

(2)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衙门习气”

许多企业行政部门“机关作风”较重,这些企业行政管理干部,完全不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完全照搬党政机关行政管理那一套,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主要表现是:繁文缛节、按部就班;
清规戒律、条条框框;
文牍主义、官样文章;
公文旅行、笔墨官司;
纸上谈兵、咬文嚼字;
高高在上、颐指气使;
脱离实际、不讲实效。这样的企业行政管理,既浪费精力,又浪费时间;
既浪费人力,又浪费钱物;
哗众取宠,华而不实;
僵化死板,不近人情;
把一个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变成了旧时代的“衙门”。这同样造成极大浪费,降低工作效率和员工士气,影响企业效益。

以上在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

4、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1)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

要提高企业行政效率,必须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工作,企业行政部门必须认真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等,从而建立起企业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当前条件选择合适的、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的行政管理模式,并且随着公司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避免“游击作风”、打乱仗,提高员工士气、工作效率和公司效益。但是企业必须时刻牢记,企业行政管理的目的和实质在于为企业的根本目的服务,为公司领导和各个部门、干部员工服务,而决不可本末倒置,陷入过重的“机关习气”,否则同样会降低员工士气和工作效率,损害公司利益。

(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可以说是牵头万绪、纷繁复杂。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每天都面临着大量的、琐碎的事务,行政管理人员在企业中起着上传下达、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迫使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5、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

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必须把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这样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具体可以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中层行政管理主管要根据上层领导的意图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做好上下层联络沟通工作。对上级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并做好计划,同时做好部门各项工作的指挥、指导、协调、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的职能作用。基层管理者是制定计划,进一步去实施指引、激励、沟通和营造氛围的工作以使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促使他们共同努力去完成组织的目标。

(2)学会运用一系列现代化管理工具。a、制定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即成价值和潜在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b、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步伐。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互联网及各种应用系统的广泛使用。企业正在积累大量历史数据商务智能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中,通过集成来自不同数据资源的多种数据类型,提供从数据中发现新的关系.从而帮助企业识别优质客户,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提高决策能力和运营能力,改善绩效管理。创新业务模式.增加产品销售和营业收入。

(3)建立“学习型企业”,实施绩效管理。每一个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都必须是善于学习的模范,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地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企业开始接触绩效管理,本世纪初掀起了“韦尔奇热”,绩效管理模式正式引入我国。绩效管理理念的基础理论是Y理论和X理论相结合,并以Y理论为主导,Y理论认为大多数员工在潜意识中都愿意为企业努力工作,并积极承担责任,具有相当的创新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只要企业在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上做到公平、公正,对员工的职业成长和人生价值实现有帮助,员工就认可企业的管理方法。企业中部门与部门、团队与团队、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间的沟通将会和谐进行,企业的各类绩效目标就能够顺利得以实现。例如:韦尔奇采用“活力曲线”进行员工评估,对GE公司的出色员工给予股票期权和职业培训等奖励,他认为对员工的激励应该是金钱和精神鼓励双管齐下。而绩效管理在行政上的运用的着重点就在于在对人事聘用、管理人员选拔方面,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将推动企业人才选拔和管理者任用的改革,企业中凭能力、凭贡献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它引入了人力资本的激励理念,按能力和贡献实施分配,薪酬构成简单,分配差距拉大。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增长做出贡献的员工,可参与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即价值创造者按其贡献度有价值分配权。例如:世界上着名的爱立信公司,就认为推行绩效管理和能力管理,其评价结果一定要与薪酬挂钩等,以上这些都值得在我们的企业行政管理中大胆实践,逐步实施。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摒弃“衙门习气”和“游击作风”,杜绝机关作风和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

6、结论

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行政管理要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摒弃“衙门习气”和“游击作风”,杜绝机关作风和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同时,要学习与借鉴国内外企业行政管理的新模式,规范企业的行政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津孚 王建军《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六大趋势》[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2、程淑华《也谈谈行政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N].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3、《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上册)[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4、李赞《浅谈企业行政管理》[J]今日科苑,2007.5

5、王绪君,刘文纲,《管理学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3

【篇4】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行政管理主要是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以减少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支出和浪费为目的,提高行政管理的效能和效率。本篇文章就向大家介绍一些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希望以上论文题目,对大家写作自己的毕业论文时,有所参考作用。



一、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信息现代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2、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规范化分析 3、新时期如何做好国企行政管理工作 4、新媒体环境下行政管理创新
5、现行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浅析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策略
7、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模式研究 8、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行政管理优化路径探讨 9、烟草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职能及转变策略
10、基于"大局观"素质要求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强化措施分析


11、课程群的构建逻辑及其适用性--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12、中石化某勘探开发公司行政管理问题诊断及提升对策 1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档案行政管理
14、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历程、重点和展望 15、浅谈新时代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 1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薪酬激励 17、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创新能力提升探讨 18、基于公共管理的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措施研究 19、浅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浅析如何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问题


21、关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思考 22、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 23、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24、从行政管理角度对假药的认定和建议 25、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路径探究
26、基于数字化办公室管理模式对医院行政管理的应用



27、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特征 28、论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
29、基于经济管理思维下的行政管理发展研究 30、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31、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 32、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经济价值取向 33、新形势下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34、关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 35、企业如何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 36、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
37、以行政管理绩效考核为抓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8、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行政管理统一性研究 39、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环境探讨 40、工商行政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分析


41、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研究 42、互联网时代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之路
43、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及优化 44、我国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5、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策略
46、关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执行手册》在职业规划中应用的探讨 47、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研究 48、高校行政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49、新医改背景下对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对策 50、浅谈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51、浅谈新时代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创新 52、如何提升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能
53、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54、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55、浅谈我国行政管理现代化问题探讨 56、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创新之路分析 57、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58、大数据时代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 59、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路径研究 60、孔子的为政思想与行政管理研究





61、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创新思路 62、互联网时代高校行政管理研究
63、基于员工职业发展的高校行政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64、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中的实效性研究 65、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66、探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制度管理以及文化管理 67、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6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行政管理分析 69、分析激励机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运用 70、综合性医院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分析


71、构建创新教育行政管理模式 72、创新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研究 73、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研究
74、我国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性探究 75、关于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分析
76、社区参与管理的乡村旅游行政管理体系建构研究 77、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78、精细化行政管理,人文化教书育人
79、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80、行政管理视域下辽宁省自然灾害防治问题的探讨


81、浅谈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82、浅谈基层卫生单位行政管理的服务意识 83、基于经济管理思维下的行政管理发展研究 84、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
85、公共管理视角下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研究 86、创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87、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88、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机遇 89、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肥城实践 90、大数据时代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重塑
91、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92、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探讨 93、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体系基本组成要素分析



94、努力探索本科教学办公室行政管理新措施 95、做好新时期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思考 96、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实践思考 97、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98、浅析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99、分析网络时代行政管理的机遇
100、试论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101、《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重点选题 102、基于办公自动化的医院行政管理流程再造 103、教会行政管理应以制度为本
104、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行政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05、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思路与途径探究 106、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107、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9年年会在广州召开 108、服务型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研究
109、试析公立医院行政管理改革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10、新时代行政管理专业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培养


111、智能行政: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巨大动力 112、高职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 113、新时期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分析
114、基于"大数据"的高校行政管理科学化研究 115、新时期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116、政府行政管理的体制创新路径选择 117、企业院校行政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118、做好高校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五点要求 119、浅谈高校在互联网环境下行政管理改革创新 120、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研究


121、论服务型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建设
122、行政管理视角下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123、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医院办公室行政管理效率 124、浅谈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125、企业行政管理中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126、基于实践教学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 127、新媒体参与下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研究 128、知识经济下的现代行政管理解析

129、大数据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研究
130、行政管理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其相关分析 131、新时代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 以上就是"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优选论文题目131个)"的全部内容,希望为大家挑选的论文题目,对大家的选题有所帮助。




【篇5】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WORD版本.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姓 名:
高 峰 学 号:
学 校:
政法学院 指导教师:
王云兰




论文题目:


目 录

摘要…………………………………………………………………………………(1)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1)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的背景………………………………………………………(2)
(一)农村税费改革…………………………………………………………(2)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2)
(一)职能界定不够明晰……………………………………………………(3) (二)法定职权缺失…………………………………………………………(3) (三)职能行使偏差…………………………………………………………(3) (四)公共产品供给短缺……………………………………………………(4) (五)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5)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6)
(一) 更镇政府管理理念……………………………………………(6) (二)规乡镇政府的职责…………………………………………………(6) (三)整合乡镇围的公共资源…………………………………………(6) (四)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事权………………………………………………(7) (五)理顺乡镇财税管理体制………………………………………………(7) (六)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8) 参考文献……………………………………………………………………………………(10
.WORD版本.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化,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农业税全面取消,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目标。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 然后纵观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演变,针对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基本的经验和教训,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乡镇;
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 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中最低层次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与其它地方政府相比,更多地行使管理基层地方公共事务的职能,但乡镇政府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与广大农民群众有着广泛、直接、密切的联系,因而,成为联系和沟通群众与国家政权机关的纽带和桥梁。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它对乡镇政府的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提高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便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综合配套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推动和支持。作为我国最基层政权的乡镇政府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身处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它将是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这一主体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而目前党和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决策是在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后这一背景下做出的,取消农业税使乡镇政府财政更加困难,以致一些乡镇政府几乎不能正常运转,作为一名乡镇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乡镇行政管理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管理,具有执行性、直接性和不完整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 体制的新形势不太适应,暴露了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WORD版本.



在:职能界定不够明晰;
法定职权缺失;
职能行使偏差;
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等等。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传统体制、行政环境的影响和队伍素质、法制建设的不适应等。
一、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
我国农业税费的全面免除与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使得农村工作的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乡镇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农村税费改革
新农村建设中乡镇行政管理创新研究改革的基本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农业税费取消以后,乡镇政府从下乡催收税费这一项工作中得以解脱,但由于旧体制、机制的“惯性”作用,彻底暴露了农村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政府管理职能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子,政府无所不包,无所不管;
乡镇机构设置庞杂,权利重叠,职能交叉,办事效率不高。随之而来的是乡镇财政的短缺,乡镇债务无力偿还,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资金匾乏。乡镇政府除了配合税费改革的需要进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外,必须应对处理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偿还乡镇债务等一系列问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但农村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却相对滞后,这已经明显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乡镇政府系统有效的实质性改革将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景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反思已有实践与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新时期乡镇政府改革的方向问题。
二、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现行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为我国农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以及新农村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现行乡镇行政管理也存在着许多弊端,这些弊端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乡镇职能的发展,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工程.WORD版本.



的实施。
(一职能界定不够明晰
《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政府必须“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这种行政管理体制有其组织性强、政令渠道畅通、贯彻落实迅捷的优越性,但在实施管理过程中,由于以上法律对乡镇政府的职能围只是原则规定,并未规定具体的职责围、容和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更未规定具体的职责权限。而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实施公共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上级政府均按“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要求乡镇政府抓好落实。有的工作要与上级部门相对应,“上面分系统,下面当总统”,甚至可以说,只要有事发生,就有乡镇政府的责任,乡镇政府成了全能的政府。此外,县级行政机关针对农村工作作出的有关决定或政策,变动较频繁,工作弹性大,加之县级行政机关经常下派临时性任务,使得乡镇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具有很大的随机性,造成不少乡镇政府职能失,忙于应付。
(二法定职权缺失
作为一级政权,乡镇的机构设置和法定职权应具备完整性和相应的自主性。但乡镇政权在实际运作中,其很多职能部门都只是上级政府职能部门在乡镇设立的派出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县级业务部门设在乡镇的派出机构一般都在20个左右。这些权力性职能部门被从乡镇政府行政隶属关系中分离出去,必然造成乡镇政府职能被分解,拥有的行政权力和手段受到限制,在乡镇工作中造成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不协调、不配合,导致乡镇政府难以统筹安排力量而有效管理本乡镇的社会公共事务。同时,部门利益对乡镇的扩还表现为上级主管部门不顾乡镇实际情况,大量增加人员,导致乡镇冗员过多,负担过重。这种“条条掌权、乡镇协调”的体制,削弱了乡镇政府职能,导致其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水平降低。
(三职能行使偏差
按照政府职能的要求,乡镇政府对乡镇经济、教育、文化、卫生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负有规划、指导、协调、服务的责任,但目前我国乡镇政府还存在着.WORD版本.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方式,已经超出自身的职责围行事。有的乡镇政府干预过多,直接插手生产经营活动,用行政手段介入竞争性领域,同时,在日常具体工作中,乡镇政府的主要精力用于应付“中心工作”,达标检查验收。乡镇干部多数给上级机关办事,依靠上级的指标工作,用于农民所盼、社会所需的时间就少了,未能履行好所应承担的公共职责。另外,按照法律规定,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乡镇政府不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但在涉及农税征收、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突出问题整治等方面,由于单纯依靠上级政府职能部门无力完成,于是上级党委、政府便以文件或领导讲话等形式,要求“乡镇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并且实行“一票否决”制。在这种压力下,乡镇政府为了完成上级党委和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不惜使用不规的公共权力手段,结果导致越权执法、违法执法的现象发生,破坏干群关系,影响政府的形象和威信,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出现乡镇政府“权力有限和责任无限”的现象。
(四公共产品供给短缺
乡镇政府本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这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但由于长期以来以农补工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使我国农村社会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为: 1、农村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长期以来,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主要来自县乡财政和农民集资,虽然近几年来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来,中央和省市加大了投入,但仍然只占很小比重。尽管在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试行“一费制”,使当地农民的教育负担有所减轻,但目前基础教育费用较高,农民无法接受。此外,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不少中小学的骨干教师由于工资、住房等原因,或离开教学岗位,或流向城市,师资队伍难以保证,教育质量下降。
2、社会保障处于徘徊不前的境地。农村社会保障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尽管各级政府采取各种各样的社会保障、救济制度等措施,如农村低保、五保户供养、教育救助、优抚安置等,但目前农村低保和医疗保险仅在一些地方起步,只占很小一部分的农村人口,农村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相对还很低,远远解决不了农村现有的贫困状况。
.WORD版本.



3、文化设施缺乏,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民间文化在低谷徘徊。
4、农村技术支持服务体系处于瘫痪状态。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和推广体系不够完善,严重制约着推广力度。部分地方政府借机构改革“卸包袱”,使一些地方的推广服务部门被推向市场,有的甚至撤销,造成人员离岗或流失,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此外,基层推广队伍中整体知识水平低,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影响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转化,无法适应当前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
(五财政危机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乡镇政府的财政赤字和负债是全国性的普遍问题,在不发达地区尤其严重,已经出现难以支撑政府机关有效运作的困境,有的地方已经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经济落后,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突出,是造成乡镇政府负债的根本原因。
1、政府预算体系不健全,管理混乱。乡镇一级政府普遍缺乏预算意识,很多乡镇的预算形同虚设,同时,政府运作的成本意识淡薄,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尤其在管理效率和效益上考虑较少。不少乡镇不仅多个部门和领导有财务审批权,而且有滥购、滥补、滥奖的现象,各种乡镇公务消费如迎来送往的接待费、通讯费、交通费、干部培训等支出较高。加上有的乡镇干部在追求个人利益过程中行为的失,势必增大政府的管理成本,挤占乡镇财政的公共支出。
2、升级达标,透支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各级政府经常开展名目繁多的达标升级活动,实行“上级下指标,乡镇出资金”的方式,且多数农业生产性综合项目实行资金“配盘制”,乡镇财政要承担相当比重,在乡镇财力有限甚至无力支付的情况下,只有“透支达标”或“透支配套”。此外,有的地方领导者的长官意志、主观随意性和行为的短期化等行为,加重了乡镇财政的负担。
3、分税不公,职责过重。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财权大幅提高,地方财权大幅下降,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不对等。在地方财政构成中,省、市财政所占比重较大,基层财政所占比重较小。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WORD版本.



总收入的比重很小,而县乡财政供养人口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不到80%。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但地方承担的各种管理事务、公共服务并没有相应减少,许多本来应该由中央、省市承担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都由基层政府承担了,而乡镇一级在财政分成方面又处于最不利地位,难免造成乡镇财政困难。另外,社会救济是带有收入分配性质的职能,民兵训练和优抚是为了增强国防,属于全国性公共产品,本应该都由中央政府承担。作为乡镇一级的地方政府,要使他们在没有或很小有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财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产品是根本做不到的。
三、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作为我国的最基层政府—乡镇政府,既承担着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任务,又承担着建设新农村的各种任务。当前乡镇行政管理存在问题已经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因此,进一步完善明确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更镇政府管理理念
众所周知,政府的合法性建立在两个条件的基础之上:一是政府决策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二是人民对政治权威的服从。对政府合法性的深入理解,有助于政府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政府管理理念,正确对待手中的公共权力,摆正自己与公众的关系,也有助于乡镇政府根据自身所处的行政生态环境出现的新变化,将计划经济的管制型管理转到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型管理,由包揽一切的全能管理转变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管理,由直接管理转变到间接管理,确立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谋求社会公共利益。
(二规乡镇政府的职责
现阶段,要加快有关乡镇政府职能法律规的创制,规乡镇政府的职能,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法律依据。按照现有《地方组织法》,尽快制定规乡镇政府的职能、部门机构及管理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的地方性法规及实施细则,使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法治的刚性手段来规、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
(三整合乡镇围的公共资源
.WORD版本.



乡镇政府公共管理要借鉴无缝隙政府的理念,克服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状况,在确保乡镇政府职权完整性和相应的自主性框架对条块体制进行改革,从体制上确保乡镇政府的统一性,解决乡镇政府有责无权、责权分离、条块不协调的问题,实现乡镇公共资源的整合。对于“条块”体制的改革要继续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的体制,强化乡镇政府统一管理本辖区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县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下放权力,所有驻乡镇的机构在人、权、事上均按照乡镇管理,有关部门配合指导的原则进行改革,“条条”管理权以业务管理为限。通过理顺条块关系,实现乡镇责权统一、人权与事权一致,确保乡镇政府公共权力的完整统一。
(四合理划分乡镇政府事权
从我国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乡镇政府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公共安全产品、公共生活服务产品、公共生产服务产品、管理服务产品和社会发展产品等。据此,现阶段乡镇政府应当承担的主要职能是:直接提供公共安全产品中的公共治安、防病减灾、环境治理等,公共生活服务产品中的公共卫生,公共生产服务产品中的水利设施、公共土地、科技信息服务等,以及公共管理服务产品、社会发展产品。这些产品中有的是全国性或跨地域性的公共产品,如防病减灾、环境治理、水利设施、公共管理服务产品、社会发展产品等,中央、省、市县应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政策作保障,委托乡镇提供,以确保提供的有效性。其他产品则可由中央、省、县政府及职能部门提供,或通过市场化、民营化的形式提供。县级以上政府应强化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切实解决公共服务的城乡失衡问题,弥补历史的欠帐。
(五理顺乡镇财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政府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按照一级政府设立一级财政。作为乡镇一级的地方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独立的乡镇一级财政。一要完善分税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进一步规完善分税制。应按照“分税分级”的原则,合理划分五级财政之间的税种、收入围和分成,让乡镇财政能够从税收中享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适当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权,以增强乡镇组织财政收入的.WORD版本.



能力。二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就目前我国农村的状况来看,除了少数发达地区的农村乡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基层还主要是吃饭财政,如果没有上级的转移支付,要依靠自己的财力为农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是根本做不到的。同时,现行财力格局决定了不同层级和地区间公共财政的支出能力,也决定了现阶段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支出主要应由中央财政和省一级财政承担。要通过理顺财税管理体制,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由以农民为主转到以政府为主,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三要调整预算编制方法,健全支出监控新机制。要实行综合的财政预算,把乡镇的各种收入统一纳入财政管理,细化支出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的约束力,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
(六)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措施
强化管理,提高效率,把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作为乡镇机构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乡镇机构改革后,工作运转机制需要重新确立,需要注重各部门的实用功能和各角色的“独立性”,从而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维护稳定的职能,建立管理规、高效运转的新型运作机制。一是建立统一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明确党政职责。确定乡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乡镇党委会,乡镇所有的重大事项均由乡镇党委会决策,党委书记在抓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侧重抓党务、计划生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乡镇长在主持乡镇政府全面工作的基础上,侧重抓发展经济、财源建设和社会服务工作。二是建立乡镇干部新的工作责任制。各岗位定职定责,明确职权围,明确工作任务,做到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每项工作明确第一责任人,体现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三是建立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的激励机制。年初,市里确立十项重点工作分解到各乡镇,市委、市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各乡镇又将其重点工作分解到了每一乡镇干部,同时实行职责挂钩的责任追究制度,结合乡镇干部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进行严格考核。建立正确的干部导向机制,对业绩突出的乡镇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提拨重用。从而使乡镇工作思路清晰、合力增强、效率提高,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WORD版本.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根本目的,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根据上述原则和目标,应从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划分乡镇行政职能、合理划分乡镇行政区划、加强乡镇机构编制管理、整合乡镇行政资源、推行领导干部“交叉任职”、引入市场机制深化乡镇站所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管理决策机制、压缩乡镇财政供养人员降低行政成本等方面人手,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新时期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大胆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乡镇政府既是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新农建设政策的实施者,因此乡镇行政管理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相信未来的农村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实现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


.WORD版本.



参考文献:
[1] 寇凤超. 深化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集团经济研究, 2006, (8: 8. [2] 左 然.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需创新. 瞭望新闻周刊, 2006, (4: 64. [3]包宗顺、徐志明.乡镇财政的困境与解困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 2006(9 [4]徐旭川.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的乡镇政府职能转变[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5(12·
[5]夏永祥、邵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与机构改革[J].农村经济问题. 2006(8 [6]燕华.我国乡镇政府负债的成因[J].统计与决策. 2007
.WORD版本.


推荐访问:范本 行政管理 高校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