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2022年)

时间:2022-07-28 15:0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2022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2022年)

最新2022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5篇

第一篇: 最新2022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地位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不得不书的一笔。它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社会发展史两条脉络的交汇点;
它的理论内涵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般性,又体现时代特征和本国实际的特殊性;
它的蓬勃发展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潮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4 ― 0017 ― 03

  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算起,社会主义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理论层面,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第二,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一国范围内建立起来,社会主义从思想理论运动变为现实的社会制度;
第三,实践层面,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二战结束后,欧洲、亚洲、拉丁美洲有一大批国家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
第四,理论和实践的协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并蓬勃发展,引领世界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前所未有的挫折,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的红旗在中国不仅没倒,反而耸立得更稳了。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不断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一条由西向东的清晰脉络

  社会主义学说始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早期发展形态,反映了西欧先进知识分子对私有制罪恶的批判和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无产阶级受到严重的剥削和压迫,残酷的现实对科学理论产生了急迫的渴求,科学社会主义由此应运而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社会主义学说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基石科学地剖析资本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

  到了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使得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崩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了,社会主义的焦点从西欧转移到更东方的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制度超越了巴黎公社幼稚形态,第一次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过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起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得到空前的增强。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一边倒”地选择苏联模式来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经济上统得过死,压抑积极性;
政治上集权过多,权力不受制约。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自己的路,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戒”,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雏形。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二)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前赴后继、上下求索,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先后宣告失败。历史充分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必须找到能够指导中国变革的正确理论和先进的社会力量。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结合。

  一方面,社会主义本身是革命的学说,它越发展,越要求自身到那些阶级矛盾尖锐的国家去落地生根,去指导那里的无产阶级起来反抗,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复杂交错,日趋尖锐,不断激化,人民苦不堪言,为社会主义的生长、发展提供了现实而深厚的土壤。

  另一方面,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以后,封建制度遭到废除,中国向何处去成了一个问题。农民阶级、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都难以主导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唯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是最彻底的革命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最富有斗争精神。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结合是中国的唯一出路,是近代以来党和人民尝试各种思潮、方案未果后作出的正确历史抉择。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作了精辟的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里选取几点加以阐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的继承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根本标志,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这样的立场,并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具体的,历史的,其最广泛的生动载体就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现实途径,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未来社会是分阶段的,根据其发展程度的不同,分为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和高级阶段(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认为社会主义发展具有过程性和阶段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把它作为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论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和发展是多方面的,它的“特色”是基于社会主义一般性的特色,而不是另搞一套,改旗易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不仅有继承,还有发展创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恩格斯晚年的科学论断不仅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没丢老祖宗,还说了新话。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向我们描绘了未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美好社会,为我们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前进的方向。无疑地,经典作家在如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等方面论述很多,基本解决了“破”的问题。但是对于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即怎样“立”的问题,经典作家没有也不可能给我们提供现成的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个问题上填补了空白。

  在怎样“立”这个问题上,十八大报告用三个“总”进行了概括,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精准的战略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回答了我们处在什么发展阶段的问题。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明确的战略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回答了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共产主义,但是我们现在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生产力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一步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先发展生产力,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然后才能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去思考怎样实现共产主义。

  全面的战略部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战略部署,具体回答了我们该怎样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问题,使我们有章可循。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形成有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从“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每一次拓展都是一次理论认识的升华。

  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对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全面回答,有目标、有定位、有途径。但是建设社会主义非一日之功,路漫漫其修远兮,这只是开了个头,今后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克服新困难,谱写新篇章。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前,社会主义依然处在曲折发展之中。回望历史,社会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蓬勃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从一国实践拓展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到了八九十年代却遭遇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这样的重大挫折,东欧社会主义各国纷纷改旗易帜,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大大削弱,但社会主义终究经受住了考验,守住了最后的阵地。

  (一)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了一系列干预和调节,使资本主义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这些新变化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例如国家通过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逐步调整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实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制度等。这些干预和调整改良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依然能够容纳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相比依然具有很大的优势,资本主义的丧钟还远没有敲响,两制并存的态势将继续保持下去。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调整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根基。它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例如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工业化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等。

  另一个是内部因素,苏东剧变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巨大挫折。1991年的《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政党在东欧各国先后丧失政权。以福山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扬言这是历史的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共产主义的终结,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即西方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

  我们同样要看到,苏东剧变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具有巨大的优越性,这次挫折只是社会主义运动一时的后退,不可能逆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不要惊慌,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

  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迷态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理论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的基础上,由邓小平同志和其他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员开创的。内涵丰富,包括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形态已初步成形,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内容,注入了新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的行动指南。

  实践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政治上,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保障。文化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社会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使我们取得了成就,增强了自信心,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一,稳住了社会主义的阵脚。苏东剧变后,中国没有改旗易帜,而是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走下去,顶住了压力。俄罗斯学者阿?雅可夫列夫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扭转了20世纪后期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的趋势,而且必将对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第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历史充分证明,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不顾本国的国情,从来都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同时借鉴别国的经验和做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道路无疑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总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社会主义虽然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和资本主义相比,它依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任重而道远。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丧失信心,要看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要看到世界社会主义在一时的后退中蕴藏着的前进的巨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要看到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坚定不移地大踏步向前迈进。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01.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3.

  〔责任编辑:谭文富〕

第二篇: 最新2022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

  尊敬的XXX书记、XXX局长,各位领导、同志:

  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XXX市委党校与在座的各位见面。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市委党校诚挚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从中国和世界两个区域视角来讲解。不同的取镜,就会呈现不同的直观感受和解读。那么,中国视域下的社会主义发展史又会让我们产生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呢?根据XXX书记的指示,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接下来我所要授课的主题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不吝指出问题。现在,课程开始。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开篇序言

  任何一部历史的撰写,都有它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也有它蹒跚学步的前奏。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百年黑暗近代史的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恶化的过程之中,我国人民任人宰割,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期间,多少仁人志士慨以当慷、前赴后继,为拯救国民探索出路、四处凿壁、呼号奋战。然而,由于他们始终奔走在资本主义道路之上,终究未能在救国之路上走通、走成、走完。

  1917年十月革命为满目疮痍的中国送来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早已麻木的广大工人、农民脱下沉睡的外衣,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发出摆脱压迫与剥削的呐喊与警醒。这个时候我们国人才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跟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尤其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事件再次印证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大胆尝试与无限智慧。随后,在我们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顽固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的伟大胜利。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夕《论人民民主专政》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插上指路牌。可以说,国人也曾在1949年10月1日前思考过诸如新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应该建成什么性质国家等问题。庆幸的是,革命的成功让人们对资本主义道路报以坚定的否决。可是,除了资本主义道路之外,新中国难道要选择封建主义吗?就在国人议论纷纷、迷茫困惑之际,我们党伟大领袖毛主席大笔一挥,著文《论人民民主专政》,旗帜鲜明地告诉国人:“走俄国人的路。”没错,这就是最终的答案,即社会主义道路。由此,新中国的历史随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书写同步进行,开启了中国人民的新历史。

  二、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篇章基调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成功搭建起社会主义发展主体框架,但还缺乏社会主义制度主心骨的支撑。因而,在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前,新中国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主心骨。

  1949年至1953年,中国陆陆续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下来的历史使命与责任。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剿匪除恶霸、抗美援朝等一系列事件,有力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切实恢复了残破的国民经济。

  1953年至1956年,中国通过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我们党适时提出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国家要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所谓的“一化三改”。期间,我们党依据当时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一化三改”运动之中。1956年,新中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这标志着我们这样人口众多、情况复杂的新民主主义大国,在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的变革,更是一个国家历史基调的奠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完全正确的。整体上来说,在一个4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制度转型,促进工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不得不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石。

  三、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曲折探索章节

  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遭遇碰壁和挫折。新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两个曲折的探索阶段,虽然有所失,但也有所得。总体来说,这是一种曲折的前进。

  1956年至1966年,新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曲折十年。需要着重指出的是,1956年毛泽东主席《论十大关系》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树立了一个良好开端。不同于苏联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的观点,新中国准确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状况,表明敌我矛盾并非社会主流,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确实占了主体。这一论断在当时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都起到了振聋发聩和独树一帜的作用。但是,1956年苏联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引发了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由此,新中国1957年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放肆发动进攻。进而,国内的反右派斗争被扩大化,大量人民内部矛盾被当作敌我矛盾。在这样的国内外不稳定发展趋势影响下,我们党在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愿望,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但却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催生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因此,我国被迫在1959年至1961年进入生产生活困难时期,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好在国家领导人及时调转航舵,通过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1962年“七千人大会”,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与发展,出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1966年至1976年,新中国迎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个曲折十年。不得不承认,这十年间的探索虽然防止了像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复辟的预演,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我们应该看到,国家领导人发动思想文化领域革命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反修防修、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苏东剧变便证明了关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思想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远见。而且,这种思想至今仍不失深远意义,应该给与肯定。只是,探索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指导方略缺乏科学的分析,使党和国家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理应加以抛弃。当然,在这十年间也取得不少成绩,如:三线建设、两弹一星、中美中日恢复外交关系。这些都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经济腾飞准备了重要的条件。

  四、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起承转折段落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哲理同样适用于勤劳、勇敢、奋斗的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当新中国沉浸在碰壁、迷茫、挫折的困境之中时,改革开放一声炮响,将步履蹒跚的中国推向新世纪的迎风潮头。

  1978年,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扭转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钥匙打开了人民群众身上的教条主义枷锁,让人们的内心从曲折的过去解脱出来,重新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完善社会主义及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动能、提供新动力,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再次节节高升、蒸蒸日上。

  1982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为中国社会主义加上“特色”内涵。我们根据国情实际和时代特点,通过艰辛探索赋予了鲜明的中国发展特色。自此,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愈加“特色”、更加闪耀。由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逐渐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理论、基本道路、基本路线。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毛泽东主席时期开始探索的,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机制,则是在邓小平同志时期完成的,两者属于前后继承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始于毛,成于邓”这个说法。

  新时代,我们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经济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以及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在文化上,建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红色革命文化为基因,同时吸收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中积极内容的文化制度。经过实践的证明以及时间的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已经成熟,有力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受住了国际复杂形势的考验。因此,我们充满了新时代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从建立到建设再到完善的历史,是一部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发展、在挫折中前进、在困难中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劳动人民的汗水与心血,让我们为国人、为自己鼓掌致谢。

  同志们,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世界上的不平凡历史。我们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经历多少坎坷磨难,才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步强起来;我们经历多少泪眼婆娑,才最终走向了伟大复兴。应该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最后,希望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我们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力在新时代阳光普照下,继续谱写华丽新篇章。

  我的授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微党课主题是“让初心铸就梦想”。

  近日,中央宣传部在湖北省来凤县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张富清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六十多年来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牢记使命,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他精彩的一生。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是新时代值得我们所有党员干部学习和致敬的楷模。

  我常常会问自己,初心是什么?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份纯真?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份美好?还是那“不畏浮云遮望眼”的那份勇气?亦或是“惯看秋月春风”的那份淡泊?初心是梦想时的第一次出发,是所有人最初的理想、目标和准则。在和平安逸的今天,一个人的初心或许只是一时的冲动,亦或者只是周边环境的使然,再或者是通过学习思考之后的树立。生活的复杂,人生的坎坷,总有许多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坚守初心,坚定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是把好“思想关”。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我们要向时代取经,向历史问道,经常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拿自己的错误认识“开刀”,不断掸去思想上的灰尘。特别是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始终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二是把好“政德关”。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是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的政治体现。在党的建立初期,无数共产党人把实践崇高政德作为毕生的追求,生动诠释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党员只有具备高尚的政治品格,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苦境遇下毫不畏惧,才能用热血书写忠诚,永葆政治本色,践行铮铮誓言。

  三是把好“落实关”。党员干部应当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坚持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担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责任;担当不是天马行空地想象,而是兢兢业业地实干。作为服务经济工作的同志,我们要把中心放在工业发展、重点项目、招商引资等工作任务中,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把握好具体要求和基层实践的结合点,进一步攻坚克难、抓出实效。

  我们怀念过去,忆苦思甜,并不是要照搬照抄,学习的更是一种精气神,一种坚不可摧的信仰。通过感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我们还有感动、还有泪可流,在前进的道路上一次次蜕变,依然能够守住那颗初心,坚守梦想,才能继续前行。

第三篇: 最新2022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

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

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教师,在“四史”学习过程中,我愈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时刻以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涌现的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实践创新为引领,牢固树立“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理念,把服务意识放在首位,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发展。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回顾近代中国历史,从鸦片侵蚀,到八国联军侵华,再到日本侵略,中国受尽凌辱。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一步一步走来,我们渡过了很多的难关,取得了不少的胜利。这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开展“四史”学习,有助于党员干部更加了解中国历史,学习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两万五千里长征,红军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坚忍不拔,以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完成了这一壮举。1**0年,中国登山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最高点,创造了人类首次从北侧山脊登顶的伟大壮举。今年5月27日,由专业测绘人员与登山队共同组成的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测量,这次,他们的设备更先进了,技术也更成熟了,精度也更高了。无论是长征精神还是攀登精神,勇士们都朝着既定目标,始终坚守和坚定信念,并为之不断奋斗,过程极其艰苦艰险,可是他们成功了,他们向世界证明中国在强大。深入学习“四史”,更能深刻体会我们的国家从弱小变为强大的不易,能更深地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解放至今,涌现了很多优秀人物,有“甘当螺丝钉”的雷锋同志,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书记,还有“甘当燃灯者”的邹碧华法官等等,他们心中都装着人民。他们都有艰苦朴素.忠诚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四史,更要学习这种精神,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勇于担当。基层的工作者,工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更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设身处地的为群众所思所想,解群众所难所惑,将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让群众感受到我们是在为他们服务。学习“四史”不在一时,更要坚持长久,要自觉读原文.观看专题片.逛展览等多方式进行学习,丰富内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要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为取得优良成绩不断努力。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心得最新在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对思想工作作风应进一步强调,应当完全符合新时期的要求,才能跟得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创新,从而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如果没有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系列的政策,也就不可能有今天事业发展的大好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为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适应国情与时代.形势与任务的要求。对于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应一以贯之,不解放思想,教条主义盛行,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实际,就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我们要在工作顺利的时候,也不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更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在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灰心丧气.,畏首畏尾,要善于在困难的条件下开拓新的局面。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的.发展的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断研究和解决新的问题。在工作作风方面,我们要坚决克服和杜绝群众反映的两个问题一是形式主义,二是官僚主义。搞形式主义,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官僚主义作风,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我们在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更要结合实际经常好好地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干部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经常想一想。我们入了党就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谋取利益,还有什么个人的东西不能抛弃呢我们在工作中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要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地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发表重要讲话,集中体现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统一,体现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统一,体现了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与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统一,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本途径,为党的精神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基于这个大环境,各基层在建党85周年这重要历史时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各种党组织活动,昨天上午有幸参加了重温党史,与时俱进的党性教育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半天,但重新回顾了党从1921--20__的风雨旅程,让心灵受到一次洗礼,明确了许多自己以前不曾知道或记忆模糊的东西,一堂课听下来心朝澎湃,忘不了革命前辈在硝烟中前赴后继,忘不了无数英雄为祖国解放事业而奋不顾身,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悲怆,让人难忘,今天的成就,今天的伟业,让人自豪。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史。做为一名普通的党员,需要做的就是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去做的更好,工作是很平凡的,但与整个国家的发展,与党的事业密切相关,紧踏着时代的节奏,为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看到了党不断与时俱进的过程,1921年全国党员从53人到现在的7080万,85年的历史,党章纲见证了党的成长与壮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势单力薄到众志成城,党领导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和历史性的飞跃,使祖国经济政治日新月异,已经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参与力量我为你骄傲和自豪感谢组织上安排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重温党史,让我看到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走向成熟,通过这次学习,对我而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鞭策自己矢志不渝地跟党走。

第四篇: 最新2022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

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____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学好“四史”,“四史”中社会主义发展史是时间跨度最长的。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为了从源头上弄清楚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更深入理解中国是怎样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是怎样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样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从而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今天起,学习时报推出“社会主义从哪里来”专栏,刊发相关文章。

2013年1月,____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分六个时间段对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为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提供了更加广阔、更加深邃的视野。
为什么提社会主义五百年
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提出来还不到两百年,而人类产生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社会理想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那为什么我们讲社会主义五百年?这是根据社会主义这个概念的实质含义来界定的。
社会主义是相对资本主义而言的一个概念。个人本位、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社会本位、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因此人们容易认为资本主义灭亡了社会主义才会出现,起码要比资本主义晚很多。其实不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世界历史的产物,相伴而生。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从民族历史走向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是15、16世纪之交的大航海。14世纪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但资本主义真正破土而出是在大航海时代,一般界定为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从那以后资本主义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从一开始就有弊端,相应的批判和试图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就应运而生了。因此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致也是500年,一般我们从1516年算起。1

所以说,社会主义五百年这个概念是科学的。当然,在资本主义作为统治性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存在时,社会主义一开始只能作为思潮和运动存在。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六个时间段
第一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到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___宣言》之前,这段时间有330多年,在整个社会主义五百年中占三分之二。这300多年,在生产力上,是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的时期;在社会制度上,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讲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听起来很像科学社会主义,那为什么还说他们是空想社会主义呢?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有一个非常公允的说法,他说:“所有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所设计的模范社会的原则和明确的活动方式上。但是,这些模范社会如何取代现存社会的问题,他们从未认真地考虑过。他们对于从富裕的或有权势的资助人那里得到帮助这一点抱有模糊的希望。”
第二个时间段,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所谓现实,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讲,机器大工业逐渐成为主流,生产越来越成为真正的社会化大生产。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扩大,工人运动也迅速发展起来。19世纪三四十年代爆发了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代表着欧洲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马克思恩格斯纵览时代风云,吸收时代精华,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___宣言》,科学社会主义正式诞生。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系统地阐释了剩余价值学说。1880年,恩格斯发表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第三个时间段,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与此相适应,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变,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到以垄断为特征的帝国主2

义时代。作为帝国主义薄弱环节的俄国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温床。1917年首先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但软弱无力的资产阶级无法解决日益激化的国内各种经济、社会、政治矛盾,列宁毫不迟疑地领导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直接成果就是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十月革命之后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先后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斯大林在列宁逝世之后,逐步放弃了新经济政策,建立了以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和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三位一体”的苏联模式,以及重工业优先的发展战略。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不完全是斯大林个人意志的产物,更多是苏联国情、历史传统和时代特征的产物。苏联模式的短期成功导致大多数人忽略了其暴露的和潜在的问题,反而将其神圣化为社会主义的普遍原则和基本制度。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以及勃列日涅夫早期的改革都没能真正触及苏联模式的核心。苏联解体证明这种模式的根本问题是逐渐背弃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初心----为生产力发展开辟道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
第五个时间段,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用了30多年时间从思潮、运动发展到制度,为社会主义实现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主要标志,我们党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六个时间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次科技和产业革命是向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迈进的时代,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是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合作和斗争的时代,给3

社会主义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社会主义要发展,必须证明自己能够比资本主义更快发展生产力,更有效提升综合国力,更好满足人民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系统回答了时代之问。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革命性地改变和深化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现了在社会主义最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解放。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理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三位一体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规范理论的革命性发展,为真正超越苏联模式、跟上时代步伐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等,都是吸收了人类文明成果的重大创新,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理论,进一步厘清了___和社会主义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最大规模、最快速度的现代化建设奇迹,初步用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其他脉络
六个时间段是一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来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线索,是一条主线,但并不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全部。
比如说,与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并列的,还有其他___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建设、改革和探索。还有发展中国家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民族社会主义。
再往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社会主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在欧洲较快发展。民主社会主义既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也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他们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他们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现实。他们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是,他们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和很多原则,他们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伯恩斯坦讲的,目标微不足道,运动就是一切。所以说他们总体上属于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改良资本主义。

还有,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并没有消失,还长期存在。4

马克思恩格斯进行过长期理论斗争的一些社会主义流派也是空想社会主义,近代中国也出现过三次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空想社会主义在21世纪还会存在,不仅以思想流派的形式存在,还会以各种实践形式存在。那些失败的社会主义实践,究其根源,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子。需要说明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前,空想社会主义是有积极和进步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后,空想社会主义越来越成为消极因素。马克思说过,“虽然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他们的祖先炼金术士一样,但是我们应该努力避免重犯他们的错误,因为我们犯这样的错误将是不可饶恕的。”1848年之后的空想社会主义就是现代的炼金术士。
总体而言,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主流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

第五篇: 最新2022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

社会主义开展史感想
感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gǎnxiǎng,指由接触外界事物引起的思想活动。语出唐陈玄祐《离魂记》:宙与倩娘常私感想於寤寐,家人莫知其状。以下是本站分享的社会主义开展史感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社会主义开展史感想

学习党史国史心得体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顺应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开展模式转变的攻坚时期所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理论,特别是对党员教育工作也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推动党的各项工作,做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底而目前党员教育工作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我们必须努力把握党员教育规律,健全党员教育长效机制,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径,坚决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党的战斗力。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与模范性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途命运的一项首要战略任务。而加强和改良党员教育是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内容和途径,也是提高党员素质的

根本且最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针对当下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

1、加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强党性。崇高的革命理想是催促党员不断学习进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思想支撑,只有拥有了这种革命信念才会有内在的动力。党员只有在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党员教育建设对于党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才会更加重视理论学习。思想是行动的内在动力,在今后的党员教育中要加强党员思想的教育,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2、调整党员教育学习内容,提素质。要根据形势开展对党员提出的新要求,根据党的建设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不断充实调整和扩展党员教育的内容, 1 / 3


坚持与时俱进,力求把表达时代精神的最新理论、最新知识及时吸收进来,使得党员教育内容适应经济开展、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的形势需要。同时要针对党员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合理确定教育内容,不能千篇一律,对于不同的党员群体要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从而有针对性但全面地提升党员同志的综合素质,切实地为党的人才储藏和培养做出奉献。例如,对于在校生需要结合学校教育的内容着重加强专业知识教育,将其与党员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而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党员需要同职业道德培养和岗位技能的培训有效融合

3、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建强党。党员教育需要突破传统手段的桎梏,开拓更新颖的方式、方法、途径进行推广。各党组织可利用络资源,通过党建站、远程教育、声像资料等手段,采取互教互学、场景模拟等教育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我们又提倡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因此中华民族是一个由多个民族或者说多重民族个性集聚的,对内允许提不同意见,对外要求和衷共济、大一统思想的一个民族。古语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内在的百家争鸣突破了外在的大一统很大可能导致分裂,如果有强大的主张大一统的人群处在主导地位,那

么将很快实现统一。几千年封建王朝更迭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幅员最大,经济最强盛时期,无不是中央领导力最突出和集中的时期。我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表达了国人的一种内在的利己主义,个人如此,利益团体如此....兄弟阋于墙而御辱于外,中国人虽然内在利己,但是生死存亡关头总能团结一致,这也就是我们民族优秀之处。

二是从近现代历史开展来看,共产党的领导让我国摆脱了贫穷积弱、军阀混战、多国蹂躏的屈辱历史。我们今天的祖国是一个由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这个中流砥柱,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中国就会重新陷人四分五裂、贫弱不堪的境地,甚至沦为帝国主义的附庸。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证 2 / 3


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最伟大的政治集团。只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革命的航船才有了正确的方向。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国60多年来,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建设长足开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泰民安。一个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赢得世界人民尊敬的新中国。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中国共产党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人民从切身体验中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最忠实代表者,是最杰出、最忠诚的爱国主义者,是新中国的奠基者,也是推动祖国朝着繁荣富强方向前进的开拓者。

最后,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点认识。古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历来就有民主政治的土壤,因此民主并非舶来品,只是同西方的民主有所不同。说起西方的民主,人们很容易联想到什么多党制、议会制等特征,前面提到过其本质特征是财团政党政治,西方所谓的普选多是大财团用金钱铺就的政治主张营销道路,一方面哪种主张迎合多数人,另一方面财团砸钱越多,宣传越到位,越容易赢得选民,因此局部人主导的财团容易占据主导地位。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样的选举制度也表达了局部民意。而我国的民主更表达为代表广阔人民利益的民本主义,不光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还是而今由习、李掀起的反腐浪潮,都是权力运行表达人民意志的表现,我国从人民中间选举代表,由人民代表参与国家政策的讨论和制定,表达的意志具有广泛性、代表性。一言以蔽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任何国家制度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民主,东西方的民主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对一国而言,只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体制,西方如此,中国亦然,我们选择的是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国富民强的理论和道路。
3 / 3


推荐访问:发展史 测试题 中国社会主义 最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 最新2022年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知识测试题(265个) 新中国发展史知识选择题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