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时间:2022-07-28 12:50:09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4篇

第一篇: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中学历史教学图片的研究

摘要:新版的中学历史教材有一个重要的辅助系统,即大量丰富的历史插图的增加。历史教科书的这一转变,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图片的类型和选用,并且重新认识插图在历史教科书中的地位和功能。历史教科书中的插图不仅传达一些基本的历史信息,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观察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分类 原则 兴趣 智力 价值观

新课程下的中学历史教学重视阅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用史实观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历史与现实问题能力,学会学习能力等四大能力目标和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培养。而这一切都是学生通过搜集和处理多方面新史料的过程实现的。图片是史料中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重视历史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是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

新课改后的全国高中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人教、人民、 岳麓和大象四个版本。结合我们所采用的人民版教材三本必修两本选修,这些教材中历史图片的数量比原来教科书中的图片数量有所增加。(详见下表)

教科书版本

总页数

图片总数

平均每页图书片数

文物、照片

示意、绘画

地图

场景图

人民版必修一

180

153

0.85

58

32

36

27

人民版必修二

177

158

0.89

55

42

30

31

人民版必修三

178

162

0.91

68

28

24

42

人民版选修一

140

144

1.03

110

4

12

18

人民版选修四

155

156

1.01

98

20

21

17

依据统计,对图片的研究总结如下:

一、历史图片的分类

历史图片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

(一)按历史图片的性质分类

从历史图片的性质来讲,可以分为原始性图片和再造性历史图片。原始性历史推案指根据历史遗址、历史文物、文献、人物、现场等拍摄的照片,还有古画、拓片、书影、剧照、题词、手迹等。原始性历史图片能够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再造性历史图片是经过艺术家构思加工而成的,反映历史面貌。包括人物画像、历史场景图画、漫画等。再造性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就不如原始性历史图片,但是这些图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集中反映某些历史场面和时代特征。

(二)按历史图片的内容分类

按内容分为历史文物图,如《商代青铜方鼎》、《北宋定窑白瓷孩儿枕》、

历史人物像《秦始皇》《亨利﹒帕默斯顿》、历史遗迹图《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石刻》《河南新密古城寨新石器时代城北墙剖面》、历史古迹图《湖北军政府旧址》、历史想象图、示意说明图、历史漫画图、历史地图《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等。

(三)按历史图片的形式分类

以历史图片额实物、事实来源为出发点,以实物形态类型、艺术品形态类型、非艺术品的实物形态类型以及三者的综合因素作为分类原则,将历史图片分为十类,分别是:造型、绘画、各种实物、遗迹遗址、古建居民、地图、老照片、铭刻文书、各种古代文书照片和古籍。

二、历史图片的选择

基于对教科书中图片的研究,图片的使用具有下列特点:真实性、广泛性、有效性、直观性。所以我们在使用图片时要正确对待图片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的“史为主,图为辅”观点。并且要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图片:要尽可能地多的搜集对课堂教学有用的历史图片,拓展学生的眼界;
要把图片和教材紧密联系在一起;
要知道学生深入地解释和分析历史图片,做到“由图学史”。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要有原则地选择图片。

(一)图片的准确性原则

历史图片的选用必须是真实的、准确的、可靠的、可以说明问题的。这样的图片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感和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更加贴近历史,更真实地感受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此基础上分析出来的结论才是更可靠的。我们在使用历史图片时一定要准确和科学。比如《秦朝疆域图》,准确地让我们看到当时秦朝的疆域规模,并且让我们看到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归入中原王朝管

(二)图片的代表性原则

对于历史图片的运用,就像教材中的文字一样,一定要让学生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历史知识的精华。所以,选用的历史图片一定要有代表性。这里说的代表性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当可以采用多幅图片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历史内容时,应选用最有说服力的一幅,最能体现所要反映的历史知识。例如《清明上河图》。

二是,当可以采用多幅图片从同一角度说明同一历史内容时,也应该选用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三)适量性原则

实践证明,历史教学中图片的应用并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在多媒体课件教学日益普及情况下,为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历史图片提供了方便。这样在应用图片时就要谨慎,以免图片太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注意力。

(四)启发性原则

历史教学中历史图片的应用,从浅层次上来说,是为了吸引学生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形象、直观的视觉效果;
而从深层次上说,历史图片的应用就是要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动,以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进而理解历史概念和分析历史事件等。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历史图片时,不能单纯地为了吸引学生而引用图片,而要注意所选用的历史图片能否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想象、理解 ,在师生互动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如《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图》

三、图片的作用

历史这一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过去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凡是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一去不再复返的性质,这就是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人们不可能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各种史料来进行间接的认识。史料包括实物、文字、数据、图片等等。实实在在的历史文物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很容易吸引人,但由于许多条件限制,图片教学的价值就显现出来,简单易行。

(一)、以图激趣,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

从心理学上来说,形象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是积极追求知识的前提,是学习的先导。兴趣不但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历史知识本身具有过去性、既往性的特点,而历史教材的语言文字也往往具有逻辑性较强的特点,因此对于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的高中生来讲,历史图片的缺乏容易使其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众所周知,色是视觉最响亮的语言,它刺激人们的视觉器官,从而触发情感,引起视觉上的联想,因而对传递信息表达感情有特殊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色彩的直观效果远胜于黑白图。如驰名中外的半坡遗址的红黄褐色的器皿,明朗辉煌的唐三彩,给人庄严高贵感觉的秦始皇像等,都以其特有的色彩描绘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美的赞叹。通过这种美把学生引入课堂情境使其注意力集中,情绪兴奋,思维活跃,激发学生学史的兴趣。史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之后,学生也转入“我要学”的主动探究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讲解一些较深的、抽象的知识,学生也不会感到太枯燥,反而会仔细观察图画,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进行积极思考。

(二),图片具有佐证文字内容的功能。

教学中,注重课程文字内容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插图的运用。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更能有效的说明历史问题。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中,提到“过日本占领路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近两万人。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想以此否认旅顺大屠杀,而在之后的图片中则清晰的呈现了“日军屠杀旅顺居民”插图,如此形象的插图来说明教材文字内容,显然比是教师如何述说日军暴行更有说服力。

(三)、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

教师结合课本讲解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具有严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本身就蕴涵着深刻的美,这种深刻的美中体现出一种社会发展规律,“真”(指合乎规律性)。学生理解、掌握了这种规律,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我们的教学常常是以美育信息为切入点和生长点来进行,以促进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同时发展审美能力。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进行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和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比如:在讲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内容时,可以用漫画《时局图》。它用图画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当时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图中的虎代表英国,熊代表俄国,肠代表德国,蛙代表法国,太阳代表日本,鹰代表美国,每种动物盘踞的地方都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还有揭露清政府腐败的内容: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
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
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清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人民。图中的“一目了然啊,不言而喻”也正说明了这幅图片的作用。除了漫画这种形式外,历史示意图和地图也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得力工具。

(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历史图画使历史学科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美的形象与内容的感染,动之以情,然后晓之以理,引起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对生活的感悟,达到陶冶情操,使之心灵美好,行为高尚,身心得到协调健康发展。这便是以美怡情,以情动人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作用。这便是以美引善,“善”即一种价值指向。运用历史图片的审美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课程标准中的的态度与价值观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目标。价值观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的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
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比如唐太宗,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人唯贤,虚心纳谏,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开辟了一个唐初盛世,史称“贞观之治”。另如孔子、汉武帝、康熙等,可通过对他们人品、事迹、政绩等方面的讲述,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他们不断地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形成对民族和国家的自豪感,是历史教学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赵克礼主编.历史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

[3]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省教育出版社,2003版

[4]赵亚夫主编.历史学习方略(历史新课程研究系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第二篇: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统编教材第一学段“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板块中字词积累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胡小玲
来源:《教育界·综合教育》2019年第09期

        【摘要】统编教材第一学段的“语文园地一”中有“字词句运用”板块,此板块注重对字词的积累和运用。本文利用“心智图”对这一板块中字词积累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注重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词汇量以及提高词汇运用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字词学习的有效性,从而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心智图;字词积累教学策略

        字词教学是第一学段教学的主要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第一学段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学习独立识字。”可见,课标对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量及识字能力等方面均有要求。这是学生积累字词,运用语言的基础。

        在实际的字词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生学得辛苦,对字词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第一学段字词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一)教学枯燥,缺乏趣味性

        通常情况下,一堂新课要求学生认识的汉字多达12个及以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将识字教学简单化,或带领学生跟读几遍,或让学生认读几遍,或指导学生记一记字的偏旁部首、框架结构,组几个词等,完全忽视了字词教学的趣味性。

        (二)教学单一,缺乏整合集块

        汉字间往往有千丝万缕的关联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单个字单个字地教,或者最多只是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生字跟哪个字字形相近、偏旁不同、读音相近等,忽略了将字词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差。

        (三)指导无序,思维模糊无条理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等,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如人意。这种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没有太大帮助。

        二、“心智图”在字词教学中的优势

        笔者运用“心智图”对统编教材中的“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板块进行教学尝试,深受学生喜爱。借此,笔者对字词教学的趣味性、整合性及思维可视性进行了探究,进行字词教学的改革。其优势有以下几方面。

        (一)增强审美感,体现情趣之味

        “心智图”有色彩,有图形,将枯燥乏味的字形通过巧妙的图形和色彩等加以呈现,并且可以通过汉字之间的对比、演变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取得高效的教学进度。

        (二)拓宽联想度,呈现整合之优

        一图胜千字。“心智图”能通过扩宽联想的广度将字词学习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张图中,扩大字词学习的信息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强化指导力,显示可视之效

        “心智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学习模式。所以,教师在运用“心智图”指导学生学习字词的时候,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条理性思维方式的训练,使教学的指导力度增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使字词教学的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三、借助“心智图”提升学生字词积累能力的策略研究

        由于“心智图”在字词教学中优势众多,笔者将其运用于统编教材第一学段“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板块中的字词积累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巧借审美,增强趣味性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说:“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可见,汉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如果通过色彩与图像将汉字的这些美呈现给学生,识字的趣味性就会大大增强,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1.字形美中巧对比。中国汉字有很多形近字,学生容易混淆。借助“心智圖”,教师在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教学中,将识字与图画、色彩结合起来,向学生展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像,这样特别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及认知特点。而区分两个形近字时,教师再次结合图片或整个字的演变过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旧知,感受到汉字的美,提高对形近字进行区别和运用的能力。

        在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字词句运用”第一题中,就有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的内容。对这部分内容,教师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教学。

        ①读一读:呈现字词,学生读一读。

        ②认一认:这些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③展示字形演变过程:这些字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教师边描述边呈现“心智图”。

        ④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字长得很相像,试一试用“心智图”来展现。

        以上片段在对形近字的对比教学中,结合象形字字形演变图,借助教师的描述,传承了汉字的美,更进一步强化了识字的效果。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以后,可以延伸到会意字、形声字等学习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意韵美中识趣味。(1)变意不变音。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中有一道题:认一认“青——清、请、情”等几组字。笔者在引导学生发现其特点后,向他们展示“清清的河水”、“红红的心”、“请的动作”等图片,再一一组词帮他们理解,设计出一张“心智图”,然后再拓展到 “晴、睛、蜻”等字,进一步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库,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带有“青”这个部件的词语。

        (2)变音不变意。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我的发现”要求对带“木”的字进行积累。笔者引导学生从树的品种(桃、杨……)、部位(枝、杆……)、范围(林、森)、量词(棵、株)等方面,绘制了一幅“心智图”,将带“木”的字拓宽到很大范围。这样的课堂教学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含量。

        (二)拓宽联想,提升整体性

        第一学段学生识字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遗忘快。教师利用“心智图”,将新知纳入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中,新旧知识无缝对接,不仅在“温故而知新”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而且将所学整合成一张知识网络图,牢牢地印刻在学生的头脑中。

        1.联系旧知,巧归类。(1)结构归类。汉字按结构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在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按结构识记和辨别,有助于学生有效识字。《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字词句运用”中,第一题的“连一连”就是让学生区分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教师在学生分清这两个结构之后,再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独体字、半包围结构等,从而绘制一张字形结构“心智图”,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读音归类。近音字、同音字、多音字等,对学生识字有一定的阻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心智图”组合记忆,有助于区别异同点,更有助于正确理解与应用。《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字词句运用”中的“读一读,连一连”要求将“他、打、马、画”与韵母“ɑ”相连。笔者让学生发现韵母的归类后,又拓展到对“i、u、ü”等韵母的教学,结合“心智图”将学习方法进行整合。当字越学越多的时候,学生就能自如运用了。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中就有区分“ɑn ”和“ɑng”读音的归类练习,学生用此方法进行拓展归类,学习效果大大提升。

        2.联系生活,巧类比。(1)联系生活,调动认知。叶圣陶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学生结合生活,调动已有认知,不仅能拓宽语文学习的宽度,而且能扩大字词积累的知识面,使整合达到最优的效果。《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列出了有关四季的知识点。笔者引导学生复习了“四季”之后,拓展到四季的代表性事物,并结合图片制成“心智图”,形象生动又利于记忆,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2)联系生活,深化理解。教师利用“心智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拓展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或同类词语的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丰富词汇量,并学会运用。《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字词句运用”部分让学生说说表达自己心情的词语。笔者引导学生说出各种表达心情的词语之后,又找出对这种心情的同义表达的词语制成“心智图”,并让学生练习造句。

        (三)指导有方,呈现思维可视性

        绘制心智图的过程,是学生展开联想的过程。合理的联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敏捷度,也能比较清晰地展现学生的思考过程,使思维可视化。

        1.识字积累有章法。(1)偏旁部件有序。《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中有给“日”和“寸”加部件成为一个新字的练习。笔者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从“左、上、右、下”等方位给“日”加部件,制成一张“心智图”,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很多字。通过这样的方法指导,学生就能知道下一次用“加一加”的办法时可以从不同方位去尝试,能够快速高效地找到需要的字。

        (2)近音形意组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字的读音、字形、意思入手去联想相关内容,使思考过程有章可循。在《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的“选一选,连一连”这题的练习中,筆者是这样指导学生区分“宵、削、霄”三个字的运用的。

        ①呈现词语,学生认读。

        ②了解意思:说说各个字代表什么意思?(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理解)

        ③选词填空:学生自己尝试选词。

        ④深入理解:为什么“元宵”的“宵”是这个宵,“云霄”是这个“霄”呢?(大部分学生不能回答)

        这样的“心智图”,不仅能使学生深刻理解三个字的含义,学会正确运用,而且能根据教师教授的思路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高效学习。

        2.词汇拓展有思路。词汇的拓展要有章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思考路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想到又多又好的词语,而且能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敏捷。在《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字词句运用”这一板块中,有一处要求学生运用联想对“车”字进行积累的内容(如图2)。

        笔者在教授此内容时是这样处理的。

        ①引导发现:说说这三条分支分别代表什么?

        ②同类拓展:说说车的种类还有哪些?与车关联的名词还有哪些?与车相关的动作还有哪些?

        ③举一反三:用同样的方法从不同角度给“桥”和“山”扩词。

        运用“心智图”进行字词积累的教学,不仅适合“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板块,而且适用于课文教学,将此方法加以推广,能真正改变字词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实效,更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秋连.思维导图在低年段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7(32).

        [1]吕虹.以图为介,将识字思维可视化[J].小学语文教学,2017(28).

第三篇: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习作指导课中的例文运用
作者:陆朝珍 户志强
来源:《江西教育B》2016年第12期

        听了两节习作指导课,一节是五年级的《场面描写》,一节是二年级的《我最喜欢吃的水果》。这两节课都运用了例文,让学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让表达更得体一些。但怎样运用例文,才能提高例文运用的有效性呢?

        一、运用例文,需要把握时机

        《场面描写》一课,教师首先出示例文《开国大典》,指导学生概括出场面描写要描写环境,烘托氛围,其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还要点面结合,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重点描写典型人物。接着出示例文《紧张的考试》,分析如何点面结合进行场面描写。再出示例文《夺冠一瞬》,让学生填写一张表格,有环境描写、典型人物、描写方法、表现氛围等。最后,让学生想想准备写什么场面,并填写这张表格,理清习作思路。课后看到的是表格上几个干巴巴的词语,受表格限制,学生习作也缺乏灵动性。

        教师采用读写结合,一步一步深入指导,假如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场面,后用笔记下来。这肯定不完美,但在这种自然和自由的状态下的习作表达了学生对场面的真切感悟。此时再出示例文《紧张的考试》,与学生习作对比,发现怎样点面结合把典型人物描写具体,再让学生仿照补充修改,并出示例文《开国大典》,与学生习作对比,让学生懂得怎样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又让学生仿照补充修改,一篇珍视了学生独特感受,反映“本真”的习作就慢慢“完美”起来。

        前者先出示例文,抽象出来的是“环境描写、典型人物、描写方法”等笼统的方法,重形式,轻内容,导致“举一”有余,“ 反三”不足;
后者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例文为例,仿照运用,重内容,轻形式,其效果是一篇灵动的习作。这是“以本为本”和“以生为本”两种教学思想的不同体现。规范习作不难,难的是学生习作的自由。我们把握例文运用的时机,发挥例文的示范和借鉴作用,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运用习作方法的本领。

第四篇: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作者:胡婧
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09期

        摘;;要: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在教材中的体现也越来越突出,需要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与认真分析,结合教材上的知识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分析要使用的教材,结合每一单元对学生写作学习的不同目标,设计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写作;教学策略

        单元写作教学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针对性,使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掌握科学写作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等的影响,导致小学语文单元写作教学的质量一直不高,也给学生未来的语言能力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特征,找准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学习兴趣,利用单元写作教学的优势,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素养。

        一、倡导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但是在以往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会采用阅读与写作分离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难以完全应用自身所学的知识,给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限制。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联系,鼓励学生读写结合。

        比如,在学习习作“介绍一种事物”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前面学到的课文展开写作教学活动。在前面的阅读课上,学生学习了《太阳》《松鼠》等文章,这些课文都可以给学生正确介绍事物提供经验。以《松鼠》这篇课文为例,全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即为第一自然段,直接点明了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第二部分则是剩下的内容,详细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这样的写作方法去介绍自己喜爱的事物,如发明创造、自然景物、动物、生活常见事物等,从而让学生可以更有目的性地去展开写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二、加强思维训练

        写作对学生的思维要求较高,而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学习能力等限制,思维还不成熟,导致学生经常会出现写作思路混乱、中心不明确等问题。因此,要想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教师要重视关注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點和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律,提出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计划,帮助学生科学地梳理自己的思路,能够顺利地进行写作活动。

        比如,在学习习作“我的心爱之物”这一节内容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首先确定好心爱之物的名称,并且将其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词,接下来再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感悟”等作为思维导图的第二层关键词,并且围绕着这些关键词去思考更加具体的信息,填写到思维导图的第三层上去。这样,就可以通过层层扩展的方式让学生梳理清楚自己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在写作时不至于遗漏信息,能够完整地将自己的思想阐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单元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了解学生在写作思维上存在着的不足,采取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策略,促使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成长。

        三、鼓励学生积累

        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关键途径,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的重要前提。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强调让学生进行积累,鼓励学生收集对自己的写作有帮助的信息,丰富学生的情感经历,从而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如教材、生活、网络等多种层面积累知识,了解更多教材上没有的内容,为学生的写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比如,在学习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这一节内容时,就需要学生拥有丰富的词汇积累。每个人的特点都是不同的,学生要想将人的特点完整的描述出来,就需要掌握不同的词语表达方式,如外貌上可能用到的词语有高矮胖瘦等,性格上可能用到的词语有开朗乐观、多愁善感等。如果不知道这些词语,学生的描述则会显得十分单薄,文章的可读性就会不高。因此,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多种途径搜集相关的词语,记录到自己的本子上,在课堂上分享出来,相互之间借鉴,之后再展开正式的写作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更加顺利,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单元写作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展开了一番叙述。单元写作教学的方式给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带来了便利,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提炼出正确的写作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文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了解自己在写作上存在着的不足,并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写作方法,促使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柰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7.

        [2]朱莉.;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听说读写整合训练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推荐访问:习作 支架 梳理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统编教材中习作支架的类型梳理及运用策略 支架 在我国写作教材中 都运用在哪些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