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时间:2022-07-26 13:5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4篇

【篇一】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图们历史沿革

图们地区开发较晚。虽然境内先后发掘出新石器时期的一些文物和辽金时期的遗址,遗物等,但直至距今约一百年前,图们一带还是一片荒凉的林地和草甸地。1644年至1881年间,图们市地区属于清朝“南荒围场”被封禁二百余年。1714年到1881年为珲春协领管辖,1881年至1901年为珲春副都统南岗招垦局志仁社,1902年属珲春副都统管辖的延吉厅志仁和春华社,1909年至1911年为东南兵备道延吉府,1913年为东南观察使延吉县公署志仁乡,1914年为延吉道尹延吉县公署志仁乡。

同治9年(1870年)前后,清之封禁旧制始弛废,遂改行开疆实边之策。约90年前,有一名叫赵开铭的山东人携家眷移住图们开荒种地。继后期,汉流民相继移居,逐渐形成北细洞,东京洞(今五工村)、灰幕洞(今集中村)等村屯。到1925年时才有20多户人家,叫做下甸子或艾蒿甸子。1931年始成百余户的小镇,划为延吉县属。

《九·一八》事变,日军吞并东三省。图们北依东满、北满,南连朝鲜半岛与日本隔海相望,为地理之要冲,交通之咽喉。因此,一九三二年开始,有日本勘测队活动于敦(化)图、牡(丹江)图两线,1933年,敦图铁路通车,以灰幕洞(或称会幕洞,桧幕洞、海幕洞,开幕洞等)为其终点站。同时在图们市区大兴土木,人口突增至2万多人。由于名称不统一,招致各方面的不方便,同时灰幕洞这一名称不符合通行的国际城市命名要求,故于一九三三年(伪大同二年)5月21日,由伪满灰幕洞警察署招集9名官民代表讨论改地名事宜。同年6月1日,日伪各机关团体各自分别通知改称地名的决定。将灰幕洞改称图们(因图们江而得名),为延吉县所辖第一区。

图们,语出满族语“图们色禽”。“图们色禽”意即“万水之源”,图们乃众多的意思。图们亦写成“土们”,“豆满”,皆同音异译。

1936年(伪康德3年),伪满州国设间岛省延吉县公署,县内区改村、市改街,图们市改称图们街。1945年1月,图们街改为延吉县辖图们市。1945年8月光复后,仍为延吉县图们市,设中山、中央、中华、新民、光荣、和平、铁路、市场等9个厢,1950年9月设中山、建华、新华、中央、新民、德新、新兴、铁路、工农、农安等10个街和和平、合成(集中)、五工等3个村。1954年1月,经延吉县人民政府批准把原街政府改为街公所。1955年7月起,图们市设1,2,3,4街公所和和平,集中、五工等3个村。1956年,延吉县政府将图们市改为图们镇,并设向上、新华、国境、铁路、德兴5个等。1958年4月,延吉县人民委员会把图们镇一分为二,成立图们镇与农安乡。同年9月成立图们镇人民公社,并下设集中,和平、安山、五工、碧水等5个管理区。1961年11月,把管理区改为生产大队。1964年11月把街公所改称为街道办事处。1965年4月,把原属延吉县的图们镇和原属汪清县的石岘镇划出成立图们市,同年5月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始定称为市。1968年7月16日图们市革委会成立。1969年7月经吉林省革委会批准把原属延吉县的月晴人民公社全部行政区域和汪清县的新农公社全部行政区域划归图们市。1980年7月23日取消了革命委员会的建制。恢复了图们市人民政府的行政机构。1982年10月,把原属延吉县长安乡的碧水村又划归图们市。1984年底,经省政府批准,将石岘街办事处和新农乡合并为石岘镇。

图们市现辖新华街、向上街、月宫街3个街道办事处及石岘、凉水、月晴和长安四个镇。

一、新华街道历史沿革

东北沦陷时期,新华街区属延吉县公署图们街银河、康德、昭和仲秋区。民国34年(1945年)11月,该街区为中山、中华、新民厢。

民国37年(1949年)3月,划为中山、新民、德新、新华三个街。1954年1月,新华街政府改为街公所。新华、中山、德新街合并为第二街公所,国境,新民街合并为第三街公所。1956年3月,重新划为新华、国境、德新街。1965年,三街合并为新华街,并成立新华街道办事处。1968年7月,新华街革命委员会成立。1976年12月改称新华人民公社委员会,1980年8月复称新华街道办事处。1984年5月,属新华街同心路以北区域划归向上街。

二、向上街道历史沿革

清末民初,向上街区为住户稀少的草地。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为强化反动统治,在区内设立警察署、日本领事馆、宪兵除、守备除、税关等机构。民国34年(1945年),该区为铁路、和平、中央3厢。民国38年(1949年)3月,划为建华、中央、工农、铁路、新兴五个街。1956年3月,划为向上、铁路两街。1965年,向上、铁路两街合并为向上街,设立向上街办事处。1968年7月,向上街革命委员会成立。1973年改称向上街道办事处革命委员会。1976年12月,改称向上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0年8月,复称向上街道办事处。

三、月宫街道历史沿革

月宫街区为1984年5月,从向上街区划出增设的街区。

四、石岘镇的历史沿革

光绪二十年(1894年),石岘镇区隶属南岗(延吉)招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为延吉厅春华社。宣统二年(1910年),划为汪清县。民国34年(1945年)9月,为汪清县春华区。民国37年(1948年)5月,为汪清县第七区,同年7月改为汪清县石岘区。1954年10月,石岘镇划为石岘镇水南乡和永昌乡。1958年8月,一镇两乡合并为石岘镇人民公社。1965年,划归图们市,石岘镇为市辖街道办事处。镇外区域称新农人民公社,归属汪清县。1969年,新农人民公社划归图们市,1983年改称新农乡。1984年,石岘镇与新农乡合并,称图们市石岘镇。

五、凉水镇的历史沿革

凉水镇的地名是以凉水村后山下坎处有一清泉,水质清凉而得名为凉水泉子。明朝永乐五年属穆霞河卫,清朝设摸黑甸子卡伦(亦写作黄赫甸子),清朝光绪年间约1875年左右开始开发,归属珲春厅管辖,1910年划归汪清,1912年改名为春芳社二区。1934年伪满时期,日本实行保甲制,春芳二区改名为汪清春芳保,1938年改为春芳乡村公署,1945年改名为汪清春芳区第八区,1947年从汪清划归珲春,命名为珲春县春芳区七区。1956年实行改革把春芳区划分为两个乡,凉水乡和英豪乡,1962年凉水乡和英豪乡合并,成立凉水人民公社,1968年成立凉水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3年改为凉水乡,1984年晋升为凉水镇,1991年8月1日行政区由珲春市划归到图们市。

六、月晴镇的历史沿革(月晴乡、红光乡)

1、月晴乡。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在图们江沿岸设堡辖社,月晴乡一带属宁远堡霁晴、霁霞、月晴社地。民国2年(1913年),月朗社改称月新社。霁晴社与霁霞社合并,取名晴霞社。民国22年(1933年),月新社与晴霞社合并,取名月晴区,隶属和龙县。民国25年(1936年),改称月晴村。民国29年(1940年)11月,划归延吉县。民国34年(1945年)后,改称月晴区。1950年9月,为延吉县二区。1955年复称月晴区。1956年,月晴区划分为石建、杰满两乡。1958年9月,两乡合并为月晴乡,月晴乡人民委员会建立。同年9月,改称月晴乡人民公社。1968年7月,月晴乡革命委员会成立。1969年划归图们市。1980年称月晴人民公社。1983年8月复称月晴乡,乡政府建立。1994年月晴乡改为月晴镇。

2、红光乡。光绪七年(1881年),珲春副都统设南岗招星局,辖6社。红光乡境内为志仁社一部分。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属春华社。宣统元年(1909年)2月,春华社一部分划归汪清。民国2年(1913年), 分属延吉县志仁乡,汪清县春华乡。东北沦陷时期,分属延吉县公署图们市和汪清县公署春华村,民国34年(1945年)11月,划属延吉县图们市和汪清县春华区。1950年为延吉县图们市和汪清县石岘区部分区域。1956年划属延吉县农安乡和汪清县水南乡。1958年为延吉县图们镇人民公社和汪清县石岘镇人民公社部分管区。1965年5月,图们市红光乡人民公社建立,1983年改称红光乡。

红光乡和月晴镇(乡)于2003年合并为月晴镇。

七、长安镇的历史沿革

长安镇区域是满族的故乡之一。境内的城子山山城古遗址证明,早在1200年以前,满族的前身女真人就在这里劳动生息。清初,此地为禁垦围场,光绪初年建屯,属南岗招垦局志仁社,1913年属延吉县志仁乡苇兰屯,1929年分别属第一区长山、盘安、艾苇等乡管辖。1936年将长山、盘安两乡合并,并由两乡名中各取“长”字与“安”字,命名为长安村。1945年11月改为长安区,1950年列为第一区,1956年3月份分别成立磨盘乡、长安乡,1958年4月磨盘、长安两乡合并成立长安乡。1958年11月改为长安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为长安乡,1984年11月复改建为长安镇。1988年7月划归图们市。

【篇二】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苓桂术甘汤组方治疗八十岁老人脑瘤实例(祈福元元天下无瘤)

襄阳弱爸爸 2016.9.17

一、2O15年8月27日

初诊:陈氏,男,79岁,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头部占位性病变,转移瘤可能性大,位于左小脑部位,约鸡蛋大(报告单被医院存档,医生与家属这样说的),医院建议头部穿刺做病理切片检查,以确诊肿瘤性质,家属考虑年事以高,穿刺会造成病人痛苦,所以拒绝,在省附属医院住院五天加重转到省肿瘤医院不接受。家属要求输液治疗,经本人解释后同意中药治疗,不予输液。

主诉:头晕,乏力,进食就呕,呃逆,咳嗽气喘。

既往病史:经常头晕,慢性支气管炎。

刻诊:慢性病容,精神疲倦,表情痛苦,语音低微,有气无力,喉间有哮鸣音,讲一句就咳喘吐痰。不畏寒,不发热,汗不多,头晕眼花,不痛。痰色白偏黄,质稀量多(一天约5OOmL以上),肺部可闻及少量干湿罗音。纳差,几天来几乎没吃进去东西,大便4天未解,平时大便硬,小便可,腹不胀,压之不紧张,舌色淡,苔微黄腻,无齿痕,脉弦滑。

六纲: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太阴为主)

五证:饮,烦证

处方:小前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合橘皮枳实生姜汤。一两1O克。2剂。

前胡80g,旱半夏80g,黄芩30g,党参30g,厚朴30g,茯苓40g,苏梗20g,陈皮160g,枳壳30g,生姜80g,炙甘草30g,大枣12枚。2剂水煎60分钟,分三次服,并嘱以米粥少许喂之。

二、2015年8月30日,病人服完2剂药,吐痰量稍减,呕吐减轻,还不能进食,大便未解,舌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小前胡汤加陈皮半斤  杏仁二两  大黄4两。

前胡80,旱半夏40,党参30,黄芩30,陈皮80,杏仁20,生姜30,大枣12,炙甘草30,大黄40。2剂 煎服法同前。

三、2015年9月3日,病人有便意,上了两次厕所,拉了少量大便,质稀,恶臭,前天晚上自已下床时摔了一跤,右侧肋弓碰在椅子上,诉痛厉害,头晕减轻,痰量减少,痰白色偏多,有时微黄,质比原来浓,呕吐缓解,还有呃逆感,能进食米粥(用生姜和大米煮的),舌苔还是黄腻,脉弦滑,比早几天缓和。

处方:小前胡汤合苇茎汤加桔梗。

前胡80,旱半夏40,党参30,黄芩30,炙甘草30,生姜30,大枣12枚,芦根30,冬瓜皮子30,桃仁20,苡仁40,桔梗20。2剂。后又服了2剂。

四、2015年9月7日,病人大便通畅,质不硬,双下肢水肿,头晕有点眼花,痰只有少许,能进食米饭。苔腻,偏黄,脉弦。

处方:小前胡汤合五苓散(改汤)十苡仁四两。

前胡80,旱半夏40,黄芩30,党参30,大枣12枚,炙甘草30,生姜30,桂枝15,茯苓30,白术30,猪苓30,泽泻40,苡仁40。7剂

五、2015年9月15日,头昏眼花症状未减,抬头无力,咳吐白色脓痰,易出,量不多,每歺能进食一碗米饭,进食时还有呃逆现象,不呕了,大便一天一次,小便可,肋痛缓解,下肢水肿全消,舌色偏白,舌体水盈,舌面水湿,无齿痕,苔腻,偏黄,脉浮稍弦无力。

用方: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合小半夏汤。

茯苓40,桂枝40,白术20,泽泻50,旱半夏80,炙甘草20,生姜40。(小半夏汤半量)5剂。

病人后未再来诊,过了一段时间电话问他儿子,说他父亲自己不愿服药,现在情况较稳定,头还有点晕,能自理,一个人能到外面走动。

六、2016年2月16日,患脑瘤病人,因受了风寒,发烧(39度),咳嗽气喘。

刻诊:面色较红,头晕不痛,畏寒,无汗,肺部有湿罗音,吐白色脓痰,量多,胸迫感,纳差,胃脘部痞塞,不痛,口稍干,不苦,渴不甚,大便稀,小便可,晚上不能平卧,舌色淡红,苔薄黄,舌面水湿较多,无齿痕,脉浮数。

处方:小青龙汤去芍药合苓桂术甘汤加石膏。一两按15g折算。

麻黄45,细辛45,炙甘草45,桂枝45,五味子45,杏仁45,旱半夏60,茯苓60,白术45,生石膏90。一剂,水煎60分钟 分数次少量频服。

七、2016年2月17日中午,病人服药后汗出热退,头晕好转,畏寒症状消退,还有咳喘吐痰。昨天的药以喝了多半,嘱其今天喝完。原方继2剂,分四天喝完。

八、2016年2月21日,体温稳定,哮喘、头晕改善,有点眼花,口味好转,口不干,自觉胸部还有些痞塞(比前明显改善),痰还较多,色白质粘,大便成形,小便可,能上床睡觉,还有点烦,舌色稍暗红,苔薄白,舌面还是水液多,脉弦。

处方:苓桂术甘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

茯苓40,桂枝30,白术20,炙甘草30,干姜30,细辛30,五味子20,半夏40,杏仁30。这张方每次取3剂,共服了9剂。

病人儿子非常孝顺,每天都亲自煎药,本想等患者水饮消退后去做个检查对比一下前面,看脑瘤缩小没有。再根据四诊用药,以巩固疗效。可患者本人性情急躁,症状缓解后就不配合治疗。

过了大约一个多月,在街上碰到他一个在外面走,他主动与我打招呼,问他现在身体可好,他说头早上稍晕,不厉害,饮食味口好,二便可,还有点零咳吐痰。

这个病人治疗到这里算是很大的成功了。距初诊已经整一年了,现在病情稳定,对于一个近八十岁的老人家来说,也算是经方给他创造了个奇迹。

但回过头来再看之前的处方,很多地方会有些不到位地方,也许初诊我们就可以考虑以苓桂剂,效果会更好。这个从后面两次的治疗效果能证实这一点。病人整个还是个饮证为主兼有些阳明热象。

从患者的出院病案里的中医诊断可以看出时方的对这个病按气滞血瘀辨证是显然有问题的。这个病人,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水饮这个病理产物,用方应该来说还是很灵活的。

【篇三】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文章导读

  因为现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不会在因为吃喝觉得苦恼了。而就是因为这样很多的人出现肥胖的情况,说起来肥胖对于爱美的女性朋友们来说真的是恶梦,不仅要接受着别人一样的眼光,同时长期的肥胖一些对于身体健康也是有影响的。那么,苓桂术甘汤减肥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正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现代文明病的重要祸端之一。

  肥胖症的根本原因在于贪食肥甘及高热量饮食,日久损伤脾胃,使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减弱,聚湿生痰而成,故肥胖病人多痰多湿,利湿祛痰是治疗肥胖症的首要法则。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运脾胃,祛湿消痰,从根本上振奋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以达痰湿去、体重减的目的。所以,肥胖者经常饮用茯苓茶,可以降脂减肥瘦身,使形体日趋健美。用法:茯苓10~20克,放入杯中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日1剂。

  苓桂术甘汤主要可以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还有心源性水肿,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是一剂很好的中药药物,能够有效帮助人体温阳化饮,健脾利湿,还能够去湿,治疗舌苔发白,目眩心悸等情况的问题。

  1.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拘挛疼痛,瘰疬,疮疡。

  2.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3.茯苓具有抗菌作用。茯苓的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对用试管法的抑菌试验结果是无抑菌作用。茯苓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能杀死钩端螺旋体,但水煎液无效。

  4.美容作用。茯苓粉是中药茯苓的粉末,呈白色。性平、味甘、淡,含有三萜类、多聚糖类及胆碱、脂肪、卵磷脂、钾、镁等多种元素。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茯苓不仅可显着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而且可使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更多的氧,以供给组织细胞。同时,还可使细胞组织(包括皮肤、黏膜、毛发等)活性增强,活力增大,处于健康状态,从而使我们的皮肤、毛发显得更加滋润,达到美容的效果。

  通过上文的内容后,大家也知道了苓桂术甘汤中的苓桂是有着减肥作用的。而且对于一些疾病也是有着调理作用的,只是大家应该记得就是并不是说所以的肥胖患者都是适合用这样的方式减肥的,所以说还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才好更加有效。

【篇四】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文章编号:1009-5276(200301-0022-02中图分类号:R251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2-10-11刘渡舟教授妙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疑难杂病拾萃张保伟
(河南中医学院,450008,河南郑州//男,1964年生,副教授
摘要:刘渡舟教授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心脏病、视网膜炎、慢性咽炎及美尼尔氏综合征。应用苓桂术甘汤之
独到之处,只要抓住“水气上冲”的病机,应用本方均能取得卓效,若悟透其中医理,则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关键词:刘渡舟;苓桂术甘汤;治疗
刘渡舟教授(1917~2001,为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历任全国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刘老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对经方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苓桂术甘汤首见于《伤寒论》第67条,原文为:“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关于本方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众口一词,皆认为是治疗脾虚兼水饮的主治方剂。如《方剂学》把本方归入祛湿剂之温化水湿类。认为其功能是温化痰饮,健脾利湿。《伤寒论讲义》认为本方所治之证是脾阳虚兼水气上冲,治当温阳健脾,利水降冲。《金匮要略讲义》根据“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论述,把本方作为治疗痰饮“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剂。《中医内科学》则用本方治疗痰饮之脾阳虚型和呕吐之痰饮犯胃型。而刘渡舟教授则紧紧抓住“水气上冲”这一基本病机,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用本方治疗心脏病,独辟蹊径,临床疗效卓绝,并加减出一系列方剂,实为中医治疗心脏病的又一奇葩。
笔者有幸跟随刘渡舟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侍诊三载,亲睹刘老用苓桂类方治病之疗效,实令我辈中医后生叹为观止。此仅将余所见所学,以及感悟所得,奉献同道,以为共勉。虽未必能全面反映老师经验,亦老师生前所愿,当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奉献绵薄之力。1治疗心脏病
刘渡舟教授曾经感叹,近世医者,只知“心主血脉,”“诸脉系于心”,临床一见心脏病,每以大剂活血,欲通心血管之瘀塞。不知心为阳中之太阳,其生理特点,是以阳气为先,而并非以血脉为先。心主血脉、主神志,必须建立在心阳督守之下来完成,心脏的阳气旺盛,搏动有力,方能保证其他作用的顺利实现。阳气一虚,则阴霾笼罩,君主不能用事,正如朝中奸臣当道,国安能太平?治病之法,与治国同理,必须去小人,树正气,方能国泰民安。治国须先君主明,治病须先阳气通,阳气者,心脏之功能也,心脏功能正常,瘀血焉能产生,气行则血行也。据临床所见,多种心脏病均由阳气虚损,水气上冲所致。心脏病而由水气上冲所致者,刘渡舟教授谓之“水心病”,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君主失位,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胸闷短气等证候。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面色多见黎黑,此为“水色”,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时见脉结代或沉伏不起。
心脏病既然其病机为阳虚水气上冲,治疗当然应予温阳利水降冲之法。刘渡舟教授根据《伤寒论》论述,认为67条“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脉沉紧”乃水气上冲的典型症状,与“水心病”的临床表现不谋而合。所以,选择苓桂术甘汤作为主治方剂,经过数十年的临床验证,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刘渡舟教授对经方的深刻理解和临床功底之深厚。刘老认为:方中茯苓作用有四,一是甘淡利小便以消水阴而治疗痰饮咳逆;二是养心安神;三是助肺治节之令;四是补脾厚土,为本方之主药。桂枝作用有三,一是温复心阳;二是下气降冲;三是通阳消阴,也为本方主药。茯苓桂枝相配,则温阳之中以制水阴,利水之中以复心阳。正如叶天士所说“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白术助茯苓健脾制水,甘草助桂枝以温补心阳。诸药相配,则温阳利水降冲而治“水心病”,疗效惊人,此为刘老独创,可谓独树一帜!
治疗心脏病而用利小便的方法,是为中西医相通的理论,而时医不解,一见心脏病,就用大剂活血化瘀之方治疗,通其血脉,血管已经硬化狭窄,徒侍药石,能再通乎?温阳之法,实乃恢复心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命质量。二法合用,稍兼活血之品,其临床疗效胜过单纯活血化瘀百倍。

2治疗视网膜炎
视网膜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或者视野缺陷,眼前出现黑色物体遮盖不散,中医治疗,多从活血化瘀、滋补肝肾等方面着手,临床有一定疗效。遇其不效者,则无应对之策。刘老曾治本病一例,初亦以常法治疗无效,思之良久,观其人面色黧黑,舌苔水滑欲滴,脉来弦紧,方恍然大悟,此非水气上冲之病乎?用苓桂术甘汤加泽泻,30余剂而病愈。足见刘老思路之活,辨证之精。大家治病,常规之外,尤有奇思妙想,此常医不及之处。
3治疗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咽中如物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亦即中医之“梅核气”也。对于本病的治疗,中医皆以疏肝理气化痰之法,而用半夏厚朴汤为主治之方临床效与不效参半。不知“水气上冲”,堵塞咽喉之通道,也能出现以上症状。此时再用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焉能见效?而用苓桂术甘汤通阳利水降冲,水寒之气平复,则诸证自愈。用苓桂术甘汤治疗本病,必须抓住“水气上冲”的典型色、舌、脉、·22·证,方能效如桴鼓。若辨证不精,临床一见梅核气,就用本方治疗,不惟失中医辨证论治之灵魂,亦枉费刘老跳出半夏厚朴汤通治慢性咽炎巢臼之苦心。4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
美尼尔氏综合征,又叫内耳眩晕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不能移动,动则眩晕加重,甚至呕吐痰涎清水。中医治疗,多从眩晕辨证治疗,其临床疗效不能满意。刘老根据“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即头眩”的论述,认为本病主要为“水气上冲”,清阳不煦所致,尤其是“起即头眩”一证,与苓桂术甘汤证颇为相似,遂用本方治疗,通阳利水降冲,并加泽泻20g,又有《金匮要略》泽泻汤治疗痰饮眩晕之意,则效果尤著。5苓桂类方简介
刘渡舟教授应用苓桂术甘汤得心应手,只要符合“水气上冲”的病机,则不论何病,皆可使用,而以治疗“水心病”最具特色。临证之时,根据不同表现,又有系列方羽翼之。此
将刘老临床加减变化方简介如下:
苓桂三参汤:此方由苓桂术甘汤加人参、沙参、丹参组成,是刘渡舟教授临床最常用的方剂。方用苓桂术甘汤温通心阳,利水降冲,加人参大补心气;沙参益气养阴;丹参活血养血,加强益气养阴活血之功,适用于“水心病”气虚较重者,也有养阴活血之功效。
苓桂杏甘汤: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杏仁而成。用于治疗“水心病”水气上冲,迫使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而见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以及咳喘等证。水气上冲,故去白术之壅,加杏仁宣开肺气,理水之上源。杏仁一药,为宣肺去水之妙药。
《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擅用杏仁宣肺去湿,可为佐证。苓桂茜红汤:该方由茯苓、桂枝、茜草、红花组成,治疗“水心病”血瘀重者,临床表现为胸部憋闷疼痛。此方用苓桂通阳去水,用茜草、红花活血通络,水去阳通,则血脉畅通,诸证自愈。
苓桂参附汤:即苓桂术甘汤合参附汤。此方用于治疗“水心病”而阳气虚较重者,病人畏寒汗出,肢体发凉,甚至夏季也着棉衣,心痛遇寒则发,脉微细欲绝。以苓桂术甘去水通阳,加附子温补一身之阳,人参大补元气,药理研究,两药均有较强的强心作用。临床病重者,必须用红参方能转危为安,病情平稳之后,可改用党参巩固疗效。
苓桂杏苡汤:由茯苓、桂枝、薏苡仁、杏仁组成,治疗“水心病”兼挟湿浊之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咳嗽多痰、头重如裹、胸满似塞、周身酸楚、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脉缓滑、舌苔白厚而腻。用苓桂通阳利水降冲,薏苡仁祛湿降浊,则水湿同治,诸证得解。以上诸方,在临床应用时,若病人血压较高,可加入淮牛膝引血下行,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以上只是刘渡舟教授临床应用苓桂术甘汤之独到之处,只要抓住“水气上冲”的病机,应用本方均能取得卓效。限于篇幅,不再列举病案,如能悟透其中医理,则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上接第17页
据现代实验研究结果,通下法的作用机制大约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恢复和促进胃肠功能能明显增加胃肠血流,改善胃肠的血运状态,且在增加血流量的同时,还能增加

蠕动。其意义在于通过改善血流可增加肠壁或腹腔脏器的血氧供应;还利于腹腔内渗出物的吸收,炎症的消散〔8〕;增加肠血流和肠蠕动还可改善炎症组织的血循环,改变肠道细菌状态,促进肠内腐败物分解排泄,预防肠源性感染,从而促进胃肠功能。
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本法能够抑制多种致炎剂,如组织胺、松节油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并能抑制透明质酸的活性,从而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物,控制炎症扩散〔9〕。抑杀细菌及其抗内毒素作用通下法使用的药物,如承气汤类,大多有抑制或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许多细菌,并能抑制由其引起的肠脓肿、肠粘连。这些药物还可抑制肠道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及其内毒素,因此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作用〔10〕。
改善肺功能、保护肝细胞通下法不仅能改善胃肠血运状态,还能改善肺泡壁毛细血管内血运状态,升高肺泡内氧分压,减少肺体积,降低肺系数。从而减轻肺出血、肺水肿等症状〔11〕。还可增加肝二倍体细胞,促进肝细胞核糖核酸合成,维持肝细胞正常结构和功能。从而延缓肝细胞衰退,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通下法的以上功效可归纳为中医学“以通为用”四个字,中医强调通腑作用,有“大便通,则一通百通”之义。通下法不仅可以排毒,给邪以出路,还可调节机体气血、津液、阴阳。
正如古人所云:“通下法岂止夺实,更在存阴保津”。本法与活血化瘀、软坚化痰、滋补肝肾、养阴清热等法合用其适用范围大大扩展,对现代许多疑难病症有奇效。但本法对纯外感表证和一切虚证,如大汗淋漓亡阳者禁用,对失血过多虚脱者禁用,对年老体弱、孕妇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未来医药学,无论是中医药还是现代医药学都将信息化、数字化。中药要实现指纹图谱,中医辩证要实现客观化、标准化,即中医学将成为信息医学、数字医学,现代医学也将朝这个方向发展。通下法作为中医学的一个治法,当然应该建立其信息系统,将其药物配伍、适应症等实行数字化、信息化,以便准确选用。到那时,通下法的适用范围、治疗效果,尤其是它在现代疑难病症、难治病中的应用将使人刮目相看。
参考文献
〔1〕刘燕玲.焦大黄传奇〔S〕.健康报,2001,8,24,二版
〔2〕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3:93
〔3〕顾奎兴.肿瘤临证经验溯回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11〔4〕同1
〔5〕天津中医学院-附院外科.糖尿病足坏疽的中医药治疗〔S〕.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第一届学术会议,1995,10
〔6〕晓楚.姜春华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J〕.中国中医药报,2000,10:20,四版
〔7〕刘浩江.大承气汤治疗腹部后术居肠麻痹〔J〕.黑龙江中医药,1986,3:32
〔8〕张丙生.大黄挥发油对动物肠管的作用〔M〕.中药材,1992,9:35〔9〕张爱贞,等.从大承气汤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看祛邪药物的双向调节作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11:689
〔10〕刘国声.中药方剂的抗菌作用〔J〕.中医杂志,1955,10:36〔11〕刘福成,等.大承气汤治疗严重创伤呼吸窘迫症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9:541·23·
刘渡舟教授妙用苓桂术甘汤治疗疑难杂病拾萃

推荐访问:历史沿革 经典 名方苓桂术甘汤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经典名方苓桂术甘汤历史沿革 苓桂术甘汤的现代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