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因素有哪些

时间:2022-07-21 13:4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因素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因素有哪些

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5篇

第1篇: 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
作者:吴俊杰 张国防
来源:《商业经济》2018年第04期

        [摘 要] 基于对人口结构转变中人口红利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人口转移中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行综述。两者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在未来数十年、甚至更长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对预测两者的变化以及应对变化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学理要求。通过文献的梳理发现,已有文献的研究往往只突出单个人口因素的影响,缺乏多因素的合力影响和影响机制的深入分析。人口各因素之间本身就有密切的关联性,如何辨别各因素的影响是可研究的重要方向。人口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是内生因素,外生的人口政策对人口因素的影响进而对经济增长可能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加强内生性研究促进人口政策的合理性是必要的。

        [关键词] 人口结构转变;
人口红利;
人口转移;
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04-0004-04

        一、引言

        人口因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理历来受到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的关注。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来自流通领域,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人口众多则对外贸易发达,人口是国立和财富的重要源泉。托马斯·孟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指出,“在人数众多和技艺高超的地方,一定是商业繁盛和国家富庶的”。古典经济学家把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在生产领域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经济问题。首先人类劳动作为财富之父和能动的要素得到认可,其次特别强调社会分工,即劳动力的专业化,是提高劳动生产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及探讨了资本增加对劳动需求的影响,认为使用机器可能造成劳动力相对过剩。

        马克思关于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有着科学的论断。其一,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充分证明了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也就是说一定量的劳动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其二,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明确了不同质量的劳动对经济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其三,提出“两种生产”相互适应即物质资料生产与人口生产相适应的问题;
其四,马克思认为,“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发生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资本主义制度下就是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

第2篇: 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人口因素如何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

作者:蔡昉

作者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北京 100732

来源:科学发展

ISSN:1674-6171

年:2013

卷:000

期:006

页码:101-113

页数:13

中图分类:C924.2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人口红利;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全要素生长率;户籍改革

摘要:中国过去一直保持10%的经济增长速度,2010年以来人口红利消失后,潜在经济增长率马上降下来.如果我们不接受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事实,同时国际上还有强劲需求,那么我们很可能还继续保持很高的增长速度,而导致实际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相偏离.但是欧美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使得国际需求下降,这反而给我们一个进行速度调整的机会,换句话说就是我国被迫接受调整.这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意外之喜.因此,不应该通过拉动需求来使经济发展超越潜在增长率,但这并不意味着潜在增长率不可以提高.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提高的背景下,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供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来提高潜在经济增长率.

第3篇: 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 代敏华、卢俊、王成

摘 要:本文分别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和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对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本文借助《西藏统计年鉴》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5—2009年),通过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的去除,建立了西藏产出GDP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C-D生产函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西藏经济的增长总体上仍是资本和劳动力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增长质量不高,为此西藏要想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需要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努力。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本文通过《西藏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1—2009年),并借助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去除数据的多重共线性,建立了西藏GDP关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消费在影响西藏GDP的这三个因素中对GDP的刺激作用最强,投资其次,净出口最弱。为此,要想保持西藏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西藏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商品出口的结构,大力培养新的出口增长点,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经济增长;
C-D生产函数;
投入;
产出;
国民收入核算

目 录

1.引言:问题的提出 1

2.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 1

2.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说明 1

2.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3

2.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3

2.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3

2.3.2模型序列相关性的去除 5

2.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6

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分析 6

3.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的描述 6

3.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8

3.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9

3.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9

3.3.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9

3.3.3模型的主成分回归 10

3.3.4模型诊断 11

3.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12

4.结论与启示 12

参考文献 15

附录:文中模型建立所用到R统计软件代码 16


1.引言:问题的提出

繁荣经济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任务。对西藏来说,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西藏的经济实力和增长水平与我国其它省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经济增长比较缓慢。因此,寻找出制约西藏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增加人民收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新时期促进西藏经济增长,是深化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的关键,是推进小康建设的必经之路。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促进西藏经济增长。本文以1981~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利用定量研究方法,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和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力图在这些数据中找出西藏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促进西藏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2.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2.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说明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西藏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需要产出和投入两个方面的数据,在本文中,选择西藏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经济的产出,其增长反映西藏经济的增长状况。而从理论上讲,推动西藏经济增长的主要投入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资本投入。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资本对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欠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而言,资本的缺乏是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的资本采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观点把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进行研究。

物质资本主要是指基础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投资。在本文的模型中,为简化计算,用年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计量物质资本投入。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身上的技能、知识、素质、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的总和,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因素。为简化计算,本文用文教卫生事业费来计量人力资本的总投入。

(2)劳动力的投入。从经济增长理论诞生起,经济学家们都把劳动力因素作为经济增长源动力之一,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当前社会劳动力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小了。但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劳动力又是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本文中我们所采用的劳动力投入是三次产业的从业人员数。

(3)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使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在新古典模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常利用生产函数余值,即所谓“索洛余值”来反映。

以上产出和投入指标的数据均来源于《西藏统计年鉴2010》,数据的范围为1981年至2009年,如表2-1:

表2-1 1985-2009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及相关因素的数据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费(万元)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万人)

1985

17.76

74940

16525

105.72

1986

16.93

53492

19444

107.37

1987

17.71

53000

23064

107.77

1988

20.25

58087

25002

107.24

1989

21.86

66942

26668

107.56

1990

27.70

76105

28076

107.88

1991

30.53

105665

30002

109.73

1992

33.29

133297

32637

110.92

1993

37.42

181458

39829

112.35

1994

45.99

211718

60067

114.34

1995

56.11

369492

59440

115.09

1996

64.98

303605

86153

117.7

1997

77.24

345495

78837

120.47

1998

91.5

427457

93499

120.22

1999

105.98

566030

112467

123.91

2000

117.8

665044

122233

124.18

2001

139.16

857725

151273

126.33

2002

162.04

1089868

168824

130.20

2003

185.09

1386165

219362

132.81

2004

220.34

1684361

250344

137.32

2005

248.80

1961916

312830

143.60

2006

290.76

2323503

329395

148.20

2007

341.43

2711811

335699

158.15

2008

394.85

3099304

470800

163.50

2009

441.36

3794158

610441

169.07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0》、《西藏统计年鉴2007》

注:表中2007,2008,2009年的文教卫生费为教育经费。

2.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理论,可以设

(2.2.1)

其中t为时间序号;
Y代表产出(即GDP);
K代表资本投入;
L代表劳动力投入;
为技术因子,取决于技术情况;
A表示除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以外的经济增长的影响要素;
u代表随机误差项。

将(2.2.1)取自然对数,得到:

(2.2.2)

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结合上文对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投入要素所做的定性分析,将资本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单独的方面来考虑,可以建立如下西藏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2.2.3)

此处K代表物质资本投入,L代表人力资本投入,回归系数,和分别代表产出对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弹性。

2.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2.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为了得到以上理论模型的具体形式,需对相应的回归系数进行估计,以表2-1给出的数据为样本,利用R统计软件这一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OLS估计,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2.3.1)

系数标准差(1.2854) (0.0169) (0..0620) (0.1143) (0.2960)

t检验值:
(-2.232) (4.362) (4.159) (0.934) (1.208)

标准误S.E=0.05482;
判定系数0.9978;
调整的判定系数0.9974;
自由度df=20;
F检验值2297。

从估计的结果看,模型调整的判定系数接近于1,表明模型拟合程度很高;
F检验值2297明显大于临界值,所以方程整体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5);
但由于t临界值,大于及的回归系数t检验值,表明其回归系数的t检验没有通过。

考虑到模型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造成及的回归系数t检验不显著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模型存在自相关性所导致的,为了确定这一点,通过R软件作出了模型的残差时序图和相邻残差的散点图(如图2-1、图2-2)。

图2-1 残差时序图 图2-2 相邻残差散点图

通过图2-1可以看出,当某个残差为正或负,会带动后面多期残差符号与之相同,表明模型存在正自相关性,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图2-2中的散点大部分落在一、三象限而得到印证。

为判断模型序列相关性的阶数,下面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检验进一步对模型进行检验。设模型存在二阶自相关性,其形式为

(2.3.2)

其中和分别为一阶和二阶自相关系数,为该形式的随机误差项,它满足无自相关性的假定。

将模型(2.3.1)的残差项的数据作为的样本代入(2.3.2)进行回归,其结果如下:

(2.3.3)

该模型的判定系数,由于

(2.3.4)

根据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可知,模型(2.3.1)不存在二阶自相关性,即只存在一节自相关性,其形式设为:

(2.3.5)

2.3.2模型序列相关性的去除

为去除模型的自相关性,可以利用广义差分法,令

, (2.3.6)

, (2.3.7)

则理论模型(2.2.3)可以转换为:

(2.3.8)

其中。

由于满足无自相关性的假定,因此可以通过对此模型进行估计,来得到模型(2.2.3)的回归系数。而要对模型(2.3.6)进行估计,首先应将自相关系数确定出来,这可以通过模型(2.3.1)的DW值来确定。通过R统计软件,可以得到模型(2.3.1)的DW值为0.9571,因此

(2.3.9)

将(2.3.9)的结果代入(2.3.6)和(2.3.7)便可得到模型(2.3.8)各变量的样本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得到如下结果:

(2.3.10)

该模型的t检验值分别为-4.304,3.241,6.929,4.379,6.062;
F检验值894.5;
判定系数,调整的判定系数为,标准误S.E=0.06177。

通过上述结果不难看出,上述模型的各项检验均通过,并且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因此模型(2.3.10)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由此可得:

,,,,

再结合的值,可以得到

由此可见,理论模型(2.2.3)的具体形式应为

(2.3.11)

2.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根据方程(2.3.11),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西藏GDP对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的弹性系数比较高,分别为0.3575和0.2579,表明西藏GDP的增长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增长的依赖程度很高。而另一方面,西藏经济增长的技术因子为0.0536,比较低,表明西藏目前的技术水平对西藏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强。这些都充分说明西藏经济增长总体上仍是资本和劳动力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增长质量不高。

(2)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相对较低(弹性系数为0.1067),可能的原因是西藏人力资本存量基数比较低,而每年文教卫生事业费占同期财政支出的比重不高所导致;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与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数据(西藏财政预算内文教卫生事业费)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有关,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研究和加以解释的问题。

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分析3.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的描述

宏观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在简化的三部门模型里面,将GDP的来源分为三个部分:消费、投资和出口,仅将这三个部分内生化,而将其它影响因素归为外生因素。因此,本文下面将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讨论以上三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为此,我们用西藏人均消费CS代表消费、固定资产投资I代表投资、净出口总额NX代表出口,以这三个变量为解释变量,以GDP为被解释变量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以说明各个因素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程度。所用到的有关数据均来源于《西藏统计年鉴》,数据范围为1981年至2009年,见表3-1:

表3-1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及净出口总额

年份

地区生产总值GDP(单位:亿元)

人均消费CS(单位:元/人)

固定资产投资I(单位:万元)

净出口总额NX(单位:万元)

1981

10.4

301

12172

3179

1982

10.21

319

15558

2049

1983

10.29

293

19875

3202

1984

13.68

359

47879

3257

1985

17.76

422

74940

5422

1986

16.93

438

53492

4119

1987

17.71

499

53000

9160

1988

20.25

543

58087

8219

1989

21.86

647

66942

14481

1990

27.7

735

76105

14267

1991

30.53

839

105665

18460

1992

33.29

903

133297

34891

1993

37.42

931

181458

89305

1994

45.99

1110

211718

266887

1995

56.11

1202

369492

53726

1996

64.98

1312

303605

84764

1997

77.24

1471

345495

97954

1998

91.5

1551

427457

93576

1999

105.98

1669

566030

146140

2000

117.8

1823

665044

113352

2001

139.16

1939

857725

78416

2002

162.04

2725

1089868

107775

2003

185.09

2825

1386165

133271

2004

220.34

2950

1684361

184876

2005

251.21

3019

1961916

166366

2006

291.01

2990

2323503

256152

2007

342.19

3215

2711811

287422

2008

395.91

3504

3099304

531798

2009

441.36

4060

3794158

274507

数据来源:《西藏统计年鉴2010》

3.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为了说明各影响因素对西藏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程度,哪些因素为关键因素,借助计量经济学的手段来进行分析。由于数据的自然对数变换,一方面不改变原来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并能使其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所建立的对数模型,可以很方便地找出各影响因素对GDP增长的影响程度。因此,可以考虑将各变量取对数,以研究各变量对数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了验证以上思路的可行性,通过R统计软件描述各影响因素对数数值与GDP对数值之间的散点图,如图4-1:

图3-1 各因素对数值与GDP对数值的散点图

从上面的散点图可以看出,影响因素的对数值与各影响因素的对数值之间均大致呈线性关系,因此建立GDP与各因素之间的对数线性模型的思路是可行的。所以要对所建立的计量模型的理论形式可以设为:

(3.2.1)

其中,为随机误差项。回归系数为模型中被解释变量对相应的解释变量的弹性。该方程与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的对数形式是一致的。该模型的一个优点是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为被解释变量对相应的解释变量的弹性。因此,若知道上述模型中的回归系数,便可以知道各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推动程度。

3.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3.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为了得到以上理论模型的具体形式,需对相应的回归系数进行估计。以表3-1给出的数据为样本,利用R统计软件这一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OLS估计,得到以下回归方程:

(3.3.1)

系数标准差(Se)(0.28298)(0.20668) (0.08973) (0.04512)

t检验值:
(-19.633) (3.805) (4.256) (1.377)

标准误差S.E=0.13;
判定系数0.9896;
调整的判定系数0.9884;
自由度df=25;
F检验值796.2。

从估计的结果看,净出口额的对数值的回归系数为负(t检验也没通过),与其经济意义不相符,这可能是由于人均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及净出口总额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模型存在着严重的多重共线性所导致的,因此,有必要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

3.3.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模型之所以多重共线性,其主要原因是各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越严重。因此,为检验模型是否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可以考察以上经济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见表3-2。

表3-2 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间的相关系数表

相关系数 变量

变量

ln CS

ln I

ln NX

ln CS

1.0000000

0.9866790

0.9453699

ln I

0.9866790

1.0000000

0.9283526

ln NX

0.9453699

0.9283526

1.0000000

通过表3-2可以发现,模型中选择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比较高,均在0.9以上,存在着高度相关,这证实了上面的模型确实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为此,必须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修正,才能对模型进行估计。

3.3.3模型的主成分回归

消除模型的多重共线性的方法很多,我们选择近年来应用得比较成功的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多个指标, ,…,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这几个综合指标称为, ,…,的主成分,它们能够反映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称主成分总方差中第个主成分的方差所占的比例为的贡献率,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表明它解释原始变量, ,…,的能力最强,而,,…,的解释能力依次递减。主成分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原始变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此一般不会使用所有个主成分,忽略哪些贡献率很小,或者说是方差很小的主成分,将不会给总方差带来大的影响。称前个主成分之和为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它表明,…,解释,,…,的能力。相对于,通常取较小的,使得累计贡献率达到一个很高的百分比,此时,,…,可用来代替,,…,,而损失的信息却不多。

对于上面的模型,利用R统计软件得消费对数值、投资的对数值、净出口对数值的各主成分的标准差和贡献率如下表:

表3-3 各主成分的贡献率

标准差

1.7050354

0.28459174

0.10891226

贡献率

0.9690486

0.2699749

0.00395396

累计贡献率

0.9690486

0.99604604

1.00000000

进一步,各主成分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为:

(3.3.2)

其中CS*、I*、NX*分别是变量CS、I、NX的对数值的标准化变量。

从表3-3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已达到96%以上,已包含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因此作被解释变量关于第一主成分的回归,得到:

(3.3.3)

系数标准差(Se) (0.03997)(0.02344)

t检验值:
(102.00) (29.21)

标准误差S.E=0.2152;
判定系数0.9693;
调整的判定系数0.9682;
自由度df=27;
F检验值853。

回归系数的检验值分别为133.88,-11.98,其绝对值均大于,回归系数明显显著。而,,判定系数很高,表明模型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程度很高;
,回归方程也明显显著。

上面方程(3.3.3)得到的是被解释变量与主成分的关系,但应用起来不方便,还是希望得到被解释变量与原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主成分与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3.3.2),将(3.3.3)式转换为被解释变量关于原始变量之间的回归如下:

(3.3.4)

3.3.4模型诊断

在上面建立的模型中,我们在对回归系数进行OLS估计时,对随机误差项实际上是做了独立性、等方差性和正态性的假设。但在实际情况中是不是满足这些假定,还需要讨论。下面通过模型的残差图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诊断。

通过R统计软件作出上述模型的标准化残差图如下

图3-2 模型的残差图

当残差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成立时,标准化残差应该近似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若随机变量,则有:

也就是说,对于标准化残差,应该有95%的样本点落在区间中。另外可以证明,拟合值与残差相互独立,因而与标准化残差,,…,也独立。所以标准化残差中的点大致应该落在宽度为4的水平带的区域内,且不呈任何趋势。

从图4-7可以看出,残差的大小与回归值的大小没有任何关系,模型的标准化残差不呈现任何趋势,并且基本上所有点都落在宽度为4的水平带中,这说明上面建立的模型是合适的。

3.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通过模型(3.3.4),可以得出:

(1)西藏GDP中消费对GDP总发展的影响力最大、促进作用最强,其弹性系数为0.477,这意味着,消费每提高一个百分点,GDP总产值将会提高0.477个百分点以上。因此,西藏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会很好地发挥增进GDP的效果。

(2)西藏GDP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应的弹性系数0.334,这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刺激作用虽然不如消费因素那么强,但也很明显。这一结论意味着加大财政力度,增大固定资产投资也会取得GDP更高的增长程度,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如何动员包括国家投资在内的各种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促进西藏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西藏GDP与净出口总额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233,在三个因素中虽然最小,对西藏GDP的促进作用不是很强。这可能是西藏出口商品主要是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比较低的商品,并且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上的原因。

4.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投入产出和国民经济核算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与启示:

(1)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可以看到,支撑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资本和劳动力的高投入,而不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
因此西藏的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仍属于粗放型,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是依赖于资本的高投入、能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的高污染。西藏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经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加上西藏比较特殊的生态地理环境,必然会引发更为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最终导致西藏经济大起大落,甚至停滞不前。

为此,要大力促进西藏经济的增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①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促进西藏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将当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逐渐转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要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②要重视人力资本投资,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

在现代经济中,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诸因素中最具活力的要素之一,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挖掘人的潜力, 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它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益,用较少的劳动耗费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社会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为西藏今后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动力和人才储备,特别是在目前西藏人均受教育年限(2009年为6.5年)仅与1990年的全国水平( 6.26年)相当的情况下,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③加快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良好的制度环境,充满效率的经济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各经济要素的生产潜力,使经济在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可能性前沿上运行。因此, 要实现西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进一步消除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性障碍,具体来说可以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善市场环境、完善要素市场、改革政府机构、整治腐败和保持社会稳定等主要方面加以提升。

(2)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可以看到:

①西藏GDP中消费对GDP总发展的影响力最大、促进作用最强,为此近期要做好: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结构;
加速全区城市化进程,为西藏提供基础性保障;
提高人口素质,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②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刺激作用虽然不如消费因素那么强,但也很明显。这意味着加大财政力度,增大固定资产投资也会取得GDP更高的增长程度,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如何动员包括国家投资在内的各种固定资产投资对于促进西藏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而制订优惠的有利于动员和引导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的政策应该是GDP促进政策的关键。

各级政府应该不遗余力的加大投入。同时政府应该采取降低税费、增加补贴的办法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尤其是利润相对比较丰厚、投资额较低。就投资的领域分工来看,各级政府投资应集中于基础设施、投资期长、见效慢的领域;
民间投资应该集中于见效快、投资期短、投资额低的领域。近期应该做好:加大的投资力度;
合理调整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加强投资环境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带动西藏经济大发展;
加强投资管理,完善投资项目管理体制等工作,而伴随国家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的召开,这种趋势会更具现实意义。

③净出口总额对西藏GDP促进作用在国民经济核算的三个因素中最小,这是由于西藏出口商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比较低,并且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上所导致的,因此,西藏应优化商品出口的结构,大力培养新的出口增长点,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10-225.

[2]薛毅,陈立萍.统计建模与R软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53 -434.

[3] [美]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9- 28.

[4][美]曼昆.宏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35-377.

[5]宋连久等.西藏经济增长趋势的因子分析研究[J].西部大开发,2010,12:209-211.

[6]王先柱,褚伶俐.对外贸易对西部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4):34-35.

[7]韩冬梅.近期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2:13-15.

[8]江春玲.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区域经济,2010,11:12-14.

[9]王宏炜.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观察,统计与决策,2008,15:78-80.

[10]西藏自治区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0.

附录:文中模型建立所用到R统计软件代码

A.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建立模型用到的代码

a

第4篇: 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经济增长因素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在世界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中国奇迹。本文主要从要素供给、技术进步、资本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结合多人的理论,探讨造成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

一、要素供给

最早是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西方古典经济学家, 他们悉心探究工业革命条件下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和规律, 进而得出结论认为“一部分社会产品的积累和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后来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家,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可以通过利息率的变动来调节储蓄和投资, 以进行资本积累, 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 而且借助价格机制和工资的变动实现经济增长并且趋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20 世纪50 年代, 美国的托宾和索洛、澳大利亚的斯旺和英国的米德等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应用新古典学派的基本概念, 先后提出一系列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和模型, 并都认为经济增长途径具有内在稳定性,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储蓄不断地转化为投资, ( 资本、劳动、土地等) 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它们的边际产品, 以及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等机制来实现。

罗默和卢卡斯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把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劳动力” 的定义扩大为人力资本, 它不仅包括绝对的劳动力数量和该国所处的平均技术水平, 而且还包括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生产技能训练和相互协作能力的培养等所有跟“提高人的能力”有关的因素。他们强调知识的积累, 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认为知识或者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 而且存在着投资刺激知识的积累,反过来知识的积累又促进投资的良性循环。

深入分析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 无论是古典的和新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所谓“新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时代的限制都有各自的缺点。一、它们在回答“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什么, 经济增长为什么”问题上, 都是强调财富增加和物质增进这一“物”的目的, 而不是为了“人的需要和全面发展”。二、“重资本、轻劳动”路径情结。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探讨的基本上都是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当然新经济增长理论格外强调了劳动及其扩展了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但仍然没有跳出“人是经济增长的工具”的范畴。三、“重自组织、轻他组织”的增长方式。现有的众多经济增长理论基本上都是构建在充分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上的。它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靠市场机制自发的力量来配置资本、劳动、知识与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很显然, 在政府普遍介入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能动参与宏观经济活动和组织“合意的”经济增长的倾向日益明显。现有的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关于政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的“他组织”的作用和机理缺乏深入研究。实际上,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已经成为组织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技术进步与资本投入

舒尔茨将资本分为常规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形式, 可以通过对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投资, 增强人的体力、智力和技能, 提高人口质量, 使一般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种人力资本可以产生“ 知识效应”与“ 非知识效应”来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产出的增长。他的理论并不完善, 人力资本概念过于一般化, 精确地衡量有难度。尽管他指出了人力投资构成的五个方面, 但是也没有提出一个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罗默认为在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表现为私人厂商投资于研究活动而产生的新知识, 而人力资本的增长则对新知识的积累最具影响力, 因此, 无论政府还是厂商, 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 就必须加大对研究发展部门的资源投入, 尤其是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同时, 新知识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终极决定因素, 来源于对技术研究的投资, 而技术研究本身都是收益递减的。技术进步表现为私人厂商投资于研究活动而生产出新知识。从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来看, 罗默认为人力资本只是一个, 不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它影响的结果是使知识累积。

卢卡斯则认为技术进步是教育部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溢出的结果,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中的核心因素, 它的进步就等于技术进步。而人力资本的形成有两个途径: 正规的学习教育和生产学习, 因此政府或厂商应加大对教育部门的投入, 使人力资本的供应能与经济的增长有效配合。另外在教育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政府应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使劳动力能在生产过程中积累经验知识, 从而达到培养人力资本的目的。

卢卡斯运用更加微观化的个量分析方法, 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引入到索洛模型, 视其为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的另一种增长的动力形式, 并具体化为“ 每个人的” 、“ 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他认为人力资本积累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并使之内生化。至此, 人力资本因素在西方主流派经济增长理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稀缺的生产要素, 不仅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是重要的, 更在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中起重要作用。

技术水平是体现在设备投资中, 技术水平的低下反映了资金的不足, 大规模的技术改造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投入。那种资金雄厚而唯独因为缺乏技术而影响经济增长的假想, 在现实中从未出现。新技术思想的产生要依靠投资, 把新技术引入生产系统则要靠设备投资。从这个意义上说, 技术进步是资本积累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内生经济增长反映了经济组织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专业化经济的存在, 使资源配置这个微观经济问题具有了增长意义。学习效应的存在, 使产业组织与经济增长密切联系。收益递增的存在必然导致非完全竞争的市场, 比较优势和最优增长配置之间也会出现差异。如何平衡竞争的效率和收益递增的增长潜力, 在现实中将有重大的政策意义。在我国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 促进内生经济增长, 已成为当务之急。

社会资本。在社会资本定义上, 不同的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出发, 给予了不同的界定。詹姆斯·科尔曼认为 “ 社会资本是根据它们的功能定义的。它不是一个单一体, 而是有许多种彼此间有两个共同之处:它们都包括社会结构的某些方面, 而且有利于处于同一结构中的个人的某些行动。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 社会资本也是生产性的, 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 这些目的不会实现。”

波茨定义社会资本为:“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资格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短缺资源的能力,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 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人的结果。”

三、制度创新

道格拉斯·诺斯等人把制度变迁引入经济增长分析,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组织的效率来源于一套能够对经济主体行为进行有效激励的产权制度安排。

西蒙· 库兹涅茨发现了制度在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 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 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与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他认为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经济要素中, 技术进步是最重要的,但是技术进步只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如果要使这种可能性转变成为现实性,就必须相应地调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现代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人口结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和调整。新制度经济学从发现、批驳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基础的缺陷为起点, 在创建自己的理论分析工具的基础上, 把制度因素处理成内生变量。认为在经济增长中, 起决定作用的是制度创新, 主张制度决定论。制度安排会造成一种刺激, 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 成本和收益的界定以产权明晰为先决条件,因此, 个人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的过程, 就是社会的所有权制度和分配制度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刘易斯认为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等, 是引起经济发展的间接原因。他认为经济制度是促进或阻碍经济发展的最终原因。首先, 他明确了制度的范围, 强调制度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其次, 他界定了制度的功能。最后, 他研究了制度与经济增长的一致性的问题, 发现制度变化与经济增长是相关的, 在不同的环境下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不一样。而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取决于制度把努力与报酬联系起来的程度, 取决于制度为专业化和贸易所提供的范围, 以及制度允许寻求并抓住经济机会的自由。

制度不是万能的, 它只是其中的一个基本因素, 忽视制度这个基本因素是不对的, 但脱离开其他因素, 而过于强调制度这个因素, 也会走到另一个极端。

四、结论及政策取向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改革开放后中国已进入全面腾飞阶段,经济增长点理应由依赖物质的高积累、高投入支撑逐步转向依靠人力资本和制度创新上来。面对资本短缺, 劳动力数量过剩而人力资本存量较低, 能源交通严重不足这样的国情,要实现经济持续和高速的增长目标, 我们无条件象发达国家过去走过的路那样靠加快资本投入速度达到, 因而必然将注意力集中到加快技术、制度的创新和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上来

1、重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提高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逐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良性转换。处理好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协调好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建立新型人力资本的经济转化机制, 让人才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 用好用足现有的人力资本; 还要注意激励和增加国家企业及个人对人力资本的追加投资, 更新知识, 避免知识老化带来的人力资本无形损耗。

2、锻造知识和制度两大动力机制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己经揭示在传统的经济要素中, 对于经济增长作用最大的是知识和技术。但是知识和技术只是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原初动力, 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条件, 这种原初动力的发挥程度还要取决于制度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因此必须着重从知识和制度两个方面探讨中国经济增长战略。既然知识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那么首先应当促进中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既然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 那么应当尽力抓好制度的相应调整的工作。使这两个方向一致、力度均衡、彼此协调、相互增进。

3、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知识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经济要素, 教育是推动知识增长的基础、科技是产生新知识的关键, 所以就要采取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战略。采取这样的战略, 一定可以增强经济增长的潜力, 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还要改善教育和科技的内部管理体制, 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进一步完善所有权结构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高度重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特别强调确定私人财产权的重要性。应当将人们的经济努力与报酬紧密联系起来, 给人们最大限度的经济激励,应当把交易成本作为评价所有权制度合理性的重要指标, 把不断降低交易成本作为所有权制度更新的主要目标。所有权应当成为保障人们经济自由的物质基础,而不能成为抑制人们行动自由的社会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 第1 卷) ,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年版, 第484页。

2.罗志如等: 《当代西方经济学说》( 上)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第250 页。

3.西奥多·W·舒尔茨: 《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 商务印书馆, 1990 年, 第17 页。

4.薛进军著:《新经济增长理论述评》,《经济研究》1993 年第2 期。

5.尹伯成: 西方经济学说史———从市场经济视角的考察[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6.韩保江、李宝权: 《双重创造: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 《当代经济研究》1996 年第1 期。

第5篇: 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浅谈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要想明白和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首先就要知道什么是经济增长.在我所学的知识体系来看,所谓经济增长就是GDP或人均GDP的增加。
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知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下的定义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而这个定义又包含了三个含义:第一,经济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第二,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第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所以,从以上定义可以得出结论就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体制中,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不同的.
结合高中政治以及宏观经济学内容,我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由8个方面组成.分别是政治环境,资本,劳动力素质,教育水平,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外汇储备和科学方展水平.如果要笼统地说,则可以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从内部因素分析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素质,教育水平,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首先是资本和劳动力素质.资本包括建立企业,创造财富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指设备、厂房、存货等的存量,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投资;
而劳动力素质是指劳动者的文化水平等.有了这两点,才是我们实现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
其次是资源和教育水平,过去几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领先,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有了充足,优质的原材料我们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而教育水平包括两点,一是劳动者原本自身的受教育程度,二则是企业对劳动者再培训的程度.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粗放型,简单的工作会被大型机器替代,这就表示企业对职工的要求竟从单纯的劳动力转向技术型人才需求.也就是说,经济增长要依托高级人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影响经济增长的内部因素,我认为是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经济增长凡是一般分为两种:粗放型和集约型!在新中国刚成立之初一直到80年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集约型为辅,大量的都是加工型企业,对工人的各方要求也比较低;
随着1978年的改革开放,和2001年加入世贸进行经济全球化,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快的速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经济增长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从外部因素分析则主要包括政治环境,外汇储备和科学方展水平.
政治环境又包括本国内部政治环境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总体来说,我国经济发展处在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制度是一种涉及社会、政治和经济行为的行为规则。制度决定人们的经济与其他行为,也决定一国的经济增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前提。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建立,为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根本性条件;
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大推动力。而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条件有利。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的条件,为我国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加快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体现在生产率的提高上,即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主要包括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技术进步通过两种途径来推动经济增长:
一是技术进步通过对生产力三要素的渗透和影响,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二是在高科技基础上形成的独立的产业,其产值直接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组成部分和

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才一直被我国重视,是我们经济增长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对于外汇准备等其他货币政策的及时调整更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心剂.
综上所述,我相信只要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抓好政治环境,资本,劳动力素质,教育水平,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外汇储备和科学方展水平8个方面,要实现经济增长并不难!





推荐访问:经济增长 因素 影响 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因素:影响经济增长因素有哪些 简析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