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时间:2022-08-22 17:40:17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令人难忘的2021已渐行渐远,充满希望的2022正阔步走来。经报请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同意,今天我们召开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有关会议精神,盘点工作、分析形势、谋划未来。会前,我们专门就会议筹备情况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XX同志和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XX同志进行了汇报。两位省领导分别对会议作出了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会议传达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省领导的重要批示精神,就“转变作风、狠抓落实”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XX大学、XX工业职业技术学院、XX市教体局、XX市教育局、XX一中等5家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本地本校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其他市(州)教育局、省属高校、厅属职业院校总结材料以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已书面印发给大家。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4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6363”(回看成绩,达到了“六个度”;
面对挑战,把握准“三个性”;
眺望发展,书写出“六个美”;
狠抓落实,提升好“三个力”)。

一、回看成绩,达到了“六个度”

静水流深拍岸过,沧笙踏歌自等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交织影响,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直面一切风险挑战,取得了辉煌成绩。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持续保持经济正增长,XX历史性地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与全国一道圆了千年小康梦。教育,最应与时俱进。2021这一年,“双减”政策,以雷厉风行的手段找回了孩子的童年;
“三孩”政策,宣布一个时代的篇章已经过去;
还有“史上最严”的“五项管理”,引发家长热议,有的担心,有的赞成。网络上还出现了教育热词“鸡娃”“教育元宇宙”,都说明了大家对教育的关注。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中国父母进入“依法带娃”时代;
正在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增加了教育惩戒权,被批评和惩戒的孩子,或许会委屈一时,但一定会受益一生。回首2021年,总有一些画面让人动容,总有一些身影自带光芒。

厚积薄发显功力,此日中流自在行。一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处,不忘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一年,我们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制定《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工作方案》,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全省教育系统落地落实。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聚焦“关键小事”,做实“头等大事”,铭记历史、赓续初心,举旗定向、培根铸魂,五育并举、协同育人,教育领域党的领导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机制不断完善。全省广大师生员工在鲜红的党旗下,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勃发出生生不息的奋斗力量。我们全力以赴描绘未来。围绕服务“四新”“四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技能XX等逐一深入调研,作出部署。研究制定《XX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XX重要讲话精神工作方案》《关于建设技能XX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基本形成了“十四五”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XX教育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凝心聚力兜住底线。紧扣我省人均受教育年限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全国挂末等教育短板弱项,研究出台《XX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及其“七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特别值得我们教育系统浓墨重彩书写的就是召开了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力以赴描未来、兜底线、解难题、求突破,人民群众和师生员工操心的、烦心的、揪心的事真正加快解决,兜住了教育高质量发展底线,彰显了不一样的“教育担当”。我们迎难而上精彩开局。面对严峻形势和诸多挑战,全省教育系统负重奔跑、顶压前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我为群众办实事”直抵人心,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有效破解,部分省属学校布局优化调整工作快速、平稳推进。我们按照“一校一址”原则优化高校校区布局,充分合理利用老校区继续办教育,着力实现“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提升社会认可度。利用腾退后的老校区继续办学,对教育资源只做加法不做减法,进一步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二是有利于集约节约资源。不再新建警察学院、生态职院、能源职院、体育高专,也不拆除XX师范大学宝山校区、XX理工学院蔡家关校区、XX民族大学董家堰校区、警察学院现校区,符合国家关于城市更新行动不搞大拆大建的要求,相应减轻财政压力。三是有利于稳妥推进。居住在老校区周边的离退休教职工可保持生活居住环境不变,对于广大师生保留情感寄托、支持调整具有积极意义。在为XX教育事业奋斗的日子里,每一个XX教育人都了不起、都是好样的!回看成绩,教育事业迈出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稳稳的第一步,达到了“六个度”:

第一,党建强基更有高度。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省委常委示范带头到联系高校上党课讲党史,省委分管领导与省教育厅厅级领导干部带头主讲“不忘初心砥砺‘X’行”精品微党课。精心录制以“红军山下讲长征会址楼前学党史红色基因代代传”春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创办“XX教育大讲堂”,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讲堂”全网点击和播放量超1亿+、点赞2282.3万+、抖音账号粉丝达17万+、全国约4400余万观众通过电视观看。开展100名书记讲党史、百团万人服务基层等“9个100”系列活动。组建“100名书记+1000名老师+10000名宣传员”的“百千万”宣讲队伍。成立1036支宣讲队,宣讲4135场。启动高校“五级书记抓党建”五个一批工程。“五个始终坚持”抓好高校党委换届的做法被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专题刊发。建立落实市(州)党委教育工委党建工作职责制度。认真落实省委党内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纵深推进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优化机关机构设置,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和高校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和促进省属高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全省高校引进(含柔性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37名、高端人才20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3人(1人为特聘教授),实现突破。

第二,立德树人更有温度。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体化建设,推动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省委书记、省长和其他省领导带头主动联系高校并为师生讲思政课。充分用好思政小课堂、网络新课堂、社会大课堂“三个联动课堂”。启动实施“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行动。遴选一批高校思政名师工作室、一批网络名师工作室、一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和标杆院(系)。全国最美大学生、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思政课集体备课平台、全国思政名师工作室等评选取得佳绩。持续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教材。教材规范化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8项,其中自主编写的《XX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小学、初中版)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建设(基础教育类)二等奖。出台深化家校共育、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等文件。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3金6银37铜、全国第三届学校冰雪运动竞赛获7个第一、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获1金3银4铜,均为历史最好成绩。启动“XX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系统”建设,开展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视力测试工作,在三都县进行学生“体测”+“体检”融合全覆盖。

第三,破解难题更有准度。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实现“一校一案”课后服务“5+2”全覆盖。关停“无证无照”、办学资质不达标校外培训机构1640所,限期整改749所。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不规范举办的行为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家长的教育焦虑感有所缓解。进一步加大对“无证幼儿园”的治理力度,严厉查处以“兴趣班”“实验班”“特色课程”等名义违规收取费用的行为。加快推进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较高的县(市、区)和“公参民”学校整改。依法依规对民办高校开展年度检查和专项审计。研究制定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方案及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清理规范教育评价改革涉及政策性文件300余份。扎实推进落实教育综合改革,高质量完成改革“八本帐”任务。启动实施“强师工程”,深入开展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行动,集中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整治工作。开展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确保中小学教师待遇得到保障和落实。65个原集中连片地区全部执行了新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印发《XX省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实施方案》,提高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工作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服务支撑更有厚度。大力实施“兴X富民”行动计划,立项建设30所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暨乡村振兴示范校,完成服务乡村振兴订单班10498人的民生实事。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启动“技能XX”建设。36所高职院校和100所中职学校开展协同发展。出台《做强XX大学实施方案》《做大省属本科高校实施方案》《做特市(州)本科高校实施方案》。支持XX大学申报部省合建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花溪大学城各类高层次科研平台开放共享。建设数据中台和数字驾驶舱,实现“一屏尽览XX教育”。成功举办中国智慧教育发展论坛,筹建中国智慧教育联盟。加强省级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设,依托资源服务体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支持XX大学、XX师范大学、XX医科大学等积极推动并建立以技术经理人为主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平台,项目合同数总计达1596项。选聘100名“产业导师”助推乡村振兴,搭建各种研究平台50余个,示范种植食用菌、烟叶等22万亩,带动50万人增收,新增就业1100余人,实现产值100多亿元。组建26个“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举办“同语同心•乡村振兴”优秀短视频征集活动,累计播放8.2亿次。采购本省农产品数量为86.26万吨,采购金额为83.66亿元,同比增长65.40%。

第五,事业发展更有广度。新建改扩建100所公办幼儿园“民生实事”项目如期完成。新增省级示范幼儿园19所,遴选安吉游戏和幼小衔接国家级、省级实验区20个。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59所,新增学位4.4万个;
新建改扩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342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555所,新增学位6.2万个;
扩容建设普通高中学校127所。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创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原定每年支持2个左右调整为5个。遴选502所学校为第一批公办强校计划培育项目校。严格落实“一人一案”要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率达到99.59%。在30个项目县180所项目学校实施“乡村振兴优质特色学校建设支持专项行动”“民族地区中小学高质量发展建设支持专项行动”。新增6所省级示范中职学校,中职在校生规模达55万人,打造11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设置XX康养职业大学,新增设立XX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启动19所优质高职院校与9所本科高校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工作。新增6个省级“双高”院校和2个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单位。完成5所独立学院转设。XX中医药大学、XX医科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XX学院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取得历史性突破。新增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0个、96个,国家一流课程21门。获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5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门,评选“金师”92名。创建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33所。成功举办2021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建成交流周美育基地等实体项目3个,成立合作机制联盟(中心)7个,签订合作协议或备忘录72项(份)。成功申报3个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地方创新子项目。新增1个本科层次和1个专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办学项目)。

第六,教育保障更有力度。争取中央资金191.5亿元,同比增长6.53%,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190.38亿元目标任务。省级财政2021年下达省级财政预算81.96亿元,同比增长12.52%。投入各级各类学生资助和营养改善计划资金155.17亿元,惠及学生1120.15万人次。制定《XX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教。办理行政奖励事项8980件,办理12345政务热线1020余件。印发《XX省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和探索实施教师薪酬分配激励制度和评价管理、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教职工“员额制”、教师“坐班制”、校长职级制等改革。出台《XX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实施方案。常态化推进控辍保学工作。推动广东省各级各类学校与XX66个县100所学校建立了对口协作帮扶关系。遴选中小学“黔灵名师”150名、省级骨干教师600名。招聘特岗教师6974名,获得中央“国培计划”专项资金1.27亿元,培训农村教师8.18万人次,选派1600名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省级统筹新增教师编制1万多个。层层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不断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抓实高校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完成中小学幼儿园封闭化管理、专职保安配备、一键式报警装置和视频监控与公安联网和护学岗配置4个100%建设任务。全省学校食堂2021年99.8%完成“明厨亮灶”工程改造。抓牢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没有发生师生在校感染疫情的情况。加强“两微六平台”等网络平台管理,未发生网络安全事件。“XX教育发布”在全国省级教育部门传播效果每月排行榜单中全年保持前6名,在省直部门运维每月排行榜中全年保持前5名。中央和省级媒体报道XX教育事业发展6830篇(条)。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
万里之途,起于跬步。”唯有行动,最显担当;
唯有奋斗,最是美丽。回首走过的路,面对疫情严峻复杂形势,我们不曾停歇,依然步履铿锵,向光而行。过去一年,我们以心为灯,以梦为马,我们用行动、用奋斗,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涓滴细流,都朝大海奔涌;
点点星光,汇成浩瀚星河。过去一年,我们在奋斗中前行,每个人的一小步,汇成事业发展的一大步。过去一年的成绩,见证着奋斗者的足印,也标注着未来接续奋斗的征程。成绩来之不易、成之惟艰,经验弥足珍贵,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根本在于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正确领导,根本在于教育部大力支持、悉心指导,根本在于厅党组与省纪委省监委派驻第十一纪检监察组一体履职、同向发力,根本在于全省教育工作者身先士卒、倾情付出,展现了教育系统良好的精神面貌。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奋斗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付出艰辛努力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面对挑战,把握准“三个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两个大局”背景下,教育内外环境同样发生着深刻变化。我们只有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长远看教育,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应变,才能抓住重大机遇,开创教育新的局面。

第一,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先导性地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从历史规律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崛起,其背后往往都是由于教育的崛起。美国硅谷的崛起、杭州互联网经济的腾飞、合肥新经济的发展等无一例外都是教育驱动的结果。我们要清楚看到,经济越困难,越要关注民生、发展教育,越要通过教育来改变落后面貌。XX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对优质教育、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XX“四新”的殷切嘱托,推动高质量发展,让“X”路更加出彩,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这既是历史的总结,也是现实的启示。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出中教育的先导地位,下好教育优先发展的先手棋。我们还要清楚看到,人口整体素质偏低、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紧缺,一直都是制约XX发展的最大瓶颈。当前,XX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迫切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迫切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就业、更高的收入、更美好的生活;
迫切需要通过高质量的教育,进一步凝心聚力、强根铸魂,更好激发XX赶超跨越的精气神。我们必须全面认识教育在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的地位作用,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首位,使人民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我们更要清楚看到,XX已经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正按照“1234”总体思路,全力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集中力量大抓产业,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发展动能切换、发展质量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经济发展迅速,这为我们创新创造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能否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调整供给侧、需求侧结构,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迫切需要人才来保障、需要教育来支撑。教育如何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培养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特别是技能型人才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重大时代课题。XX教育人要超前谋划好、发展好XX教育事业,增强主动性。

第二,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严峻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而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我们要清楚看到,百年一遇的大疫情,不仅让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更重要的是它凸显出西方资本主义主导下国际体系的严重弊端,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彻底破产,使国际格局“东升西降”的趋势更加显著。XXX书记曾经在推介XX时讲了“五个变”:一是变成全国发展活力最强劲的省份之一,二是变成全国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三是变成全国大数据发展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四是变成全国交通变化最大的省份之一,五是变成全国生态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这“五个变”对XX教育具有重要影响。能否应对好这一大变局,关键要看我们是否有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我们还要清楚看到,教育始终是各国竞争的高地和关键领域,既是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政治打压、外交较量和人才竞争的重要手段,更是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意识形态渗透、争夺我们青少年的重要战场。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决不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决不吞下任何损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
我们必须保持战略主动、发挥制度优势,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我们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更好引领世界大变局朝着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进步的方向发展。我们更要清楚看到,教育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双减”“五项管理”等教育话题屡上“热搜”。随着XX经济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教育需求也越来越多元,人人心中都有一本教育学、都有一个教育梦、都有一套度量衡。学生期待的是,素质教育应有的地位真正立起来,教育不再功利化,不再受唯分数、唯升学之苦;
家长期待的是,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真正多起来,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教育,不再受争学位、比分数、比特长之累;
老师期待的是,科学的评价机制真正树起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不再受职称评审、薪酬编制、检查评比之困。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送出更多教育红包,答好人民关切题,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有发展、能出彩,让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省人民。XX教育人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瓶颈短板和发展难题,增强危机感。

第三,深刻认识和把握教育的关键性矛盾。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教育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升级版。总的看,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全面解决了“有学上”“不失学”的问题,教育面貌已经发生了格局性变化,教育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上好学”的问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短板弱项,任务挑战更为艰巨,主要体现在“两个不适应”“四个突出问题”。“两个不适应”:一是XX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国的排位与经济在全国的排位相比不适应;
二是全省教育水平质量与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适应。“四个突出问题”:一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全国挂末,二是15岁及以上人均受教育年限全国靠后,三是教师总量严重不足,四是城镇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我们要清楚看到,XX教育发展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平衡问题主要是横向上的比较,主要反映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群体差距“四大差距”上,主要表现为统筹协调推进力度不够,整体联动机制不健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与竞争压力也已层层传导到学校,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超前教育、过度教育的现象还没得到根本解决,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更要清楚看到,XX教育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发展不充分。不充分问题主要是水平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结构体系上的不充分、各级各类教育上的不充分、教师队伍上的不充分“三个不充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优先投入和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质量还不够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还不够强,高等教育整体质量还不够高,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优秀人才“引进难、留不住”“送出多、回来少”。我们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立足省情教情,深刻把握教育的阶段性特征和教育对象的变化,正视教育自身发展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扫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XX教育人要理性认识到XX教育发展不科学的做法,增强遵循发展规律的自觉性。

形势催人奋进、发人深省。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之大者”,必须把教育自觉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融入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我们既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和发展趋势,深入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聆听人民的心声,回应现实的需要;
又要着力把握教育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遵循教育的规律,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还要高度重视战略和策略问题,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善于从策略上找出路找办法,为国家竞争储能,为XX发展助力,为个人发展赋能。这是摆在我们教育人面前的时代命题、历史使命,是教育的职责所在、荣光所在。

三、眺望发展,书写出“六个美”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想在新时代有所作为,就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时刻关注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的,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强调的,在新的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在新的奋斗征程中找准靶心。历史的时针,指向新的刻度。新百年、新时代、新征程。2022年,我们将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用信仰之灯照亮XX教育前行之路,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求真务实,勇毅前行。2022年,我们仍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把每一滴拼搏的汗水,浇灌在教育的沃野上,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留下XX教育一路向前的坚实足印!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们将以奋斗姿态奔跑,以拿云之志,拥抱新时代,将心中之爱,眼中之光,汇聚成磅礴的力量,按照“4331”工作思路(即:突出“四个强化”、聚焦“三大教育”、落实“三个关键”、把牢“一道防线”),厚植“美的教育”理念,全力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是“攻坚行动计划”的实施元年,必须主动担当、主动作为、协调联动、密切协作,整合资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合力攻坚。我们要紧扣教育突出短板弱项,集中精力攻坚克难,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主攻目标,以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为抓手,以“技能XX”建设为动力,以加强基础教育办学力度为支撑,全力推动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把2022年的工作思路确定为“4331”,这是一个典型的足球进攻阵型,就是希望大家突出“四个强化”打头阵、聚焦“三大教育”夯全局、落实“三个关键”强保障、把牢“一道防线”筑屏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党的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筑牢教育体系“四梁八柱”,保障XX教育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来源于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建筑结构,代表建筑的主要结构,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撑着整个建筑。对于XX教育来说,首先,就是架构起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四梁”。转换梁——特色教育强省纲要。转换梁是转换层结构的实现和延伸,是结构转换。20XX年出台的《XX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所提出的教育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五项行动计划,所擘画的XX未来教育发展的蓝图,就是XX教育向教育现代化推进的转换,支撑起了XX教育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转换结构和竖向构件连接。承重梁——攻坚行动计划。承重代表着承受的重量,而承重梁就承担着加固稳定性承重作用。《XX省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攻坚行动计划(2021—2030年)》的制定和实施,是聚焦破解当前教育突出短板问题和瓶颈制约的政策设计,是全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重要支撑,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加固短板稳定性承重的“承重梁”作用。基础梁——服务“四新”“四化”意见。基础梁起到与柱之间连系的作用,使其基础形成较稳定的结构。XX推动高质量发展,主目标是“四新”,主抓手是“四化”。教育服务“四新”“四化”既是教育职责所在,又是教育价值的体现。《XX省教育厅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四新”“四化”的意见》,从如何推动XX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贡献度进行了谋划,为“四新”“四化”提供稳定的荷载传递,构架起XX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框架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框架是地基之上的结构组成,而框架梁就是在基础构架结构下连接梁与梁、柱与柱的受力构件。《XX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是一个新起点上的规划,它所承担的作用就像建筑学中“框架梁”一样,承担着建筑结构中框架节点的主要受力结构性作用。

其次,就是要构筑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八柱”。当前,XX教育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座“教育高质量大厦”的建设,在搭建好“梁”的同时,还需要“柱”的力量支撑。构筑基础更牢的“政治柱”。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我们要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旗帜鲜明加强教育系统政治建设,确保教育系统始终成为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贯彻好、落实好。构筑底盘更稳的“体系柱”。教育体系具有相对完整性、内部协调性和互补性。建立全民终身学习的良好环境和制度体系,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构筑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系,完善学历教育与培训并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健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政策体系。构筑布局更优的“资源柱”。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适应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带来的人口流动变化和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城区新增常住人口突破“3个100万”部署,提前研判学位供需变化,紧盯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目标,科学规划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供给与城乡学龄人口教育需求协调匹配。构筑质量更高的“发展柱”。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发展,就是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学谋划基础教育资源布局,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快破解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难题,大力补齐城乡中小学教育资源短板,全力做大做强高等教育,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构筑活力更足的“改革柱”。教育改革是激发教育生机活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必须坚持从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改起,从老百姓最关心、最闹心的地方改起,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坚持不懈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筑动能更强的“能力柱”。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大力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服务区域发展能力。加快推进创新人才系统培养和开发利用,着力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智能时代教育改革创新。构筑落地更实的“服务柱”。要自觉肩负起服务“四新”“四化”的政治责任,保持战略定力,强化系统观念,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方位,积极担当作为,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全力以赴抓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构筑力量更强的“保障柱”。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根本民生。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强化组织保障、强化经费保障、强化队伍保障、强化安全保障,全力将新时代XX教育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有了顶层设计,还需要基层落地;
有了最先一公里,还需要最后一公里。好经如果念歪了,时间长了,既影响制度设计的实效性,也会影响制度设计的严肃性。我们要紧紧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抓紧做好“内部装修”,办好“美的教育”。办好“美的教育”理当成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工作的主轴和追求的目标。关于今年的教育工作,《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要点》作了具体部署。这里,我讲几个重点问题,概括起来就是奋力书写“六个美”(即:奋力书写培根铸魂之美、立德树人之美、教育公平之美、教育服务之美、改革开放之美、教育保障之美)。追求美,是我们生活、生存、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永远的进行时。教育之美,美在理念树立、美在内涵丰富、美在形式灵活、美在评价多元。“美的教育”应当成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美丽中国的亮点和特色。美好生活、美丽中国需要“美的教育”。“美的教育”不是追求简单而表象的外在美,而更应该重在追求品位、追求觉悟、追求自然、追求真实。今天在XX谈教育之美,不是XX教育办得有多好、有多美。我们都知道,XX教育还存在“两个不适应”“四个突出问题”。我们提出“美的教育”理念,正是因为教育还不够美,我们才要追求教育之美。去年我们作了积极探索实践,以美为脉络举办“XX教育大讲堂”,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说明我们工作有差距,提升有空间,因此我们还要接力使劲、久久为功。全面塑造教育之美,大力传播“美的教育”理念,积极拓展“美的教育”内涵,不断丰富“美的教育”形式,不懈追求“美的教育”实效,促进“美的教育”绽放美的花朵、结出美的果实。

第一,学习新思想,奋力书写培根铸魂之美。新思想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在于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培根铸魂之美,美在育种、美在铸魂。要从学习宣传贯彻、建立完善机制、夯实基础引领、严格纪律监督4个方面来奋力书写培根铸魂之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最本质特征,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政治保证。我们要坚持学习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阐释,深化“四史”宣传教育,开展高校师生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专项行动。深化办好“XX教育大讲堂”。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行深入研究阐释,推出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抓学习、作为“第一遵循”抓贯彻、作为“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持续推进“五级书记抓党建”,持续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健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理顺独立学院转设后高校的党组织隶属关系,做好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选派相关工作。提高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全面推进新时代关工委建设。聚焦“两个维护”强化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地落实。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之以恒坚持严的总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第二,贯彻新方针,奋力书写立德树人之美。新方针就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核心在于坚持“五育并举”和“三全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教育根本,立德是育人关键。要从落实教育方针、强化思想政治、突出全面发展、铸牢共同意识4个方面来奋力书写立德树人之美。立德树人,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我们要涵养家国情怀、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涵养教育情怀、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涵养人民情怀、解决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要深入开展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大力办好思政课。在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启动“时代新人育人工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学校体育和体教融合改革发展,继续推进健康中国中小学健康促进专项行动。推进“XX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系统”建设。大力发展交响乐(器乐)团,努力实现艺术展演活动覆盖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启动美育“手拉手”帮扶计划。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推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快构建XX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中小学德育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融合。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和质量。持续开展“同语同心•乡村振兴”语言文字品牌活动。

第三,推动新发展,奋力书写教育公平之美。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就是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核心在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公平是教育之美的核心要素之一。教育公平,则堪称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其中,起点公平是最基础的公平,主要体现为权利和机会公平。要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终身学习4个方面来奋力书写教育公平之美。紧扣教育突出短板弱项,集中精力攻坚克难,着力实施“七大提升工程”,全力推动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提升工程”,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10个左右,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含升类)不少于15所,建设农村幼儿园集团化管理资源中心不少于100个;
实施“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提升工程”,支持5个县持续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持续实施公办强校计划,新增遴选1000所公办强校计划项目校。推动化解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全面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和公民办同步,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两为主”入学政策;
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提升工程”,统筹谋划市域内县中和城区普通高中发展,做强做优县中。支持有条件的市(州)发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加快补齐教育发展短板,扎实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
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工程”,职业教育“愿读尽读”、实施中职“强基”和高职“双高”工程、积极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实施“高等教育突破发展提升工程”,按照“一校一址”原则调整优化花溪大学城高校校区布局,加快推进花溪大学城、XX财经大学扩建工程、XX医科大学和XX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
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提升工程”,全面推进“强师工程”,在全省遴选10个左右试点县(区),开展“绩效改革”“聘用改革”“竞争上岗”“末位轮岗”改革试点。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行教师全员坐班弹性制。推进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特岗计划”,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
实施“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工程”,推进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农民、集中力量对未上过学劳动力人员实施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加快提升15至59周岁87万未上过学劳动力人员受教育程度和人口素质及技能技术水平。

第四,融入新格局,奋力书写教育服务之美。新格局就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核心在于履行教育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要从履行职责、紧盯发展、搭建平台、服务战略4个方面来奋力书写教育服务之美。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我们要尽责担当,深度用好东西部帮扶政策,与广东省优质职业院校共建10所“XX”示范校。开展全省职业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行动,积极探索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办学,建设1—2所混合所有制或股份制二级产业学院。持续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超前谋划专业布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实施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和基础学科深化行动。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推动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快培养、引进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实施基础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条件等专项建设行动,加大“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组织高校积极申报承担或参与国家“卡脖子”重大攻关任务和关键领域重大项目。选聘180名各类产业导师助推乡村振兴,完成好高职院校“订单班”毕业就业1.5万人。系统谋划新时代人才工作,积极参与国家和省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支持培育一大批学科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在服务宁德时代、磷化集团、汽车工业等有所作为。

第五,增添新活力,奋力书写改革开放之美。新活力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一个持续推进改革的过程、一个持续扩大开放的过程,核心在于通过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来推动教育扩大开放。要从评价改革破“五唯”、“双减”落地降负担、高考改革转方式、合作交流提效率4个方面来奋力书写改革开放之美。党的XX届X中X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改革开放40多年来,教育既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储备和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又为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起到了人才支柱的作用。对历史最好的纪念,是改革更深化、开放更扩大。我们要以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来推动教育扩大开放。全面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落实落地,推进落实XX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两个清单”任务。继续打好“双减”攻坚落实战,坚持校外严格管理和校内体质增效协同发力,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着力巩固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成果,加大隐形变异查处力度,防止“打擦边球”。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要严格参照义务教育阶段执行,防止出现“破窗效应”。持续稳妥推进高考综合改革,提高“放管服”质量,激发基层和学校办学活力。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积极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理顺“公参民”学校体制机制,引导推动符合条件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逐渐转为公办学校。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督政、督学、评估”三维一体教育督导体系,以强有力的问责发挥督导实效,提高办学质量。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要坚持系统观念,有效增强开放韧性,提升开放质量。精心办好2022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深化交流周实化项目。持续推进高校外语非通用语人才培养和国别与区域研究。支持高校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

第六,助力新征程,奋力书写教育保障之美。新征程就是新的赶考路、百年新起点。保障之美,美在真实、美在底气、美在担当。要从落实地位、把握方向、强化队伍、转变作风4个方面来奋力书写教育保障之美。“再穷不能穷教育”。重视教育不能“只踩油门不挂挡”,而要拿出硬实措施,投入真金白银。省委省政府“铁了心”要抓好XX教育,从根本上讲,就是“铁了心”要投入真金白银、“铁了心”要强化队伍保障、强化安全保障、强化作风保障等,全方位筑牢XX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我们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协调落实省级资金,增强县级政府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能力。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干部职工政治能力和专业素养。对市县政府分管领导、教育部门主要领导进行专项培训。实施“校农结合”助推乡村振兴行动计划。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行动。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健全完善师德师风问题“黑名单”制度。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指导高校筑牢“三微一端”等阵地。健全落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等工作机制。全面加强疫情防控、校园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完善校园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年有关工作,将《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服务发展的通知》作为2022年1号文件,切实加强教育系统作风建设,着力构筑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四、狠抓落实,提升好“三个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落实,是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和政绩观的重要标志。”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落实,就是要抓出效果;
落实,就需要具备抓落实的能力。我们要增强抓落实的责任感使命感,转变作风,提升能力,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吹糠见米、真抓实干的行动,将落实落在初心使命上,落在政治方向上,落在实事求是上,落在战略全局上,落在具体问题上。抓好落实,就要不断提升本领、提升能力。

第一,提升把握大势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大势代表着方向,洞察大势才能登高望远;
大事关系着全局,善谋大事才能抓纲举要。政治要清醒(从政治上看教育)。必须深刻认识“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必须深刻认识“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深刻认识“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必须深刻认识“讲政治从来都是具体实在的,而不是空洞虚化的”,更加自觉地对标对表,时时处处事事从政治上审视、考虑、检验,真正把讲政治体现到一言一行之中、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视野要开阔(从民生上抓教育)。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接班人问题,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我们要自觉站在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认识和把握XX教育的重要性。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谋划要科学(从规律上办教育)。教育工作极端重要、十分复杂。我们要站在时代前沿和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高度深刻把握好、落实好教育“是什么”“为什么”,在历史方位和国际比较中准确判断教育“在哪里”,在党和国家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中深入梳理教育“存在什么问题”“怎么进行改进”,全面准确把握教育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从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中找方向、找题目,切实在调查研究实践中找办法、找举措,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真正将教育融入时代大格局。

第二,提升攻坚克难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广大领导干部必须直面问题矛盾,勇于攻坚克难、善于改革创新。要敢于担当。拿出迎难而上、克难奋进的勇气和决心,敢于“吃螃蟹”,敢于像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杀出一条血路来”,努力锻造敢于碰硬、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精神和锐气。按照全省政府系统开展“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活动的要求,认真落实谌贻琴书记“三个决不允许”(部署了的工作必须坚决执行,决不允许置若罔闻、敷衍应付;
定了的事情必须雷厉风行干,决不允许拖拖拉拉、疲疲沓沓;
明确了的责任必须坚决担起来,决不允许上推下卸、左躲右闪)、李炳军省长“六个大力整治”(大力整治慢作为、大力整治不作为、大力整治乱作为、大力整治文山会海、大力整治官僚作风、大力整治弄虚作假)的要求,自觉践行“高效率、快节奏、勇担当、抓落实、令行禁止”的优良作风。要抓住重点。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高等教育普及水平、职业技能学历双提升等是当务之急,“七大提升工程”是2022年工作的统揽和重点。要善于找准全局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关键要害,努力做到“牵牛牵鼻子、提衣提领子”。要合理调配力量,按照任务与力量相匹配、时间与精力相一致、质量与效率相兼顾的原则,合理整合资源、科学调配力量。要及时跟进推动,把落实领导责任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特别是重点工作、紧急任务,必须全力靠上、有力指导、强力推动,务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有效提高议事协调能力水平。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要主动加强研究谋划,提出好的议题建议,为领导小组发挥作用提供有力支撑。要深入一线。“一线规则”集群众观念、工作方法、纪律要求为一体,是一个大概念大范畴,是管总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要把落实“一线规则”作为深入抓工作、深化抓落实的重要途径,深入到群众的具体实践中去,深入到群众的创造性工作中去,与群众建立有温度的、实实在在的联系,切实做到学习一线、服务一线,工作干在一线、成效落在一线。

第三,提升底线管理能力。工作中,把底线思维筑牢,加强底线管理,把各种可能的因素想深、想细、想透,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不测”因素,因地制宜在实践中调整、总结、创新。坚持底线思维。要坚守法律底线,始终把法律的红线、底线当作“警戒线”“高压线”,真正把法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始终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行使权力,善于以法治的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落实。要坚守政治底线,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坚守纪律底线,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时时刻刻、事事处处提醒自己防微杜渐、洁身自好。强化闭环管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说了就必须做到。只说不做不行,说了做了没有成效也不行,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闭环管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坚决杜绝把文件发了、工作部署了就当作工作落实了的现象和问题。实施闭环管理,就是要重实干、看实效。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立足目标看过程,盯着问题去发力,奔着效果抓管理,坚决防止闭而不管、闭而不理,切实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强化对基层政策执行的指导服务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严守安全底线。要全面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深入推进校园安全专项整顿,确保教育政治安全无死角、校园和谐稳定有实效,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创造良好环境。切实落实安全管理责任,聚焦消防、燃气、电力、校车、实验室、网络、食品卫生等日常管理,针对校园欺凌、涉校违法犯罪、学生心理健康、外籍教师管理等关键内容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有效防止校园安全和学生伤亡事件发生。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动相关部门认真履职尽责。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统筹工作的力度与社会的可承受度,确保各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要特别注意防范因防风险而引发的风险,把握好各项防风险举措之间的平衡,避免大起大落、大松大紧,确保风险防控落地见效。2022届高校毕业生达27.3万人,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就业形势十分复杂严峻。要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确保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教育系统要切实强化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确保师生安全有序流动,健康平安过节。

同志们,回望走过的路,我们准确识变、顺应大势;
看清脚下的路,我们科学应变、聚势而强;
走好前行的路,我们主动求变、乘势而上。2021年,是全省教育系统描绘未来、兜住底线、突破发展的一年,也是全省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学生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最强的一年。志士惜日短,奋斗路正长。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聚奋斗的共识、激扬奋进的力量。面向未来,只争朝夕、勤勉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新年贺词中说:“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厚植“美的教育”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坚持美字为先、美美与共,始终把“倍感振奋”转化为“倍加勤奋”,始终把“倍感信心”转化为“倍加用心”,始终把“倍感压力”转化为“倍加努力”,延续“牛气冲天”的干劲,使出“虎虎生威”的力量,铆足劲、加油干,共同唱响新时代XX教育的奋斗者之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我们坚信,2022年,一定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虎跃龙腾、虎虎生威!


推荐访问:工作会议上 讲话 教育 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