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14篇

时间:2023-07-29 14:20:05 浏览量: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3+3”模式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3+3”模式是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14篇,供大家参考。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14篇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1

“3+3”模式

在高考新方案中,文理不分科已成各地高考改革趋势,高考科目“3+3”也成众多省份未来高考的新模式。

“3+3”模式是指,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其高考成绩将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学生不再分文理科,可以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就3门选考科目而言,各地多采用“6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以上所提到的6科,还多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这项科目。

在分值设置上,绝大多数省份明确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总分合计750分。不过,上海、西藏有所不同,明确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此外,江苏高考科目分值尚未最终确定,但明确比现行的480分要高。海南要求以每个科目原始分转换后的标准分呈现考生成绩,这是目前仅有采用标准分这一计分方法的省份。

与高考科目变化相对应的一项措施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少省份也公布了改革时间表。比如,北京将从2017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从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年级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以等级呈现,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现。

力求破除“一考定终身”是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点方向。在已公布高考改革方案的19省份中,绝大多数省份明确,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生可选择其中较高一次考试成绩计入。

深化外语考试改革上,上海明确要建设外语标准化考试题库和标准化考场,外语考试要为今后其他科目逐步推行标准化考试积累经验。

80%省市改革2020年、2021年执行

北京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英语一年考两次。

天津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取消文理分科。从2020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高考成绩由3门统考成绩和考生选考的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英语一年两考,取较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总分。

河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山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外语听力“一年两考”,取较高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内蒙古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黑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吉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吉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辽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上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17年

2017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分文理科。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满分660分。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可选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2016年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仅报考专科高职志愿的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山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不分文理科;2020年开始,夏季高考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外语考试分两次进行。高考总成绩由3门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总分为750分;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2020年起,春季高考统一考试总分750分,其中文化素质部分320,专业技能部分430。

江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自2021年起(2018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江苏省普通高考统考科目仍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保持不变;选考科目由现行的“6选2”调整为“6选3”,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安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高考录取考生总成绩不分文理科。改进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考试形式和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机会。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所有科目。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浙江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17年

考试科目为语数外+3门选考科目,不分文理;除语数,其他科目都有2次考试机会,成绩2年有效;高校提前两年公布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考生1门符合就可报考;高考录取不分批次,“专业+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等级赋分方案: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江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将取消文理分科。到2021年高考时将按照“3+3”标准进行。

福建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考生总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自选3门科目成绩组成。

河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3个选考科目考试成绩组成。

湖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文理不分科;从2021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

湖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高一年级新生开始实施,文理不分科;从2021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可选择其中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高考新政落地后,走班将成为常态。

广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21年起(2018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高考开始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高考科目为“3+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考试方式。

广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2019年秋季入学新高一学生起,不分文理科;从2022年起,实行“3+3”模式。高考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外语科目(含听力)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高校招生录取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

海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0年

从2020年起(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高考录取总成绩=“语数外”全国卷高考成绩+3门“学考”成绩;录取批次仅设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即原来的一、二、三本将被合并为本科批。本科批次初步拟定考生可以填报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内,考生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剂志愿。高考时间调整为4天,统考科目(语、数、外)6月7-8日举行;选考科目6月9-10日进行

陕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2022年起(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高考成绩由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学生自选的3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成绩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宁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统一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选考科目调整为“6选3”。

甘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青海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实行“3+3”的考试模式,选考科目“6选3”;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2018年在各批次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并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新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暂无。

重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新生开始,考试不分文理科;2021年开始,高考总成绩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的总和;

四川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年级起,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从2021年开始,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总成绩;从2021年开始,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时间安排在当年春季;取消体育特长生等所有鼓励类加分项目。

贵州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不再分文理科;2021年开始高考成绩由“3+3”构成;录取机制为“两依据一参考”。

云南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2年

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统一高考改革。2022年云南高考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考试科目由现行的3+文综、理综,改为“3+3”。

西藏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执行:2021年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2021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高考将不再分文理科。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1年新高政策解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可圈可点网。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2

高中教育教学篇

1、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关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这方面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2017年底,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目前已完成新教材的编写修订工作。为确保2022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指导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

一是健全新课程实施机制。组织开展国家级示范性培训和校长教师全员培训,并通过实施中西部贫困地区新课程专项培训和遴选新课程培训基地校、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示范校等,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着力提升新课程实施水平。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从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进实验教学和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方面,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好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积极推广应用优秀教学成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规范课程教学管理。针对一些普通高中存在的开不齐开不足课程、压缩课时、抢赶教学进度、超课标教学、日常测试频繁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突出问题,从加强课程实施监管、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和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了市、县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确保学校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

2、《指导意见》提出要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对此如何理解?

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增强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这符合因材施教原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这也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推进选课走班。由于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区域、城乡和校际差距较大,特别是从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情况来看,一些学校还存在校舍设施资源不足、师资紧张和教学组织管理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实施选课走班既要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和办学差距,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不搞“一刀切”。

此外,《指导意见》还就如何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以及强化班级管理和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3、为什么要实施选课走班?

选课走班是学生在首选物理或历史中的一科后,需要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四个学科中再选两个科目,为了适应学生选择的课程不一样,而采取的一种上课方式。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是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是一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改革。

4、如何开展选课走班教学?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择性必修课程,积极开发精品选修课程,努力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校不得为了增加选择考学科的课时而挤占其他非选择考学科的课时。二是着力加强队伍建设。通过购买服务、返聘优秀退休教师、探索“县管校聘”等多种措施,缓解部分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加强教师培训,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的转岗培训。三是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新改扩建部分高中、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等措施,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四是着力加强选课指导。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指导学生进行合理选课。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功利性。学校不得强制学生选课。五是着力完善管理制度。探索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班主任和导师制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选课走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认真探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科学方法。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3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也并不单纯是家长和学校要关注的问题,而是要让各界参与到高考这个流程中的不同个体,都要积极响应新高考的政策落实,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让高考的传统形式发生改变。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4

1高考志愿专业应该如何填报

1、根据性格选专业

性格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性格外向的——爱说、想说、敢说,这种考生适合报政、经、管等所谓的社会学科;

性格内向的——不爱说,不想说,不敢说,这种考生适合学文、史、哲这些研究性的;

动手能力特别强——爱动、好动,这种考生擅长学工科;

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建议学理科。

2、排除法选专业

我国高校现行有12个学科门类,它们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

首先考生确定是学哪一个大类,然后再把大门类下的学科列出来进行选择选。如果不好选,可以采用排除法,把不喜欢的排除。

同时,家长也需要各专业的相关知识给考生,供考生参考,不能不了解而随意选取。各专业相关知识大致包括5个方面:

1、了解专业内涵;

2、了解课程设置;

3、专业的就业方向;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5、本专业将来有无读研的必要。

3、看兴趣爱好等选专业

1、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志向等选专业

可以用职业测评,看看以后适合干什么,要知道自己大学毕业以后的去向。是考研?是出国?还是要就业?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别盲目跟风,追求热门。

2、还要考虑自己的身体状况

考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录取,考生应参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己的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就读的专业,要谨慎填报。

3、家庭经济条件

就是看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这也是填报志愿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

4、家长的人脉关系

也就是此专业家长可不可以为考生的将来就业提供渠道支持。

2填报志愿专业优先应当注意什么

这种方法就是把专业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适合对某一专业有浓厚兴趣和对自己未来职业有明确规划的考生。

这种方法必须把第一志愿(A志愿)作为重点来考虑,如果填报得好的话,第一志愿就会被录取。

在填报第一志愿时,必须采取稳的方法,就是你的位次比要填报的学校的这一类专业近几年的录取的最低位次要高一些,这样被理想专业录取的机会就很大。

在专业选择时也没有必要过于执着,只要是一个学科的专业其实所学的课程相差不是很大,比如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经济类,一个学科类别下有很多专业,但所学内容差别不大,所以在填报时只要是一个学科类别的都可以。

如果上大学后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满意,到考研时再重新确定自己想学的专业方向也是很容易的。

在使用这种填报方法时,要仔细研究学校的招生计划,尤其是外地学校,招生的人数较少,专业也很少,有些学校的招生专业都很相近,这种学校的志愿就比较好填,完全可以采用冲的办法,因为不管被哪个专业录取都可以接受。

采用专业优先的填报方法,一般来说,学校的层次需要适当降低,因为很多学校录取的最低分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相差很大,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专业优先的填报方法对填报志愿的人要求较高,要求掌握学校每个专业近几年的录取分数,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可以请专业人士帮助。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5

一般高考志愿每个批次的院校可以填6-8个平行志愿。另外每个学校后面都有六个专业可选,具体情况还是要看各省的志愿设置。

第一批本科:可填报A、B、C、D 四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可填报A、B、C、D、E、F、G、H八个院校志愿

第一批本科征求志愿:可填报A、B、C三个院校志愿

第二批本科征求志愿:可填报A、B、C、D、E、F六个院校志愿

高职(专科)征求志愿:院校志愿数量不限

每个院校志愿中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还有是否愿意调剂等选项。征求志愿环节中,每个院校志愿可填3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愿意调剂选项。

需要注意的是,平行志愿的A、B、C、D四所院校之间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合理的级差,从高到低,依次应该有5至8分的距离。级差的确定则应当以往年(最好是近三年来)各个院校及其内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依据,整理、分析出院校及专业的基本走势,这是填报志愿必须要做的基本功。然后,再对照自己的成绩或区域排名位次,做出适当的选择。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6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

一、第一批新高考省份(2个)

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浙江、上海等2省市,2014年启动,2017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二、第二批新高考省份(4个)

第二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4省市,2017年启动,2020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

三、第三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四、第四批新高考省份(7个)

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7省份,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五、第五批新高考省份(8个)

第五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有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四川、云南、宁夏、青海等8省份,采取3+1+2高考模式,不分文理科。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7

1、不可直接套用传统高考模式的录取分数线。

八省市新高考再选科目实行赋分制,高考分数的分布会不同以往,高校录取又以院校专业组(或专业)为单位,“录取线也会发生变化,直接套用会产生定位不准。

2、不可直接对照传统高考模式的‘一分一段表。

八省市采用“3+1+2”科目设置,会根据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对考生分别排序。这与传统高考文理分科排列相似,但因为考生还有2门再选科目不同,首选物理或历史的考生数量不等同于过去理科或文科的数量,因此分数排序又有不同,“直接套用过去文理科排序也会掉坑,要根据上述不同进行科学的换算”。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8

2014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拉开了中国高考招生改革的序幕。2014至2021年,先后有21个省份已启动新高考改革。陕西省新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22年秋季启动,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于2025年参加新高考。神木中学积极响应新高考政策,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高考实施领导小组,出台了《神木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多轮新高考培训,充分理解新高考政策及选课走班的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与新高考相关的内容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参考。

1、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安排、成绩呈现等。二是深化全国统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高考成绩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等。三是深化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四是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陕西省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启动,2025年正式实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从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2、陕西省将采取哪种选课模式?

陕西省将采用“3+1+2”的选课模式,即:3(语文、数学、外语必选)+1(物理、历史选其中1科)+2(化学、生物、思治、地理选其中2科)。科目选择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

序号

物理组合

序号

历史组合

1

物理、化学、生物

7

历史、政治、地理

2

物理、化学、政治

8

历史、政治、化学

3

物理、化学、地理

9

历史、政治、生物

4

物理、生物、地理

10

历史、地理、生物

5

物理、生物、政治

11

历史、地理、化学

6

物理、政治、地理

12

历史、生物、化学

3、普通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4、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

按照“3+1+2”选考模式规定,考生在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和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科。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一是体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二是符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5、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转换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6、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7、为什么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

首选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目中,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8、全国统一高考和选择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是考试科目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学科,不分文理科。选择考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个学科。

二是命题主体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选择考科目由我省组织命题。

三是考试时间不同。全国统一考试中的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语文科目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选择考一般由本省组织,每科考试时间届时以本省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四是科目分值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科分值为150分。选择考科目每科分值为100分。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9

1、课后复习法

所谓课后复习法就是我们刚听完老师的讲课之后,利用下课的10分钟来消化和吸收刚刚讲过的知识,因为老师刚讲完,所以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达到了巅峰的状态,此时我们只要稍加的复习巩固,就能牢牢的记住所学知识。

2、睡前记忆法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在一天中早晨醒来和晚上临睡前记东西的效果最好。早晨可能大家没有时间,但是晚上一定有,既然我们错过了早晨当然不能错过晚上,在临睡觉前我们需要把今天所学的所有知识系统的过滤一遍,虽然是一天的知识,但是也花费不了很多时间,而且记忆的效果很好。

3、章节复习法

无论哪门学科哪个章节都有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联系记忆法,利用思维导图把这些零碎的知识串起来,方便我们记忆。

4、间隔记忆法

有些同学喜欢把所有的知识拿到一起来进行复习,其实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复习方法,这是因为集中复习内容过多,容易引起大脑皮层细胞的疲倦,从而降低记忆效 果。因此我们需要采用间隔记忆法,每隔一段时间对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复习,当然间隔时间不能过长,毕竟人的记忆力有限,时间过长,难免有遗忘。

5、纠错整理法

平时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为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6、考前突击法

俗话说的好,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很多学生平时不下功夫,总是在考试前做突击,虽然这种方法不可取,但是不得不说考前突击的记忆还是非常深刻,尤其是当 你看到一个知识点而考试中有考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对它的记忆便会更深,虽然不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但是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10

高中教育教学篇

1、为什么强调要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健全指导机制有什么要求?

从高中学生的特点看,这个年龄段正处在从未成年走向成年、初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特殊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从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来看,学生在学习和考试方面面临更多的选择,都迫切需要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对此,《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处理好个人兴趣特长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切实提高学业规划和生涯规划能力。

《指导意见》从四个方面对健全指导机制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各地要制定学生发展指导意见,指导学校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指导教师培训。二是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学生发展指导机构,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三是高校应以多种方式向高中学校介绍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四是注重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拓宽指导渠道,推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

2、《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学生指导,强化师资建设有什么具体要求?

一是要健全指导机制。高度重视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指导机制。普通高中学校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把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纳入学校三年课程计划,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指导,提高学生在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自主选择能力。

二是要强化师资队伍。按照高考综合改革和选课走班教学需要,按国家要求尽快完成普通高中教职工编制核定,在教师编制总量内建立编制周转池,保障教师的临时急需和阶段性用编需求,满足选课走班教学需求。完善普通高中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充分考虑实施新高考选课走班和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工作量的变化情况,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用人自主权,畅通高层次人才招聘渠道,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加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机制。

3、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普通高中对学生发展指导要结合国家育人理念及学校育人目标对学生理想、学业、生活、心理、生涯规划等方面要求,进行渐进式、多角度、全方位的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是理想信念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承担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提升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坚持信仰,增强使命感,主动将个人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社会需求及国家发展相结合。

二是生活指导。指导学生对所在学校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主动适应并融入高中阶段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健康生活的意识,远离不良嗜好与恶习,学会自主安排和享受生活;培养面对危险、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安全意识、掌握自救、逃生等生存技能。

三是心理指导。指导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提升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挫折耐受力,有效降低心理困扰及其不良影响,养成健全心理品质与人格,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

四是学业指导。指导学生了解高中课程设置、学科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要求,并能主动适应学业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变化,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驱力,指导学生掌握各学科学习策略与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业水平;有效安排学习进度与时间分配,合理确定学习计划,科学规划高中学业发展进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选课选科的意义,形成选课选科的意识,掌握选择的技巧、策略,指导学生形成自主选择的能力,并能结合自身的学习优势和兴趣特长选课选科,为升学选择与就业发展做好准备;帮助学生掌握应对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的技能技巧,对于在学业上存在特殊困难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

五是生涯指导。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校园活动体验、综合实践课程体验、研学旅行体验、职业行业体验等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力潜质倾向、个性特点等,认知外部环境并自觉与生涯发展进行主动链接;帮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信息与社会职业需求,了解不同专业及职业的能力需求、发展前景、社会责任等,并结合自己兴趣、特长、个性等因素,合理规划学习、升学、就业以及未来人生发展目标及方向,初步建立生涯发展与规划的意识;指导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业与生涯等方面进行自主管理与决策的方法与策略,能够进行主动选择与自主决策,并勇于承担主动选择后所带来的责任与风险。

4、如何做好学生发展指导?

一是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高中学校根据国家及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的培养目标及学科育人要求,结合社会发展需求、职业发展态势、政策法规环境等外部需求,以及本学校发展愿景及学校育人目标等,从学生特点和终身发展需求等实际问题入手编制具有学校特色的、服务于学校校情及生情的学生发展指导指南,建立科学适切、内涵丰富、持续贯通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体系。

二是研发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开设学生发展指导校本必修及选修课程,采取课堂教学、主题讲座、案例研讨、模拟体验、辅导与训练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群体以及个体学生分别进行专业的指导、辅导与咨询,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发展进行系统的规划指导。

三是发挥学科教学指导功能。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指导要素,通过对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学科知识内容、对应专业、职业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的整合,对学生进行各学科学习方法指导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促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挖掘学科及教材中涉及理想、生活等方面的育人要素,充分发挥各学科协同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对未来人生的思考与规划能力。

四是统筹主题活动的指导作用。统筹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规范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协调开展职业岗位体验活动,积极开展大型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资源,搭建平台,让学生探索自身的成长需求。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进行主动探索,丰富自身的经验和体悟。同时,有条件的高中学校可与高校对接,邀请高校教师做学术报告、辅导学生做项目研究、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大学专业讲堂等。

五是结合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结合陕西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依据学生发展指导要求,引导学生客观记录高中成长过程。有条件的学校可借助测评工具,对学生的人格特征、兴趣偏好、职业倾向等进行测评。

六是利用家庭教育渠道,开展学生发展指导。通过家委会、家长开放日、职场家长进课堂等多种方式,使家长了解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义、内容、实施方法等,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并在其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七是建立全员导师制,为学生成长提供个性化辅导。建立以专职教师为骨干,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教学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职场精英、优秀家长互相配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发展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在理想、生活、学业、心理以及生涯规划等方面因材施教,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指导。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11

“对于大学来讲,新高考是对改革内生动力的一个促进。”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陈宇光说,“大学的教育模式也要发生变化,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不同基础教育的学生,制定进阶式的培养方案。”

“新高考改革不同以往的高考,我认为它是一次系统性的改革。”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孙龙宇说,“它对专业的培养和学生的选拔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包括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学生交流的方式、交叉学科的设置等都具有挑战。同时,新高考也是从国家层面进行系统人才培养的最大机遇。”

“新高考改革最主要的一个优点就是科学选才。对于考生报志愿来讲,不管可以报多少个志愿,实际上真正管用的还是前面报的几个志愿。”中山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荐志强提醒,考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首先是想去哪个地域或是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之后再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

广东实验中学副校长蔡骘认为,对基础教育来说新高考改革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促进了高中新课程的建设。按照基础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三个层次。中学阶段基础教育要主动进行优化。在谈到学生从高一是否就要偏科时,蔡骘指出,学生在高一时就要认识自我,认识课程,做好生涯规划。

学而思培优总校校长杨付光表示,高考不仅是选拔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是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梦想,有担当、有责任,能够为自己做选择,新高考模式正在为学生个性化选择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尊重。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12

新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对象、考试安排、考试组织、成绩呈现等方面都做了重大改革,不再用ABCD等级划分,而是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什么?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教育部考试规定,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以下简称合格考)和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考)。合格考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依据之一;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2、完善和强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现象,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计入考生总成绩的选择考科目,学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扬长避短选择。三是促进高中教育质量提升。通过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引导高中落实课程方案,加强课程实施,提高办学质量。四是促进高校科学选才。高校可以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合理设置招生录取科目要求,提高选拔人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合格考的考试对象是哪些?

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成绩全部合格者,颁发普通高中毕业证书。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符合报考条件的可直接报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和选择性考试。

4、合格考如何组织考试?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10门合格性考试科目,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由省招生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实施。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4门科目,由各市(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课程计划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通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考试命题、组织方式、评分标准,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测试命题、评分标准,由省级统一安排制定,市级具体组织实施。全省统一组织的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中,原则上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的学期末进行。高一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原则上不超过4科。

5、合格考成绩如何呈现和运用?

全省统一组织的合格考每门科目满分均为100分,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合格考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绿色作文网高职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依据之一。合格考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同时也是普通高中学校课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测的重要参考依据。

6、考生如何确定选择考科目?

考生要科学合理确定选考科目。第一,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第二,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第三,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7、选择考科目什么时候确定?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一年级下学期选择,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一是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有时成绩还会暂时下滑,这属于正常现象。二是选科后,各学科就开始学习所选科目选择性必修内容,如果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学科,已经进行的课程很难补上。因此,建议学生选科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征求家长、老师的意见,科学选择,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8、等级赋分的优点是什么?

一是能够较好解决高校招生录取时,再选科目之间分数不等值、学生选考科目不同、分数不能直接相加的问题。二是能够保持考生每门学科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三是能够最大限度保证考生的成绩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满足高校人才选拔需要。

9、合格考和选择考的区别是什么?

合格考与选择考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一是考试目的不同。合格考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认定的主要依据,也是高职院校招收高中毕业生的依据之一。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高考总成绩,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二是考试科目不同。合格考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选择考是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在“物理、历史”中必选1个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选2个科目,共计3个科目组成考试科目。三是考试范围不同。合格考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择考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四是成绩呈现不同。合格考科目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选择考中,首选科目成绩以原始成绩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形式呈现。五是考试时间和考试机会不同。全省统一组织的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中,原则上安排在相应课程结束后的学期末进行。未合格的科目可以继续报名。我省选择考从2025年开始实施,具体内容和安排以陕西省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13

2014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拉开了中国高考招生改革的序幕。2014至2021年,先后有21个省份已启动新高考改革。陕西省新高考综合改革将于2022年秋季启动,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于2025年参加新高考。神木中学积极响应新高考政策,迅速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高考实施领导小组,出台了《神木中学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基础保障条件的实施方案》,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多轮新高考培训,充分理解新高考政策及选课走班的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整理与新高考相关的内容为广大师生及家长提供参考。

1、高考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考综合改革是对高考招生制度的整体设计,是一次综合、系统、全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深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坚持基础性,突出选择性,主要包括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组织、考试对象、考试安排、成绩呈现等。二是深化全国统一高考改革,主要包括考试科目、高考成绩构成、选择性考试科目选考要求、改进招生录取方式等。三是深化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改革,主要包括: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四是深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陕西省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开始启动,2025年正式实施新的考试招生制度。从2025年开始,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将建立依据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机制,简称“两依据、一参考”。

2、陕西省将采取哪种选课模式?

陕西省将采用“3+1+2”的选课模式,即:3(语文、数学、外语必选)+1(物理、历史选其中1科)+2(化学、生物、思治、地理选其中2科)。科目选择理论上有12种组合,考生须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高等学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选择,具体组合如下:

序号

物理组合

序号

历史组合

1

物理、化学、生物

7

历史、政治、地理

2

物理、化学、政治

8

历史、政治、化学

3

物理、化学、地理

9

历史、政治、生物

4

物理、生物、地理

10

历史、地理、生物

5

物理、生物、政治

11

历史、地理、化学

6

物理、政治、地理

12

历史、生物、化学

3、普通高考实施“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是目标导向不同。“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2种固定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1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1种固定组合。三是考试内容不同。“3+1+2”的模式,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4、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

按照“3+1+2”选考模式规定,考生在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应在历史和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科,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科。这样设置的主要考虑:一是体现人才培养需要。高校、普通高中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以及其他交叉学科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考生为进入大学开展专业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二是符合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实际。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以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12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5、高考总成绩是如何组成的?

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其中,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中,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所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转换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

6、为什么物理和历史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因此,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试群体相同,成绩具有可比性,可以使用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7、为什么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考成绩要实行等级赋分?

首选科目相同的考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科目中,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和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要求,选择不同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成绩。由于再选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如: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考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8、全国统一高考和选择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一是考试科目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个学科,不分文理科。选择考科目是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个学科。

二是命题主体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选择考科目由我省组织命题。

三是考试时间不同。全国统一考试中的数学和外语科目考试时间是120分钟,语文科目考试时间是150分钟。选择考一般由本省组织,每科考试时间届时以本省发布的官方文件为准。

四是科目分值不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每科分值为150分。选择考科目每科分值为100分。

新高考政策解读高考政策解读篇14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也并不单纯是家长和学校要关注的问题,而是要让各界参与到高考这个流程中的不同个体,都要积极响应新高考的政策落实,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让高考的传统形式发生改变。

推荐访问:高考 解读 政策 新高考政策解读专栏 新高考政策解析 新高考政策具体内容 新高考政策出台 新高考政策是什么样的 新高考相关政策 高考新政策是什么意思 新高考政策规定 新高考政策有哪些变化与要求 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