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土地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时间:2022-08-09 12:3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土地利用现状调研报告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为查

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是土地资源调查中最为基础的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任务是,分县查清全国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散布和利用状态、为指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进行农业区划、计划、因地制宜地指点农业生产、建立土地统计、统计制度、全面管理土地等项工作服务。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由县人民政府统1领导。农区以村(大队)、农林牧渔场以分场(队),林区和牧区以乡统计各类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位,农区到村(行政村),林区和牧区到乡,并按全国统1的土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调查所使用的基础图件,在农区需1:10 000、重点林区1: 25 000、1般林区1:50 000、牧区1: 50 000或1: 100 000的比例尺地形图,和相应比例尺的航片或影象平面图。通过野外调绘和补测,将地类界、行政和权属界和变化了的地物界限转绘到地形图或影象地图上。以绘后的地图作为工作底图,量算出各类土地面积,并自下而上逐级统计汇总出各权属单位及各行政区的土地总面积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绘制各行政辖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相干图件。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图斑。所谓图斑是指在实地

属于同1种土地利用类型(2级地类)、属于同1个权属单位、同在1个图幅内且外围为固定实物界限的封闭地块。图斑是地类划分的最小范围,在量算面积时,图斑又是最小的量算单位和量算单元。图斑的编是以行政村为单位,依照调绘的前后次序编号。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8步走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按完成的顺序及工作方式、内容,—般可以分为以下8步骤进行。

1、准备工作阶段

该阶段只有1个步骤,即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仪器和用品准备等。

2、外业调绘

外业工作阶段内容较多,但它们彼此结合,故实际仅为1个工作步骤,即外业调绘与补测工作,包括外业调绘前的准备工作、行政区划界和土地权属界的调绘、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零星地类调绘、新增地物补测、调绘航片的整饰和检查等内容。

3、航片转绘

内业工作阶段包括航片转绘、土地面积量算、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限图的编绘、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或说明书)的编写等4个相继的步骤。

航片转绘。航片转绘就是将标绘在航片上的外业调绘与补测成果,依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规程》规定的转绘精度及方法,转绘到分幅地形图或影象平面图上,以消除航片上的影象误差和投影误差,并归化为统1的比例尺。转绘好的图件经检查符合转绘精度要求后,即可作为量算面积和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分幅土地权属界限图的工作底图。

4、土地面积量算。在转绘好的分幅底图上,量算每一个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总面积及各地类面积。土地面积量算包括控制面积量算、碎部面积量算和面积统计汇总3项工作。

5、编绘图件。在转绘好的分幅底图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分幅土地权属界限图的编绘。

6、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结束后,需编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和乡(镇,街道)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它们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总结和调查结果的分析利用。

7、成果检查验收。为了保证调查成果的质量,需由省、市(地)、县(市)对完成调查工作的县(市)、作业组的调查成果进行验收。

8、成果资料归档。将验收合格后的调查成果资料按统1格式装订成册,编制档案目录,并归档保存。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1)现状

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3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1部份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但是我国是1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散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大农业用地的巨大

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量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保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朝中国人均耕地到达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1直降落,到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降落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到达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降落,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降落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具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这是由于我国水热时间分配和水平散布的不调和,构成了土地生产力的明显差异。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问题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土地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不够,表现在生产布局不公道;土地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局部地区对土地资源实行破坏性开发,重用轻养,造成土地的生态失调。另外,由于多种缘由造成我国土地质量的降落,

推荐访问:进行调查 土地资源 现状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