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度国家开放大学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小(完整文档)

时间:2022-07-31 12:3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国家开放大学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小(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国家开放大学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小(完整文档)

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小2篇

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小篇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二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发展(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成熟(土地革命战争后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党的七大),继续和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

毛泽东思想形成原因:时代背景:战争革命(一战,十月革命;
邓小平:和平发展);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理论基础:马列主义、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其他: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毛泽东的评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大功”);
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过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功大于过),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7)邓小平理论核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①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②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④发展动力:改革⑤外部条件:对外开放,独立自主,和平发展⑥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⑦战略步骤:三步走(Ⅰ. 1981-1990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Ⅱ.1991-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Ⅲ.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⑧党的领导⑨依靠力量:广大人民群众(工农阶级、知识分子、新社会阶层、人民解放军)⑩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核心:党的先进性;
关键:与时俱进;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

(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
求:探索,追求;
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从党的十二大开始,《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核心);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国情),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特征)。区别: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王明:一次革命论,左倾,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右倾,放弃领导权。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939,1948)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动力:工人阶级(最基本)、农民阶级(特别是贫民和中农,最可靠的同盟军)、知识分子、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
既斗争又联合)

5)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领导权不同;
指导思想不同;
前途不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与世界革命关系不同。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也是区分新(1919-1949领导权:无产阶级)、旧(1840-1919领导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根本标志。

6)无产阶级优点:先进生产方式、无私人占有资料、(三重压迫的严重性、残酷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分布集中,富有组织纪律性、(出生农民,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易于与农民结成联盟。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两个没收,一个保护)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其余二者的强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战略阵地,革命依托)。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强调独立自主原则);
武装斗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党的建设。前两者是革命的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基本武器,党的组织则是掌握武器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改造是对改革的修正)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必要准备);
社会主义社会(1956至今,必然趋势)

2)新民主主义社会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主要)。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原因:生产力落后)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指明方向,最低纲领准备必要条件) 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政治:在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人民和睦的政治局面;
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力量进行调整解决。生产力发展水平低,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主要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是改革。中国的社会矛盾: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辨析题)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只有坚定不移地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实践表明,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

3)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1984,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位基本国策。

5.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改革开放的格局)的开放。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的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党的十五大)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农村土地),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外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等。

5.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区别“增长方式”,后者强调经济增长效益,前者兼顾了经济发展的理念、战略和途径等更高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两个坚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阵)、“三个转变”(依靠投资、出口拉动→消费、投资、出口协调;
第二产业带动→第一、二、三产业协同;
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管理创新)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生产发展(中心环节、物质基础)、生活宽裕(建设目的、衡量尺度)、乡风文明(农民素质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民主(政治保证)。

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先回答含义,再展开论述)

(论述题)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来说,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分划分,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 1人民民主专政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最基本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

1)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道路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的。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利由那个阶级掌握,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第一,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第二,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的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8个,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合作的基本方阵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1949-1954,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至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

6)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7.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8)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核心)、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依法治国的十六字方针)。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为耻。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论述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上述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六个方面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重要条件)。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论述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即为:

①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长期不变。③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④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⑤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⑥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⑦积极促进两岸“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⑧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论。⑨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⑩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础。

2.)台湾问题和“东西德”“南北朝”的差异:形成的原因和性质不同(中国属于内战遗留问题);
在国际法的地位不同(后两者根据国际协议形成);
两者存在的实际状况不同。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3)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其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3.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党的领导是核心)的内容:一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二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附录1 扩展内容

1)党的三个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

2)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3)1943年7月8日,王稼祥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4)现阶段党的历史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附录2 复习题及解答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相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的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2.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

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 D.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3.在中国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中国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D.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4.中国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执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 )。

A.创新 B.改革 C.革命 D.发展

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

A.共产党的一党制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制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执政的两党制

6.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是( )。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C.发扬党内民主 D.坚持从严治党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8.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A.领土争端 B.民族矛盾 C.宗教纷争 D.霸权主义和强势经济

9.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B.人口数量多,增长快,素质不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D.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 )。

A.阶级斗争 B.改革 C.无产阶级专政.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是( )。

A.国家经济力量的强大 B.国家文化建设的极大发展 C.国家的统一

12.“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是( )。

A.“一国”的原则 B.“两制”的原则 C.高度自治的原则

13.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重点是( )。

A.发展生产力 B.提高执政水平 C.反腐败

14.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 )不同。

A.指导思想 B.领导阶级 C.前途 D.对象

二、多选题:

1.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贷、承包制 D.国家独资经济

2.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当前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有( )。

A.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D.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及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这是因为当前面临( )的考验。

A.执政 B.改革开放 C.发展市场经济 D.和平演变

4.邓小平理论的发展经历了( )几个阶段。

A.1956年中共八大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十二大 C.1982年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中共十三大 D.1987中共十三大到1997中共十五大

5.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重要意义在于( )。

A.中国的民主革命必须走不同于别国的道路 B.推动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C.保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D.保证了拨乱反正的顺利进行

6.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 )。

A.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B.计划是社会主义的特有属性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7.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三、简答题:

试描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必要性。

四、答案:

1.单选:1-5 A、B、B、A、C 6-10 D、B、D、D、B 11-14 C、C、C、B

2.多选:ABCD、ABCD、ABCD、BCD、BCD、ACD、BC

3.简答: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附录3 08~09期末考试题及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 ) 。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党的建设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4.( )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A.理论创新 B.思想路线 C.理论联系实际 D.精髓

5.(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

6.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 )方法。

A.和平赎买 B.强制没收 C.重点保护 D.合理利用

7.中国革命中,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

A.贫农 B.手工业者和小商人 C.知识分子 D.中农

8.(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A.建设 B.发展 C.作风 D.纪律

9.( )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A.人 B.科技 C.创新 D.生产关系

10.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个论断( )。

A.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的建设目标

C.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D.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二、不定项选择题(3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是( )。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D.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实事求是

4.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 )形成的时代背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5.中国革命的根本动力是( )。

A.工人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土地革命

7.党的建设包括( )。

A.思想建设 B.作风建设 C.学习建设 D.组织建设

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有( )。

A.个体经济 B.社会主义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经济

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象是( )。

A.官僚资本主义 B.资本主义工商业 C.个体农业 D.手工业

10.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 )和( )战略。

A.坚持创新 B.提倡科学 C.科教兴国 D.人才强国

三、简答题(4选3,30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什么含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什么?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其基本纲领是什么?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无产阶级有哪些优点?

4.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是什么?其科学内涵有哪些?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四、论述题: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历史经验有哪些?你如何评价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五、答案:

1.单选:1-5 A、A、B、B、A 6-10 A、A、B、A、C

2.多选:1-5 BCD、ABC、ABCD、A、AD 6-10 ABC、ABD、ABC、BCD、CD

3.简答:

1 含义:第一章、第一点,内容:第一章、第三点。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 历史背景: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座大山的压迫。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进步产生了重大影响,但都以失败告终。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列主义,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以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民族斗争。

总路线:第三章、第三点,基本纲领:第三章、第七点。

3 第三章、第六点。

4 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内涵: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科学内涵中;
突出强调了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对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论述:

主要内容: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言之:“一化三改”。

历史经验:对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按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阶层状况,采取正确的阶级、阶层政策。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方面:采用和平赎买的方式;

由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向高级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

将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社会主义劳动者。

评价:积极方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又一巨大胜利;
为后来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成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主人;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消极方面:在改革过程中存在工作过粗,改造过急、过快,形式过于单一,以至长期难以消除影响,遗留下一系列的问题。

总而言之: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对中国来说仍旧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

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开卷)-小篇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库

第一章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是(B)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张太雷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张闻天

3.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B)

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三者的关系

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关系

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B)

A.党的四大 B.党的七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

A.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 B.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

C.经济一体化为时代主题 D.可持续发展为时代主题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D)

A.世界格局有了深刻变化 B.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

C.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D.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

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

A. 以人为本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

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

A.以人为本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

二、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 (BD)

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 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

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 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

E.它们的世界观是一致的

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DE)

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

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概况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CD)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为它 (ABCD)

A.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C.对当今时代特点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E.它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5.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要不断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ABC)

A.共产党执政的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社会主义社会共同富裕的规律 E.改革开放的瑰丽

6.邓小平在强调马克思主义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时,指出 (ABCD)

A.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

B.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C.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

D.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E.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7.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这个战略的基本思想是(CD)

A.正确处理速度、比例、效益的关系,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B.切实实行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资源、环境的关系,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协调 D.把发展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实现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

E.统筹区域发展和城乡发展结合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ABCD)

A.把发展成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E.党的基本路线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ABCD)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E.坚持什么样的群众路线,怎样坚持

1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要坚持(A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E.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1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E.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二章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A)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3. 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的著作是(A)

A.《反对本本主义》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4.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B)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始 B.延安整风运动之后

C.《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D.《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

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A)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新民主主义论》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C)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B)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理论联系实际 D.与时俱进

8.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和前提条件是(C)

A.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解放思想 D.与时俱进

9.“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是毛泽东同志在(A)一文中提出来的

A.《反对本本主义》 B.《中国革命战阵的战略问题》

C.《实践论》 D.《矛盾论》

10.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D)

A.革命 B.改革 C.发展 D.创新

二、 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里,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实事求是是( ACD)。

A.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B.指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

C.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E.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速缚

2.“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是在(ABCD)

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C.反对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反对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E.在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在民主革命时期,教条主义曾经在党内盛行一时,党内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 BCDE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 B.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C.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 D.不从实际出发

E.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4.邓小平说过,解放思想就是(ABE)

A.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 B.使主观和客观向符合

C.与时具进 D.求真务实 E.实事求是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BCD)

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C.没有固定的模式

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E.要固守革命导师曾经说过的社会主义原则

6.在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思想障碍是(ACD )

A.“两个凡是” B.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 C.教条主义 D.个人崇拜 E.冒险主义

7.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BC)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E.从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8.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BC)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E.注重全面性

第三章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B )

A.封建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 D.革命的阵线不同

3.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D )

A.武装斗争问题 B.党的建设问题 C.统一战线问题 D.农民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A )

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B.农民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政权问题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A)

A.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地方实力派

C.亲日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理论建设

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C)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8.“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C)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9.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著作是(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战争和战略问题》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B)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ABCD)

A.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 B.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C.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E.有了新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

2.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ABCDE)

A.必须处理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关系问题。

B.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D.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E.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必须坚持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CD)

A.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E.良好的群众基础

4.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BD)

A.理论联系实际 B.密切联系群众 C.为人民服务 D.批评与自我批评 E.实事求是的作风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ABD)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E.小资产阶级

8.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包括(BC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E.消灭资本主义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包括(BCD)

A.土地革命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E.根据地建设

10.“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ABD)

A.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B.武装斗争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

C.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D.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

E.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第四章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C)

A.社会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A)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 B.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D.没收官僚资本

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

A.新民主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社会主义性质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C)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6.在对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第二阶段,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是(D)

A.定息 B.劳资两利 C.公私兼顾 D.“四马分肥”

7.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具有两面性,主要表现为(C)

A.革命性和妥协性 B.主动性和被动性

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共产党领导和改造的一面 D.有进步性和顽固性

8.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9.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D)

A.限制 B.征用 C.没收 D.赎买

10.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D)

A.赎买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合作化

第五章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3.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

A.发展 B.改革 C.依法治国 D.市场经济

4.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C)

A.1978年 B.1980年 C.1992年 D.1995年

5.社会主义本质是(D)

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人民当家作主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阵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7.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A)

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

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

8.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B)

A.教育 B.人才 C.发展 D.技术革命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则是(AC)

A.公有制占主体 B.按劳分配 C.共同富裕 D.实行市场经济 E.实行计划经济

2.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

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E.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BDE)

A.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的是(ABCDE)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B.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D.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

E.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E)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 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 D.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E.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6.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ABCD)

A.消灭剥削 B.消除两级分化 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D.人的全面发展 E.民主法制

7.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是(AD)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D.坚持共同富裕 E.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8.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ABCDE)

A.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B.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D.是符合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E.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结论

9.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E)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命运 E.发展是实现民富国强的要求

10.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ABCE)

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B.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根本任务

C.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 D.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

E.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

第六章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是(D)

A.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生产力落后并且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

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3.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B)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 2020 年力争比 2000 年(D)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番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6.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系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第一次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是(C)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变革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0.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的是(B)

A.党的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二、 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BC)

A.社会主义发展水平 B.社会性质 C.社会发展程度 D.社会阶段 E.社会发展模式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C)

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

C.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D.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

E.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3.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ABCD)

A.为了解放生产力 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要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 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E.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包括(A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E.面建设小康社会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ABCD)

A.二者对立统一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前提 C.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D.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E.二者相互矛盾

7.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CE)

A.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要求

C.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D.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性和发展道路

E.体现了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

8.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D)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E.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包括以下内容(ABCD)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D.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E.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0.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其内容包括(ABCDE)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推荐访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