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 滨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模板】

时间:2022-07-29 09:1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 滨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模板】,供大家参考。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意见 滨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模板】

中共滨湖区委滨湖区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滨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区机关各部门,区各人民团体,区各直属单位:

《滨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已经区委常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无锡市滨湖区委员会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2021年5月7日

滨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省、市相关工作部署,结合滨湖具体实际,切实解决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全力打造更加便捷化、普惠化、规范化、法治化的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滨湖品牌影响力与核心竞争力,为“建设高品质美丽湖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区”提供强力支撑。现对标《无锡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1》,制定行动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国家和省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决策部署,立足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建设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以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和提升企业满意度、获得感为重点,创新思路、优化举措,进一步提升全区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为企服务质量效能,解决企业实际发展问题,为倾力打造无锡“无难事、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贡献滨湖力量。

二、重点工作

(一)全力提升企业事项办理便利度

1.全面推广企业“一网通办”。有序引导企业在江苏政务网“全链通”网上服务平台申请设立,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刻制、银行预约开户、税务发票和税控设备申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等事项全程网上集成办理。其中,外资企业完成登记,即可同时一体化自主集成办理公章刻制、银行预约开户、税务发票申领、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实现6个办理环节压缩成2个办理环节。通过“一网通办”平台申请刻制公章不再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等材料。(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税务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2.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服务能力。调整市场主体登记模式,加快推进区、镇(开发区、街道)两级市场主体登记分级审批。设立企业开办联办专窗,推进企业开办线上、线下融合办理,实现一网通办、一表填报、一窗受理、一次领取,压减企业开办时间至2个工作日或更少,最快0.5个工作日内办结。加大“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系统”“登记注册身份验证”等优化、推广和应用,扩大“政银合作”网点企业登记,实现企业开办登记便利化。推广应用电子营业执照,将电子营业执照作为外资企业网上办理各类事项的合法有效身份证明和电

子签名手段,提供办件寄递等不见面服务。(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税务局,各镇、开发区、街道)3.进一步降低企业开办成本。做好新设立企业公章免费刻制工作,免费覆盖率达100%。提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系统智能化水平,名称自主申报率达95%以上。加快推进企业登记档案网上自助查询,节省企业时间与人力成本。(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区税务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4.推进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进一步放宽对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的登记限制。对住所作为通信地址和司法文书(含行政执法文书)送达地登记,推行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承诺制。试点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实行“一照多址”改革,对于市场主体在住所以外开展经营活动、属于滨湖区地域范围的,可免于设立分支机构,申请增加经营场所登记即可。(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市场监管局,各镇、开发区、街道)5.优化审批备案程序。进一步压缩食品经营许可办证时限,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现场审核,现场审核合格的5个工作日内核准发证。在申办食品经营许可前,可通过电话预约提出现场指导或查验,对非重大事项整改的(不包括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单位食品等高风险食品经营),办证时可采取照片审查,作出许可决定。实施一窗接单制,将食品许可事项纳入镇(开发区、街道)为民服务窗口,一窗接单,通过网络平台,后台分流,便民服务。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对符合条件的小餐饮,推广由申办《食品经营许可证》改为备案“小餐饮信息公示卡”。不断优化药店开设审批,对申请开办只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6.提高建筑许可审批效率。加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整合优化审批流程,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实现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上传、审查审核意见和审核结果即时推动,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水利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滨湖生态环境局)

7.创新建筑许可审批方式。探索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告知承诺制,申请人对具备施工条件以及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等进行书面承诺后,3个工作日内核发施工许可证。建立“拿地即开工”项目库,推动更大范围内的重点项目采用“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将中介服务事项纳入审批管理系统办理并进行综合监管。推行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试点,对保障性住宅工程和商品住宅工程,建设单位可通过购买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提升工程质量水平。(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8.推进线上并联审批办理。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信息平台和部门业务审批系统对接,推行统一接件、统一受理、统一反馈、统一送达,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加强项目代码应用,提升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水平。(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

9.打造滨湖区“开门接电”示范区。推进电力管廊管沟与市政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将配电网提前延伸至用电地块附近。完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供电配套建设方案,明确有偿分摊规则,确保供电基础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步使用。(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城区供电分部)

10.提升电力服务水平。进一步降低办电时间,低压居民、低压非居民、高压单电源、高压双电源用户办电各环节合计办理时间分别压减至3个、5个、15个、25个工作日以内。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拓展信息公开渠道,主动推送供电服务信息,全面实现客户办电全过程信息公开透明。推行供用电合同电子化签约,利用电子签章等技术实现业务受理阶段即完成供用电合同线上签订。(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城区供电分部)

11.做好水气网接入协调服务。根据企业用水、用气需求,及时做好与市政集团、华润燃气等部门对接协调,切实提高用水、用气报装和接入服务水平。协调三大电信运营商,在合理范围内尽力缩短入网办理时限。(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局)

12.提升不动产登记服务水平。继续完善不动产集成服务平台二期项目,根据全市统一

部署逐步扩大“一网通办”业务范围,线上业务办理率达到85%,配合市级完成商品房转移登记线上缴税功能,开发存量房转移、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线上缴税功能,实现商品房转移登记、存量房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商品房预售、抵押预告登记和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等6类业务线上不见面办理,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1小时办结。配合推动不动产登记与水、电、气等事项联动过户。实行小微企业免收不动产登记费。(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税务局、城区供电分部)13.完善不动产信息共享。配合市级建立不动产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以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为核心,积极推进共享数据嵌入式集成应用和电子签名、电子签章等技术在不动产登记领域的应用,获取具有电子签章等功能的商品房、存量房交易合同,主债权合同、抵押合同等,有序实现部分登记业务“零收件”。推动不动产电子证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互信互认互通,为入学、办电等事项提供证照应用。(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行政审批局、区税务局)

14.深化不动产“一次收费、后台分账”机制。以不动产集成服务平台为载体,配合市级实现不动产登记系统、财政系统、税收系统互联互通,配合市级打造和积极运用线上税、费统一支付平台,实现相关税费和不动产登记费“一次收费、后台分账”。(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财政局、区税务局)

15.推动不动产登记实现异地通办。大市范围内统一业务类型,统一办事流程,统一收件材料,统一审核标准,统一信息系统,积极推动实现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逐步扩大集成服务平台登记业务类型,配合市级实现商品房转移登记、存量房转移登记、抵押登记、商品房预售、抵押预告登记和不动产登记信息查询等6类业务

“跨省通办”。(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税务局)16.推进智能化办税服务。推广应用“阿福税通”征纳

互动平台,拓展智能政策宣传和纳税人智能预约、引导、审核等服务功能,推广智能咨询系统,增设专家咨询热线,通过网页端、移动端等多种渠道,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7×24 小时”咨询服务。优化电子导办、职能审核系统,利用新兴技术提升线上线下服务水平,压减纳税时间。(责任单位:区税务局)

17.提升办税便利度。大力推广网上办税、掌上办税、自助办税项目,推进“智能化”“非接触”办税再升级。推进“全程网上办”“最多跑一次”,推动减环节、无纸化、流程再造等改革,充分利用好电子税务局“预申报”功能,一对一辅导每一户样本企业,做好申报助手推广,提高企业办税便捷度,减轻企业办税负担。(责任单位:区税务局)(二)全力提升政策要素普惠度

18.落实优质产业项目用地保障。着眼“优选项目、优配资源、优化监管”三重发力,夯实产业项目用地全链闭合服务管理,进一步深化工业项目综合评审机制,有序推进弹性年期出让、分段出让、先租后让等差别化用地政策,引导资源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单位产出优”的项目倾斜,确保优质项目“应保尽保”。(责任单位: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19.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开展区产业发展载体绩效评价,深入分析载体定位与入驻企业的适配性,为优质企业发展腾挪空间,鼓励引导各类载体提升质态,实现载体高效利用。全面统筹推进批而未供、储而未用、用而不足等存量资源盘活利用,绘制存量资源“一张图”,多措并举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盘活、更新,不断释放产业发展空间,为六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提供资源要素保障。(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

20.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全面开展综合柜员制业务经办模式改革,实现“办事窗口、服

务流程、风险防控、软件系统、人员配置”全方位优化升级,努力打造以综合柜员服务为主、专柜服务并重、特殊公共服务并行的人社政务服务新机制。探索劳动争议仲裁调解机制改革,开拓案前调解路径,满足企业和职工快速处理纠纷的普遍诉求。(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1.全面优化人才公共服务。依托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健全市、区、镇(开发区、街道)三级联动机制,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提供人才认定、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服务申请、业务办理等高效、优质、便捷的一站式人事人才服务。开发区级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市、区分级管理,共享优质服务。加强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与考核,持续开展“交流·融合·进步——滨湖区博士后工作站交流活动”,多点布局设立工作站,主动融入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2.持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打造“江南‘才’美·无锡滨湖”招聘服务品牌,掌握重点企业高端人才需求,赴全国重点院校举办高端人才专场招聘。将“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元素融入招聘活动,进一步放大招才引智成效。加强与各类人力资源机构合作,加大现场招聘和网络招聘力度,加快引进实用型、紧缺性人才。继续落实住房补贴和子女入学保障等优惠政策,为人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的住房制度,在现有或新建住房项目中配建一批人才公寓和人才廉租房,吸引更多优秀大学生到滨湖就业创业。(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委组织部、区教育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23.扩大企业技能人才规模。紧扣用人单位技能人才评价需求,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机构规模,帮助企业建立技能人才梯队培养计划,助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关注区内重点细分行业,带领企业走进省内技职院校开展校招,扩大学校与企业定向培育协作的数量与范围。举办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24.推动人才与资本融合成长。围绕“人才链”同步打造“资金链”,常态化组织开展人才企业金融路演、银证企对接等活动,深入推广“人才贷”“人才投”等专属金融产品,加强天使基金人才企业投资,探索推动设立“人才保”、人才基金,全力支持人才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全面促进科技金融和人才企业无缝对接、协同发展。(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25.强化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服务全方位升级,提高上市奖励力度,建立企业上市政府服务专班,开展拟上市企业合规发展培训,优化问题协处机制,实施“一企一档”“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聚焦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和科创属性企业,挖掘形成50家左右的上市企业后备梯队,嫁接银行信贷、股权投资各类资源,构建“高企-瞪羚-准独角兽-上市”的后备企业培育新路径。打造专业化上市基地,有效运作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无锡分中心滨湖站,建立资本市场专家顾问团,与优质中介机构建立深度战略合作,服务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26.优化普惠金融体系。调整完善科技金融、创投产业相关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优势产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基金投早投小功能,完成天使基金首期全部投资。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大力开展科创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各类科技信贷产品,发挥信保基金风险补偿功能。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拓展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覆盖面,全年新增注册企业900家,创响“太湖金谷”品牌,开展“太湖金谷”金融路演不少于10次,建立科创中心金融窗口一站式服务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资源。(责任单位: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27.强化“六抓六促”工作。完善工业园区服务体系,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适配企业共性需求和更高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关注已供地项目,加大规划报批、开工建设等各项协调、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补足园区配套短板,优化园区路网、设施、出行结构,强化交通智慧化管控、快速化改造,规划建设电力、燃气、供

水、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加快配建人才公寓,助力园区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责

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28.抓好惠企政策兑现。梳理公布惠企政策清单,根据企业需求精准推送政策,对新出

台的相关惠企政策及时解读宣传,促进惠企政策更好、更快落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

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参与惠企政策调研、制定、解读、宣传和评估等各项工作。规范涉企收

费行为,开展对公用事业等领域涉企收费专项治理,清除企业不合理负担。(责任单位:区

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工商联)

29.推动线上线下配套对接。用好“无锡市企业供需对接服务平台”(锡配网),推动

重点产业集群企业供应链、产业链需求信息在平台上发布。组织集成电路、物联网、两机、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企业“走出去、请进来”,深度开展供应链、产业链配套

对接,强链、补链、拓展市场。(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商务局、区工商联)30.加大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构建适配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的现代产业政策体系,

优化集成“1+8”专项政策,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培育,推动年度现代产业发展资金落地

落实。通过政策性补贴和政府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全力支持人才引育、科技创新、产业升级、重大项目、优势产业培育。(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文体旅游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地方金融监管局)

31.发布“滨湖投资热力图”。优化“双招双引”创新举措,加快梳理要素资源,制作和发布“滨湖投资热力图”,全面宣传推介滨湖投资环境,聚焦滨湖优势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空间、产业扶持政策和人才政策以及滨湖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把滨湖的招商资源和发展空间在线上公开发布,方便投资客商更快捷有效的查询相关内容,并公布招商热线,提供线上投资咨询和招商服务,提高在滨湖投资兴业的便利

度。(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委组织部、区发展改革委、区科技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32.优化区科创中心服务功能。整合提升线上线下平台功能,线下设置政策咨询、招商服务、申报服务、金融服务、转化服务、综合服务等专窗,为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高端人才提供招商资源、人才引育、项目申报、企业培育、金融创投、项目路演、成果转化、人才配套、科研仪器共享、科技中介、国际交流合作等多元化创新服务;线上整合构建“滨湖科技创新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完善政策申报等功能,并逐步建设区技术市场交易中心。发挥科技创新企业家、集成电路设计、智能制造等专业联盟作用,组织形式多样活动,加强交流互动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搭建人才培育、技术攻关、产业服务、融资对接等平台,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服务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责任单位:区科技局)(三)全力提升政务服务满意度

33.深化推进简政放权。精准做好行政权力的承接、取消工作,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理。对政务服务事项清单进行动态管理。编制公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不断完善服务指南。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流程,压缩办理时限,提升“不见面审批(服务)”能力,推出一批区级政务服务利企便民举措。(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委编办、区司法局)34.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按照全市高频政务服务“省内通办”事项清单,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年内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社保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项事项跨省通办。升级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功能,加快推进“无证件办”,实现系统通、业务通、数据通,政务服务全程电子化办理比例达到95%以上。推动无锡滨湖综合服务旗舰店、APP无锡滨湖站、“成全e站”迭代更新,简便操作流程,提升同城办、省内办、跨省办水平。(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35.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的角度出发,将“一件

事”所涉及事项进行整合,通过环节优化、流程再造、材料共享等措施,实现“一窗受理、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办成”。加快打通部门间业务系统,规范相关标准,加强电子证照、电子签名应用,推动“一件事”线上线下全流程办理,并逐步向移动端延伸。参照全市“登记开办、企业注销、项目投资、水电气报装、新生儿出生、初次就业、退休、不动产登记、军人退役”等12个“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清单和应用场景,梳理编制滨湖版本,由一个牵头部门统一受理、配合部门分头办理,提供“套餐式、主题式”服务。(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民政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卫生健康委、区退役军人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

36.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推进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纵向覆盖区、镇(开发区、街道)、村(社区)三级,横向联通各区级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持续做好政务服务事项认领和办事指南编制工作,实现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四级同标准、线上线下无差别。完成度假区、山水城、蠡园开发区“审批服务一窗口”改革工作,推进各镇(开发区、街道)赋权事项实效运行。拓展“全区通办”改革,在第一批35个事项基础上,推进滨湖区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区通办”。持续增加“成全e站”服务内容,实现不少于20个服务事项智能“秒办、秒批”。全力做好民营经济评估满意度、行业协会商会满意度、政务服务满意度等三项满意度调查。(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司法局、区工商联,各镇、开发区、街道)

37.提升网上政务服务实办率。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服务指南管理,优化调整政务服务网上办事模块,完善网上办事流程和机制。在江苏政务服务网无锡滨湖旗舰店建设完善服务专区,实现政务服务专业化运行。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全面应用,实现“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政府能够提供的,凡是电子证照能够共享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

38.推广电子印章应用。加大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电子印章

在政务系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普及。(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

39.加强公共数据管理。启动2021年度全区公共数据资源普查,完善区级各类数据信息系统、信息资源和开放目录的编制。进一步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完成开放数据集、数据项制定报送工作。研究制定区级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推动公共数据集约化、资源化、高效化管理。建设区级公共数据共享管理平台,确保数据采集、汇集、共享、使用、安全。(责任单位: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行政审批局)

40.规范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标准化建设,统一政务服务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实现“一门”服务。深化完善区级“无差别受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镇(开发区、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全科政务服务模式。围绕“智能导服、收办分离、线上线下融合”建设目标,提升现有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合理设置智能导服区、收件区、审批区、出件区、自助服务区、休闲区。完善大厅便民服务设施,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引导和服务,不断提升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各镇、开发区、街道)41.推广并引导企业线上办理。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服务指南,并由工作人员辅助申请人自助办理。通过举办现场指导活动、派发使用指南、社交媒体信息发布等方式,合理有效进行线上办理的宣传推广。(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分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42.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积极推进政府部门与企业间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对接,完善监测工作制度,加强对重点行(企)业运行监测预警,通过建立“领导挂钩”机制,主动走进企业,了解经营状况,发现企业问题,帮助企业攻坚克难。进一步深化“无锡企业家日”内涵,主动服务、热情服务、靠前服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责任单位:区委统战部、区发展改革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民政局、区工商联,各镇、开发区、街道)

43.打造便民服务“一号答”品牌。推进以“首接负责制”为核心的“12345政府热线”运行工作,实现“12345政府热线”和作风面对面品牌叠加、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微幸福”民生工程,按照市级目标要求,认真办理“微幸福”主题工单。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实现“好差评”三级政务系统全覆盖,完善“差评”和投诉问题的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反馈机制,确保“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衔接,“差评”整改回访满意率力争达到100%。(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各镇、开发区、街道)

(四)全力提升市场监督规范度

44.完善政府采购平台功能建设。加快建设全区政府采购“一张网”,推广使用政府采购交易管理一体化系统。逐步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在线招投标、采购评审、合同签订、履约验收、信用评价、资金支付功能。落实政府采购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限制采购过程中的违反法律和公平竞争原则的不良行为。(责任单位:区财政局)45.减轻企业招投标费用负担。按照市级统一部署,推广投标保证保险业务,对信用好的企业可以采用投标保证保险的形式缴纳投标保证金,减轻企业负担。(责任单位:区财政局)

46.实施省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改革。建立标准化工作制度,进一步简化程序,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标准化服务。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功能,为各类交易活动提供咨询受理、信息发布、专家抽取、开标评标、档案查询及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应用等标准化服务。持续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公共资源项目全流程“不见面”。全面取消政府采购保证金,推动交易成本再压缩,探索电子保函在水利工程上的运用。强化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实效,依托全区统一平台,推进政府采购、建设工程等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信用信息运用全覆盖。(责任单位:区资源交易中心)

47.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积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在政务服务中的运用,切实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加强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地方政府债务、招标投标、招

商引资、统计、街道和乡镇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

48.落实信用监管及惠民便企举措。探索区内金融机构依托省市“信易贷”平台投放信贷产品,为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以征信体系为基础的融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双公示”、执法监管信息公开、联合惩戒以及食品药品信用分级管理等工作。健全失信行为的纠错容错机制,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服务。利用主要道路包装出新和背街小巷改造契机,对店招标牌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将店招标牌设置与建筑特色、功能设计、商企文化相互融合,凸显店招标牌个性特色。对照《无锡市户外广告和店招标牌设施设置管理办法》,鼓励使用新媒体、新形式、新技术、新材料设置店招标牌设施。(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局)

49.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等结合起来,减少对守法诚信企业的检查次数,抽查结果100%公示。拓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覆盖面,增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将更多事项纳入联合抽查范围,推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扩面。对接联通市“双公示”平台与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数据接口,提升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数据归集的部门覆盖面和完整性,及时通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平台应用情况,督促各部门及时将涉企信息推送至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七个工作日”内“应归尽归”。大力开展监管创新,争取在市级以上得到推广。(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50.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审管联动,依托全市“互联网+监管”系统,提升“一网通管”水平。依托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平台,实时监测企业重点风险点。加强部分重点监管领域数据汇集,形成风险预警线索推送、处置和反馈机制,提升监管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区行政审批局、区应急局)

51.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坚持依法监管、过罚相当、程序正当、权责统一的原则,

对于不予行政处罚的轻微违法行为和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一般违法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行政处罚清单”,实行行政指导等柔性措施。探索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责任单位:区司法局、区市场监管局)

52.减少对企业检查频次,不搞“一刀切”,对检查中发现的小问题可以限期整改,不动辄停产整顿。组织对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有关情况开展抽查,推广应用掌上执法系统。进一步落实各领域行政裁量基准,并以清单方式公开发布。加强事前服务和事中管理,及时发布、解读环境执法、安全检查等方面的政策文件。(责任单位:滨湖生态环境局、区应急局、区司法局)

(五)全力提升企业权益保障度

53.依法保护投资者权益。推进“司法助民企”机制建设,切实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动多元解纷,进一步深化滨湖区“两诉中心”建设,简便司法现场确认机制。深化诉前调解和诉前鉴定的分离机制改革,将行政诉讼纳入诉前调解范围。深化办案影响评估机制,做好认罪认罚不起诉裁量权、民营企业违法犯罪预防机制以及刑事风险提示函等制度,促进企业合规建设。推动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和跨域诉讼服务改革,加大诉讼服务中心软硬件建设。加强集中送达、电子送达,拓展电话、彩信、电子邮件等送达途径。(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工商联)

54.提升司法执行质效。积极推广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证据交换、网上阅卷、网上开庭、网上缴费等智慧法院建设。提高庭审公开率、裁判文书上网率及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全面开展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力争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达到75%以上。简化速裁快审案件诉讼程序和法律文书,推动要素式审判、示范性诉讼。建立流程管理机制,压缩审理周期,加快推进在线保全、在线鉴定机制。推进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等优化升级,推进简案快执、难案精执。加强执行查控系统建设,完善部门间的联动机制。规范执

行行为,控制环节节点,最大限度减小执行对企业正常运营影响,切实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大力宣传和推介仲裁法律制度,推进企业民商事纠纷仲裁,引导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通过仲裁方式“就近、快捷、经济”解决民商事纠纷。(责任单位: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55.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持续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入15家以上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提升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为创新创业主体和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基础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做好专利运营工作,实现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50件。深入实施金融赋能工程,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5亿元,引进知识产权金融机构1家,设立知识产权股权投资基金。全年组织6场以上重大知识产权活动。(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56.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健全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重大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在立项和组织实施工作中强化重点项目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布局,引导在科技创新中形成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组合。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质量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新增贯标备案企业27家、国标认证企业14家,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建设,提升企业知识产权预警分析水平,培育2个市级以上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57.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落实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协助推进并基本完成中国(无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积极对接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分支机构建设。加大对假冒注册商标、假冒专利、侵犯著作权、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打击力度。在司法审判中实行最严格保护,推动对严重侵权行为适用惩罚性赔偿,大幅提升侵权成本,遏制重复侵权行为的发生。探索开展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对存在严重失信行为的主体,在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领域依法予以限制。(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

58.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与**大学、**大学无锡分校等驻区重点高校签署校地合作

协议,不断提升我区产学研合作水平。鼓励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滨湖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支持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依托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加速集聚知识产权高端服务机构,鼓励建设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将各类专利等知识产权成果在滨湖转移转化。(责任单位:区科技局、区市场监管局)

59.畅通企业退出渠道。深入推进市场化破产审判,提升破产工作质效。优化府院联动机制,落实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探索建立破产纠纷多元解纷机制。规范破产管理人工作流程,进一步保障管理人履职责任。(责任单位:区法院)60.提升外资企业注销便利度。外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由45天压缩为20天,拓展外资企业简易注销登记适用范围,简化注销材料,建立容错机制。(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

三、组织保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区领导统筹主抓、牵头部门专班推进、相关责任单位协调落实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各镇、开发区、街道和区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好本区域、本部门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研究部署、组织推动、解决问题,切实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考核评估。加强营商环境督查考核,采用“季度通报”和“重点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围绕便利企业事项办理、落实惠企政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规范市场监管、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工作,针对营商环境各项指标推进落实情况将进行季度通报,由区纪委监委、区委办、区政府办等部门联合开展专项督查,并将营商环境、指标排位等纳入部门年度高质量考核。

三是强化宣传推介。大力开展营商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特别是开展好面向中小企业的政策宣传推送,让市场主体、社会各界更多知晓和享受到滨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所带来的变

化及红利。及时挖掘营商环境特色亮点和典型案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加强正向激励和标杆引导,形成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提高我区重点改革、亮点项目、突出案例等在中央和省市媒体刊登播发频次,不断扩大滨湖营商环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抄送: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区政协党组。

中共无锡市滨湖区委办公室 2021年5月9日印发

推荐访问:标签 biaoti2 biaoti1 滨湖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模板】 滨海新区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