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全文完整)

时间:2022-07-23 09:0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全文完整)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5篇

第1篇: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尹君丽
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5期

        摘要:全国的“旅游规划热”已经持续了近20年。20年来我国旅游规划不断取得创新,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在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政策制度、技术手段、经营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旅游规划;
现状;
问题

        在社会、经济和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并不局限于满足物质条件的优越,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精神需求上,旅游产业应运而兴。随着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国旅游规划工作也是如火如茶,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旅游规划指导旅游发展的思想已普遍树立,旅游规划的队伍也逐步建立,旅游规划管理逐步制度化,旅游规划的方法不断进步,出现了全国性的旅游规划热。虽然我国旅游规划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旅游规划繁荣的背后,由于我国旅游规划编制的时间不长,理论方法尚不成熟,使得我国的旅游规划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我国旅游规划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水平还不够高,旅游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差

        旅游规划工作是一项理论性、实用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工作,规划产品质量的好坏既与规划队伍的态度、水平有关,也与规划委托方对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有关。旅游规划之所以可操作性差,既与旅游规划在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难以协调有关,也与地方长官人为干扰,以迎合投资商的喜好相联系。

        (二)旅游开发规划目标偏差较大

        旅游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关系,特别是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但实际上我们许多规划对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缺乏认真考虑,使得我们的旅游规划成果太“虚”,即有些规划只“软”不“硬”。对规划的核心问题——旅游景区的建设只进行功能分区和主题定位,只做表面的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项目策划,而这些“软”的东西大多都是克隆而来,这样,规划委托单位拿到规划成果后,不知所措,难以落实。

第2篇: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加强机关党支部政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3篇

篇一

党支部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心和基础,抓好党支部建设对于更好地履行党政职能、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良好形象至关重要。近些年来,特别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党支部建设,取得了新的明显进步,但党支部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引起重视和解决。

一、当前党支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党支部建设有“重形式、轻实效”的倾向。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内制度的力度不够,注重形式比较多,讲求实效比较少,存在着制度挂在墙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的问题。在党支部建设方面追求的是“形式新颖”,不太注重实际内容,各种载体不断翻新,而能够坚持下去的却很少,更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开花结果”上。

第二、党组织生活有“重表象、轻质量”的倾向。支部组织生活重表象,在开处务会时顺便说说党建方面的事,用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会。尤其是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效果不够理想,讲成绩多,提问题少,缺少批评,抱着“多种花,少种刺,留着人情好办事”的态度。自我批评是轻描淡写,泛泛而论,点的问题谁都能对上,批评与不批评没有什么两样。对支部存在的问题不敢认真开展批评,达不到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找几篇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读一读,党员有没有听进去,听进去多少,效果如何就不管了,把教育活动单纯当成了任务。

第三、党支部工作有“重传统、轻创新”的倾向。党支部活动都是会议式、教育式。书记讲,党员听;领导部署,党员记。主要负责人缺乏创意,怕动脑筋,怕花时间,党员则感到枯燥乏味。

第四、党支部活动有“重党内、轻党外”的倾向。开展党的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凝聚人心,集聚人才,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党支部一般都把活动空间封闭在支部党员中,缺少与党外群众的沟通和联系。党的建设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联系群众,贴近群众。党支部却没有意识到:把非党员吸引到党支部活动中来,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是我们党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和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方法。

第五、党支部建设有“重业务,轻党建”的倾向。只顾抓“实”的,不想务“虚”的,只埋头抓经济工作,抓业务管理,把业务工作当成硬指标去完成;而对支部建设思考得少,把党建工作看成是可完成可不完成的事,致使党支部建设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二、对策建议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其基础地位和战斗堡垒作用十分突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六大也明确提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目前,党支部建设的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对党支部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相比差距甚远。基于此,要加强和改进机关党支部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围绕中心,提高党支部服务大局的能力

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任务不一,但党组织紧紧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党支部只有围绕中心任务开展活动,才能确保党支部工作的正确方向,使党支部工作真正收到实效;同时,也才能有效地解决政治、业务“两张皮”的现象。要增强中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努力寻求机关党支部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做到党支部工作和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两手抓、双肩挑”,在布置、检查、考核业务工作的同时布置、检查、考核党支部工作,真正体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出发点。

2、抓住关键,切实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基础在党支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班子是关键中的关键,其能力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支部职责和任务的完成。因此,要高度重视党支部班子建设。第一,要推选好党支部书记。要将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群众拥护、熟悉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党员干部推选为党支部书记。第二,要加大对党支部班子成员的培养。要通过系统集训,经验交流,领导传帮带等多种办法,着力解决“知”与“行”存在的薄弱问题,不断提高其思想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第三,要支持党支部书记大胆开展工作。领导要大力支持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努力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工作环境和氛围,使他们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3、突出重点,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

过好组织生活,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重点,是确保党员接受组织教育和监督的根本措施,必须认真落实,不能因为机关地位、工作特殊而放松。一是要确保组织生活按要求及时开展。要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组织生活时间上不被挤占,内容上不丢项目,落实上不走过场。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支部书记要认真组织,切实担负起责任,对组织生活及时安排,保证组织生活及时进行。二是要努力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要下决心提高民主评议党员、小组生活会的质量,解决好党内批评难的问题,在党员队伍中形成讲党性、讲原则的良好氛围,保证正常健康的党内关系。三是要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组织生活制度。要定期对机关党支部、党小组组织生活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针对组织生活上的薄弱环节,一个时期突出抓好一两个重点,逐步解决过组织生活不严肃、坚持不经常,重表象,轻质量等问题,完善组织生活制度。

4、完善制度,增强党支部的执行力。

制度建设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建设。党支部职责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制度建设作保证,但任何完好的制度,又是靠人去执行的。因此,加强党支部建设,既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又要特别注重提高党支部的执行力。首先,要建立健全简捷高效、目标明晰的党支部工作制度。这是加强党支部建设的根本性建设,同时,也是提高党支部执行力的保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和总结加强党支部制度建设的新途径和新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干部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党支部工作制度体系。要对党支部组织生活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费交纳制度、党内监督约束制度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制度规定进行全面的、认真的清理,对其中行之有效的制度继续坚持,并在实际工作中坚决贯彻执行;对个别已不适应的制度,要抓紧进行补充和修改完善,确保制度设置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激励机制。科学的激励是提高执行力的源泉。有了科学的激励,组织的执行力就象是永不停息的发动机。要建立党支部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科学的考评激励制度。实行“一岗双责”、“按岗付酬”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内评议、测评工作,坚持把党内任职的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结合起来,增强其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化其工作动力,促使党支部紧紧围绕中心和工作大局做好党建工作。

5、强化创新,改进党支部活动

要认真总结经验,克服党支部建设存在的机制不活、运转不灵的问题,进一步树立通过创新谋求发展的理念。首先,要创新“经常建”机制。针对一个时期党支部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整顿建设是必要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把“集中抓”与“经常建”结合起来,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党支部的经常性建设上来,通过制定组织生活计划、落实组织生活负责人、定期汇报分析党组织建设形势和情况通报等制度,确保党支部建设“长流水、不断线”。其次,要创新活动方式。除组织一些常规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外,还应结合实际,创新活动方法,突破活动的单一性、封闭性,增强活动的多样化、开放性。例如,上党课,可以采取全体党员轮流上党课的活动方式,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变书记讲党员听,为大家讲大家听。党支部和基层党支部之间可以组织联谊活动,开展一些融唱歌、跳舞、游戏、知识问答于一体的支部活动,既增进支部党员间往来,又激发党员参与活动的热情。还可以组织党员参加基层的义务劳动、文化宣传等活动,既能加强基层工作,又能锻炼党员的组织管理能力。总之,通过不同的活动方法,起到对党员教育的综合效果。再次,要创新活动内容。要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和党员的思想、工作情况,党员素质,心理需要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更新内涵,使之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发挥活动的作用。例如:组织党员外出到革命圣地学习参观,学习先进典型等,应该是一种较好的活动形式,然而党支部把其变成了纯粹的旅游,失去了教育的意义。但是,如果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在活动内容上创新做文章,其教育效果则会截然不同。例如同样参观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可以组织党员进行场景体验(参与一些模拟劳动),开展观后感演讲赛等。这样,比纯旅游式活动效果会更好。此外,党内活动要改变仅限于党员参与的陈旧做法,要有计划地扩大党内活动的覆盖面,吸纳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让一些非党员群众在党内活动中接受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6、加强监督,树立良好的作风形象。

党支部作风建设好坏,直接影响着执政党的形象。加强和改进党支部作风建设,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题。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不断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坚持调查研究,着力解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树立良好的作风形象。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监督。针对党内监督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顺党总支和纪检的职能关系,形成监督合力;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落实信访、接待日、行风评比、支部书记报告工作制度,加强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要从实际特点出发,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此外,要研究解决党支部活动经费的办法,提高党支部自主活动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篇二

一、党总支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党总支凝聚力和战斗力方面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存在“重生产、轻学习”的思想。认为我们铁路工务工作是以安全生产为主,对于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政治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引导党员职工深入全面系统的学习政治理论知识。“三会一课”流于形式,能与其他会议合并开就合并开,学习过程形式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泛泛而谈的多、面上的情况多、理论说教的多,与基层实际有一定距离。

2、创新意识不够,工作方法单一。对我段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形式轻效果、重突击轻基建等问题。在如何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党务工作的方法思路不多,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缺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缺乏预见性、计划性和针对性,对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还偏弱,与创建更加美好的月工家园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3、凝聚力、战斗力不足,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未能很好地适应我段、段党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引导党员职工在工作上大胆作为,工作上没有突破;思想教育缺乏说服力,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关心不足、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造成了党总支在的凝聚力不足;部分党员在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思想上则党员意识淡漠。

(二)党员教育管理方面

1、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工作一般,要求不高,热情不高、工作不实,有重业务、轻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想,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软任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致使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应付,起色不大。

2、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手段、方法欠缺。党总支、支部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如两级政治学习,多是读读文件、报纸,一人念、大家听,一人写、大家抄,学习效果不好;党员教育制度落实不力,党员教育方式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学习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仅限于传达上级文件,影响了党员学习教育的效果等。

3、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方法未能适应我段发展的新形势。管理关系偶尔脱节,党总支与各党支部沟通联系少,在实践工作中,号召力不强,工作难开展。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在一个层面上,党建工作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受到忽视、轻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做群众工作方面

1、个别车间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作风不实,对群众困惑解释不清楚,对群众困难解决不尽心。工作中存在不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和不注重政治素养的提高,做起党务工作方法简单,凭经验办事。创新能力不强,对党务工作质量的途径、方法研究探索不够,造成车间党总支整体工作部均衡,未能很好地引导党支部和党员职工发挥作用。

2、偶尔出现脱离实际思工作、脱离群众干工作的现象。现在社会发达便利,但在个别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身上存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反而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反而难了,文化水平提高了,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反而下降了”的现象。个别党员干部整天在忙,但往交通便利的地方跑得多,往条件艰苦交通条件差的地方跑得少;往自己包保的工区跑得多,往其他工区跑得少。造成工作上对一线党员职工的思想状态没有全面掌握,工作思路有所偏颇,对一线党支部及党员指导不够全面。

3、群众工作的工作方法陈旧,没有创新性。总是凭老经验、老方法去做群众工作,没有深入一线全面了解党支部和党员职工的所思所想,方法生硬、老套,不能很好地实用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不善于运用说服、教育、引导、服务、等办法和手段做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动不动就是命令式工作、强制式执行,简单粗暴,伤害党员职工感情,损害干群关系。

(四)安全生产方面

1、党总支、支部未能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找准定位。我们工务工作一直强调的是“安全大如天、万事排在先”的理念,党总支、支部的部分工作是服务于安全生产的。但有时太过于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党务工作及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出现党的工作为安全生产让步,党的会议能不开就不开,党的集中学习能不搞就不搞,党务工作为安全生产让路的现象,造成党总支、支部定位不准,日常工作难以开展,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2、安全生产与支部管理的相互融入有待提升。现在我们的党支部书记全部是兼职,而且多为工班长兼职。他们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繁忙,在党支部管理工作方面的精力投入有限。个别党支部书记政治素养不高,宗旨意识不强,重安全生产、轻党务党建,重行政管理、轻党组织、党员作用的发挥,造成班组党支部基础薄弱,安全生产融入支部管理流于形式,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未能在安全生产中充分体现出来。

3、党内安全生产各种活动流于形式,“三无一创”、“创先争优”、“春、暑运立功竞赛”、“爱岗位、奔事业、创一流、建家园”等党内活动都是以安生生产为中心而开展的。在开展党内活动时,经常出现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开展活动、为了健全组织台账而开展活动的现象。开展活动仅仅以会议传达会议,以传达文件代替活动开展,以官话套话代替活动效果,未能深入、全面开展党内活动,流于形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对党务工作及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车间部分党员干部觉得党建工作是空虚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实的,党务工作开展多了会对安全生产工作造成影响;认为党务工作是吃力不讨好的事,造成了党务党建制度执行不力。

2、党务工作者素质不高。有些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虽是业务骨干,但是在党务工作的能力比较弱,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不够,对党务工作业务不精通,少数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对党务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对“自留地”有荒废的现象。部分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创新能力不强,对新形势下提高党务工作质量的途径、方法研究探索不够,影响了党务工作的开展效果,造成党务工作与安全生产不协调。

3、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主要表现在倾听基层意见不够、深入一线调研不全面、关心职工不够等问题。我车间管辖范围大,人员分散,要求党员干部要勤下现场、跟班作业。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点出现一定偏差,虽没有故意刁难党员职工等不良行为,但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仍有一定差距。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够,没有面对面认真细致地倾听党员职工疾苦与呼声,缺乏求实求真精神,导致工作质量的下降。工作没有换位思考,没有与广大干部职工、基层群众打成一片,工作中摆官架子。

三、下一步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促进全体党员干部提素。充分利用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契机,深入系统再学的群众路线活动的意义,改变“重生产、轻学习”的思想。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学化、系统化,注重学习过程,引导党员职工深入全面系统的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在开展党的工作方面发散思维,创新方式方法,使学习、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增强吸引力;引导大家通过学习具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具有预见性、计划性和针对性,增强驾驭复杂局面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增强认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正位置,创新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加教育学习的相互讨论,激发党员的积极性,从被动灌输式教育到主动吸收式教育的转变。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机制方法,进一步加强党总支与党支部之间的沟通联系,加强对党支部的管理,增强党总支的号召力。提升党建工作与安全生产的重视度,将其作为车间党总支最为重要的工作来抓,确保党员教育、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到充分保障。

3、主动了解党员职工的诉求,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群众观,不断改进群众工作方法,进一步密切同党员职工的血肉联系。主动深入党员职工了解诉求。真正扑下身子,全面深入班组了解实情,努力在党员职工反映前,切实把问题解决好,不能解决的耐心跟党员职工解释好,切实改进作风。多办为民之事,牢记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始终坚持把党员职工放在首位,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摒弃个人主义思想,多办暖民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好事实事,让群众深切地感受到车间两级党组织关爱和温暖。

4.规范规章制度,提升整体形象。抓好党总支制度建设。科学制定日常管理制度,杜绝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差不多的现象,有效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增强廉洁从政意识,做到工作上积极有为,生活上勤俭节约、行为上稳重大气,党总支班子成员间要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监督,切实珍惜和维护班子的团结和谐。支委、支部书记之间经常谈心交心,形成提醒与相互提醒、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多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篇三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农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和联结方式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工作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和发展需要。

一、当前基层党建工作存的问题

(一)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弱化”。一是个别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对党建工作责任制执行不力,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意识不强,“一岗两责”落实不到位。二是少数同志不愿意做党务工作,主要精力集中抓经济工作及业务工作上,对党建工作只是应付、被动地去做,对党建工作组织不力,抓得不紧。三是个别单位党的组织形同虚设,基本没有党组织的单独活动,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由行政行为所代替,而支部活动则被干部职工活动所代替。

(二)组织教育活动不经常。部分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够全面,没有将组织教育纳入支部重要议事日程,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地区。特别是个别单位对组织生活制度抓得不实,流于形式。在抓党员思想教育中,不注重对党员的集中学习,缺乏对科学文化、基本技能、法制理念、文化素养的教育,使得一些党员对政治学习兴趣不浓,导致业务理论一知半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平平,思想观念陈旧落后,宗旨意识有所淡化。

(三)抓中心议大事能力不强。主要是对什么是中心、如何抓中心把握不准,分不清哪些是重大问题,哪些是一般问题,该管的没管住,该放的没放开,大事议不透,小事议不完。片面认为,党支部就是研究表彰奖励、党员发展、经费开支等问题,未能将年度工作计划、贯彻上级重大决策、阶段性重大工作同经济工作齐抓共管,直接造成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工作的分离脱节。

(四)党员先锋意识“淡化”。一些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致使个别党员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党员党性淡簿,日常工作中把自已等同于普通群众,只顾局部利益,缺乏全局观念;有的党员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得过且过,工作上不求进取,少数党员只缴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有的党费也要催缴,还有的甚至连党费也不愿意按规定标准缴纳。这些个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影响工作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认真加以改进和解决。

(五)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虚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完善,管理松懈,支部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坚持不好,个别支部存在着行政会、业务会与支部会兼顾开,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在对党员管理结果的衡量上,往往把行政业务工作开展得好坏,作为评价全年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而对政治表现、自身综合素质等难以实施准确的评价考核;有的党务工作者从未经过系统的培训,党务知识懂得不多,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甚至腐化堕落,丧失了党员干部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给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二是部分农村党员干部不善于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因循守旧,致使工作停滞不前。三是极个别村干部一旦当选,就千方百计在“权”上做文章,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二)综合素质不到位。有的村干部对农村政策掌握不多,不懂农村基层工作程序,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有的对有关政策理解片面,把握不准,断章取义;有的对如何依法履行职责不清楚,凭经验和主观臆断开展工作;个别村干部自律意识差,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差;有的村干部宗旨观念不强,服务意识淡泊,利己思想严重,甚至违法违纪,影响了村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三)机制管理不到位。一方面制度不健全,缺乏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基层组织制度,工作无章可循,随意性很大。有的虽有制度,但落实不好,形同虚设。另一方面管理机制不配套,上级党组织对不履行职责和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基层党组织成员多是进行批评教育,对那些经教育不改却又达不到党纪国法处理的束手无策

(四)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基层党组织由于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往往容易忽视与工作服务对象面对面的交心谈心,在倾听工作服务对象意见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没有深入周到的调查研究就不能得出准确无误的结论,在分析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中时可能就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五)经费的制约。由于基层党组织的党务活动经费的不足,所以不能保证党建工作的经常性。党务经费的不足可能会制约党建工作的力度和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工作。

三、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认识,创新党建工作的思想观念。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一是深刻认识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要树立发展为第一要务的观念,要明确党建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作为求地位,以地位谋作为,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到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上、难点上,放到机关作风的改进上,体现在各项业务工作的落实上,形成与业务工作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局面,充分发挥好党建工作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是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要克服“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较软,内容较虚、中心、业务工作为主,党建工作为辅”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党务干部的重要职责,树立“理直气壮抓党建、尽心尽职抓党建”的思想,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亲合力与感召力;要坚持“虚工实做”,以党建工作实效去推动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强化管理,健全党建工作机制。要坚持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机关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组织主要领导同志要负起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把党建作为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安排,定期研究;其他党组组领导同志也要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做好分管联系单位的党建工作,形成党建与经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建立党建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及领导体制上的特殊性,决定只有通过建立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才能引导党组织自觉地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提高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三是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进性;要把对党员的管理与实行目标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继续实行党员示范窗口、党员示范岗等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更好地激发党员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

(三)深化认识,构建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是要克服和纠正重经济,轻党建的错误思想,摆正党务与经济行政业务的关系。要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担负起管党的政治责任,要按照“聚精会神抓党建”的要求,用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抓党建工作,要把党建工作同行政、业务、经济工作一同布置,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二是要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实行分级负责,一级抓一级,努力构建党组织的领导带头抓党建,行政领导重视支持抓党建,党务工作者自觉主动抓党建,从上到下层层抓党建的新局面;三是要切实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的建设。要配齐党务干部,尤其要把那些思想好、能力强、对党建工作热心的同志放到这个岗位上来,要做好对党务干部的培训工作,使其逐步成为党务干部的行家;四是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党的支部是党的基层管理组织,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最主要的就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使支部活动经常开展起来,通过支部活动把每个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工作抓起来,把党员的力量凝聚起来,只有这样党要管党的责任才能落到实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强化措施,促进基层党建工作新变化。一是抓制度完善。建立健全基层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制度和工作制度,切实提高“三会一课”特别是民主生活会的质量,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的程序和要求,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级党组织要加强指导,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二是抓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要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要突出抓好引导党员干部发挥好带头作用、骨干作用、桥梁作用。同时,对党员队伍的管理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坚持以制度为保障,以家庭和社会监督为防线,建立起单位、家庭、社会管理和监督的“互动机制”,要加大对党员的考核力度,对党性不强或存在的某些问题的党员,各支部要做好帮教工作,找他们谈心,指出问题,提高他们的党员意识,激发他们的活力,对不称职的党员,要及时给予严肃处理,以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威信。三是抓党员的能力建设。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通过每一级党的组织和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能力来体现,作为基层党组织的要着力提高党员的技能,开展“岗位练兵”“传、帮、带”活动,把岗位能手、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和后备干部,营造党员干部带头学技能,带领大家学技能的氛围,以此来推进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3篇: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作者:朱小薇
来源:《名城绘》2018年第04期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新时期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林业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影响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了响应党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开展了多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本文分析了林业生态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缓解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项目;
对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林业生态建设在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下,中国大力倡导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与之相应的是林业生态建设也逐渐进入了发展的轨道。我国在生态建设方面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1 生态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污染严重,全国80%的湖泊中不同程度的出现营养化,江河湖海普遍被污染。地面的下降滩涂消失、湖泊面积的缩小、江河的断流、天然湿地的干涸使水源涵养和调节能力下降。大涝在频繁发生大旱之后发生、大涝之后又发生大旱。大气的环境处于重度污染的水平,尤其是城市空气污染尤为严重。酸雨污染更加严重,仍在恶化的环境有三分之一左右。

        二是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森林质量不高,草场退化以及土地的沙漠化的速度加快。尽管近年来经治理我们国家的森林的覆盖率呈现了逐年增加的势头,但是经调查分析发现同期有林地的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成熟林、近熟林、过熟林等生态功能较好的林场不超过30%。

        思想认识上存在问题,没有充分意识到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重要性没有清醒的认识。林业生态建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然而从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说,大多数林业工作人员或管理职能部门都忽略了这一工作,部分地区甚至还由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没有抓好而存在林業工作倒退的现象。

第4篇: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镇康县在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

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康县委党校 赵银屏

一、政策背景及优势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中共临沧市委关于实施“生态立市 绿色崛起”战略的决定》再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省委提出“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要使云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市委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要依托临沧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抓住并用好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机遇,把临沧建设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美临沧。

近年来,镇康县决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动镇康绿色崛起,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镇康”为发展战略。

二、独特的地域、风情、文化、产业是镇康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强大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1、独特地域优势。镇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隶属临沧市,南接耿马县,东邻永德县,西与友好邻邦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保山地区龙陵县隔江相望,镇康县新县城所在地南伞镇是集边境、山地、热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重镇,距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县城9公里,距缅甸重要城市腊戌87公里,是国家二类陆路通道口岸。是集绿色、经济、文化、开放为一体的“魅力边城”。

2、特色风情文化。镇康处处焕发着绿色生机,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使外来投资企业纷纷落户镇康南伞,为镇康经济建设搭建了大好前景。但“边疆边境边远民族山区”却仍然是镇康的基本县情。

2005年5月31日,镇康县城搬迁至南伞镇至今,通过10年的努力和打造,2013年1月,经过云南省园林专家的验收评审,镇康县县城南伞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园林县城”荣誉称号。镇康县城从而成为临沧市首座省级园林县城。

目前,在镇康县城区域内,已建成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7个,每个广场或游园都别具一格。建成垃圾处理场1座,日处理垃圾49吨,处理率98%;
设置果皮箱600只,设置用于垃圾中转的金属垃圾房22个,购置了全套垃圾处理机械和市政洒水车2台,大型垃圾清运车辆3台,环卫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制,强化监督检查,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责任落实;
建成公厕14个,每万人拥有5个。在全省第8、第9、第10次卫生县城评比中名列前茅,连续3次被授予“全省卫生甲级县城”称号。

南伞河畔公园占地近116亩,有万人活动广场、文化墙、老年人门球、地掷球场、铜鼓等出土文物复制景观、象征各世居少数民族团结一堂的图腾柱、旱喷泉、水帘门景观和森林公园。南伞河边建设有12000平方米的马尼拉草坪,每当天气晴朗的傍晚,上千市民便在此纳凉嬉戏,形成一道独特的靓丽景观。占地23.8亩的国门广场位于南伞口岸中缅边境线的中方一侧,是南伞口岸进出关人员的重要集散地和中缅两国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观景塔公园位于县城南部的飞猡山上,从山脚到山顶高度为122米,1176级台阶、1.5米宽的游道全部采用当地青石板铺设,当中设置了三个休息平台,登上观景塔,中缅两国一衣带水壮美景色尽收眼底,是镇康县城建设的神来之笔,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出。

在漫长的岁月里,镇康这片热土不断催生出极其丰厚独特、极富光彩的边地文化,并且主要以“打歌”、“阿数瑟”民歌唱调这样极具特色的原生态歌舞表演及演唱形式表现出来,脍炙人口,世代传承。以“阿数瑟”为共同语言的镇康民间打歌活动,形成了镇康人鲜明性格气质的标志性符号。与镇康毗邻的缅北果敢地区居民几乎全部是华人、华裔,境内外居民种族同根、风俗同类、语言文化同源;
两国边民世代友好、亲密往来,中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打歌”唱“阿数瑟”是双边民间友好交往联谊活动最常见、最受欢迎的的方式。

如今,“林在城中、城在林中、鸟语花香、绿满全城、人在其中”成了镇康县城南伞市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二)独特的内陆“黄金口岸”是镇康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全面贯彻落实桥头堡战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镇康是中国内陆直达印度洋便捷的陆上通道,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内陆“黄金口岸”,是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前沿窗口。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沿边发展环境,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发挥区位独特优势,不断增强绿色崛起活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把镇康建成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林业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和枢纽,是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出口贸易加工基地、优势林产品加工基地的最佳选择,是镇康推进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和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良好的生态植被是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强化滇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

镇康生态植被良好,县域有大小河流44条,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就是要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强化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扎实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流失治理、节能减排等生态工程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增长,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是镇康建成滇西南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保障。

(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是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主要战略

镇康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秉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战略发展思路,念好“山字经”,打好“林果牌”,走好“特色路”。“十一五”以来,有效实施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陡坡地生态治理等工程,全县共完成新造林116.7万亩,退耕还林19.9万亩,林地2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4.3%。截至2013年,镇康县完成人工成片造林12.7万亩,完成公益林建设4.6万亩;
全县履行全民义务植树的人数达到4万多人(次),完成义务植树7600株。建成城区面积3.83平方公里,总人口3.51万人,绿地总面积148.98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80.1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总面积162.01万平方米,县城绿地率为38.9%,绿化覆盖率为4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39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55平方米。18条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100%以上,达标率在95%以上,14条城市干道的绿地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18%以上。此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荒山告别了“放牛山”的历史。家家户户都把自己的荒山种上了坚果、核桃、咖啡……

近年来,镇康县激活庄园建设市场主体,以庄园经济推动山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重点培育甘蔗、咖啡、核桃、澳洲坚果、橡胶、茶叶6大产业,发展庄园经济。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以庄园经济为引领,建立生态型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努力把镇康打造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样板区、重要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至2013年,新建成农产品基地31.6万亩,全县农业产业基地达165万亩,人均9.3亩。

三、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都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所创造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我们面临着残酷的社会现实。人口包袱沉重、自然资源不足、生态系统破坏、环境质量下降宣告着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镇康县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全县总国土面积2544.23平方公里,人口17.6万。镇康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1995被列为全省73个贫困县之一,2002年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12年被列入全国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

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矛盾加剧。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与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形式十分严峻。镇康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源禀赋较差。经济增长还处于粗放型状态,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经济增长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很大。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实现的,科技贡献率很低。无数企业的污染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环保组织活动通常得不到地方部门的支持,生态环境方面的新闻舆论监督也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制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同时,生活方式中存在的高消耗和浪费型消费也造成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长期以来人们的资源节约意识非常淡薄,在资源使用上大手大脚。在先富起来的一些人当中,高档消费、奢侈品消费成风,斗富摆阔、暴殄天物……。这些不科学、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不仅给本来就紧缺的资源造成惊人的浪费,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巨大压力。

(二)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对策

1、着力推进“森林镇康”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以“森林镇康”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为目标,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大力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1)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严格执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规划、重点公益林保护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科学规范管理,建立健全以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的生态保护体系,保护好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资源,实行古树、名树挂牌保护制度,责任明确到人。(2)统筹推进“森林镇康”建设,努力提高森林覆盖率。要以城镇面山、交通沿线、江河两岸、水库周边和水源涵养区等特殊生态脆弱区为重点,着力推进森林公园、森林村庄建设,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和全域范围植树造林,努力构建全域森林化、城市园林化的良好生态格局。(3)建立完善“森林镇康”建设制度保障。一是针对林法不严的问题,健全林业行政执法体系,强化林业普法体系,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林业法制环境。二是针对林产不高的问题,加强林业考评制度建设。三是针对林权不活的问题,加强林业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林业生态建设补助补贴政策,加快建立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制度。(4)划定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全力推进《全国主体功能区》、《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全面开展国土规划、发展规划、林业规划、城镇规划,并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严格确定生态功能区,划定城镇区、耕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旅游休闲区等各类具体功能区的红线。(5)分步实施生态治理工程。围绕国土整治、石漠化治理、河道治理、水土保持、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带建设和生态文明示范带打造,分步实施低质低效农田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改造、防护林体系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6)加强治污截污,从源头上杜绝污染。加大污染治理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严格把好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或企业入驻镇康的“关口”,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继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先进技术。(7)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程。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低碳能源,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积极做好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和督查工作,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8)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治理车辆乱停、烟头乱丢、杂物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线杆乱拉、摊点乱摆、广告招牌乱设、畜禽乱跑等“十乱”为切入点,积极推行“户自洁、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置模式。

2、着力绿色发展,推动转型升级。产业是发展之根、财税之源。产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紧紧抓住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机遇,以“五大产业、五大庄园、五大基础设施”为重点,以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总部经济、飞地经济、庄园经济为抓手,着力构建更符合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高效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若干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变,着力推动镇康绿色崛起。

3、着力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构筑沿边开放新高地。抓住国家扩大沿边开放和国家级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努力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注入增强绿色崛起活力。(1)加快沿边开放步伐。要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的原则,加快完善工业园区规划,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切实增强工业园区吸引能力,推动总部经济和飞地经济发展。(2)推进区域性国际金融合作。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在跨境金融业务创新、人民币兑换、跨境电子商务结算方面先行先试。

4、着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幸福指数。“美丽家园”建设是不断提升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美丽家园建设的决定》(临发〔2013〕64号),合力建设城乡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乡风文明,“村美、民富、人欢乐”的“美丽家园”,让人民群众在美丽家园里过上幸福的生活。

5、着力加快特色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格局。(1)加快特色城镇化发展。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均衡配置公共资源,释放内需动力。(2)加快“一线三区三化”统筹发展。加强“一线三区三化”(边境一线,工业园区、主城区、老城区,森林化、产业化、城镇化)统筹,突出“三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三化”发展进程。(3)加快生态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要加快中心城镇建设,不断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6、着力打造绿色品牌,积极推动绿色招商。(1)打造绿色生态品牌。以临沧荣获“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称号为动力,围绕“边地风光、大美镇康”的生态建设目标定位,巩固提升镇康整体形象品牌,打造绿色品牌。(2)大兴品牌招商、绿色招商。深入持久开展投资软环境建设,优化提升招商引资发展环境,大兴品牌招商、绿色招商、特色招商、质量招商,突出产业招商和园区招商,快速吸引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落户镇康发展。

7、着力发展和弘扬生态文化,广泛凝聚绿色崛起正能量。大力发展和弘扬生态文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巩固壮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主流思想舆论,奏响绿色崛起的时代最强音,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鼓舞动员每个人支持、参与、享受绿色崛起带来的成果。

镇康县将继续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镇康”为发展战略,通过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平安、乡风文明”等一系列工程建设和活动,继续推进美丽家园建设步伐, 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求,推进产业生态化、庄园化发展,实现高原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化、特色化、高效化。到2020年,形成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使镇康成为集体验边地风情、成就创业奇迹、领略美丽文化为一体的微笑之城、创业之城、森林之城、洁净之城,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森林繁茂、水系发达、空气清爽、人文荟萃、经济循环”天地人高度和谐的大美镇康。

(本文相关数据参阅:1、镇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镇康县委宣传部《边陲镇康》编辑部资料库。3、镇康县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4、镇康县城建局《镇康县县城总体规划(2001-2020)》;
《镇康县绿地及树木认建认养管理暂行规定》、《镇康县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管理暂行规定》。)

第5篇: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文山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来源:本站|作者:张正龙|日期:2014年9月17日|浏览1301次]字体:[大中小]近年来,文山市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生态文化氛围意识不浓,生态文明创建成果少。认识上有偏差,仅仅把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是环保部门的事,社会参与度不高,未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区域发展的战略高度,没有统筹全社会的力量,未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力度与全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甚至还有偷排漏排、乱砍滥伐等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格格不入。我市的绿色学校、生态乡镇、生态村等“绿色细胞”创建数量虽然已达到51个,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命名轻实效的现象,目前全市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与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差距很大。
二是我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喀斯特地貌占据我市很大的国土面积,生态环境极易受到破坏,生态恢复周期长,引发的水土流失、石漠化等情况难以治理,甚至生态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将带来不可逆转性的社会问题。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目前全市广大农村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两大工业园区的生产废水、固废等无法得到集中有效处置,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影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推进。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点多面广,工作推进难度大。生态文明建设涉及产业结构、循环经济、土地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灾害风险防范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但总体来说,目前我市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基本是独自为政,未真正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合力,推进力度不够,加之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大,全市资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工作无法开展。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人才缺乏,统筹规划不够。目前我市尚未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专家库,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专家人才严重缺乏。全局统筹意识不强,对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该做什么、如何做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没有纲领性的指导文件,缺乏既定的工作目标,无具体的工作手段、保障措施。目前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被动应付、见子打子等收集汇总资料的层面。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重规划,轻实施的问题,已编制的部分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专项规划基本上是束之高阁,未真正按照规划的时限、项目去落实。
对策建议:
一是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战略,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解决当前我市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集中全社会的力量,认真弘扬生态文化,切实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使生态文明建设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二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生产力建设,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积极解决群众出行难、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难、饮用水缺乏安全保障的问题。在城乡开展清洁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改水、改圈、改厕、改厨、改房、改庭院,治理脏、乱、差现象。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绿色细胞”创建力度。力争“十三五”末,全市各乡镇所在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集中有效处理,马塘和三七工业园区生产废水、固废

集中处置设施建成运行,全市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有效改变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同时继续深入开展“绿色细胞”创建活动,力争“十三五”末使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全部命名省级以上生态乡镇(办事处)、力争创建1—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办事处)。
四是统筹规划,高位推动。经济社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共同推进。应及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专家库,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抓紧时间研究制定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时间步骤、建设目标有明确的规定,改变目前重口号、轻落实的现状。


推荐访问:研判 存在问题 对策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政治生态研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探讨 政治生态研判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