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2篇)09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

时间:2023-12-03 08:4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2篇)09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供大家参考。

(22篇)09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

2023年09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22篇)目 录

2023年09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

(22篇)

目 录

1.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和音)2

2.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人民观点)5

3.反诈有力,保护网织密(暖闻热评)9

4.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声音)11

5.让居家养老享受专业照护服务(人民时评)14

6.做好服务才能做大蛋糕(纵横)17

7.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19

8.给粮食烘干用上“吹风机”(新知)21

9.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人民观点)24

10.暑期消费热的多重启示(评论员观察)28

11.以高水平开放创造发展新机遇(治理者说)31

12.“无人区”不应成旅游监管“真空区”(纵横)34

13.把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工作做细做实(治理者说)36

14.厚植成长沃土(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39

15.让文物说话,丰富历史文化滋养(现场评论·文化地标看传承发展①)42

16.推动服务贸易释放更大潜能(人民时评)46

17.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人民观点)49

18.服务用心养老安心(现场评论)52

19.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人民时评)54

20.推进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论)57

21.助力科学的种子萌芽(纵横)60

22.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62

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和音)

中国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不仅是纪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最隆重的活动,也是各方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平台。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契机,中国将与国际社会一道总结经验、深入交流、加强合作,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向前发展,书写国家互利共赢、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互学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

2013年9月和10月,***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由此开启国际合作的崭新篇章。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10年来,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吸引全球超过3/4的国家参与,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共建“一带一路”10年成绩单,充分证明这是一条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

以合作共赢为基石,这条“幸福路”越走越宽。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功建设了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为发展经贸和产能合作、拓展能源资源合作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点亮万家灯火的斯里兰卡普特拉姆电站,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的肯尼亚蒙内铁路,帮助20多个国家年轻人掌握职业技能的“鲁班工坊”……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为共建国家发展注入新动力。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提取近150个国家的主流媒体报道数据,在此基础上就全球舆论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和情感指向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发布的报告认为,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持相当积极的看法。

以绿色创新为底色,这条“幸福路”越来越美。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再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绿色已经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鲜明底色。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索尔海姆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绿色发展的最大动力。伴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能量不断释放,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也积极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开展国际合作,“数字丝绸之路”正成为推动新型全球化的数字桥梁,“一带一路”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沙田泰感叹,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带来基础设施的联通,还促进了民心相通、跨文化交流和数字经济合作,有助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整个世界的繁荣发展。

如何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如何为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注入新的动力,各方期待在即将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找到答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重要国际性合作平台。两届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以来,各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发起成立了一系列多边对话合作平台,充分体现出共建“一带一路”有理念、有机制、有举措。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作为对接平台,各方合作机遇进一步得到拓展。

十年扬帆再起航。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必将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规划合作蓝图,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绘就绿色发展的亮丽画卷,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2日03版)

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人民观点)

2013年金秋时节,***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国际影响力、合作吸引力不断释放,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商共建共享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文章,与广大读者一起总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启示。

——编者

十年砥砺前行,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新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集装箱吊装,机车穿梭,一列列中欧班列在这里整装、启程,西行2天可抵达哈萨克斯坦,8天抵达俄罗斯,16天抵达荷兰。在古老的亚欧大陆上,“钢铁驼队”续写新时代的丝路故事,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

时间回溯到2013年秋,***总书记西行哈萨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亚,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十年来,在***总书记的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共建“一带一路”落地生根、持久发展,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大道。十年来,梦想的种子成长为促进全球合作的繁茂大树,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让世界向着实现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不断前进。

推动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始终保持旺盛活力。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重现活力,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吞吐量居地中海港口前列,乌兹别克斯坦白内障患者重获光明,塞内加尔干旱地区村民饮水更安心……一个个美好的故事,见证着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温暖人心的“心联通”。截至今年6月,中国已经同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9.8%,高出外贸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国际观察家坦言:“历史上从来没有谁尝试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在经济领域将那么多国家和大洲连接起来。”可以说,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美好追求;
携手打造和平发展的大格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使命担当。十年砥砺前行,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日益成为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和平之路。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面临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有增无减。是合作还是孤立,团结还是分裂,拉手还是松手,人类社会面临重大抉择。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航向的积极应变之举,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致力于维护多边主义、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大家携手前进的光明大道,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各国人民一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倡导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具体体现。***总书记强调:“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就是在反复思考世界各国应如何在千差万别的利益和诉求中实现共商共享、和而不同、合作共赢。”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会干涉他国内政,不会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更不会强加于人;
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是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
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建设和谐共存的大家庭。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合作共赢,这个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会更加坚实,这条和平之路将越走越宽广,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凿空之旅”;
15世纪初,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
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今天,中国将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与世界各国一起走出一条普遍安全、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反诈有力,保护网织密(暖闻热评)

〔关键词〕“急速+”模式

〔事件〕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相关影视作品的热映,人民群众对电信诈骗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打击电信诈骗、守护财产安全有了更强烈的需求。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反诈力度,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

〔点评〕

“多亏民警同志,及时帮我把银行存款冻结,不然养老都成问题。”80多岁的福建省厦门市市民林依伯回想起落入电诈陷阱的经历心有余悸,对民警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紧盯电信网络诈骗追赃挽损问题,创新打造“急速+”模式,将冻结止付反应时间从原来的3至4小时缩短到15分钟以内。厦门市公安局刑侦支队负责人表示:“紧要关头,我们就是在和诈骗分子争分夺秒地赛跑,往往节约几分钟,群众财产就能保得住。”在反诈时间上做“减法”,就是在守护群众财产安全上做“加法”,多节约一分钟,就能将保护群众财产的堤坝修高一层。

近年来,犯罪分子以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电信网络诈骗前提,针对不同群体开展诈骗活动。电信网络诈骗由广撒网式的“盲骗”向精准化诈骗转型,迷惑性、隐蔽性不断增强,令人防不胜防。新动态、新表现,迫切需要各部门“联合作战”。厦门民警驻点银行,警银协作利用好紧急止付的“黄金时间”;
山西太原138家成员单位组建了反诈联盟,分类组合形成反诈宣传、打击、治理3个联盟矩阵;
陕西铜川公安部门与运营商携手推进“打猫”“断卡”工作,警企联动完善反诈格局。凝聚各方合力,方能将防诈反诈的保护网延伸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筑牢“防火墙”。

科技赋能,助力全民反诈。上线国家反诈中心APP,累计向群众预警超3亿次;
开通96110预警劝阻专线,依托反诈机器人智能语音交互实时通话处置能力,对受害人发起主动保护;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现潜在受害用户,并通过12381短信端口第一时间发送预警短信……科技助力,不仅将反诈保护网织得更密,而且实现了关口前移,以有针对性的科普预警让诈骗分子的花招充分暴露,帮助群众把“钱袋子”守护得更安全,展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天下无诈,是人民群众心之向往。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继续严打高压、严密防范,增强人民群众防骗意识和反诈能力,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效能,就能更好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声音)

韩立明

要锚定国际一流水准、国内最好水平,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

不久前,***总书记赴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调研,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这一重大要求,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找准自身工作在全局中的位置,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一步步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变为现实。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离不开思想的引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必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在融会贯通中把握要义,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我们结合南京发展实际,深刻领会“走在前、做示范”的实践要求,逐项对照、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建设、产业强市等5个行动方案,实施“五拼五比晒五榜”竞赛活动和“大走访、大排查、大攻坚”行动,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着力解决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必须在重点领域抬高标杆、超越自我,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要锚定国际一流水准、国内最好水平,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中走在前列。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强链补链延链、数实融合打造产业强市,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着力解决民生领域重点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互促共进。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必须树立崇尚实干的鲜明导向,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建设。要持续营造敢为善为、务实落实的浓厚氛围,形成一抓到底的落实闭环,同时落实容错免责减责和风险备案制度,将“三个区分开来”具体化,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不断完善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依托“服务企业·面对面”“听语+”等机制和平台,向人民群众问需、向经营主体问策,以干部敢为带动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以团结奋斗、真抓实干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征程上,我们将奋力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省会城市担当,坚持干字当头、闯字为先、实字为要,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力争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不久前在市委十五届六次全会上说

(本报记者何聪整理)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让居家养老享受专业照护服务(人民时评)

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

中国人倾向于居家养老,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也是如此。如何提高对这些老年人的照护水平,各地一直在积极探索。近年来,北京、上海、江苏等地探索推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依托就近的养老服务机构,将专业照护服务送到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高龄老年人家中,受到老年人和家属欢迎。

和普通居家养老相比,家庭养老床位在满足家人陪伴心理需求的同时,照护专业性明显提高。家庭养老床位不仅是物理上的一张床,还包含对老人的生活空间实施必要的适老化、智能化改造,如配备24小时远程看护体系,安装一键呼叫智能设备等,以专业化管理提升照护质量和水平。

和请一名护理员上门服务相比,家庭养老床位的优势在于照护服务的稳定性,其背后的支持体系更强。提供前端服务的是一名驻家护理员,但提供业务支持的是一个由医护人员、养老管家、服务人员等组成的团队。这不仅可以提升照护服务专业性,还能更好地提供个性化服务,照顾到老年人各方面需求。一些地区还鼓励支持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服务对象同步提供生活照料、居家护理和医疗服务,促进医养、康复服务在居家环境中深度融合。

家庭养老床位的出现,折射出我国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探索更多养老新方式。《“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健全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政策支持,加上有更多基本公共资源下沉到群众身边,为家庭养老床位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创新了居家养老服务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机构养老资源不足,也可以让下沉到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发挥更大作用。

当前,家庭养老床位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和完善的空间还很大。比如,服务质量如何保证,责任风险如何划分,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制度化、规范化上进一步发力,加强家庭养老床位的质量和标准建设,对服务内容、频次、收费及各方权利义务、风险分担机制等作出规范,并加强监管。比如,上海提出,提供家庭养老床位的养老服务机构一般需形成“15分钟服务半径”,确保及时响应服务对象需求。

作为新生事物,家庭养老床位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对一些家庭来说,这项服务还不够经济;
开展相关业务的养老服务机构,则面临盈利能力不足、专业护理人员匮乏等困难。完善家庭养老床位这一服务新模式,需要政府部门、养老服务机构、家庭形成合力,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用好各方面资源,有针对性地加强扶持,才能推动这项有益探索日益走向成熟。

居家养老是我国最主要的养老形式,在机构养老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契合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心理期盼,可以让更多老年人在家享受到专业化、个性化照护服务。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紧紧围绕老年人需求,积极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就能不断提升居家养老水平,让广大老年人过上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做好服务才能做大蛋糕(纵横)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电商平台大数据杀熟、优惠促销规则复杂、虚假宣传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消费者购物体验,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走进直播镜头,现场体验新服务,交流购物体验和需求……不久前,有电商平台举办“消费者体验专场”活动,分享在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实践表明,不断丰富消费体验,是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纵观电商平台企业的发展壮大,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抓住了消费者对商品价格和质量的真实需求,更在于不断创新服务形式、优化服务水平,从而提升消费者体验。随着电商行业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重视消费者权益和消费体验,既是平台企业应尽的义务,也是赢得市场的法宝。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再创新高,全国电子商务平台交易额43.8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5%;
全国网上零售额13.8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4.0%。随着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持续积聚成长,数字经济发展保持旺盛活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社交电商……伴随着技术层面的推广和应用层面的融合,电商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由功能性消费转向品质型消费,在产品价格、性能之外,更注重消费体验和情感联系。从这个层面来看,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拼”的其实就是服务。只有重视消费体验,才能增强用户黏性,从而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经过长足发展,电子商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数字经济的时代浪潮中,消费升级不是简单的概念升级,更不是单纯的价格升级,而是以提高消费体验为目的的质量升级和服务升级。做好服务,才能做大蛋糕;
将消费者体验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才能实现平台、商家、消费者的多方共赢。

(摘编自《河南日报》,原题为《电商下半场“拼”的是服务》)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4日05版)

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之中。***总书记强调:“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实践中形成的真知变成论文,当党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专家。”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从科学到技术、从技术到经济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呈现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2》显示,报告期内,高校院所转化合同总金额约为1582亿元,同比增长约25%。也应看到,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必须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助力广大科研人才把论文从“纸上”落到“地上”。

用好评价指挥棒。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必须把好评价这一关。随着科技评价改革不断深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情和创新活力得到极大激发。着眼未来,要加快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
完善延时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在转化、生产以及进入市场后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准确、客观、全面。此外,还应注重对科技成果的外部评估和监督,探索建立规范专业的第三方评审机构,让市场、用户参与科技成果评估。

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能有效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使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依托创新链提升产业链,突破现有产业链的瓶颈,提高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和产业链的附加值。明确各类创新主体在创新链不同环节中的功能定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畅通流动,有助于提高创新效率。

营造创新强磁场。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必须大力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进一步调动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增强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要转变服务理念,坚持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推进人才管理部门转变职能。创新服务方式,围绕“人才链”构建“服务链”,探索个性化服务模式,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通过典型选树、奖励表彰、舆论宣传等措施,在社会上不断营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氛围。

科技改变世界,创新让生活更美好。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攻坚克难、接续奋斗,不断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定能让科技创新释放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作者为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5版)

给粮食烘干用上“吹风机”(新知)

〔现象〕2021年以来,广东连续两年共投入4亿元支持烘干项目建设;
湖北去年启动粮食烘干能力提升行动,对粮食烘干实行叠加补贴……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粮食烘干机械化,粮食产后处理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提出,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补上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建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善的粮食产地烘干体系,烘干能力基本满足全国粮食产地烘干需求。

〔点评〕

长期以来,农民多通过在马路、晒场晾晒等方式降低粮食中的水分。这种方式不仅易受天气影响,还存在虫害鼠害损失大、粮食易受污染、晾晒场地不足等问题。数据显示,由于处理不及时或储藏加工不当,我国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粮食约700亿斤。

现代化的烘干设备相当于给粮食烘干用上“吹风机”,不仅高效快捷,还能减少产后损失,提升粮食成色和品质。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区域性、阶段性的汛情对一些地方造成了不小影响。与此同时,随着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发展壮大,产地就近烘干需求呈加快增长趋势。目前,我国部分地区还存在烘干设施装备总量不足、技术水平不高、设施与装备不配套等问题,烘干服务不能满足粮食生产的需要,必须加快补短板,大力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

进一步优化布局,构建烘干点与烘干中心相结合的粮食产地烘干体系。可根据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特性以及粮食处理量,进行差异化布局,既充分满足烘干需求,又不断提升烘干设备使用效能。烘干机械开一次机需要一定的粮食装入量,小地块种植相对普遍的地区,可鼓励农机合作社、种粮大户、加工企业等配备中小型粮食烘干设备,为周边农户及时提供烘干作业服务。此外,要统筹考虑平时与应急需求,发挥好设施装备对粮食生产防灾减损的支撑作用。

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顺应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应提高烘干设施装备智能化水平,研发使用节能高效绿色技术与装备,并对现有粮食烘干机进行环保节能升级改造,使其更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要看到,烘干设施建设前期投入较大,运行成本较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除了在用地用电用气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不妨加强信贷支持,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建设。

布局更多的粮食烘干设施装备,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是减少粮食产后灾后损失、确保粮食丰收到手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坚持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粮食烘干绿色发展,定能不断提高粮食产地烘干质量效益,促进粮食生产收储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5版)

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人民观点)

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挑战,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在“七种思维能力”中,战略思维排在第一位。***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我们是一个大党,领导的是一个大国,进行的是伟大的事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战略思维能力,就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的能力。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

治国有大体,谋事有大略。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书写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就在于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新时代以来,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从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到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从以精准扶贫方略为指引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气象新格局;
从推动人民军队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把“难题”变为“奇迹”,让“不可能”变成“一定能”,科学准确的战略判断、审时度势的战略抉择、统揽全局的战略思维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打胜仗首先要有正确战略策略。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
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比如对于端牢粮食和能源两个“饭碗”,***总书记多次从战略高度阐述其重要性,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
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指出“用我们自己制造的装备,开发我们的油气,提高我们的能源自给率,保障我们的能源安全。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事情”。切实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意味着要多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

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战略思维是政治上的高瞻远瞩、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蕴藏于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协同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及时调整战略策略,才能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要增强战略谋划,更要保持战略定力。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党的XX大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出发,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出发,作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部署。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确保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得到无条件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总书记曾这样总结长征胜利:“长征走的是高山峻岭,渡的是大河险滩,过的是草地荒原,但每一个行程、每一次突围、每一场战斗都从战略全局出发,既赢得了战争胜利,也赢得了战略主动。”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以战略思维谋全局、以战略定力迎挑战,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心无旁骛做好自己的事,我们就一定能把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5版)

暑期消费热的多重启示(评论员观察)

无论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还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重视消费、提振消费

纵览今年暑期消费市场,文旅、餐饮、零售、交通等行业的繁荣景象让人印象深刻。暑期档电影票房、民航旅客月度运输量、铁路暑运单日旅客发送量等都创造了历史新高;
各类博物馆、科技馆门庭若市,热门演唱会、音乐节一票难求;
“城市漫步”“山居生活”“研学游”等新兴文旅形式不断涌现;
消夏避暑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凉需求”“凉资源”转化为热度爆表的新引擎。

暑期是观察消费市场景气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窗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暑假旅游等服务消费明显回暖,对消费扩大支撑作用明显。透过火爆的暑期消费,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促消费、稳增长的启示。

时代在发展,需求在变化,人们越来越看重精神上的愉悦、文化上的满足、身心上的健康。物质消费外,娱乐放松、学习提升等精神消费也在增加;
食品消费不仅为了饱腹,也更加注重营养、健康;
除了传统个人消费,养老、亲子等消费需求同样旺盛……消费需求在品类、品牌、渠道等方面转型升级,更多元、更个性,唯一不变的是指向美好生活。

与需求端的消费个性化、品质化和多样性趋势相适应,供给端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产品服务、丰富消费形态。以城市商场为例,不少地方把图书市集、冲浪戏水、亲子游戏等模式引入,重新吸引了客流、打响了口碑。从西安、洛阳等网红城市看,文旅经济蓬勃兴起的重要驱动力在于文化赋能。深挖文化内涵、讲好文史故事,有助于文旅消费增添更多“文化味”。

改善消费条件,释放消费潜力,“有形之手”显现重要作用。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围绕稳定大宗消费等六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
文化和旅游部围绕传统节日、法定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商务部围绕52个消费场景,开展了各类促消费活动;
许多城市通过发放消费券等形式,支持消费复苏。当前,消费恢复特别是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仍然不够牢固,还需要以改革破除阻碍消费需求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

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消费行为建立在真实的生活需求之上。正如有关部门指出的,促消费政策的出发点是帮助居民节约开支,买到性价比更高、满意度更高的新产品。促成需求与供给的动态匹配,改善消费环境是一个重要支撑。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都需要着力营造安全、可靠、放心的消费环境。

从“山野露营”到“围炉煮茶”,从“创意市集”到“沉浸式文旅”,消费场景不断翻新、迭代、升级,背后是“中国制造”的加持,离不开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供给优化了,需求释放了,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起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就会愈发显现出来。

消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还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需要重视消费、提振消费。政府搭台、市场唱戏,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必能带动消费场景不断拓宽、消费体验不断提升、消费潜能进一步释放。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5版)

以高水平开放创造发展新机遇(治理者说)

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

***总书记指出“广西发展的潜力在开放,后劲也在开放”,强调“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明确“支持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广西防城港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重要着力点,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的有关部署要求,不断探索沿边开放发展新模式。

防城港市是广西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的城市,也是港口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近年来,我们立足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和开放条件,以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为支撑,统筹推进东兴试验区等平台联动发展,建成了自治区级区域医疗中心、东盟货币服务平台、连接东南亚的海陆冷链物流通道。未来,我们将加快建设边海国际双通道,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互联互通、贸易结算、投资合作、技术交流、人员往来更加便利,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不断打开发展新天地。

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塑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在开放中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实现更好发展。强基础,加快畅通交通大动脉、物流微循环。防城港市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其中20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形成“两横一纵”高速公路网络。我们对标“四个一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10万至40万吨级大型码头,大力发展公海铁、江海河多式联运,让“海”的通道更加高效、“江”的活力充分释放。促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做足“边”的文章,积极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用好东盟国家市场和资源,加快培育现代化临港产业,打造跨境产业链基地,提升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规模和效益,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挥积极作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互利共赢是人心所向,开放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互利共赢,又能为扩大开放注入动力。我们致力于打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体系,用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经济区等优惠政策,积极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跨境金融、贸易、旅游、物流、劳务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化服务,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价值链在防城港市精准对接、深度融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效率交流合作,才能在共商共建共享中实现共同繁荣。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牢牢抓住新的机遇,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书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委书记)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5日05版)

“无人区”不应成旅游监管“真空区”(纵横)

随着旅游升温,一些人不满足于游览名胜古迹、秀丽山川,选择进入危险并且鲜有人涉足的地区。不久前,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公告,严禁游客擅自进入无人区、未开放和未开发景区开展探险、旅游等活动。这给游客敲响警钟,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无人区”,不是旅游区,更不是监管的“真空区”。

近年来,非法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的现象屡禁不止,对当地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有的“穿越者”开着重型汽车在草场上肆意行驶,有的打着观察野生动物的旗号,对产仔期的藏羚羊进行近距离拍摄、接触,严重干扰其正常栖息。除此之外,一些“穿越者”因为野外经验不足、对无人区情况不熟,常常陷入险境,给当地造成巨大的救援压力。

青海是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重要的高山生物物种基因库。由于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特性,绝大部分地区气温低、日照多、蒸发量大,植物和作物生长极其困难。非法穿越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如果不对非法穿越的现象进行有效遏制,就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法律有明文规定,一些地方也有相关制度,但仍有人心存侥幸。究其原因,既是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有违法成本低、道德压力小等因素。

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使命也是责任。真正保护好无人区以及未开放和未开发生态区,法律必须长出“牙齿”,要依法从经济上加大处罚力度,对造成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后果的行为及时追究法律责任。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无人区以及未开放和未开发生态区的监管和执法,借助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保护区的全域监控,做到精准执法。除了日常巡视,还要对来往的游客进行引导。旅游管理部门要积极作为,对为非法“穿越者”提供服务的旅行社严肃问责。社交媒体平台也要履行责任,对于追捧非法穿越的内容加强监管。

当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
当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恪守保护生态环境的底线,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摘编自《青海日报》,原题为《以最严的举措保护生态禁区》)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7日05版)

把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工作做细做实(治理者说)

坚持以D建为引领,为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更好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书记强调:“要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积极探索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D建工作,以高质量D建更好凝聚和服务新就业群体,推动新业态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

以加强组织覆盖为基础,织密D建工作微网格。实现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才有依托。我们探索建立区委统一领导、区委两新工委牵头抓总、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推进、街道兜底管理的责任体系,出台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D建工作30条措施;
在区级层面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综合党委,对平台企业采取选派建、联合建、区域建、孵化建等方式,推动新业态行业成立行业党委,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
设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员报到处,实现流动党员归队。把D建工作覆盖到每一个新业态企业,充分结合新就业群体实际,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才能将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组织和人群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

以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增强从业群体获得感。新就业群体往往工作时间不固定、人员流动大,如何为他们提供舒心、暖心、安心的服务,是D建工作面对的一道现实课题。我们按照“阵地共建、服务共享”原则,打造“1+N”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快递网点、小区物业等场所资源,形成“兖新苑”“司机之家”等常态化服务阵地160余处,累计服务4.6万余人次,让新就业群体“饿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脚、困难能协调”;
依托镇(街道)党校和党员教育基地,实施新就业群体素质提升工程,打造“15分钟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教育圈”,为其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实践证明,进一步完善服务保障体系,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工作,有助于让他们更好融入城市发展。

以融入基层治理为目标,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新就业群体既是服务对象,也是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我们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来源广泛、联系面广的优势,从中选聘241人担任社区“特聘网格员”“政策宣讲员”“民情速递员”,常态化参与社区治理、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
依托“新新向党”微信小程序,组建社区管理微信群53个,形成“发现—上报—解决—反馈”工作闭环;
创新设置“小哥招呼站”等参与基层治理的活动载体,推行量化赋分机制,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小哥”赋分,及时兑换奖励。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机制,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才能推动形成D建引领、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把新就业群体凝聚服务工作做细做实,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面向未来,我们将坚持以D建为引领,为新业态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更好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在惠民生、促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新就业群体在这座城市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作者为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委书记)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7日05版)

厚植成长沃土(中国道路中国梦·齐心协力加油干)

常有人问我,从教30余年如何保持如此充沛的热情?站在学校之外,从人的全面发展思考教育;
沉在学校之内,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学,理想便不会熄灭,做事就总有激情。

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课堂就不应局限于校园。孩子们走出校园,畅游在广阔现实,让知识的浪花奔涌向实践的海洋,更容易有所获、有所悟。从2012年开始,我们尝试每周五挤出半天时间,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学科知识和社会通识的理解。到公园研究樱花的生长,在丝绸博物馆观赏百年前的衣料,在国防教育基地感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几乎每一名孩子都可以从中获益。孩子们不仅进行实地考察,还要总结汇报学习成果。更开阔的视野给予了孩子们更立体的观察视角、更丰厚的人文滋养,也让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极大迸发。尽管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学习,需要处理好教学进度、学生安全等诸多问题,但只要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再多的付出都不为过。

孩子是花朵,教师是园丁,园丁技艺的提升,对花朵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构建丰富的教师成长课程体系,以教育者的终身学习更好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潜力。我们还延续了师徒结对培养模式,时常组织教师教学技能“大比武”、开设“暑期成长营”,兼顾学科教学和立德树人。在传帮带中,更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让更多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好的学校,不仅能推动校园内的教学相长,更能促进城乡间的教育均衡。创建乡村名师工作室并发展为一个工作室群,我们培养出一批批教师,将优质的教育内容和资源送往乡村,点亮乡村学子的梦想。教育是领航的事业,个体的勤勉付出,带动群体的不断壮大,助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最终受益的是全社会。

家庭是教育引导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家校协同,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只关注孩子飞得高不高,还得关注飞得累不累”“人生比拼的不是眼前的得失,而是长久的决心和格局”……一封封手书的信笺,传递健康的教育理念,架起家校间的心灵桥梁。每个月的全员家访日,200多名教师走进学生家庭,聆听教育诉求,分享教学经验。学校要运用专业所长,引导家庭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关注进度,更注重温度,教师与家长才能对孩子的身心状况进行整体性把握,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总书记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一名老师,要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心中有孩子、眼中有孩子,做到想在孩子的前面、守在孩子的身后。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我将继续以赤诚之心,推动家校共同厚植成长沃土,静待桃李芬芳。

(作者为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杭州采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校长,本报记者窦皓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7日05版)

让文物说话,丰富历史文化滋养(现场评论·文化地标看传承发展①)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起走进文化地标,感悟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探寻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之道。

——编者

从考古文物中,我们能追寻文明的“源”;
在文物发掘中,我们能触摸文明的“流”

硕大篆书“史”字高悬于建筑外墙,两座西周铜牺尊造型石像矗立门前,拾级而上,进门伫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映入眼帘……走进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仿佛叩开了中华文明探源的大门。

漫步于博物馆内,在历史研究中研读历史,在考古文物中感悟文明。这份厚重,浓缩成一条记录中华文明的“历史大道”,体现为通过刻画符号看到汉字雏形的大口陶尊,展现在反映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发达程度的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镌刻于彰显西周时期高超青铜铸造技术的邓仲牺尊……

“这件也有‘几千岁’吗?”“这些都是真品吗?”每一处文物前,参观者总是抛出类似问题。

工作人员底气十足:“都是真品,是传家宝。”

真品,亦是珍品。通过一处处考古遗迹,人们真切感知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透过一件件精美文物,人们更加珍视文脉的赓续绵延。

何为历史?何谓传承?答案,在考古这门观往以知来的学问里。

今年6月,***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从考古文物中,我们能追寻文明的“源”;
在文物发掘中,我们能触摸文明的“流”。这一源一流,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陈列中展现得生动具体。

从新石器时期“7000多岁”的陶人面像、迄今中原地区所见蟠龙形象最早标本的彩绘龙纹陶盘,到商代象牙杯、西周铜牺尊,再到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的白釉黑彩龙凤纹瓷罐……从文明起源到宅兹中国,溯源历史、寻脉中华,让“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答案更加清晰。

近年来,《寻古中国》《国家宝藏》等节目热播,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深入人心。网络直播三星堆、海昏侯墓等考古发掘过程,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令人赞叹。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考古、投身考古,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从历史中来,到现实中去,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文化传承写下生动注脚。

***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自信起来了。人们怎么想问题,都跟五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基因血脉有关。”实践告诉我们,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不仅丰富着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更坚定着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自信。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既要加强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
又要积极开展考古学的知识普及,推广科学的文物保护理念,让考古学更好地走向大众。

在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当人们围观陶器,辨识上面刻画的“日”“月”“山”形符号,并热烈讨论汉字的雏形及起源时,你能清晰感受到油然而生的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从这个角度讲,讲好考古故事,讲清楚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仅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更是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

即将结束参观时,中国考古博物馆从商代晚期到唐宋时期的考古地层展示,引人驻足。层层叠叠的自然沉积物和文化土壤层,经由考古发掘和研究,还原出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景,静静诉说着历史。这是文明的印记,也是文化的基石。行至此处,耳畔响起一句话:“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植根中华文化的丰沃土壤,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吾辈当接力传承、砥砺奋进。

(作者为本报评论部编辑)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7日05版)

推动服务贸易释放更大潜能(人民时评)

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有利于引进各种优质生产要素,也有利于促进国内服务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金秋九月,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服务业企业齐聚一堂、共话合作,15.5万平方米的展览展示精彩纷呈,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层出不穷,一场场峰会论坛凝聚全球发展共识。

我国举办服贸会,是以实际行动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展示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主席强调:“中国愿同各国各方一道,以服务开放推动包容发展,以服务合作促进联动融通,以服务创新培育发展动能,以服务共享创造美好未来,携手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近年来,从取消或放宽增值电信、证券、文艺演出等服务业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到在海南率先探索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从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到探索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我国不断以高水平开放吸引全球要素资源,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发展。自2012年创办以来,服贸会累计吸引196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万展客商参展参会,为促进我国和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是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2022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近6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创历史新高。今年前7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1%。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11.7%,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43.2%,服务贸易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已成为我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引擎。

今年服贸会上,“开放”“合作”“创新”是高频词。首次举办“投资中国年”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大会,11家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省市组团参展、洽谈合作,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兴业。海商领域首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联合国公约——《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正式签约,促进国际航运和贸易进一步繁荣发展。芯片技术、量子测控、卫星遥感、人工智能、数字医疗等领域一批专精特新成果集中亮相。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有利于引进各种优质生产要素,也有利于促进国内服务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也要看到,随着外部需求减弱、风险挑战增多、规则竞争凸显,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仍面临一定压力和挑战。在国际贸易投资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只有不断夯实服务产业基础、提升服务领域开放水平,才能推动服务贸易迈上新台阶,助力贸易强国建设。商务部前不久表示,将推动出台全国版和自贸试验区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初步形成中国跨境服务贸易梯度开放的制度体系,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进一步推动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提质升级扩围,打造服务出口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平台功能,持续深化服务贸易国际合作,就能不断扩大服务贸易“朋友圈”。

展望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蕴含机遇。看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推动服务业态和模式创新。看国内,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提升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为我国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创造有利条件。在高水平开放政策推动下,我国服务贸易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趋势,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注入新动力。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7日05版)

把“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人民观点)

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鸣笛声声,中欧班列搭载“欧洲制造”缓缓驶入站台。不远处,矿石、汽配件等商品完成装车后,将由西部陆海新通道直达东南亚。进出有序、热闹非凡,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一派繁忙景象。从昔日西南腹地的内河港,到如今联通全球的枢纽站,果园港的贸易伙伴遍布全球,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生动缩影。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一个国家追求现代化,都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在封闭条件下实现,加强互联互通才能共同发展。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一带一路”传承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自倡议提出之日起就具有开放包容的属性。正如***总书记强调的:“‘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不论来自亚洲、欧洲,还是位于非洲、美洲,都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伙伴,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加入进来。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取得积极成果,关键在于顺应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符合沿线国家发展合作的现实需求。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在中南半岛,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极大便利了沿线民众出行,有力激活了沿线经济;
在哈萨克斯坦,中哈实施奇姆肯特炼厂改造,污染物排放减少了90%,还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
在肯尼亚,蒙内铁路拉动当地经济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有力促进互联互通,促使沿线国家和地区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倡议迄已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开创了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造福世界的“发展带”、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路”。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只有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才能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共同繁荣。通过打造开放型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创造了有利于开放发展的环境,维护和发展了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实现了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持久发展。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中国式现代化在扩大对外开放、与其他国家进行良性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让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推动各方各施所长,把各方的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十年建设,成果有目共睹,照见我们向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和务实行动,有力印证了“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是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这条开放之路将会越走越宽广,延伸向更多更远的地方。

婆罗门教的塔、印度教图案的柱、狮身人面的台基、飞天乐伎的翅膀……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福建省泉州市,开元寺里的多元装饰生动诉说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景象。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当下,共建“一带一路”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坚持互联互通合作,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定能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新空间,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新贡献。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8日05版)

服务用心养老安心(现场评论)

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是一栋不起眼的小楼。装修谈不上精致,硬件条件也不算完善,可生活其中的几十位老人精神矍铄、眉眼带笑。看到工作人员,老人们热情地打着招呼,透着熟稔。

与老人们拉家常,几番对话下来,了解愈发深入。工作人员的细心贴心,让老人们在集中供养服务中心感到舒心又安心,几乎忽视了设施上的短板。

工作人员的细心贴心,源自以老年人之心为心。不少老年人受限于身体条件、表达能力、活动范围等因素,生活中遇到了各种难题。以老年人之心为心,就要掌握他们的所需所求,化解他们的所烦所忧,这离不开悉心的观察、发现与总结。从他们的饮食习惯发现来自牧区的老人偏爱传统食物,于是反复调整菜单,制作特色餐食;
注意到老人们看电视节目心情格外愉悦,就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带他们观看一些比赛,丰富日常生活……正是具备这样的“慧眼”,发现了日常生活细节中隐藏着的真实需求,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强化服务保障,助力老年人享受晚年。

服务保障好老年人的生活,事不在大小,需要的是体贴周到。这种周到,不仅包含物质层面的支持,更有精神层面的慰藉。有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看到这里的老人,时常会想起自己家中的父母长辈,“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应当把手里的工作做得更好”。在与老年人的频繁接触中,情感的纽带不断加强,促使大家更加懂得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时间长了,一些工作人员开始琢磨怎样把工作做到前头,由此出发,便会提前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想法,从而更好谋划和安排相关服务内容。

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衡量着社会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幸福的关键,在于身心健康,特别是得到心理满足。养老服务,是照料上的多方发力,也是情感上的双向奔赴。用情温暖老人心怀,让服务内容更贴心周到,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能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调研的是养老事业,也启示我们,和群众打交道的工作都需要“将心比心”。不少时候,群众有困难,但未必能讲清说明自己的需求。群众工作要做得让人满意,就离不开到群众中调查研究、多多换位思考,摸清他们“想不清”“说不出”又切实影响到实际生活的难题。只有做到尽心尽责,付出真心真情,才能收获实绩实效。

“那曲高寒,没有夏天,希望老人们的晚年都在春风里。”当地一位民政干部的话,让人感受到暖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养老服务水平,需要不断增加养老供给、创新服务方式。越是在条件艰苦地区,越需要倾情付出。全社会共同行动、携手努力,一个值得期待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必将渐行渐近。

(作者为本报西藏分社记者)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8日05版)

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人民时评)

广大教师用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生只为一件事”,诠释了何为“仁而爱人”,何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又是丹桂飘香时,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即将到来。这是属于全国1800多万名人民教师的光荣节日,是属于每一位守护三尺讲台的筑梦人的节日。

教育强国建设,承载无数教育人的梦想,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强教必先强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对于建设教育强国至关重要。

近年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越抓越实,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扎实推进。厚植信念情怀,加强师德学习教育;
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
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释放基层创新活力;
推进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优化人才队伍储备;
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拓宽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持续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获得感与幸福感。“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之一”,是国家的庄严承诺、人民群众的深切期待,也正日渐成为广大教师的切身感受和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肩负筑梦人的使命,一大批优秀教师在不同的教育领域,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耕耘奉献,用爱与坚守诠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他们中,有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大山深处为更多孩子带来走出大山的希望;
有人始终坚持“对每一个生命保持尊重”,深耕特殊教育,帮助残障儿童建立信心、有尊严地生活;
有人恪守“教学也是学术”,让兴趣成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让学生真正爱上课堂;
有人“守护童真,守护每一份与众不同”,潜心耕耘幼教事业一辈子。承载着孩子的梦想和民族的希望,广大教师用一盏灯点亮千万盏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生只为一件事”,诠释了何为“仁而爱人”,何为“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尊师重教的文化传承。如今,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提高,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强。随着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师范生公费教育等政策的推进和深化,更多怀抱从教梦想的高校优秀学子热情加入,为教师队伍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生力量。向着教育强国目标进发,期待广大教师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逐渐成长为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的教育家、“大先生”。

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民族复兴,教育先行。校园里茁壮成长的莘莘学子,呼唤引路者;
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激励筑梦人。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8日05版)

推进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论)

着力强化“D建引领”理念,创新基层D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被实践证明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党的XX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进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推进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利于把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新征程上,应着力强化“D建引领”理念,创新基层D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激活社会治理体系的基层细胞。

实践蕴含着丰富治理智慧。有的地方以“区域化D建”的方式加强协调,联通政府部门、行业和群体,为协商共治提供常态机制;
有的地方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党员、干部下沉机制,为基层治理增强人力支撑;
有的地方将党组织嵌入现代物业,提升经营主体对社区公共事务的参与效能……调研中发现,党的领导以多种形式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为多元主体提供日益完善的D建平台和治理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利益的协调、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社会共识的凝聚。

社会治理具有复杂性。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决定了治理常常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大量公共事务的处置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枫桥经验”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金字招牌”。新时代“枫桥经验”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抚今追昔、放眼未来,要加强D建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治理体系创新和治理能力提升的旨归,通过矛盾化解、需求回应的动态过程,更好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当前,我们正在着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畅通诉求反馈和治理回应的渠道。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才能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政策取向上互相配合、在推进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治理成效上相得益彰,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能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同时,D建还要积极适应数字化趋势,依托不断健全的网格化管理单元,将新兴数字技术运用于社会服务,形成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社会治理新形态。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懈推进治理创新,积极回应社会治理需求,才能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进以D建引领基层治理,有助于实现党的领导与多元社会主体参与相统一、D建平台与多种社会治理资源相融合。D建引领、凝聚合力、久久为功,必将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新飞跃,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高。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发展与现代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8日05版)

助力科学的种子萌芽(纵横)

不久前,辽宁省认定了首批20个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自获得认定以来,不少教育基地相继开展了公开课、主题展览等特色活动,积极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现实中,一些教育基地的开放受到各种条件限制,难以满足参观需求。科学家精神是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呼唤这些教育基地的大门常打开、开大些,让更多人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科学家的世界,体悟科学家的精神。

教育基地的大门常开,才能更好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涵的科学家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忘我奋斗,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大力弘扬。如今,我们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教育基地的大门常开,让参观更便捷,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就能更浓一些。目前,这些教育基地主要依托科技馆、博物馆、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工程纪念馆(遗迹)、高校院所、科技类人物纪念馆和故居等设施建设。考虑到管理、人员、经费或教学科研生产要求等方面的因素,部分教育基地对参观设置了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有的在寒暑假关闭,有的只在工作日开放,有的仅接受团体参观。作为经常性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教育场所,教育基地应切实担当起社会责任,在延长开放时间、扩大参观群体范围、减少限制条件上想办法,让公众有更多机会近距离感受科研群体的故事和精神,努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教育基地不仅要大门常开,也需要更主动贴近公众。要深入挖掘优秀科学家的学术思想、人生经历和精神财富,充分利用科学家精神教育资源,创新开展特色鲜明、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科学家精神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助力科学的种子在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心中萌芽。

(摘编自《辽宁日报》,原题为《科普教育基地大门需常开大开》)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08日05版)

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近日,***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对树立正确政绩观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坚持干在实处、务求实效”。

新时代以来,党和人民一道拼、一道干、一道奋斗,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充分表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这对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我们的精神状态、作风形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靠实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还要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国之大者”,聚焦问题、知难而进,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为党和人民履好职、尽好责,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才能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不注重抓落实,不认真抓好落实,再好的规划和部署都会沦为空中楼阁。”干在实处,关键就在于以钉钉子精神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广大党员干部要清醒认识到,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无论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无论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还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每一项目标任务,都需要付出百倍努力,来不得半点虚功。要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务求实效,就要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评判标准。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通过化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要突出效果导向,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XX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人民日报》(2023年09月30日02版)

推荐访问:(22篇)09月份官媒重要评论汇编 汇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