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史学习 >

2023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

时间:2022-12-28 19:45:03 浏览量:

2023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  人口数据牵扯着所有人的神经,一公布便会引起颇多关注。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3年*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2023年全年出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

  人口数据牵扯着所有人的神经,一公布便会引起颇多关注。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1年*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净增长48万。

  据此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人口增量204万人,2019年为467万人,可见2021年人口净增长48万,大幅低于前两年。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1月17日向时代财经指出,人口增量下降趋势很明显,意味着人口负增长的脚步越来越近。

  宁吉喆还称,我国人口总量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在14亿人以上,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从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

  应该怎么看待2021年超四成出生人口为二孩?

  “二孩、三孩政策肯定是有作用的,但同时婚姻推迟继续压低一孩生育率。”1月17日,*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陈卫对时代财经分析,2017年二孩占新生人口比达50%,之后开始下降。

  净增人口、出生人口、出生率均下降

  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净增人口达到了906万人,2017年至2021年分别为779万人、530万人、467万人、204万人、48万人,可见人口增量的下降趋势明显。

  其实,不仅人口净增长大幅低于往年,2021年,1062万的出生人口也创下了近年来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43.6%。

  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杨畅对时代财经分析,出生率下行幅度过大是导致人口增长放缓的主因。从数据看,2021年出生率7.52‰,2020年为8.52‰,下降0.1个百分点;2021年死亡率7.18‰,2020年为7.07‰,增加0.011个百分点。

  “可见,死亡率的变化并不大,主要是出生率下降较大。”杨畅说道。

  1月17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宁吉喆在回答记者提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创近年来新低,将对*经济将带来什么影响,*是否会、何时会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的问题时称,出生人口减少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宁吉喆表示,人口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老龄化、少子化也是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杨畅也认同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结果。

  在杨畅看来,出生率下行是普遍现象。从1955年至今,全球总生育率处于下行通道。比如,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总生育率早已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即便是东南亚地区,总生育率也出现了明显下行。

  在出生人口、净增人口、出生率均下降的情况下,据国家统计据数据,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据悉,而2020年、2019年的"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

  *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撰文指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的“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才进入常态化的负增长阶段。

  陈卫则指出,过去有机构曾预测*出现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是在2027年以后,但根据目前的人口变化和新出生人口数据,*人口零增长会比预期提前将近5年。

  2021年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43%

  对于人口未来的走势,宁吉喆表示,我国人口总量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

  一方面,我国仍然有3亿多育龄女性,每年能保持1000多万人的出生规模,人口总量将保持一定水*的增长。另一方面,三孩政策的效果也将逐步显现。

  宁吉喆称,从过去十几年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增加。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人口比2010年多了30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两次二孩生育政策促进了生育率的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

  陈卫此前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从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来,不仅二孩生育率出现上升,多孩生育率也出现上升。”

  据陈卫统计,在2013年前,二孩总和生育率在0.45左右,多孩总和生育率在0.06左右。2013年以来二者出现持续上升,二孩生育率上升到2017年的0.8以上,多孩生育率上升到2019年的0.15。

  对于出生人口中二胎占比高达43%,有网友表示:“没有一胎,哪来的二胎?"“生孩子主力真的是靠中年人?”

  陈卫指出,除二胎、三胎政策在起作用外,也说明婚姻推迟继续压低一孩生育率。

  宁吉喆在记者会上指出,首先,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是去年出生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减少约300万。第二,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在推迟,年轻人生育意愿在降低。第三,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生育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孩政策对于保持人口增速“有功劳”,但据陈卫团队的调查,2016年*均理想生育子女数为1.75,远低于2.1的更替水*,实际计划生育子女数更低。

  在已婚已育一孩女性中,仅有接近30%的人打算生育第二个孩子。陈卫研究表明,在不想生第二个孩子的女性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

  近二十年来,出生率持续走低。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生育率为1.2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的生育率为1.18,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

  未来三孩政策能否力挽人口跌势?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认为,仍需进一步观察。他对时代财经分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增加家庭新成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2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亿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7日在*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出生人口减少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生育水*继续下降,生育观念变化,婚育年龄推迟,疫情推迟年轻人婚育安排等等。

  他表示,我国人口总量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在14亿人以上,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从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

  2021年人口增长仅48万

  2016年,我国人口较上一年增长906万。随后的2017年,这一数据下降到779万。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为530万,2019年为467万。2020年,我国人口增长仅为204万,2021年进一步下跌到48万。

  宁吉喆对此解读称,2021年,我国人口保持了*稳增长。

  一是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3亿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首次达到千万级,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是0.34‰。

  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基本稳定。2021年末,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亿人,占总人口的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14.2%。

  三是城镇人口增加较多。2021年末,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200多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仍有将近5亿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四是流动人口明显增加。2021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是5.0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增加885万人。

  人口出生率下降有三大原因 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宁吉喆强调,出生人口减少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人口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老龄化、少子化也是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有:

  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

  二是生育水*继续下降。近年来,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也在推迟,加上其他一些生育成本提高方面的因素,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有所降低的。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国际上多项调查研究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有所下降。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韩国出生人口也比上年减少。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

  一是育龄女性总量还是较多的。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仍有3亿多育龄妇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万人的出生规模,人口总量将保持一定水*的增长。

  二是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从过去十几年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增加。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人口为什么比2010年多了3000多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呢?主要是两次二孩生育政策促进了生育率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2021年5月,*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三是人口的预期寿命在持续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死亡人口一直少于出生人口,有助于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一些被推迟的生育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释放,这些因素都将对人口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扩展阅读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扩展1)

——2021年出生人口数量统计150篇

2021年出生人口数量统计1

  1月17日,在*新闻办举行的.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宁吉喆表示,从过去十几年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增加。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人口比2010年多了3000多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主要是两次二孩生育政策促进了生育率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扩展2)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 (菁选2篇)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

  人口数据牵扯着所有人的神经,一公布便会引起颇多关注。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1年*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1014万人,净增长48万。

  据此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人口增量204万人,2019年为467万人,可见2021年人口净增长48万,大幅低于前两年。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1月17日向时代财经指出,人口增量下降趋势很明显,意味着人口负增长的脚步越来越近。

  宁吉喆还称,我国人口总量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在14亿人以上,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从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

  应该怎么看待2021年超四成出生人口为二孩?

  “二孩、三孩政策肯定是有作用的,但同时婚姻推迟继续压低一孩生育率。”1月17日,*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陈卫对时代财经分析,2017年二孩占新生人口比达50%,之后开始下降。

  净增人口、出生人口、出生率均下降

  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净增人口达到了906万人,2017年至2021年分别为779万人、530万人、467万人、204万人、48万人,可见人口增量的下降趋势明显。

  其实,不仅人口净增长大幅低于往年,2021年,1062万的出生人口也创下了近年来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43.6%。

  中泰证券首席分析师杨畅对时代财经分析,出生率下行幅度过大是导致人口增长放缓的主因。从数据看,2021年出生率7.52‰,2020年为8.52‰,下降0.1个百分点;2021年死亡率7.18‰,2020年为7.07‰,增加0.011个百分点。

  “可见,死亡率的变化并不大,主要是出生率下降较大。”杨畅说道。

  1月17日,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宁吉喆在回答记者提出“2021年全国出生人口创近年来新低,将对*经济将带来什么影响,*是否会、何时会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的问题时称,出生人口减少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宁吉喆表示,人口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老龄化、少子化也是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杨畅也认同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结果。

  在杨畅看来,出生率下行是普遍现象。从1955年至今,全球总生育率处于下行通道。比如,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总生育率早已低于2.1的人口更替水*。即便是东南亚地区,总生育率也出现了明显下行。

  在出生人口、净增人口、出生率均下降的情况下,据国家统计据数据,2021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据悉,而2020年、2019年的"这一数据分别是1.45‰、3.34‰。

  *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撰文指出,0.34‰的增长率意味着*又向绝对的零人口增长迈近了一步,但不会在2022年就迎来人口负增长,而是会在几年的“零人口增长波动期”后才进入常态化的负增长阶段。

  陈卫则指出,过去有机构曾预测*出现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是在2027年以后,但根据目前的人口变化和新出生人口数据,*人口零增长会比预期提前将近5年。

  2021年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43%

  对于人口未来的走势,宁吉喆表示,我国人口总量未来一段时间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

  一方面,我国仍然有3亿多育龄女性,每年能保持1000多万人的出生规模,人口总量将保持一定水*的增长。另一方面,三孩政策的效果也将逐步显现。

  宁吉喆称,从过去十几年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增加。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人口比2010年多了3000多万人,这主要是因为两次二孩生育政策促进了生育率的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

  陈卫此前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从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来,不仅二孩生育率出现上升,多孩生育率也出现上升。”

  据陈卫统计,在2013年前,二孩总和生育率在0.45左右,多孩总和生育率在0.06左右。2013年以来二者出现持续上升,二孩生育率上升到2017年的0.8以上,多孩生育率上升到2019年的0.15。

  对于出生人口中二胎占比高达43%,有网友表示:“没有一胎,哪来的二胎?"“生孩子主力真的是靠中年人?”

  陈卫指出,除二胎、三胎政策在起作用外,也说明婚姻推迟继续压低一孩生育率。

  宁吉喆在记者会上指出,首先,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是去年出生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数减少约300万。第二,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在推迟,年轻人生育意愿在降低。第三,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生育安排。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二孩政策对于保持人口增速“有功劳”,但据陈卫团队的调查,2016年*均理想生育子女数为1.75,远低于2.1的更替水*,实际计划生育子女数更低。

  在已婚已育一孩女性中,仅有接近30%的人打算生育第二个孩子。陈卫研究表明,在不想生第二个孩子的女性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

  近二十年来,出生率持续走低。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生育率为1.22,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的生育率为1.18,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的生育率为1.3,处于较低生育水*。

  未来三孩政策能否力挽人口跌势?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专委会专家安光勇认为,仍需进一步观察。他对时代财经分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增加家庭新成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2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14.1260亿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17日在*新闻办发布会上表示,出生人口减少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育龄妇女人数减少,生育水*继续下降,生育观念变化,婚育年龄推迟,疫情推迟年轻人婚育安排等等。

  他表示,我国人口总量未来一段时间保持在14亿人以上,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从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

  2021年人口增长仅48万

  2016年,我国人口较上一年增长906万。随后的2017年,这一数据下降到779万。2018年,我国人口增长为530万,2019年为467万。2020年,我国人口增长仅为204万,2021年进一步下跌到48万。

  宁吉喆对此解读称,2021年,我国人口保持了*稳增长。

  一是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2021年末,全国人口14.13亿人。其中,出生人口1062万人,死亡人口首次达到千万级,人口净增长48万,自然增长率是0.34‰。

  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基本稳定。2021年末,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亿人,占总人口的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亿人,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14.2%。

  三是城镇人口增加较多。2021年末,城镇常住人口达到9.1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200多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仍有将近5亿人。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四是流动人口明显增加。2021年末,全国人户分离人口是5.04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5亿人,增加885万人。

  人口出生率下降有三大原因 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宁吉喆强调,出生人口减少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人口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老龄化、少子化也是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有:

  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

  二是生育水*继续下降。近年来,生育观念有所变化,婚育年龄也在推迟,加上其他一些生育成本提高方面的因素,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有所降低的。

  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国际上多项调查研究发现,疫情发生以来,多个国家和地区生育水*有所下降。2020年,日本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韩国出生人口也比上年减少。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

  一是育龄女性总量还是较多的。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仍有3亿多育龄妇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万人的出生规模,人口总量将保持一定水*的增长。

  二是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从过去十几年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增加。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少儿人口为什么比2010年多了3000多万人,比重上升了1.35个百分点呢?主要是两次二孩生育政策促进了生育率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21年的43%左右。2021年5月,*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三是人口的预期寿命在持续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不断提高,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死亡人口一直少于出生人口,有助于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一些被推迟的生育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释放,这些因素都将对人口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扩展3)

——2021年出生人口率为7.52

2021年出生人口率为7.521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人口净增长48万人。

  对于人口增长率这个问题,从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以来,一直就是广大网友关注的热点问题。看了很多的分析,2021年很多网友都在预测,2021年全国将会迎来人口负增长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很多的事情都会随着人口负增长而改变。但是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这个数据来看,2021年,人口负增长还是没有到来,不过对比全国14亿的人口总量,一年人口增长48万,这个增长量确实意义不大,微乎其微,和负增长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

  虽然说2021年,全国人口总量还是有一定增长的",但是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已经成为了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相信用不了几年时间,人口总量就会真正迈入负增长,也许就是2022年,也许就是2023年,一定不会太遥远。

  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年轻人越来越少,一定会引发很多的难以预料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迫在眉睫。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扩展4)

——2021年中超结果200篇

2021年中超结果1

  超甲附加赛第二回合12日下午在苏州赛区打响,青岛队0比0与浙江队互交白卷,两回合总比分0比1不敌对手;大连人0比1负于成都蓉城,两回合总比分1比2落败。青岛队与大连人两支中超球队双双降级,中甲第3名浙江队、第4名成都蓉城冲超成功。

  超甲附加赛首回合0比1告负令青岛队“命悬一线”,在更为关键的第二回合比赛中,青岛队迎来外援亚历山德里尼的复出。上半场,双方均未创造威胁机会,以0比0*局易边。浙江队下半场一度可以“杀死”比赛,第66分钟,顾斌发出的任意球击中横梁弹出。尽管加强攻势,但急需一个进球的青岛队未能突破对方严密的防守,0比0的比分被保持到终场,连续两年参加超甲附加赛的浙江队终于重获中超参赛资格。

  首回合战成1比1*后,大连人与成都蓉城此役开场后就展开激烈争夺。开场2分钟,董岩峰在门线处将成都蓉城球员的补射挡出;第11分钟,黄嘉辉回敬给对手一记凌空射门,但被立柱挡出。下半场,中甲球队的攻势更为猛烈,大连人门将张翀数次救险。第72分钟,罗慕洛的射门打在丹尼森身上折射入网。凭借这个进球,成都蓉城以两回合2比1的总比分成功冲超。

  2022赛季中超将扩军为18支球队,超甲附加赛结束后,参赛球队全部出炉。2021赛季排名中甲前4的武汉三镇、梅州客家、浙江队、成都蓉城均成功“升级”。

2021年中超结果2

  2022赛季,中超迎来了扩军,历史上首次拥有18支球队,因而本赛季对于中甲球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联赛前四名均有希望冲超,此前,武汉三镇、梅州客家已分别获得了中甲前两名,直接获得升超资格。浙江队以1分之差遗憾落至第三名,成都蓉城紧随其后,也获得了1个升降级附加赛的名额,不过参考去年的附加赛,中甲球队想要战胜中超球队,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因而两回合淘汰赛前,中超的两支球队大连人、青岛队还是更为被看好,不过过程却并非如此,大连人完全输在了情绪上,首回合大好局面领先却突然变得不会踢,下半场情绪急躁,跟裁判较劲也跟自己较劲,赛后甚至动粗,赛前1天,足协的重量级罚单成为了转折点,成都蓉城的心态完全占据了优势,这也反映到了比赛中,最终1球拿下对手,完成了冲超的神来之笔。

  如果说大连人淘汰略有遗憾的话,那么青岛队的出局则是在意料之中,赛季前还曾被猜测为黑马角色,开局后也曾有过不错的发挥,遗憾的是欠薪问题突显,直接影响到了球员发挥,中途甚至出现外援直接离队的情况,成绩一落千丈,实力下滑且保级动力不足,降级也在情理之中,浙江队5个赛季的坚持,终于看到了收获,回到顶级联赛后,这支球队还会有新的`表现。

  算下来,中甲4支球队20天内全部冲超成功,下赛季也将是第一次有4支升班马齐聚中超联赛的情况,创造了新历史。不仅如此,4支球队均是新鲜血液,投资方的热情也会更高,有望带动整个联赛的发展,说不定会产生出黑马,例如武汉三镇,资金实力雄厚,外界猜测三镇有望在冬窗再放大手笔,组建一支豪华之师,冲击联赛三甲位置,如此一来,下赛季的中超联赛还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扩展5)

——2021年金融业白领年终奖成首席150篇

2021年金融业白领年终奖成首席1

  快过年了,你们单位发年终奖了吗?

  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年白领年终奖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白领年终奖*均为10227元,有近4成白领有年终奖。其中,金融行业成为年终奖首席大户”,*均为15152元。

  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白领年终奖*均值为10227元,较2020年的7826元同比增长30.7%。

  2021年能拿到年终奖的白领占36.6%,相对2020年的27.6%、2019年的33.3%有所上升,但仍低于2018年的55.2%、2017年的66.1%。

  另外,从不同企业性质来看,国企排名第一,54.9%的国企白领可以拿到年终奖,占比高于2020年的48.7%。

  仅有29.5%的私营/民营企业白领在2021年能够拿到年终奖,比例约为国企的1/2。

  分行业看,能源/矿产/环保行业白领获年终奖的占比最高,达到49%,2020年为38.9%,继续排名行业第一。其次是金融业,48.3%的白领可以拿到年终奖。*/非盈利机构(47.6%)、汽车/生产/加工/制造(45.7%)紧随其后。

  值得一提的是,年终奖两级分化严重:在大多数白领可能拿不到年终奖的情况下,拿到年终奖的白领中有4成以上收获过万。

2021年金融业白领年终奖成首席2

  智联招聘今天公布的《2021年白领年终奖调研报告》显示:经济回暖,去年能拿到年终奖的白领占调查人数的36.6%。只是白领年终奖连续两年下跌后首次回升。去年白领年终奖*均值为10227元,较2020年的7826元同比增长30.7%。

  据调查,2020年能拿到年终奖的白领占调查人数的27.6%,2019年则为33.3%。

  分行业来看,能源、矿产、环保行业白领获年终奖的人数占比最高,达到49%,高于2020年的38.9%,排名行业第一。其次是金融业,48.3%的白领可拿到年终奖;汽车、生产、加工、制造(45.7%)紧随其后。服务业白领拿到年终奖的人数占比从2020年的17.7%上升至去年的27.7%。排名垫底的是文体教育行业,仅21.8%的白领拿到年终奖。

  在能拿年终奖的白领中,67.3%的白领表示公司年终奖在农历新年前发放,13.1%的白领表示去年12月底前已发年终奖。分别有10.1%和5%的白领表示,公司年终奖将在农历新年后发放。

  在收到年终奖的白领中,97.5%的白领收到的是现金,高于2020年的94.1%;购物卡、食品、生活用品也是企业奖励员工的重要方式,占比超过5%;7.4%的白领希望拿到公司股票、期权,但只有1.8%的公司满足白领要求。

  去年白领年终奖在“10000-50000元”和“50000元以上”区间内占比分别为32.3%、9%,两项占比总和41.3%,高于2020年的29.2%。

  另外,31.3%的受访白领收获了比上一年更丰厚的年终奖,较2020年的25.9%有所上升。年终奖与上一年持*的占比最高,为35.6%。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扩展6)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021年已超超2.67亿 (菁选2篇)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021年已超超2.67亿1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311万人,女性人口6894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8(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14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835万人,减少1157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4.72%,比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50429万人,比上年增加1153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8467万人,比上年增加885万人。

  总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阶段,要坚持以*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021年已超超2.67亿2

  2022年1月17日,国新办就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2021年我国人口总量有所增加,城镇化率继续提高。

  据介绍,2021年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国家统计局: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为建国以来最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年龄构成看,2021年我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8822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3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这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首次超过14%。此前有人口学者预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突破14%,将成为人口形势变化的标志性事件。

  人口学界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

  对老龄化两种不同年龄的划分,主要是基于不同国家对老年人定义、退休年龄等不同,由于全球老龄化和退休年龄延迟等趋势的到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也成为重要参考依据,国家统计局和历次人口普查中,也同时公布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和占比。

  有部分学者认为,当65岁及人口占比超过14%,即意味着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一定义也被一些官方人士引用。例如2019年12月底,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邓为做客四川省人民*在线访谈,就全省养老服务发展问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时指出,四川目前65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4.17%,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不过,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曾指出,社会上目前有一些误解,有不少人认为,*已经进入到深度老龄化社会。实际上,国际上一般有这样的认识:一个国家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超过10%,这个国家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如果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0-20%之间,属于轻度老龄化阶段;20-30%之间的占比为中度老龄化阶段;超过30%是重度老龄化阶段。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是18.7%,说明目前*仍然处于轻度老龄化阶段。

  华侨大学兼职教授、高级统计师姚美雄向界面新闻介绍,不管是哪一种定义标准,都显示*的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基石,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0.88亿人、占比达7%,说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后逐渐加快,时隔21年突破14%。这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姚美雄介绍,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再创新*成立以来最低水*,全年人口净增加48万人,预计2022年将进入负增长。*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2.1之下,已有30年,2020年跌至1.3 ,大大低于世界2.3的*均水*,也低于发达国家1.6的水*,表明*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育龄妇女总量持续减少,尤其20-34岁育龄妇女急剧下降,2025年将比2015年减少26%。预计2100年*总人口将在7亿人以下,未来*人口将处于总量不足、结构严重失调态势,呈现老年人多、青少年少的倒金字塔型,这将严重削弱未来*实力、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国家统计局每年2月份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2019年,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分别为10.8%、11.4%、11.9%、12.6%。因2020年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关人口数据未单独在每年的统计公报中列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值得注意的是,有12个省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14%。

  姚美雄指出,在亚洲,韩国也是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韩国和*都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韩国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4%,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但他提醒,韩国与*不同之处在于,韩国的人均GDP超过3万美元,但*的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因此“未富先老”的人口发展趋势需要公共政策及时作出回应。

  老龄化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养老压力进一步凸显。姚美雄指出,2021年后,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人口相继进入老年,社会养老压力将浮出水面,薄弱的经济基础和失调的人口结构不具备供养老年人口的能力,养老压力正日益加大,养老的财政供给压力将相当大,家庭和社会都面临着养老风险的冲击。今后高龄、独居空巢老人将进一步增多,这将带来严峻的社会问题。

  在目前的形势下,他建议大力构建家庭养孩与国家养孩相结合的新人口再生产机制体制。生孩养孩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新增人口是未来的创新创业者、消费者、纳税人、养老金供给者,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社会要相应分担养育成本。国家要舍得投入,拿出真金白银,切实减轻养育家庭的负担,强化鼓励生育的公共服务,让百姓愿意生孩子,养得起孩子。


2021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扩展7)

——河南出生人口43年来首次低于100万 (荟萃2篇)

河南出生人口43年来首次低于100万1

  自从七普之后,关于促进生育的措施越来越多,延长产假时间、保障就业及相关的生育补贴也在部分城市陆续出台,一个生育友好性氛围正在形成。

  这几天,各省份陆续发布2021年统计年鉴,从年鉴公布的数据来看,山东、河南两个人口大 省的生育意愿开始跳水,出生人口下降较快。

  先来说一说人口大省山东。

  根据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以常住人口计算,2020年山东出生人口为87万人,与6年前的2016年出生人口177.06万人相关,降幅为51%。换一句话说,喜欢生孩子的山东人也不愿意多生孩子了。

  其实,作为人口大省,山东的生育意愿一直以来都比较强。特别是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居然创下了该省自1988年以来的新高,比上年多出生53.48万人,即全面二孩实施的2016年,山东全年出生人口177.06万人,其中二孩出生占比更是达到63.3%,远远超生育一孩的数量。

  但是,山东二孩生育经过2016年(出生人口177.06万人)和2017年(出生人口为175万人)连续两年的爆发式增长之后,2018年,全面二孩效应明显减弱,山东年出生人口降至133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24%。两年高峰期过后,2019年、2020年生育意愿明显减弱。到了2019年,出生人口降至118万人。2020年,山东出生人口为87万人,比上一年下降了26%,比2016年下降了50.8%。

  在出生人口下降的同时,另一个与出生人口相关的数据间接证明,山东的出生人口还会短基期之内没有提升的机会。这一数据就是山东的结婚登记数据。根据民政局发布31省份2021年上半年结婚数据显示,山东2021年上半年结婚数据为24.6万对,预计全年结婚登记数量为49.2万对。

  其次,谈一谈另一个人口大省河南。

  根据2021年统计年鉴显示,以常住人口计算,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2020年出生人口为92万人,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比2016年下降了36%。2016年作为全面放开二胎之后的首个生育年份,河南和山东一样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生育高峰。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之后,河南出生人口阶段性高峰——143万人。与山东类似,喜欢生孩子的70后、80后在完成自己的生孩大计之后,人口大省出生人口数量同样出现了持续下降的情况。到了2020年,人口大省河南的出生人口仅92万人,创下了43年来首次低于100万的记录。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生育大省,现在已经变成了人口净流出大省。2020年河南省流出到外省的人口达1610.09万人,而流入河南的人口仅仅只有127.37万人。

  从结婚登记的数据来看,河南结婚人数同样没有多少增长的空间。根据民政局发布31省份2021年上半年结婚数据显示,河南以34万的结婚登记对数稳居榜首,河南也是唯一结婚登记对数超过30万的省份。他就是说,河南全省2021年大约会有68万对新人结婚。

  前一段时间,有专家提出给予买房补贴或现金补贴,也有专家提出,提高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才是治本之策。*财政科学研究院侯海波曾表示“由于放开生育限制,只是瞄准了生育意愿较高的群体,但这一群体已不是社会主流,也不是育龄人口的生力军,当前育龄人口生育意愿持续下降才是问题的症结。”

  提高生育意愿,其实还需多方面的配套,除了婚假、产假而外,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还有更多提升的空间。例如,如果生育二孩,那么一孩和二孩的教育、医疗相关费用在就业之前能否全免,现在正在推行的保障房能否明确给予一人60*方米左右的住房一套。当医疗、教育、住房这三大保障全面到位之后,相信生二孩、三孩的人会越来越多。

河南出生人口43年来首次低于100万2

  人口问题,一直都是近几年来的一个“热点”。2021年,国家公布了2020年的出生人口数据,然后我们突然就发现,我国出生率第一次降到了1%以下,全年总出生人口仅仅只有1200万人,跟2019年的1465万人相比,足足减少了265万人。

  而且,从各地发布的统计年鉴来看,如今就连“人口大省”的出生人口也在连年下降。例如河南省,自1978年以来,足足43年的时间,河南省的出生人口在2020年第一次降到100万以下,仅有92万。

  大家都清楚,如果出生人口进一步减少,必然会加深老龄化的程度,到时候,小到养老问题,大到经济发展,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一个“坏消息”是,2021年的出生人口,有可能还要继续下降。

  2021年出生人口预计1000万

  如今刚刚步入2022年,2021年的出生人口数据还暂时未公布,但是早在2021年时,有许多省市公布了新生儿登记、落户数量。通过这一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简单预测一下各省全年人口究竟是涨是跌。

  举两个例子,河南省、贵州省通过新生儿筛查得出了前三季度的出生人口数据,分别为59.61万以及23.04万。而这一数量跟2020年同一时期相比,则分别减少了18.82%以及24.81%,由小及大,可以得出简单的结论,那就是2021年全年,这两地的出生人口极大概率会比2020年的要少。

  然而,这样的状况不仅仅是出现在这两个省当中,从各地的数据来看,同比2020年,新生儿人口减少的地区包括宁夏*自治区、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湖南湘潭、山东省6个城市、江苏省4个城市、安徽省14个县等等。

  即便是不完全的统计,目前就已经出现了如此多的地区有人口下跌的情况,可见,2021年全年的人口出现进一步下跌 的几率真的很大。就连梁建章、任泽*等人发布的《*人口预测报告2021版》都表示,2021年出生人口或许仅有1000万。

  生孩子怎么这么难?

  这样的趋势,其实不是从这两年开始的,从历年数据来看,2016年时,我国出生人口经历了一次增长,从2015年的1655万人增长到了1786万人。而紧随其后,就开始了一路下降,一直降到2020年。

  从政策上来看,就可以发现,2015年—2016年正是二胎政策实行的“节点”,所以说出生人口有了小幅度的升高。但是紧随其后的下降,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那就是其实问题不是出在开放二胎方面,而是因为人们根本不愿意生育第一胎。

  生育意愿的降低,其实有很多因素影响,例如当下时代的女性,更加注重自己的事业,而生孩子必然会影响工作,因此女性也不愿意生;再加上如今房价居高不下,于是年轻人纷纷躺*,更别提生孩子了。

  于是,有专家就表示,应该从这方面“下手”,直接给现金补贴,最好是免息贷款购房,而确确实实,也有地区实行了类似的"政策。

  各地的生娃补贴

  大家都知道,2021年我国正式开放了三胎政策,虽说还不知道效果如何,但各地为了提高生育率,似乎也在卯足了劲发放生娃补贴。这些补贴包括了很多,例如废除“超生费”、增加产假、陪产假的天数,甚至还包括了现金补贴。

  首个提出现金补贴的地区就是四川攀枝花,对于二胎、三胎家庭,孩子未满3岁前,每月发放500元现金补贴;而后还有江苏海安,二胎、三胎家庭分别可以得到200元/*米、400元/*米的购房优惠;

  而甘肃临泽县则给得更多,一、二、三胎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津贴,二胎、三胎家庭,还在未满3岁之前,每年发放5000元、10000元的育儿补贴,二胎三胎家庭,在县城区购房,还可以得到4万元的购房补助。

  这些政策可以说是实打实地解决了不少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大家在生娃这件事上,少了许多“后顾之忧”,而这样的政策,对于生育方面,可能也会起到“刺激”的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出生人口的目的。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光靠现金补贴其实是没有用的,这种方式就是“无底洞”,最终能够提高生育意愿的,其实是提高社会保障,教育改革,解决女性职场不公*问题等等。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改善,才是真正长远促进生育的好办法。

推荐访问:人口 出生 二孩占 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50篇 2023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 2023年出生人口二孩占比超4成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