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7篇)

时间:2023-05-02 16:50:06 浏览量:

篇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与学的科学规律和艺术的一门学科。(是研究学科教学论的基本问题)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具有理论科学的性质,又具有应用和研究科学的性质。

  4、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意义:

  (一)成为合格思想政治课老师的需要

  教师的知识理论素质构成,既要有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能。

  (二)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

  更新知识需要学习教学论。

  人才竞争需要学习教学论。

  教师自我发展需要学习教学论。

  成为知名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教学论。

  5、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二)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德育工作的地位

  (四)德育的目标

  (五)德育的内容

  (六)德育的方式

  (七)德育的原则

  (八)教师队伍建设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的核心思想

  7、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的道德思想的精髓

  8、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9、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

  10、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育人性、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

  11、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

  12、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

  (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二)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三)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①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创新人才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

  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品格

  1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功能

  (一)导向性功能

  ①目标导向

  ②价值导向

  ③行为导向

  (二)规范性功能

  ①对政治方向的规范

  ②对思想观念的规范

  ③对道德行为的规范

  (三)个性化功能

  ①对个性化发展具有定向作用

  ②对个性发展具有合理的建构作用

  ③对个性化的发展具有个体享用作用

  14、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范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概念,使人们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结果和理性符号,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现象之网的网上扭结”,也是人们认识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工具。

  ①教师与学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因素,也是教学活动中最核心的关系。

  ②教育和教学:这里的教育特指思想政治教育,可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性”;这里的教学是特指传授知识的教学,可称之为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性”。

  ③传授与接受:所谓传授也就是传递和教给,使人们以各种方式向他人传递和教给各种知识信息的活动。所谓接受,就是认可和接纳,是

  指人们对语言及其他中介表征出来的信息和知识的择取、理解和整合过程。

  ④内化和外化: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或在其他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的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范畴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所谓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⑤理论和实践

  15、课程的定义:课程是指学科;课程是指教材或课程资源;课程是指教学目标或计划;课程是指学习经验或体验。

  16、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

  ①在课程目标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树立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教学价值观

  ②在课程结构方面,体现综合化课程特点,改变过粉强调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倾向

  ③咱课程内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

  ④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

  ⑤在评价方面,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

  ⑥在课程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改革管理过于集中的现

  象

  1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

  ①“普通性目标”取向

  ②“行为目标”取向

  ③“生成性目标”取向

  ④“表现性目标”取向

  18、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目标分类:情意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道德目标

  19、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

  ①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认识和实践的活动

  ②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继承和创造的活动过程

  20、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21、学习力的要素构成: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学习毅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22、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

  ①知行统一的规律

  ②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

  ③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④时代性规律

  23、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

  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②联系学生实际

  ③联系国际政治的实际

  ④联系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实际

  24、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始终要体现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公民道德建设总目标要求保护一致,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在理论教育上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要使教学为实现公民道德建设总目标和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基本路线服务。

  ②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既要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是既要进行智育,又要进行德育,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③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④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就是指直接用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过程中要摆事实、讲道理。鼓励雪或缩能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积极进取。

  ⑤师生民主合作原则:是指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相互结成团结、协作的关系

  ⑥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

  ⑦创新性原则

  ⑧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是指在教学中,不论学生呢裹足学习中的表现,还是在思想品德中的表现,教师都要多给学生以肯定、鼓励和表扬。

  教师应以兴奋的情绪、热切的关注、殷切的期待、友好的感受去激励、唤醒、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1、方向性原则:含义意义

  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它必须坚持为公民道德建设总目标服务

  ②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决定它要坚持方向性原则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含义

  意义

  ①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思政课两种属性的体现

  ②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含义

  意义

  ①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②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克服教学上主观主义倾向的最好办法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含义

  意义

  ①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特点决定的②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是我国教育性质和任务决定的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含义

  意义

  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含义

  意义

  ①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是由思政课的实践性决定的②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7、创新性原则含义

  意义

  ①贯彻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②贯彻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含义

  意义

  ①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②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成长的自信心

  ③鼓励学生上进,塑造学生善良的人格】

  25、课堂教学的含义:课堂教学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

  26、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绪论课、授新课、讨论研究课、复习课、考查课、讲评课、综合课

  27、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经典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特点:有效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参照性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28、启发式教学模式: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征:a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b体现了学生学习力的能动性的作用c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和途径: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的思维。只要符合这一点,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9、案例教学法:就使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种典型、特殊事情的情景和境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30、情感教学的含义: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

  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得到积极变化的教学活动。

  31、情感教学的特征:a以智育情b以意育情c以情育情d以境育情

  32、思想政治学科运用情感教学的必要性:

  ①情感教学能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

  ②情感教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③加强情感教育,是改革思想政治学科现状的需要

  33、教学设计的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创新性原则

  34、备课: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

  35、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最优化:所谓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原则: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谐型原则

  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标准:质量标准、效率标准、教育标准的相对性

  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①根据《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内容

  的讲授

  ②删除和简化陈旧、重复和交叉的教学内容

  ③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

  ④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

  新的教学内容

  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

  ①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③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程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④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示范性引导、实证性引导、逻辑引导、反驳性引导、探索性引导)

  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⑥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36、教学艺术的功能:①提高威信能力

  ②激发动机功能

  ③全面育才功能

  ④优化氛围功能

  37、教学艺术风格: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38、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一、独特性:1、独特的教学思路。2、独特的教学方法。3、独特的表达方式。

  二、多样性:1、理智型2、情感型

  三、稳定型

  教学艺术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四、发展性

  (体现)教学艺术风格的形

  成是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后,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39、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的过程:

  ①模仿教学阶段

  ②熟练教学阶段

  ③创造教学阶段

  ④风格形成阶段

  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①要对事业充满爱心②要提高理论要求③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④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40、组织教学的艺术:一般艺术:①用目光组织教学

  ②用语言组织教学

  ③用情感组织教学

  ④设疑提问组织教学

  特殊艺术:①偶然事件多种多样,有的是由教学疑难本身所引起的②由课堂上突然出现的学生不良行为引起的③由外来干扰引发的④由教师在课堂上自身出现的失误造成的41、教育启发的艺术:提问启发、对比启发、材料启发、设疑启发、直观启发、语言启发

  42、激励方法:榜样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竞赛激励

  43、学习的类型:①按学习的自由性程度划分(自发、自主、自觉、创造)

  ②按学习的目标划分(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

  ③按学习场所划分(课堂、课外)

  ④按学习组织形式划分(个人、合作)

  ⑤按掌握知识的方法划分(接受式、发现式)

  ⑥按有无指导和帮助划分(有指导学习、自学)

  44、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地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病使人们有权利去火的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

  45、研究性学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46、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⑤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47、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过程性、问题性、实践性、内化性

  48、合作性学习法:合作性学习是指通过教师设计、布置教学任务,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进行学习,互助合作,完全共同的学习任务,从而获得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9、合作性学习法的特点:学习的协作性、知识和情感的交融性、个

  体效能的展示性、学生和学生的互动性

  50、教学评价的分类:(一)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二)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分类: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51、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建构):①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②评价内容综合化③评价方法多样化④评价主体多元化⑤评价的重心是教学过程

  52、评课的原则:客观公平的原则、科学性原则、重点性原则、理解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53、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①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作用②造就人才的作用③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54、教师职业的特点:①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责任性②复杂性③奉献性④育人性⑤教师劳动效果的滞后性和深远性

  55、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①理论武装作用②政治导向作用③能力培养作用

  ④道德规范作用⑤法制观念的强化作用⑥心理素质优化作用⑦审美情操陶冶作用

  56、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作用1、思想政治课是学校的社会性质的标志;2、思想政治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二)思想政治课的经济性作用1、思想意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2、思想意识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3、思想觉悟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作用1、培养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服务;2、传播政治理论,形成政治舆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57、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思想素质: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特点。政治素质:

  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道德素质: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团结协作。

  (2)广博的知识经验。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四个方面。

  (3)现代化的教育能力。智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表达能力、育人能力、交往能力、科研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

  (4)健康的身心。心理素质:成熟的性格、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劳逸结合。

  (5)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风度: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举止从容适度。仪表行为:仪表应该符合育人角色的特点,要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体现职业特点。

  58、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一)思想准备

  (二)教学准备:1、备课;2、试讲

  (三)心理准备

  (四)实习班主任工作的准备

篇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而且形式多样,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问题很多。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要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特长与研究方向相结合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要明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以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是思想理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最高目标是引导学生为实现理想的社会价值而努力奋斗,现实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思想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现实目标是相互促进和相互依赖的,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为实现更高的目标奋斗。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的深化

  (1)社会层面的主导性和多样性的矛盾状态。我国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主导下的多元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成为多种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形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成为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在现实社会中,主导意识形态与多元的意识形态长期并存而且相互影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风范。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相关学科理论,研究社会客观因素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具体影响,更要研究这些因素对学生思想、行为的综合影响。也要研究国家在改革开放中的政治主导、民族文化主导、人本主导和社会核心价值主导等,这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要研究的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形态。(2)个体层面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矛盾状态。在市场体制条件下拥有自主权和民主发展条件下拥有自由性,能够独立、自主和创造性地发展自己主体性与个性特点的同时,必须融入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道德生活,接受社会政治、法制与道德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质就是以思想政治和社会道德的目标、规范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在学生社会化中,学生在不断的追求进步和实现理想而不是依赖于社会的生活条件。学生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难题探讨

  (1)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特点。学生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特别是大学生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美好的希望,又对所处的现实社会感到无奈,心里充满了诸多的矛盾。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思想特点以及特殊

  需要、特殊作用和特殊地位。他们在现实中要做出抉择,在曲折中发展,寻找出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方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思想教育与研究计划。(2)时代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对新的生活方式、领域、内容进行总结和提炼,引导学生适应现代生活。也要研究客观因素对学生生活影响的方式,解决学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激烈社会竞争、不良的社会风气等对学生的交往、学习、入党、就业的影响,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所形成的压力,在社会大背景下感到困惑、失衡、失态的表现、危害、根源进行深入分析。(3)应用性决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能以具体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不能脱离现实,将大话和大道理。在理论的选择上和解决问题时,要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和运用理论而不是相反。应用性就是研究要结合当前所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理论的构建,而不是满足于理论体系的主观建构。还要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对问题价值进行阐述,对问题根源的探究,并要有解决问题的途径、方式、手段和技术。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要正确的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下的社会思想的影响与冲击,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迷茫与困惑的问题,对社会价值的追求,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曲解,盲目的追求某种需求而偏离了社会的正常发展的轨道。因此要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生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篇三: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

  导论

  1、思想政治学科论的含义:思想政治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必修课,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专业知识。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学习

  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理论性、应用性、综合性、方法性。属于理论科学与应用理论科学的边缘交叉学科。

  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理论体系: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5、学习思想政治教学论的教学形式:理论讲授、教育观察、教育调查研究、教学训练、微格教学、教育实习、教育教学研讨、第一章

  1、英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学校的德育课是有宗教、社会科学、道德教育组成。

  2、法国的德育教育理论:法国始终把培养公民的责任感作为学校研究的课题,德育理念为自由、平等、博爱

  3、德国的德育教育理论:德育教育目标:朴素、道德、善良、教育

  4、中国的德育思想:孔子:仁

  墨子:兼爱

  孟子:义

  5、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全面和谐发展:学校教育的理想是使受教育者达到全面和谐发展。

  (2)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3)德育工作的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摆到教育工作的首位。

  (4)德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达到的状态。

  (5)德育的内容:第一

  方向性内容

  第二

  认知性内容

  第三

  有道德规范性内容

  (6)德育的方式

  (7)德育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遵守教学相长的原则,建立有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8)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好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和方法正确落实的关键

  6、素质教育的特征:目的性

  育人性

  全体性

  全面性

  基础性

  主体性

  7、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

  8、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导向性功能(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规范性功能(对政治方向、思想观念道德行为的规范)、个性化功能、9、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1)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帮助者实施者。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二十积极的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教师和学生两者又有统一性,学生觉悟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品德的形成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对象时学生,教师与学生既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

  (2)教育与教学: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称之为教育过程中的教育性,教育是指传授知识的教学,称之为教学过程的知识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知识性与教学型的统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一定的知识教学为前提,教育性和知识性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两种基本属性。

  (3)传授与接受:传授就是传递交给,是人们以各种方式向他人传递和交给知识的过程,接受就是认可和接纳,是指人们对语言及其他中介表现出来的信息的则取、理解、和整合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接受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受教育学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

  .会要求的良好的观点和思想体系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信念。它的实现有四个环节,兴趣、注意、认知、吸纳。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和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内化是基础,外化是根本。以内化为开端,以外化为终端。

  (5)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

  1.

  课程的定义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程序、教学活动、教学分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自身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2.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3.基础课程改革的目标①在课程目标方面,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树立学生发展本位的课程教学价值观

  ②在课程结构方面,体现综合化课程特点,改变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的倾向

  ③在课程内容方面,密切课程同生活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繁杂偏旧”的现状

  ④在课程实施方面,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机械记忆的学习倾向。

  ⑤在评价方面,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革过于重视终结性评价的做法

  ⑥在课程管理体制方面,实行三级管理制度,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象

  第三章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

  1、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的要素

  (1)

  三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或教材

  (2)

  四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

  (3)

  五要素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环境

  ①教师:整个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③教材:联结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桥梁

  ④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各类教学工具、组织措施和直观教具、实验仪器等。

  ⑤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教学环境对培养人来说具有教育环境功能。

  2、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题问题

  (1)教学过程要以教师为主导

  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过程。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活动,不是教学活动。

  ②教学过程不是学生自发学习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国家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教师负责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启动、引导、调节、激发、定向的任务。

  ③教师从事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领导学生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教学活动,设计培养教育学生的活动,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上。

  第二节

  学生的学习力

  1、学习力的要素构成

  (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力的内在动力,是学习者的动力源泉。

  (2)学习情趣

  学习情趣,是由于对学习的价值有较深的认识和内心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系统。

  .

  .(3)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是见人持久、百折不挠的学习意志力,是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持性、持久性、坚韧性和坚强性,它是学习者在对学习的意义、目的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维持系统的能力。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具备一定学习条件的人,掌握一定学习本领并能取得学习效率。掌握本领的人,就是具备了学习能力。

  (5)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人学习时采用的手段、方法、方式、形式、途径、策略等,是学习人的认知方法,也就是他吸收信息和加工信息的方式、方法和技巧。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规律(论述)

  1、知行统一规律

  知与行,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连个重要因素。知事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基础和起点。行事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和归宿。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师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用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条规律,按照这条规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把理论教好,还要重视学生的行,要指导学生如何按理论的要求去做,只有学得好,做得好,才为真知。

  2、灌输与疏导统一的规律

  灌输是指对人们进行正面的宣传教育。通过正面的宣传教育,使受教育者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以达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支配人们行为的目的。灌输知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途径,另一种途径是疏导,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灌输和疏导结合起来进行。疏导就是疏通引导的意思,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给予解惑答疑,引导学生按照正确思路认识问题,以排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灌输和疏导统一起来教学效果才好。

  3、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但从人类认识一般规律来看,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有着必然的联系,认识的起点是直接经验。一切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来自直接经验。在教学中必须真确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把二者统一起来。教师教学时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至注重间接经验,书本至上,二是讲课时只注意联系实际,不认真分析讲解理论。

  4、时代性规律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实践火炬哦的进步与提高。教师要做到广泛收集当代的社会信息,利用新闻媒体中的信息,将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体验社会生活,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第五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材料分析)

  1、方向性原则:含义

  意义

  ①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它必须坚持为公民道德建设总目标服务

  ②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决定它要坚持方向性原则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身要求思想政治课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

  2、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含义

  意义

  ①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思政课两种属性的体现

  ②授业与传道相结合原则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

  3、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含义

  意义

  ①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②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克服教学上主观主义倾向的最好办法

  4、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含义

  意义

  ①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特点决定的②

  坚持正面教育与积极疏导原则是我国教育性质和任务决定的.

  .5、师生民主合作原则含义

  意义

  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能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6、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含义

  意义

  ①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是由思政课的实践性决定的②

  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贯彻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7、创新性原则含义

  意义

  ①贯彻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②贯彻创新性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8、以鼓励为主的原则含义

  意义

  ①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②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成长的自信心

  ③鼓励学生上进,塑造学生善良的人格

  第四章

  第一节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所采取的方式。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学基本形式,即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另一种是教学辅助形式,即课外活动。

  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1、课堂教学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教室里对全班同学同时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

  2、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任务的不同,可分为两类课型

  :总和课和单一课。

  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绪论课、授新课、讨论研究课、复习课、考查课、讲评课、综合课

  3、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c导入新课d学习新课e巩固新课f布置课外作业

  4、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是指课程标准规定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教学活动。

  它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服务于学科的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课课外活动的形式主要有报告会(可邀请校外专家或校内领导,场所视情况而定)、读书报告会(事先要选好报告人并予以指导,报告主题要鲜明,内容要与思政课的学习内容有关,让学生自己组织)、写小论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

  5、思想政治课的课外活动的原则:a实践性b自愿性c独立性d灵活性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教法和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采用的教学策略、手段、方式、途径和操作程序。简单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生时采用的方法。

  2、教学模式含义: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较经典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策略体系。

  特点:有效性、可操作性、稳定性、参照性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

  3、启发式教学模式

  含义: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使其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主张和“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教学原则都闪烁着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光辉。(选择)

  特征:a确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地位b体现了学生学习力的能动性的作用c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形式和途径

  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迪学生的思维。只要符合这一点,无论何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是教师组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

  涵义:“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教学目标:a强调知识是做“真人”的基础b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c主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d主张把学生培养成为对国家和人类有责任感的人才

  教学策略:a因材施教b在“做“中学c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师生角色:a教师起主导作用b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儿童是学习的主人

  特征:a具有批判现实性b具有教育民主性c具有教育创造性d具有师生主导主体性

  5、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法

  (以发现式教学模式和探索式训练教学模式为代表)

  (1)以发现式教学模式

  含义: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发现过程,利用教师提供的事例、问题和材料,通过主动地研究、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经过独立探索,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发现者。(美国布鲁纳提出)

  特征:a摆正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b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c能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d能培养学生的现代思维能力

  (2)探索式训练教学模式

  含义:利用学生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的心理动力和求知欲望,在教室的帮助下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知识,增强学生的认知和探索能力的教学模式。

  特征:a教师与学生平等地参加活动b通过探索训练,促进学生思维技能的发展

  6、案例教学法(略)

  7、情感教学模式

  含义:所谓情感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一定教育手段,有目的地引人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使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得到积极变化的教学活动。

  特征:a以智育情b以意育情c以情育情d以境育情

  第三节

  思想政治学科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教学方法:

  1、讲授法含义: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和讲评五种方式。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政治学科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较易于集中学生的注意,激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广泛应用。但注意使用中教师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密切联系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回答如果有错误之处要及时纠正,澄清模糊的地方。

  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5、演示法6、社会调查法

  二、教学模式

  1、八字教学法即“读读-讲讲-议议-练练“2、“预议导练“教学法

  3、讲读法

  4、“读书-议论-讲解-练习-总结”五步教学法

  5、五字教学法:学、疑、思、讲、解

  第四节

  思想政治学科多媒体教学(略)

  .

  .第五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准备工作(重点)

  教学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备课和编写教案三项工作。

  一、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二、备课

  1、备《课程标准》

  2、备教材

  a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b分析教材各部分的中心思想c弄懂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备好知识点d把精力用在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上e选学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

  3、备学生

  a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对知识的需求b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第六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为完成、优化教学目标,运用系统方法整体组合各教学因素和环节,为学生设计的教与学的操作计划方案,是课堂教学进行的程序,它是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设计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创新性原则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教材简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指向性、客观性、整体性。内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品德目标、(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法选择

  (六)设计板书

  (七)教学资源

  (八)教学设计理念

  (九)教学流程

  (十)教学效果训练

  (十一)教学资源拓展

  (十二)教学反思

  优化课堂教学

  一、教学最优化的含义: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和谐性原则

  三、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标准、1、质量标准

  2、效率标准

  3、教学标准的相对性

  四、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突出重点内容的讲授、删除和简化陈旧、重复和交叉的教学内容、学生熟悉的内容讲课时可以从略、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随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

  五、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课程

  1、加强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带着社会责任感,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可信度,排除学生学习的障碍。

  4、通过引导在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包括示范性引导、实证性引导、逻辑引导、反驳性引导、探索性引导、5、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6、教会学生在运用中学习和培养能力

  说课

  一、含义:在备课时活在评课前,有授课教师谈谈课时教学的设计情况。

  二、内容:

  1、说教材

  2、说学情

  3、说教学理念

  如何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树立全面的质量关、树立现代教学观、说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品德目标和情意目标。

  1、说教学流程

  2、说教学方法

  3、说学法指导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五章

  教学艺术风格:教师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成熟的教学思想、教学技巧和教学风度的独特结合和稳定表现。

  教学艺术风格的特征:

  一、独特性:1、独特的教学思路。2、独特的教学方法。3、独特

  的表达方式。

  二、多样性:1、理智型2、情感型

  三、稳定型

  教学艺术风格一旦形成,就会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保持不变,具有相对稳定性。

  发展性(体现)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

  教学艺术风格形成后,也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一: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的过程

  模仿教学阶段

  熟练教学阶段

  创造教学阶段

  风格形成阶段

  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基本要求

  要对事业充满爱心

  要提高理论要求

  要把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

  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艺术:

  备课的艺术

  组织教学的艺术

  导入的艺术: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

  讲课的艺术

  教学启发的艺术

  讲概念的艺术

  提问的艺术

  举例的艺术

  板书的艺术

  激励的艺术:榜样激励、目标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竞赛激励

  节奏调节的艺术

  幽默的艺术

  结为的艺术

  考试命题的艺术

  第六章

  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

  ★学习指导的概念:学习指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点、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

  ★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策略:

  (一)注意力分配的策略

  1、预习2、提问3、阅读4、复述5、回忆6、复习

  (二)记忆的策略

  1、地点记忆法2、组织记忆法3、笔记记忆法

  4、理解记忆法5、尝试记忆法6、图示记忆法7、联想记忆法

  .

  .(三)融会贯通的联系策略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思维调控策略

  1、思维与感知内在统一的规律及其应用

  2、思维与问题相互推进的规律及其应用

  3、在某种思维主导之下,各种思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应用

  4、在某种思维方法的主导下,各种思维方法综合运用的规律及其应用

  ★思想政治课指导学习的方法:

  (一)计划法:1、制定学习计划的必要性2、制定学习计划的程序

  3、制定学习计划的方式4、制定学习计划的要求

  (二)听课法:1、课前准备2、明确听课的目标和重点

  3、多思4、整理思维5、编码记忆

  (三)记忆法:1、有效记忆的要求2、记忆的方式

  (四)质疑法:

  (五)温故知新法:1、温故知新法的含义和特点2、温故知新法的操作

  (六)研究性学习法:1、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2、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七)合作性学习法:1、合作性学习法的含义和特点2、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操作

  (八)自学法:1、引入指2、自学解疑3、巩固练习4、重读小结

  (九)快乐学习法:1、优化课堂结构2、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3、创设良好新颖的教学环境

  (十)应用法:1、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应用2、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应用

  3、提出的应用要适当,要切合中学生实际4、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应由浅入手,逐步提高

  5、指导学生应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第七章

  思想政治学科评价

  教学评价:就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及其标准,利用科学的、可行的方法和技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和评估。

  教学评价的对象:

  (一)

  对学生的评价:学生是评价对象的核心,对学生素质各个组成部分及其整体水平的评价: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审美情感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

  (二)

  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对教师的评价要同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

  (三)

  对课程教材的评价: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对课程的评价: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结构是否恰当。对教材的评价: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指导书、学生辅助读物的评价

  (四)

  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办学方向的评价,学校管理情况评价、教学条件评价

  教学评价的分类

  (一)

  依据教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类

  1、诊断性评价:是为辨别和寻找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以及了解学生在认知、情感和能力方面的水平、情况而进行的评估。

  2、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的系统性评价,用于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它是在学习形成阶段进行的掌握学习情况一种措施。

  3、终结性评价:为了给学生学习做一个结论

  (二)

  依据教学评价标准进行分类

  1、相对性评价:是一种相对标准的评价,它是以评价对象群体的整体水平为参照系数,由评价对象的集体情况来确定评价标准。

  2、绝对性评价:是在评价对象群体之外,以一定客观的、标准化的目标位评价标准的教学评价形式。

  3、个性内差异评价:是以个体的自身状况位参照系数,把每个评价对象的过去也现在进行比较,或把学社个人的某些侧面进行比较的教学评价方式

  .

  .素质教育发展性评价体系

  (一)

  评价功能一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二)

  评价内容综合化:现代的教学评价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1.

  基础知识评价:对学生掌握的具体现象、思想、方法、概念、原理、法则等的评价

  2.

  基本技能评价:对学生掌握的智力技能、操作技能、技巧的评价

  3.

  思想道德评价: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达尔、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4.

  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对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社会态度、科学态度的评价,有语言表现和行为表现

  5.

  能力发展水平评价:对学生的认知、发现、构思能力、知识原理的应用能力、资料和问题的解释能力评价

  (三)

  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方法既有量化的笔试测试,又有课堂行为记录、书面报告、作业情境测验、研讨评价等执行评价法。

  (四)

  评价主体多元化:现代评价观念认为在教学评价中,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五)

  评价的中心是教学过程:评价的重心应该是教与学的过程,是实行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过程。

  (六)

  以下内容为了解

  (七)

  教学评价形式

  (八)

  学生的学习评价形式: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九)

  教师的教学评价形式:教师自我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家长评价

  (十)

  学生的评价方法

  (十一)

  研讨评价法

  (十二)

  专题作业评价法:操作程序

  (十三)

  选题

  (十四)

  收集资料过程

  (十五)

  调查、研究

  (十六)

  调查报告、研究文章的撰写

  (十七)

  作业评定

  (十八)

  观察评价法:一般系统观察、集中观察

  (十九)

  知行综合评价法

  (二十)

  听课的要点

  (一)

  看教者的理论修养

  1.

  看教者的整个教学思路是否体现了现代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的教改方案,有无创新闪光点

  2.

  看教者的课堂结构设计、教材处理、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同教学的思路相一致

  (二)

  看教者的教学智能

  :1、看教者的思维能力2、看教者的思维品质3、看教者的教学实践能力

  (三)

  看教学效果:看教者这道学生学习的水平、看对学生思维训练任务的完成

  (四)

  看教者的教学修养和教学技能

  1.

  教学修养:看教者在课堂上精神是否饱满,教学的态度是否严谨,教态是否自然,穿着是否得体,对学生的态度是否亲切热情

  2.

  教学技能:看教者的教学语言运用如何;看教者对教法选择和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是否得当,对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处理是否巧妙;看教者的板书设计是否合理

  听课的原则

  (一)

  公平客观原则:评课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从教师讲课的实际情况出发,要实事求是、公平合理的、科学正确的进行评价。

  (二)

  科学性原则:评课要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论为依据来分析教学现象

  (三)

  重点性原则:评课要触及优点和缺点,要重点突出,评出特色

  (四)

  理解性原则:在评价时,讲课人与评课人之间要相互了解,相互体谅。

  (五)

  整体性原则: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师,要从评价整体教学效果出发

  .

  .第八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

  第一节

  教师

  教师是指专门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

  一、教师的专业定位

  (一)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历史

  (二)教师职业专业化特征

  1、国家要求教师具有独特的职业条件2、国家对教师的任职学历标准要求3、国家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教育内容和措施4、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可制度和管理制度5、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专业团体组织6、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

  1、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作用2、造就人才的作用3、教育过程中的组织和领导作用4、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作用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

  (一)教师职业具有很强的责任性

  (二)教师职业具有复杂性:1、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教育学生是个复杂的过程;3、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需要技巧的工作;

  (三)教师职业具有奉献性

  (四)教师职业的育人性

  (五)教师劳动效果的滞后性和深远性

  第二节

  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价值观

  一、思想政治学科对学生个体发展的价值

  1、理论武装作用;2、政治导向作用;3、能力培养作用;4、道德规范作用;5、法制观念的强化作用;

  6、心理素质优化作用;7、审美情操陶冶作用;

  二、思想政治学科的社会价值

  (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作用

  1、思想政治课是学校的社会性质的标志;2、思想政治课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

  (二)思想政治课的经济性作用

  1、思想意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作用;2、思想意识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

  3、思想觉悟对生产的推动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的政治性作用

  1、培养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为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服务;

  2、传播政治理论,形成政治舆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

  第三节

  教师的学生观

  一、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状况

  (一)当代中学生的政治信仰

  1、政治信仰迷惘;2、政治信仰的务实性;3、政治信仰的知行不统一性;

  (二)当代中学生的社会理想和行为

  1、第一类学生的理想和行为:积极向上,树立实现四化而奋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个人理想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

  2、第二类学生的理想和行为:对国家及社会的责任感不强,基本服从国家利益,遵守国际法律和学校纪律,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3、第三类学生的理想和行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

  (三)中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

  (四)中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目前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的成因分析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现状的分析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影响着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

  .2、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渗透,造成学生传统思想和价值观的迷失;

  3、网络使学校德育工作难度加大;

  (二)中学生德育功能弱化:1、受科学主义影响忽视了道德建设;2、德育实效性差;

  三、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发展前景的思考

  (一)只有面向世界才能促进我国中学生德育跨越式发展

  (二)吸引和借鉴国外德育理论,提高我国的德育实效性;

  (三)树立服务意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四节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思想素质: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特点。政治素质: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学生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道德素质: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热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团结协作。

  (2)广博的知识经验。学科知识、相关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四个方面。

  (3)现代化的教育能力。智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组织管理的能力、表达能力、育人能力、交往能力、科研能力、现代化教学技术能力。

  (4)健康的身心。心理素质:成熟的性格、融洽和谐的心理状态、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身体素质:锻炼身体、劳逸结合。

  (5)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风度: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举止从容适度。仪表行为:仪表应该符合育人角色的特点,要体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体现职业特点。

  第九章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论

  第一节

  教育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一、教育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过程

  二、锻炼学生的教学操作能力

  三、教育经验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实习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1、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教师担负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教育职业工作和收入比较稳定;3、许多学生对教师职业非常崇拜,实现儿时的愿望选择教师职业;

  二、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期望

  期望很高,热情很高

  三、教育实习的组织和步骤

  一、教育实习的组织

  (一)选择实习学校

  (二)成立实习组织机构:1、实习指导委员会2、实习领导小组3、组成实习生小组

  二、教育实习的准备工作

  (一)思想准备

  (二)教学准备:1、备课;2、试讲

  (三)心理准备

  (四)实习班主任工作的准备

  三、教育实习的步骤

  (一)见习阶段

  (二)实习阶段

  1、上课;2、评课;3、实习生的公开教学;4、参加实习学校教研组的活动;5、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6、做好教育教学调查工作;

  第四节

  实习班主任的工作

  一、了解认识你的学生

  (一)

  了解学生的内容

  1、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2、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3、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4、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5、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

  .(二)了解学生的方法

  1、通过查阅学生的档案、成绩册、试卷、作业本等文字资料对学生进行了解;

  2、通过观察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劳动和各种活动情况对学生进行了解;

  3、深入班级,与全体学生广泛地接触,或进行有目的的谈话对学生进行了解;

  4、通过召开班干部和学生代表会议,了解班级学生的情况;

  5、通过调查访问来了解学生情况;

  二、成为学生的教师和朋友

  (一)在班级管理中体现教师和朋友的身份

  1、身教胜于言教;2、面向全体,一视同仁;3、讲究方法,因人而异;

  (二)与师生关系中体现教师和朋友身份

  1、要尊重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要讽刺和挖苦学生;2、对学生要民主,不要专制;

  3、要保持课堂之外与学生的交往;

  第五节

  教育实习的任务和成绩评估

  一、高师学生教育实习的任务

  (一)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1、备课标;2、备教材;3、备学生

  (二)班主任工作

  1、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额思想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2、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3、教育、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

  4、关心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和特长;

  5、进行班级日常管理;

  6、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

  7、做好本科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工作;

  8、联系本班学生家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配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三)教育调查和研究

  二、教育实习的成绩评估

  (一)实习成绩的评定方式

  1、各实习点可按实习生人数,根据实习成绩评定标准相应评出实习生的成绩,一般优秀率在30%左右;

  2、通过通过个人申请参加评优竞争演讲,打分评定;

  (二)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比例展示:教育工作成绩占总成绩的60%;班主任工作占总成绩30%;教育调查和研究占总成绩的10%;(三)实习成绩的最后确定

  五等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实习生总结在实习中的收获和表现

  个人总结包括内容:1、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和态度2、教育实习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和体会;

  3、实习生本人通过教育实习暴露出的问题及存在的不足,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4、未来的打算;

  .

篇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期末复习重点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课期末复习重点

  一、简答题: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编写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真实性的原则。这是选择案例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典型性原则。这是选好案例的关键所在,案例要蕴涵教材内容之理,能够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体现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

  贴近学生生活原则。案例要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的经验具有相通性,这是教育回归生活的内在要求。

  时代性原则。教材的重点和当今国内外重大时政的结合,由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特别所决定。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直到现在依然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以及时代发展的要求来看,教材非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而且它在课程资源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将呈相对下降的趋势。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主体的局限。从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看,主要是依靠少数学科专家,而把广大的政治教师、政治教研人员、学生、学生家长等排斥在外。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内容较为封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在素材上或内容上的局限性。在所有的思想政治课程资源中,往往偏重思想政治学科应试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开发;而在知识资源的开发中,又忽略学科知识的新进展,不能与时俱进;还忽略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实施空间偏窄。从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班级课堂成为实施思想政治课的最主要场所,根本谈不上“专用教室”、“实验室”和“教育基地”。

  思想品德的考核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观察法。观察法是获得学

  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感性认识的基本方法。

  测验法。测验多用于测量思想品德中的认知因素、潜行为特征、思想品德中的个性差异等领域。如情境测验法和投射测验法。

  成长记录。指通过收集、记录学生、教师、同伴和家长做出评价的有关材料,来评价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和思想品德素质发展状况。

  调查法。调查法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测量,常用谈活法和问卷法。

  自我报告法。自我报告检测提倡发挥学生在检测上的主体作用。

  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有哪些?

  思想素质教育目标。指对学生进行事物的根本观点与方法的教育,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

  政治素质教育目标。政治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方法和政治参与能力的教育。

  经济素质教育目标。经济素质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经济生活、经济常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制、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的教育和创业精神教育。

  法律素质教育目标。法律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法治国家的公民进行应具备的法治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使公民具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规范生活、管理各项工作的素质。

  道德素质教育目标。道德素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等方面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旨在使学生形成一个社会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习惯。

  心理品质教育目标。心理品质教育是旨在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培养中学生健康个性心理素质的教育。

  学导式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有哪些?

  自学、质疑是基础,释疑、精讲是条件和关键,演练是综合发展。

  设疑自学。设疑指导学生预习、阅读、感知教材、发现疑难,使师生共同明确下步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质疑释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质疑释疑,使学生在你问我答的沙龙式课堂答辩中弄清问题,明辨是非。

  精讲。针对学生无法解决的共性疑难问题和重点进行讲解。

  演练。通过练习、认识性模拟活动、综合作业、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小论文比赛等形式,使所学内容系统化、深刻化,并从中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是什么?

  总目标

  使高中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类目标

  A、知识方面的目标:使高中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存力

  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B、能力方面的目标:提高高中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

  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

  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高中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考试质量分析一般从哪三个方面进行?

  计算平局分和标准差。平均分是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标准差小,平均分的代表性大;标准差大;则平均分的代表性小。标准差是测量平均分所能代表总体的强度,对平均分的描述起着辅助的作用。

  统计和分析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试题对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适合程度的指标,通常用通过率来表示。区分度是指试题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加以区分的能力。考试难度要适当,区分度要高。因为难度适当,是保证良好效度的重要措施之一;区分度高,能准确鉴别学生的能力。

  衡量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试卷的可靠性、稳定性指标。考试应力求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尽量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信度是考试的基础。效度是反映考试的标准性和有效性的指标。一个效度低的考试,其得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与考试目的无关因素的影响;而效度高的考试,受无关因素的影响是很小的。因此,效度是衡量考试水平的重要方面。

  说课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解说:主要以同行为主要对象,针对具体课题和执教学校师生的具体情况,阐明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要这么教;并结合教育理论、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阐明教学设计的依据。

  评说:针对解说而进行的评议、交流和讨论,目标在于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更好的建议,优化教学设计,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贯彻“逻辑与情感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应如何做?

  要改革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力求使教学做到目标同向、信息输出和输入同步、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教法学法协调,形成真诚、理解、民主、平等、互尊、互爱、合作、和谐的心理相融氛围。

  教学必须蕴涵思想道德学习和人文社会科学常识学习的心理机制和方式,熔逻辑和情感于一炉。教学应从引趣、激情入手,在启发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组织教学活动。内化与领会,主要发生在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理论学习过程之中,体现知识获得过程与价值观形成过程的初步统一。感受与体验,主要发生在生活、实践和活动课程领域,在学习者与学习对象交互作用、相互对话的过程中形成。冲突与选择,当今社会是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社会,对同一问题往往会有不同的道德解释和道德选择,这不可避免地给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以深刻的影响。协整与体悟,协整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协调和整合,体悟则再次表现出非理性的认知特点。

  体验式教学的操作要领有哪些?

  把握学生生活和社会的热点,挖掘生命体验冲动的来源。

  引发体验,强化感受,即采用各种方法诱发、唤醒和激活学生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体验,以强化学生的感受,使其带着强烈的感受参与教学。

  催化交流和分享,丰富和完善体验。体验是个人的,它虽然生动具体,富有个性,但带有主观性和狭隘性,因为需要通过催化交流和分享来克服这一局限,丰富和完善个人体验。

  引导反思,深化体验,即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其所获得的感受、感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究,以引导学生对新获得的体验进行深入分

  析,从具体的情境及对策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方法,掌握同类情境的合理反应规则和应对之策,使学生今后具有应对同类情境的反应能力,并促进学生人性的完善。

  延伸运用,升华体验,即通过回归生活、应用生活和实践,进一步促进隐性经验显性化、显性经验隐性化,使在深化体验中获得的规律、方法、技术和情感、价值等在抽象——具体和显——隐相互转化中,其本质内容和核心成分更加突出,原则的理念化、操作化程度更高,灵活性和创造性更强,逐步升华为学生的态度、品质、信念、创新精神,以及人格个性、特长技能、实践能力等素质。

  思想品德的课程的考核方法有哪些?

  ①平时考评以表现性、形成性和诊断性评价为主,包括学习日记、口头提问、单元测试等;

  ②定期考试是带有总结性的一种考核,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

  高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模块有哪些?

  必修模块:经济生活模块;政治生活模块;文化生活模块;生活与哲学教育模块。

  选修课程模块: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模块;经济学常识模块;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模块;科学思维常识模块;生活中的法律常识模块;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模块。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理论有哪些?

  统筹知识、能力和觉悟的发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谋求逻辑与情感的有机结合

  启发引导与学生主体民主参与结合

  建构预设与生成相统一的教学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课程模块有哪些?

  主题模块一:成长中的我

  主题模块二:我与他人的关系

  主题模块三: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主题模块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思想政治新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

  通过中学阶段的教育,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热爱祖国,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名词解释

  合作探讨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运作机制,以学生自学自探为基础,通过生生、师生讨论共探,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掌握课本知识和有关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学生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学方法。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有关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掌握程度所进行的评价,即为了促进学生掌握未掌握的内容所进行的评价。

  说课: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和具有教学研究性质的集体备课活动。

  内在性解读:是一种忠于教材底本的解读方法。它要求教师用内在教材作者的主观精神去分析问题,领悟、理解教材,解释教材的内在理念和精神实质。

  课程资源:构成课程活动包括课程设计、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过程所需要的,并对课程活动产生制约作用的一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总和。研究性学习:研究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整合教学: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以分科课堂教学为基础,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探究性解读:教材解读的根本任务是研究和理解教材文本的真正意义。

  活动教学:是指以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实践、体验公民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推动学生的现代

  公民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新型教学方法。发展性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深化和发展,强调以人的独特个性和创造性发展为本的思想。

  备课:是指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

  外在性解读:是一种超越教材文本的解读,但超越教材文本不是脱离教材文本,就是说它只是基于教材文本的发散性解读。

  德智共生性:这一特点是思想政治新课程的五大理念之一——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的体现。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助行动研究,批判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所依据的经验、理念、背景,总结成败得失,不断优化教学问题解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自觉活动和过程。

  教学评价:即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测量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为对象,对其实践过程与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以新课程理念和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理论为指导,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本课的教学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往届学生学习本课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并根据情况的变化而调整。

  教学方法设计:根据当前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和特长、教学条件及课程标准规定的时间和进度进行设计和选择,并力图将优选出来的教学方法组成一个切合实际、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素质教育和德育功能强大的教学方法系统。

  教学过程设计:是一个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我构建过程,具有互动性和动态生成性;同时也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必然呈现出预设与生成、确定与灵动相统一的过程状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业设计: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引导学生运用,督促学生作进一步学习和思考,其功能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后活动设计:为充分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构筑立体开放的教育网络系统,还必须设计一些必要的活动,内容服务

  于课堂教学。

  三、论述题

  对于教师和学生谁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你的理解来论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问题。

篇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思想政治课教案

  相关推荐

  人教版思想政治课教案

  教案政治篇一: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1精品教案全集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新课程学习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活动:总结点评。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因为金银是商品,有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找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不是的。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

  比,与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教学过渡: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什么是纸币?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这样就产生了纸币。教师活动: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商品交换――――→货币――――→本质一般等价物――――→价值尺度和流通

  手段基本职能需要

  ↓发

  展纸币――――→含义、产生、发行规律、正确对待使用纸币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1.2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

  1、知道经济往来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汇票

  2、知道外汇和汇率的含义3、理解各种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5、运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识,联系实际谈谈信用工具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通过演绎信用卡、支票、汇票等几种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学生感受现代经济生活中学会正确使用信用工具的好处,增强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信用工具外汇★教学难点外汇汇率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亲自办张借记卡、灵通卡,用借记卡和灵通卡消费,体验信用消费;课上采取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货币的本质,知道了货币的职能,并且知道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代替了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等职能,给人们的商品交换带来了便利。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一部分学生可能互相讨论;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学生回答: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这些工具怎么使用,有什么好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吗?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一框。

  (二)进行新课1、信用工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提出问题:1、在核算经济往来时,通常使用什么结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触或使用过什么样的信用工具?3、对使用信用工具有什么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展开讨论,发表见解,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回答的提问,继续设问:什么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回答问题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总结: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使用信用卡消费更加简便、使用、高效与安全。我们应该学会使用信用卡。(了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师活动:出示一张支票(复印单)——这是我们学校为了购置多媒体给三联家电的一张票据,请大家看看,知道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结论,引导学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支票分为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两种,转帐支票用于同城结算,付款单位开出支票后,收款单位凭此票到银行把这笔钱转入自己的帐户。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学校从北京某公司购进一批餐具,我们学校应该怎样和这个公司结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结算?学生活动:看书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4)汇票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外埠结算一般使用汇票。汇票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又分为电汇和信汇。汇票的使用,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欧洲优美的风光,假期间我计划去欧洲旅游,在那里我能使用人民币消费、购物吗?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1)含义: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等。

  在经济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汇的特征(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以及外币与外汇的关系: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外币。外汇中还包括其他内容: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等,外汇的主要内容是外币支付凭证。通常情况下,只有可以自由兑换的外币才是外汇。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学生活动:思考P10“人民币外汇牌价”两个练习题,教师总结:

  (3)人民币外汇牌价: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教师活动:大家知道汇率是经常变动的,为什么汇率经常变动?我国在美国、日本等国再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为什么保持汇率稳定,人民币不升值?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然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4)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教师点评: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外汇的供求关系、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的差异、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国家货币当局的干预与管制、市场预期、外汇投机活动等。

  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汇率的升降调节进出口贸易;可以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和数量;可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等。

  因为外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总结、点评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深刻理解这些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基础。也是大家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提高大家参与经济生活能力。

  ★教学体会本节学习了信用卡、外汇和汇率的有关知识,知识点比较多,涉及面比较广。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汇这两个重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教学中注意双向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切忌机械记忆。

  第二章多变的价格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本章分为2个框题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2.1影响价格的因素★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

  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教师活动:第一课讲到,价格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既然是价值得表现形式,它的多少就应该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大小。所以说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价值大则价格高,反之则低。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页专家点评,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同一商品有多个生产者,价值大小由谁的劳动量决定?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2)、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教师活动:请看课本P13页的相关链接,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概念,注意抓住“绝大多数”这个标准,绝大多数商品使用的生产条件,绝大多数商品消耗的劳动时间。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教学过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多少与什么有关系?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师点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有关,请同学们看教材第14页名词点击,了解劳动生产率含义。

  教师总结:某种商品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商品价值量越小;反之,商品价值量越大。结论: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教师活动:如果某个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会不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从而引起价值量变化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不会。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绝大多数生产者的平均劳动时间。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生产者来说是有十分重要意义。请同学们思考:其意义在哪里?学生活动: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对生产者个人来讲,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则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就有利可图,反之,就会亏本。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者争先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导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本节所将内容,看看商品的价格究竟是如何确定的?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发表见解。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供求关系变化引起价格变化,但价格高低从根本上说是价值决定的。因此,市场上商品的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根据供求状况来确定的,这就叫做市场形成价格。

  教案政治篇二: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案

  《我知我家》教案

  沙河市蝉房中学

  刘聚书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

  3、情感目标:理解家的含义;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不会因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初步形成为家庭作贡献、为父母分忧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和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认识家庭关系的情形。

  2、难点:进一步理解和体会亲子之情以及继承与发扬良好的家风和传统。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一)情景预设

  板书课题:我知我家

  引言:(学生阅读教材P3页第一段后,教师引入本课教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都有父亲和母亲。人人都盼望有个温暖的家。作为子女、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了解家庭,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长辈。

  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我知我家》,那么,你知道家是什么吗?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我们首先来阅读P4两幅图片及文字说明。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页图: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

  图一:有房子——————没有家:家不只是房子

  图二:没房子——————有家了:加中有亲人、亲情

  至于地域、住所、人群集合体、好朋友、吃饭的地方等,虽然与家庭有关,但都只能是家庭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家庭的实质。那么什么是家、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活动一:

  (1)想一想、写一写:

  我们每个同学想一想在自己家里曾经发生过的故事,然后写出一句话“家是————”来表达你对家的理解。

  (2)读一读、比一比:我们再来看看书本上写的“家是什么”(指导学生讨

  论回答)

  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们休息与依靠,无论是远方的游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都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因为那里有着骨肉相连的亲情,有着如山如水的父爱与母爱。

  所以可以说:

  家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家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家有形式上的东西,更有丰富的内涵

  (3)教师归纳: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板书)

  过渡:前面我们从感性层面上了解了“家”,下面再让我们从理性层面上认识一下“家”活动二:

  (1)想一想、说一说:

  请大家来具体介绍一下自己家的情况(包括由哪些人、哪几种关系),先写在小纸条上,把他们的相互关系用线条表示出来。(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父亲、母亲、子女父亲、母亲——婚姻关系;

  父母、子女——血缘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父母子女关系

  养(继)父母、养(继)子女——收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2)教师归纳: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板书)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那么家庭关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指导学生分析讨论)

  2、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

  (1)结婚(2)子女出生(3)收养(4)随父(母)再婚(5)非婚生

  3、现在家庭结构的形式

  过去——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现在——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板书)

  4、家庭的功能

  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5页——相关链接后讨论)

  下列材料的中的内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家庭功能?

  今年暑假,小明过得非常充实,老师布置的作业已按时完成了,虽然碰到过几道难题,但在妈妈的帮助下,也顺利地解决了(家庭教育功能)。在家里,早上跟爸爸一起打羽毛球,晚上,偶尔与爸爸下几盘中国象棋(休息娱乐功能)。小明的爸爸是个会计师,收入很高,长大了小明也想当一名会计师(物质生产功能)。上个星期的双休日,全家一起去普陀岛玩了两天(消费功能)。后来又去奶奶家住了几天,正好赶上叔叔的小孩满月,于是欢天喜地地喝了喜酒(抚育和赡养功能)。暑假快结束了,小明打算和同学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家庭功能:

  人口生产消费抚育赡养教育休息娱乐物质生产具体表现:(见教材P5—6页图表)

  二、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活动四:畅所欲言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到,在家庭关系中,最主要的是

  与父母的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

  (1)请同学们说说,你喜欢“选择什么样的父母”?(学生畅所欲言)

  (2)子女与父母的亲情,会因家境状况、父母地位甚至父母缺陷而改变吗?

  (3)你是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页——相关链接)教师归纳:

  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三)做一做:填写家庭树,知道自己与家人、亲戚的血缘关系。(P教材7页)

  (四)效果评价(让学生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这节课我知道了什么?

  (2)仔细阅读家庭树,哪些人跟我是直系血亲关系?哪些人与我是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3)在你的家庭(或家族)中,有什么好的家风和传统?

  (五)本课知识点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6)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六)课后作业:

  1、把下列知识点抄写一次

  (1)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2)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和父母子女关系

  (3)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4)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形式:结婚、子女出生、收养、随父(母)再婚、非婚生

  (5)现在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6)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我们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2、阅读家庭树,分辨其中哪些属于你的直系血亲?哪些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3、什么是家庭?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哪几种情形?

  4、现在常见的家庭形式有哪几种?你的家庭属于其中的哪一中?

  5、怎样理解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教材P6页正文第一段。)课外活动:想一想,把你所想到的写在书上

  (1)在你的家庭生活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如生病、惹祸、得到夸奖等)是什么?父母当时是怎么做的?

  (2)想一想:你在自己家庭中都感受到了哪些温暖和激励?(试举一、二例)

  (3)说说家人对自己家庭的主要贡献有哪些?你自己对家庭都有哪些贡献?

  教案政治篇三:初三政治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地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履行责任对于他人和自己的好处;履行责任的代价;关于

  责任回报

  教学方法:

  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指导、活动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课时安排:

  4课时,每框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1、小方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有谁来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

  3、如果你是小方,你会怎么决定?

  教师指导:当多种责任发生冲突时,可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进行选择。先做重要的、必须马上做的,再作重要的,不需要马上做的,最后作自己爱好的一类事情。我们应该由自己做出选择,并且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新授: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一、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一)第一个活动:支付赔款的案例分析

  1.提问:

  (1)这个少年应该赔钱给店主吗?(少年做错了事,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爸爸应该为孩子支付赔款吗?(是父亲的责任,在婚姻法中规定在未成年子女对国家、集体或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有赔偿经济损失的义务。)

  (3)你赞成爸爸的决定吗?你觉得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做?(讨论,教师引导父亲要求孩子将来偿还垫付的赔款,看上去好像对孩子的要求严厉了一些,但是这对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很有帮助的。)

  (二)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

  思考

  1、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是否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在逐渐增大呢?

  的确,自从你走上自立的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扩大,我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也逐渐增多,那么,什么是责任呢?

  (三)第二个活动:责任的含义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在家庭、学校、社会各领域当中选择一个,探讨在这个领域中该做和不该做的事情,填写在表格中。

  2、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方式选择一个领域,女生说应该做的,男生说不应该做的。

  注意:教师可以先举例

  3、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和不应当的事情。

  (四)第三个活动:地震问题

  1、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让学生说说他所知道的东南亚海啸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人物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3、总结: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五)第四个活动:责任的几种来源问题

  1、教师讲解责任的几种主要来源

  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活动材料后面的四个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

  (六)第五个活动:生活中的角色

  1、每位同学准备五张纸,在纸上写下自己现在所扮演的五个主要角色

  2、将全班分成前后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学生依次说出五个角色应承担的责任

  3、按照课本活动步骤各小组依次进行

  4、小组活动结束后,全班交流活动后面的6个问题,请部分同学谈自己的感受

  注意点:要求营造一个温暖、坦诚,彼此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心里话,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在听到别人的心里话时不能嘲笑,更不能再课后传播。如果学生一时放不开,教师可以自己先做这个活动,引导学生放开自己。

  总结: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板书设计:

  反思:

  第二课时谁在对我负责

  一、谁在对我负责

  (一)第六个活动:“忘记带作业本”

  1、小品表演故事材料

  2、结合小含讨论书上的表格

  1、重点讨论作为小含的组长该怎么做,才是真正负责的行为

  2、讨论教材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总结: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如果对自己不负责任,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不要将责任推给别人,否则可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注意: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前面有关责任的含义、责任的来源等内容。

  (二)第七个活动:“反思自己承担的责任”

  1、请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列举自己在当前的生活中,自己独自承担的责任,以及本该由自己承担却没有承担的责任。(男女对抗赛)

  2、在全班探讨:有些责任本该自己承担,现在却由他人替自己承担,这会产生哪些后果?

  注意:学生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可能局限在家庭、学校生活中,可以适当拓展,把承担责任的范围

  扩大到社区、社会。

  过渡:其实,当你在为别人、为社会承担责任的时候,很多人也在为你的成长和生活承担着责任。

  (三)第八个活动:“他人对我负责”

  1、材料中列举了几项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由他人承担的责任,请学生在补充几例。

  2、将活动进一步拓展,请学生列举因他人尽到责任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安全、更文明的例子。

  3、教师说明:除了家人以外,他人对自己的尽责,更多的是表现在遵守职业道德。请学生以一项职业为例(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一些职业,可以是父母的职业。如医生、邮递员、营业员等,)从正反两面探讨尽到职业责任的重要性。

  注意:第1问和第2问有近及远,使学生感受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老师、朋友的复出,离不开他们的尽职尽责,激发学生对他人的感激之情。第3问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例如可以从教师这个职业应承担的责任为例;也可事先布置学生了解父母从事的工作要承担哪里职业责任,帮助学生理解尽到职业责任的重要性,树立责任意识。

  (四)第九个活动:“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1、学生朗读,呈现情景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注意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答案不是唯一的,多鼓励,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板书设计:

  反思:

  第三课时

  第一课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

  难点:衡量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

  一、什么代价什么回报

  (一)第一个活动:“班委改选”

  1、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展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我们在承担自己责任的时候,不仅对他人有好处,自己也可能获得回报,如赢得自尊和自信,使自己独立性更强,得到他人的承认等。但我们也要为承担责任付出一定的代价,如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给自己带来负担,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责备等。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因为承担责任是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

  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是假进行思考和交流。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衡量和评估,不能凭一时冲动盲目做出决定。并不是要学生在承担责任前斤斤计较,而是使学生在承担责任时更加理性。

  (二)第二个活动:“对选择的评估”

  1、理解小柯面临的几种选择,鼓励学生设想其他可能的选择。

  2、对每个选择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3、教师总结: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我们应该自己做出选择。一旦我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注意:对每种选择可能产生的结果,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教师易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同时调控好课堂的节奏。

  (三)第三个活动:“我的决定”

  1、教师说明:尽管责任意味着付出,但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请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新的责任,制定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具体落实。

  注意:在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对这项活动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调查,对按计划履行自己责任的学生予以表扬。

  板书设计:

  反思:

  第四课时

  二、我的承担我无悔

  (一)第四个活动:“小青的烦恼”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真实的想法

  注意:对承担责任的深化。对于有些事情并不是自己自愿承担的,也应该对此负责。这是学生认识的难点。

  (二)相关链接

  (三)第五个活动:“弗兰克的故事”

  1、呈现情境和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2、在全班逐一探讨三个问题,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3、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社会,有些人千方百计逃避自己的责任;有些人会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付出自己该付出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还有些人从来不计较个人得与失,尽心尽力的承担着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唾弃第一种人,努力成为第二种人,对第三种人,如果我们不能成为其中一员,至少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正是因为他们,我

  们的社会才更加美好。

  注意:问题有一定难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同时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唯一的,学生的责任感有不同的境界,对问题的回答也并不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不轻易否定。如果学生给予否定的答案占主流,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反思:

  第二课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知道集体利益和个(转载于:www.hnNscy.CoM:教案政治)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能力;具有关爱集体的实践能力,自觉地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行为能力,发扬集体的好作风,善于团结他人的能力

  觉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集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操;树立责任意识;体验团结就是力量的自豪感和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弄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关爱集体。

  三、教学方法、手段设计:

  让学生自己举例,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以及美妙的歌曲感染、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四: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框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一、我是集体一员

  1、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2、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2)如何关爱集体?关爱集体的表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多媒体课件中的一首歌:《爱的奉献》,让学生一起唱。

  (教师提问):(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什么?(2)这些歌词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

  (1)歌曲中印象最深的两歌词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2)这些歌词说明了学会负责任,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获得幸福的生活和有意义的人生,有助于我们实现远大的理想。

  (二)讲授新课: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我是集体的一员

  【为什么毕业20年后仍能感受到当初班集体的温暖?】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这个班级的学生会受到什么影响?】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李泽群是多管闲事吗?】

  不是,是关爱集体的表现。

  (1)为什么说关爱集体人人有责?集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集体,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篇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论知识点

  Documentserial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章

  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概述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历史考察

  1、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课程的演进概况。(P28阅读视野)

  (P3随堂讨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着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思想政治课怎样的特点-----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密切配合政治运动设置的,强调课程的政治功能。)

  2、政治课改革的进程

  1)标志思想政治课进入改革时期:1985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

  2)第一阶段:改革实验:1985-1992第二阶段:调整完善:1992-1994第三阶段:总结发展:1994-199第四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1999至今)P4第四阶段概况)

  ①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②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颁布

  ③随后,教育部又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④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2003年和2004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并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材,逐步在全国推广使用。

  3、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P4-5六点新变化)

  1)改变课程名称。

  2)转变课程功能。首先,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其次,凸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调整课程结构。首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加强选修课程。其次,关注国家课程的同时,为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4)更新课程内容。

  5)变革教学方式:教师教的方式:教师传授,学生接受→教师主导“目标—策略—评价”与学生经历“活动—体验—表现”相结合。学生学的方式:接受性学习→研究性学习

  6)重建评价体系。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

  思考:新课程改革中政治课的新变化新教材的新变化(两者区分)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

  1、思想政治课程性质认识的发展

  ①智育说②德育说

  ③德智兼容说④思想政治教育说

  ⑤公民教育说(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素质教育课)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主导决定性作用。

  2、思想政治(品德)课性质教材观点:P思想政治(品德)课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为核心的,具有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实践性特点的社会主义公民素质教育课程。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地位

  ■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P11理论研究:德育与智育的关系问题:①德育是统帅,指导何促进智育和体育的发展;②智育是中心,德育、体育本身也包含智育的内容;③体育是基础,是德育、智育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修德育为首,三育并举】

  1、从课程设置看——是主要学科;

  2、从学生发展看——处于首要地位;

  3、从学校德育工作看——是中学德育的核心。

  四、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目标

  (一)目标的分类

  1、政治课程目标的结构分类:

  ■所谓结构分类:以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把思想政治(品德)的课程目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方面。

  (1)以知识、能力、觉悟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2)以知识、情感、行为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

  (3)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基本要素的结构分类(“三维目标”)

  2、课程标准确定的政治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3、政治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P16表格

  ①支撑全部课程目标实施的①

  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发(二)目标定位的价值取向

  基础;

  1.课程目标定位有三种不同的价值取向:P16理论探究

  展

  ②服从并服务于能力目标及②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为主1)社会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社会价值,以社会发展为中心设计课程的目标,重点规定能够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的标准。

  2)学生本位的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个体发展价值,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核心定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程目标。

  ①思想政治观点是主体

  3)学科本位课程目标。主要强调课程的学科发展价值,重点围绕学科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定位课程目标。

  ②优先设置和实施的课程目五、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理念

  ■课程理念是课程的核心,是制约课程建设的灵魂。

  1、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及其价值取向:P221)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2)基本价值取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造就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理念:P24-26(高中课标)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建构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3、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理念:P26-27(初中课标)

  1)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课程的追求

  2)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本课程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建国以来,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不断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体现出政治课怎样的特点?

  2、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政治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3、政治课是什么性质的课程为什么

  4、政治课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把握

  (1)含义:P33根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们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2)把握:【性质、内容、行为指向、作用P33—34】

  第一,性质:课程标准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文件,具有法规性质,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对课程的要求。

  第二,内容: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要求、学习方式、计划安排、实施建议等,是国家利用以指导、规范、评估和管理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规章。

  第三,行为指向:课程标准指向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目标要求,是对多数学生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所应达到的最基本要求的原则规定。

  ■合作学习内容:

  ①阅读P32“一次中美顶尖高中生的对话”,思考面对就业竞争,特别要警惕“说起来天下无敌,做起了有心无力”的现象。

  美国学生:成熟、干练、稳重。

  中国学生:表现与社会实际生活完全脱钩,眼界狭窄,缺乏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心智,在现实面前一筹莫展,没有实际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思考:比较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异同。P34-35第一,结构不同。

  第二,从性质看

  第三,从目标看

  第四,从服务对象看

  第五,从作用方式看

  第六,从本质特点看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析

  (1)了解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规定:P3(2)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①课标的框架结构:P3第一部分:前言

  ②必修模块的核心概念及其主题结构:P39—4①课程性质②课程的基本理念③课程设计思路(必修课程,选修■

  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

  以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来认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物质文明)核心概念:市场经济

  ①总目标②分类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政治文明)核心概念:民主政治

  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精神文明)核心概念:先进文化

  思想政治必修二:哲学与生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概念:求真务实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③选修模块的名称及主要内容:P41①必修课程②选修课程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第二,经济学常识第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第四,科学思维常识第五,生活中的法律常识第六,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3、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其表现

  ①教学建议②评价建议③教科书编写建议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1)特点:P42最突出特点是实现了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

  (2)表现:P42-43第一,突出了素质教育的思想第二,关注了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

  第三,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第四,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要求

  ■合作学习内容:

  阅读P43实践反思,探讨课程标准给“唯分数评价”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

  答:打破这种评价,建立发展性评价或综合性评价(多元性评价),改革考试制度。

  二、思想政治(品德)教材

  1、对教材含义的不同理解:P4第一,广义: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卡片、教学实物等,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以称为教材

  第二,狭义:指教科书。教科书是根据各科课程标准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日常所说的为狭义。

  2、教材(教科书)与教学的关系:P47-4【课堂讨论:有人认为,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把教材讲清,把教材内容讲透,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认识?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第一,教师用教材教,教材是教师教的材料第二,学生用教材学,教材是学生学的材料

  第三,教材承载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3、教材(教科书)与课标的关系:P4【课堂讨论:教材多样,教材编写多样化现象是否意味着教材编写脱离课标为什么】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主要的载体和具体体现

  2)事实上,教材编写中以什么为指导思想、编写那些内容,选用什么样的材料,采用什么样的编写体例等,都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3)教材编写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绝不意味着教材编写时生搬硬套课程标准,而只是强调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编写在符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可以多样化。

  第一,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第二,要适应不同地区的发展实际

  4、思想政治教材分析

  (1)不实行“一标多本”

  (2)教材编写体例的特点:P51-52(3)教材内容选择的逻辑性特点:P52(4)各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P52-55(5)思想政治(人教版)教材的主要特点:P53-551)以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2)学科逻辑服从生活逻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注重教材的过程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5、思想政治教材的使用问题:P56(1)总的原则:

  (2)处理好五个关系:

  第一,“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关系第二,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第三,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第五,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第四,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和知识教学的关系

  ■示例分析

  解读高中政治课标【初中课标2011版】

  解读政治必修一

  课标必修“注”

  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行为动词规范学习行为和表现,表达内容标准的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要求。行为主体是学生。

  提示与建议:针对“内容目标”的实施,提供相应的内容和路径,是可选择、供参照的建议。

  运用主体是教师。

  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前言

  一、教材的基本理念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三、教材的设计思路

  单元

  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内容结构

  课

  一、本课设计意图二、本课教学内容分析

  三、本课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方法建议

  五、教学评价建议六、教学资源链接

  综合探究

  一、综合探究设计的意图二、探究活动开展建议

  三、补充资源

  政治生活教师教学用书

  前言

  一、教材的指导思想二、教材体系结构及与课程标准的对应

  三、教材的主要特点四、教学建议五、教学评价建议

  单元

  一、本单元的地位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课

  一、教育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疑难问题释疑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六、教学资源链接

  七、检测与参考答案

  综合探究

  一、结构分析二、设计意图三、操作建议四、评价建议

  五、教学资源链接

  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课程标准思想政治课标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教材思想政治(新)教材有哪些特点

  【提醒:区分“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特点。”】

  3、介绍思想政治必修模块的内容框架。

  4、思想政治教师应当如何使用思想政治教材?

  第三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课程资源的概述

  1、课程资源概念的各种观点

  (1)—(8)P62(2)课标的观点:

  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2、课程资源的特点

  德智共生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交叉性

  3、课程资源的类型

  (1)—(6)P65(2)教学实践常用的分类P65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信息化资源

  4、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1)有利于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学科特点

  2)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改革的发展

  3)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方式的转变

  4)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

  5)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素质

  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P61、目的性原则:围绕课标服务课标

  2、综合性原则:整合资源提高效能

  3、时代性原则:最富有时代感的课程

  4、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落实“双引导”

  5、优先性原则:优先目标、成本、特色

  6、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P71、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开发主体单一、开发意识薄弱、开发能力缺乏】

  2、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客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资源结构单一、资源内容远离学生生活】

  3、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利用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

  【忽视发现探究、缺乏创新改造、挖掘利用不充分】

  4、利用空间方面的存在问题

  【课堂是最主要的场所】

  四、课程资源利用开发的基本策略和途径

  1、基本策略P73-74(1)强化意识,把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出发点

  (2)挖掘教材,明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点

  (3)立足生本,抓住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点

  (4)发挥优势,凸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闪光点

  (5)走出校园,激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拓展点

  2、主要途径P77-7(1)建立课程资源库

  (2)形成资源开发的网络

  (3)重视民族文化课程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

  (4)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5)构建资源开发的奖励机制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2、教学实践中,常见的政治课课程资源有哪些类型?

  3、概述政治课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存在问题。

  4、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政治课课程资源。

  【P79本章小结1、2、5、7】

  第四章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过程

  使用新教材的教学步骤设计(参考)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

  1、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1)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2)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相统一的实现过程。

  (3)是知、情、信、意、行相统一的培养和发展过程。

  (4)是教师和学生认识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的活动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P86…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认识、实践和创造性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帮助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修养品德和陶冶情操。

  二、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特征

  1、区分概念:教学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P87、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殊教学过程P861)教学内容的特定性和多变性

  2)教学任务的德育性

  3)所要解决的矛盾的复杂性

  3、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是不同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教育过程P81)教育内容的系统性

  2)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3)教育途径的固定性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1、要素结构

  (1)基本要素: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条件

  (2)教学主体性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P89.

  不同观点:教师主题说、双主体说、双向互动说、主体际说

  (3)教材、教学条件与教师、学生的关系P9教师和学生是根据教材、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形成主导与主题关系的:

  1)教材、教学条件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中介

  2)教师和学生能够合理地利用教材和教学条件

  2、逻辑结构

  (1)含义:指教学过程运行的逻辑程序,它是教学过程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展开。

  特点:逻辑结构是时间结构,是动态的(2)基本阶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P91(3)特别注意:

  教学实施→课堂教学→新教材教学步骤设计

  教学过程的要素结构(八要素说)

  1、中学生:学习的主体

  2、政治教师:教学的主导

  3、政治课课程(内容):教什么、学什么

  4、教学目的:为什么教、为什么学

  5、教学方法:如何教、如何学

  6、教学媒体:更好地教、更好地学

  7、教学环境: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

  8、教学反馈:教得怎样、学得怎样

  新课程如何对待“教学主体性问题”

  (1)转变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指路人

  (2)转变教师行为:教师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

  教育从尊重开始。赞赏是教育的最好武器。理解批评和责罚的教育意义。

  四、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

  1、区分课程理念P22教学理念P91是在思想政治(品德)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用以指导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的观念和信念。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

  1)提包自觉性2)坚持科学性3)强化针对性4)注重典型性

  5)要把理论联系实际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3)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理念

  1)正确认识知识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向学生传授正确系统的科学知识

  3)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

  (4)开放性教学的理念

  1)教学内容开放2)教学时间开放3)教学空间开放4)教学形式开放

  (5)教学生活化的理念

  1)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2)精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3)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4)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五、教学过程的最优化P991、含义: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有目的地选择教学过程的最佳方案,争取在现有条件下,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大的效果。

  2、最优化的基本标准:效果标准;时间标准

  3、最优化的方法体系:

  (1)实现教学要素的最优化。

  (2)教师教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什么?

  3、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理念有哪些?

  4、如何实现思想政治(品德)教学的最优化?

  第五章

  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设计

  一、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设计的概述

  1、设计的动机:P104教学实施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

  2、设计的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3、设计的含义:P105【要素、环节、关系…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方案的过程】

  答:指思想政治(品德)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应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过程的诸要素、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描述、计划或规定,为教学活动制定具体可行、可操作性的程序或者方案的过程。

  4、设计的主要内容:P106第一,我们期望学生学会什么或说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教学目标

  第二,如何使学生达到预期目标或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教学策略、媒体

  第三,如何及时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或教师教得怎么样和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学评价

  4、设计的主要类型:P115、设计的主要依据:P106-10第一,现代教学理论第二,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第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特征

  第四,教学的实际需要第五,学生的实际第六,教师的教学经验

  6、设计的准备工作:P107-10【熟悉政策;解读课标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时教学(方案)设计P1121、教案→(课时)教学设计;说案→说课设计

  2、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P115-116答:教案编写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教学课题及授课时间、班级;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媒体、教具、学具;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板书设计;课后分析等。其中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部分,一般包括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基本内容,如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环境创设、知识结构、课堂练习、导入与结束、课外作业等。

  3、教学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

  1)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教学目标要符合学校教育总目标,体现社会发展需求。

  第二,要全面,要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的内在统一。

  第三,要符合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的发展阶段性和可接受性。

  第四,要有弹性,给学生留下发挥主体性的空间与时间

  第五,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2)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设计

  ①教学重点是指在整个教学内容中最关键、最核心、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确定重点依据如下:

  第一,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点,第二,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

  ②教学难点是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确定难点依据如下:

  第一,教材内容中学生最难接受,最难理解的知识或思想道德观点,特别是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

  第二,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思想道德上难于接受的问题

  第三,容易混淆的知识

  3)教学内容的设计

  第一,教材内容分析第二,教学内容选择第三,教学内容组织第四,教学内容的呈现

  4)教学方法的设计

  ■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讨论法。

  第一,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方法

  第二,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年龄、能力、心理发展水平等是选择方法的重要基础。

  第三,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特长,力戒千篇一律。

  第四,端正教学思想,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互动

  第五,注意各种教学方法的特性。广泛了解、优化选择、合理组合。

  5)教学媒体的设计

  ■包括语言、文字、粉笔、黑板、幻灯、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和电脑灯各种现代教学媒体。

  第一,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第二,依据教学对象。

  第三,依据媒体技术特性。

  第四,依据教师的实际。

  第五,依据经济条件

  6)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一堂课的结构问题,以及各部分的衔接问题。

  第一,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

  第二,安排教学时间

  第三,调整教学节奏

  4、教学设计的类型【P116第2自然段】

  (1)内容详略——详案与简案(略案)

  (2)表现形式——文字式、图表式(表格式)

  5、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P121-122】

  内容完整;科学规范;加工创造;简明清晰;

  因人而异;要有弹性(精心“预设”与即时“生成”相统一)三、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

  教学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

  ①课题:【《框题》课时教学设计P112案例分析】

  ②教学目标:【三维目标P117案例展示】

  ③教学重点和难点:

  【P118: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

  ④教法和学法:

  【P120: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学法-第九章】

  ⑤教学媒体(教具):

  【P120-121:是什么-教学设计;为什么-说课设计。】

  ⑥教学过程:

  【P121;主体部分-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问题】

  ⑦板书设计:⑧练习作业:⑨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反思)应记有价值的内容

  ①课前整体构思和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的变动和不一之处进行记录,并指出变化的原因。

  ②教师的精彩讲解、巧妙引导和学生的知识理解、语言运用等方面的“闪光点”进行记录。

  ③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教学失误或教学不足进行记录并重点分析原因。

  ④课堂教学进程中教师的体验和教师用心观察到的学生知识理解、方法运用和情感反应等进行记录和评价。

  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P116附1附2】(参考1)

  课题

  备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重点难点;2、教法学法

  3、板书设计;4、教具

  教学设想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2、学习探究

  3、形成理念;4、践行要求

  ü

  教学后记

  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参考2)

  ㏒?琰茞ü

  课题

  备注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板书

  教学后记

  表格式课时教学设计(参考3)

  课题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环节

  教学程序内容

  教学板书

  备注

  ()分钟

  ()分钟

  ()分钟

  ()分钟

  教学后记

  二、思想政治(品德)课时教学(方案)设计P112三、思想政治(品德)说课设计

  1、“说课”的概述P12(1)意义:

  【教学工作规范化、合理化、有序化;教书匠→学者型】

  (2)含义:

  【口头语言、同行-述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研活动形式】

  (3)类型

  【课前说课——课后说课P127随堂讨论】

  (4)说课与备课的关系:【联系区别】

  (5)说课设计的基本内容:P12【灵活处理说教材、说学情】

  (6)说课设计的基本要求:P128-122、说课设计的完整结构【掌握】【区别教学设计】

  ①题目(课题)

  ②教学目标分析【说教学目标】

  ③重点难点分析【说重点难点】

  ④教法学法分析【说教法学法】

  ⑤教学媒体分析【说教学媒体】

  ⑥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

  ⑦相关说明(板书设计、练习作业等等)

  示例:教学过程分析【说教学过程】

  基本环主要内教师活学生活设计意节

  容

  动

  动

  图

  【P112案例】

  (时间)

  情景导入

  (分钟)

  学习探究

  (分钟)

  形成理念(分钟)

  践行要求

  (分钟)

  3、说课设计(说课)注意问题

  (1)不要混淆教学设计与说课设计

  (2)对板书的要求不同

  【说课:说案结构板书-课堂主板书。课堂教学:主板书-副板书。】

  (3)适应时间(目的)要求,调整说课的内容

  (4)其他问题:

  【选择说课媒体、确定内容详略、说课的语言、说课的教态】

  (5)说课训练:说课的语言技术(技能)

  说课的语言技术(技能)

  使用标准的普通话

  注意说话(口语表达)的语气

  【既自信又谦虚;既坚定又可以商榷;

  不武断不傲慢,不随意凑合没有主见。】

  掌握说课语言表达的形式:

  【演讲式、专业式、教学式、沟通式、交流性。】

  说课语言表达的形式:

  ①演讲式语言

  【以逻辑的力量吸引人。】

  ②专业式语言(行话、术语)

  【学科通用语言,一语中的。】

  ③教学式语言(课堂中对学生):

  【作为一种典型引用和示范,创设一种课堂教学情境。】

  ④沟通式语言

  【即相互探讨,平等交流的语言。】

  ⑤交流性语言、体态性语言

  【互动过程,与听众心理相呼应相悦纳。】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根据课堂教学记录,掌握教学设计概述的相关内容。

  2、根据课堂教学记录,掌握说课设计概述的相关内容。

  3、比较教学设计与说课设计撰写的异同。

  4、选择思想政治(品德)同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分别进行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并在完成教学设计和说课设计基础上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和说课。【合作学习-交流-实践-观摩-改进】

  教学论期中考查方式【五选一】

  1、课程资源库文件夹

  2、政治课课堂教学(说课)视频及你对该视频的点评(不少于500字)

  3、你自己的政治课教学视频(不超过15分钟)

  【发送】【大头照班别姓名】

  4、你的教学论课堂笔记

  5、政治课教学设计或说课设计

  【纸质版,照片,班别姓名】

  注意:

  1、第九周四课堂完成,周五学委收齐上交。

  2、可以个人完成,可以小组(不超过6人)完成。

篇七: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思政课程点

  于教育改革的推进,思政课程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思政课程点被认为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尤其是在培养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学子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课程是指在教育中强调对政治的理解和探索,以增强学生的思想能力和政治素质,并使他们具备更多国家所需的素质。

  思政课程点的内容,首先要明确的是它的宗旨。思政课程的宗旨是增强学生的思想能力,增强统一思想,推进政治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国家制度、党政历史、经济与社会,全面深入地参与国家社会发展过程。

  其次,思政课程点的内容一般包括政治理论知识、国家历史文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宪法法律的内容。在这些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各种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国家法律和法律法规,增强自身的民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思政课程还应注重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让学生参与国家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培养他们参与活动、表达自己立场、参加国家社会事务的能力,使他们从实践中体验真实的政治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国家的制度、发展的规律以及国家的文化,增强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公民觉悟。

  最后,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要抓住教育的思想观念,实施“能力培养型”的思政教育,重点强调学习者的能力培养,如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思政

  -1-

  课程时,在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发挥公民责任、维护国家社会稳定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

  总之,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具备国家所需素质、发挥公民责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应把思政课程作为学校的重点科目,通过不断深化课程内容,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在思政课中丰富自身的思想,发展创新能力,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重点 政治课 重点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