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2022年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

时间:2022-07-24 15:5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

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4篇

第1篇: 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

思想者

  名称:思想者

  作者:奥古斯特·罗丹

  时间:1880—1900年

  材质:青铜

  规格:198×129.5×134厘米

  现藏地:现收藏于巴黎罗丹美术馆

《思想者》的创作出自于《地狱之门》,那是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而做的大门。罗丹在设计《地狱之门》铜饰浮雕的总体构图时,花了很大的心血塑造了这一尊后来成为他个人艺术的里程碑的圆雕《思想者》,它是被预定放在未完成的《地狱之门》的门顶上的,原来被一些浅浮雕围绕着,这些浮雕是根据但丁的《神曲》而创作的。后来独立出来,放大3 倍。最初罗丹给这尊雕像命名为《诗人》,意在象征着但丁对于地狱中种种罪恶幽灵的思考。为了这个形象,罗丹倾注了巨大的艺术力量。

1988年,《思想者》第一次在哥本哈根展出,尺寸同《地狱之门》的相当(0.72m),名字叫做《诗人》。1889年,这尊以《思想者--诗人》为名的石膏像,在莫奈--罗丹巴黎连展中展出。从此以后,《思想者》成为唯一的名字,在世界各地无数的展览中出现。1904年,放大的《思想者》石膏像在伦敦第一次展出。同年铜雕像在巴黎的的全国美术展中展出,它被放在大宫殿中心穹顶下贵宾的位置。

  关于罗丹为什么要用这尊粗壮结实的裸体形象来创造《思想者》,并准备把它安放在他的大件浮雕门饰《地狱之门》的顶上,不妨用罗丹自己的几句话来解释,他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情感,形体表达内在精神。对于懂得这样看法的人,裸体是最具有丰富意义的。”雕刻家在这件作品中,一方面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精确手法,同时表达了与诗人但丁相一致的人文主义思想,他们对人类的苦难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和悲痛。

 罗丹的雕塑《思想者》,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罗丹艺术的化身。不管是作品本身传达出来的审美因素,还是跟作品有关的种种故事与传闻,在带着些许的神秘、想象与诗意的背后,总能让人感受到它跟罗丹之间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情愫。

雕塑历史

  1888年,《思想者》以其原大尺寸在哥本哈根展出。

  1902年,在亨利·勒勃赛的帮助下,《思想者》被放大成纪念像的尺寸。

  1904年,放大的《思想者》石膏像在伦敦第一次展出,同年,放大的铜雕像在巴黎的全国美术展中展出。此后,《思想者》分别在德累斯顿、莱比锡、柏林、旧金山等重要展览中频频露面,罗丹也为之声名大振。

  1903年,罗丹成为国际雕塑家协会主席。

  1907年被牛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称号。

  时至今日,罗丹的《思想者》被分别矗立在巴黎、哥本哈根、莫斯科、纽约、东京等20多座城市。在今人看来,《思想者》仍然是一个思想者的形象,正如罗丹自己说的那样,“他不仅用大脑、张大的鼻翼和紧闭的嘴唇思考,他还用胳膊、腿、背上的肌肉思考,用握紧的拳头和紧张的脚趾思考。”

雕像解析

  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

,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他注视着下面所演的悲剧,他同情、爱惜人类,因而不能对那些犯罪的人下最后的判决,所以他怀着极其矛盾的心情,在那深刻的沉思中,体现了伟大诗人但丁内心的苦闷。这种苦闷的内心情感,通过对面部表情和四肢肌肉起伏的艺术处理,生动地表现出来,例如那突出的前额和眉弓,使双目凹陷,隐没在暗影之中,增强了苦闷沉思的表情,有如那紧紧收屈的小腿肌腱和痉挛般弯曲的脚趾,有力地传达了这种痛苦的情感。这种表面沉静而隐藏于内的力量更加令人深思。

雕像分析

  《思想者》是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雕塑名作。这座人体坐像本是罗丹的巨型雕塑《地狱之门》中的一部分,他高踞于地狱之门的门楣之上,在他的下方,是地狱之门上一组组在罪恶、苦难、绝望中挣扎的人像群雕。他俯身低头,手撑着下巴,仿佛为眼前惊心动魄的惨景所震动,正陷于痛苦的沉思,《思想者》之名正是由此而来。

  《地狱之门》巨型群雕中有着统领和点睛意义的重要作品,罗丹在创作中倾注了他的心血和非凡的艺术创造才能。

  《思想者》采用了俯身低头支颏的坐姿。首先:雕像要体现的是一种直面人类死亡与苦难的思想,这应当是一种理性、冷静、深刻,充满着矛盾痛苦的心智活动过程。要体现这样一种痛苦思索的主题,雕像的总体动态趋向应当是相对比较“沉静”、“沉重”、“沉凝”的。而与站姿相比,将身躯、肢体折叠收缩起来的坐姿,更有重量感、体积感,沉稳厚重,更适于表现这样一个主题。

  其次,采用这样一种俯身低头的坐姿,是因为雕像在《地狱之门》这件巨雕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使其需要与处于其下方的群雕有一种交流、呼应乃至统领的关系,而这种俯身低头下视的姿态自然是最合适的。

  第三,这样的姿态也是人们在沉思时最常采用的一种姿态,从观众欣赏理解的角度考虑,这也是一种最易为观众接受并认同的姿态,或者,换言之,这类的姿态造型实际上可能有陷于一种相当“滥俗”的造型的危险。

  要使一件坐姿的雕像摆脱凝滞、呆板,产生动感,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办法就是使雕像的上半身做出任何偏离身体重心轴线的倾斜。罗丹的作品就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成功的范例,如他的另一件著名人物雕像《雨果》。对于这件同样采用了坐姿的雕像,罗丹就采用了这样的处理办法。他使雕像的上身右倾而左下肢相应地向左抬起斜出,由此使这个姿态有了一种飘逸浮动的感觉。但是这样的构想和形体处理办法对于《思想者》却是不适宜的。因为《雨果》像塑造的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巨匠,表现的是一个文思奋飞,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大师形象,但《思想者》要体现的是人类面对苦难和死亡的至哀至痛的冥思,虽然同样是表现思想,但其思绪不是激昂飞扬的,而是沉郁深邃的,所以以倾斜伸展肢体造成的“动”感是不适宜的。毫无疑义,《思想者》必须在一种沉稳凝重的姿态中体现出其特别的内在的“动”感。

  较之常态下的左肘支左膝的动作,右肘支左膝会使得正常状态下相对均衡平稳的人体姿态发生很大的变化,产生失衡、扭曲和对比、冲突――右肘支左膝使得这个支膝的动作在方向上由稳定的垂直向下变为不稳定的向左下斜出,构成一条斜线,同时其运动的距离也变长,这样便牵拉右肩下沉,完全破坏了原本整个上身的稳定状态,并且右手不是以手心支撑下巴而是以手背支撑下巴,并且同样反常地向着右肩内屈,这样就使得右前臂从肘部向左外倒,又形成一条斜线。至此,整个右臂,从肩、上臂,到肘部,形成一条斜线;
从肘部、前臂到腕部,形成第二条斜线;
从腕部、手,到手指内屈指向的肩部,形成第三条斜线,构成一个三角形,外侧的肱三头肌、尺骨侧前臂肌群拉伸展开,而内侧的肱二头肌、桡骨侧前臂肌群收缩隆起,形成一种完全内收扭曲的动作姿态。同时,由于右肘斜出右肩左牵,使得骨骼肌肉向背部扩张而在胸部收缩---------罗丹正是要用这种不寻常的充满紧张变化、冲突的肢体和肌体造就的雕塑语言来体现人类面对苦难、死亡时内心沉重痛苦的思索。

  雕像肢体的其他部分,罗丹也同样处理得颇有匠心。如雕像的双脚,不是与地面平行平平地贴放在地面上,因为雕像脚下的地面是倾斜的,所以雕像的双脚不是平放而是倾斜着“搓”在一个斜面上。这就使得本来可以与地面构成一种稳定的平衡、平平稳稳地支撑身体的小腿和脚的动作,变得不稳定了,有了一种向下的力,向下的失衡的趋向,而在平置在地面上时可以自然放松的小腿和足部,为了克服这种失衡也变得紧张起来。这个向下“搓”的动作使得足背和胫骨前肌群被拉伸、展开,又使小腿后侧的腓肠肌收缩,而足趾为阻止脚掌在斜面上的下滑,也紧张地弯曲抠抓地面。于是,整个小腿和足部都因此而处于十分紧张的状态。

第2篇: 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

思想者

  人们说我是雕塑里的王者,人们说我是力量美与智慧美的结合,人们说我是雕塑之王的杰作,人们只要摆pose就会想起我。坐下,沉思状,右手握拳,抵着额头。
  他们错了!
  他们是对的,石像也有思想。我原本只是一块石头,浑浑噩噩中被从山里挖出,运走。我被敲掉了身体,但不觉得疼。渐渐的,我有了形体,有了眼睛,有了思想。他们说我有着岩石般的肌肉,我还得意洋洋,后来才发现他们错了。我本身就是石头!我该为我的雕塑者致谢吗?不,该致谢的是他。我并未强求,他就造出了我。我其实是牺牲品,他思想的体现。思想者不是我,是罗丹!
  罗但不是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哈哈,他的成名作,我,就为此而羞愧。多少年了,我日复一日的坐在这里,他们却未发现,他们的动作是错的。思想中的我,的确手抵额头,但当游客驻足时,他们的瞳孔里有我,是手抵鼻子的!我惊呆了,恨不得倒了下去,但我倒不了。我是一座雕像!我的背后后有无数思想者的灵魂,他们顽强的支撑着我,尽管我自身都想换个造型。我每每思考时,有时惊喜,有时吃惊,有时悲伤,有时大笑。但我作不出来。我只能干坐着,无法换个舒服的姿势,免得拳头吧鼻子抵的生疼。无法伸个懒腰,别坐的腰疼。我不能。只能度日如年地坐在此地,成为思想者的榜样。
  有那么一天,一对小伙子从我身边走过,不顾我正在沉思,大声的喧哗。我突然惊醒,却听见他们在讲一个滑稽的笑话。旁边的游客鄙视着他们,只有我留心倾听。这笑话太好笑了,我心里乐呵呵的。这是走来了一个绅士,带着他的孩子,来到我身边。他对着他儿子说:“约翰,好好看着这位先生,,别学那些流氓,成天不讲礼貌!看看他,多么的深沉!”哈哈大笑的我一下子定在了那里,双手还举着,嘴唇扭着,大脑里一片空白。忽然觉得疼,却不是心,而是身。
我第一次感到身体的疼痛,就是当年雕刻时也没这感觉。双手缓缓的放下,嘴唇又变自然,双目渐渐闭合,我知道,我永远也摆脱不了那躯壳,美的体现,却是我的憎恨。逃不过。身体又变为了原状。我发怒了,猛烈的摇了一下。底座晃动了,我摇摇欲坠。突然跑过来了一群人,扶住了我。还有一个记者,无比的兴奋,拿起相机照相。我第一次面对闪光灯不闭眼,泪流了下来。
  即将倒下的那一刻,我竟不害怕,只是被扶起是有了悲哀。我是不是会在以后的岁月里终于倒下,还是渐渐萎缩为一个可悲的灵魂?

第3篇: 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

医学哲学的思想者——读杜治政《医学在走向何处》

沈铭贤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

【年(卷),期】2014(035)003

【摘要】杜治政教授是我国医学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其新著《医学在走向何处》,在肯定医学辉煌的同时,也坚定不移地指明医学问题成堆,提出了公众关注的问题,并引导人们反思.本书的另一特点和优点是,力求达到理论化、学术化的高度.这是最难的,也是最可贵的.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为观察现代医学,规范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概念工具,表明杜治政教授当之无愧是医学哲学的思想者.思想者是一个崇高的称号、光荣的称号、骄傲的称号.

【总页数】2页(96,封3)

【关键词】《医学在走向何处》;技术主体化;资本主体化;医学人文;思想者

【作者】沈铭贤

【作者单位】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上海 2002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5

【相关文献】

1.现代医学发展的哲学发问——读杜治政教授的《医学在走向何处》 [J], 时统君

2.现代医学发展的哲学发问r——读杜治政教授的《医学在走向何处》 [J], 时统君

3.伴随医学科学的发展步伐前行--杜治政医学人文思想研究 [J], 陆洁冰; 秋林

4.一片冰心在玉壶——记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主任委员杜治政 [J], 于波

5.杜治政医学伦理观的三重维度 [J], 郑娟; 安军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4篇: 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

十一假期广场文化活动申报

一、活动对象:本团成员二、活动时间:十月七号三、活动名称:我的趣味我做主四、活动主题:趣味活动乐无限五、举办单位:思想者社团六、活动地点及活动负责人:地点:医学院南区足球场负责人:郑阳、武芳彩
负责人联系方式:1598170852918703083371七、活动目的:
为丰富大学生假期生活,以“运动,修养”为口号,丰富校园文化在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集体荣誉感,展现石大学子的昂扬风采为同学们展现青春风采增进相互交流平台八、活动内容:
1、齐心协力规则:参赛两名选手背靠背夹着气球,在规定时间、场地及要求内越过路障到达终点,按时间长短论输赢。
2八人两足规则:自由组队报名,每轮比赛有四组参赛人员:每组八人,必须四男四女需要道具:5-6条绳子,把每组两人各一只脚用绳子绑好在一起以裁判哨声为开始,最快走完一个来回的小组胜出不准阻碍其他参赛者前进比赛长度为20米


3踩气球半径2米的圆圈或长两米宽两米的正方形,每轮比赛有5-7人参加需要道具:气球约150个,绳子若干用于绑气球和把气球固定在人脚上。粉笔用于划定比赛区域。比赛具体规则:以个人参赛,一次5-7人比赛。每人一边脚上绑两个气球。参赛者们在划定区域内要尽量踩破其他参赛者的气球,以最后剩有气球的参赛者胜出。除脚以外不准用手或其他按住其他参赛者,不准故意伤害其他参赛者
游戏惩罚:游戏中失利者需要表演节目或展现特长



推荐访问:思想者 思想 林贤治 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 林贤治:思想和思想者 让思想燃烧林贤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