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时间:2022-06-18 17:5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工作计划(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工作计划(完整文档)

   

  第一部分:整体工作安排

  (一)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研究制定《关于本市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制定健康上海行动第一轮三年计划。制定2020年工作计划、健康上海行动监测和考核细则。

  (二)重点举措

  1.探索建立完善财政投入支持健康上海行动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推出有财政经费资助的健康上海行动专项。

  2.建立完善健康上海行动激励表扬机制,通报表扬一批健康上海行动示范、优秀案例和“健康达人”,发挥引导示范作用。

  3.举办领导干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与全球健康城市建设”专题班。

  4.推进健康上海行动首批重点项目与区域化特色项目。

  5.加强长三角健康一体化,推进长三角公共卫生电台建设,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健康促进系列活动。

  6.完善健康上海行动监测评价考核机制和评估验收方法,进一步将健康上海行动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内容。

  第二部分:各专项行动重点任务

  一、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一)工作目标

  建立全社会参与健康促进与教育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学术团体、科学家、医务人员、教师、媒体在健康科普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新渠道,完善健康资讯传播网络,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践行《上海市民健康公约》,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二)重点举措

  1.通过系列评选表彰、先进典型学习宣传、推出健康科普图书和期刊等方式,加强健康生活的舆论引领。(市委宣传部)

  2.整合相关部门、机构和业务领域的健康科普资源,做实“两库一机制”,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建立开放共享的健康科普资源库,完善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审核机制。(市卫生健康委)

  3.继续发放健康知识读本和实用健康工具;开展10个重点领域健康科普精准配送和15个科普专项。(市卫生健康委)

  4.培育健康科普品牌项目,开展全市健康科普年度优秀作品征集推选活动,选拔扶持一批优质健康科普品牌、栏目和项目。(市卫生健康委)

  5.开展上海市民“健康生活新风尚”推选、举办百万市民防疫知识与健康素养大赛健康达人秀活动。(市卫生健康委)

  6.继续举办第三届市级医院“市民健康科普宣传周”和“医院开放日”活动。(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7.以妇女为重点人群,以绿色家庭、运动家庭、最美家庭创评作为重要抓手,加强健康家庭、科学育儿和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积极倡导新型生育文化和文明家风理念,推进健康家庭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8.支持健康科普内容开发与推广,推进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社区健康科普服务。(市科委)

  9.聚焦重点人群(公职人员)和重点场所(公共交通),利用新媒体手段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市红十字会)

  10.利用本市机关事务管理先进集体创评、市级机关公务员健康促进等工作平台,推动健康知识普及。(市机管局)

  11.结合每月“环境清洁日”、六五环境日和世界城市日等节点和文明行业创建工作,在公共场所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市精神文明办)

  12.运用“上海发布”“每月一访”、上海广播电视台的重要新闻版面等工作平台和机制,提升健康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市政府新闻办、上海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13.启动《人间世》第三季拍摄,制作人文公益纪录片《新手术》。与上海市儿童医院合作建设儿童健康线上公益咨询通道,设立“儿童医学专题讲座”和免费义诊。(上海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14.加强广告监测,以医药保健类商品服务等作为广告监管执法重点类别。(市市场监管局)

  二、合理膳食行动

  (一)工作目标

  编制、发布营养健康科普知识;推进主流健康传播媒体营养科普计划,鼓励全社会参与合理膳食行动。开展“健康食堂”“营养支持性社区”等建设,通过对重点人群行为干预,落实减盐、减油、减糖的目标。

  (二)重点举措

  1.召开合理膳食专项行动工作组会议,研究指定合理膳食行动年度计划,推动各项工作和指标的落实。(市卫生健康委)

  2.组织制定和实施《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及随访方案》,了解居民膳食及健康状况,为制定促进全民健康的营养政策与策略提供循证依据。(市卫生健康委)

  3.以“全民营养周”和“5.20”中国学生营养日为契机,在全市开展系列营养健康主题宣传活动,并通过主流媒体及相关单位宣传平台线上集中主题宣传;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播放营养科普专题节目;通过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媒体投放营养科普信息。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开展重点人群的限酒宣传和行为干预。(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申通地铁、市文化旅游局)

  4.制修订各类健康食堂建设内容及评价标准,开展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创建工作,提升食堂的营养供给能力、改善营养支持环境。(市卫生健康委)

  5.开展本市营养指导能力提升培训试点工作,组织研究制定本市营养指导员培训试点实施方案,逐步落实每万人1名营养指导员的健康中国行动相关指标。(市卫生健康委)

  6.研究制定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指南。在松江区开展营养社区建设试点的基础上,评估论证和总结经验,研究制定营养支持型社区建设指南并逐步推广。(市卫生健康委)

  三、全民健身行动

  (一)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全民健身活力城市,努力营造“处处可健身、天天想健身、人人会健身”的全民健身城市环境,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二)重点举措

  1.全面按时完成年度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改建市民健身步道80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600个、市民多功能运动场80片。(市体育局、各区)

  2.制定实施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推进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和社区足球场、体育公园等项目建设,在公园、绿地、沿江、沿河、美丽乡村等区域建设嵌入式体育设施,利用屋顶、地下和高架桥下空间、闲置用地、城市更新和旧区改造等因地制宜布局各类体育健身设施;支持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市体育局、各区)

  3.推动建设体医养融合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每个区至少新建1家,全市累计建成不少于30家,提供智慧助老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运动康养服务。(市民政局、市体育局)

  4.在开发区、园区、楼宇等处建设20个职工体育健身驿站(市体育局、市总工会)

  5.加强体育消费券配送,打造上海体育消费券配送升级版,支持市民以优惠价格享受体育场馆服务。(市体育局)

  6.举办2021年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以“一起上赛场,人人享健康”为主题,完善市级、区级、街镇级赛事活动层级体系,创办长三角体育节、上海社区运动会、建党一百周年健身系列赛等品牌赛事,建立“线上+线下”竞赛活动新模式。(市体育局)

  7. 依托科技手段组织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市体育局)

  8.广泛开展社区体育服务配送,推进科学健身讲座、技能培训等公共体育服务进社区、进园区、进楼宇,全年完成配送不少于8000场。(市体育局)

  9.支持社区健康师项目试点,进一步推出运动健康师项目,指导市民健康吃、科学练、治未病、防慢病,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市体育局)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1.《上海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2.《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

  3.《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导则》。

  4.《关于推进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意见》。

  四、控烟行动

  (一)工作目标

  围绕控烟宣传和监督执法“六个一”管理模式,加大控烟宣传监管力度。

  (二)重点举措

  1.聚焦控烟重点难点行业,以及市民群众投诉集中的控烟热点问题,继续坚持集中执法、专项执法与日常执法并重,切实提升监管执法力度。(市卫生健康委、各控烟执法部门)

  2.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修正案实施周年、世界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周等节点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系列无烟倡导活动。(市卫生健康委、各控烟执法部门)

  3.推进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医疗卫生机构、无烟学校创建工作,加大无烟环境建设力度。(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机管局)

  4.推进戒烟服务能力建设和戒烟活动开展。完善戒烟网络,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开展“十月怀胎·爸爸戒烟”活动。(市卫生健康委)

  5.开展控烟动态监测和烟草流行调查,为优化控烟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市卫生健康委)

  五、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一)工作目标

  加强社会心理健康促进,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

  (二)重点举措

  1.继续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市卫生健康委、市委政法委)

  2.推进心理咨询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开展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实习考核工作,指导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规范和自律管理。(市卫生健康委)

  3.持续推进精神专科医疗机构心理门诊(包括儿童青少年门诊)设置,做好世界精神卫生日心理健康宣教活动。(市卫生健康委)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1.《上海市心理咨询服务管理办法》。

  2.《上海市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实习考核管理办法》。

  六、人群健康促进行动

  (一)工作目标

  通过跨部门协作、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妇幼、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全生命周期人群健康水平。

  (二)重点举措

  1.推进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科教综合楼、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大楼、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江院区等妇幼健康重大项目建设。完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强化中医妇科、儿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上海市妇幼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妇女儿童健康自测自评和指导干预服务。(市卫生健康委)

  2.提升“7+6”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分级负责、综合施救能力和水平。建立长三角危重新生儿城际转运联盟。完善孕产妇风险筛查与评估、危重报告与救治、高风险专案管理、死亡调查与评审、岗位责任问责、诫免谈话、全市通报和考核评估等制度。加大家庭医生团队参与高风险孕产妇管理力度。(市卫生健康委)

  3.推进21个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开展儿童早期发展综合服务,夯实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研制推广针对儿童发育和心理行为等问题的家庭和社区评估的适宜技术。推进以自闭症为切入点的儿童心理健康干预试点工作。推进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建设。积极参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夯实儿童和学生用品质量安全保障线。(市卫生健康委、市妇联)

  4.推动近视综合防控,加大环境、行为及视力检查和屈光监测力度,指导家长改善家庭用眼环境、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制订视力生长发育曲线、远视储备和眼轴长度等应用规范标准。做好学生体质锻炼、健康监测、心理健康呵护、防艾拒毒教育、均衡营养膳食,及校园环境整治、生活垃圾分类、禁烟控烟、厕所革命、传染病防控等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市教委)

  5.开展《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修订立法调研,从法治层面规范本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健全完善职业健康规范体系。(市卫生健康委)

  6.推进“职业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二期建设,逐步实现本市职业健康业务管理和信息互通一体化,建成国内首个职业健康省级管理服务“大平台”。建设长三角职业健康管理协作平台,依托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建立“长三角化学中毒远程救治协作中心”。(市卫生健康委)

  7.探索开展重点行业工作场所噪声、粉尘、高毒物质和放射性危害因素等智能化实时监测和预警。加大重点行业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开展职业健康随机监督检查工作。(市卫生健康委)

  8.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征集、争做“职业健康达人”等活动,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知识,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在重点行业领域培育一批健康企业示范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9.落实《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实施“民心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增50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5000张养老床位、2000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完成50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试点。扩大“时间银行”试点,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市民政局)

  10.完善困难家庭老年人补贴制度,强化对长期失能老年人的服务,新增50家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推进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建立全市养老护理员信息库。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开展新一轮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试点推行养老机构信用分级制度。(市民政局、市红十字会)

  11.继续办好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中国老年福祉产品创意创新创业大赛。探索建立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数据共享平台。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待遇异地结算。(市民政局)

  12.做好虹口区“全国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验收工作,为精神残疾人优化“阳光心园”日间照料等相关服务管理制度,完善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补贴。(市残疾人联合会)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1.制订视力生长发育曲线、远视储备和眼轴长度等应用规范标准。

  2.制定《上海市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管理办法》。

  3.制定《养老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

  4.优化“阳光心园”日间照料等相关服务管理制度。

  七、慢性病防治行动

  (一)工作目标

  完善基于“健康云平台”和电子健康档案的慢性病多因素综合风险评估、筛查干预和管理机制,推进整合型的全程健康服务管理。优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慢阻肺等重点慢性病筛查策略,推动落实慢性病早诊早治。

  (二)重点举措

  1.运行慢性病综合管理平台,开展慢性病风险多来源数据综合监测和评估应用支撑系统建设,开展大肠癌、糖尿病筛查干预社区现场服务工作。(市卫生健康委)

  2.制定常见癌症筛查技术方案,探索重点癌症机会性筛查在社区的服务模式。(市卫生健康委)

  3.建成3家市级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和推进30家社区标准化技术推广应用。全面开展风险评估、重点慢性病筛查、随访管理、规范化诊疗等标准化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和自我管理云服务。(市卫生健康委)

  4.继续落实全覆盖屈光和视力监测,结合第五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探索智慧、精准、综合干预近视。试点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管理服务。(市卫生健康委)

  5.针对本市“一老一小”、职业风险人群等易感群体,联合开展慢性病气象风险预报,形成“风险预报-干预-卫生经济评估”的闭合式服务流程。(市气象局)

  6.研究制定骨骼慢病健康社区管理规范,指导社区全科医师对辖区内居民进行骨骼慢病的筛查、科普及各种运动康复治疗。(市卫生健康委)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制定常见癌症筛查技术方案。

  八、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一)工作目标

  继续加强疫情防控工作,贯彻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长效防控措施,全面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安全。

  (二)重点举措

  1.巩固“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做好重大传染病疫情综合防控,全面应用“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直推的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发热病人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基于大数据融合分析的传染病预警预报业务,完善数据查询系统建设,实现对传染病流行风险、强度、趋势的动态智能预判。(市卫生健康委、上海海关、市气象局)

  2.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根据国家和本市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实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市卫生健康委)

  3.加强感染、重症医学、急诊急救等薄弱学科建设,实现市级医院院内“急诊-EICU”信息一体化,建设区域急救协同平台。加强市级医院感染多环节、全链条管理工作,夯实三级管理网络,加强院感管理队伍和能力建设。(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4.制修订《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配套文件,加大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管理力度,完善全市免疫规划信息化系统建设,努力实现长三角预防接种档案跨省互联互通。(市卫生健康委)

  5.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推进消除麻疹工作,继续开展百日咳哨点监测工作。(市卫生健康委)

  6.依托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探索开展本市人群疫苗免疫史和疫苗流通信息监测,成立疫苗追溯服务示范接种门诊。建立疫苗安全性监测和风险预警体系。(市卫生健康委)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制修订《上海市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配套文件。

  九、公共卫生体系提升行动

  (一)工作目标

  提升卫生监管智慧水平,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打造1-2个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国家示范项目。加强水上搜救体系和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建设。全力保障“迎接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监督保障工作。

  (二)重点举措

  1.推进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质控平台建设,试点推进监管对象法定卫生检测报告网上上报,逐步形成公共卫生领域法定卫生检测结果数据库。(市卫生健康委)

  2.继续推进医疗废弃物综合治理和医疗废物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一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可追溯信息化管理。(市卫生健康委)

  3.推进生活饮用水“扫码知卫生”项目,加快全市覆盖面和应用速度,在全市大部分地区居民小区实现二次供水卫生管理信息向居民公开。(市卫生健康委)

  4.制定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市级标准,推进区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开展卫生监督机构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结合第五轮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国内首个卫生监督VR虚拟模拟培训实验室。(市卫生健康委)

  5.开展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公共卫生监督保障工作。(市卫生健康委)

  6.做好公共卫生各项政策资金保障工作,研究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市财政局)

  7.推进上海水上搜救体系和能力建设,研究相关海上紧急医疗救援沟通协调程序和机制,加强技能培训和开展应急演习。(上海海事局)

  8.推进本市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开展能力训练与实战演练,拓展能力素质。(市公安局)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制定2021-2025年本市监督员培训规划。

  十、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行动

  (一)重点举措

  1.推进4家郊区三级医院院区一体化管理,推进6家国家试点医院和26家区属医院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扩大市、区两级医院试点范围,将区域性医疗中心全部纳入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市卫生健康委)

  2.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探索市级医院增设临床研究、支持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考核内容,推动医院进一步落实公益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市卫生健康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3.修改完成临床研究“十四五”规划,完善本市临床研究体系,加强医学学科布局与人才培养。(市卫生健康委)

  4.完成2018年协同创新集群中期评估。举行卫生健康系统创新成果转化路演。(市卫生健康委)

  5.推进市级医院临床研究中心规范化建设,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研究项目整合平台(CRIP)以及专病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平台设施,推动研究型病房建设,推进“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HI-CLIP)”建设。(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6.开展上海市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临床药师专业能力提升工作。试点开展医疗机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做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麻精药品等管理。推广本市医疗机构药事服务规范。落实推广药物临床应用路径的试点工作。开展合理用药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基层药学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和区域审方中心建设工作。(市卫生健康委)

  十一、社区健康服务促进行动

  (一)工作目标

  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提升与建设优化,多策并举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让更多居民在“区域内”与“家门口”获得高品质的卫生健康服务。

  (二)重点举措

  1.全面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以各区为主体,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补点与改建提升。(市卫生健康委)

  2.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升“全专结合”“医防融合”综合服务能级的基础上,鼓励有需求、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挂牌为社区医院。依托为民办实事项目,开展首批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实现更多居民康复下沉社区。(市卫生健康委)

  3.继续推进智慧健康驿站建设,鼓励各区根据不同场所、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特点,建设多种形态、灵活多样的智慧健康驿站,打造多样化的智慧健康驿站网络。(市卫生健康委、市体育局)

  4.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更多学生、在职人群,满足不同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求,同时做实对老年人、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服务,持续、稳步、有序地扩大签约覆盖率。(市卫生健康委)

  5.加强社区卫生健康资源整合,充分整合企事业内设医疗机构、社会办全科诊所、智慧健康驿站、社会办健康管理机构等资源,充实功能社区健康服务供给。建立100个园区(楼宇、商圈)职工健康服务点。(市总工会、市卫生健康委)

  十二、中医药促进健康行动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工作部署,合力保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健康上海做出新贡献。

  (二)重点举措

  1.促进中医药服务网络提质扩容。协调推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三级医院的基本建设,协调推进静安、闵行、松江等中医医院迁建和改扩建。做实“区域+专科”中医医联体,细化任务清单,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

  2.深度参与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防治。重点推进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和国家中医应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加强各级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急诊科等重点科室建设,提升传染病中医药应急和救治能力。(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

  3.建设国内顶尖中医药临床高地。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肿瘤)、国家中医康复中心、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等十四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加强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和保障。促进中医非药物疗法融入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服务,支持建设一批非药物疗法示范中心。开展重大传染病、慢性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在综合专科医院探索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

  4.推进中西医临床协同。通过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同攻关等项目建设,完善中西医临床协作长效机制,发挥其在重大疑难疾病防治方面的优势,组织开展重大传染病、慢性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在试点西医院探索推广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

  5.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家庭医生服务规范等工作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任务要求,推进中医药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全覆盖,推广针对性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以中医专科专病联盟、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社区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品牌培育等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社区中医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状况的治未病技术处方库。深化安宁疗护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与推广。(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

  6.升级治未病健康工程模式。探索基于中医药文化特色小镇(街区)的治未病三级网络建设,建立中医药健康理念和服务全覆盖的社区模式。形成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状况的治未病技术处方库。(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1.《上海市中医康复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2.《关于开展新一轮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行动方案》。

  3.《社区中医药服务与管理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十三、健康保障完善行动

  (一)工作目标

  推动药品耗材集中招采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医药价格指数编制和发布机制。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二)重点举措

  1.优化药品带量采购工作机制,开展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推进药品集中议价采购工作。(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

  2.加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质量监管,确保中标药品在流通使用环节的质量安全,加强对集中采购中标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力度,落实企业药品安全主体责任。(市药品监管局)

  3.启动药品追溯监管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疫苗等药品生产企业电子监管档案等功能。(市药品监管局)

  4.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对于首次仿制、特殊剂型等高技术含量的仿制药品种给予重点支持和指导。(市药品监管局)

  5.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以互联网为媒介为居民提供保险保障和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推进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直付。推进商业保险公司的大病保险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上海银保监局)

  十四、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一)工作目标

  实现国家卫生区镇双覆盖,指导各区完成国家卫生区复审任务。提升水、土壤等生态环境和道路交通等安全环境。形成一套健康街镇、居村建设的指标和评价体系,推出一批市级健康街镇、健康村居。

  (二)重点举措

  1.定期开展各区环境卫生督导检查、评比、问题反馈和督促整改。指导2020年复审的14个国家卫生区做好迎接全国爱卫会的暗访工作。组织有关区对9个新创镇进一步对照标准、补齐短板,完成国家卫生镇创建任务。督促奉贤区及28个复审镇持续做好动态管理、提升卫生创建质量,完成国家卫生区、镇巩固任务。(市卫生健康委)

  2.开展全市河湖消黑除劣成效行动,完善骨干河网水系,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中小河道整治,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河湖整治。(市水务局)

  3.完善耕地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合理布设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扩大轮作休耕面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市农业农村委)

  4.加强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顶层支撑,推动环境与健康工作制度建设,将健康风险管理融入各项环境管理制度中。加强生态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经费导入机制研究。加强环境健康相关工作的宣传。(市生态环境局)

  5.提升地产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巩固提升蔬菜标准园建设成果,继续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逐步实施兽药饲料综合治理。(市农业农村委)

  6.做好农村公路及道路精细化管理的升级,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及技术标准。优化无障碍交通运输服务的“硬设施”和“软服务”,将母婴设施纳入新线车站规划布局。建设长三角绿色交通共治体系。(市交通委)

  7.抓好道路安全源头治理,消除安全隐患,构建市、区两级隐患风险通报抄告机制,协同共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强化“两客一危”等重点运输车辆路面执法,加强重点车辆行车监管,提高高速公路安全隐患发现和突发事件处置效能。抓好交通事故责任倒查,形成违法震慑。(市公安局)

  8.对首批136个健康村镇试点进行督导评估,启动第二批健康村镇试点建设。(市卫生健康委)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1.制定《上海市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管理规范》地方标准。

  2.制定《上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基层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地方标准。

  3.修订本市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工作办法。

  十五、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

  (一)工作目标

  健康服务业进一步集聚发展,国际医疗旅游试点与家庭医生服务市场培育试点获得阶段性成效。

  (二)重点举措

  1.支持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健康服务业集聚区建设,鼓励依托高水平医院,培育以临床研究和转化为特征的新兴健康服务业园区。(市卫生健康委)

  2.深化本市首批国际医疗旅游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建立国际医疗部,推进医疗服务标准与国际接轨,推动国际医疗旅游、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发展。(市卫生健康委)

  3.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市场培育试点工作,探索社会办全科服务机构参与本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实施路径,扩大高品质家庭医生服务供给。(市卫生健康委)

  4.强化健康服务行业拟上市、挂牌资源培育,支持健康服务企业运用资本市场工具发展壮大,引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做好健康领域金融服务。(上海证监局、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十六、健康信息化行动

  (一)工作目标

  通过“便捷就医”场景建设,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扎实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心工程和民生实事建设,优化就医服务流程,构建智慧医院新模式,全面提升市民就医体验,开创上海“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医疗创新发展新局面。

  (二)重点举措

  1.拓展市级医院检验检查项目互认在急诊和住院服务中的应用,推进与区级医疗机构间的跨院互认。运用AI技术,推动关键影像智能识别和院际检验检查结果的精准推送与互认。(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2.启动智慧医院一体化与标准化建设。拓展多样化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以常见病和慢性病为主的线上咨询与复诊、在线处方、医保移动结算、药品配送等线上服务。利用人脸识别等AI技术提升老年人等人群的互联网就医体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

  3.做实“医疗付费一件事”,推进相关宣传推广工作。优化支付模式,提升线上支付、信用无感支付等自助结算占比。推进电子票据、自费电子健康卡,在部分医疗机构试点“电子医保就医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卫生健康委)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上海市“便捷就医服务”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

  十七、长三角健康一体化行动

  (一)工作目标

  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加快《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和《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卫生合作协议》各项任务落地,提升区域公共卫生风险防治能力,助力健康长三角建设。

  (二)重点举措

  1.支持优势专业牵头建立或加入区域专科联盟,扩大医疗质控合作的专业面。推进瑞金医院无锡分院、仁济医院宁波分院以及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运行机制、重点学科等建设。开展长三角区域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异地报销、献血者信息轮询工作,建立HIV确认阳性献血者共享数据库和稀有血型献血者资料库,探索建立血液调剂备案制。完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平台、远程医疗协同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建设。(市卫生健康委)

  2.完善长三角区域内跨部门、跨地区的传染病疫情综合信息报告和管理平台,初步建立区域内立体化联防联控网络框架。推进免疫规划一体化,共同制定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方案,实现示范区三地预防接种数据互联互通。推进“长三角职业健康管理协作平台”和“长三角化学中毒救治远程协作平台”建设。加强长三角健康科普,开展长三角卫生健康领域“健康脱口秀”大赛。(市卫生健康委)

  3.探索建立一体、同质的长三角中医药质控体系。推进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合作共建。推进中高端中医医疗机构合作交流。召开长三角基层中医药工作论坛。启动本市及长三角地区各中医流派对疾病认识的溯源研究。建设长三角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市卫生健康委)

  4.在南通、嘉善和吴江基础上,推进其他有条件地区与本市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互联互通。(市卫生健康委)

  5.落实《长三角区域卫生监督联动执法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依托信息化推进卫生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实现苏州、嘉兴与本市无证行医处罚信息互通。协同查处跨区域违法违规案件,开展联合执法、联合演练、联合培训。推进长三角公共卫生监督技术服务支撑体系一体化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三)拟研究制定的文件

  制定长三角区域内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方案。

  十八、健康国际化行动

  (一)工作目标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卫生健康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开放发展,推动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化发展,提升海派中医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提升上海在卫生健康领域内的全球影响力。

  (二)重点举措

  1.支持中医药海外中心发展,提升中医药海外影响力,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共商、共建、共享的海派中医特色卫生资源。(市卫生健康委)

  2. 积极探索多种方式继续突破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中的瓶颈问题。鼓励“海上中医”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远程会诊,打造跨境中医健康服务平台,做到线上、线下,国内、国外交融互动,为今后更好的中医药服务海外输出打下基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吸引更多的国际医疗健康企业及机构落户,提升上海的医疗健康中心地位。打造中医药服务贸易产业孵化基地、出口基地。(市商务委、市卫生健康委)

推荐访问:工作计划 上海 推进 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工作计划 推进实施健康上海行动2022年工作计划 健康上海行动(2022-2030年)